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1

关键词: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营销现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67-03

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在国内,对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于1990年5月被中国农业部正式确定。

1 信阳市绿色食品营销现状

1.1 信阳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东接安徽,南临湖北,为三省通衢。2011年8月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分中心”在信阳成立。

信阳有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6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固始鸡、固始云雾、商城黑猪、潢川甲鱼、信阳红。信阳市有茶场12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60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5家,拥有茶叶品牌“龙潭”、“蓝天”、“九华山”和“文新”4件中国驰名商标。河南卢氏茶叶集团等7家茶企荣获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信阳的其他地理标志产品还有:南湾鱼、固始鸡蛋、南湾湖虾、潢川金桂、商城茶油、大别山天香菜及其制品、信阳黑猪、光山麻鸭及鸭蛋、大别山银杏及其制品、固始皮丝、信阳板鸭、信阳板栗、中华猕猴桃、信阳银杏。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2 信阳市绿色食品营销模式现状

信阳市在2011年把绿色食品产业列入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市政府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

2012年10月26日,首届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展销会在固始县开幕。此次农产品展销会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河南省扶贫办、农业厅、商务厅、工商联、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信阳市扶贫办、固始县人民政府承办。展销会为期三天,在共近4000平方米的100多个展厅内,来自鄂豫皖3省36个县区的近百家涉农企业及商家集中展示大别山地区生产的粮油、蔬菜、水果、中药、酒水、茶叶等一千多个品种的名优特农产品,吸引了2000多名客商前往参观、采购、签约合作。(摘自信阳电视台《首届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展销会隆重开幕》)

1992年的信阳市第一届茶叶节促进了信阳经济的长足发展,从此以后,信阳市绿色食品营销的主要模式就是政府搭台、经贸唱戏的展会模式。信阳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在通过“绿博会”宣传自己的同时,通过“绿博会”招商引资,融资洽谈等多项活动,推广销售自己的名优产品。

1.3 信阳市绿色食品营销成果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让信阳找到了立市之本、富民之源,信阳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地位凸显。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374家,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1家,食品制造业16家,饮料制造业57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4亿元。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7个,其他生产基地6个。先后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有8个,无公害产品27个。(摘自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信阳工业经济继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信阳市发展近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工业位居全市七大支柱产业之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强。

2 信阳市绿色食品营销发展环境分析

2.1 信阳市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

2.1.1 优质的生态环境优势

信阳市土地总面积189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4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92%。耕地面积为7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82%。林地面积为4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4.13%。信阳市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位居全河南第一位。大气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水、土、气三大主导环境因素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这为绿色食品提供了非常优良的生态环境因素。

2.1.2 丰富的旅游环境优势

信阳市古代称为申城、义阳,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拥有鸡公山、南湾湖等国家级风景区以及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会极大限度的带动信阳市的绿色食品市场,所以,结合信阳绿色食品产业和开发信阳市旅游资源,能极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

2.1.3 农业基础优势

信阳市是河南省的稻米之乡,又是中国的茶都。有着传统的种、养殖习惯,四季分明,降水丰沛,适宜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从本世纪初信阳开发建设绿色食品产业以来,信阳市已经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7个,其他生产基地6个。这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4 产业格局优势

信阳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围绕着肉、蛋、茶叶、板栗、家禽等产业化发展的,由政府扶植、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牵头,信阳市的绿色食品产业格局优势以及初步形成,搭建起了绿色食品产业平台,绿色食品企业、高校、基地、农户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纽带关系,种养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形式越来越紧密。

2.2 信阳市发展绿色食品的劣势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绿色食品;消费者行为;购买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063-03

