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常识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文学常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文学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学常识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通过文言文载体代代相传,至今仍在升腾激荡着后生学子;马迁的《史记》,曹操父子的慷慨悲歌,谢灵运的“山水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坡李清照的词,等等,无一不是优美的画卷,诵读它们可以时时激起浓郁的情愫,产生对祖国、对民族的无限热爱、依恋之情,从而形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教师,就应该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即让文言文课堂春风拂面,让看似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散发无穷魅力。我认为要让文言文教学异彩纷呈,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丰富文言文教学的情感

1.厚实的古代文化知识素养。

于漪老师说,现在的语文教学缺少“文”,语文教师也缺少“文”,这个“文”就是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的教学,它涉及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天文地理等,特别是古代文化知识,不同的历史背景有不同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古代文学家的作品集的命名就有相当的学问,有的是以籍贯命名(《临川先生文集》),有的是以书斋名命名(《聊斋志异》),有的是以谥号命名(《欧阳文忠公文集》),有的是以名号命名(《稼轩长短句》),还有的是以官职命名(《宋学士文集》),等等。又如古代纪年纪时的方法与今天不一样,有干支纪年的(“壬戌之秋”),有年号纪年的(“阳嘉元年”),有特定称谓纪时的(“七月既望”),等等。因此,如果语文老师不掌握扎实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

2.丰富的文言文教学情感。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而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大的驱动力。教师的教学情感是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方剂。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肯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教不也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1.诵读――文言文教学的根本。

读,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方法。荀子云:“诵数以贯之,思通以诵之。”学语言强调诵读,学文言文尤其强调诵读。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途径。

文言文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自然喜欢读,加上教师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便能更好地朗读于课外,达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例如在诵读《岳阳楼记》时,要领会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冷景象、晴明景象等画面的意境,从而帮助自己理解内容。同时也要探索作者的行文意图,掌握文章的思路,做到灵活记诵。例如在背诵《出师表》时,要抓住诸葛亮由谈论形势到三条治国方针的提出,由叙述21年来的经历到“出师”战略目标的提出,由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到全篇主旨的点明这条行文线索,做到灵活记诵。

2.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放――体现文言文教学的宗旨,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在结合注释和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把握大意,阅读并抄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其次,让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最后,学生在基本理解大意的前提下,进行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

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认识学习内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首要条件就是激发兴趣,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以美吸引学生,激发兴趣。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这些文言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我们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是不够的。其实,这些文言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等,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想象文中之景,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2)学法多样,实施“授渔”策略。

以学生参与教学为核心,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改变一味的字词传授,采取多姿多彩的学法,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成为课堂的主角。

①专项承包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集体动力原理,把教学活动看成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全班同学各有任务、密切配合,主动地阅读有关资料,以达到自化、自解、自得的目的。操作步骤是:自学,初步感知课文。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分成串译组、结构分析组、古代知识介绍组、质疑组、答疑组等若干组;每组对所承担任务作精心准备;课上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疑难杂症,得出结论。如对《陈涉世家》、《出师表》等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的文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②鼓励学生试教法。

对于《爱莲说》、《两小儿辩日》等篇幅不长、文字不难的自读课文,就让学生推选出最信赖的一位同学,做精心准备,代替老师去讲课,使学生有新鲜感,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具体操作程序:调查―准备―讲析―答疑―小结,前四步由学生完成,最后一步老师总结。

③自由谈论法。

对于《狼》等难度不大,趣味性强的自读课,可采用此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分两步走,即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识记、疏通文意,再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交流。运用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交流思想,提高认识,互相激励。

④诵读表演法。

如《桃花源记》等文笔优美、情节性强的课文,可加强诵读,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近古文,身临其境。

⑤立足课内,向外延伸。

古代文学常识教学设计范文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