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1
一、对过程管理的全方位审计是物资采购审计的基础
采购管理本质上是采购流程的业务管理。采购流程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得到有效管控,这既是采购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采购审计的基础。以下环节是采购业务流程审计的重点:
(一)采购计划通过查阅月度采购计划和年度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情况,审查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是否有依据,是否及时和科学,是否履行了审批程序,计划制定是否考虑了库存因素,采购计划与实施结果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等,重点审查无计划采购、超计划采购和不考虑库存的采购行为,确保采购计划的严肃性。
(二)采购比质比价这是物资采购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应从财务明细账着手根据采购总体规模抽查相应数量的需要招投标的大金额采购实例,检查招标过程资料的完整性,参加招标人员是否来自于各相关部门,数量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应标的供应商是否高于制度规定的最低限额,是否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取,如果是新入供应商是否对其进行了资质考察。采购业务招标书是否具体、规范,涉及技术要求的是否有详细的技术参数。
(三)合同签订依法签订采购合同是避免法律纠纷,维护企业利益免受损失的重要途径。应对抽取的合同中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技术指标要求、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付款进度、逾期损失等主要条款,结合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逐一审查,要关注是否存在条款约定不足或约定不明确,显示不公平的现象,是否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最大的维护了公司利益。同时也应该对合同管理情况予以关注。
(四)物资验收入库这一环节中,应审核采购人员是否参与了验收,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物资还应有技术人员参与。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如有与合同不符的情况,是否及时与供方协商处理,对不符合合同部分的货款是否拒付。是否对有关合同执行中的来往函电、文件都进行了妥善保存,以备查询。是否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进行验收控制。物资出入库单据是否齐全,是否按类别按规格建立了完备的仓库台账,与实际库存是否核对相符。物资是否得到了妥善保存,对易氧化、易腐蚀的大宗物资是否得到了妥善处置;物资积压浪费和损失是否积极查找原因,是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
(五)财务付款应充分了解公司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结合财务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审核是否按照合同的要求付款,是否存在提前付款的情况,重点关注预付款支付理由是否充分,预付挂账时间是否过长,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资金支付的情况,有无非物资采购部门办理大额物资采购及付款情况。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对方无法提供银行账户而由他人账户代替,或存在虚假发票报销的情况,应详细核实原因。
二、采购管理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物资采购审计的重点
采购风险的控制是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重点,也理应是采购审计的重点。对采购风险管控的审计不能拘泥于风险分类上,而应该抓住本质,关注重点。在外因型风险中,合同欺诈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主要与供应商关联,技术进步、意外风险和价格风险都有市场影响的因素。而内因型风险则主要是采购过程管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过程管控疏失、内部信息沟通不畅、采购行为人道德问题等所带来的风险上面,如采购计划制定不当、合同签订不当等大都是过程管控疏失造成的。只有抓住了这些重点,才能使物资采购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一)供应商风险首先要检查供应商体系建设情况。一个组织体系完善,收入达到一定规模、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资源的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应建立一整套合格供应商体系。重点审查是否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是否经过企业资信、经营规模、经营状况、财务指标、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及时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考核,是否存在非合格供应商名录外采购现象。其次检查合格供应商是否进行定期评价,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和评价体系,特别是产品质量是否在持续改进,是否发生过较为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交付是否及时,价格是否合理。这些评价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对于不合格供应商要及时淘汰。第三,检查供应商的诚信问题。从投标文件、报价单、招标过程管理等方面检查供应商是否存在串标行为,是否存在合同欺诈,是否存在采购价格与市场行情偏离较大的问题,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恶意的以次充好现象。第四,检查独家供应情况及供应链优化方案。独家供应商大多是因为产品技术的原因所造成,其危害是可能造成供应商控制或供应链断裂等问题。重视独家供应商问题,培育供应商成长也是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问题。
(二)市场风险审计工作主要应关注两点:一是是否对大宗物资的价格变动有应对措施。比如供暖用煤,在冬季由于需求较旺盛,其价格一般会比在淡季的时候高,适时启动反季节采购,可能会节约大笔采购资金。再如大宗钢材采购,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价格变化趋势判断准确,将会规避采购风险,赢得采购收益。二是是否对市场技术进步带来的采购风险有应对措施。器材技术指标是研发部门考虑的范畴,但对于市场技术发展,采购部门有可能最先得到情况,这要求研发部门和采购部门密切配合,关注关键物料的市场技术动态,及时沟通有关情况,以免造成采购损失。审计应该对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库存积压的损失给予关注并进行责任评价。
(三)过程管控疏失风险采购计划人员未及时掌握科研生产状况而导致采购数量偏大或者供货不及时,合同约定不明或审查不严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到货验收不认真导致数量缺斤少两、质量以次充好等,都是过程管控疏失风险。
(四)采购行为人的道德风险由于采购涉及大量利益关系,因此采购舞弊现象时有发生。采购人员为了个人私利,可能会与供应商合谋,制造虚假比价等手法;在招标采购过程中,评标专家违反原则,倾向于有利害关系的供应商;保管人员和使用部门合谋,导致虚假出入库。这些都是采购行为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需在采购审计中予以重点关注并加以规避。
三、采购管理目标实现及绩效改进是物资采购审计的重要内容
采购绩效是指采购产出与相应的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它对采购效率进行全面整体评价。对物资采购的审计工作不仅要关注管理的过程,也要关注管理的结果。审计采购绩效改进应检查以下主要指标的实现情况:
(一)采购的及时率采购是否满足科研生产的正常需要,是否造成严重的停工待料情况。这是考核采购绩效的首要指标。
(二)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一种衡量材料在工厂里或是整条价值流中,流动快慢的标准。提高库存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压缩库存,是防范物资积压风险、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充分发挥社会物流的作用实行零库存,还有一些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将仓库设在供应商处,这些都是对采购绩效的重大改进。
(三)采购价格控制指标完成率最简单的方法是考核实际价格与过去移动平均价格的差额,但由于实际价格受市场影响因素较大,这种方法存在不科学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当期采购价格与基期采购价格的比率与当期物价指数与基期物价指数的比率相互比较。
(四)采购质量合格率即考核物料复验合格入库的数量与采购物料总数量之比率。这一考核指标要求采购部门对采购源头——供应商给以应有的关注。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2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关系辨析
自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内部监管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源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尤其是立足医疗日常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现状,从合规、合法性审核评价中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提升医院管理综合效率。然而,在维护医院良好经济管理秩序实践中,由于缺失对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两者的关系协同,使得职责分工产生一定对立性。因此,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从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梳理上来正确辨析两者的概念及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差异分析
