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室管理计划书

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文1

关键词 纸质图书 困难 保护措施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当前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纸媒不断落没的情况下,保护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纸质图书由于纸张的特殊性,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再加上读者、管理员的粗心大意,使得纸质图书在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困难重重。

1图书馆纸质图书在保护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在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方面;二是人为方面。

1.1自然因素

图书馆纸质图书受自然因素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火灾水患,所谓水火无情,纸张易燃怕水,在保护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潮气细菌的侵蚀,纸张对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要求,如果图书馆的湿气过重,书籍间空气流通不畅,便会使书籍受潮,而受潮后便会滋生细菌,霉变的纸张对字迹的破坏非常大;虫鼠的啃噬,潮湿,霉菌丛生的环境是白蚁、老鼠繁衍的温床,而这些小动物的啃噬对纸质图书的破坏是致命的。

1.2人为因素

图书馆纸质图书受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读者的破坏,图书馆的纸质图书一般都是上架的,而且书与书之间排列非常紧密,这就使得一些粗心大意的读者在抽出或者放回书籍的过程中,对图书封面与封底造成磨损,一些读者在翻阅过程中用力过大对图书造成损坏,一些借阅人在把书借走之后,由于阅读、保存不当,对书籍造成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管理员管理不当造成的破坏,有些管理员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疏忽大意,对图书造成损坏,管理员在监督读者借阅的过程中一时失察,使一些窃书的读者有机可乘,造成图书馆藏的减少,图书管理员不能对图书馆进行定期的清扫、通风造成自然环境对纸质图书的侵蚀与破坏。

2实现对图书馆纸质图书保护与管理的现实意义

信息时代,虽然电子图书迅猛发展,大有统治“阅读界”的趋势,但是人们对纸质图书的感情仍然是不可割舍的,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图书馆纸质图书的修复、保护与管理,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在于纸质图书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保护图书馆纸质图书有利于传承人类的精神遗产,纸质书籍,尤其是图书馆藏的古籍凝聚着人们千百年来的经验和智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仔细保存,不要让文化遗产在这一代人的手中失落,既是对人类智慧的尊重,也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其二,保护图书馆纸质图书有利于开展有效的社会教育,一个没有图书馆的国家是不完整的,一个没有纸质书籍的图书馆也是不完整的,电子书籍阅读的随意性与获取的便捷性,使书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而纸质书籍恰恰是对这一缺陷的弥补,安静的图书馆,柔软的纸张,淡淡的墨香让人们对书籍、对知识肃然起敬,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其三,保护纸质书籍可以营造人人爱书的阅读氛围,管理学上的“破窗效应”向我们证明已经损毁的事物在人们心里的价值会一贬再贬,进而招致更大规模的破坏,试想一个图书馆里的纸质书籍残破不堪,胡乱堆放,读者在“破窗效应”的心理作用下,必然会放纵自己的阅读行为,以至于造成更多、更大的破坏,相反如果一个图书馆里的书籍都完好无损,或者即使是有破损也都得到了妥善的修复,那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态度恭谨,小心翼翼,以避免对书籍造成破坏。

3如何实现对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

有破坏才有保护,有无序才有管理,因此我们在探讨图书馆纸质图书保护与管理途径时,必须要从问题出发,方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之道。

(1)优化图书馆的室内环境。上文已经提到了,自然因素对图书馆纸质图书的破坏性很大,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逆的,因此要想保护图书馆纸质书籍首先要从图书馆的室内环境入手:①做好防水防火工作,书库和阅览室严禁存放各种易燃易爆材料,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电路及消防系统,从源头切断火灾的发生,同时检查水暖系统,确保水暖管道无渗漏;②做好防潮工作,书籍存放的适宜温度为18 ℃~22 ℃,管理员应在此基础上利用空调、电扇等设施,并根据天气、季节变化进行及时调整;③做好室内清洁工作,防止细菌滋生引发虫鼠灾害。

