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油田化学应用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范文1
【关键词】加热炉 盘管 结垢 化学清洗
1 加热炉现状分析
南堡二号岛1、2#盘管式加热炉负责外输水的提温及生活用水的加热,该型号加热炉掺水加热系统有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进水口集箱接四支盘管,进水流经四支盘管进入出口集箱汇总后从出口流出,每支盘管尺寸为76*4,长度为110米,管道容积约1.7方。现场调研发现阀门内壁结垢厚度约1.5cm,盘管内壁积聚的大量污垢造成了加热炉进出口压差,并严重影响加热效率及单位时间过水量。为避免更换盘管造成的工期延误,降低设备成本,我们提出了采用化学清洗去除盘管内壁污垢的方案。
2 室内探究
2.1 过水水质分析
取该加热炉具代表性的过水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测定水样中各种离子的含量。分别计算现场环境(T=30℃,pH=7.0)下的SI、SAI指数及S值,预测碳酸钙及硫酸钙的结垢趋势,初步判定垢样主要组成成分为碳酸钙垢(表1)。
2.2 除垢与防垢试验
准确称取一定量用油垢清洗剂进行预处理后的垢样,溶于过量盐酸溶液中,反应至无气泡冒出。过滤烘干剩余残余物质,计算质量损失为97.4%,进一步表明取自加热炉内壁的垢样大部分为可溶于盐酸的碳酸盐沉淀。
考虑酸洗过程工艺要求高,控制难度较大,同时需停炉进行,延误生产进度。建议清洗后改进工艺,加强日常维护,投加阻垢缓蚀剂,减缓垢样的生成。室内模拟配制易成碳酸钙垢的水样,依据标准SY/T 5673-93抑制碳酸钙垢性能试验评定方法,评价筛选出满足南堡现场需求的HZJ-1型阻垢剂(表3)。
2.3 防腐试验
选用与加热炉管壁相同材质的N80钢片,模拟现场温度、预加药浓度,测定不同浓度盐酸洗液对管线的腐蚀情况,优选出合适的缓蚀剂和最适加药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缓蚀剂、盐酸加量为10%可满足现场需求。3 现场应用3.1 清洗工艺
采用表面活性剂清洗、盐酸清洗、清水冲洗、亚硝酸钠钝化工艺,清洗废液采用罐车运离清洗现场处理。清洗回路为:清洗泵 给水总管采暖进口集箱 采暖盘管 采暖出口集箱 清洗箱,在中性清洗过程中,可将进出口管线互换,实现正反循环。
3.2 工艺指标
水冲洗浊度需达到20 NTU以下,每15分钟检测pH值大于6、Fe2++Fe3+浓度低于50mg/ L时,可结束水冲洗;表面活性剂冲洗至浊度50NTU以下可结束冲洗;盐酸浓度低于3%时需更换新鲜酸液; 各阶段温度、压力,每30分钟检测、记录一次。
4 结论
(1)化学清洗技术可用于加热炉中碳酸盐垢的清洗,清洗后的加热炉进出口压差及热传导效率均有所改善,单位时间过水量由2万方/小时增大至13万方/小时,外输水温达到要求的40℃以上。
(2)加入缓蚀剂并严格控制酸洗的工艺指标,能够有效降低酸对金属材料的腐蚀。
(3)加入阻垢剂能够抑制垢样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詹世平.锅炉的化学清洗[J].化学清洗.1999,15(4):16-18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范文2
关键词:油管防结蜡内涂层 性能 华北油田 应用
长期以来,油管防蜡技术较为常用的为化学防蜡和机械剖蜡;化学防蜡需要定期向油井中加入一定的防蜡剂,防蜡剂相对密度小,对高含水油井不太合适,而且防蜡效果并不明显;机械剖蜡是一种原始的清蜡方法,操作工序相对比较繁琐,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
而我国油田早期使用的油管有机涂层,华北油田引进了一种新型的内涂层产品—TK-70,该涂层所用涂料的填料和助剂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采用最先进的喷涂工艺流程,使涂料与油管内表面形成良好的粘附能力,极大的降低了失效的风险,经过多次的油田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内涂层的结构及油管防蜡原理
1.涂层结构
对油管内表面进行涂层主要是为了能够隔绝腐蚀介质达到保护油管管体的目的,目前,涂层的类型可以分为液体涂层和粉末涂层,涂层结构一般分为底漆和面漆,同金属基材接触的涂层称为底漆,在最上表面的涂层称为面漆,涂层干膜厚度大约在125-225微米。
2.防蜡原理
经过科学研究显示,油井结蜡与油管内表面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市场上的内涂层基本选用环氧酚醛树脂或聚氨酯做为内涂层的两种基本材料,一方面,环氧酚醛和聚氨酯比较容易加工成光滑的表面,另一方面,环氧酚醛和聚氨酯与蜡的聚集团之间存在极低的化学吸附能力,使得蜡的聚集物很难滞留在涂层表面。