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都是基于医院自身经济活动来展开的,其总体目标在于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但从概念及内涵划分上,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第一,概念上的差异。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的基本工作,基于单位财务活动实施综合性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其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体现为管理性,与医院其他部门一样,诸如物资管理、人事管理、医疗管理等,都作为一个子系统而存在;二是体现为专业性,即财务管理的对象为资金,而物资管理的对象是物,人事管理的对象是人,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其主体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进行管理,从而又表现出综合性管理职能。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资料,从合法、合规、有效性、准确性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评价活动,其职能在于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降低医院财务管理风险[1]。所以说,内部审计的实施,旨在通过对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各项业务进行独立评价,是否遵循相应的程序和标准。第二,依据上的差异。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其各项业务的开展依据必然遵循医院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并遵循相应的财务职业道德守则要求。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工作则需要在审计准则指引下来收集和整理审计依据,依照审计程序来做出审计结论,并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由于两者所遵循的标准具有差异性,从而决定了财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不同限定与约束。第三,工作方法上的差异。从两者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上来看,财务管理主要有财务分析、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会计报表及管理会计等,其流程主要由财务部门来对各项会计活动进行监督、核算与管理,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的采集、数据加工、存储与归类输出等[2]。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在工作内容上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在工作方法上以审阅、复核、核算、函证、观察、检查、询问、调查等方式,围绕审计程序来进行,即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整改落实等。第四,工作重点上的差异。从工作重点来看,医院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进行管理,侧重于理财,并从资金的全程化管理来量化考核财务约束机制,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财务参考依据。相比而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在于对各类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尤其是对财务信息合规性、合法性检查与监督。另外,内部审计并非局限于财务活动,还要关注医院内部控制、资源、环境等其他方面的监督与评价。第五,监督方式上的差异。财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形式,结合医院具体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医院具体业务过程中,并受到各项经济业务的制约,缺乏独立性。相反,审计监督一方面从财务信息资料评价中,来监督财务资金的运营状况是否合规;另一方面,通过审计证据,借助于不同的审计分析方法来得出审计报告,以评价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可见,财务监督其职责在于对日常会计业务的监管,处于较低层级,而审计监督不仅要监督会计资料,还要监督与医院财务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具有较高层级。
二、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关联分析
尽管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具有不同的概念及工作要求,但两者也具有一定关联性。第一,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财务收支数据反映了医院日常经营状况,而财务管理是基于具体会计业务来展开合理、合法性核对工作,对医院的经营目标、资金运作等活动是否符合医院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及医院内控制度,以医院会计资料为基础来检查各项会计信息的合理合法性及效益性,其实质也是对医院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对财务信息进行再认定。第二,着力提升经营效益。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施中,结合财务制度、内控要求,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收支状况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院长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同样是基于医院具体经济业务数据,遵循审计制度及内控要求来对各项财务信息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审计,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缺陷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医院管理者进行改进,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在于监督经济活动,而内部审计是再监督过程,两者都是围绕具体经济活动来展开监管工作,承担着促进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健康、合法、有序发展的监督使命。第三,两者都涉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医院财务管理贯穿于医院日常经济活动中,并与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定相关联,来促进各项财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范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进而保障医院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内部审计管理贯穿于医院审计程序中,特别是在维护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上,参照医院内控机制的有效性,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强化医院审计质量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所以,两者都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息息相关。第四,财务管理为内部审计提供凭证基础。会计信息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根据会计准则来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如各项会计核算帐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发生、结果进行完整记录,生成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资料,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收支、权益、结余等会计信息,这些会计资料都是对医院经营管理状况的直接反映[3]。同样,内部审计从职能上是对医院财务信息数据的评价,需要结合医院财务数据、凭证资料等进行核算、审查,而如果缺少了财务信息资料,则内部审计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医院财务数据资料是实现内部审计的基础凭证信息。第五,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具有相辅性。基于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异同性分析,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内部审计,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辅佐,共同实现对医院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在财务管理中,通过会计核算来完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财务制度来规范经济活动的执行。在内部审计中,通过审计监督来提升财务审计工作质量,来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并从审计结论及整改建议中来强化财务管理,健全医院内控制度。
