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信息安全 病毒 防治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能够对计算机正常程序的执行或数据文件造成破坏,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指令程序代码。特点是计算机病毒具有复制性、感染性、潜伏性、触发性和破坏性。在一般被定义为: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缺陷,由被感染机内部发出的破坏计算机数据并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

二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现有记载的最早涉及计算机病毒概念的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他在论文中第一次给出了病毒程序的框架。认为,病毒是一种能实现自我复制的自动机。这一说法的提出令当时很多计算机专家感到惊讶。1987年10月第一例计算机病毒Brain出现,接着计算机病毒就层出不穷,种类不断增加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断增加,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计算机反病毒技术也随之产生,随着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直至现在计算机发病毒已经变成为-个独立的产业。

三 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特点。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分析只要能够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据计算机病毒传播媒介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病毒入侵微机的最主要的途径。此外,传统的软盘、光盘等传播方式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大致有以下四种途径:

1、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 C芯片和硬盘等。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极强,目前尚无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2、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一部分计算机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3、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数量伴随网络的发展快速增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强大。计算机病毒对我国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和工作形成严重制约。

4、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还不是很广泛,但预计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途径很有可能与网络传播途径成为病毒扩散的两大"时尚渠道"。

四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我国目前的病毒疫情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国外流行的网络化病毒大肆侵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 一种趋势是出现大量本土病毒,并且传播能力和破坏性越来越强大。为了有效降低病毒的危害性,提高我们对病毒的防治能力。我们每个计算机用户都应积极参与到病毒防治工作上来。

1、建立计算机病毒预警系统。在我国主干网络和电子政府、金融、证券等专业网络建立病毒预警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监控整个网络的病毒传播情况。发现、捕获已有的病毒和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单位应建立病毒应急体系并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的应急机构和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体系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若发现病毒疫情应及时上报。

2、加强反病毒安全法制建设。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盗窃、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自2004年以来利用木马、恶意网页等病毒程序窃取网上帐号和网络游戏中的装备等情况明显增多。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信息的情况也比较突出,由此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建议在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中加强对此类病毒的发现、防范和侦查打击工作。

3、国内邮件服务提供商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性。现在,很多计算机病毒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两年本土制造的病毒数量呈上升趋势。这类病毒常常利用国内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将这些服务器作为传播病毒的跳板。因此,需要邮件服务提供商安装使用邮件防病毒系统,加强收发邮件的身份认证工作,并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建立联系。发现利用邮件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及时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4、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措施。作为计算机使用者要经常从软件供应商那边下载、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和升级杀毒软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安装、使用防火墙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新购置的计算机和新安装的系统进行系统升级。保证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使用高强度的口令,尽量选择难于猜测的口令,对不同的账号选用不同的口令,经常备份重要数据,并且对备份进行校验。选择、安装经过公安部认证的防病毒软件,定期对整个硬盘进行病毒检测、清除等工作,以减少病毒侵害事件发生。由于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化,难于根治。并且病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病毒分析显示,虽然新病毒不断产生,但较早的病毒发作仍很普遍并有所发展。此外,新的病毒更善于伪装,如主题会在传播中改变,许多病毒会伪装成常用程序用来麻痹计算机用户。因此,我们对病毒入侵防治更加要认真对待。

5、要增强计算机安全意识。要加强计算机安全培训。急需建立一套安全培训课程。采用分级培训的方式,初级课程主要面向普通计算机用户,通过安全培训一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掌握基本的病毒防治技术。中级课程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对中小型网络系统的病毒防治技术。高级课程主要适用于大型网络的高级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全面了解掌握针对大型网络的病毒防治技术和管理方法。杜绝病毒,主观能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毒的蔓延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对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够了解,病毒传播的渠道有很多种,可通过网络、物理介质等。查杀病毒首先要知道病毒到底是什么,它的危害是怎么样的。知道了病毒危害性,提高了安全意识,杜绝毒瘤的战役就成功了一半。企业要从加强安全意识着手,对日常工作中隐藏的病毒危害增加警觉性,比如安装一种大众认可的网络版杀毒软件,定时更新病毒定义,对来历不明的文件运行前要进行查杀,每周查杀一次病毒,减少共享文件夹的数量,文件共享的时候尽量控制权限和增加密码等,都可很好地防止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