[作者简介]乔冠华(196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李悦男(1975-),辽宁旅大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投融资;顾福珍(1975-),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农村金融。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绿色食品产业营销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GLD05)。绿色食品具有“三特”特征,一是按特定方式生产;二是经特定机构认定;三是使用特定的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是无公害、无污染、优质、安全、营养型的食品,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土质肥沃;开发较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地处高寒地带,病虫害较少。这些都为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底,全省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已达7309万亩,绿色农产品产量375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也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推出了《黑龙江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并每年拿出8至10个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其中不少于2个亿用于市场推广。绿色食品推广的效果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了解和接受程度,为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本文对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现状、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购买行为特征、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并对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一、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19日―24日,调查地点为哈尔滨市太平桥家乐福、百盛购物中心以及黑龙江工程学院院内三个地点。此次调查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9143%。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如表1。

二、调查结果

本调查通过15个关于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小题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行为,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调查结果如下:

(一)多久吃一次绿色食品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是偶尔吃一次绿色食品,每月吃一二次的占55%,每周吃一二次的占30%,每天吃的占125%,还有25%的人从不吃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消费价格并不太高,从不吃绿色食品的人很少,因此,绿色食品的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二)您平时购买食品时,是否尽量购买绿色食品

平常购买食品时,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消费者占17%,偶尔购买绿色食品的占56%,从不注意是否绿色食品的占27%。

(三)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优先购买绿色食品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是愿意优先购买绿色食品的占57%,不愿意的占到了43%。由此可见,还需大力宣传绿色食品对于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意义。

(四)购买绿色食品时主要考虑哪些(可多选)

此项调查为排序调查,消费者把自己觉得重要的选项排在前面。调查显示,3333%的消费者认为安全无污染和健康这两个选项最重要,其次有1905%的消费者考虑产品的品牌,再次有952%的消费者考虑产品价格,出于支持环保的公益目的占476%,受营业员推荐影响而购买绿色食品的为0。

(五)在购买绿色食品时,是否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4286%的消费者是临时决定购买,3810%的消费者是在营业员介绍后决定购买,只有1429%的消费者会提前收集购买资料。此项调查表明,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很在意购买的是否为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也不是很高。

(六)购买绿色食品时,对品牌的选择

消费者在购买绿色食品时,选择经常购买的品牌的占7142%;选择其他名牌产品的占1429%;还有1429%选择有促销活动的绿色食品品牌;而选择价格便宜的为0。此项调查表明,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而对低价绿色食品接受度低。

(七)购买绿色食品地点的选择

在此项调查中,7619%的消费者会选择连锁、信誉好的超市;14.29%的消费者选择农贸市场;952%的消费者在邻近的超市购买。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购买的地点有一定的选择规律。

(八)若l千克的食品,其为非绿色食品时价格为100元,当其为绿色食品时,可以接受的价格溢价程度

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溢价程度为10%―20%之间,占619%;1905%的消M者只接受10%的溢价;可以接受30%溢价的消费者为429%;接受40%溢价的消费者为476%;40%以上的溢价,消费者接受程度为0。而根据实际观察,目前市场上绿色食品的溢价程度均为100―200%,有的甚至在300%以上,超出本文调查结果中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据此可以判断,价格畸高是制约绿色食品普及的重要障碍。

(九)对于绿色食品目前价格的感受

认为绿色食品的市场价格太高的占1125%,;认为比较高的占6875%;认为基本合理的占20%;认为很合理、价格偏低的为0。

(十)在购物时没有特意选择绿色食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绿色食品不太可靠和没有必要选择绿色食品两项占比都是33%;由于价格高而没有选择的占20%;其余的14%是对绿色食品不太了解。

(十一)您对现有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是否放心

对绿色食品质量完全放心的只占13%,基本放心的占70%,不放心的占17%。

(十二)您所理解的绿色食品品质包括以下哪几项(可多选)

43%的消费者看重保质期;40%的消费者看重材料及配料的健康可靠;33%的消费者看重市场口碑。

(十三)以下绿色食品中,您对哪类感兴趣(可多选)

消费者最感兴趣的绿色食品是高新食品,占50%;其次是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类,占33%;糖酒茶类和农副土特产品类均占20%;保健品类只占10%;饮品类占7%。