三、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依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来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依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重视医院内审工作,保障内审机构、人员、经费、业务的独立性,来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第一,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管理者水平。内部审计是医院财务管理战略性体现,将直接影响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从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及审计结论、整改建议中,管理者可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并从完善医院决策,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等方面,明确改进方向和具体工作任务。因此,内部审计的实施,从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真实、可靠的财务审查报告,有助于促进管理者发现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第二,内部审计有助于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与财务制度执行偏差中,为优化财务管理思路,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也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自身工作实际,全面认真对待财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上,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第三,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财务执行效率。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查找问题的根源,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方案,实现对问题源头的控制。如结合医院财务报表中的薄弱环节,从完善医院资金安全性上,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和减少财务风险。因此,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升财务执行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辨析,两者既存在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性。在战略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分别从不同的管理内容及职责分工上,来强化医院管理服务能力,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紧密配合与互相支撑,进而改善医院财务效率。另外,在认识与理顺两者关系上,一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注重财务、审计法律、法规学习,增强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完善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如引入岗位轮转制度,从业务知识、技能、岗位互换中,增进理解,共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庆荣,吕耀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3-25.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3
一、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各自的产生与表现
1.审计人员和审计活动
审计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企业的账目和报表等进行评估,也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评估出企业财务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同时生产经营和控制方面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而审计工作的出现不仅需要对企业的账目进行查看和核对,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经营和管理作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估,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和建议。外部审计主要是政府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产生于责任委托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主要外部的组织和人员用外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据企业的账目和报表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和账目进行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从内部和外部审计我们可以看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
2.会计人员以及活动
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和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会计随着企业经济管理和控制水平的逐步提高而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会计主要工作是使用最专业的方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核算和整理,进而对企业的价值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会计工作是一种总结经济活动的过程,并且有效记录结果的一种方式,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会计活动作为职能管理活动的信息基础,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会计部门还具有一定的监督职能,与企业的财务部门基于科学实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经济活动信息。
3.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活动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定的方面,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活动。财务管理具有直接管理的职能,能够正确的处理人与货币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反应企业的真实运行状况,对企业的运营中产生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最大限度和最大程度上了解企业财务和资金的动向,为企业带来清晰的盈利和亏损信息。
二、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三者关系模型的构建
学术界对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模型的分析也十分少见。本文提出一种自行车模型,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行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前轮、后轮和车架。其中前轮主要是提供方向,后轮提供动力,车架联系着前后轮,三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自行车整体的运行。而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师三者就犹如自行车的三个结构,而企业犹如自行车,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
1.自行车模型下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按照财经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等。会计工作主要进行核算,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现状。企业理财和会计的关系有关的学者认为有四种。一种是大财务观念,财务的管理包括着会计活动。第二种是大会计观念,认为会计活动包含着财务管理。第三种是财会管理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相互融合。第四种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并列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界限分明。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并列观念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各自的职能以及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性,不存在包含的关系和大小的关系。财务管理和会计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是属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工作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的客观基础,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质、属性和职能。在实践工作中,财务管理和会计属于不同的工作部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带动和影响的作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共生,并且企业的经营提供科学的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的并列同行在自行车模型中表现为前轮为财务管理,后轮为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并列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是正确的选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符合。因此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属于不同的学科和部门。但这并不是否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会计信息作为支撑,而会计工作用与财务管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会计获取资金信息流动的主要途径,进而为财务管理服务。