6、要小心可疑邮件。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信箱成了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它方便快捷,在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无意间成为了病毒的帮凶。有数据显示,如今有超过90%的病毒通过邮件进行传播。尽管这些病毒的传播原理很简单,但这绝非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应该教育用户和企业,让它们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如果所有的Windows用户都关闭了VB脚本功能,像库尔尼科娃这样的病毒就不可能传播。为了减少病毒带来的损失,在平时应注意操作习惯。如预备可正常开机的干净软盘供启动系统使用,不轻随便下载不明站点的软件以免感染病毒,不岁半打开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减少感染几率等等。

五 总结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合理、科学的方法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和保护能力。在日益复杂的网络时代将计算机病毒发现的更早、防治的更好,使计算机与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袁鲁豫.计算机机病毒及防范【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结构;技术;完善

0 引言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1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是由硬件网络、通信软件、防毒杀毒、防火墙以及操作系统构成的,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首先要以硬件电路等物理设备为载体,然后才能运行载体上的功能程序。对于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而言,最简单的防护方式是对无线路由器设置相应的指令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目前广泛采用WPA2加密协议实现协议加密,通常可以将驱动程序看作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经过注册表注册后,相应的网络通信驱动接口才能被通信应用程序调用。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2.1 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在计算机主机上安装可靠性高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对主机的各个存储空间进行安全保护,定时扫描、修补可能出现的技术漏洞,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火墙是通过软、硬件组合,对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起到过滤网关的作用,从而严格控制外网用户的非法访问,并只打开允许的服务,防止外部网络拓展服务的攻击。

2.2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诱骗系统 计算机安全防御体系是否完整有效的主要衡量因素为入侵检测能力的高低,入侵检测系统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网络诱骗系统是通过构建虚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诱骗入侵者对其进行攻击,从而起到保护实际网络系统的目的。

2.3 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 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和新兴的信息隐藏技术可为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及传输提供安全保障,用户在进行绝密或重要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信息本身的加密,还可以利用隐藏技术对信息发送者、接收者及信息本身进行隐藏。常用的隐藏技术有隐藏术、数字嵌入、数据隐藏、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2.4 做好重要信息的备份工作 计算机信息存储工作要遵循多备份和及时更新的工作原则,数据信息可根据其重要性或数据量进行不同方式的存储:对于不需修改的重要数据可直接刻录光盘存储;需要修改的数据可存储在U盘或移动硬盘中;不重要的数据可存储在本地计算机或局域服务器中;较小数据可存储在邮箱中。

2.5 使用安全路由器 安全路由器的使用可将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进行安全隔离,互联,通过阻塞信息及不法地址的传输,保护企业内部信息及网络的安全性。安全路由器是对其芯片进行密码算法和加/解密技术,通过在路由器主板增加安全加密模件来实现路由器信息和IP包的加密、身份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分布式密钥管理等功能。

2.6 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 加强计算机网络人员的安全培训,使网络人员熟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正确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要注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安全保密观念、责任心;对内部人员更要加强人事管理,定期组织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网络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

3 云计算安全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通过集中所需要计算的个体资源,通过需求而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并且通过自动化管理与运行,从而将计算的需求传达给网络,使网络能够处理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服务。云计算开创了一种资源共享的新模式,能够改变当前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习惯,通过网络计算,能够大大节省企业所需要的空间以及实践,从而节约企业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在云计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信息安全的问题,避免商业机密泄露,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3.1 云计算的应用安全技术性分析 云计算应用安全性需要终端用户及云服务商双方共同采取保护措施。一方面,云计算的终端用户应保证本人或本企业计算机的安全,利用安全软件降低计算机被不法分子进行技术攻击的可能。如反恶意软件、防病毒、个人防火墙以及IPS类型的软件等,可保护用户浏览器免受攻击,并能定期完成浏览器打补丁和更新工作,以保护云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用户可使用客户端设备访问各种应用,但不能对云平台基础设备进行管理或者控制,因此,选择云平台供应商就显得十分重要。评价供应商主要原则为依据保密协议,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关安全实践的信息,如设计、架构、开发、黑盒与白盒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和管理。

3.2 数据安全技术性分析 云计算服务模式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三种,这三种服务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避免数据的丢失或被窃,因此,应在数据传输、隔离及残留方面进行安全保护。