(十四)购买绿色食品时,下列因素对于决策的影响程度(可多选)如表2。

由此可见,绿色食品的品质、是否有添加剂、有无农药残留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比较大,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品质要求较高。绿色食品认证作为品质保证的一个基本举措,也普遍得到消费者重视。

(十五)假设现在有企业主动找您,希望您定购绿色食品并送货上门,您是否愿意

愿意的只占27%;有意向可以进一步详谈的占36%;不愿意的占37%。

三、结论与建议

(一)消费者常在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保市场购买绿色食品,这是由于大型连锁超市对进货渠道把握比较严,产品质量有保证。因此,商家应选择大型的、有良好信誉的超市或农贸市场销售绿色食品。

(二)消费者比较注重绿色食品质量,因此商家应说明材料进货渠道,明晰产品品质,加强绿色食品的质量保证,使消费者放心购买。

(三)消费者对知名绿色食品品牌的认可度较高。因此商家应加强品牌广告宣传力度,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度;对绿色食品品牌进行包装,使消费者对其品牌形成一定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无法接受过高的绿色食品溢价,因此商家应适当降低绿色食品价格,迎合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惯,防止价格畸高。

(五)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多选择无污染、健康的绿色食品,因此商家在生产绿色食品时应该着重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并将绿色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功能性和安全性上,以高质量来赢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 盛丽颖,安玉发,黑嘉鑫我国超市绿色食品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

[2] 张小霞,于冷绿色食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市消费者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11)

[3] 郝文艺,卢志滨基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绿色食品营销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5)

[4] 杨波消费者对生态标签低信任度下绿色食品市场的运行和消费者行为选择[J]经济经纬,2015(5)

[5] 盛丽颖中国绿色食品营销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6] 赵冬梅国内绿色食品营销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14(1)

[7] 曾寅初,夏薇,S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与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的分析[J]消费经济,2007(2)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3

[关键词]绿色;市场营销;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49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0 引 言

绿色市场营销发展是以良好的绿色经济建设为基础,按照市场实际经营发展的目标,不断完善全球化资源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市场发展机制,以合理的生存标准,营造有效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制定良好的挑战标准,尽可能地提升绿色经济市场发展水平,提升绿色营销战略水平,努力为实现我国综合经济实力而奋斗。

1 绿色市场发展的营销标准理论内涵

绿色市场经济活动营销发展与实际的周围环境有直接关系,根据生态环境基础,不断分析影响实际市场的环境因素,根据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为企业带来良好的资源,不断完善绿色产业经济活动,逐步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走有效可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不断完善资源的利用价值,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绿色宣传的有效引导,为社会带来良好的预期标准和建设。

2 绿色市场营销的发展现状

我国发展绿色营销较晚,为了有效改善污染,控制排放,需要对工业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完善全球化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逐步改进生态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2.1 建O绿色化的营销发展目标

建设绿色营销发展目标是需要企业按照市场营销的发展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市场利益,明确实际宣传标准,确定企业的决策效果,重视环境保护的协调作用,走有效可持续稳定发展之路。我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自然资源的有效开采,对可能存在的各种污染和浪费进行处理,引导市场建立良好的准入制度,确定绿色营销的发展目标。

2.2 绿色市场企业化生产营销的成本控制问题

绿色市场营销往往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是针对高消费人群的经营模式。绿色营销受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为企业的整体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获取企业短期利益和营销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营的发展时评,实现产量、投入、浪费能源的控制管理,最大限度进行绿色产品经营的管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水平。

2.3 绿色消费水平较低

我国还处于绿色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整体消费水平不足,绿色产品市场的有效占有率较低,加上绿色产品消费成本较高,产品引进市场需要交付巨额的费用,这导致绿色产品整体价格水平需要提升,造成企业与消费之间价格利益关系的困境问题。

