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创设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创设的内涵

环境创设的内涵范文1

创设节日氛围

环境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创设环境极为重要。实践证明,一个开放自主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环境,一种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非同寻常。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创设与节日相适宜的环境 创设与节日相适宜的幼儿园及班级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清明节环境创设中,我们以柳枝环、桃花和燕子布置于长廊中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传递着清明柳、春来到的节日气氛。在布置班级环境中,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本地清明习俗,与幼儿一起设计、收集材料、布置班级。例如:在清明节,孩子们亲手制作纸花,剪贴杨柳烧饼、做柳环等,悬挂于室内横梁上,到处都是浓浓的土乡风情。孩子们随着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节奏,挥动自己制作的特色作品,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小脸上。在共同参与中,既让幼儿了解了有关节日的习俗,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布置环境、亲手创造美的成就感,一举多得。

创设为幼儿积累经验的操作环境 提供操作远比呈现成品更重要,比如清明节做蒿团这个活动,老师提供了和好的糯米蒿团与各色包馅,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包青团的成功和喜悦。幼儿园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更要关注社会环境,走出幼儿园,采摘柳枝制作柳圈,拿着自制的纸花去祭扫先烈。借助社会氛围,激发幼儿对先辈的敬仰之情从而学会感恩。幼儿在实践互动中,深刻地体验节日。

体会节日内涵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各自的教育内涵。在农村传统节日中的种种习俗也并非都适合孩子,作为老师要独居慧眼,弘扬积极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要更新一些消极文化。

精选主题内涵 每个节日都有其教育倾向性,作为教师只有明确认识这种倾向性,挖掘出节日主题的核心内蕴,才能把握住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根据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找到各节日最典型的习俗,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如:“春节”是喜庆(除旧迎新);“元宵节”是团圆;“清明节”是生命(感恩);“端午节”是竞争(崇敬)。

贴近幼儿,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根据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从幼儿的视角展开并理解节日内涵。比如,清明节活动就围绕其核心内容:纪念、生命、感恩。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了解有关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开展了“春雨哀思”(清明节的来历、英雄故事、祭祀)――“好吃的传统美食”(青团和杨柳摊饼的故事、制作、品尝)――“踏春”(观赏春景、放风筝、挖掘蒿草和野菜)――“炫春色”(装扮教室、插柳、种树)――“爱护动植物”(小蝌蚪的变化、小燕子)――“感恩生命”(爱护自己、关心帮助别人)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学生对节日层次的理解。

通过围绕传统节日内涵来设计活动内容,既体现了节日的内涵,又与幼儿现实的发展相结合,使节日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主题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游戏化的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活动形式分为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节日主题活动形式的设计与主题目标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团团圆圆元宵节”这个主题活动,既可以开展如元宵节的来历、《闹花灯》民歌欣赏、语言《花灯谣》等集体活动,又可以进行设计花灯、猜灯谜、舞火把等小组活动,还可以开展亲子搓汤圆活动,让幼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使之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适应幼儿的需要。这样一些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在浓浓的团圆氛围中体验元宵节的甜蜜。

环境创设的内涵范文2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1―0116―01

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艺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不仅是锻炼高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课程,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愉悦,并得到精神的升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听”音乐容易,如何“听懂”音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积极探索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促进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进步。笔者对众多教育方法和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能够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代表,音乐欣赏不仅是一项大众化的娱乐活动,也是能够影响人灵魂的高雅艺术。作为娱乐活动,当以娱乐为主,主要目的是愉悦心情;而作为一项艺术,则需要创设一个优雅的音乐鉴赏环境,才能够使学生心无旁骛地将感官和思想投入到音乐世界中,实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创设优雅的音乐鉴赏环境,我们首先要做好音乐欣赏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欣赏音乐。为了使视觉环境和音乐的深层内涵相融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展播资料,并配上相应的歌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中感受音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去学习去感受作品带来的美的体验。如,对于《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体会、了解,教师就必须要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进行角色表演、学唱等参与活动,这样课堂气氛会非常好,学生既欣赏了京剧,也能从视觉、听觉、心理上都感受美,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二、灵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思考

