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创新意识 培养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52

一、创新意识培养及目前小学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现阶段科技发展驱动的核心因素。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学教育开始,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学习,轻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教学考核也主要以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为主,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二、小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

小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创新、教师意识转变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小学教育中,课堂环节应增加探索性内容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经典自然科学或人文社科知识,其正确性已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这种设置主要考虑到青少年的认知特点,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一般教学内容选择没有争议的权威性内容,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内容同时桎梏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缺乏怀疑精神,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教学内容在坚持以经典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具有一定探索性的研究内容,可以调研、统计类内容为主,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调研、统计,根据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的内容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开展讨论性和实践性教学

目前,小学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占支配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秩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参与性,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讨论性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环节,活跃学生思维。针对专门设置的探索性教学内容,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

(三)转变教师意识,强调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占课堂的支配地位,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质疑。虽然这种教学模型更容易确立教师的权威地位,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中,应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真理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与教师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同时也收获创新意识。

(四)改革考核方式,肯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目前的小学教学考核以考试考核为主,注重知识学习效果的考核,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知识教学以外的能力考核。以考核促发展,用考核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和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经历,用考核确立创新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导教师、学生、家长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讨论与总结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创新意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92-02

创新意识或创造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的意向、愿望等[1]。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体系的培养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探索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新的重要性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在这个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早已超出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军事领域和科学文化领域,而更为集中地体现为对创新型人才的争夺。大学生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达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重要力量。在创新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意识正在成为社会精英的标志性特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二、创新的内容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人才有这样的特点:具有创新的思维、智能结构及人格品质。这些特点最终表现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表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机械重复的作业、魔鬼式的训练渐渐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形成了迷信权威、迷信书本、迷信老师的思维定式,不敢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观点,学生思维呆板、缺乏发散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3]。主要表现有:

1.缺乏创新观念和意识。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的教学目标是知识够用,而不是系统的学习本学科的知识,所以知识基础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薄弱。同时由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按部就班的教学计划,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就丧失了主动创新的意识。

2.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发觉自己的潜能。高职的学生对于需要自己付出很多心思的创新的第一反应是退缩,不想改变一些常规的或者是标准的东西。对于新的东西、新的方法等缺乏兴趣。

3.不善于思考,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给定的工作任务,习惯于被动地去接受一些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善于模仿,但是不善于思考。只满足于知其然,并不想知其所以然。所以处理问题就缺乏灵活性,只是会照搬书本。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各种信息只是盲从,不知道如何辨别真伪,最终导致获取的信息良莠不齐,真伪不分。

四、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学生的现状,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创新为主导的教学目标

《食品掺伪检验》课程当初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考虑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这个课程可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者有什么样的素养。由于这门课程在食品检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综合训练的课程,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理论和单项技能,如《微生物》和《食品理化分析》。所以对于学生的创新有了相对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同时掺伪问题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要求学生不要拘泥于过去和书本上的解决方法。在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就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实施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搜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的新闻,看看有哪些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掺伪检验》课程中,由于掺伪的技术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掺伪技术跃入人们的视线,如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方便面调味包中的塑化剂,蔬菜上的福尔马林,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利益,想方设法地降低成本,不惜以假冒伪劣的产品来骗取非法收入。学生在关注和搜集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日新月异的掺伪现象的了解,也就会逐渐培养创新的意识。

2.前沿问题的探讨:对于没有解决的前沿问题,想想自己可以做什么。比如地沟油、牛奶掺伪问题,有很多至今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所以在课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关注食品安全特别是掺伪方面的动态并试着去分析问题,根据掺伪的特征,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学生不断探索解决方法的同时,他们就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思路的创新。

3.答案的发散:对于学生给出答案,总是再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启发学生不断寻找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学生。这样就可以不断拓宽思路,而不是仅仅迷信权威或者书本等。

4.尝试错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直接去进行尝试,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会加深。无论原来的理论是正确的,还是他的想法是错误的,都可以在宽松的环境更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对于掺伪酱油的检测提出这样的思路:真的酱油的原料中有谷物,就应该有淀粉,那么可以用碘液反应看看是否变蓝色。对于这样的思路,作为教师首先是肯定学生确实是在积极思考。接着对于这样的实验,就直接可以让学生去尝试。等实验结果发现失败了,教师再启发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总结失败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深刻。这时提出的问题有酱油的本身的颜色在这个实验中是不是干扰?谷物原料在酱油发酵的过程中变成了什么成分?学生反过头再看这个实验,就会感觉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很多改进之处。可是只要学生还敢于想就值得肯定,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路后,就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索,其结果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学生已经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实施合理的评价标准