(2)将保护与修复工作并重。图书馆纸质书籍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不仅包括“防患于未然”,还包括“亡羊补牢”。管理人员在日常保护与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书籍的整理以及对读者阅读行为的监督,通过标语、警示、罚款等途径规范读者的阅读行为,防止纸质图书在阅读过程中遭到破坏,同时要加强对纸质图书的日常除尘保养等工作。对于损毁严重的纸质图书,尤其是重要古籍,管理人员要及时联系书籍修复的专业人士,使破损书籍得到专业的修复,切不可擅自修复,以免对书籍造成二次破坏。

4结论

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纸质图书的“大本营”,其在保护纸质图书方面一定要负起责任,一方面做好纸质图书的清洁、修复与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制度管理,用科学的制度,为读者的阅读、纸质书籍的保护竖起一把“伞”,使纸质图书,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古籍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参考文献

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虚拟化技术;应用

在当前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为储存虚拟化技术,这一技术是在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并且为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体来说,虚拟化技术是一种从逻辑角度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允许多个系统共同操作,并且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另外,在一个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也是能够实现的。基于这一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使得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成本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 储存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当前的应用中,储存虚拟化技术还存在十分明显的不足之处,因为受到经费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一些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例如缺少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操作人员,在经费的投入力度方面也相对紧缺。从设备自身的原因谈起,目前图书馆管理中主要运用的服务器为单服务器,在这种操作系统中,服务器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进而图书馆的作用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另外在电力消耗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不能有效的保证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为了能够应用虚拟技术,其前提条件是有虚拟化服务器提供支援,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现有的软件无法达到为虚拟化技术提供支持的作用。所以要想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虚拟化技术,那么就应该加强这一技术的推广工作,令管理工作者对这一技术具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从硬件配置方面下手,以便能够有效的运用虚拟化技术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2 储存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特点

在具体应用的工作中,首先应该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运用储存虚拟化的技术。在构建虚拟化技术的主体框架方面,应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设计,分别是存储层、服务器层、程序层以及用户层,为了将虚拟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在虚拟化管理系统中,要将这几个层次进行有效的配置,以确保系统可以进行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虚拟存储层中,主要是将几个不同的存储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将图书馆中的信息管理集中起来,在虚拟服务器层中,通常会设有一个虚拟机,虚拟机可以对不同的服务器种类提供不同的服务,进而实现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存在。在虚拟技术的应用中,各个应用程序都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作用,保证图书馆管理程序中更加安全的使用过程。

在应用这一虚拟化技术的同时,硬件的准备工作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应该需要满足图书馆的业务需要,从服务器的资源利用方面满足硬件的性能需求。因此硬件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强大的功能,然后拥有相应性能的存储系统以便对信息进行收集,还需要配有一台PC服务器,这样才能由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向现代化的虚拟图书馆管理方向转移。

3 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存储中的应用

储存虚拟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大容量存储系统特点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一对多的镜像管理,能够在异构存储上满足快速切换的需要。同时,这项技术也可以将存储系统中的访问宽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存储系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负载平衡。具有海量存储能力的虚拟存储技术是图书馆系统管理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拓展存储容量,满足图书馆对数据增长的需求。虚拟存储技术把现有图书馆的各类存储设备虚拟成一个高性能、大容量的新存储,结合虚拟服务器可以更方便地扩展容量,更加高效地使用存储,它能使系统性能更加优化,消除数据存取速度瓶颈,缩短寻道距离,因此加快了访问和存储速度。它能满足不同平台、不同主机、不同应用的需求,也能满足数字资源潜在增长且更有效地利用存储资源,使存储资源具备高度的按需扩展和动态扩展能力,并且这种扩展不会影响存储资源的性能。

3.2 方便数据的统一管理,提高数据安全性、可靠性。虚拟存储技术把图书馆的异构存储汇集成一个“虚拟存储池”,实现了无缝的存储和数据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合理制定出存储资源访问策略,智能地处理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多用户、多应用访问同一资源的资源锁机制,防止误操作和恶意攻击等对数字资源造成威胁.避免因存储环境发生故障引起的数据损坏和丢失,发生故障时还能提供快速、高效、灵活的远程恢复能力,从而大幅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