3 绿色经济营销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建立良好的绿色政府职能管理标准

按照环境和生态发展建设过程,对国家和宏观的经济利益发展问题进行判断,明确全球一体化建设进程,以政府实际主导思想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职能标准,运用政府、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手段,不断提升我国生产经济产品的建设效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保治理办法。根据我国人口的量级,制定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管理准入制度,明确实际经济增长和调节的标准过程,对政府污染、排污渠道、企业生存发展标准等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充分保障市场发展环境标准水平的建设。

3.2 提高绿色环境保护意识、管理水平

以绿色营销为长期的服务任务管理标准,对我国绿色经济基础进行规范建设,建立完整的任务管理标准,尽可能地加强企业生产营销的绿色建设,按照企业实际培训过程进行宣传,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消费者的认同度,提高绿色经济的理念意识。按照固有的消费标准,不断提高消费群体的绿色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服务。

3.3 加强绿色法律规定的建设

加强绿色生态企业的经营发展建设,按照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企业实际的经济发展需求,逐步规范、修订、完善企业的绿色法规标准,提高企业整体法律规定制度的可以依靠性。提高我国的污染治理水平,不断进行绿色产品经济建设,实行有效的生产、传播宣传发展,加强多媒体的监督,全面解决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保证绿色市场营销发展建设的合理性。

3.4 创新发展绿色产品经济

绿色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是以有效的绿色知识经济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成果的研发。以绿色技术促进产品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产品和服务规范水平的需求,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市场低端能耗、低排放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竞争标准,以良好的企业市场改革处理标准进行快速建设,明确绿色产品服务营销理念,对市场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水平进行明确,确定企业实际环境保护的可循环性、可再生性。

3.5 产品组合定价的绿色营销策略分析

产品的组合定价是依照实际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产品的价格进行有效的互补分析,明确产品实际销售利益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多产品的效益组合,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定价标准。例如,根据实际的价格和价值进行频率效益的定价分析,明确实际互补产品的高低标准,对非互补性产品进行定价,以有效的捆绑经济进行定价,保证产品销售的合理性。

3.6 新产品绿色定价策略标准分析

依照实际新产品的定价标准策略分析过程,对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符合化的分析,充分满足顾客可以接受的品质价格和购买意向,对企业实际短期内的产品市场进行判断,充分研究渗透市场的价格策略范围。按照产品实际需求和价格弹性标准进行判断,确定产品市场的价格敏感程度,对可能产生的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进行控制和调整。

4 推行绿色促销的策略

4.1 提高人员推销的绿色策略服务标准

按照实际需求逐步完善人员推销服务管理效果,明确实际推销组织建设的产品结构,按照区域推销划分标准,明确产品推销组织构建,提升产品推销组织构建标准,对实际的推销组织结构进行复合化的分析,确保实际产业划分的宣传和说服力,充分激发顾客的购买行为,以良好的策略服务标准进行交接和分析,促进交易,提升策略诱导效果,保证产品营销效果的合理性。

4.2 加强广告产品的策划宣传工作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广告信息内容进行宣传,将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制定合理的科学广告策略管理办法,明确决策保准方案,对广告的实际经营目标、预算策略标准、信息决策过程、广告媒介决策内容、评价广告效果等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充分加强广告产品的策略宣传。

4.3 加强绿色营销策略的快速推广建设

依照企业实际的科学营销推广决策建设标准,合理地分析建立营销推广的目标,选择营销推广方式进行完善,明确实际规划营销的推行制度方案,按照有效的预期营销推广进程,采用和实施控制策略营销方法,准确评价营销推广的价值和效果,不断完善营销推广的标准方案,进而确保实际产品派送、折扣、现场演示的过程。

4.4 加强公共关系的绿色策略化分析

按照公共服务关系,准确分析公众通信沟通标准,明确实际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互相了解程度,逐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按照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发展标准进行完善,提高外部环境活动的发展效果。依照公共服务关系的相关内容,利用现有的传播媒介宣传标准,逐步构建社会福利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举办各类专题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完善公共关系,明确实际企业职能标准。

