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1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晨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建筑企业;交易费用;建设项目

1、引言

交易费用的思想由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1]。本文结合建筑企业特点,将交易费用分为:

①进行市场调查,获取商品和劳务价格分布和质量的信息;寻找潜在的买者和卖者。获得与他们的行为有关的各种信息。

②当商议价格时,为确定买者和卖者的真实要价而进行讨价还价过程。

③起草、讨论、确定交易合同的过程。

④监视合同签署人,看其是否遵守合同条款。

⑤贯彻合同,在一方未履行合同并因而造成另一方损失时,后者提出诉讼,要求赔偿。

⑥保护双方的权益,防止第三方侵权。

2、建筑企业交易费用分析

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人员和组织众多,需要不同专业分工合作,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和很多家单位产生合作关系,而合作关系地建立会产生交易费用。建筑企业可能与不同的对象产生交易费用。在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在建设期各个阶段,建筑企业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本文将从建设期各阶段分析建筑企业的交易费用。

2.1招投标阶段

建筑企业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个项目并且获得该项目的承建权。因此,此阶段的交易费用主要有①投标方向选择的交易费用。②资格预审的费用。③购买、分析招标文件的费用。④调查工程环境以及踩勘现场的费用。⑤编制投标文件。⑥提交保函、标书的费用。⑦围标、串标费用。

2.2合同签订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建筑企业与业主进行标后谈判,签订合同。涉及交易费用有①搜集业主信息和工程信息的费用。②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分析预测工程可能发生情况,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合同条款的费用。③标后谈判、签订合同。交易费用为谈判和合同形成的成本费用。

2.3工程实施阶段

工程实施阶段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交付阶段。这几个阶段交易费用交叠重复发生,因此不好区分阶段分析交易费用种类。在这个阶段笔者将按照建筑企业发生交易费用对象分类。

①业主

施工过程无法避免变更的产生。建筑企业会产生处理变更、索赔以及签证的费用。如果纠纷无法通过商议解决,可能会发生诉讼、仲裁的费用。在竣工验收阶段,建筑企业会产生与业主协调的交易费用,以及在工程结算阶段,还会产生取得工程价款的交易费用。

②专业分包商和劳务分包商

建筑企业主要会产生寻找分包商,审核分包商,确定分包商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安排分包商进场,以及在分包商进场之后,协调各专业分包商,监督分包商履行合同条款,对分包商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如果产生纠纷,处理纠纷的交易费用。

③材料供应商

材料供应商数量多,材料质量参次不齐,建筑企业在选择材料供应商,与其签订合同时,协调材料进场时,会产生交易费用。

④设计方

建筑企业与设计方主要是协调关系,并不存在合同关系。建筑产品并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变更。建筑企业会产生与设计方协调沟通的交易费用。

⑤监理单位

建筑企业与监理单位主要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并不存在合同关系。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与监理单位就某些工程问题(如验收)产生协调关系,发生交易费用。

⑥政府

建筑企业与政府也没有合同关系,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政府机构会对材料、工程质量、工程环境、安全文明措施等等进行检查,建筑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得不产生一些交易费用。

⑦银行等金融、保险机构

由于建设项目通常耗资不菲,通常会签订各种各样的贷款合同、保险合约、担保合同等,建筑企业与金融机构发生的缔约、审核、评估等行为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交易费用。

⑧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建筑产品交易时间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由此可能出现的索赔、仲裁、诉讼等纠纷,建筑在处理这些纠纷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与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协商,产生交易费用。

2.4保修期阶段

保修期阶段,如果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且是建筑企业的责任,建筑企业自行维修或联系分包商进行维修,这些过程又增加了建筑企业的交易费用。

3、降低建筑企业交易费用的对策

3.1进行电子招投标

采用电子招投标的项目,其招标公告、公示、变更、评标结果等都要在网上[2],真正实现了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和及时化。其透明性规避了一些不必要的交易费用。

3.2加强建筑企业建设,组建一体化方式企业

建设活动中交易费用纷繁复杂,在交易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交易次数越多,发生的交易费用就越多[3]。如果以一体化的方式组建集团型的大型建筑企业,在面向市场时和业主只需签订较少的合约,省去多项议价、订约、谈判和协调的费用。这涉及到建筑业交易方式的改变,从DBB向DB、DBO、BOT、PMC和EPC模式的变革。

3.3采用Partnering模式

Partnering模式即合伙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建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共同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4]。因Partnering模式强调合作,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协调各参与方的关系,减少合同争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参建各方的共同目标。

3.4建立长期合作方式

如果建筑企业和某几个业主以及分包商、材料商建立了一种长期合作,那么就可以省去搜寻成本,同时,也可以参照以前的合同条款订立合同。

3.5科学设计或安排建设交易合同

在不同的合同模式下,合同管理交易成本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单价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的合同管理交易成本比较高,而总价合同的费用比较低。因此,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需充分考虑合同后交易费用,科学设计或安排建设交易合同。

3.6推行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基本特征就是四化: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5]。建筑工业化会使建筑业的交易模式发生变革,建筑业交易成本也会像制造业生产商那样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4、结论

由于我国的建筑业生产交易方式和制度的原因,各个专业分工协作,建筑企业将工程分包给分包商,因此会产生各种交易费用。由于我国建筑业分工比较专业,建筑企业只需掌握通用的施工技术便可以在市场上生存,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而无法改变交易费用成本高,种类多的现状。笔者提出只有以一体化的方式组建集团型的大型建筑企业,集设计、施工、采购、管理、咨询等多项业务于一体,以“交钥匙”、“设计一施工”或Partnering模式等形式进行建筑产品的交付。同时,建造业向制造业学习,改革传统的交易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建筑企业的交易费用。最终改变我国建筑企业结构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科斯,企业的性质,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6

[2]刘成睿.豆满社.电子招投标在建设工程交易中的应用及思路. 山西建筑. 2012,(2):255-256.