二、内涂层生产工艺流程
内涂层做为一项具有优越性的应用技术,主要的技术在于涂料性能以及涂敷作业工艺这两个方面,油管内涂层的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
内涂层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对涂层使用影响最大的几个主要环节为:喷砂清洁、底漆和面漆喷涂、最终固化。
1.喷砂清洁主要是将磨料通过高压空气喷射到管材内表面,去除管材内表面的铁锈或其他杂物,使锚纹度达到1-3mils,清洁度达到Sa3等级,符合喷涂条件。
2.底漆和面漆喷涂主要是通过无气喷涂管线,使涂料经过高速旋转的喷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雾化粘附于油管内壁,形成一种比较均匀的内涂层漆膜,达到预期的效果。
3.最终固化主要是将喷涂了底漆和面漆的油管,经过不同温度阶段的烘烤,使得底漆和面漆之间发生交联反应,增强底漆和面漆之间的范德华力,不会发生底漆和面漆之间脱层的情况,同时,经过高温烘烤,涂层具备了一定的硬度,可以经受泥浆物的冲刷。
三、TK-70防蜡型内涂层技术性能以及特点
TK-70防蜡型内涂层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其主要成分为环氧酚醛,交联度比较高,
在最终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致密漆膜,具有很好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
1.粗糙度
采用精密仪器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测试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7μm,而没有加工的管体内壁达到40μm,涂层表面光滑可以极大的提高了流体效率。
2.耐高温高压性
经过模拟井下环境进行高温高压釜试验,在NaOH溶液(PH=12.5)中,温度150℃,试验压力75MPa的条件下,恒温恒压保持16小时后,试片涂层表面无变化,附着力仍为A级。
3.耐磨性
采用SY/T0315规定的落砂法测试耐磨性,测试结果为3.62L/μm,满足SY/T6717-2008要求的耐磨性≥2L/μm。
4.耐化学介质性能
采用浸泡法,常温情况下,将TK-70两个试片分别放置在PH=3的HCL溶液中以及PH=13的NaOH溶液中90个小时,涂层颜色都没有发生变化。
四、TK-70防蜡型内涂层在华北油田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验证TK-70防蜡型内涂层的应用效果,获得真实的应用资料,在先后投入4次的探蜡中,使用该产品的内涂层油管中并没有明显的结蜡显示。从油井中提出之后,原油流净,就能够露出涂层的原貌,使用TK-70防蜡型内涂层的防蜡油井,对以上抽油井的应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防蜡效果的好坏与原油物性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原油的粘度比较大时,防蜡的效果就比较差。
通过在华北油田的实践,TK-70防蜡型内涂层主要适用于原油含砂量少的自喷井防蜡,在此次的抽油井清蜡作业中,使用TK-70内涂层的油管有170多根,等到正式抽油之后,将涂层油管与进口的油管相比,涂层表面的光滑度一如既往,并没有看见任何的结蜡以及结垢现象。由此能够证明TK-70防蜡型内涂层对油管钻具具有一定的防蜡效果。
五、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我国油田钻具的防蜡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经过实践应用,采用TK-70防结蜡内涂层产品能够起到防蜡防结垢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腐蚀,提高管子的重复使用率,提升管内流体效率。这一产品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相应的作业成本,提升油田开采的连续性,降低因起井作业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损失,为油田原油注水开采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春花,金瑞萍,蒋余巍等.有机涂层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防结垢和防结蜡性能测试[J].腐蚀与防护,2006,27(9):460-462.