首先,在使用公共云时,传输数据应采取加密算法和传输协议,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次,云计算供应商为实现服务的可扩展性、提高数据计算效率及管理等优势。在安全技术未发展至可给任意数据进行安全加密的阶段下,可采取的措施就是将重要或者敏感的数据与其他数据进行隔离,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最后,数据残留是数据安全遭受威胁的另一因素,云计算环境下,数据残留会无意泄露敏感信息,因此需要服务供应商能提供将用户信息进行彻底清除的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就需要从多方面建立立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结构体系提高对网络风险的控制和预防,全面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文3

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可以归纳为对网络数据的威胁和对网络设备的威胁两种。这些威胁有自然造成的,但大部分情况是人为的,如黑客攻击和病毒,主要包括扫描器、嗅觉器、特洛伊木马、恶意插件、密码破解、程序、系统漏洞和配置漏洞等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网络安全将会出现更多潜在威胁。

二、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存在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在很多高校和单位图书馆,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还未引起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关注和重视。他们重视图书馆电脑硬件的投入,却没有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网络安全疏于管理或执行力度不够,造成网络系统遭入侵,进而造成很多数据流失。

3、队伍建设滞后

根据相关调查,许多高等院校的图书馆负责网络维护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没有接受正规的网络安全培训,甚至很多还是网络新手,包括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他们缺乏网络安全保护的实战经验,经这些非专业人员维护的网络,存在系统漏洞在所难免。

三、常见的威胁图书馆网络安全因素

1、图书馆网络系统自身的漏洞

网络软件的设计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在开发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被黑客和不法分子利用,他们通过对漏洞攻击而使网络瘫痪。

2、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危害十分普遍,且传播速度快,破坏范围大,繁殖力强。图书馆里一台机子中毒很可能导致所有机子中毒,从而造成网络系统出现卡顿等严重问题。

3、非法访问及恶意攻击

高校图书馆的机密信息不是很多,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会被攻击。一些学生和其他人员可能利用服务器的开放端口和漏洞对图书馆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同时可能对图书馆的借还书数据进行篡改,造成网络拥挤甚至系统崩溃。

4、缺少必要的日常维护

网络系统的安全环境变化快且十分复杂,需要经常维护和更新。但是很多图书馆的系统管理员把主要精力用在学生账户的设置、系统日志的审查等上面,而对网络安全变化和系统防卫等问题较少研究。因此图书馆网络的安全状态远远低于预期标准。而用户也更侧重获取和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网络安全问题很少考虑。

四、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图书馆网络存在各种问题,采取计算机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对图书馆网络进行保护十分必要。

1、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

病毒是出现频率高且对图书馆网络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之一。图书馆网络的管理人员应充分掌握病毒的防范和处理技术,了解病毒的发展,制定抑制病毒的策略。首先安装强力有效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严格检测,一旦发现病毒及时清除;要注意在网络的网关设防,在网络入口杀死外来病毒,防止其侵入;要定期更新和升级防毒软件,同时加强对重要数据服务器的保护。为了让图书馆网络受病毒的危害最小,要坚持以避免病毒侵入为主,杀毒为辅,防治结合。

2、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计算机安全技术。信息加密可使网内的信息不被泄露和破坏,可用来对付恶意软件,同时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很小。常用的加密方法有三种,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间加密。它们的特点各有不同,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可根据本馆网络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加密技术。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能限制被保护的网络和其他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根据所需的被保护网络设置的安全策略控制信息的流入和流出,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实施安全防范的优秀系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攻击能力。防火墙技术很适合图书馆网络这种自身网络相对独立、与外部网络连接有限的网络。

4、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一项有效技术,这种技术运用极为普遍,十分适合用于图书馆网络。其原理为在需要身份认证的网络服务里,用户只有通过了身份认证才能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和浏览等进一步利用,未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将无法访问网络资源。

5、入侵检测技术

如今检测技术能从计算机网络中的关键区域收集和分析信息,检测和判断网络中是否有被攻击和受损害迹象。若出现系统被攻击迹象,则会对网络进行实时保护,对攻击进行修复和处理,保证在网络受到侵害之前拦截入侵。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的结合使用能有效对付网络攻击。从网络防护的多层次和稳妥性出发,图书馆网络管理员应重视和使用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文4

一、计算机涉密信息管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将涉密计算机管理抓在手上。对于计算机磁介质(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磁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处理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对涉密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实行了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物理隔离,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了保密措施,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局计算机保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落实了有关措施,确保了机关信息安全。