对于课程的评价,把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平时的作业成绩作为一部分的考核指标,同时在课外进行了一个掺伪检验的自主实验,将学生的自主实验创新业作为考核,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的主动性。试着如何让食品的掺伪检验更加的方便、快捷、准确,教师对照这个标准去考量,学生也会照着这个标准去努力。

(四)科研项目的引入

将科研项目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拓展科研与实验教学结合的范畴,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将教师的上海市青年教师科研项目,面条的抗黏防腐的研究,对于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在理论教学中进行相关的阐述,同时让学生参与该项目的资料搜索、项目计划、实施中去,学生在科研中接触到真实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课题,比理论的讲述要直接,而且对于问题的解决,要不断地提出新的思路并进行验证。而不仅仅是模仿和重复,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让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和锻炼。

(五)社会服务平台

掺伪检验服务社团,让学生通过对社区的问题的解答、实验的进行这些真实的项目的操作,充分开动脑筋。

这是笔者在课程中一点体会,创新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张洪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机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8).

[3] 邓利民,等.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收稿日期:2013-06-19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高职学生 培养创新能力

一、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参赛过程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全国高校范围内的四大竞赛之一,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2年)的主题为“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内容为“休闲娱乐机械和家庭用机械的设计和制作”。大赛的目的在于引导各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机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我们依据大赛主题设计制作了参赛作品——休闲娱乐机械“快乐不倒翁”。快乐不倒翁由不倒翁形的外壳、带有安全带的座椅及支架、四根带有滑轮的支撑、弹簧组成,利用连杆滑块原理实现让小朋友坐在快乐不倒翁中进行任意方向的摇晃而不会倒下,使小朋友在玩乐的同时得到平衡能力和感官的锻炼。连杆滑块的作用、弹簧伸长量的限制、安全带的使用使得玩乐过程更加安全。

1.参赛作品的设计制作全过程。

(1)机械的功能构思(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的功能原理设计);

(2)机械系统设计(整体方案设计);

(3)机构的几何参数综合设计(自由度、受力、运动与动力分析);

(4)机械零件设计(支撑杆、滑轮、弹簧、底座等);

(5)零件制造装配调试(零件到成品完成)。

2.参赛作品的创新点。

(1)认知创新:作品实现了不倒翁的载人。

(2)结构创新:连杆滑块机构的应用,由安全带和弹簧的拉伸限位保证安全。

(3)动力创新:作品由坐在里面的儿童发力带动玩具及其自身的摇动,节能环保。

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的若干问题

看着快乐不倒翁从零件到整个作品的完成,让我们有种成就感,但在准备比赛作品过程中也暴露出高职教育的若干问题。

1.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对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检验高职工科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标尺。大赛要求高职学生知识面广,具备机械、电子、材料、加工等多方面较高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要求较复杂,要求有完整的设计说明书,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有三维模型和动画,要进行三维仿真,要有视频录像,要有作品实物。

在准备比赛作品过程中,学生的创意和思路很不错,可是实现过程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拿不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方案来实现自己的设计,反映出日常教学中理论知识不扎实、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缺少有效的实践机会。

高职学生缺乏系统观念,需要综合考虑作品的功能、结构、可操控性等各种因素时,只注重预先设定的功能实现,对其他因素考虑较少。主要原因是高职高专缺乏诸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相关的专业课。

高职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不足,往往将设计重点放在了作品功能设计及实现上,而对结构强度、材料性能等方面的考虑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实际工程设计经验。

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一些常见机构、零件的结构、功用、特性不了解或认识不深,比如机械结构方面对构件材料、形状、尺寸、加工方法、装配方法等考虑不周。原因是相关专业基础课的课时量不够。

2.高职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待强化。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团队为单位竞赛,团队对于训练高职学生为集体完成一项任务而进行协作与分工、组织和管理非常有利,可有效缩短学生参加工作后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在团队组建初就应该有严格的纪律和明确的分工,避免出现创新团队组织涣散、分工不明确、队员间相互依赖缺乏奉献精神的现象。

3.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不足。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说明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准备比赛作品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不足,过多依赖指导老师。主要表现: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观察、突破定势、巧妙构思、方案新颖、实用简单、功能适当、便于制作。

三、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环节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是培养高职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丰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践实训条件应包括机械创新实训室(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软件实训室(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内容应减少验证性的,多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借助这些实训条件帮助学生积累实际经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2.加强引导创新实践过程,增强高职学生的人文底蕴。

