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又具备较高素质的学生,即毕业后可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理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足无措,只会听歌、看影视、聊天。有的学校教师只管上课,而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搭配。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当前大部分职校的学制都是三年,其中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校外实习(其实质性叫顶岗实习且带薪),而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目前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能完成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看来,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计算机语言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一些中职校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基础差,总是不习惯思考问题,有时候一遇到学习的困难,就认为自己的基础差,尤其是英语、数学科目基础不好,等等,把自己的思维提前关闭了。只有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然后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才会走得更远。由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1.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给计算机专业学生上课时,我经常进行编程训练。这时,我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分析试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又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地保持和提高。

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简单的软件设计,活动宗旨包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改变教学模式,改变观念。

我曾多次同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同行交流过,职校的学生难教,一些老师习惯性在机房上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机器上玩其他内容,一些学生上网甚至一些学生还在玩游戏;一些老师习惯性在教室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不懂就睡觉,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很少有学生在思考。所以采取什么方式教学,是如今的职业教育要考虑的问题,好的学生都选择读高中了。一些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课程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学生的基础差,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能掌握的。

三、结合学生的特点,全面进行课程整合。

两年制势必削弱学生的文化基础,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必需的文化基础已经在初中阶段打好,所以中职学校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求知的本能。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也不是选拔教育,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学生的技能作为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是网络管理员而不是网络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新的中职课程体系。

1.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技能训练的比例。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

2.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同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又要求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考试,这两种考试的内容大致一样,我觉得是教育资源的重复。

四、与其他学科整合,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职业知识、技能的交叉面日益加大。交叉职业和新兴职业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大大超过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计算机的普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把计算机当做一种工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要在求职场上不逊色于熟悉计算机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就必须掌握至少一方面的技能。对于纯计算机专业的职校学生来说,现在就业非常困难。虽然人们都说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择业就是一句空话。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文2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开放式教学的应用正在变得日益广泛,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具备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对于计算机教育这种主要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学科来说,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入地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在学生不能够充分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也可以努力地进行探索,大胆地提出问题,更加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切实有效地进行当代网络环境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的培养。

二、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当代网络环境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培养来说,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切实学到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具体来说,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高度重视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来播放各种各样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音频、视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深入地介绍历史上对计算机的发展起着非常巨大的推动力量的著名人物来进行介绍,包括冯诺依曼等等,而且,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来对于有关这些人物的图片、短片及人物故事进行播放,切实引导学生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来进行学习,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三、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真正促使学生主动与人沟通合作,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团队、融入社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质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有效地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更加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保证不同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所遇到的比较晦涩难懂的地方,教师就能够及时地发现并且进行深入地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够将他们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来,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学生将来毕业之后踏入社会进行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教学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结合当今的网络环境,科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不应该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之中,真正营造出一个开放自主的平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地学习。而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的同时,也有必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方便快捷的途径,切实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推动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的进行,最终实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另外,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最终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第一,结合具体的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3DMAX、网页制作,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能够举一反三,自学与之类似的其他课程。第二,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与此同时,对于各种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必要折算成相应学分,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第三,结合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征,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教学计划也应该与时俱进,必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进行适当地改变。专业教学计划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回炉”—回学院进行新课程的短期学习,使知识及时更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更加有针对性的知识,做到学有所用,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地就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结束语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作为新时代的一门技术,已应用到各项专业领域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操作系统以及office软件,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职业准备课,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然而它却不同于其他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对象的差异大,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是有增无减,课程要求能力目标不断加强。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已不适应目前的教学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在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成过于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明显偏低。

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依然使用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教学内容方面,忽视实用性和趣味性,脱离了实际工作的需求,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针对以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对于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设计。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来进行课程设计更能充分体现“面向操作技能应用”的教学理念,工学结合,基于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以专业为载体实施课程的整体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就业平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下面就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设计。

3.1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要求,并能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通过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情景案例,使学生能完成相关专业生产任务中的各类技术文档的处理,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MS-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 2010、Excel 2010和Powerpoint 2010工具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使学生达到技能能力、素质能力和拓展能力目标。

技术能力方面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能力,构建并使用局域网的能力以及日常维护、排除计算机故障的能力。素质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合格的政治素养、极强的合作精神,一定的英语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助的学习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在拓展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分析解决问题、思考探索的能力,同时具有勇于挑战困难,创新设计的能力。

3.2 课程设计

针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特点,对本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案例设计,具体工作包括:员工招聘培训、工作文档制作、建设方案制作、设备使用、设备管理五个具体工作过程。从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能力领域方面进行分析,行动领域中学生能用计算机实现各类基本软件的操作,能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编辑文档、数据和文稿,能用网络进行工作技术文档的搜索下载。行动领域包含13个情景案例,案例内容为:岗前培训计算机基础操作、制作公司招聘启事、制作员工入职培训手册、制作员工旅游策划书、制作项目建设方案、制作设备使用培训文稿、制作设备操纵规程、统计设备维护费用、制作固定资产管理表、制作市场部绩效考核表、年度部门汇报业绩演示文稿、制作年终总结演示文稿、加快工作效率。通过行动领域中的情景练习,学生达到能力领域中的要求,能完成技术文档的制作,对毕业论文编撰和排版。