财务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合理调动企业的资金,达到企业资金的平衡流动,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管理人员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控制企业资金的消耗。财务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是建立在有效的科学准确的会计信息基础上的,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决策。而会计工作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的追踪,获取企业资金流动的信息。财务管理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预测,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而会计工作需要对财务管理的结果进行核算和审核,并且为财务管理提供进一步游泳的价值。在自行车模型中,财务管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财务管理把握企业的财务活动的方向,会计工作为财务管理提供动力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审计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作为客观获取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事务认定的证据,进而证实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且传递给使用者。国内外学者对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和会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和会计属于血缘关系,该观点认为审计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基础上产生而来的,并且将审计作为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种观点认为审计和会计属于平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部门。本文的观点认为审计工作是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之上的,对财务管理和会计起着制约的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方向,会计提供正确科学的决策信息,而审计是建立在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审计依靠会计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作为决策的前提条件,并且对会计工作还具有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因此审计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是监督和审查的关系。在自行车模型中,审计作为车架,财务管理是方向,会计是动力,财务管理和会计是基础,审计作为车架凌驾于前轮和后轮之上,并且将两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进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有效的保障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科学的进行,实现三者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影响,为企业获取长远的利益提供有效地保障。
三、协调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三者关系的建议
1.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加深对三者关系模型的重要性认识,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在企业的发展中以自行车模型作为诊断自身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标准,及时发展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结构设计、职能划分等问题,进而以该模型设计企业合理的结构,进行组织上的调整。明确三个部门之间的界限,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要按照国家的规范和相关的法律进行,遵循财务管理的相关原则,对被审计的单位进行科学完善的监督和评价。财务内控审计需要查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体制是否健全,查看有无遗漏、信息不对称等环节,及时检查财务内控的有效性,进而为企业的改进提供正确的依据。重点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科学方法,促进企业在改进财务管理的同时,又能够提高财务部门的水平和工作质量。
3.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制度和规则,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处理提供具体有效的规则和程序,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审计过程的过程化和规范化。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4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管理弊端亦日益显露,主要表现在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
一、调查结果表明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会计职务设置不规范;交接手续不完善;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2.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村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业务生疏,随意处理账务。记账不日清月结,编制报表不及时。
3.财务管理混乱。乱收乱支现象时有发生,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
4.违法违纪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监督不力,财务管理失控,村级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收入不入账;一些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铺张浪费。
5.财务制度流于形式。国家对村级财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较差,有的村级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为的是应付检查。多数村干部既管钱又管账,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6.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 。群众监督乏力,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尚未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的巩固。
要解决上述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其有章可循。严格村级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依照有关制度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要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必须审查相关票据上的印章是否齐全,若不齐全者,则不予办理。(2)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使村级财务公开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机构的职能,否决不合理开支,审查财务收支状况,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3)加强会计队伍的管理,提高其理财能力。会计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由上级财务管理机构考核同意并审核;加强村级会计队伍的管理;监督村级会计人员遵守财经法规,廉洁公正;保障村级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支持其依法行使职权;对违反财经法规的单位和会计人员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保障正常运转的监督机制,使财务工作规范有序,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强对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组织领导,以规范制度、夯实基础、强化监督、落实公开、抓好业务培训等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区(区)乡财局业务指导制度,明确职能职责,落实村级财务室人员、经费、设施设备,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2.健全农村财务会计队伍。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素养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稳定财会人员队伍;实行农村会计选聘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对农村会计的监督,建立农村会计岗位责任制。
建立良好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会计实务有章可循,必须按照农业部、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即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会计制度,使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
3.强化村级财务民主管理与监督。