帮助高职学生明确设计目标,学习必要的设计知识,避免创新设计中的盲目性,同时还要增强人文底蕴,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开阔视野,鼓励他们多涉猎一些色彩、造型、工业设计史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出较好的作品,而且它向学生传达的理念中很多是可以直接套用到创新设计中的。

3.健全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平台。

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平台,组织比赛。以创新社团为载体,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以创新比赛为平台,激发创新欲望;以制度为保障,保持创新积极性;以学习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起贺.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高霄汉.由机械创新大赛看工科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9).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中职学校教育走向了拐点,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纵观现阶段的职业中学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总体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仍较为落后,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重点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1]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走出校园、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甚至创新创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职业中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职业中学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校的大力培养,也需要企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融入其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笔者对现有的职业中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目前,职业中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大多依靠死记硬背。学习实践操作技能时,缺乏创新意识,不善于进行科技或技能方面的创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目前,职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单一,教育体系并不健全。对此现状进行探究,发现主要原因为: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脱节。职业中学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一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囿于一种思维,缺乏和外界的联系和沟通,更不用说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了。校企合作、定点实训、实训基地建设等和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开放程度不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民主性,导致该培养方案往往为一家之言,未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与当下的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符,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意识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在职业中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重视学历、轻视培训的现象;重视学生们的职前培训,忽视对他们的职后培训。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都与职业中学的办学模式具有直接的关系。传统学校的办学模式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如果职业中学一味照搬,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提升。

2.欠缺双师型教师职业中学既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又需要他们具有实践操作经验,唯有此,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型、创新型的实用型人才。[2-3]目前,职业中学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所占的人数较少,这就导致学生们往往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低下,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导致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他们的竞争力不足。

3.职业中学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优秀生或中间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后进生或学困生来说,非常容易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1.丰富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从教学模式入手,让其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只要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职业中学的教师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学生的创新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持,精湛的技术是他们在社会立足的根本,也是他们参与人才竞争的根本。专业技能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学校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从而锻炼出来的。在此过程中,中职中学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夯实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职业中学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操作水平,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们具备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同步的提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职业中学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以校企联合、顶岗实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2.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中职中学还可以从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以外聘的形式来招聘具有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以此来凸显双师作用;二是注重内部培训。对于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要重视对他们的相关培训,鼓励他们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石,也为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根基。

3.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可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教师可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专业技能比赛、创新项目大赛等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财经类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33-02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级经济管理类人才,财经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管理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加强财经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涵义

创新精神是指创新主体在对创新需求、动机、兴趣、观念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敢于怀疑与批判、勇于探索与冒险、追求突破的精神意志的一种创新态度与追求,包括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精神、崇高坚定的献身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执著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本文所指的培养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行为以及能力,即要善于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活跃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激励创新行为,增强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是人们改变客观现实的创造性活动。简言之,实践能力是创新主体对创新观念与意识、创新思维与知识的驾驭和运用能力。它是培养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才能巩固和发展自身知识与技能,熟悉掌握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手段,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创新型人格。

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弘扬创新本性的必然需求。作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财经类院校因此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当前财经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还比较低。综合原因,主要体现在:

第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影响。由于受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影响,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僵化、缺乏系统化,仍以单向知识灌输为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未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过多强调机械化记忆、表面性理解与简单化运用,不注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与思维方法训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互动参与性不强,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灵活多样性、可操作性,束缚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二,创新教学师资匮乏。当前,财经类院校中有部分教师不曾走访过社会或有过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或创新创业艰辛经历,致使对社会需求变化趋向、创新创业领域实践及其发展趋势缺乏良好洞察力。只有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精通,他们只能照本宣科,从而失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基础;教师队伍中虽有些学术精英型教师,但能站到当代科学知识前沿的、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高层次创新型教师较缺乏,创新教学师资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与力量的匮乏,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薄弱环节。

第三,财经类大学生自身原因。作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主体的“90后”大学生,财经类大学生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总体表现:一是创新观念与欲望不强。虽不满于现状,但很多学生只会满腹抱怨,意志消沉,行动信心不足,缺乏实践动力。二是创新精神缺乏。受应试教育、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所教授的定理规律,缺乏大胆求异求新、深层探索的创新精神。三是创新毅力不足。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的关键性,但在实际创新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放弃追求。四是创新性思维与实践能力不高。很多学生想创新却不知该如何去创新,创新性思维方式缺乏全面性、深度与新意,缺少百折不挠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敢于实践的实际行动。

