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医学基础化学 实施过程 优势 问题分析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PBL始于1969年加拿大的麦克马斯大学医学院,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他们具备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PBL教学法在在医学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教师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引导组织课堂教学。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教师可以使教学按照预先设置的情景发展。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大纲的为基础,并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等因素。2.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地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3.提出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而且易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和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参考年龄、性别、性格、思维方式、学习条件、知识结构等因素进行最优组合,形成6―10人的团队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较负责任的学生为组长,起到组织、督促作用。每个小组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到实践中去收集第一手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收集资料,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由各小组推举出来的主持人陈述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敢于尝试、善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四)归纳总结。

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对一些学生特别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要特别加以解释说明。可以融入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相关资料,特别是一些医学化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与最新进展,丰富教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系统完整。

三、PBL教学法的主要优势

(一)以学生为中心。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教师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作用,充当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与信息咨询者角色。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标准答案。尽管教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学生的收获却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改革陷入僵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教学的重心转到学习过程的调控、环境的创设上,变学生“学会”为“会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快乐学习,积极参与。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才智,享受自己的成功。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探索的、期待的过程。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师生互动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和互相帮助,能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在和谐、积极、平等的课堂气氛中自然完成同学间、师生间、学生和书本间的互动。

(三)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例的分析,训练学生学习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把能力的提高和将来工作的需要贯穿于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探究过程。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发展和智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设置各种真实的、开放的、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与现实情况类似的学习情景。问题得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激发其使用先前的知识,搜寻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后,才能解决问题。这种将学习活动置于各种真实交际环境中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优势开展任务活动。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交互灵活及时,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教学中,电脑和网络为师生们提供了大量丰富、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不但使师生之间可以很好地交流,而且使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为培养学生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网上交流可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群体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共享,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使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PBL教学法应用于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教师如何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以弥补新、旧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差距,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PBL教学法。教师不仅要能对解决问题中的基础知识成竹在胸,而且要尽可能掌握有关文献,能处理解决应用PBL教学法中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

(三)教师如何选择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教师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得不同类型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既照顾个体差异,又体现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任务。

(五)教师如何进行完善有效的结果评估。教师的评估应该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摆脱传统教学中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尝试从学生的参与教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方面完善评价体系,保证PBL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发展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增加评价的公正性、开放性。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PBL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许多困惑,存在着种种误区和偏差。PBL作为一种在新的教学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和反思、总结与交流,从而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静.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秦向阳,刘鹏,王巧峰等.医用化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2).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大部分内容较抽象,和临床疾病联系较少。学生学起来觉得很难,不能将其真正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的去学习知识,也就失去了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和目的。目前大学的教育模式基本沿袭的是“教师—教材—学生—考试”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可现在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而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师生利用评价活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或学习活动,因此高效的教学依赖于高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称称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鉴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其引入了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正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1 生物化学理论课程考核项目构成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由出勤情况、互动问答、随堂测验、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专题讨论、小论文和小组学习等组成。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根据专业班级情况不同,从以上常用考核项目中任选几项或自选其它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的成绩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而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期末进行的笔试属于终结性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2 形成性评价常用考核项目的实施

2.1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实用的评价手段。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每次课将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保证每个同学本学期都有2-3次的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提问要注意设计合适的问题,把握适当的时机。如讲解“物质代谢的调节和联系”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糖饮食会引起肥胖?”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2.2 阶段性小测验

测验的范围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教学模块,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个教学模块教学结束后,将需要掌握及熟悉的知识点,并突出重点和难点。以选择题(单选为主,加入少量的多项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以笔试的方式完成。并批改和记录结果,对测验成绩进行分析,下次课抽出一定时间把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一定数量的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掌握所学知识的动态,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及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及时查漏补缺。

2.3 专题讨论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两个专题供学生研究讨论,从学生的研讨情况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如给学生提出以下讨论题目: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这个论题以整个基因表达过程为解释主线,需要学生综合分析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研讨情况,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表现自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讲解与评价。

2.4 撰写小论文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的给学生出一些较为感兴趣的论文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内容不限,范围可涉及生物化学所学理论知识的各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和归纳总结,同时可以结合自己已学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小论文。通过撰写小论文,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增长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完成后教师负责仔细阅读每篇论文并给出“等级+评语”的评价。