3.3 前台应用与后台数据有效分离和动态组合,方便系统管理。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一般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这也造成前台应用和后台数据需求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虚拟存储技术可实现两种资源(应用和数据)在物理和逻辑上的分离。装有不同操应用服务器群异构存储群作系统的不同服务器可以与一个庞大的集中化虚拟存储池相连并共享该存储池,这样便简化了存储容量和系统服务的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负载均衡和故障自动切换,同时也能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性能,从而提供一个高性能、安全、可靠、稳定的存储和系统管理平台。

3.4 方便存储容量再扩展与再分配,实现前期采购存储设备再利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每年都需要增加大量存储数据,随着数据量增加后,图书馆现有存储容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有些数据库的数据量可能增加较少,初期规划时分配了大量多余的存储空间,存储空间的再分配成为系统管理的难点。虚拟存储技术可以将存储器分配成一个虚拟磁盘,用户可以动态地给服务器分配一定的存储容量:用户卸载某一应用系统后,可以将存储容量返还给存储池,也可再采购新的容量并动态地加入存储池中,方便存储容量的再扩展及再分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虚拟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实现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加强对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得到资源设施的合理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能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为数据资源的综合性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本文对图书馆管理中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其更加深刻的变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少琛.虚拟化技术在现代高职图书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

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 图书馆 管理机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更趋向于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这一切给图书馆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理论创新和职能延伸。图书馆人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技术和技能层面,往往以拥有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感到自豪,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时代的必然。然而,我们不能过分地崇尚技术至上,而忽视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总之,人是图书馆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对馆员、读者采用柔性化管理的方式,想方设法满足馆员和读者的不同层次需求,激励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图书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柔性管理

1.1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强调对人的关心和尊重,注重人的情感关怀,是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模式、硬性的规章制度而进行的管理,更多重视环境、情感等柔性因素对个体的影响,随着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灵活善变的管理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不依靠外力,非强制性的,依靠激发人的兴趣、感情和精神,从内心深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自由充分地发挥,强调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管好人、用好人。

1.2图书馆柔性化管理的内涵

图书馆柔性化管理,是以研究馆员和读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前提,在管理和服务中采用非强制方式,或尽量缩小、弱化强制措施,扩大服务对象和范围,从而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把图书馆的目标和意志变为馆员及读者的自觉行动,最终达到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目的。它具有为服务对象乐于接受的优势,既能弥补目前图书馆多校区分割而造成的服务盲区,也能使图书馆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柔性管理不很重视刚性的法规条约,更看重行为的心理影响;不排斥制度约束,更注重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完全依赖奖惩措施,更追求情感交流;不强调职责分明,更要求团结合作。

2.信息化时代加强图书馆柔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时代的巨变有力地冲击着管理领域,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已明显不合时宜,管理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图书馆审时度势,调整战略发展策略和管理理念,使管理重心有所转移,向以人为本的柔性化方向发展。从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图书馆本身发展来看,具有实施柔性化管理的客观必要性,大力推行图书馆柔性化管理,让图书馆管理产生质的飞跃。

2.1激发图书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需要

馆员是服务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信息化时代,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操作,都必须由图书馆员来完成。图书馆要想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切实调动、激发每位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馆领导重视情感和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尽可能与员工进行心灵沟通,激发员工那种被理解、被尊重、受鼓舞而迸发出的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一旦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产生新思想、新观点,工作中就会有所创造。柔性管理的运用,就是要使图书馆的管理不再一味依靠外力约束,而是依靠人格尊重、权利平等、自主管理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一个馆员的潜力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心情舒畅、心甘情愿地为图书馆发展不断开创新的业绩,

2.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馆员素质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使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载体由单纯纸质发展为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技术,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做好网络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必然要求馆员主动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保存对读者、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这些工作要求馆员的素质不断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学科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处理技能,馆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只有实施柔性化管理,鼓励馆员主动学习,提高馆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激发馆员巨大潜能和创新精神,保证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队伍和服务水平。