[3]陆歆弘,金维兴.中国建筑业生产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50-54.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建筑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54-01

引言: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在新常态下研究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主动适应在提升质量上求速度、在持续发展下引领企业健康发展,把握好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一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体现了新的特点,经研究汇总共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 发展增速放慢,建筑业产值从“十二五”时期年均2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0~15%。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产业的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 在结构上,经济增长放缓倒逼建筑业不断调整和转型,生产方式正在变革,新型建筑工业化逐步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将加快优化升级。

(三) 企业在转型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模式与服务内涵将逐步发生变化;建筑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 政府行政管理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正在扭转,市场回归理性,企业将面临诚信与严管新的考验。

(五) 行业发展更加趋向专业化和差异化,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六) 建筑人力成本持续增高,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务将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的战略高度研究解决产业工人建设问题。

(七) 除了挑战外,新的市场机遇不断出现,需要企业不断调整营销战略和商业模式。

二: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建筑企业应该在战略层面上如何应对呢?笔者归纳总结了以下九条:

(一)开拓市场创新

1. 创新市场布局,重点突破,寻找市场切入点和重点。形成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的高端平台,营造市场营销网络全新格局。

2.建立大客户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健全大客户管理体系多渠道、多元化方式,专业化服务,为集团共同发力整合资源。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投融资形式带动工程总承包。

3.将注意力转向自主创新,跟踪消费新动向,寻求建筑服务新的增长点。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PPP或BOT的模式,提高资源汲取与分配的效率;在旧城和房屋改造中提供便捷的维修改造、功能提升等新的服务项目。

4.企业要把“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来增加建筑产品的附加值,在项目建设中提供工程咨询与代建服务等等。

(二)转型商业模式,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全产业链的市场对接

1.进一步顺应行业改革,提升融资、设计、咨询、建造、运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拓展重点在基础设施项目PPP领域实现突破,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2.按照“加强中间,做强主业,延伸两端,提升价值”发展总战略的要求,要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实现多元发展,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三)创新融资模式,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危机、建筑业增速大幅降低,政府业主和开发商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对建企第一个考验就是资金问题。同时随着产业整合的开始,资金能力强的企业将会有更多的并购机会,我们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众筹的兴起等多种融资渠道。其他建筑企业(住总)融资模式:探索企业债、短期、超短期融资券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探索产业金融实现途径,多渠道、多方式突破资金瓶颈;探索产业基金、私募、股权等方式。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在具体项目上创新融资模式:促进产融结合;房地产板块结合自有土地盘活、棚户区改造、养老地产等民生项目,推动互联网与房地产、金融的融合,探索新的融资模式。

(四)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率和水平

一方面告别粗放经营,尝试进入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内部市场改革,完善内控机制,

1.提升项目盈利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项目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提高项目效益。

2.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科技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B M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绿色施工技术、超高层施工技术。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与技术储备,提高公司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建筑企业现代化。

3.转变经营理念,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

4.通过“营改增”的实施促进企业加强各项内部管理工作。

5.进一步加强安全质量环保管控力度。

6.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市场信用在树立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五)提升子公司的发展质量,走专业化、差异化的道路

1.要进一步发展子公司、分公司的专业优势,拓展专业领域,加大对专业市场的占有率。不仅要在规模上扩大而且在专业领域质量上要得到认可,成为专业领域的标杆企业。

2.要本着先投入后产出的原则,加快集团专业化发展进程。要培

养积累专业化人才,探索形成专业化的管理经验,研究推广专业化的技术能力,把提升专业化能力做为市场规模扩张的基础,实现企业有质量的扩张。

3.要继续完善子公司的企业法人冶理结构,进一步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提高集团公司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充分体现集团化经营的发展优势,打造更有作为的发展模式。

(六)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构建人才体系

按照新常态下行业发展的特点,修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推进人才队伍的蓬勃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在新常态下,谁拥有了相对稳定、优良的劳务队伍,谁就拥有了新的市场竞争能力。我们要加强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问题,提高到战略层面上研究解决。

(七)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加强国际业务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时机,使好用足国家相关配套扶持政策,扩大市场领域。充分挖掘国际市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商机,按照制定的工作目标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施工带来的便利条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充分发挥借用其他行业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继续开拓和深耕已有市场,发挥在人才、技术、管理、资金上的比较优势, 广纳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优秀管理人才,发展核心和优势技术,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土地、资源,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盈利水平。

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沟通,争取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拓国际业务,形成国际业务领域的产业链,实逐步形成国际国内业务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八)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做好准备。

建筑施工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全面推行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了几十年,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基本特征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建造施工装配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

集团经营、技术、生产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主动适应建筑施工工业化的要求,在业务管理上制定相应预案的措施; 提前通过培训、招聘等方式建立相应的技术工人队伍,既可满足企业资质就位的要求,也可以满足企业未来施工生产的需要;可通过管理创新、出资、参股的形式参与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

(九) 加强企业战略规划研究,提升企业预判能力。

企业最大程度上是战略的竞争,战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在哪里发展,依靠什么发展?在当前经济新态下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加强战略规划研究,提前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