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知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知识体系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1

1.知识体系的概念

知识体系是指学习者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学科知识体系。

2.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1)知识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主要注重的是对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的学习,贯穿于其中的知识主线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选修模块更是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基础从微观方面展开,纵观所有知识,脉络清晰,主线明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知识点较分散,不易把握,而构建知识体系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从原来仅仅注重单点知识学习转变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体系学习,易于比较、归纳和综合,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2)解答习题的需要

高中生物习题考查的趋势已经不再是只从一个角度单独考查某一知识点,而是系统地考查,注重从复杂的知识网络中进行归纳综合,提炼出最佳答案。如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第14题从卵子和的形态特点与功能入手,对细胞器(线粒体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方面综合考查,2008江苏生物高考第21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纳和整合,连接成体系。

二、生物复习课中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探究

1.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呈现方法

(1)线索框架图式

框架图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概括性强,知识内在联系紧密,易于构建,具体构建方法是找点―连线―建网。要求对于本模块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具体如下:

①找点

即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注意防止遗漏,知识点可以根据范围大小,分为一级知识点和二级知识点:如构建细胞模块专题知识体系时,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就是一级知识点,而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就是二级知识点。

②连线

连线就是把所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连起来,又有主线和支线之分,所谓主线就是连接一级知识点的线,数目一般较少,而支线则是连接二级知识点之间的线,数目众多:如细胞模块部分,主线即为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

能―细胞工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的二级知识点可以连接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2)中心辐射式

中心辐射式的要点是找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即专题的中心点,以此向外辐射延伸,然后可以二级知识点为中心继续向下延伸,如基因工程部分知识体系可以整理如下:

(3)括号概括式

括号概括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操作简单、概括性强、清晰明了,主题思路和中心辐射式类似,也是先找准中心,然后向外层层延伸。

2.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1)根据知识发展特点和分层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安排是层层递进的,是按照知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安排的,即可从大的角度帮助学生把握生物各个学习阶段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考试大纲对此部分知识的考试内容,即框架明示的主干知识点,立足于教材,并弄清楚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概念和基本理论,而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线索就是各个阶段学习的主干知识点。然后以基本线索为中心向外延伸,就成了基本框架。

(2)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点

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高中生物学中各模块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整理知识体系也可以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

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前后知识的衔接、过渡多加注意,并带领学生从深层次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三、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的反思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2

【摘要】 野外实习是《植物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实习的教学内容上,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在实习的教学方法上,由"有问即答"向"诱导启发"转化;在考核方式上,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识别未知植物的能力等建议, 进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Some Experience of Improving Quality of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 Plant Biology

WANG Yong-fei,MA San-mei, FANG Kun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Field practi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plant biology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 plant biology.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field practice have been proposed. Firstly, the basic methods used in plant taxonomy should be taught to the students. Secondly, teacher should turn from answering the question quickly to inducing the students finding answer by themselves. Lastly, the ability of distinguishing the plant using the key should be tested. Such suggestion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plant biology field practice. They can trainstudents recognizing the unknown plant independently.

[Key words] plant biology, field practice, quality of teaching

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必要手段。通过野外实习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本文主要从植物生物学实习的传统模式入手,对提高植物生物学实习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1植物生物学实习的传统模式

在植物生物学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模式大多是老师带领学生到达实习地,沿几条固定路线采集、识别标本,回到驻地整理标本,最后考核学生认识植物的种类。简单的说就是“老师领、学生走,学生问、老师答”[1]。这样的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偏重于野外植物的识别,成了单纯的认识物种竞赛。只要学生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出发,识别一、二百种常见植物,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它的主要特点让学生认识实习地的物种,其本质是注重记忆的学习方式在实习中的应用。

这种传统的实习方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实习地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学到的知识逐渐淡忘;另外,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具有区域性,再加上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单位并不局限于实习地,容易造成学生一旦离开实习地,对没有到过的地方的植物往往不认识[2]。这种注重记忆的实习方法,完全不能培养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不能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3]。

2 提高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体会

如何提高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个人认为,根本的办法是针对传统野外实习的缺点,提高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它的基本原则有三条:①在教学内容上,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②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由“有问即答”向“诱导启发”转化。③在考核方式上,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的能力。