5 结 语

绿色市场经济发展是以有效的环保发展为前提的,企业需要加强消费的应对效果,明确实际利益的发展标准,加快可持续稳定建设步伐,营造合理的绿色产业营销环境,为人类的良好生存建立适宜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吕以维,陈沫,朱佳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营销问题对策性研究[C]//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2002.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4

1.1绿色农业发展将逐步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当前,我国逐步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政府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要求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三农倾斜,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湖南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注重农产品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培育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在此背景下,绿色农业,尤其是作为龙头企业佼佼者的绿色食品企业,将在基地建设、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1.2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扩大绿色农业的市场空间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策略是城镇化建设,其理想目标是将工商企业集中在城镇和园区发展,把农民集中到城镇生活,从而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基本农田得到高水平保护,建设用地获得高效益产出,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2012年湖南省城镇化率已达到46.7%,长沙的城镇化率已超过70%,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化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通过支持绿色产品龙头企业,构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不仅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就业问题,使农民在城市有长期稳定的生存手段,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条件,而且统一有效的生产基地将代替一家一户的生产,绿色标准化生产将可得到进一步推广。这给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3城乡一体化将提升居民收入并扩大绿色农业产品需求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湖南省的恩格尔系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1980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57.4%下降到37.3%,下降了2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66.3%下降到43.9%,下降了22.4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恩格尔系数会进一步降低,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将由吃饱向吃好转化,绿色食品的需求会日益增加,从而给绿色农业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

2湖南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2.1湖南绿色农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湖南省的绿色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作为绿色农业发展最直接体现的绿色食品产业也有了一定数量和规模:2003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45家,绿色食品产品数量109个,均居全国第17位,而到2012年湖南绿色食品企业有253家,居全国第11位,绿色食品产品787个,居全国第9位。各地区绿色食品企业数和绿色食品认证数对比见图1。总体而言,在湖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较好:长沙无论企业数还是产品数都位居全省第一;株洲在2006年时绿色农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经过几年的重视和发展,其绿色企业数和绿色认证食品数都位列全省前列。而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绿色农业发展不太乐观:湘西和张家界虽然有大片的绿色区域可进行绿色农业生产,但因为龙头企业实力较弱,难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一条龙规范经营,再加上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又集中在大中城市,运输困难,所以发展缓慢。

2.2政府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就全国而言,不仅先天条件优越的东北三省和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在大力扶持本地区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而且一些生态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不靠前的地区也在想方设法推动其绿色食品的生产。黑龙江省早在上个世纪就制定了《黑龙江省2000年~2010年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14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决定要在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并且每年拿出8到10个亿的资金专门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江苏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步伐,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广东省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湖北省实施了九大政策扶持绿色产品的生产,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发绿色产品,并且给予绿色食品企业高科技产业优惠政策的待遇。所以尽管湖北省与湖南省农业资源相近,其绿色食品企业数量却比湖南省多100多家。江西省确立“绿色江西,绿色食品”的发展战略,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湖南的发展力度是不够的,湖南省虽然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的目标任务,但尚未制订绿色食品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对绿色食品的申报、生产和发展也缺少引导,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2.3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接受程度不高