2.3图书馆确立新管理机制的根本保证

图书馆构成要素包括馆藏资料、馆舍、技术设备、人员等,其中人是主体要素。在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并非无所不能,再先进的技术设备,再丰富的馆藏资源,没有读者的有效应用,没有馆员的合理使用与开发,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人才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优秀的馆员是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源,图书馆的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强调培育全体馆员共同的价值观,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及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保障机制、读者服务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使图书馆员具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华、获取尊重、实现自我的高度精神满足感。柔性管理能满足馆员的高层次需要,增强馆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使图书馆更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外部环境,有效维护内部动态的平衡,是图书馆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

3.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柔性化管理机制研究

社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成为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为满足人们对信息广泛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因此,也就需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机制,使图书馆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3.1柔性化保障机制

优化管理全方位保障馆员权益,首先图书馆的领导要把馆员的辛苦放在心上,通过多种途径保障馆员合法权益,给予馆员贴切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与特长,重视他们的权利与需求,帮助他们明确个人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平台。根据馆员性格特点、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行岗位分配,为他们设计职业生涯的发展通道。其次图书馆既要积极引进人才,更要注重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保障馆员接受再教育的权益,鼓励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为馆员创造业务培训、参观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馆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三按照劳动法规定, 图书馆要保障工作人员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合理的休息时间,为他们的生活、事业发展提供方便和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避免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工作延续性进行。

3.2柔性化竞争机制

引进竞争机制,为图书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竞争环境。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选拔人才,能者上,庸者下。建立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一些平时埋头实干,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受到重用;另一方面使一些能力一般,不思进取的人受到鞭策,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他们向积极方面转化。正是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才会使馆员产生拼搏向上的力量,促使馆员自觉地去学习、去钻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在整体上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与智能结构。图书馆要通过竞争制和优化组合、把不称职的人员“流出去”,使组织始终保持精简和高效;同时又要不断招纳新人,使高素质的人才“流进来”,积极引进既懂图书馆业务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公开岗位,公平竞争,公正录用的竞争机制,在图书馆内部推行全员竞聘上岗,保证每一个馆员有平等竞争的权利和机会,为所有馆员提供施展空间,从而起到激活整个图书馆团队。

3.3柔性化读者服务机制

人性化阅读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图书馆像一部立体的教科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馆内外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服务方式简便快捷,用户界面友好温馨。图书馆是一种奉献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这要求馆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面对每一位读者,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读者体验到“上帝”的待遇。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开展多层次、个性化信息服务。不仅要给读者提供书刊、资料,而且要听取他们的意见,请他们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强化监督意识。利用网络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开通信息检索、信息导航、参考咨询等服务;开展网上采购、联机编目、网上文献传递等业务,使读者服务工作更富有成就。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加强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既要加强图书馆使用、数据库检索、阅读等方面培训,提高信息检索与获取能力; 又要加强文化素养、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培训。最后,柔性化读者服务还需要馆员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娴熟的接待交流技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3.4柔性化激励机制

传统激励以物质激励为主,激励手段单一,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更需要柔性化激励机制。馆员个体因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活经历的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理想、抱负和愿望,即使面对同一激励目标,也会因个人能力与才智等客观条件的差异,激励作用会有大小、有无的差别,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针对馆员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使合理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使馆员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方面,进行物质激励,满足馆员的生活需求,合理的工资、奖金是馆员安心工作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运用精神激励,满足馆员被人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例如,荣誉激励,人人都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管领导及时肯定馆员的成绩并加以表彰,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从而让员工感到光荣、自豪、受尊重、受重视;理想激励,帮助馆员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要热爱本职工作,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馆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参与激励,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愿望,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管理,进一步满足他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价值激励,使馆员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工作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把工作做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等。

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的运用,对图书馆由经验型管理迈向科学化管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为了使图书馆承受住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严峻考验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加强并推行图书馆柔性化管理机制,实施柔性管理和服务,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知识信息创新、传播和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宝秀.免费开放时代关注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权益保障[J].图书馆工作和研究,2011(9):66-68