问题是引人思考的前提,而思考正是帮助教师完成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聆听音乐之前,可以根据音乐内容适当提问,并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寻找和思索答案。这种提问的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时有方向地思索音乐的内涵,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按照教师的设计完成音乐欣赏训练。比如,在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时,找一些与乐曲描写的意境相符的一些图片,并在意境优美的幻灯片或动画上配上诗人王维写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在意境中欣赏作品、去思索音乐内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并和音乐的艺术特点相结合。

再如,在欣赏《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欣赏,如:“西北歌曲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聆听后就能根据自己生活的地域特点回答问题并能很好地感受歌曲的风格及音乐情绪等。学生聆听、思索并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正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经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放大,将会牢牢印在学生心里,并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习惯最终会转变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带领学生探索音乐的深层次内涵

环境创设的内涵范文3

效益。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内涵;特征;基本模式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顾名思义重在“体验”,学生是体验式学习的主体,老师在体验式学习中充当引导者、情境构造者的角色。按照我国学者单成蔚认为,体验式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重在“体验”,体验既是指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也是指能够与教师产生深入互动,与同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其他学生产生互动。由于体验式学习更多地强调体验中的情感感受,所以被更多应用到人文学科教学中,例如,语文、历史科目的教学中就可以广泛使用体验式学习方法,而在数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较为少见。在小学、初中等初级教育中较为常见,而在高中以上教育阶段的应用则比较少见,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学生的情感水平往往比较丰富,能够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虽然体验式学习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各种源自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都保持着一定的共性,这就是体验式学习的几个主要特征。

1.体验性

之所以被称为体验式学习,关键就在于体验。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当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而亲身体验的最主要条件就是“亲身参与”,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有了切实的体验,才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感知,达到从“身体体验”到“情感体验”的升华,进而完成体验式学习任务。

2.主动性

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将客观实在转化为主观认识。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老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并不是传统教学活动中知识的传达者。那么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当主动观察、探究情境,积极与教学活动中的其他参与者――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在体验中感受知识、体验情感。

3.个体性与知识共享

由于个人体验的独特性、独有性,通过体验式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体会也是个人所独有的。这些情感感知是否值得提倡,对知识的认识是否准确,还应当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矫正,这个环节中知识共享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情感、体验的分享,教师可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效果,并通过合理引导,完成教学

任务。

三、小学教育与体验式学习的结合点

小学语文的教学特征决定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获得广泛的应用。简单直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小学语文中应用抽象思维的教学内容较为少见,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主要通过直观形象展示来呈现,这就降低了老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难度。例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讲述的是苗苗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对话,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这一场景。

小学语文还有明显的互动性,很多课文中都有大量的人物对话。例如,《梅花魂》《桂花雨》等文都可以创设适当的互动情节,这就为开展体验式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四、小学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模式――以语文教学为例

前文中我们研究了体验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以及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点。那么如何将体验式学习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或者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介绍。

1.任课老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体验式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填鸭”,授课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首先,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备课,明确应当在哪个环节设置体验式学习,如何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其次,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等等。

2.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环境

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适应自己的角色。如果平日里任课教师的形象过于严厉,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很难进入教学氛围中,体验式学习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创设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是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必要前提。

环境创设的内涵范文4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根据纲要指导思想,各地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美誉的厦门市同安区(同安县),农民画是其艺术瑰宝。我园结合幼儿园办园特色,尝试将本土农民画艺术传承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挖掘本土农民画中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创设了具有本土民间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本土文化的内涵,汲取本土文化的精髓,使得本土文化在下一代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我园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营造浓郁的艺术环境氛围,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地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我们立足农民画这一办园特色,布置好校园大环境,形成“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 的校园生态环境,将美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我们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家作品,将农民画作品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在幼儿园的角落,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

 

如我们对柯国庆《勤奋田野》、纪万水《社区晚会》、颜明算《少儿南音》等几个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了浮雕,展现在幼儿园教学楼的外墙上,这是校园最醒目的位置,这些浮雕作品造型美观、色彩艳丽、题材丰富,激发孩子欣赏兴趣。