2.5 互动问答

在每次课结束前5~10分钟,让同学对本节课内容和已学内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让其他同学给出答案,对于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学老师都予以评价,作为形成性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2.6 出勤情况

学生的出勤问题是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出勤率不高,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除了班主任、学生干部的考勤以外,任课老师随机的随堂考勤,也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方面,在评价考核体系占有一定的比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7 期末考核

最后的生物化学理论期末成绩认定=平时理论评价成绩(60%)+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40%),其中理论评价成绩由课堂提问成绩和专题讨论成绩,互动问答成绩,小论文成绩,阶段小测验成绩以及出勤情况构成。

2.8 学生反馈情况

最后,我们对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同学们都认为有很多优点:①由一学期一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改为多次的形成性评价改革很好,避免了一次考核定“终身”的弊端,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负担。有利于老师及时检查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掌握情况,促进同学们课后及时复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形成长期记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有助于及时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②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状况的一个评价和总结,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遗漏,帮助学生查遗补缺,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同时可以敦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③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同时同学们也提出了一些小建议:①多种题型考核,多开放性题目,多方向综合考查;加强专业英文考查。②最好每一章节一次测评,更好的敦促学生的学习。③老师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并在形成性评价中体现出来。④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小演讲。⑤考试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PPT展示、论文、小组讨论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将形成性评价纳入最终成绩评定中,发现该班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有所改善。虽然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但现在的医学教育模式正在向能力培养方面转变,要求老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班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中职化学 应用意识 渗透途径 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6-02

传统的中职教学中,关于学生在应用意识上的培养,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里,老师多是强调知识点的灌输,让学生一味的接受理论概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学的大力提倡,关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教学目的,也由原来的填鸭记忆,变成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一、教师注重教学质量

教育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完善的,在实际中,困难是肯定存在的,毕竟传统的教育对于课堂的影响,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在中职化学教学的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老师必须要对这一概念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它的核心思想传授给学生。过去总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能收获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如果老师仅仅靠在学校学得那些东西,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要时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这样才能跟上学生的步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一些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的实例,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这样,在课堂上进行内容的讲授时,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讲述,来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拓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的记忆知识点,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自己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能力。当然,如果可以,老师不妨和其他的化学老师一起,建立一个化学实际应用的兴趣小组,定期进行这些方面的探讨和总结,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活动,能更好的提升自身在这方面的技能。每次活动,老师都可以详细的记录下来,包括里面所涉及的一些化学应用实例,这样也能够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最后,对于教材,老师既要有所遵守,也不能被教材完全束缚,老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限制,让学生摆脱死板教条的内容设定,帮助他们实打实的去接触实用技术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改善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多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的能力,却不是十分看重,这在现代教育中,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不仅是使得老师教学的课堂气氛变得死板乏味,还使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受到了阻碍。所以,老师要是想要将应用意识渗透进中职化学的课堂上来,首先需要解决掉的,就是陈旧的教学模式。当下,在中职教学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多数养成了自己习惯的学习模式,而老师也在常年的教学中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以教学模式,很容易就陷进填鸭灌输的境地,而且化学内容比较抽象,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兴趣,那么学习起来效果肯定难有收获。所以,老师不妨在教学的过程中,用知识内容的实际运用,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应用意识,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其中。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中专教材中《卤素》一章中讲到由氯气可以制漂白自来水的漂白粉、碘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以消毒、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氟化钠可以用来杀灭地下害虫、溴化银可应用于照相技术、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展开来,介绍它们的其他用途。

在介绍与生活、医学专业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还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药剂专业化学课本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可以问学生钡餐喝下去在医院里是如何检查的,为什么可以在X光下检查胃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硫酸钡对人体是否有毒,硫酸钡最后怎样排出体外的等,从而激发他们去观察,去思想,去调查,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

三、适当的增加实践活动

在中职化学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在应用方面的意识,老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课外化学科技活动,根据那些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应用意识。同时,化学科技活动,也可以是中职化学课堂的延伸,老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扩大化学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化学要点。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兴趣小组,或者化学科技大赛之类的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在化学应用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广阔的化学学习视野,为以后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医学、材料等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涉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联。所以,中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化学这一科目上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试验、设计、进行过程,并且最终获得化学应用实践技能。当然,在进行这类活动的时候,学生要具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同时老师还要与社会各方面进行接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企业中高效的生产过程,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有个全新的认识。例如,可以参观药店、药企或者其他的工厂,了解药物的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实际工作过程,然后向专业人士进行讨教,或者自己利用网络知识来进行查阅,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将社会生产活动和化学知识进行联系,真正感受到化学是社会结构的重要一环,从而对化学学习抱有更加严谨的态度,用以实践和学习。