[2]李 昕.略论图书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J].前沿,2007(8):239-243

[3]穆颖丽.论现代图书馆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晋图学刊,2009(1):3-6

[4]柯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理论思考[J].图书馆,2011(3):1-5

[5]李怡梅.免费开放: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升级[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9-12

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文4

一、工作目标

响应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书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提升修养,打造师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师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四的中午及第七节课和第七节课后。 此处附上图书室具体的开放时间和班级借阅轮流表。

(表格略)

三、工作步骤

1、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开学初做好图书室开放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好班级借还书、阅览的轮流安排表,并发至各班级,第一周起学生开始借阅图书。

3、 图书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在学生中培养一批新的图书管理员。

4、 及时整理学校图书编目,认真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码、录入,库内整理、新书介绍、推荐及旧书修补等工作。

5、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好教师和学生的借阅工作:

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15本,其中,天图图书的借阅率不低于总借阅率的百分之五十;学生进阅览室每周不少于一次;班级借阅每月不少于两次。

6、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及时为师生提供所需材料。

7、做好期末催还书工作,并做好一切总结工作。

8、做好图书室的卫生工作,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做到防火、防盗、防霉、防虫,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以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

学校图书室是利用书刊资料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人才的知识宝库。本学期开始,图书管理员将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根据学校图书室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相关目标,认真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姿态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zmr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的工作计划:

供电局安全的工作计划

法律服务所管理的工作计划

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文5

全球信息资源逐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影响了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与交流的目的,他们更迫切希望通过上网就可以浏览到更多的图书信息或下载信息资源。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了多元性、应用性、以及社会性的趋势,因此,图书馆管理必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拓展其发展空间,通过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元的一体化服务功能才可得以实现。数字网络化必是图书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对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2.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下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图书管理创新应着手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运用科学技术这个工具以精简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管理创新还应作长远规划,结合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的决策选择,从而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图书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阻碍减少。

2.2创新是“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

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诸如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3.面对信息化的冲击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遇到的挑战

3.1信息资源不足及不能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各单位对图书的管理都逐步提出了“信息化”的口号,以使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并组建了各自的图书馆网络检索系统。网络检索这个平台,使得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学生队伍越来越壮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先根据需要,通过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查到所需资料,再去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然而却可能查不到文献或是查到的相关文献数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其需要。这种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却在图书馆中找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出现有图书馆资料资源不足的缺点。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在规划时缺乏前瞻性。虽然学校图书馆都相应地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引入了网络化技术,但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图书馆之间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在网络建设建设方面出现了漏端,造成各图书馆之间信息渠道封闭,即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因此,虽然学生在学校的局域网上能够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但不能获得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半封闭现象。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规模变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而不愿再选择经过复杂的借阅程序去借书,于是信息化管理的问题显现出来,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2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化

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采购的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并未对现有信息资源实行深入开发,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特色,个性化特色数据库未能得以建立,这会削弱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3学生不良的借阅图书习惯

图书馆环境安静静谧,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存有海量的书籍和资料,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经常有学生选择在图书馆从早到晚地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多会在藏书中一次性地找出多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在身边慢慢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健忘或图书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看完书后,便将其放置自己的座位上,并未将图书置回原位,这样致使很多书籍未得到整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取走书架上的资料后没有做好标记,当阅读完之后忘记图书原本放置的地方,便放错了位置,从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放置混乱的状况。另外,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在络图书馆查阅系统上查到相关资料的位置之后,去书架上寻找图书却找不到这种。因此,图书馆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学生疏于遵守图书管理纪律,同样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3.4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这与当前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有关。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采用终生制聘用也即是传统上成为的“铁饭碗”。评定职称时也大都是论资排辈。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愿意去深入踏实地钻研图书馆工作。长此以往,造成图书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觉悟、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5凸显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的引入对于图书管理就优缺点来说是双面性的,虽然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拓宽了分享资源的渠道,减少了物理性空间、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但也使图书管理领域凸显了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到信息被盗、数据丢失等问题。图书管理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增强网络系统的防盗性能,从而增强其安全性。