二、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情况

一是网络安全方面。我局配备了防病毒软件、网络隔离卡,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

二是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实行领导审查签字制度。凡上传网站的信息,须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后方可上传;二是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主要对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弱口令、操作系统补丁安装、应用程序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与升级、木马病毒检测、端口开放情况、系统管理权限开放情况、访问权限开放情况、网页篡改情况等进行监管,认真做好系统安全日记。

三是日常管理方面切实抓好外网、网站和应用软件“五层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U盘、移动硬盘等管理、维修和销毁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一是硬件安全,包括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安全日志管理、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应用安全,包括网站、邮件系统、资源库管理、软件管理等。

三、硬件设备使用合理,软件设置规范,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我局每台终端机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系统相关设备的应用一直采取规范化管理,硬件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单位硬件的运行环境符合要求,打印机配件、色带架等基本使用设备原装产品;防雷地线正常,对于有问题的防雷插座已进行更换,防雷设备运行基本稳定,没有出现雷击事故;UPS运转正常。网站系统安全有效,暂未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四、通讯设备运转正常

我局网络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配置合理,并符合有关的安全规定;网络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接口也是通过安全检验、鉴定合格后才投入使用的,自安装以来运转基本正常。

五、严格管理、规范设备维护

我局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我们一是坚持“制度管人”。二是强化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计算机技能。同时在局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使全体人员意识到了,计算机安全保护是“三防一保”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新形势下,计算机犯罪还将成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设备维护方面,专门设置了网络设备故障登记簿、计算机维护及维修表对于设备故障和维护情况属实登记,并及时处理。对外来维护人员,要求有相关人员陪同,并对其身份和处理情况进行登记,规范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六、网站安全及

我局对网站安全方面有相关要求,一是使用专属权限密码锁登陆后台;二是上传文件提前进行病素检测;三是网站分模块分权限进行维护,定期进后台清理垃圾文件;四是网站更新专人负责。

七、安全制度制定落实情况

为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行了网络专管员制度、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以有效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我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计算机系统安全自查工作制度,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系统管理员于每周五定期检查中心计算机系统,确保无隐患问题;二是制作安全检查工作记录,确保工作落实;三是实行领导定期询问制度,由系统管理员汇报计算机使用情况,确保情况随时掌握;四是定期组织全局人员学习有关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确保预防。

八、安全教育

为保证我局网络安全有效地运行,减少病毒侵入,我局就网络安全及系统安全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培训。期间,大家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网络信息安全自查报告(二)

根据路局《关于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行动的通知》(XXXXXXXX)文件精神。我站对本站网络与信息安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信息安全自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1、成立了信息安全检查行动小组。由站长、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室(车间)负责人、信息技术科全体人员为组员负责对全站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面排查并填记有关报表、建档留存。

2、信息安全检查小组对照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逐项排查、确认,并对自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梳理、分析。整改,提高了对全站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的掌控。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1)组织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小组,由站长、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室(车间)负责人、信息技术科全体人员为组员。

2)研究制定自查实施方案,根据系统所承担的业务的独立性、责任主体的独立性、网络边界的独立性、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独立性四个因素,对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旅客服务系统、办公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综合分析。

2、8月6日前对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旅客服务系统、办公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进行逐项排查。

1)系统安全基本情况自查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车站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IBM服务器2台、cisco路由器2台、cisco交换机13台,系统均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灾备情况为系统级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防火墙采用永达公司永达安全管控防火墙。

旅客服务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车站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HP服务器13台、H3C路由5台、H3C交换机15台,系统采用linix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Server,灾备情况为数据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安全防护策略采用按照使用需求开放端口,重要数据均采用加密防护。

2)安全管理自查情况

人员管理方面,指定专职信息安全员,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信息安全专职工作机构。重要岗位人员全部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制定了《人员离职离岗安全规定》、《外部人员访问审批表》。

资产管理方面,指定了专人进行资产管理,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建立了《设备维修维护记录表》。

存储介质管理方面,完善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建立了《存储介质管理记录表》。

运行维护管理方面,建立了《客服系统维护标准》、《运行维护操作记录表》,完善了《日常运行维护制度》。

3)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情况

三、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威胁分析

四、改进措施

五、整改效果

网络信息安全自查报告(三)