2.1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以往的实习是只要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了若干种植物,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熟练掌握检索表的查阅。检索表是从事野外工作必备的工具,如果学生在实习中能熟练掌握运用检索表来查阅未知的植物。即使在一定时期搁置不用,以后稍加回忆便可运用自如。所以在野外实习中,不宜片面地追求认识多少植物,而应重点训练学生使用检索表鉴定未知植物,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植物检索表、植物图鉴等工具书,鉴定不认识的植物[4]。

在识别新物种的时候,应先学会确定它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是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中的哪一个类群,然后在各个类群中查找分科检索表,确定哪一个科,然后再根据科内的检索表,确定哪一个属,再根据属内的检索表,确定哪一个种。就是按照从门、科、属、种的顺序,逐级检索,最后确定植物的名称。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植物的外部特征确定植物所属的科,直接查找科内的检索表确定植物的属和种。总之,教师不能直接给出植物的名称,应该让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检索表。在野外实习时,学生通过反复查阅检索表,使学生熟练掌握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自己查阅的过程。

2.2由“有问即答”向“诱导启发”转化 。在野外识别植物时,教师一般首先讲出植物的名称,然后将植物的特征作详尽的讲解。这种“老师领、学生走,学生问、老师答”的方式,印象往往不深,实习结束后,学生马上会遗忘所学的内容,不利于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5]。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某一植物,首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去辩识植物的种类,然后将结果反馈给带队教师,若结果正确,则说明学生能独立正确使用检索表,则可进行下一个植物的鉴定;若结果不正确,则说明学生在独立使用检索表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发生错误,此时带队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寻找差错之处,并向其解释出差错的原因。这种指导实习的工作方法的优点是:加强训练了学生独立辩识植物种类的能力,同时训练了学生独立、正确地使用相关资料的能力;其缺点是学生辩识植物种类需较长时间,可能会影响在实习中辩识植物种类的数量。

2.3在考核方式上,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的能力。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植物生物学的野外实习也有所体现。过去对野外实习成绩的评定上,往往单纯以识别多少植物种类为标准的做法,主要学生记忆植物种类的多少来评价实习成绩。本质是考核记忆能力,没有把它和利用检索表查找未知植物的能力结合起来[6]。为了提高野外实习的效果,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野外去采集教师没讲过、学生原来也不认识的几种植物,根据植物分类检索表、查阅图鉴,确定其植物名称。这种考核方法基本上抛弃了让学生记忆分科分种名称,取而代之以要求学生应用工具书独立进行分类学上分科、分种的检索。

通过这样的实习,学生识别的植物种类可能不多,但他们能够运用分类学、形态学知识,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如检索表、各种植物志及其他资料的查阅,能够借助植物分类检索表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

3 小结

在提高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及教辅人员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让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能力,逐渐提高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并且按照“将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由‘有问即答’向‘诱导启发’转化;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的能力”的原则,编写相对应的实习教材,利于学生参考。通过这三方面的能力,就可以把植物学中“注重记忆”实习方式变为“注重让学生掌握识别植物的基本技能”的实习方式,使学生掌握未知植物鉴定的过程,锻炼学生应用植物学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霞英.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探究[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1): 36-37

[2] 陈模舜,李钧敏.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 生物学杂志, 2003, 20 (3): 43-45

[3] 冯富娟,张明. 关于"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J]. 中国林业教育, 2003, 2: 55-56

[4] 秦民坚,余国奠,王旭红. 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J]. 药学实践杂志, 2003, 21(4): 310-311

[5] 徐爱东(2005).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三点体会[J]. 生物学教学, 30(2): 18-19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3

目前,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作为大规模转化利用生物质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1-4]。生物质的热化学转化技术是指在加热条件下,用化学手段将生物质中的高分子物质裂解成小分子燃料物质或化工原料的技术。国外在生物质真空热解液化制备生物油方面的研究较多[5],我国还未见有相关的报道。生物质热解油是在某一真空度下,以一定的升温速率(10~100℃/min)将生物质加热到500℃左右,并使热解蒸汽停留时间短(1s左右),获取热解反应生成的液体产物。GC-MS是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的英文简称,GC-MS分析是一种高效能的分离鉴定有机混合物的方法。目前,多采用GC-MS技术对热解油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推断真空热解液化的反应机理。

