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健康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与健康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与健康关系

运动与健康关系范文1

关键词:维生素A 运动能力 健康 运动

近些年来,人们的运动保健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强,但是由于人们膳食不合理普遍存在各种营养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

1 维生素A代谢与功能

1.1 维生素A代谢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都是属于脂溶性物质,在小肠内与其它脂类一起经胆汁和胰脂肪酶的作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被吸收,最终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多种资料表明,维生素A的吸收可能是一个有载体参加的主要以主动吸收方式进行的过程,而在吸收过程中消耗能量。但吸收率较高,而且吸收速度也比较快。有报道,人在正常情况下摄入生理剂量的视黄醇,其吸收率为70%~90%,如果增加视黄醇的摄入量,吸收率略有降低。一般摄取维生素A三小时到五小时后,吸收达到高峰。维生素A需要依靠胆盐吸收,维生素E可以防止维生素A的氧化破坏。

1.2 维生素A的功能

1.2.1 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并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在视觉功能方面视黄醛的作用早被确认,维生素A以视黄醛的形式存在于视网膜,在暗光条件下是视紫红质的辅基成分,亮光条件下是视紫青质的辅基成分。因此,维生素A不仅能够维持暗视觉,在亮处还具有辨别颜色的功能。

1.2.2 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促进生长、发育及繁殖、增强生殖力。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骨细胞减少以及成骨细胞功能时空而导致骨膜骨质过度增生,骨腔变小而压迫周围组织,从而产生神经压迫症状,其机制尚不清楚;Hofmann等研究报道,视黄醇和视黄酸对于胚胎发育也是必需的。

1.2.3 清除自由基维护皮肤细胞功能,可以使得皮肤柔软细嫩,有防皱去皱的功效。在体内实验中,维生素A可抑制阿霉素诱导小鼠心脏部位膜脂质过氧化。维生素A维持过量的上皮细胞组织分化,并防止上皮细胞角质化,从而使机体免遭感染。维生素A参与抗体合成,提高抗体抗原的应答反应,从而加强抗病能力。

2 维生素A与运动能力和健康

2.1 维生素A与运动能力 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和健全的作用,是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构成成分,因此,在冬季参加体育训练或从事需视力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如射击时,维生素A需要量会达到正常摄入量的1.5~5倍。在体育运动中,长时间的运动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使运动能力下降。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等都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功能。虽然有报道对运动员调查中10%~25%的人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RDA,但优秀运动员维生素A的摄入量通常是充足的。对运动员维生素A、C、E状态评定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运动员血浆维生素水平是充足的。对182名运动员调查中有5%的人维生素A水平低于30微克/分升,但尚没有证据说明这些运动员存在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补充维生素A不大可能提高运动能力。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是否能降低由于自由基活性引起的运动损伤仍需研究。在有关研究中,瓦尔德等人让5个受试者连续6个月吃缺少维生素A的膳食,尔后又连续6个星期让他们吃增补了维生素A的膳食。在此期间,他们对受试者在活动跑道上进行了身体水平测试,他们先进行15分钟准备活动,接着跑步跑到精疲力竭的程度,并且对心率、吸氧量、肺通气量及血液中的乳酸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在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的6个月里,受试者进行最大或次最大强度运动时,并没有发现其生理功能明显减退,耐力也没有受到影响。同样,在增供维生素A的6周里,也未发现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2.2 维生素A与健康 维生素A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它的缺乏直接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

2.2.1 维生素A与流行病。目前,世界上约有2.5亿儿童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死亡人数有120-300万,失明儿童有30万。50%左右的维生素A缺乏者多位于印度、尼泊尔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而我国主要发生在内陆偏远的地区以及贫困地区。试验表明,缺乏维生素A还会损害粘膜和免疫系统以及破坏肠道细胞的完整性等。

2.2.2 维生素A对微量元素铁锌的影响。①维生素A对铁的影响。在贫血儿童中,缺乏维生素A通常与缺铁同时出现。大量的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A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具体的机制还在研究之中。②维生素A对锌的影响。有试验表明,进食同样缺锌的饲料,大剂量维生素A组大鼠血清的锌含量高于缺乏组和正常组,并且缺乏锌和维生素A时受损害的部位和症状具有很多一致性。但李云等也报道过量的维生素A会导致大鼠畸形,补锌不但不能改善,反而加重畸形。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以及维生素A在缺锌状况下如何发挥其抗损害作用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2.2.3 维生素A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大量研究进一步表明,维生素A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缺乏维生素不仅导致脾脏以及胸腺的退化,还会减少循环淋巴细胞的数目和抗体,更会导致HIV疾病的发展。维生素A、B6、B12、C、E和p-胡萝卜素能提高动物和人类对疾病抵抗能力,它们是免疫系统发挥最佳作用因素之一。