四、结语

中职化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所以,老师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要积极探索渗透途径,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化学这门学科,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当然,应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方面,不仅需要学校对于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及时的更新,还需要老师在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提高的时候,积极改观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的在教学过程里渗透应用意识,采用较为科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甚或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输出高效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 仿真;数字化;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423.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22-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LIANG Minghui, WANG Xiaodong, XIA Liding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digital in the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authors maked the four network technologies as major carriers and the main tool [P2P network video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 (CSCW), web service-based virtual display technology, standards-based DICOM 3.0 image transferr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case film into digital format. Courseware of medical imaging theory and self-made multimedia experimental courseware were stored on the servers, a digital platform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created. Results: The author created the imaging database includ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 operations, case retrieval and browsing, experimental report, teachers' examinations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used the IE browser client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clusion: The authors consider we should reform practice model of imaging, mobilize the students to enhanc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system bear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s easy to operate, intuitive, interactive, safe and reliable. To fully use modern medical imaging network platform for teaching practical lesson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e efficiency.

[Key words] Simulation; Digital;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platform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在21世纪发展迅速,医学影像学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离不开医学影像对疾病进行诊断。医学影像学拥有的理论体系是信息科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PACS系统的出现将医学影像学带入了数字化影像时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将医学影像技术以数字仿真形式传授给学生,将是未来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方向。

医学影像学中影像技术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1],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是学生掌握不同的影像技术的坚强后盾,为他们日后充分自如地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打下基础[2]。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理解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和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能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影像设备工程技术、影像成像原理、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影像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以计算机网络为实验环境,将X线原理实习课、CT原理实习课、MR原理实习课,大量、系统的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病例实现影像医学资源共享。采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网络形式,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实验,创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校园网主干为万兆,连接桌面信息点全部为百兆。全网采用的是锐捷产品,服务器近40台,采用2台8610交换机做核心设备,3台7606和2台57系列交换机作为汇聚设备,出口路由采用的是锐捷的NPE50-40可以提供≥200万并发NAT会话数量,2台1600防火墙分别放在出口和服务器群前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采用3台IDS设备很好的保证了对异常流量的监控,全网的GSN安全解决方式保证了用户网络的安全。客户机为30想台式计算机(CPU Intel Pentium4 516 主频2.93 GHz、二级缓存1 MB、800 MHz前端总线、内存256 MB、80 GB SATA硬盘、17英寸液晶显示器);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X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 方法

1.2.1 建立医学影像资源库

笔者主要通过附属医院和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共收集了200多种影像类别、300余病例、30 000余幅图像和医学物理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用电子学、影像设备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课件。在基础实践教学有X线原理实习课、CT原理实习课、MR原理实习课等。诊断实践教学有病例讨论课模块:神经系统病例讨论课,五官及颈部病例讨论课,呼吸系统病例讨论课,循环系统病例讨论课,消化系统病例讨论课,泌尿系统病例讨论课,生殖系统病例讨论课,骨、关节和软组织病例讨论课,乳腺、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病例讨论课,介入放射学病例讨论课。教学互动形式活泼、操作方便。

1.2.2 实验系统网络技术

1.2.2.1 P2P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通过直接信息交换,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各对等计算机之间通过直接互联实现信息、处理器、存储甚至高速缓存等资源的全面共享,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支持,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1.2.2.2 计算机协同交互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它的目标是要设计支持各种各样的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CSCW技术在中心实验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为在时空上分散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互视”和“同步”的协同工作仿真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3 基于Web Service的虚拟展示技术Web Service 是将软件做成服务,遵从相应的标准,让不同的系统可以跨平台,彼此相互兼容,具有无缝通信和数据共享的能力。Web Service 技术通过结构化的XML文档,采用标准网络协议,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传递信息、交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基于Web Service的虚拟展示技术在中心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字仿真医学影像知识,丰富的教学手段与内容。