一、生物油的制取

本实验室采用松树锯末原料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的热解实验,热解温度、停留时间、进料速率对生物质热解油的产率有一定的影响。在此热解装置上进行了松树锯末、花生壳、大豆秸秆等原料的多次热解实验,得出了最佳热解条件,锯末热解油的产率达到65.9%,随后又加以改进,其实验系统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室采用松树锯末为原料,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热解电捕获器为50KV高压静电捕获装置,连接于分级冷凝系统后,收集一种热解油,即电捕油。经实验证实,二、三、四级热解油水分含量大,可用于重整制氢研究。之前,对一级及二级热解油的分析己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建立了一套分析热解油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主要对松树锯末电捕油进行分析。

二、生物油的GC-MS分析

对松树锯末电捕油和一级热解油进行GC-MS分析,所得离子色谱图如图2、3所示,数据处理是采用Agilent数据分析工作站,化合物由NIST08谱库检索得到,检索到的化合物具有高准确度。从离子色谱图可以看到电捕油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4.017 min至48.239 min之间,可以达到基线分离,且检测到54种化合物。

由图2、3可知,色谱图中峰相对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酮、酸、酚类化合物,其中以酚类居多,保留时间在26.814/26.808分的邻甲氧基苯酚之后,峰形最高的化合物均是酚类。GC-MS定性分析采用极性DB-FEAP毛细管柱,其主要成分是硝基对苯二酸改性的聚乙二醇。本实验的锯末热解油中以轻基丙酮、乙酸、邻甲氧基苯酚等的含量较高。电捕油的成分都是高含氧量的有机物,需要对其加以精制才能用于做燃料。但两种热解油的含水量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分级冷凝和电捕获器收集热解油装置的差异所造成的。电捕获器在分级冷凝系统的后面,经四级冷凝系统,未冷凝的气体被电捕获器捕集,故含水量较低,且电捕油的酚、酮、酸等类的组分含量相对较大。从热解装置收集热解油的产率来看,电捕油的收集也将热解油的产率提高到70%。热解油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油还可用来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邻甲氧基苯酚,是合成多种原料和香料的重要起始原料。

三、结论

采用GC-MS对电捕油进行分析,经NIST08谱库检索,检测到54种化合物,主要是酚、酸、醛、酮类化合物,其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最高。松树锯末电捕油中酚类为41.65%,酮类为25.68%,酸类为35%,醛类15.03%。经分子蒸馏精制的木醋液馏分中还含有经基丙酮有害物质,需要进一步精制;另外,木醋液的抑菌杀菌实验由于时间关系尚未进行,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陆强,朱锡锋,李全新,等.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液体燃料[J]. 化学进展,2007,19(7~8):1064~1071.

[2]齐国利,王丽,等.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生物质油[J].太阳能学报,2007, 28(2): 223~226.

[3]罗永浩,陆方,等. 生物质废弃物的热解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7, 35(3): 370~374.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51―02

高三物理复习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应重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重视知识理解和知识应用的结合、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结合,即立足教材、注重双基、提高能力。

一、抓纲务本,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选择科技背景或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既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能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课后习题作为物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加强基础、重视理解、渗透应用”的原则。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探究与拓展,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关注新课程改革动向,以课本习题为依托应该是高考复习的基本理念。

二、以教学大纲为龙头,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

物理教学内容很多,高三物理复习时应抓住重点内容、主干知识。以教学大纲为龙头,以主干知识为载体,抓好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这两个物理学中的主干知识。这两个主干知识涉及的内容甚多,学生容易通过主干知识点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以教学大纲为龙头,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是高三物理复习的重点。

要复习好主干知识必须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力决定的是物体的加速度,力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力和运动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做功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为做功过程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做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途径和转化规律。这两个关系一个是从矢量的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一个是从标量的角度分析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要深刻理解这两个关系的内涵可以通过变式训练、联想思维、层层推进,沟通相关知识的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设计开放试题,一题多解,求异求佳,以思维发展过程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强灌,不硬塞,不“压迫”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完全正确的观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理解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中悟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类似物理量(矢量与标量)遵从不同运算规则的体现。由两个关系所形成的观点贯穿物理学的始终。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实验复习,强化实验能力

实验复习一定要使学生弄清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的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方法是讲授、练习、操作三结合。实验课中原理,准则、方法、步骤、仪器使用等都要讲,但关键是操作,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等只能通过反复操作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复习实验原理和方法时,应做到“移花接木、旧枝新芽”,这是实验复习的新理念。为此把握好以下几点:1. 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重做重要的实验。如:力学中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电学中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验等。2. 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见异求同,见同求异”成为实验复习和基本理念。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3.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重要内容,要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必须在弄清实验原理后才能掌握。