[2]岳大伟.聚氨酯涂层油管用于油井防蜡[J].油田化学,2008,25(3):207-209.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范文3
关键词:油田 自动化 生产
中图分类号:TD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80-01
1 油田自动化技术应用状况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快了油田自动化生产发展步伐,较多油田均创建了良好的自动化运维系统,充实自动化技术团队,强化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为生产管理创造了优质的基础条件与客观环境。同时较多油田生产单位完善自动化运维体制,令各项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并细化制定了岗位要求,确保自动化生产体系相关技术的健康运转,还强化巡查检验,确保故障问题及时解决,做到了备件完备、台账以及数据更加明确清晰。当前,油田企业全面研究各项行业标准、规范,并依据企业自身特点促进了数据结构体系与技术管控的有效完善,创建自动化标准系统。好预见性。
2 自动化技术在油田生产现场的需求
伴随油田生产前线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升,其在自动化实践系统应用需要方面更加突出明确。即需要创建高效、网络化、便捷性、可靠安全与优质的统一化信息管理与平台,方可满足各个生产控制部门自动化工作需要,还可全面扩充油田信息自动化应用的实践范畴,提升其广度与深度。通过统一数据控制平台,可将形成关系型数据库各类数据快速的借助网络,同时相关人员则可在后方第一时间明确油田生产现场状况,进而显著提升了各类价值化数据信息共享应用水平。各类已有生产信息数据应同自动化信息完善结合,形成站库实践生产资料报表,进而有效降低报表形成人为影响,确保各项报表信息真实系统性,提升自动化信息的应用价值,强化油田站库实践管控能力,降低现场人员劳动强度,并优化提升生产管控效率。
3 油田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
油田生产实践中需自动化采集的各类信息数据具有较大密集性,倘若数据库体系结构不做进一步的优化改善,将导致应用信息数据的查阅效率较低,无法快速的实现各类关联复杂信息的准确查询以及优质加工,将对后续的全面分析与实践应用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应做好数据库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令其体现合理的结构性,低水平冗余性,能够快速的扩充以及访问信息,便于良好的编制各类应用程序。由此可见,油田自动化信息数据科学手段的持续优化规范、科学统一、高效自动化、合理规范性,为今后自动化实践应用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
经历了长期的开发研究,油田自动化生产运营体系形成了多项系统的交叉渗透。而伴随自动化生产应用模式的优化发展,对油田自动化生产则提出了全新要求,丰富的自动化数据信息则需要通过一体化加工发挥价值化功能,进而对自身及时性以及精准性形成了一定影响。目前,网络技术、虚拟原理、可视化技术以及多媒体手段也需要应用优质的用户界面,方能发挥核心应用价值。基于这一发展形势,可应用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为非专业技术用户提供操作便利,人们可利用图形窗口与丰富菜单满足快速操作需求,并可令蓝图以及高效的编程、立体化、色彩性的动态图形展现、信息模拟、动态图像跟踪以及仿真、各个方位视图以及细化成像、精确的比例缩放等功能成为现实。进行可视化的计算可广泛用于快速分析各类自动化信息并阐释其内涵,令信息交流不必局限在应用语言进行表达以及文字进行表述,而是可快速直观的应用图像以及图形或丰富的动画信息,促进其同虚拟技术的良好集成,进而丰富应用领域。该手段可有效的紧缩用户分析明确故障的周期,并促进自动化管控效率的良好提升,令设备运行服务产生故障的机率大大降低。获取的实时信息数据则可通过列表以及表格模式显示出来,并可实现快速刷新,具体频率可控的目标。一旦数据量高出警戒标准则可借助相应的颜色进行警示,可发出四类等级水平的报警,进而令运行操控人员全面明确油田生产状况与设备服务状态,全面汇总各类实时获得的信息数据构成图表,并就各个监测方位有效的绘成曲线图。工作现场人员则可通过对曲线的明了观察了解油田设施的服务状态,各类重要参数的波动趋势,进而借助近期以及价值化历史信息明确站库之中设备参数状况与阶段运行标准,进而为油田生产管控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油田实践生产阶段中,生产报表是其重要的参考数据,囊括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同时更新较快,应用算法较为复杂。其中包含各类生产信息。为提升工作效率,可广泛应用推广自动采集、回传应用技术,进而取缔人工录入,提升数据信息快速性与精准性。报表之中将各类数据项一并携带,工作人员仅需要将当天质量流量计中的数据进行录入,便可通过系统自动形成标准报表,供查阅浏览。他类用户则可依据相应权限登录查阅并下载有用报表,进而为实践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性。
4 油田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成效