2.2.4 维生素A与其它疾病的关系。①维生素A与心脏病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A的浓度会影响心脏和原纤维的形成,尽管缺乏维生素A和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之间关系不一致,但是研究表明,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混合物能有效减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②维生素A与糖尿病的关系。近年研究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IDDM)其血浆中维生素A、载体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TTR的水平很低,但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中(NIDDM)水平却不低。

3 维生素A的来源,补充方法与剂量

3.1 维生素A的来源 第一,动物肝脏、未脱脂乳以及鱼肝油等动物性食物;第二,菠菜、胡萝卜以及青椒、柿子等绿、红黄色蔬菜等植物性食物。

3.2 维生素A的补充方法与剂量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如果在补充过程中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就容易造成维生素A中毒。所以在补充维生素A时应该根据具体的需要量来补充。

通常人们可以通过摄入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前体来满足维生素A的需要。维生素A的RDA是以视黄醇当量来表示的。维生素A的RDA成年男子为1000RE,成年女子为800RE。对于那些对视觉要求敏锐的运动员,以及在紧张时期的运动员,需要给予额外的维生素A。中国运动员维生素A的RDA每日为1500RE。

成年人每天膳食和营养素补充剂摄入的维生素A≥50000IU容易造成维生素A中毒。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儿童中毒剂量从

4 维生素A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展望

虽然目前维生素A在运动实践中的实验研究还不是很多,也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在运动训练中补充维生素A可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目前将维生素A运用到动物的研究也已经很多,并且根据研究的成果已经投入到动物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维生素A具有消除自由基的功能,并且它还与几种前体进行糖原的生物合成及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自由基的产生主要是在长期的有氧运动中如耐力运动。有了这样的理论依据,在以后的工作中,研究工作者通过更多的实验依据来证明补充维生素A能够提高耐力运动训练和肌肉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常世敏,张智强.浅谈维生素A代谢与生理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2):55~57.

[2]谈藏文,马官福,林良明,等.我国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03.

运动与健康关系范文2

关键词体育运动健全人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40-01

一、前言

法国教育学家、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在《体育颂》一文中这样写道:“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近来年,时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闻报道,轻则无法继续学习,选择退学,重则威胁他人人身安全,走上犯罪的道路,时常让人扼腕叹息。然而,随着一步步临近社会,学生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心理疾病的困扰便随之而来。可是,心理疾病是比生理疾病具有更大危害的一种疾病。如若任由心理疾病的发展,它可能使人变得精神异常,造成生理机能上的损伤,甚至可能会丧失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而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升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并能更加高效地去学习和研究。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并不重视体育运动,许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课就行了,身体在没有病痛的情况下,忽视参与体育运动的必要性。然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智力水平、锻炼我们的人格品质,还能有效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定义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智力健全。对突况能做出一定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并完成心理环境对身体的自由协调支配。2.人格方面的完整。有较为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但也能拥有一定的紧张感。愿意且能够根据实际地情况努力进取,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付出努力。3.个人情绪的自我调节。拥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维持心理的平衡,做到自尊、自信、自爱、自知。

那么,关于心理健康更为具体的解释是: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了解自己;生活目标切合实际情况;要有足够的安全感;不脱离实际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价;善于从经验中提炼学习;能有控制地发泄和控制情绪;能在考虑集体的前提下,适当的释放自己的压力;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情况下,能适当地努力追求达到个人的满足。

四、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运动能帮助大学生提高智力功能。种类繁多的各种体育运动,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在缓慢运动或者高速运动中要求参与运动的人既能对外界物体(如球等),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感知,又能很好地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完成有效动作。比如健美操、跳水、花样滑冰﹑体操等运动,就能充分展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美的表现力。参加运动的人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捷的反应能力,通过独立地、灵敏地、创造性的处置方法来面对当前所面临的情况.这些对于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以及记忆力和观察注意力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体育运动能对大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竞争是在体育运动中经常见到的,体育运动参与者通过自身的坚持和努力,来表现自己的实力和能耐。合作也是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一个团体一起去完成同一个目标,相互配合、相互鼓励,无形之中,将许多个人汇聚成一个整体。体育运动能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成功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保持谦虚,就算要失败也要选择坚持。而当别人获得成功的时候需要我们去表达赞许和欣赏,分享成功的经验和胜利的喜悦,而这一些都是健全人格的法则。