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符合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景案例中的文档主要从专业(技术文档);项目(技术)汇报;企业宣传海报制作;方案设计;产品销售情况统计;企业信息管理;职位竞聘演示文稿等中提取,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连接;教学内容选取同时考虑高职在校生学习基础、文化程度、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等不同;对计算机的认识、应用能力存在的差异,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序化,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文4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抓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力动机。截止6月10日全乡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2期,受训2523人次,其中开展乡级实用技术培训8期,受训572人次;村级培训34期,受训1951人次;培训经费开支15572元。培训项目主要有:脱毒马铃薯裁培,新农村建设、优质稻种植,务工基本安全知识等。

2、继续抓好在职人员学历教育

半年来,我校依据《学员学籍管理规定》,加大对在校学员教学及考核力度,二00七级《经济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考核合格率达100%,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二00九年春季新招《乡村经济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76人,取得学籍74人。

3、抓好联村联户工作

根据县教育局安排今年下达我校联村2个,联户12户。我校结合“866工程”新农村建设,根据实际,对所联挂村委会重点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科技联户12户,联系项目累计达7个,重点进行种、养、加方面,预计到年底可创造经济价值近百万元。

4、抓好基地建设

今年,我校加强对原有基地的管理,做到基地有项目,项目出成效。1—6月,我校积极投入资金与农户联合栽植珍稀树木红豆杉30亩,目前长势良好。

5、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

2008年与××职业技术学校配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招收“动物疫病防治员”73人,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和技能实践操作培训今年1月经××职业技术学校“214”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测试鉴定,73人鉴定合格,实现就业转移。今年由于受金融风波影响,返乡农民工巨增,对反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我校积极与县职校联系,在“动物疾病防治员”实现就业转移的基础上计划开设摩托车装配工,餐馆服务员培训、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四个专业的培训,招收学员400名,已通过××职校上报审批。

6、做好资产清理

严格执行××县教育局“5.09”通知要求,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做好财务清理,办理资产、财务档案移交手续。

二、具体做法

1、抓好作风建设、促进文明发展

半年来,我校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为指导,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德素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紧贴“三农”,牢固树立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积极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深受群众的好评。

2、技能培训,样板引路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我校积极协助涉农部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建大基地,做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帷幕。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大力鼓励农户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高效农产品,蔬菜以生菜,四季豆、辣椒为主,经济作物以生姜、油茶树为主;二是优化农业开局,水草丰盛地方走“科技兴牧”之路,其它地方依照科技,积极发展优质杂粮,优质食用豆类作物;三是构建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专题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

3、立足本职促发展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寻求发展,主要看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及社会的认可。笔者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切身感受到当前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一些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与大家交流。

一、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确立“教、学、做、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将理论教室与上机教室合为一体,从环境上保证“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偏离了计算机教学应以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准则。尽管大部分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仍未摆脱教师讲、学生听,外加上机练习的老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多媒体教室规模一般较大,后排同学难以获取良好的声音和视觉效果,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可考虑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人为界线,将理论课与实践课二合为一,理论授课可放在机房中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可看着老师演示,之后学生领会知识点自己上机操作。

2、将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合为一体,从内容上保证“教、学、做、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师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为一体,一边授课一边让学生实践,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及时提出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做、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一个主导作用,但更多时是帮助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有时会处于“传递—接受”的学习状态,但更多时候是进行自主思考、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深化专业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工作紧盯市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要为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进行“订单式”的培训机制,使所学知识学了有用,学了会用,学了实用。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因此我们授课以实用性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在课程设定上根据市场就业岗位的需求,加大职业能力的比例,将学生比较难接受的专业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纯理论型课程适当压缩,仅仅将其引入门而不做深入研究,重点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实用性强的《网页设计》《Flas设计》《3Dmax》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且能灵活运用。

三、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相结合

鼓励学生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是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客观需求,应当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在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都要为学生获得资格认证提供方便,并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

四、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建立大型的实训基地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既能巩固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缺乏大型的实训基地,学生没有和实际的生产活动"零距离"的接触,从而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个人认为建立大型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的保障。

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对学生实施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通过多种形式来建立,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出资建立实训中心并购置设备。另外学校也可与企业挂钩,建立多渠道的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专业对口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还可把一些课程放置到企业中完成,通过对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五、在课程学习评价上采用新的评价机制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评仅凭期末一次考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要改变一锤定音式的传统考核方法,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过程考核的方法。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成绩占50%,理论成绩占50%。而实验成绩的计算又由三部分,平时实验作业占20%,期中的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占30%,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占50%。此外,理论成绩的计算分五部分,学生出勤及课堂纪律成绩占10%,课堂提问成绩占10%。平时理论作业占20%,期中的理论考核成绩占20%,期末的理论考核成绩占40%。这样的考核办法能比较客观、公正地检查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过程考核,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主要靠平时的学习来提升成绩。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益,计算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质量也应与时俱进,这就对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工作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即时更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中专 计算机专业 教学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中专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计算机专业历来是职业中专的热门专业,但其教学定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就业现状并不十分理想。本文通过分析职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现状,分析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的原则和改革实践的思路。