1.2.2.4 基于DICOM 3.0标准的影像传输与处理技术DICOM 3.0是一个通用的标准,是允许医学图像在检查仪器、电脑和医院之间进行交换的一组规则,能满足高速传输图像、文字、表格、数据、动态图像以及声音的需要[3-5]。所有病例图像在其存储、传输以及显示的过程中都是完全遵循DICOM 3.0标准,可以达到完美的无失真效果,并能在客户端实现对图像进行自如的数字化操作。

2 结果

2.1 数字化实验系统平台组件

系统组件包括2个服务器房,多媒体电子阅片室(共30台计算机)。软件系统部署在服务器上,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实验课程以及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医学影像学》网络课件、医学影像学教学网站、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库、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均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在网上。实验教学图像资源按设备分X线、CT、MRI、核医学、超声5个大类,各大类按人体系统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神经、五官、内分泌9个部分;数据库内录入了3万多图像及文本资料。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行内网完全开放、外网授权开放的管理办法,方便学生上网实验,该系统还具备其他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源库的共同优点[6]。

2.2 数字化实验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2.1 基础实验教学

学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教学平台进行基础实验时,操作简便,会使用计算机就会使用本系统,实现了培养动手能力,学习实验技能,深化物理知识的目的,实验中待测的物理量可以随机产生,以适应同时实验的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的不同次操作,见图1。对实验误差也进行了模拟,以评价实验质量的优劣,见图2。

图1 仿真实验仪器连接操作

2.2.2 临床实践教学

系统平台临床实践部分由12个模块组成,涵盖了医学影像的各个范畴,收集了300余病例、30 000余幅图像里都是经过精选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病例,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罕少见病及误诊病例亦属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文查找功能,分类索引功能和标题分类进行内容检索,见图3。以同病异影,异病同影,同病不同的检查手段,各自的影像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加以描述比较,以图为主,描述为辅,以求达到图文并茂,简捷明了。在网上不但可自主实验,还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实验,如多名学生可远程共同完成某个病例的报告书写,而且学生与学生同时还可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如总结某个病种的发病规律及影像学特点,见图4。

3 讨论

为实现教育部提倡的“自主型学习、创新型学习”宗旨,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也成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新的趋势[3,6]。笔者确立了“以医工结合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实验教学平台,将医学影像知识以数字仿真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模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的理解,并加强对仪器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训练,培养设计思考能力和比较判断能力,可以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效果,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医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项目,同时学生还可在网上开展实验,实施个性化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有积极的意义。该系统还具备其他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源库的共同优点[7-8]。数字化实验系统充分发挥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功能,数字化仿真实验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以前的学生跟着学校走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学校跟着学生走的新模式,是将医学影像知识以数字化仿真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影像知识得到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昆成.PACS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5,2:1-4.

[2]唐艳隆.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 4(8):764-765.

[3]魏渝清,童娟,宋玲玲,等.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4):367-369.

[4]吴政光,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3):35-37.

[5]孙勇,夏晓玲,濮进敏,等.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医学影像学局域网教学[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43-45.

[6]刘红梅,吴凤林,李颖嘉,等.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中PACS的应用与优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89-190.

[7]黄祥国,徐芳.医学影像学教学科研图像资源库的构建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34-36.

[8]吴政光,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3)35-37.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 先学后教;医用化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68-03

Abstract The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is a reform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he students learn first, and then the teacher teaches them. The practice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enthusiasms of learning medical chemistry were improved greatly; many abilities were gained, such as practice, application, knowledge-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The teaching qualities were improved greatly.

Key words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medical chemi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1 前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1]是江苏省洋思中学在教学改革中创新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了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的基本模式是:每堂课教师都不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1]。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脱节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课程的基础。由于现在高职生源比较复杂,除高中毕业生外,还有部分学生来自中职、中专或职高。由于近些年高考考试科目改革,考入高职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除了应付高中会考外,基本上是不学化学的。因此,现在的高职学生在医用化学学习中存在种种困难。此前医用化学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应用完成作业检查评价。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制定的课程标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少,感觉学习枯燥无味[2],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的比较多。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

2 医用化学先学后教的步骤

先学后教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乱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会”学生转变成让学生“会学”。

先学 小学或中学阶段的学习重视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把一个知识点举一反三,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也是现在中小学教育的重大失误之处。而大学阶段的学习重视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要求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阶段的学习应该减轻学生压力,重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争取学生在课堂上能解决问题。