4.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管理的创新思路

4.1着手于管理理念的创新

为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为图书管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当其冲。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让人重新定义“图书管理”,带着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打开思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管理精神建设。图书管理面对着网络信息技术潮流的冲击,图书管理人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保持麻痹状态,除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还要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进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二,探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图书馆要勇于放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跨区域合作,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图书馆,做到共合作、同发展。三,创新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以创新的视角加强对图书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意识,打开思路,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4.2着手于各项制度的创新

如果不进行制度体系创新,那么图书管理创新将无从谈起。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来考虑进行制度体系创新。一,综合制度的创新,包括职责的细化与界定、根据情况增加新的业务部门等方面的创新。二,行政体制的创新,涉及到晋升奖惩机制办法、人员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在明确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责后,不妨在图书馆内设定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位,他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解决图书借阅、查询等问题;在图书馆考勤方面,更要加强规范,要确保图书馆对学生服务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轻学生翻阅及借阅资料的负担。三,业务制度的创新,应结合信息化图书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制定细则及操作规范,使得文献的采、编、放等各工作分工明确,既充盈图书馆知识库,又尽力满足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四,与读者服务有关的规范的创新,即加强对读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认定。创新图书管理制度,能够为图书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有利于增强图书管理的应战能力。

4.3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

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树立新的人员管理理念。首先,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终身培训的方针,为图书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其次,可以考虑引进网络信息化技术人员,引领他们成为创造出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平台的掌舵人,使学生和读者在图书选择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例如,为全面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引进有如下优点:①能够扩大共享资源规模;②增大影像、光碟等数字媒体对学生的开放程度;③使得学生在获得资源途径方面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不需要固守在图书馆这个物理性的空间里看书,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资料。二,完善培训和选拔体制,形成良性的竞争体制。根据图书馆的学科设置,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务,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结合业绩选拔人才再接受其它培训,从而保持他们的积极学习性,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以保持人才队伍供给源源不尽。同时,要以实质性的利益作为诱饵,鼓励中青年才俊着眼于自己的未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充电学习相关知识,成为图书管理领域的卓越人才。

4.4着手于技术设备方面的创新

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必然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因此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网络信息技术则是创新图书管理的硬件。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图书资源也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逐渐向电子载体演变,为跟上时代潮流,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应对这种转变,着手于技术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推广电子书,使它成为连接知识资源向读者涌入的的最佳通道。因此,图书馆要不断引进相关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的效能。技术作为硬件工具,就是为人服务。图书馆管理要以读者的需求为标尺,以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为提供对象,以自身的硬件设施工具,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服务方式方面也不能落后,应保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图书室管理计划书范文6

[关键词]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 博客 学科博客

[分类号]G252.6

1 清华大学图书馆建设学科博客动因

围绕提高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利用率,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的总体目标,学科馆员在探索学科服务有效方式的过程中创造性地通过多样咨询(面对面、电话、电子邮件、实时咨询)、BBS图书馆版、FAQ、培训讲座、学科资料编写以及以学科网页为代表的学科资源整合等途径构建了一个图书馆与院系师生联系的立体化服务网络。这些服务方式在学科馆员与院系师生的联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例如:FAQ只能解决常规性问题,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和表单咨询在用户向学科馆员澄清问题的交互过程中缺乏即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题解答的效率;实时咨询多用于一对一的交流,个性较强、不便于共享,同时,问答的同步性使咨询馆员不容易对答案进行深度挖掘和有序组织;BBS的公共性虽强,但缺乏个人约束力,无法对问题进行自动分类管理,给后期整理和回溯查找带来一定困难;学科网页面向学科资源和特定读者群提供了专指性学科指引和学科导航,但由于学科网页本身要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等因素导致学科网页更新效率不高、互动性不强。随着学科服务的持续开展和不断深化,迫切需要一种在及时性、累积性、互动性、共享性和操作性等方面具有良好表现力的学科服务方式。在寻找新的服务方式过程中,近年来兴起的博客以其内容即时性、技术低门槛、时空继承性和互动多样化等优异特性引起了学科馆员的关注。