学校接到:“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巴南区信息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按文件精神立即落实相关部门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充实领导机构,加强责任落实

接到文件通知后,学校立即召开行政办公会议,进一步落实领导小组及工作组,落实分工与责任人(领导小组见附件一)。鱼洞二小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由学校统一牵头,统一指挥,学校信息中心具体负责落实实施。信息中心设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见附件一),小组成员及各自分工落实管理、维护、检查信及培训,层层落实,并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保障我校校园网的绝对安全,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

二、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1、我校“网络中心、功能室、微机室、教室、办公室”等都建立了使用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且制度都上墙张贴。

2、网络中心的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我们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入出口安全、数据安全等。物理安全主要是设施设备的防火防盗、物理损坏等;网络入出口安全是指光纤接入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及内网访问出去的安全,把握好源头;数据安全是指对校园网的数据备份、对不安全的信息进行处理上报、对信息的过渡等。信息中心有独立的管理制度,如网络更新登记、服务器资源、硬盘分布统计资料、安全日志等,便于发现问题,既时查找。

4、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所有接入我校核心交换机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对操作系统存在漏洞、防毒软件配置不到位的计算机进行全面升级,确保网络安全。

5、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流程,严格信息审核,确保所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周定时对我校门户网站的留言簿、二小博客上的贴子,留言进行审核,对不健康的信息进行屏蔽,对于反映情况的问题,备份好数据,及时向学校汇报。

6、本期第三周我校在教职工大会组织老师学习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提高老师们合理、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做任何与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

7、严格禁止办公内网电脑直接与互联网相连,经检查未发现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存储、传递涉密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利用电子邮件系统传递涉密信息,在各种论坛、聊天室、博客等、谈论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利用QQ等聊天工具传递、谈论国家秘密信息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校的网络终端300多个点,管理难度大,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来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现在使用的是伪版的或者免费版本的杀毒软件,这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我校的服务器共有5台,但我们没有一套网络管理软件,平时全靠人工手动去管理,管理难度大,所以平时难免有忘补丁升级的时候,这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文5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病毒;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网已成为高校现代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日常使用的工具,在高校管理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校园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如何消除校园网病毒,确保校园网的安全,成为高校校园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校园网病毒的危害

校园网病毒主要通过校园网内的计算机进行传播。网络病毒利用网络系统的漏洞侵入到网络的主机大肆发起攻击。如:ARP病毒、熊猫烧香、“蠕虫”型病毒、网游大盗、AV终结者等。校园网病毒的通常具有很强的繁殖或再生机制、传播速度极快,当校园网内一台主机感染,病毒就会蔓延至整个校园网,感染主机会发出大量的数据包导致局域网通讯拥塞,用户会感觉上网速度越来越慢,将使校园网产生阻塞,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导致校园网瘫痪,运行效率大大降低。

校园网病毒还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账号和密码丢失,黑客窃取这些密码后对校园网进行攻击,删除校园网内重要数据、窃取考试试题、修改考生成绩等,严重干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 校园网病毒的特点

2.1 校园网病毒破坏性强

计算机网络病毒在进入校园网之后,会对校园网的各个环节进行破坏,严重影响校园网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甚至导致校园网内部崩溃,造成校园网中大量教学资源丢失。校园网的计算机在未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单个带毒文件进行删除,重装操作系统等方式进行清除;但是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如蠕虫病毒通过操作系统的漏洞,计算机感染这一病毒后,会不断自动拨号上网,并利用文件中的地址信息或者网络共享进行传播,最终破坏用户的大部分重要数据,导致校园网瘫痪。

2.2 校园网病毒传播速度快

校园网病毒自身带有较强的再生机制,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就在校园网内迅速扩散和传染,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传播的网络病毒形式非常的复杂;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病毒借助网络通信会以指数增长模式进行再生,短时间内就传遍校园网,造成机房计算机和校园网系统瘫痪。从而威胁全校用户的安全。

2.3 校园网病毒清除难度大

在单机上,病毒可以通过格式化硬盘,重装操作系统等清除病毒。但在校园网中只要有一台计算机感染,就可使整个网络全部重新被病毒感染,而且还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就导致在清理校园网内的网络病毒时,难以将其彻底的清除。

3 校园网病毒的防范

防范校园网病毒,主要需要校园网硬环境和软环境相互配合。校园硬环境就是计算机的防火墙及杀毒软件,校园软环境就是建立防范校园网病毒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参与校园网病毒的防范。