大学的教材,一般来说内容多,知识点多,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仅凭课堂听课很难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需要课下花费大量时间自主学习。在以往的自主学习中,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仅凭个人经验或喜好来学习,因此成绩差别较大。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刚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张学生在课堂上“先学”,也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每次学习新课时,教师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学习目标,然后给出自主学习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设置的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一定要确保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找到确切的答案,或者学生根据书上的例题能够解决相关难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先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使用电脑、网络进行资料的检索,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广泛讨论。

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收集汇总一些典型的疑问。这些疑问既可以作为“后教”的内容,也可以让不同小组选派代表到讲台上来讲解,实现学生的互教。如果学生不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不主动去解答,为随后的“后教”做充分的准备。

后教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开始“后教”,教什么、如何教是很多教师充满疑问的地方。一般来说,教师先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自主学习成果或解答自主学习的问题,同时反馈出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把握好需要教的内容,对于学生完全明白的内容坚决不教。教师要选择教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前期自主学习掌握情况,让自主学习阶段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讲解需要教的内容。这样既可锻炼大家的综合能力,又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讲解不全面,或者学生的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明白。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练习的内容分为相关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和各类考试中的应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练习,做到教学内容当堂掌握,不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且使学生能够轻松应对各类考试。

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重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大学教材内容往往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对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容仍然是零碎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先学后教的每一次课,教师都要在课堂最后阶段进行点评和总结。小结时即要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又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和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激疑设悬,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结构的形成。通过课堂小结,既可以理顺知识结构,突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更完整,同时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 医用化学先学后教的特点

先学后教把原有的学生跟着教师走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答疑的模式。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疑问当堂提出,其他学生或者能够解答,或者也有相似的疑问。这样,教师的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传统的教学是按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地教,可能有些内容学生都已经明白了,但由于要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师还是要讲。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是要教学生看不明白的知识,以及互相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后教”的教是高效地、有针对性地教[3-4]。

“先学后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自主学习,教师成了学习的辅助角色,这样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巡视和答疑,能够杜绝学生课堂上打瞌睡和玩手机的现象。

医用化学每次2学时,时间为90 min。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安排见图1。

4 医用化学先学后教的成效

医用化学课程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后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

1)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学习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

2)学生学会了学习,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自己可以列出自主学习要点,从而快速把握陌生章节需要掌握的内容,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学生渴盼着教师的教,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师生交流机会大增。

5 医用化学先学后教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师观摩课都是在观看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实际教学中,具有表演天赋的教师毕竟是少数。而且在观摩听课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教师个人讲得如何或者表演得怎样,很少有人去考核学生学得如何、是否被教会。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关注学生究竟学会没有,这恰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实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需要摒弃教师完成任务而学生没有收获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务管理部门应该从考核教师的说课或讲课的能力转变到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上来,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教师不但要熟练把握教材的内容,还要熟悉相关内容在行业中的应用、在行业资格考试中的应用,还要对相关学科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高职院校教室桌椅的布局不大适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行,大多桌椅是固定布局,不利于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另外,学生手头工具书有限,知识的拓展往往受到限制。如果教室里的桌椅可以移动并有足够多的能够上网的电脑,或者学生可以带笔记本电脑上课,可以在数据库上查阅所需资料,学习效果会进一步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

[2]马少华,应志国.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09-110.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6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造、探究知识的源泉,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则是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等形式来为学生展现所学知识,将微课科学有效地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将抽象、逻辑的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简单的知识,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同时,微课的应用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2.微课时间较短,容易吸收

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被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其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里,前10分钟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课,同时前10分钟内学生的记忆力、思维、逻辑能力等都是最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

3.提升化学实验的准确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不仅能够模拟有关的化学实验,将错误的化学步骤和方法展现出来,警告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和提高化学实验应用和认识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只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有针对性地应用微课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对象是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实验现象不明显和没有可实操作性的化学实验教学。针对一些危险性不大、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化学实验不该应用微课,应该要求教师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有效、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地应用微课,替学生演示高难度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逻辑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能力,还能够以最直观的效果将所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授有关环境污染的物质时,只有让学生闻过二氧化硫的气味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并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来为学生制作一些复习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下载进行观看,巩固其所学知识。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创设出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做好充分准备,进而使高中化学课堂能够有效开展。如,在讲解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过滤、蒸发等初中所学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便于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和对其能够有效应用和掌握。进而为学生学习蒸馏和提纯的方法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这样既节约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时间,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