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1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2
【关键词】理论基础; 独立思考;实验报告
实验是生物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自然科学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明确讲到:“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生物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质量。
1 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扎实实验基础理论
实验是一个探知规律的过程。在进行实验课之前,务必要遵循实验的流程,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于一个实验,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学生要探究的是什么规律。教师要把课本上对应的实验课题进行梳理,将实验的目的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在课本中,实验课的结构包括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实验步骤,但是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是一个开放性的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探究结论。所以,实验的最终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思考:怎样能够通过步骤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实验的课题,分析实验目的的取得方法,思考实验目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特别是相对应的单元中的重点知识是哪些,要让学生在对单元内的知识扎实掌握之后再进行实验,这样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让理论更加深刻和生动地被学生理解。
例如,在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的复杂,是初二生物实验中略有难度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对照试验,验证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不仅复杂,而且带有危险性。实验中不仅仅涉及到了对照试验的思想,而且运用到碘液遇到有机物发生变色的反应这一知识。在课文中也提及到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例如: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特别是第二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一点直接与碘液遇到淀粉变色的知识点相呼应。如果学生在实验之前的理论课堂上没有深刻牢记这一点,那么学生体会不到这一反应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熟练运用这一知识。因此,务必要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明确这些问题,否则实验课的作用大打折扣。
重点强调一下实验中注意的安全事项,例如酒精一定要隔水加热。学生的安全问题应当是放在首位的,高于一切的位置。涉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再三敲响警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 认真完成实验步骤 独立分析思考结果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思考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更要做到积极思考每一步的原理和涉及到的知识点。例如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叶片结构”中,虽然可以不必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切片,但是每一名参与的学生都要思考切片制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例如制作切片要注意到采集的材料要薄而透等等。
实验完成之后,学生要汇总每一次实验所记录的结果,认真分析这些结果中所含的规律和要点,思考实验是否达到了之前的目的。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所涉及到的精密数据不多,主要是以观察现象为主,因此并不存在实验误差等等问题。但是如果预期的现象没有发生,那么就一定要思考了,为什么没有达到想象中的要求,到底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是不是关键的步骤遗漏掉了。教师在实验课当中一定要积极监督每一组实验,验收每一组的实验结果。如果有小组实验失败,一定要带着学生仔细检查实验过程,是不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明晰自己的问题,对出错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而生动的理解。
实验的目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哪里出错,这样达不到训练学生的目的。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到底出现在哪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留心这种错误,避免再犯类似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要带领学生检查步骤,在检查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每一步应当留神的地方,有哪些重点是绝对不能忽略的,而有哪些步骤是绝对不能做颠倒或遗漏的。只有在手把手的检查中学生才会对比自己之前的实验过程,追根究底地找出自己的问题。
3 实验报告不可忽略 书面结果不是鸡肋
现在很多中学都集体定了一些实验报告册,而实验报告并不仅仅是几张纸而已,它包含了实验中的一些重要结果结论,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地完成每一次的实验报告,这样才能让学生完完整整地达到实验目的。
一些重要的观察实验例如“观察草履虫”,都会在实验报告中将观察的结果总结出来,而这些结果正是课文中的知识点。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思考草履虫的每一个器官的特点和作用,然后将这些汇总在实验报告册上。这充分说明,实验报告册是整个实验的精华,它汇集了实验的过程,步骤以及最终结果和实验者的个人思考。而且它的内容基本上与课文是一致的,实验的过程正是一个让学生自学的过程。因此,实验报告册是一定要认真完成的,而且教师一定要抓好实验报告册的质量,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3
结合生物教材特点和新课程理念,围绕高效课堂,我们生物组提出了“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整理成五步教学流程,即“复习提问小组讨论全班合作课堂总结预习指导”。
一、复习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上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几个问题或习题,课始进行复习提问,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层层递进,并要有导入新课的功能;提问的形式和内容要灵活多样,关注学科边缘生的提高。学生的答题形式可以是记忆性描述、上黑板画图,或者是上讲台给大家讲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等等。复习提问的参考模式如下:(1)抽签式,优点是面向全体学生。(2)抢答式,优点是使课堂气氛活跃。(3)提问式,优点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有目的、分层次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并快速回答,以达到复习旧知、顺利过渡至新课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申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重难点。
二、小组讨论,汇总共性问题
教师拟定好讨论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并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不科学的解释和说法。
学生积极参加本组的讨论,并将讨论过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汇总到小组长处,然后各小组将未解决问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
三、全班合作,探究共性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第二环节中汇总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对于一般的知识点或者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对于较难表述或者较难理清思路的问题,可以采取指定小组展示或者优秀学生展示的方式;对于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精讲点拨。教师在精讲点拨时要注意“三讲”和“三不讲”。
三讲:
1.讲易错点。易错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相似概念、审题不清或受已有知识的影响、受干扰因素的影响、应用不畅、思维面狭窄等原因造成的易错题目。
2.讲易漏点。易漏点是学生学习高中生物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造成易漏的原因往往是疏忽大意、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全、前后内容联系不全等。
3.讲易混点。易混点指审题不清、概念混淆、思维定势、题意陷阱、选项干扰等。特别是概念混淆、思维定势,既影响学习,又影响做题,是授课过程别要注意的。
三不讲:
1.学生已会的不讲。指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不讲。
2.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指有些知识比较简单,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只需在学案上设计几个相关题目让学生练习,教师课后检查即可。
3.小组讨论后学生能学会的不讲。指有些知识稍微有点难度,但小组学习时,经小组讨论后,学生能够掌握,这样的知识也不用讲。
问题探究结束后,对于其他的易错点或难点及学生并没有提出疑义的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批阅学案掌握的学情进行抽查,以此掌握学生的讨论情况。
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小组汇报展示的情况,修改学案和记笔记,并即时提出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对提出质疑的小组给予加分的奖励。
四、课堂归纳总结
教师将本课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对各学习小组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并评选出优胜小组,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要把教师总结的要点记录在课本或笔记本上,并对本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表现不够突出的小组要提出改进措施,力争下次展示比其他小组优秀,要具有竞争意识。
五、预习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下节课的预习,明确目标,提示方法,突破难点。对于有知识链接的学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关注知识链接和本课知识内容的联系。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4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儿童口腔医学 实践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 一种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连大学医学院2006级口腔医学专科学生37名,2007级21名,2008级21名,男22名,女57名;年龄19~21岁。
1.2 方法
《儿童口腔医学》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结合教研室制定的教学大纲,构建PBL教学法的问题(思考题或临床病例),设计调查问卷。
1.2.1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选出组长,起到导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每组设立一名记录员,对于针对病例讨论所提出的有效问题做以记录,为后面评分做依据。组长最后汇总小组的观点,制作多媒体参与答辩。
1.2.2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制定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目标,裁减理论课内容,只保留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点作为讲课内容,剩余课时安排PBL的病例讨论,病例中涵盖课堂中没有讲述的知识面,还结合社会学、法学和经济学等相关问题。
1.2.3 病历的给予及讨论方法
将老师按教学目标为参考设计的一份临床完整病历分发给学生,学生们根据所给的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小组内充分讨论提出有效的待解决问题,从中也提出需要加强了解的相关知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后反馈回的信息给与必要的指导;围绕所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书馆或上网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或找相关学科的老师请教而获得。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制作多媒体。
1.2.4总结评价
参加讨论者给予基准分30分,组长基准分为50分——汇总本小组的观点,制作幻灯进行答辩。记录者基准分为40分。每提出自己的有效观点并查到相关文献在小组内交流加分10分。组长答辩过程中,同组同学可补充发言,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每位参与学生提交相应的病案分析及相关知识检索结果。教师对讨论结果及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主要是从对临床病例的分析、提出问题、资料检索、解决问题、及相关知识的合理涉及等方面进行。最后对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概括知识点。
1.2.5问卷调查,对三届79名参与PBL教学活动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反映。
2 结果
2.1病案分析及相关知识检索结果提交率为100%。
2.2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1.1%认为PBL较传统教学能提高自学能力,94.9%认为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89.9%认为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2.4%认为能增强同学间协调合作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一结果说明PBL教学方式是大家很喜欢的。
3 讨论
儿童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为对象,研究牙、牙列、牙合、颌及面部软组织等的形态和功能,诊断、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及畸形的学科,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在儿童口腔医学中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儿童口腔医学病例的设计以教科书为基础,以书本内容为主线条,紧密结合临床儿童口腔医学常见病、多发病,收集病例资料。每一病例尽可能提供最详细的资料,知识的涵盖面不仅包括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同时包括行为科学领域和社会伦理问题领域。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5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
以往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驾驭课堂,将45分钟充分发挥,上得很精彩。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我们的课堂评价标准不是我们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学生是否都掌握了。很多教师也认识到了,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加了检查和小小的惩罚措施。试想有些学生受到批评和惩罚,他们还能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呢?因此我们必须大胆地让出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用句广告语来形容:“我的课堂我做主”。关于新课堂改革也有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他们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很难驾驭课堂。其实,这是我们多虑了。我们教育的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可能比我们强很多,他们活泼外向、爱表现。改革深入了,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会给我们很多惊喜。如果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那学生就是由“我要学,要刻苦”转变成“我想学,学习真有趣”。因此,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教学思想要改革。
二、高效课堂组织形式
1.班级小组划分
一个班级要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左右,每个小组有六到八人,教师要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划分成几个集团,每个集团六人,基础最好的六人做每个小组一号。基础其次好的六位同学为小组二号,以此类推。这样每个小组实力相当。每个小组一号为学习型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任务(包括分配任务,组织大家讨论问题、总结问题)。每个小组除了学外,还要有一位纪律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立小组秘书(负责本组作业收缴以及和教师联系等)。