绿色农业的直接产品绿色食品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首先,不少消费者不了解绿色食品,不认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其次,在市场调研中,虽然对于绿色产品许多消费者表现出了较大的偏好和购买意愿,但往往很少采取实际的购买行为,也就是产生了所谓的“绿色消费态度行为缺口”。再次,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造假事件降低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认同率。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人们对绿色食品标志的信任度有所下降,而有机食品标志可以通过买卖获取的报道见诸报端后也使一部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持怀疑态度。最后,价格因素仍是最大障碍。从中国目前的收入状况来看,绿色食品的价格偏高,且高于消费者的心理接受范围。商务部2008年的《绿色市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分别约为普通农产品价格的4倍、2.4倍和1.6倍,昂贵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2.4绿色农业产品生产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科技投入不够,加工水平不高,利润率低。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农业科研投资约为农业总产值的1%,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5%,而我国只占0.2%左右。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工业加工程度也较高,其产值已经相当于其种植业产值的3至5倍,利润率可以达到30%至50%,甚至更高。而湖南省目前绿色食品生产的利润率仅维持在10%至20%之间,不少企业在绿色食品生产上还处于亏损状态。二是龙头企业势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善。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相对湖南农业大省的地位而言仍较为落后。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湖南253家绿色食品企业中仅有7家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居全国第13位,42家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居全国第11位。大多数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小,产地分布广,生产经营者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的分散组织,产供销呈分割状态,外延的产业链还没形成,谈不上规模效益。绿色食品的物流渠道急需改进: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相隔较远,对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要求较高,但目前物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绿色食品的运输要求。三是农民素质需要提升。发展绿色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具备优势的支柱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与质量,可以帮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从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但目前湖南的农民很多对绿色农业还不了解,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形式大多还处在一家一户签订合同阶段。不少农民没有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联合起来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农业合作社等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产业化组织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民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路

3.1提振消费者信心

绿色食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品,就国际市场而言,到本世纪30年代,绿色食品的销售额将占食品销售总额的80%。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选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为使消费者放心购买绿色食品,应当加强宣传,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公信度。首先就要消除消费者的购买顾虑。要消除购买顾虑,就应当加强认证,尤其要加强监管,严格保证绿色食品的真正“绿色”。其次,要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从这方面来说就是要帮助企业提高绿色食品的生产效益、适当降低绿色食品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绿色食品的消费信心将得到提振。也就是说A级的绿色食品应当批量化生产,提高技术,降低成本,让中高收入甚至更多的人可以消费。而AA级的有机食品可考虑走高端路线,满足高收入群体:目前,长沙的博野有机食品企业已在长沙开店5家,还有浏阳浩博有机公司也已在麦德龙超市,浏阳天野有机食品企业在大润发超市销售,这些有机食品的价格普遍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几倍,但市场前景看好。

3.2做好绿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

目前,湖南省对绿色食品的申报、生产和发展还缺少引导,应在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制订湖南省的绿色农业总体规划。可考虑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绿色农业产业带。湖南省可根据现实条件和现有的绿色食品企业情况,分片区进行布局和管理,充分发挥不同片区的特有优势。比如长株潭地区因经济较为发达,消费绿色食品的人较多,可考虑以生产绿色蔬菜为主,环洞庭湖地区可考虑多发展水产品。绿色农业的基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所以要集中抓好绿色稻米、绿色水果、绿色蔬菜、绿色油茶、绿色水产和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绿色生产基地标准化水平;抓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等质量管理。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引导湖南绿色农业向一个行业一个龙头,一类产品一个品牌的方向发展,即学习黑龙江整合五常大米、北大荒绿色食品一样整合品牌。

3.3加大投入

自第一家生态银行于1988年在德国成立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美国环保投资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德国、日本等为了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对绿色产业的投融资实施优惠信贷政策。云南、江苏等省对获得绿色证书的产品奖励5到10万元;黑龙江、山东等省每年投入上亿元的资金用于发展绿色食品。2005年,湖南省仅投入100多万元扶持基金到绿色食品产业,而相邻的江西省投入了500万元,云南省投入了1500万元,江苏省的投入则高达5000万元。绿色农产品检测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的建立与健全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资金投入不足,绿色农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湖南省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研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或引进特优品种,创出一批具有湖南特色、能够占领市场的名牌绿色农产品,增强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4扶持龙头企业

