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网络安全专题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网络安全专题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网络安全专题教育

中小学网络安全专题教育范文1

论文 摘 要 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支配下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加强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点课题和重要内容。

今天,中国已经步入一个信息与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代。然而,中国青少年在享受着数字化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难题。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中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在同时,学生也时刻遭受到来自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如黑客、网络犯罪、沉迷网游、网络交友不慎引发严重后果等等。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支配下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放松在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道德教育。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与大家共享:

首先,要在平日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道德主体性就是学生能主动接受信息道德教育,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教师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宣讲信息道德,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往往效果是不好的,应该是用合适的方式引导,让学生把教学中的信息道德的内容消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在这方面一是积极关注时事和学生关注的事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发现事件中的正反面,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是注重教师自身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平时要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比如在讲到信息对决策起作用和信息的控制作用时,学生举了红绿灯的例子,我不仅以自身为例还让学生参与讨论,得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并且在现实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

其次,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注重信息道德的渗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德育内容,其实,只要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并找出其中的内涵,结合当前实际,运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1.在教学任务设计时注重信息道德的渗透。信息技术课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任务设计开始时就应该考虑到此项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哪些信息技术还应该考虑让学生受到那方面道德教育。例如,在网页设计制作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制作介绍我国世博会网页的任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几个学生合作完成的“大作品”任务,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

2.在课堂上注重信息道德的传播。信息道德也是做人的道德,让学生认识到在公用电脑上操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查看、删改他人作品;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不得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同时了解一些知识产权,网络道德,软件的盗版问题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不能违反网络和信息道德,更不能违法。

3.在课外正确引导,配合学校、社会加强信息道德,特别是网络道德的教育。随着宽带进家庭,使基于网络进行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知识拓展成为可能。然而,网络社会信息的膨胀与泛滥造成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就要提倡绿色上网,让学生学习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一些有关网络道德的论文和辩论;举行专题讲座;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资源网站,配合其他学科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协助班主任让学生交流上网心得等等。在网络教室中调高系统的安全属性,安装过滤软件,从客观上制止学生由于好奇而误入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下,电脑、网络被广泛运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而中小学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与网络道德教育中更加责无旁贷。

参考资料:

中小学网络安全专题教育范文2

3-4级寒风吹过,掠起一缕尘沙,多少让人感觉到戈壁滩的荒凉与萧条。

也就是在这片大地上,在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块大漠深处的绿洲盆地,它就是宛若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甘肃省金塔县。这里生产油料、棉花、瓜果等90多种农产品。

过去,该县地处312国道的“盲肠”地带,深受地域偏远、信息闭塞之苦,农民从媒介上获取的信息很少,种养和产品销售信息基本靠人际传播,信息技术落后,信息闭塞,获取手段和交流方式都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在应对市场方面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需求和生产经营的错位,制约了县域经济有竞争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长。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农村实现小康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小康、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作出切实的贡献,是当前推进农业信息化的紧迫任务。

突破最后一公里鸿沟,金塔模式应运而生

一提起西部,贫困、落后似乎是永远摘不掉的帽子,尤其是农村,几间破瓦房更是挥之不去的印象。

而当记者走进金塔县的时候,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震惊的是那笔直宽阔的马路、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街市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早就听说河西农民的富足,但着实吃惊的会是这种程度。

在与金塔县县委宣传部胡部长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金塔县是西部少有的经济状况较好的县份之一。全县的45万亩土地中有30万亩种植棉花,5万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只有5万亩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这一种植结构就决定了该县农民的生活水平,2005年全县人均纯收入达到4586元。所以这个县基本上没有人外出打工,本地人的生活非常稳定。相反有不少的外地人在此打工。

看着我们吃惊的表情,胡部长意味深长地说道,其实这一切的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系统。是信息的力量使我们县的经济一年比一年好,目前初步建立起来的农业信息化系统,能有效地将涉农信息传播到农户,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而这一信息化系统,也就是目前社会上广为谈论的“金塔模式”。

事实上,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国家相关部委的关心帮助下,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而酒泉市金塔县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突破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成功模式,则成为遍地鲜花中的一支夺目奇葩,引起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说到“金塔模式”,就不得不提起金塔县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的创建者――甘肃省政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沈俊涛先生。他告诉记者,“2000年我在金塔县挂职副县长时,发现农民从媒介上获取的信息很少,种养和产品销售信息基本上是靠人际传播。经过多次调研,我觉得,当时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系统中有上网的电脑,那么,利用村小学的上网电脑和教师这一现实条件,完全可以实现互联网信息进村的目标。经过多方努力,2000年10月份,金塔县在甘肃省成立了首家县级网站――中国金塔经济信息网(省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沈俊涛接着说:“从目前的形势来讲,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经营自,但是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历史上计划经济行政指令式的长期控制,农民在技术、市场信息的获得上缺乏必要的能力、渠道和手段,尤其是政府部门拥有的大量信息农民却无缘共享。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价格下跌、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等现象长期存在。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必须正视和尽快加以解决。2001年初,在我走访的180多户农民家庭中,青年农民对农业信息的渴望更使我难以忘怀。通过在红光等4个村的试点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和基本框架。后来,经过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金塔县农村信息网络体系(金塔模式)。”