2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建设实践

在博客技术兴起之初,我们曾多次尝试建立学科博客,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2007年考虑学科特点和读者需求等因素,决定从新闻与传播学科着手,开展重点试点,于2007年10月19号创建了专门面向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的学科博客,该博客借鉴该院院长范敬宜的“如有来生,还当记者”一语,定名为“如有来生,还学新闻,还上清华”,网址为:new- slsnews.blog.省略/。

2.1学科博客建设原则

学科博客是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数字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信息服务,在设计和建设学科博客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既发挥博客作为信息工具和信息组织工具的独特优势,又达到对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科学整合的双重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遵照了学科性、时效性和方法性等原则:学科性是从学科博客的内容出发而言,指所的资源和服务要符合读者的学科需求;时效性包括及时性和时限性,及时性针对最新资源和最新服务而言,要求要把图书馆的最新学科资源和与学科相关的最新服务予以揭示、宣传和推广;时限性是指对那些具有长效性的学科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进行回溯、归纳和整理;方法性指的是在建设学科博客的过程中,不仅要为读者揭示整合图书馆学科资源和图书馆重要服务,而且还要展现和演示信息发现和信息组织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2.2学科博客栏目设置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建设和不断变更,目前新闻传播学科博客共设置以最新消息、每周新书和新书简介为主体的9个主要栏目,如表1所示:

2.3学科博客内容特点

作为图书馆与院系读者沟通的新工具,新闻传播学科博客具有以下特点:

2.3.1从学科博客内容新颖性看博客日志按时间顺序组织内容,以倒序方式将最新内容放在最前面,这样读者很容易捕捉和发现最新学科资源和图书馆最新服务。并且,读者通过博客提供的RSS订阅可以在个人新闻聚合器中添加学科博客的站点地址,由读者的新闻聚合器定期自动对RSS内容进行检测,随时了解学科博客最近更新。

2.3.2从学科博客资源揭示程度看

学科博客对于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揭示的精细度大大加强。以“新书简介”栏目为例,新书简介不仅提供每本新书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还提供索书号、馆藏地点等馆藏信息,提供作者简介、摘要、目录等扩展信息,提供封面图片等显示信息,生动形象地展示最新到馆专业书籍。

2.3.3从学科博客内容来源看学科博客以馆藏学科资源为核心、兼顾图书馆试用资源和因特网免费信息资源,力图实现学科信息资源的有效聚合。原创和转载等多样化内容组织方式使得学科馆员不仅能够完成学科信息资源生产,也能够对学科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2.4学科博客功能定位

学科博客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环境、新读者和新需求而推行的一种新服务方式,学科博客的功能体现在学科资源过滤、学科知识管理和信息交流沟通三个方面。

2.4.1学科资源过滤 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拥有的资源载体和资源类型日益多样,数量日益庞大,虽然图书馆已经通过数据库导航系统、中/西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以及核心期刊查询系统等予以组织和整理,但是对于进行专业学习的师生特别是新读者而言依然存在面对信息海洋无从着手的困惑,他们特别需要图书馆员能够在专业信息资源方面给予更为细致和精确的帮助。学科馆员发挥熟悉资源和信息组织的特长,将相关学科信息进行选择和整理过滤后通过学科博客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兼顾信息深度和信息广度的学科信息集合,可以有效发挥学科资源过滤器和学科信息指南针的重要作用。

2.4.2学科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学科馆员以原创和非原创的方式对学科信息加以搜集、整理、重组后通过博客在网络上发表,以主题树形式将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提供给读者。相对于学科网页这种学科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学科博客具有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等优势,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精选并链接图书馆和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专业信息,通过日积月累进行学科资源的有效积累。

2.4.3信息交流沟通利用学科博客让读者准确及时地获得相关学科信息资源和学科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发起建设学科博客的首要推动力。不仅如此,读者借助博客可以把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产生的思考、研究心得以及获得的资源等通过留言和评论等方式反馈给学科馆员,其他读者也可以通过学科博客看到这些评沦和留言,这样,通过学科博客这一公共平台,图书馆和读者、读者和读者之间的多道路通话渠道自然形成。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档次和