油田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全面推广,由根本层面促进油田企业传统数据信息处理、价值化资讯模式的更新转变,令其工作任务划分以及组织体系结构更加先进、优秀,并为油田生产企业当前配备设施以及数据信息的重新梳理提供了操作依据,为后续的精细化、现代化、高效性管控以及快速的信息夯实了基础。自动化油田生产技术的应用还进一步简化了工作人员日常的信息录入、数据登记、信息回传、设施巡查检验、报表汇总以及档案管理等实践工作。他们将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更高技术含量的管控检验工作,令各类人力资源、设备仪器以及办公空间均实现了有效的节省,并促进油田资产应用效益与生产效率的优化提升。基于标准化、现代化的管理操作,令较多工作不必依靠较少的工作人员完成,进而实现了多岗位工作一人完成的高效、快速、一体化工作模式。自动化油田生产技术的应用还进一步促进了各个二级部门创建健全、统一、科学的数据标准,进而令油田生产、设备应用状况、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各项信息的全面汇总以及管理更加便利,对现场各项工作的细化分解以及有效独立极为有利,并令上级部门、相关单位的指挥以及管控更富于成效。自动化应用、信息采集以及全面的现代化技术,还进一步为油田企业生产未来的拓展经营、规模扩充创建了稳固的基础,营造了丰富的发展空间,可辅助决策者快速的明确单位生产运营、安全管理的实时状态,掌握一手信息资料,把握优质的运转服务数据平台,进而及时、高效、全面、快速的进行现场生产工作的科学指挥引导,令油田生产事业真正实现全面、科学、现代化、自动化的持续发展。
5 结语
总之,油田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优化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明确生产现场需求、做好调研分析、全面推广现代化技术的广泛服务应用,方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成效,稳定油田生产事业,并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范文4
[关键词]石油地质 勘探技术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E1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47-1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日益增加的物质要求,使得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近几年,中国石油工业越来越注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并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力求突破创新,并取得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有这些勘探理论与应用技术的支持,中国石油不仅在油田的储集上取得重大发现,而且维护了资源市场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1现有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正向作业化和工具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以多学科协同研究为基础的油气勘探研究体系是一项综合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
(1)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技术是通过减轻底层的损害,克服卡钻等问题,进而提高石油机械设备的钻速,是开发枯竭油层的首选。
(2)测井技术。
测井技术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声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测量物理参数的方法。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迅猛发展,采集、处理和解释测井数据的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成像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也都得到快速发展。
(3)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作为石油开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未来中将出现的至关重要的技术包括:实时地震油藏生产监测,可视化控制的钻井进程,完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以及全方面提升工作组的资产评估能力和研究能力。
2石油地质勘探的创新路径
我国的油气资源勘探面临巨大的挑战,大幅度提高油气资源保障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为了促进并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就必须加强石油地质勘探的创新研究,不断开创石油地质勘探的新路径,把石油资源的开采使用效益全面提升。
(1)多维发展,以提高石油的综合勘探水平。