一是各村成立民主理财组织。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村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年终要组织村民会议进行1次民主评议。对工作不认真、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可罢免其资格,并进行调整。
二是规范公开内容。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征用补偿费到户明细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财政所和经管站的三级会审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理财制度,健全“村务管理章程”和村规民约,使各方面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公开时间及时。按时公布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每季度至少公布一次。财务往来较多或条件许可的村,应每月公布一次,对于重大财务活动应随时逐笔公布,并做到程序规范、内容具体、通俗易懂。
四是公开形式要多样化。公开方式要以公开栏为主,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等其他形式做好公开工作。
五是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村主任、村支书双审双签,再由民主理财审核签章,最后由村级账务室会计做账并形成报表。村级财务报表形成后,室开出财务公开“双联函”,由村主任、村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后,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六是建立并落实问询和责任追究制度。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对村民的质疑和质询,由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受理,对涉及村集体的由理财小组答复,涉及个人的要求当事人做出解释。同时,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未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以集体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以及变更与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4.强化村级财务审计监督
一是政府出台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明确农村审计的机构以及审计范围、任务、审计程序及职权、奖惩等,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促进农村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5
一、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党的十以来,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多次提到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问题,2013年,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四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可以看作是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遵循,文件指出,村级财务管理是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法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文件要求,各级尤其是乡镇要切实做好村级会计工作,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稳定和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近年来,镇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村级财务管理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确保了农村集体资金与资产的安全,切实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但是,我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比较薄弱,财务混乱依然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引发群众上访,个别村会计现金账目不清、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超限额使用现金、坐收坐支等问题时有发生,上级部门每年审计时,总能发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形势和现实对村级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着我们推进此领域的改革。
二、改革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针对村上财务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镇上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从制度和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细化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措施,有力提升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实践证明,制度建设和外部监管是破解村级财务管理难题的两个有效路径,村财镇管、审计监管、财务公开等是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有力举措。
一是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把完善制度作为深化农村财务管理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性工作,注重从制度上防范和杜绝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镇上制定了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汇编,将上级有关村级财务管理的精神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例如制度明确规定,12村村支书、主任不直接分管财务,各村只设出纳1名,负责日常记账和费用报销;对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召开会议决定,并报镇上审批后方可进行,支出形成后,必须有符合财经管理制度规定的正规票据方可入账;村账必须每季度记一次,不得无故后拖。这些具体的规定,从制度上解决了跨期记账、新旧村官交替导致的账务脱节、坐收坐支等突出村级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以往审计中普遍存在的不合规发票报销、坐收坐支等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是全面推开乡财镇管模式。多年实践表明,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村级在财务管理中的自由度过大,镇上对症下药,进一步强化了对村级财务的统筹管理力度,增加了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全面推开村财镇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村上只设出纳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村上财务实行审批制和报销制,农村“三资”统一由镇经管站造册管理。镇上同时还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抽调财务专业相关人员,对村上的纸质账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全部录入到了“三资”管理平台之中。同时,镇上进一步夯实村财镇管基础,配备2名财务人员分别负责管理6个村的账务,在人员力量摆布上做到了科学、合理,为村财镇管工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强大保障。通过村财镇管,村上账务混乱和新旧账衔接不上有问题有效解决,白条入账和随意乱支等现象减少。
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力度。镇上成立了内审室,每季度负责对村上的账务审计1次,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督促村上进行整改,对属于记账方面的问题,由镇上按照干部管理制度追究对相关财务人员责任,内审工作不断走向了常态化。镇上加大与县审计局的配合力度,每年提供2个以上的村作为村官直审村,邀请县审计局人员开展审计,及时发现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早进行整改。对在年终审计中发现和反馈的村级管理中的问题,镇上确定专门的领导负责跟踪督查村上进行整改,对一些突出问题和涉及财经纪律方面的问题,交由镇纪委进行调查处理。注重发挥其他监督力量作用,把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纳入镇“两代表一委员”视察调研活动之中,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村级财务管理实践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征求各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建议汇总后交具体人员承办,在规定期限内向各代表通报整改情况。注重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规定村级重大财务支出审定会议必须邀请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并听取其意见。这些监管措施的落实,使村账与实务漏洞得到堵塞,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将一些问题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四是持之以恒抓好财务公开。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拆迁项目较多的康家沟、南店子等村,严格规定了村务公开的内容和时间,在项目实施初期,镇上督促村上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召集群众商议相关重大事项,会议中,村上对相关项目的资金配套政策进行解释,力争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对退耕还林等大额资金分项造册登记,避免群众产生误解。村上的财务支出,坚持每季度公开1次,并确定专门的人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镇上还将村级财务公开落实情况纳入村级工作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报酬挂勾,督促村上认真落实。村账和村务公开,“暗箱操作”等被群众误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对村委会和村干部的信任度提升,密切了干群关系。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6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改革深化,促进了医疗财务工作的良好发展,同时也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各级医疗机构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在财务管理的细节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就根据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和基本任务,结合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做一下浅析。