(三)体育运动能帮助调节大学生的个人情绪状态。一个人的情绪,它主要是受到精神意志的控制。想要维持一种愉悦的情绪,需要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同时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另外,能很好的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主动利用一种积极地情绪来抵制消极的情绪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体育运动就是解除心理压抑的有效方法。参与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让血液循环加速,让肺部的呼吸加深,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松弛紧张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让人集中注意力,减少之前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并缓解消极的情绪。其实,大家都会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假如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困难,紧张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这个时候,如果去进行大量的体育运动,常常能够很有效的消除心理压力,这便是体育运动在改善情绪状态的实例。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当今社会的大学生,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选择参加体育运动是明智之举。体育运动不只是能强身健体,还能有助于养成健康的心理环境。所以说,运动有理且“有礼”。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是对个人体质的锻炼和提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所以,无论您是否认同自己的身心健康,请都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既能强身健体,又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运动与健康关系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田径运动 心理健康 促进作用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趋向明显。对于健康的定义,最权威的定义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不只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在身体(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健康所包含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高级人才的预备队,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习任务不断加重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我国,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近几年有的大学已达到30%。20世纪末国家教委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3]。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成为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等多学科所关注的课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田径运动的关系

1.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据调查,在总体大学生中,有35%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有32%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有33%的大学生可能有心理障碍。另据调查,在参加田径运动群体中,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和可能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共有59.6%;在非运动群体中,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和可能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共有68.8%。对运动与非运动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t检验。从这些调查中我们明显看出,经常参加田径运动的大学生明显心理状态要好于不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

2.参加田径运动与不参加运动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压力状况

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在生理反应、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维度均显著高于运动群体大学生;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在行为反应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说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躯体上的不适症状,抑郁、沮丧等消极情绪和认知上的偏差都少于不运动的学生;但运动不能缓解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等。

3.大学生情绪状况

总体大学生在各维度上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尊感维度均高于全国常模。说明,目前总体大学生在消极情绪维度(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上,情绪水平较差;但在积极情绪维度(精力、自尊感)上,情绪水平较好。运动群体在抑郁、慌乱这两个消极情绪维度上的得分非常显著或显著低于非运动群体(P= 0.003< 0.01,P= 0.010< 0.05),在积极情绪维度(精力、自尊)上的得分均非常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说明经常参加运动比不运动学生的抑郁、慌乱水平低,精力旺盛、自尊感强。

4.运动与人际关系的状态

假设认为运动会影响人际关系,而心理健康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则人际关系是中介变量。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第4个t检验也是显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说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正效应,即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正效应,即运动能改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越好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5.运动与情绪的中介效应分析

运动与情绪存在一定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并且相关研究显示情绪是中介变量。很明显,运动对情绪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所以,情绪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第4个t检验也是显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说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正效应,即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情绪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正效应,即运动能调节情绪,情绪越好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三、关于田径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的几点建议

1.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从各方面加以疏导。如对新入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测查,建立跟踪式心理档案,并定期进行心理监测,开办多种形式的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讲座和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工作等。

2.应对不同群体加以的引导。对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应引导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周至少活动两次,每次30min以上,最好参加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对运动和非运动群体中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应加强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的心理辅导。

3.应根据不同性别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的体育活动方式,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针对女大学生交际交友、交谈、与异往较不理想的情况,可多开展一些必须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完成的体育活动:即活动所设计的任务是单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必须多人参与(有男有女)、互相配合;活动中必须进行交流、沟通;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完成任务的焦点;使学生在交流、沟通、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4.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关于世界卫生组织,http://who.int.世界卫生组织中文网站.

运动与健康关系范文4

关键词: 残疾人运动员;射箭;心理健康;心理应激;个性特征;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 G 804.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1-0081-03 文献标志码: A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即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23名集训队员,另外选择30名健全人运动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运用心理量表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调查采用统一问卷、集中测试的形式进行。23份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和30名健全人运动员所填写的问卷都有效,因此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1]31-35。用以评价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SCL-90是国内外研究者运用广泛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心理量表,国内也建立了常模。此量表反映了诸多心理健康内容。本文以总分及9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2)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PSSA)[2]。用以评价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之中所遭受的心理压力。该量表包括6个因子:人际关系、运动损伤、比赛失利、环境因素、生活遭遇、内外压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艾森克个性问卷(EPQ)[3]。用以评价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该问卷已经在众多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得到普遍认可。问卷包括4个维度:精神质(P)、内外向性(E)、情绪稳定性(N)、掩饰倾向(L)。

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1]122-124。用以评价运动员的应对方式。问卷包含20个条目,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结果分析