石油勘探在今后面临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性难题,比如:复杂山形、薄层、超低孔低渗、黄土塬等作业。从油田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物探技术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为此,中国石油以二维、三维描述、三维可视化、四维检测为技术路线,制定了物探研究技术的发展战略。为确保国家能源的安全,在二次开发阶段,地震、测井等工作逐渐实现工程技术一体化,为勘探实现全面服务提供解决方案。
(2)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提高石油勘探质量。
计算机、机械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三维地震模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使得含油气系统模拟、油藏模拟及盆地模拟方面都取得显著的进步。与此同时,由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地质信息系统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组成的3G技术将实现生产管理、数据组织、力学研究及工程设计上的一次新的跨越。含油气系统使得以往单独地逐一研究各个单一的成藏条件的状况得到改善,把油气的运移、聚集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进行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油气理论和手段。
(3)通过可膨胀套管技术,以降低勘探成本。
常规钻井中下井的套管尺寸不是逐渐变化的,井口到油层的尺寸是越来越小的。因为这样,井眼的尺寸会在某一程度上限制井下作业,有的甚至不能达到目的层。而最近壳牌研究中心开发的割缝管的直径可以逐渐膨胀2倍,可以比异型管更容易扩径,从而完全解决问题。目前,该技术已被大型的油气田,如大庆、胜利油田等使用在勘探中。
3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分析
为满足当前和以后的油气勘探需要,中国石油应将地质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当作重点,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着重研究油气勘探的地质理论和实用技术,发现维持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的关键勘探技术如下:
(1)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
通过定量控制模拟从源岩圈闭的成藏的整个过程,利用三维可视技术,含油气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内涵作为基础,,可以更加直接清晰地再现油气的形成过程及分布。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潜在效益很大的实用技术,挑战性很强,主要用于油气有利勘探方向、区带和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的预测方面。而现在,应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攻关力度,形成技术系列。
(2)勘探目标与资源的一体化评价技术。
该技术的评价方式是科学的、多方面、全方位的,以石油公司的正确的投资决策为基础。在临界参数的选择方面,国外的大公司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大多都有自己的评价决策技术系统,并且相对符合实际,因而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对勘探高效化的实现、资源与勘探同步的促进、稳定市场的反应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的应用。
许多国际大油公司将这项技术作为油气勘探的核心技术,应用于油藏描述、盆地分析和储集砂体的预测。目前,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在商业化应用中的潜力很大,作为当代地层学和油气勘探理论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应用前景广阔,并且在技术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4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不仅提高了人们发现资源的本领,而且还提高了人类开发油气的能力。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飞速发展,令石油的产量实现了二次跨越式增长,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支持了石油企业在更多盆地的勘探、开发工作顺利进行,获得了石油储量的重大发现。科技的进步也使得勘探的综合效益和收益不断增加,而且使中国石油在获得油气信息资源的领域可以得到不断扩展。同时,使得我国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并稳定了资源的供应。
参考文献
[1]水.产业将经济学[J].高等教育.2005(8).