三、财经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一)强化领导,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设置研究与指导创新教育领导机构,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思想、组织保障;更新观念,以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培育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融进学校办学思想与定位,把追求与鼓励创新理念纳入大学精神与校训校歌,培养学生敢为人先、勇于拓新精神和意识;确立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财经类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科学专业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创新活动,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财经类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教学法,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启发式研究型教学法,是启发性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在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讲授基础上,通过问答法、内容不完全法、角度法与讨论法等创造性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并从事一定科学研究的教学方法。它注重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统一,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行业现场,了解行业动态,提前介入科学研究,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齐抓共管,强化系统性培养,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齐抓共管,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通过开设创新主题教育网站或微博,开展“创造・创新・创业”大讲堂,召开“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举办包括科技创新与人文素质讲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竞赛系列活动在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节,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中心,创建校内创新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及校外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六个一”(一个网站、一个大讲堂、一个研讨会、一个文化节、一个中心、一个实践基地)链条式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服务培养体系,推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化发展。

(四)打造创新型强实践的师资队伍,以保障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才的保障,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创新型强实践的师资队伍:以优厚条件或待遇引进各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具有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分化和重组的方式,组建系列创新教学师资团队,以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形式完善师资团队培训体系,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与能力;聘请相关权威专家、经验丰富人员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鼓励教师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工作之路,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实践能力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打造一支适合财经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强化校园创新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校园网、广播站、橱窗等宣传阵地,利用校情通报会、形势政策报告会、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等渠道,全方位宣传学校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典型案例,营造积极进取、共同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思想真正深入人心;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活动,邀请著名专家、教授、院士来校作关于学科发展前沿问题、科研与创新能力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扩展学生视野,活跃校园学术气氛,营造浓厚学术创新氛围;依托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开展各种类型、层次的课外科技竞赛,举办创新创业节、学术节、科技创新周,举行学术沙龙、学术讲坛,召开学生学术交流会,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创新积极性,激发创新激情,提高创新意识,形成浓厚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合适的土壤。

【参考文献】

[1]王芳.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0(1)

[2]王文瑞,闫晓强,陈兵,孙志辉.行业特色高校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3]常志娟,吴学红,张培旗.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轻工科技,2012(2)

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人人都是创新潜能的主体,但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有所差异,在创新能力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取决于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否取得实效。教学实践证明,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之一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在学校学科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认真研习教材、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形成学习技能,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广大教师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类型课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如此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力提升。

一、注重物理新知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学家皮耶罗格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进行恰当的新课导入是激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之一。新课导入的创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铺垫,运用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动性,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如在讲序言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进行“奇特、新颖、有趣”的演示实验,利用丰富教学资源,通过直观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如在讲授电阻的串联知识时,针对“有一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是8.3Ω,正常工作时电压是2.5V,如果只有6V的电源,要使小灯泡能够正常工作,要串联什么样的电阻?”这样一道题目,在进行讲解时,我没有直接向学生说出解题的方法,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与学生对话、进行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题目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到解题的关键环节,从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二、注重物理知识的复习巩固,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复习是学习对象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知识再现、系统整理、学习反思的过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已经成为初中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知识复习巩固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进行认真的梳理,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系统,并紧紧围绕中考内容的命题趋向和要求,实施层次性、渐进性的阶梯式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复习巩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敢于向课本、资料、教师提出质疑,发表自己具有独特见地和观点的见解,逐步具有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在进行习题讲解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方面的习题训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求异性、全面性、多向性、聚合性。例如在复习电学内容时,我出示了一道“2只电流表,1只开关,2节干电池,1只已知电阻,要求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画出它的电路图,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的题目,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做题。做完后,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示了三个拓展性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我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学生很快得出了问题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注重物理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学科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试验课和实验习题课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两大品质。

一要做好实验课教学。在实验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此次试验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带有目的性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讲解物理现象的原因。比如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过实验发现,凸透镜成的像不只一个,这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找出其中的原因。

二是做好实验习题课教学。实验习题课是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的强化,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验习题课教学时,要按照物理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进行“马铃薯的密度将影响它的淀粉含量”的实验习题课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马铃薯、量筒、刻度尺、弹簧秤、小刀、烧杯、水、细线等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从中选用适当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前,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做题,并有所创新,我先与学生复习了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方法,然后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很快找到了进行密度检测的五种方法。

四、注重物理分析,升华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