一、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方面
在经费预算管理上还存在着不严格、经费统管不到位财权财力分散、规章制度落实度不够、财务行为监控不严,财经秩序较乱、监督职能弱化等现象。
目前,医院经济状况尚未完全适应国家医院经济管理改革的要求,很多医院设立经济管理科、财务科,分别进行会计核算,机构重叠,多加管钱,多套账核算,造成资金分散,核算内容不完整,核算方法落后,会计监控不力,制约和削弱了医院对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有的医院经费管理漏洞较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责任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重供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手段和措施,造成了经费物资流失、浪费严重的后果。
2、固定资产核算方面
现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实质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反映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里,但没有设置相应的“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和累计提取金修购资金。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财务信息失真。为改善就医环境而进行的门诊楼、住院病房楼等固定资产装修也应当列入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队伍建设方面
近几年从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情况看,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与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结构老化,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在各类医院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缺乏,编制基数不够,在业务工作成倍增长、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人才流失严重,补充来源不足,人少事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财务建设发展。医院财务工作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管理部门,是具备为医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医院财务管理作用,重要的在于医疗财务队伍的建设。
二、改进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落实集中统管,进一步加大医院行政领导理财力度严格落实经费集中统一管理,增强医院行政领导的宏观调控能力是缓解经费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应尽快改革和完善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克服和纠正医院财务领域存在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并构建人权在行政、事权在部门、钱权在财务。
2、严格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大预算约束力度。在经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医院必须抓住龙头,精打细算,立足现有财力,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预算的法规意识,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健全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管理责任制。规范预算管理行为,增强预算约束力,切实把握住每个环节,以确保实现资金安全。
3、准确摊销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包括按照有偿服务规定的成本项目、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规程、方法,准确计算成本费用,正确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以及成本计算期。
4、落实财务归口管理。财务归口管理,有利于统一协调管理资金,避免经费管理上的分散,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财务部门加强对医疗各部门收入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建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2、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办法,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三)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会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医院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在引进人才上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对现有财务人员应该做到后续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会计人员既是内部控制的实施者,又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会计人员的表现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就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标准,现代财务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坚定的法制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他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参与管理,所以要严把准入关。
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掌握政策,更新知识,拓宽技能,与时俱进的不断寻找差距,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提升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环境。
再次,在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加强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完善会计人员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制定一整套科学的会计工作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定期检查评价会计的工作成绩,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效。
(四)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
内部监督有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行使的职责。这种监督作用直接有效,且能事前控制。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重视内部审计作用,设置专职人员,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其公正性、有效性、权威性。另外,内部审计监督应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评价和修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使单位的内控制度得到良好运行。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法明确的国家监督主要有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并且规定了各部门应尽的职责,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审计部门,它是重要监督的保障体系。社会监督的执行者是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秉承职业操守,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利,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否则依法严惩。
以上监督网的落实,将有效推动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