[2]戴金星.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论文集(卷三)[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1(4).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范文5
关键词:采油工艺 技术 新进展 发展趋势
一、我国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普及,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相对缺少的情况下,我国的采油工艺技术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我国石油生产技术的深化和采油技术的普及并不是完全被人为因素所制约,难免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摩擦互相影响,而现在我们的老油田开发石油资源量逐年减少,检测到的新资源也相对较少,加上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影响,我国原油开采实际上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力,以至于在市场上形成了不是非常强劲的国内需求的趋势。随着采油需求和利润的减少,开采原油的技术研究的动力就大大减少,很多高科技理论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使用不能使用在原油生产行业,这在中国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以至于中国的石油生产,中国的原油产量和原油量下降,以及单位量的原油创造的价值也不断减少。然而,据近期报道,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资源的数据显示,我们的资源是不足够的,如果我国不能对采油技术进行创新,很有可能会对中国的石油行业造成巨大的打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集中高科技工艺,使中国的石油生产技术出现了一种新的转机。虽然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到全面投入生产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但中国已经有一批对于中国目前的石油生产技术相对更先进的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采油技术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石油回收技术在中国的油田勘探和开发将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石油生产的综合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分析技术,充分适应了我国当前新油田继续投入运作和已被开发油田的适当调整。
二、我国采油工艺技术的新进展
1.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酵解的一项新技术,致力于提高采油采收率,主要原理是直接将相关的微生物送入地下水库,经过水库中的微生物代谢繁殖,其生命活动所得到的产物使水库油层中物质产生重大变化,改变了原油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有利于原油的开采。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生产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多样化的生产控制模式,可持续生产和高产油率等。近年来,由于微生物采油技术是超过任何其他的采油技术的,因其有许多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凭借其自身的特点,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项快速成长的采油技术,并受到社会广泛的欢迎。然而,微生物增强石油回收技术的限制,仍然是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因此进一步钻研更深层次的奥秘,以求在中国的石油开采中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新的突破,使得我们社会的经济高速、稳定、繁荣发展得到保证。
2.CO2驱油技术的应用
CO2驱油技术是利用溶解在原油中的原理发挥作用,该物质首先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加强扩展,降低粘度,降低界面张力,以提高流动性和渗透性的CO2,通过原油的提取和汽化,从而提高原油采油率的原油回收技术。它可分为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类驱油方法,CO2混相驱动器适用于小规模的石油生产,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CO2非混相驱动器是适用于整个油田中,可以注射大量的二氧化碳,混相驱的替代品在原油回收的有效性明显优于非混溶的,注射剂可分为水气交替注入和重力稳定喷射两种。 CO2驱油技术的使用有效解决了长期的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由于低渗透油藏采油的问题,低渗透和水敏感的粘土矿物造成水的过度扩张后使毛孔阻塞导致的水无效,没有水现象的问题。 CO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勘探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下,如二氧化碳可用资源的获取,输送和突进,设备的损耗,以及安全环保的生产环境的应用推广等。这些都是未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长期研究的重点。
3.振动采油技术的应用