四、关注学生现状,把握教学节奏,落实常规练习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5

关键词:服务文化;电力营销;客户;社会经济建设

电力企业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其电力营销工作开展的质量关系着电力企业总体的发展状况。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服务文化,以文化带动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提高在营销、客户及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实际效果,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1优质服务文化的战略必要性

1.1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需要

服务文化的建设,可以转变企业员工的服务理念和行为,提升员工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技能素质,使员工的岗位价值服务用户的实际需求。电力企业的员工是整个供电服务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各个岗位员工履行其职,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是员工实现自身岗位价值的有力体现,而且从员工自身角度来讲,也可以从用户所反馈的信息中选择正向反馈进而得到身心上的满足,也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财富,是企业每个员工都应该坚持和实现的精神追求。此外,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优化的重要措施,从这一层面来讲,只有服务文化的建设才可以真正地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1.2持续改进企业管理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电力改革的支持和重视,大多数地区都已实现了电网改造优化工作,电网的供电质量、供电能力及供电安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是和先进的供电企业相比,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而且与其他社会公用型企业相言,在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评价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要缓解此方面的管理压力,就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供电服务文化工作的强化,一方面可增强企业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另一方面也可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优化。

1.3用户价值提升到需要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营销环节,更体现在业扩报装用电的整个过程中,前者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后者是用户价值实现的物质层面。所谓的用户价值指的就是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为用户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价值。除了上述为用户创造的物质层面价值外,在服务文化建设作用下,还需要强化精神和文化2个层面的价值创造,对于先进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的实践落实,确保用户在用好电的基础上得到一种服务体验上的满足和体验,仅从这一层面来讲,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就需要从最基本的承诺服务延伸至高层次的服务,而且最终提升至愉悦服务,不断满足用户的期望,满足企业物质和精神双层需求,促进了用户价值的提升。

1.4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社会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以电力能源作为先驱支持,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需要以供电服务作为保障,在可靠的能源和可信的服务作用下,不仅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稳定的能源支持,而且也可以大大减少供电服务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风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电力企业提升优质服务文化的措施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优质服务文化的提升需要按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作思路,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从始至终坚持大局利益为重,并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文化的核心价值,促进文化的软实力提高,使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为用户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

2.1依法经营,规范企业服务行为

要提升电力企业的经营营销质量,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对外要提升服务用户、供电企业及社会经济的效果;要提升管理的质量,就要明确岗位责任制,提高各个环节的流畅性,进而促进管理的高效性;对于对外形象的树立,则需要在符合政府的基本方针政策外,达到社会用电的满意度。以此3项加强电力企业的内外部建设,促进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全力保障电力供应服务,保证高质量的供电服务得以持续。在正常供电服务过程中,要最大化地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保证用户用电的稳定安全,进而以服务的创新带动服务品质的提升。

2.2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这方面的强化管理,要以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为中心,对内部各个环节积极组织协调,事前做好有序规范用电,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活动期间更要建立电力供应预案、保证供电方案以及紧急应急方案等。在对电力运行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时,更要进一步推动停电管理的科学性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完善计划检修停电、临时停电及错峰停电等的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尽可能减少停电带来的不便之处,对于出现的电力运行系统故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修复,提升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只要供电得到了保障,优质服务文化也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2.3深化供电服务,提升服务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一方面为其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经营管理风险。基于此,电力企业要在供电服务上下工夫,不断深化供电服务,使高品质的服务贯穿于生产、管理及营销等各个环节中,对于各项服务质量水平也要有相应的监控监督机制,定期组织自检和服务的暗访,这样对于整个服务体系结构来说也是一种良机,可以及时察觉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完善优化。例如,用户的电费缴纳状况,要侧重于缴费收取的高效化和合理化。此外,也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营销服务文化教育和业务素质能力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服务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电力服务队伍,合理处理用电用户关系。

2.4强化监督监管,接受外部监督

对于业扩报装要严格化管理,对业扩工程的投资界面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业扩报装的各个环节的时限控制和监督考核,促进服务效率的提升,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超时现象的发生,从而使服务承诺得以落实。此外,还需要强化电力企业的用户投诉管理工作,对于各级投诉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督促,保证处理措施的及时、正确,避免潜在的矛盾激化,使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有效处理,使企业和服务用户之间可以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这也是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文化的体现。