 

二、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创建互动性艺术环境,使幼儿建构知识经验,丰富艺术情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1.创建艺术长廊及农民画工作室,让艺术气息弥漫在校园里

 

为促进农民画艺术教育深入有效地开展,我们在一楼大厅过道开设了艺术长廊,并开辟了专门的工作室。我们在长廊与工作室内开设了“编织、工艺、陶艺、剪纸、涂鸦”等板块,墙面、天花板、橱柜上展示的是孩子创作的各种水粉画、刮蜡画、黏贴画、印染画及各种雕塑等作品,不时地唤起幼儿参与本土艺术活动的兴趣。

 

同时,我们经常邀请本土画家亲临工作室,使孩子近距离接触作者和作品,感受艺术创作的良好气氛,产生学习创作的热情,激发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2.艺术宣传窗

 

我们挑选具有农家特色的花砖和花窗,利用幼儿园的围墙,精心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橱窗。橱窗内容丰富,定期更换,信息量大,师生参与性强,艺术宣传窗成为我园开展艺术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社区沟通与合作的一座桥梁,也是幼儿园指导家长、社区科学开展幼儿农民画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3.创设各具特色的班级美工区

 

我们在各班的的墙上开辟了具有浓郁风味的本土艺术教育气息的民艺窗口、家长园地等,特别重视各班艺术特色活动区域的创设,如小班侧重泥土、撕贴区域创设,中班侧重兼职、印染区域创设,大班侧重水粉、编织区域创设等,在各个活动区域提供了幼儿本土活动的创作材料,幼儿可以随时看、玩 、说、向、做等,有利于引导幼儿更适宜、更广泛地参与艺术特色活动。

 

三、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体验式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体验促进认知,激感,创设系列体验馆

 

如农家体验馆:我们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开垦种植区,创设农家小院,种植区、饲养区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鸡犬相闻。我们邀请当地有经验的老农民带领孩子一起耕作,劳动,体验种植的辛劳与乐趣,这种乐趣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民俗体验营:我们结合季节与节日,开设了搓汤圆、博饼、做薄饼等美食专场,体验三月三、中秋、端午等民俗活动,幼儿将欣赏过的农民画场景结合亲身经历,这种认知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与激情。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共建体系

 

儿童的美术活动不仅是画几幅画,而是要经常到生活中去,开阔眼界,学会珍惜大自然,重视人类文化,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磨练意志,学会与人沟通,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如今在许多社区中,建设了社区文化园、社区活动场所,展现了许多宣传孝道、守法、守序等传统美德的作品,这些都是幼儿感受欣赏农民画创作的最佳大环境。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社区的过程中,许多乡村都做到了一村一品,农家特色非常鲜明,有以赏花、美食、古建筑等为主题的各种反映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特色游,这些都是农民画的最好题材,我们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去感受、去体验。

 

幼儿正处在一个创造和发展的阶段,我们找到一个正确的立足点,挖掘本土农民画教育资源,通过环境创设,给幼儿美的启迪、艺术的熏陶,并种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环境创设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 多媒体环境;美术鉴赏;传递接受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26-02

Countermeasures of Art Appreciation Transfer-accept Type Teaching under Multi-mediate Surrounding//Zhang Jiaqi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rt appreciation transfer accept teaching mode, respectively from the setting teaching environment, inspiring students to thought, implement the advance organizer strategy, using all sorts of teaching strategy and establish the cooperation group, aims to get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art appreciation transfer-accept teaching in multi-mediate surrounding.