振动采油技术是从根本上涉及受力的物理提取技术,主要是石油勘探产生的机械振动。当前振动采油工艺主要包括三类,即人工地面振动技术,液压振动技术,电脉冲技术。其特征在于,人工地面振动技术是使用低频波改善储层流体特性和形成渗流的条件,而这需要安装在地下,才能保证振动装置的高功率。液压振动技术是使用压力解除地层污染,这就需要安装地下液压振动装置。电脉冲技术是利用高电压脉冲波所产生的振动,使移动设备中的近井眼的岩石产生精细破裂移动,从而大大增加近井油层的渗透作用。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范文6
关键词:高含水期 剩余油 精细描述 覆膜砂压裂 水力喷射打孔
SP油田于1987年投入开发,至2011年底已开发23年。采出地质储量16.71%,综合含水65.71%进入中高期含水阶段。目前开发存在着“三高三低”的矛盾:低产井比例较高,为61.3%;长关井比例较高,为37%;老井自然递减率较高,为16.2%;采油速度低,只有0.45%;采出程度低,只有16.11%。
因此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对砂体逐一解剖研究其与相邻油层的连通关系,定量的对油层的剩余油进行精细研究,从而更有针对性提出不同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及相应挖潜措施。
一、SP油田剩余油挖潜思路
1.精细地质描述,分析挖潜方向
要搞清楚剩余油分布,必须首先分析目前地下油层储量的动用情况。我们利用现有地质开发资料,以单砂体为单位,把每个单砂体作为独立开发油藏,逐一解剖,研究其与相邻油层连通关系,并计算出单井、单层以及单砂体的采出程度,剩余油、水驱控制程度、水线推进距离、水淹角、从而全面掌握剩余油分布,提出下步挖潜方向。
2.搞清剩余油分布,确定挖潜方向,制定治理对策
将整个SP油田依据产量、含水分布特征分为四类区块:低产液低含水区、低产液高含水区、高产液低含水区、高产液高含水区。针对不同区块,采取不同治理对策。
二、SP油田剩余油挖潜应用技术
1.精细注入技术,为提高油井采收率提供驱替能量
SP油田目前含水>60%的油井占总开井数的54.2%,低效及无效循环较严重,层间及层内不同部位动用差异较大,常规调整控制油田递减难度较大,为此,在前期精细油藏描述和合理剩余油挖潜策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井况,不同注采关系采用常规酸、压裂、补孔和动凝
胶浅调剖技术分类实施。
1.1常规水井酸化压裂
针对部分注水井储层发育差、压力较高完不成配注,优化注水井增注措施,改善油层吸水状况。对油层发育条件差、连通性差的注水井实施压裂,对油层污染、近井地带堵塞的注水井实施酸化,提高油层吸水能力。
2011年水井压裂完成2口井,累计增注1839m3。水井酸化完成13口井,累计增注2630m3。
1.2推广流动凝胶浅调剖技术
针对部分注水井吸水剖面很不均匀,存在明显高渗透层且无法细分单卡或套管变形井,利用吸水剖面资料、连通油井动态资料及找水资料,确认高渗透层后实施调剖,加强目的层吸水百分数,降低控制层吸水百分数。共实施9口,统计7口井调后效果,单井注入压力上S1.9 Mpa,有效期236天。
1.3通过补孔措施,完善注采关系
针对生平油田多向连通比例低、注采关系不完善的问题,根据各类油层剩余油潜力,采取整体加密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的补孔优化技术,精细注采结构调整,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目前完成1口井,统计补孔后效果,注入压力下降0.2MPa,日增注10m3,有效期186天,累计增注964m3。
2.精细油井挖潜技术,努力提高单井产量
在摸清剩余油分布和连通状况后,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在对储层深入认识及相关技术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常规措施、开展油井挖潜新工艺试验,提高油层动用状况。
2.1高含水井压裂技术
2.1.1压堵结合
为挖掘高含水井中动用差层的潜力,在生平油田高产液高含水区选择含水在95%以上井。施工中采用1.8~2.0m3/min的低排量,控制裂缝高度,适当减小加砂量,缝长控制在80~100m以内。2011年选择高含水低效井4口,压裂后采用机械堵水封堵了产水层。统计效果4口井压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1.8t,单井日增油1.7t,综合含水下降33.5%,平均有效期219d。
2.1.2覆膜砂控水压裂工艺
以“高含水、低产油”为主要选井条件,开展了1口井的高含水井现场试验。
该井措施后增油3.5t/d,含水降低31.0%,有效期已达350天,取得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
2.2水力喷射打孔技术
水力喷射深度打孔通过径向钻孔可定向和可定深的特性,对受效差的层或井进行改造,缩短注采排距,完善注采关系,调整层间或平面矛盾 。因此根据油藏精细描述结果,在SP油田划分的低产液低含水区和低产液高含水区,进行水力喷射现场试验
现场进行2口井深度打孔试验,共完成12个分支,总计1020m的水力喷射径向钻井。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液由2.6t上升到6.4t,日增油2.0t。从试验效果看,水力喷射深度打孔技术可实现剩余油的动用,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
3.低效井长关井治理效果
3.1低产井
对比2010年12月SP油田494口采油井,2011年10月日产油低于1t井占56.5%,降低了4.8个百分点。
3.2长关井
2011年12月,油井利用率为74.0%,较2010年12月提高14.3个百分点。
三、结论及认识
1.通过精细地质描述,对SP油田单砂体逐一解剖研究其与相邻油层的连通关系,定量的对油层的剩余油进行精细研究,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出不同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及相应挖潜措施。
2.“一口井一工程”,优选措施高效挖潜:一是针对动用程度低的薄差层,采用细分压裂或水力喷射深度打孔,有效动用薄差层;二是根据单井含水情况,采用重复压裂、转向压裂、覆膜砂压裂,有效动用剩余油;三是根据油井高含水成因,采用机堵或化堵,改善层间及层内矛盾。
参考文献
[1]陈立滇,程杰成.油田化学新进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