生物知识体系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构建;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5-0036 -04

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也面临新情况和新要求。本文基于社会工作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进行探索。

一、学生事务管理内涵、现状及问题

(一)含义及定位

高校学生事务是一系列与学生相关的非学术性事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比较丰富,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奖助勤贷、心理健康等内容。总体来说,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通过对学生非学术性活动的管理,通过指导和能帮助其发展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约束以及人性化服务,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良好发展的相关组织活动。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定位为服务学生和支持学生,学生事务管理的一切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在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定位方面借鉴了美国经验,就是服务学生和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生活服务、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活动组织等,全方位服务学生。因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定位,通过多种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模式也随之出现变化。当前,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有直接管理、分系统管理、分级管理等模式,目前学生事务管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理念不够清晰。很多高校仍将学生事务管理与学生工作混淆,把一些简单学生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归于学生事务管理的范畴;二是体系不够系统。虽然有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引入,但是在体系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导致职能不清、效率不高、形式单一等问题出现;三是机制不够完善。学生事务管理由于缺乏完善的机制保障,重管理、轻服务,往往将学生事务管理的重点放在“管”字上。

二、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理念构建:社会工作理念的介入运用

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在高职院校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改善学习和管理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学生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尊重和平等以及服务为基本理念,最终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倡导以人为本。学生事务管理机构是以管理和服务学生为根本选择。比较社会工作理念和学生事务管理的根本属性,学生事务管理树立发展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的核心理念是正确选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的发展学生理念。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功能实现上,首先具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功能,其次是引导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最后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学生事务管理机构旨在服务学生发展,机构的属性应该是学校为管理主体,学生为参与主题,做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倡导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助人自助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学生理念。以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为指引,旨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不能只生搬硬套管理行为,更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服务行动。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存在百年而不衰,其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其服务性的根本属性。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首先要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并始终将理念运用于实践。以服务为核心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上,也是对学生事务管理自身系统完善的价值要求。在高职院校倡导服务理念,尤其是在培养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重运用服务理念,这对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以同样的理念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有着实践意义。

三是以尊重和平等为核心的成就学生理念。高职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尊重和平等意识,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追求自己的价值,考虑自己的尊严。同样,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既渴望得到帮助,更渴望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社会工作所产生的尊重和平等理念,正是从人的基本价值出发的,它要求尊重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尊重被帮助人的隐私权。因此,以此理念为指引,高职院校事务管理理念的树立和功能的实现,必须以此作为基石,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歧视存在问题的学生。如,学生工作者在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必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隐私,学生的信任才能有利于学生工作者采取心理危机干预行动,以预防潜在危险和问题的发生。

(二)功能构建:学生事务管理功能的优化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面对的是有需求的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事务管理机构来寻求帮助,而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学生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勤工助学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将社会工作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对于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机制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社会工作发展至今,既有成熟的理论支撑,也有完善的实践体系,可以按照其工作系统帮助社会工作对象解决问题,且能为社会工作对象发展提供咨询建议。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功能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诸如资助、勤工助学等方面的问题,而在学生心理咨询,以及团队协作、社会生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功能比较薄弱,方法比较单一。而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院校也已经建立了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其机制和工作职能已经逐步健全,根据一些本科院校建立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的网站介绍,学生事务服务中的主要职能定位于帮困助学、常规手续办理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学生。但是,涉及心理咨询、团队辅导、社区工作、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的功能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机制完善。

因此,可以借鉴社会工作的成功实践,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功能上不断优化,以社区工作站模式为参照,以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为对比,健全完善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求助和需求,以及在学生个体与群体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职能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从管理模式上为学生德育工作提供空间和时间的保障。

(三)目标构建:学生事务管理目标的定位

1.以人为本的目标定位

深入理解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可以发现其价值目标是尊重个人的平等发展权利,用平等的价值理念去感化、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与一般社会工作管理对象有所区别,学校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但是社会工作理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优化性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不断地创新进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的主体价值。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微观层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为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增添色彩。这也是全球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而发挥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微观作用,首先需要更加明确地体现其根本目标。学生事务管理和社会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于社会工作理论,高职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是以人为本,注重平等,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问题解决的目标导向