“金塔模式”的业务流程

在记者的行程中,金塔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一站。

金塔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主任朱天祖说,“金塔模式”的具体业务流程是由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将从县各有关部门和互联网上收集的各类农业和市场信息,及时编辑成《经济信息导报》电子版并上网,然后通过村小学信息点的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打印,分发给学生,由学生带给父母或邻居。农民的反馈意见由学生带回学校,学校进行整理,用电子邮件发给县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再根据农民的反馈意见,将调整以后的信息提供给农民,这些都是免费的。说具体些,这一模式的业务流程有以下几点

一、由县政府主导建设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并将其作为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沟通基层群众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组建由县政府直接管理的信息中心,成立由县级涉农部门组成的信息协调小组,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设县级信息平台。

三、以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农村小学网络设施为依托,建立村级信息点,通过广大师生的充分参与,把网络信息与广大农民的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四、县信息中心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在省级网络服务平台设立了网站,既节省了资金,又减少了维护任务,同时又避免了盲目投入和设备浪费。

五、县信息中心负责在“中国金塔经济信息网站”上按农时季节,从县经贸、农业、科技、气象等涉农部门以及互联网上有关农产品技术和市场信息网站,收集整理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信息,编辑整理《经济信息导报》电子版,村小学信息点通过互联网下载后,打印分发给学生,由学生放学时带给家长或邻居,从而让信息走进千家万户。而对农民的反馈意见,则以便条形式由学生带到学校汇总整理后,反馈给县信息中心,县信息中心依据反馈的信息调整相关的信息内容,达到上下联动、互促共进的目的,形成了完整的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六、金塔县农村信息公共服务所涉及的范围已经涵盖了政务信息(如农税改革等)、公共卫生(如非典防治等)、涉农收费、气象信息(如本地区中长期天气预报以及农作物生长影响分析等)、农作物栽培技术、新产品推介、市场行情动态信息、农村基层党务信息等等,形成了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机制。

金塔模式的社会效益

打开中国金塔经济信息网,记者一眼看到的就是国内棉花价格行情和时时滚动的农贸市场价格行情。市场分析预测和农业实用技术等信息资源一应俱全。

效果如何呢?

2007年冬季,一个阳光明媚的午

后,记者在酒泉市金塔县鼎新镇委副书记的陪同下,没有事先通知,没有精心准备,更没有刻意挑选,随机在路旁停车,走了友好村棉农郭福年被镇上命名为小康房的新家。由于来得突然,正赶上郭福年一家四口午休。

主人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突然造访打扰午休而稍显愠色,在了解我们的意图后,男主人依旧显示了西北汉子一贯的热情和好客。

这是一户典型的农民家庭,一进门,眼前霍然亮,这里是农民家庭么?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标准的四室两厅住房,自来水到户,宽敞明亮的客厅,整洁一新的餐厅、厨房,漂亮、大方得体的室内装修,全套的家用电器、家具一应俱全!这哪里是农家?俨然是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人家。

一行人在郭福年家里聊开了,幸福的郭福年和妻子得知记者的来意之后,为记者讲述了自家致富的经历和年收入情况:80亩棉花地,每亩最低保本收入是1500元,光这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2万元之多。而且,现在我们卖棉花不像过去那样了,村里有电脑,等到收成的时候,我们就在金塔经济网上查询棉花价格,谁给的价格高,我们就卖给谁。现在哪,我们种棉花都养成了习惯,有什么不懂的,就到金塔经济网上查询。去年利用经济信息导报上介绍的棉花种植方法,在种植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棉花收入明显高于上年。

目前,酒泉市金塔县鼎新镇使用电脑互联网为自己经营农作物的人家也非常多了,现在的农民更关注信息的传递,第一时间在网上农产品信息,吸引海内外客商洽谈生意,把自家的农产品销往省外、海外,扩大交易范围,为自己增加收入,彻底改变了过去种什么卖什么,无法科学种植的局面。在互联网叫代,信息带领农民致富,市场需要什么,农民种植什么,不再盲从。