2.1 心理健康水平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不论是残疾人运动员还是健全人运动员,总分和因子分都不高,反映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比较分析发现:男女2组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在SCL-90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残疾人射箭运动员与健全人运动员除了在“偏执”因子上的得分具有明显差异外,其余都没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SCL-90是一个常用来评价个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工具,量表总分反映个体整个心理健康水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从不同侧面反映个体的心理健康面貌。一般来说,凡是有因子超过3分者,即可判断该测试者在这个因子所代表的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4]。研究发现:残疾人射箭运动员,无论总分还是因子分都不高,没有超过3分,反映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至于个体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只有个案研究才能说明问题。男女2组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在SCL-90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残疾人射箭运动员与健全人运动员在“偏执”因子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残疾人运动员比健全人运动员似乎在某些事情上要显得偏执、一意孤行、敏感多疑。

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运动员多方面的应激情况。该量表总分反映运动员面临的总体应激情况,“人际关系”反映运动员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所体验和遭受到的心理应激,“运动损伤”反映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受伤的心理应激,“比赛失利”反映运动员比赛没有取得好成绩或失败时的心理应激,“环境因素”反映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环境方面所面临的心理应激,“生活遭遇”反映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所遭受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内外压力”反映运动员所感受到的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压力。从总体情况来分析,残疾人射箭运动员所感受到的心理应激属于中等水平。从6个因子得分情况来分析,男女运动员在“比赛失利”“日常生活遭遇”和“内外压力”3个因子上得分比其他因子要高得多,说明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在这3个方面感受的压力较大。比较分析发现,男女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在感受心理应激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健全人运动员感受到的心理应激比残疾人运动员要高得多,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健全人运动员比残疾人射箭运动员要面临更多压力,心理应激感受更深。

了解射箭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这份量表对分析个性特质和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与实际应用。问卷包括4个维度:内向-外向(E),表示性格的内外倾向;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反映情绪稳定程度;精神质(P),也称倔强性,并非指精神病,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特质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掩饰性(L),反映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社会性朴实程度。不同个性特征的人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方面也会显示出其个性化特色。从残疾人射箭运动员整体状况来看,精神质水平属于中等,性格倾向于中性,情绪倾向于稳定,掩饰性得分较高,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加明显,两者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残疾人射箭运动员与健全人运动员比较分析显示:在精神质、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3个维度方面2组运动员无明显差异;但在掩饰性维度上,残疾人射箭运动员得分明显高于健全人运动员。说明残疾人运动员比健全人运动员更具有掩饰性,女性残疾人运动员比男性残疾人运动员掩饰性更高。

运动与健康关系范文5

关键词: 体育 健康 运动

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一重要指示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的健康与体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追溯到我们熟知的一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健康与体育是怎样在意义上建立联系的,对于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怎样理解,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将皮球踢进球场的特定区域――足球门,就有了“足球”,或将球抛进一定高度和大小的篮筐中就有了“篮球”,使“踢球”、“抛球”这一行为被赋予新的意义。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长久以来属于学校教育的职责,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态的体育在其中充当不可缺少的角色显然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今天,包括体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已经具有相对的强制特征。作为被监护人,学生必须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上学或离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活动,学生与体育课或校内被组织的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样在此范围内。尽管学校体育在外部表现形式上与游戏的性质接近,但是既然它属于教育行为就决定了组织和实施某一体育运动的目的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兴趣与爱好。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自然环境、生活习惯、药物及运动等因素。另外,性格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也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谁也不会期望单靠体育运动及学校教育控制诸多营养、生活习惯、遗传、自然环境等这些对学生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对于健康有益的运动是指一般人所需要的使自己作为生命体的自然存在不可缺少的那种运动。疾病是由于人处于非自然状态所致的。所谓“参加运动有助于增进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不过是从运动不足这一非自然状态恢复到“运动=生命”的自然状态。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暂时忘记患病的痛苦时,对于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健康状态并不觉得是一种幸福或享受,只有当人们头痛脑热吃药打针病愈之后,回想起来,才会觉得不生病为好。这也许就是健康作为一种人们追求的观念得以形成的起因。然而“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一通俗说法,表明了病态是相对于健康状态的一种不为人们所欢迎的自然状态。既然如此,与其追求非人力所控制的健康状态,倒不如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入手,在人力可为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所以,对“健康第一”的理解与其说表现为对学生健康的追求,不如理解为注重健康的培养和健康观的形成更确切。