Key words multi-mediate surrounding; art appreciation; transfer-accept typ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Yantai Nanshan Colleges, Yantai, Shandong, China 265713

1 前言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环境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教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在做好前期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整合,并侧重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的一种教学氛围。多媒体与美术鉴赏课程有机整合后,会形成更多的新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环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因此应运而生。

2 美术鉴赏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从传统层面来看,美术鉴赏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采取板书、口授以及演示等手段,学生则相应采取眼观、耳听以及手记等方法来对课堂知识进行消化与吸收。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的主体,从而体现出优势:教学过程突破时空限制;明显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产生基于人机互动的人机优势互补效果。上述优势无疑为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注入新的血液。

例如,为了更好地与学生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可以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来针对学生进行完美体现。具体而言,教师通过对多媒体进行熟练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学生群体的多种感官被潜移默化地有机结合之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灵感会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教学效率由此明显提高。

基于上述内涵可知,教师和学生均在多媒体环境下的美术鉴赏传递接受式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

1)从教师这一主体的角度而言,其主要功能体现为:一是教师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是多媒体;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教学媒体进行适当选择;三是要在多媒体教学的氛围中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自主建构过程。

2)从学生这一主体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功能体现为:一是知识联系的过程,即通过多媒体教学氛围,对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系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二是知识扩展的过程,即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经过“同化”处理,使之逐渐被吸纳到自身原有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自身的原有认知结构得到扩展和深化。

3 多媒体环境下美术鉴赏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策略

3.1 合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思考

环境创设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前言:改进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展现了灿烂的前景。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利,能够给他们带来动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情景教学法,不但要创造适当的情景,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情景讨论以及体验,才能促进学生将情景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情境的引入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应用中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合理的情境引入。老师首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来想象一个较为简单的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宜创设太过细节、复杂的情境,多留一些想象的空间给学生。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随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例如小学语文课外中的古诗词,大多都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比如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虽然简单,却包含了很多的自然景物和动物,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出一个类似的情境,融入到这种环境和意境中来。情境的引入尽量做到简单而有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2.情境的分析

创设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以便于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思想,因此情境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骤。老师在学生代入到相应的情境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然后将自己的想象和一些想法说出来,然后老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一个情境中能得到怎样的感受。同样以上面的那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所创设的情境为例,学生很容易想象出一个安静的池塘,池塘里种着荷花,荷花还没有完全开放,上面却依旧有蜻蜓停留。学生从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就是进行情境分析的重点,老师通过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这样一幅美景的美丽宁静,学生在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时,很容易感受到美丽、宁静、悠闲的感受,老师再对情境中的一些意象加以分析,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境的回归

创设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帮助理解的手段,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到课文中的内容来,但是通过一个情境创设并思考的过程,可以更加深入地进入到课文的思想内涵中。老师可以在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已经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之后,再回到课文中学习具体的知识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刚才在情境创设中的想象和感受,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且加深印象,更加彻底地掌握知识要点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1.挖掘生活情境

想象来源于生活,情境创设也不应该天马行空,而是应该根据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创设,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打电话》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平时打电话的场景或者父母打电话的场景,并进行比较区别,然后再学习教材内容,既能发现有相同的地方,也可以发现一些区别,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时应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启发,才能更加顺利地创设情境。

2.利用多媒体工具加强视听感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一些情境很难创设,因为涉及到学生并不熟悉的内容,例如一些故事中涉及的历史背景,或者一些革命战争场面等,这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的优势来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体验进入情境,体会内涵和思想。通过播放一些简短的视频或者一些图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正确地了解课文内容发生的背景信息,便于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加深情感的共鸣。

3.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情境

有的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光靠想象也难以理解一些细节,并且对于一些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就更加困难,这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情境。例如,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这样能够便于学生代入角色、理解感情;如果时间富裕还可以进行情境演绎,让学生通过类似话剧形式的角色扮演来一边体会课文场景,一边通过“亲身经历”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4.再创情境留问题,进一步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愿望

一节好的语文课,下课响起的铃声其实不意味着内容的终结,也许会是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延续,也许会是新学习的起始。因而教学者有必要在课上“再设情境留下问题”,以有效地引发孩子们不停进行探索的愿望,对作品继续进行个性化解读,将语文有效地延续到生活当中,使得语文真正地变成生活当中的语文。

三、结束语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联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老师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和分析思考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也可以通过情境想象代入人物的感情,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体会,从而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2):105-106.

[2]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59-159.

[3]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30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