一、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供求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就业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企事业单位、IT行业特别需求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与组成结构,能进行一些应用型软件的编制;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能进行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熟悉办公自动化的操作维护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懂得图像处理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自学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最新技术,能够进行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安装、调试,能进行日常管理软件的专业开发的中级应用型人才。目前,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许多职业中专计算机类专业定位存在问题,没有找到适合市场需求发展的专业定位。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目标不够明确

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定位没有认清职业中专教育与本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盲目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使培养出的人才没有特色,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

2.专业定位脱离市场需求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职业中专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也就是说,职业中专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市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学校缺乏对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的分析,缺乏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人才需求的预测,没有针对具体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

3.专业课程开发力度不够,课程更新缓慢

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细分专业课程,不断推出与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是专业建设重要的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方面工作没能有效开展,陈旧课程大量存在,未能像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那样不断推出新课程。这大大地制约了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革新,使毕业生普遍感到在学校学的在工作中用不到。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综合分析,多管齐下,从改革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工作,提高职业中忖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改革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的实践分析

1.履行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实用性。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思想开阔,适应能力强,具有时代意识以及计算机领域应用和开发的实用人才。通过3年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平面设计工作,还能从事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和教学研究等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填补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短缺。在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要处理好“宽口径、厚基础”与“窄专业、求创新”的关系,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2)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理论够用、技术过硬、零适应期”的教学理念。理论课程体系上强调面的宽广,但不要求理论的深度和精度。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若干专业方向,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体系予以加强、巩固、深化,务必达到一定的深度、精度。培养能迅速切入企业岗位要求、适应性强,即所谓“零适应期”的针对性计算机专业人才。

(3)实践性。职业中专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决定了职业中专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职业中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等组成。实践教学的形式有课堂教学训练、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要多加开展。

(4)灵活性。职业中专计算机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科学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定位问题,事实上就是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问题。那么,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VB语言等;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低层次的技术原理,如接口技术、数据结构等。如果开设这些课程,应该占专业课程的多大比例,如果不开这些课程,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又应开设什么课程,这些问题在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大的争议。

虽然计算机软件开发必须以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为基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职业中专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工人,塑造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课程开设应服从于这一目标。在职业中专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文化普遍较为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在职业中专开设计算机语言或计算机原理等课程,除了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将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理,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即课程设置和教学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大多数职业学生面对计算机简单的故障,却常常束手无策,因而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教育,培养其实践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经济、电工、法律基础等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将来拓宽就业范围,同时,使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打下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的常识,汉字输入技术和技巧训练、Office系列,组网技术,图形图像,计算机病毒知识,Internet使用常识,等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会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3)专业课程。专业课的设置应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语言(如VFP、JAVA,……)、工具类软件(压缩工具、查毒杀毒工具)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二级)或劳动部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中级),使证书与毕业证挂勾。

(4)模块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或多个专业软件,以使将来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多一分优势。如CAD建筑设计、Photoshop图象处理、CorelDRAW平面设计、3D MAX三维图象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不强求学生门门优秀,只要能精一门,强一门,将来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3.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上述思路,计算机教学可分为四大模块:常用软件应用模块、计算机维护模块、图形图像处理模块、软件开发模块(此模块是否开设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常用软件应用模块和计算机维护模块可形成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图形图像处理模块可形成电脑图形图像处理专业。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脑网页设计、电脑机房管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企业电脑管理、计算机营销等相关工作的中级技术人才,该专业就业面十分广泛;电脑图形图像处理专业主要培养广告、装饰装潢、网络公司、新闻媒体、出版印刷、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网站和产品广告设计以及在电脑刻字、喷绘、招牌设计、广告灯箱设计部门从事电脑美术设计的专业人才,该类人才紧缺,就业面广。

4.加强职业认证

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能面向市场,证明自己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参加相关的计算机考试,取得相应证书。从职业中专学生的实际出发,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又突出实用性,为社会所认可的计算机考试。笔者认为,首选的应当是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这一考试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侧重专门软件的应用,培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相关软件能力的劳动者。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当以该考试为标准,从学生的专业学习角度突出针对性,使得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专业学习,为毕业时参加该考试做好准备,同时,确保考试的通过率,为学生的就业铺平道路。

总之,职业中专教育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职业中专人才是否符合社会进步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中专学校及学生是否重视和有效地进行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拓展。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进行科学的定位,是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服务社会、适应时代、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乃琦.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5,(12).

[2]刘一欣.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高铁栓.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