酒泉市金塔县鼎新镇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网络到农村到家庭的富民工程,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在这里的农村,有近1/3的家庭购买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在另一户农家里,记者看到家里的女主人正在互联网上查询新的致富信息,资料。为方便农民上网,镇委出面与电信局进行协商,使各村都通上了宽带,每家农民都可以在家里上网查资料。同时,把农民每户的上网资费进行打包交付,让农民得到最大的优惠资费标准,使每户的互联网使用费平均降到了每年100元左右,减少支出即是收入,镇政府从各个方面为农民想到了前头,使农民降低了支出,也使农民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党的政策是扎扎实实落到实处的。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金塔模式”闪现新亮点,推广意义深远

金塔县的信息化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通过积极努力,探索了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解决农村实用信息和农民见面的“最后公里”问题,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肯定和支持。被称为农业信息化普及应用中的“金塔模式”。

2002年8月3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在考察金塔县农业信息化工作时指出,“金塔模式”这种“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的做法,对偏远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参考价值。

朱天祖说,“商务部廖晓淇副部长不辞辛苦来到我们金塔这个巴丹吉林沙漠边的县城调研考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指导,使我们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备受鼓舞。”

近日,金塔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尝试将农村商务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信福工程”)与本县广泛开展的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有机结合,将商务部《新农村商报》由过去传统的送报到村、专人张贴的方式,通过高科技技术处理,成功地嫁接到了本县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促使信息化“金塔模式”在甘肃省全省推广的基础上,又创出《新农村商报》网络传输,发送到农户时间短、成本低、覆盖面厂、宣传效果好的新亮点。

在传递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各乡信息站点、各村小学生信息小分队的作角,把商务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和与农民相关的政策法规传递到了千家万户,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其目的:

一是将“新农村商网”上的《新农村商报》通过互联网下载,转换格式后制作成网络版,到“金塔经济信息网”上,形成的电子版和纸质版,进一步提升了《新农村商报》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效果。

二是通过县内各级信息站,特别是村级信息点(村小学)下载、打印及时分发到农民群众的手中,使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国际国内市场动态、产品价格、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

三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加快了利用商务信息、农产品网上对接交流销售这先进的信息技术,进步提升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和谐化的进程。

此项试点工作的开展,商务部信息化司管司长在商务部部委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引起了商务部廖晓淇副部长的高度重视,提出,积极支持、大力推广,可望2007年在金塔召开这项工作的现场会议。

相关链接

金塔县实现农村信息化“零距离”实施方案

建设内容

解决农业信息化“零距离问题”的试点工作,是坚持“政府主导,联合建设,资源共享,循序渐进,示范带动”的原则,以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为龙头,乡村信息站点为依托,以农户家庭网络建设为核心,建立起国际互联网、县、乡、村、农户五位一体的信息网络建设与发展新格局。

1、设施配套:每个农户进行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基本配置是:一条电话线、一台调制解调器、一台电脑(赛扬16G以上、17英寸纯平、音箱、耳麦、摄像头),每户共需投资3500元左右。其中政府补贴1000)元,剩余部分由农户自筹解决,按照电脑生产厂家的出厂价格,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由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统一配发。

2、农民培训:按照试点乡、村、农户实行分级培训,结合星火科技远程教育项目培训内容,乡镇信息站和村级信息点的网络技术人员在县信息网络中心进行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初、中、高级培训,农户在村级信息点接受培训。

(1)信息搜集。接触网络海量信息,针对农时季节、田间管理、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动态和市场行情以及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进行网络信息的搜集和查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2)信息交流。利用网络聊天的方式,就农业生产生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与专业人士面对面的请教与交流;利用网上看电影的方式,观看网上科技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家庭经营管理、现代礼仪等专题片:利用发电子邮件的方式,签订农业订单、经营合同、网上产品营销等。

(3)信息应用。扩大网络信息应用范围,总店围绕家庭生产、生活的高科技含量提升为主,通过信息应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3、平台建设:依托现有乡村两级标准化的信息站、点,建立农户上网信息交流实时监控平台,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广域网和远程教育网的数据对接和信息交流的健康运行;乡、村信息站、点配备专(兼)职网络技术人员1至2名;建立健全网络管理、设备管理等制度,完善信息交流与应用效果的考核评比办法。

实施步骤

1、选点定户:2005年8月-10月从现有的5个标准规范化的信息站选取确定3个试点乡镇,从19个村级信息示范点选取确定9个村,在9个村里面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按照小康村小康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信息化建设程度等方面的情况选择确定6个试点村,在6个试点村2000多户农户中,县信息网络中心制作摸底调查表,逐户进行摸底调查,按照流通大户、致富能人、专业大户、农村个体经营户以及购置电脑意向等方面的情况选择800户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