三、注意健康和体育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体育教育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就体育讲体育,就健康谈健康,所以在素质教育理论下,要摒弃这些旧的教学模式。要实现健康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如在介绍运动技能的课上,不论是介绍与健康有关的运动项目,还是介绍与竞技和健康都有关的项目,都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强体质和有利于身体健康上。如在体育课上教学篮球时,因为学生都熟悉篮球,所以可以给学生讲讲篮球的发展历史,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还要实际演练篮球的传球、接球、运球、抢球等基本动作和技术,告诉学生经常打篮球能够让身体更灵巧、敏捷、有耐力和柔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脏、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机能,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这样将使学生知道篮球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从而喜欢上它并经常练习。

四、教学要体现理论的系统性、技能的实用性和形式的活泼性

在上理论课时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和阐述,使学生真正形成健康体育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介绍运动技能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代替老师示范,还可以通过观看中外体育视频,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传统的体育教学知识单纯强调运动技能,重视走、跑、跳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更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尤其是大学生,使其在繁重的学习与压力下关心自己的健康,从事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体育课教学一定会回到正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运动与健康关系范文6

【关键词】体育运动 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劳动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但是由于缺乏身体运动,各类身体疾病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更需要在健康方面投入更大的时间精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每年300万左右的致死率是由于缺乏身体运动引起的。由此可知,人类未来生活水平、平均寿命、娱乐生活、医疗卫生设施、得到提高的同时。必须要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身体运动,保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身体活动量。近年来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的运动是医药(exercise is medicine),认为在病人的治疗的过程中,必要的身体运动量结合药物用来作为治疗疾病的处方,其效果非常有效,远远的超过单纯的药物治疗疾病。

一、体育运动概念

体育运动(physical activity)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RBM)的基础上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可见,增加身体锻炼的运动量能够预防疾病,大大地减低患病风险。体育运动包括职业工作、家务、交通、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exercise),其中体育锻炼是余暇体育活动的一种组成形式。闲暇体育活动(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是指出去一切工作之外的自己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二、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是最首要目标,还包括精神和社会层面的良好状态。大量的科学研究显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相比那些缺乏活动的人拥有较高的水平健康体适能。发生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风险较低,降低死亡率。

1.体育运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通过经常性的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大大的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适能健康水平以及情绪效益。对比于那些缺乏活动的同龄人来说,积极活动的儿童和青少年拥有更高的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满足感,更少的身体脂肪比重,发生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的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焦虑抑郁的症状发生的可能性,使得骨骼更加强壮。更好的促进身体综合指标的发育,更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降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

2.体育运动对患病人群的影响。孕妇适当强度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女性的心肺健康水平,同时运动可以降低孩童的出生体重,降低发生早产、流产的风险。产后坚持适当科学的体育锻炼水平可以增加母乳的质量适当的运动量和合理的营养膳食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产后身体的恢复,保持产前的美好身材,以及减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近十年来我国在运动处方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针对不同性别人群以及患病人群进行了运动干预, 如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病、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目前正处于慢性疾病迅速攀升的阶段,因此用运动锻炼的方式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正在处在运动处方和药物配合治疗预防慢性疾病的起步阶段,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二)体育运动不当与健康的关系

1.体育运动不足对健康的影响。Haskell通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后发现只要通过小强度或者中等强度的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因此,在不要求运动强度的前提下,相对的增加运动的时间来增加运动量也是增加运动计量的一个最重要的科学手段。由于目前体育锻炼缺少对体育运动最低临界值的合理依据,体育运动的量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相关趋势比例,造成了严重的实际体育运动不足情况,但恰恰就是这种体育运动不足大大的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反过来合理有效的体育运动水平能够更好的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促进更好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心理效益。

2.体育运动过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虽然体育运动不足能够引发许多疾病的发生,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水平能够更好的预防疾病,促进个体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身体活动水平计量越多越好,体育运动过量同样能够导致身体疾病,对机体造成严重不良的负面影响。过量运动或不合理的运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具体表现为: 1.一次或长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可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抑制,血睾酮水平下降,表现为兴奋性差,竞争意识下降,体力恢复慢.2.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后,会增加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这种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原因不明,反过来,贫血可造成运动能力下降。 3.过度运动可造成运动性血尿蛋白尿,运动性哮喘等发作。

三、结论

(一)但是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关系复杂,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体育运动过量的预警机制,这有待于今后加大研究投入,建立完整的预警机制,这对于人们进行合理体育运动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疾病:是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与一定量的药物最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参考文献:

[1]Mc Ginnis JM ,etal.actual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j]JAMA.1993;270:2207-12

[2]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Phycical activity and Health: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M].Atlanta,GA:U.S.Depare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Centex for Distanc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Center for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ention,1996.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