社会工作重要的目标导向是利他主义,重要的工作基础是科学知识,重要的工作依据是成熟的工作理论,重要的工作对象是需要帮助的人,最后实现助人服务的价值目标。社会工作是以“问题解决”为价值导向的,社会工作的首要原则是解决个人或团体遇到的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失业群体、孤寡病患群体等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的首要对象。学校社会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点是学习存在问题、生活存在困难、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以及“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从狭义的角度讲,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一些特殊的学生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问题[1]。

学生事务管理机构,能解放学生工作人员的事务性工作,使其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面对众多的学生,面对每个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准确的信息,保障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信息畅通?借鉴社区工作为对象建立档案的制度,可以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建立贫困助学档案、心理咨询档案、生涯规划档案、个人信息档案等。这些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管理者和思想德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全面的信息来源。同时,这些档案在实现途径上要信息化,有的信息可以实现与社会、家庭的共享,如学生的社会工作记录、优秀事迹、学习成绩等。

(四)管理策略: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完善

一是建立专业化管理机制。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建设,既要科学合理设置学生事务管理机构,明确学生事务管理的分工,又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的过程,需要把它作为一门科学去建设和积累,集成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2]。同时,要将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学术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进行明晰。二是采取条状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条状化的管理模式,理顺“学校直接面对学生”的关系,建立学生事务管理中心,涉及学生的事务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直接面对学生,为学生服务。三是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因此,在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方面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四是符合法治化管理要求。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学生事务管理也要做到依法治校,完善法制化的管理机制,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诉求,也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利益,在学生中培养法制意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应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三、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三个路径

社会工作在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别工作方法,那就是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这三种工作方法的形成和使用解决了人在社会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矛盾。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应在原有的简单工作职能基础上,引进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一)个案解决路径:信息系统化

个案工作是解决个体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可以借鉴其他个案来解决新的个案所遇到的问题。个案解决路径是一种直接沟通的模式,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对象”的模式,基于对个案信息系统化的运用和了解,合理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案提供支持和服务。引导和协助个案充分认识自己,特别是自身潜力和潜能,充分挖掘其可以支配的资源,通过积极努力不断增强问题解决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基于该解决途径,使得个案有良好的人生状态,在助人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共同成长。学生事务管理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学生事务管理单位必须通过建立学生的个人信息库、个案信息库,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个体所存在的问题。

(二)主体发展路径:团体工作

团体工作方法是运用团体的合作力量挖掘个人的潜能,锻炼个人的沟通、协作、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团体工作方法是通过目标的建立、信任的关系、统一协作的行动、团体成员的激励等途径实现团队的目标价值,进而实现个人价值。团体工作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方法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团体锻炼的平台和机会,以学生社团、协会的模式开展工作。如户外拓展训练、团队心理辅导训练、模拟招聘训练等,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团体的力量。团体工作只是一项活动,其主要本质是在团体活动中,每个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所贡献的力量,所挖掘的潜能。这些都是促进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要素。要关注学生的利益,注重学生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4]。

(三)社会育人路径:社区模式

社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社区里的人,在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目标指引下,坚持以促进社区进步为根本宗旨,以培养社区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为主要目标,并且调动、利用和整合社区有效资源,进而实现促进社区全面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社区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社区工作,通过在社区扮演社工的角色来得到锻炼和启示。二是建设好学校的社区环境。和谐的社区环境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起保驾护航作用。社区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的场所,通过参与社区的活动,学习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家园来使得自己得到锻炼和成长。可以借鉴一些高校的做法,如江苏理工学院基于社区工作方法的指导,在学生事务管理上创新工作方法,借鉴社区工作模式,成立了大学生社区“110”和大学生社区学校,学生社区“110”解决的是学生安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区学校解决的是大学生在课堂之外个人素质发展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学生社区“110”和大学生社区学校本着助人自助、服务的理念,很好地实现了高职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价值理念。

以社会工作理论为理论指导,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本身是做“人”的工作,即学生的工作,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积极借鉴社会工作所遵循的“平等待人、服务为人、相互帮助”的理念,即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发展人,一心一意为学生着想,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成长成才”理念,真正体现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参 考 文 献

[1]易钢,肖小霞.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高教探索,2007(6):94-96.

[2]沈东华,薛艳. 中美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