2.小组评分激励机制
评分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活动是否积极,学生是否主动参与都和评分机制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评分机制完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如何制定评分机制?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自己制定或者由班主任在班级统一制定。我的课堂评分机制是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打分,每天小总结,每周大汇总。每天得分最差组给个小小的惩罚,比如让该小组出一位学生在第二天上课前为大家唱首歌,或者讲一个小故事。每周得分最好的组可以每人奖励一点小礼品,每周得分最差的组可以义务为大家劳动一次。而且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评分机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三、生物学科特点
1.生物学科是一门以概念为核心的学科
高中生物是由核心概念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有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分裂、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内环境与稳态、生物与环境等。学生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
2.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高考中与实验有关的考题可以达到三分之一。所以,生物学是一门高度重视实验的科学。
3.生物学科是一门直观的学科
许多生物知识的内容、形态、过程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呈现的,通过这些图表可以很便捷地掌握难点和重点;而且许多高考题都含有图表,学生能否读懂图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重视图表的学习,要注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4.生物学是一门生活的科学
生物学是与我们生产、生活最紧密的学科,如农业、食品、健康、生理等,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一特征也反映出生物学科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生物新型课堂的构建
1.课前预习
高中生物知识有些部分很难理解,那么课前预习就非常重要。在课前教师要提前将本节课的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确认学生认真预习,在课前一定要批改。而且教师还要针对重点、难点部分在课前讲解,为学生自学讨论做好铺垫。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搜查。
2.新课构建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课堂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任务分配,小组学习,小组讲解,小组演示,演示评价和教师总结。(1)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本节课知识点人为分为若干部分,形成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2)每个小组组长将展示的问题分配给相应的组员。任务分配后组员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料,认真学习并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如果课前有自习课的话,还可以在自习课将任务分配,在课前可以充分准备。组员负责部分知识点掌握后还要将对应知识深化,并结合习题掌握考点和考法。(3)组员将知识点解决后,便在组内讲解和讨论,并形成统一答案。此过程特别重要,也是本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每个组员对知识点都熟悉理解的话,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成功了。因此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小组讨论进行监督和抽查。(4)小组展示。建议老师随机抽取每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更能检验小组学习质量。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一般不要批改和更正,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其他同学(用改错加分来调动学生积极性)。(5)小组演示完成,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对应小组同学进行讲解,如果讲解不充分,教师可以补充。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重点、难点给予点评。
3.复习课和习题课构建
复习课一般可以分为:小组PK,知识点抢答,作业演示,教师总结四部分。(1)小组PK。先将不同小组划分成两两对立小组,再让每个小组精练若干习题,在黑板上展示,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准备,然后由出题小组组长选择对立小组某组员演示并讲解习题。(2)一般学生总结习题不够全面,教师还可以将本部分知识精炼成若干习题,教师以抢答形式出题(可以用加分来激励学生)。(3)作业演示是教师将作业习题分配给每个小组准备,让对应小组成员总结习题。(4)教师总结。如果题目太难或者小组成员总结不到位,教师要及时总结。
五、阶段性检测
生物知识点汇总范文6
作为一名研训工作的管理者,如何实现研训的终极目标———促进师生发展?我认为,首先要通过研训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再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面对教研活动的随意性、目标不明确的现实,如何能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教研活动就成为开展此项研究的出发点。以评课为例:听课前,研训教师不是带着任务去听课,所以评课时,就会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出的或许是重难点把握问题、或许是课堂设计问题、或许是板书问题、或许是知识点的准确性问题、或许是教态问题等。总之,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理念,评过之后就算了,上课教师听后如云里雾里,评者置身事外,也不是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介入。这种研训,虽然上课教师是主体但总体过程忽视了研训对教师的培训功能。为此,我校将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作为研训活动的主线,实现了通过研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目标。
一、教研问题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善于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没有人要他去发现问题。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法和策略,没有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我们首先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随着反思的不断深入,教师自己就爱问问题了,并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扩展。如,我今天的课为什么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为什么没有实现学生“我要学”的转变?为什么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想得多了,想得深了,教师的思维也就变得活跃了,自然而然地就把思路引导到解决问题上来了。
二、问题课题化
提出了问题,汇总了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首先我们把共性问题凝结成课题,在区域内开展研究。教师个人每学期确定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研后及时整理,力求能够取得研究成果,并能在区域内有应用推广的价值。为推进东港市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指导作用,2014 年上报备案的小课题有1544 个。评选出优秀课题261 个。
三、课题课程化
有了大众研究的基础,教研员的工作重心再转移到“训”上。各学科根据本学科教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征求教师意见,每学期选择两个共性的课题作为培训课程进行培训,汇总小学9 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 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综合),中学12 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体育)的培训课程,21 个学科每个学科的系列化培训汇成了教师进修学校的校本培训课程。使参训学员能更深入地理解所研究的课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东港市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