3.1 计算机防火墙

防火墙能根据校园网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防火墙是提供校园网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的安全技术包括包过滤技术、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技术等。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性,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实施检查,支持桥模式、广域网口、内容过滤以及防病毒和入侵检测系统等功能,决定传输是否被允许。这样就减小了非法传输的可能性。另外,防火墙可以对校园网络中的客户机进行监控和记录。经过校园网防火墙的访问都会被记录,同时也能提供校园网使用情况的详细数据。

3.2 防病毒技术

校园网病毒的防范主要通过杀毒软件的方式进行,伴随校园网户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杀毒软件的发展普及,防病毒技术已经成为网络用户最主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防病毒软件主要分为网络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主要对本地和本地网络连接的远程资源进行采扫描检测,对发现的病毒进行清除;网络病毒的防范主要通过网络防病毒软件实现的,在安装网络防病毒软件后,一旦发生病毒入侵或通过网络传染其他资源的情况时,防毒软件就会对检测到的病毒及其感染文件进行修复和删除,达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目的。

3.3 加强机房安全管理,及时修补系统漏洞

校园网学生机房要定时更新软件,进行软件升级,要修补系统漏洞,防治病毒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才能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首先,对于一些移动工具如:U盘、移动硬盘等要先进行杀毒检验然后再使用。其次,可选择安装一定的360防护软件,通过软件阻止学生浏览不安全的网站。最后,机器中装硬盘保护卡,在必要时恢复系统。并通过校园网软件控制,实验室内教师机可以对机房里的所有学生机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学生在上机操作中玩游戏或浏览非法网站,教师机可以随时控制学生机,启动远程控制命令锁定或关闭学生机。

3.4 提高校园网内部网络的安防防范意识

校园网病毒的防范,需要校园网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相互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培训,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的讲解,普及计算机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保护校园网的安全运行。由于在校园网病毒防治的技术手段上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下发给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和最终用户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校园网病毒的危害,规范操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传播病毒的用户。

4 结论

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病毒的防范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将涉及到教学、管理、实验等多方面问题,只有把校园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确保校园网的安全使用,才能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宜兴.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8.

[2]杨义先.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O3.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培训范文6

1.强化“制度”管理,为创建信息安全区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和《河南省人民银行系统规范化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计算机安全设备管理、系统操作规程设计、网络建设的安全规划与立项、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应急处理预案建设、目标责任制落实等一整套涉及信息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创建的落实奠定一个完善的制度基础。与此同时,严格信息安全管理检查制度。科技部门每季会同保卫部门、人事部门、内审部门、纪委组织一次中支机关和辖内的信息安全检查,每次都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方案,确保检查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安全检查完成后及时形成检查报告,报中支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并经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审阅后将检查整改报告送达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后续跟踪。

2.强化“组织”领导,为创建信息安全区提供组织保证。

一方面中支机关及所辖县(市)支行都按要求成立以行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另一方面机关各部门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岗位,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熟悉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职工为信息安全员,具体负责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事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科具体负责协调机关及辖内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提供重大事项决策的有关事宜,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高效的组织保证。

3.强化“操作”规程,确保信息安全区创建工作的规范化。

明确的岗位目标与操作规程是金融信息安全区创建的重要一环。我们对中支信息安全管理员(部门计算机安全员)、技术支持人员、业务操作人员、一般计算机用户等确定各自的岗位目标和操作规程及应当承担的安全义务。同时制订了明确的岗位操作规程,做到责权明晰,操作规范。同时,我们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求各部门都要制订业务应急预案和详细的操作规程,然后由科技科进行汇总、协调,形成有效的联防机制。

4.强化“责任”管理,加大金融信息安全区的创建力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制订不同内容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各项责任制,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与副组长和各县(市)支行行长、副组长与分管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岗位责任人层层签订信息安全责任书,对没有按照规定签订责任书的部门,在出现安全事故时,按照“上溯一级”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和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5.强化“技术”指导,为创建信息安全区的提供智力支持。

重点强化了中支各部门计算机信息安全人员及所辖县市支行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信息安全知识的传播,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信息安全培训班,提高他们自觉防范的意识和技能,为信息安全打好第一道防线。

6.强化“监督”管理,巩固金融信息安全区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