水平,实现图书馆从“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

以上三点构成了图书馆学科博客的核心功能,除了这三个功能外,我们也希望提供一些对教师学生有用的相关信息作为学科博客的附加服务,这些附加服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读者眼球、提高学科博客的实用性。比如,实用软件和学者观点栏目的设计用意即在此。

3 大学图书馆建设学科博客的理眭思考

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说过:“理解现在的唯一方法是离开现在并把现在看作连续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学科博客是现有网络技术条件的产物,是学科馆员在“推荐动作+自选动作”团队管理模式中自下而上创新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它是学科馆员细化工作内容,实现学科馆员从学科联络员到学科知识资源管理员、学科信息资源过滤者和学科信息资源利用辅导员的尝试,有助于推动图书馆从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转变。

3.1学科博客建设成效及分析

作为学科服务的一部分,学科博客建设的理想境界是“使用户能首先想到你,广泛地知道你,方便地找到你,有效地利用你”。我们从2007年10月建立学科博客,截至2009年2月23日,共发文572篇,新增日志主要集中在最新消息、每周新书和新书简介三个类目,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新资源新服务、周知到馆新书、专业数据库导航等,较充分地发挥了博客具有的及时性、累积性、共享性和操作性强等优势。然而,从博客的互动性看,该博客一年多来访问数量不大(4182次),有效留言/评论(除去垃圾评论)更是少之又少,和预想中的信息沟通功能相比差距较大,对此我们从博客的交流特性入手进行了分析。

沟通是从交流开始的,在博客的两端,一端是博客的建设者――图书馆,一端是博客的受众――读者,信息交流就是以博客为中介,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进行。

首先,从学科博客的内容看,读者的评论让博客变得鲜活、生动和精彩,然而,以新书通报为主体的内容依然没有脱离以信息为主的单向传播状态,并且由于略为严肃而显得生硬和刻板,难以激发读者的参与和评论热情。

其次,毫无疑问,学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专业精神是学科博客持续发展的源泉,然而,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和揭示学科服务和学科信息却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博客强调的是个性和适度张扬,那些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博客往往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而过于内敛的写博方式并不十分适合通过博客表达。从新闻传播学科博客来看,虽然该博客的信息井然有序,但是学科馆员的热情却隐藏在日志背后,这样对于建立双向交流平台显然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再次,从新闻传播学科博客的读者范围看,由于新闻传播学科博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专指性,主要面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这个受众群体的数量本身不大,他们学习和工作忙碌而紧张,并具有相对稳定的信息利用习惯,这些也都是导致学科博客评论不多的重要原因。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开设学科博客只是迈出了学科服务新形式探索的第一步,比开设博客更为重要的是要聪明地经营博客。经营博客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用户的特性,如何抓住用户特点满足用户需求是图书馆在开设学科博客时必须审慎思考的重要因素。

3.2对大学图书馆建设学科博客的建议

不论学科博客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学科博客的开设表达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与此同时,学科博客的构建对学科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包括及时了解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以及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还包括将这些最新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转化为学科服务力的能力。在积极探索学科博客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经验的图书馆员得到成长,而日益强调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也在合理恰当使用博客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服务和管理迈上新的台阶。总结学科博客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对大学图书馆建设学科博客有如下建议:

3.2.1科学定位、合理突破博客虽然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但是学科博客的开启和建设不是赶时髦和走形式,学科博客的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运营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改进。只有对学科博客予以科学定位,才能实现学科馆员时间精力的合理配置,才能明确在学科博客建设中调整的方向。

3.2.2逐步累积、不断创新学科博客是一项探索和尝试中的工作,它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是个逐步累积、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相信,学科博客的知识结构和内部联系会随着对学科博客认识的不断深化趋于合理。在学科博客建立初期,应寻找突破点,在学科博客发展过程中随着认识和需求的递进不断扩展栏目、充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