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扶持政策应倾向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绿色食品企业,根据国际上发展绿色食品的经验,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从市场准入、财税、融资、检验等各个方面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条件。根据市场需求,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自身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并全程提供配套服务;农户应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生产、销售,企业则按合同进行采购、加工,然后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利润应在各个环节合理分配,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带动绿色农业走好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的道路。另外,应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建设绿色农产品的“三资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进入蓬勃发展的发达国家绿色农产品市场。

3.5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链

在合理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带的同时,政府还需要根据产业带分布情况建设一批绿色食品加工区,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创业,引进相关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以促进绿色食品加工的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拉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韩国的农村工业园计划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工业的适当集聚,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共享问题,并且发展中所需要的技术、信息服务和分工协作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提高了企业的规模效益。长沙的望城高科技食品工业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集约和带动效应。建议湖南省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建设15个左右的绿色食品加工区。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及运销业,把湖南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也就是说通过物流业的发展,真正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的产业群。

3.6提升农民素质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5

“绿色果蔬”走俏俄罗斯市场

尽管是蔬菜生产的淡季,但在宁安市源丰物流园区,每天都有百余吨新鲜果蔬被发往俄罗斯,在这里,不仅有地产蔬菜,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成为牡丹江市乃至国内其他地区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商品集散地。据统计,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七成的市民能吃到从该市出口的果蔬。

牡丹江市区、宁安市和海林市是牡丹江市主要的农产品外销窗口,大部分蔬菜基地分布在这片区域。其中,宁安市的果蔬种植面积已发展至22万亩,每年有20万吨果蔬产品销往俄罗斯,带动周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五成。而在蔬菜主产地海林市,仅海林镇蔬菜村对俄蔬菜栽培面积就达到3万亩,成为全市最大的出口蔬菜专业村,这里所产的新鲜蔬菜全部被边贸客商收购,出口到俄罗斯,农产品价格增长了三成以上,拉动村人均增收近4000元。

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中,牡丹江市按照“内建基地、外辟市场”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市区为中心、以口岸为依托、以境外为载体的三个层面相互连接、内外呼应的对俄农产品出口市场体系。尤其是近几年,该市还坚持以境内出口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由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品质优化、效益提高,进一步放大出口比较优势。

目前,全市地产蔬菜出口生产基地面积已达37万亩,出口量占全省的70%左右,其中绿色农产品出口量达到18万吨,占全省的58%,成槊副其实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菜篮子”。

“互联网+”让绿色食品走出深闺

12月9日,在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区,工作人员正在打包精美的食用菌产品,等待快递公司前来揽件。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这里每天都有10余件“悬羊砬子”食用菌产品被销往山东、广东、江浙等地。

近年来,牡丹江市坚持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为切入点,紧紧把握网络销售行业快速扩张趋势,组织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目前,全市年可实现网上销售量1100多吨,销售额突破4500万元,借力电商化,我市绿色食品“走出去”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轻点鼠标,线上交易,物流配送,快速到家”,无论你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只要鼠标一点就能品尝到独具“牡丹江味道”的特色农产品。在西安区温春镇绿色有机蔬菜棚室基地,这里安装了24小时不间断农产品直播溯源监控系统,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直观展示给消费者。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软件,就可实时查看蔬菜的种植生长、农事操作、加工检测等直播信息,还可同步实现在线购买。“互联网+”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助推农业产业向电商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扩大了该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优化雪城特色农业基因组

统计显示,目前全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到60余家、认证产品130多个,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外销的主力军。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企业中,一半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企业产值过亿的仅有6家,占认证企业总数的9.4%。部分企业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同时,资金短缺、缺少人才、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和营销方案,这些都是掣肘企业发展壮大的客观因素。

“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的‘龙头’,广大种养殖农户则是‘龙尾’,只有积极实施‘龙头带龙尾’,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狠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惠农、利农、助农。”牡丹江市农业专家如是说。

绿色食品营销方案范文6

一、目标任务

围绕“十二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心,通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全县建设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2万亩,到2012年发展到3万亩;建立2个单元基地即半壁山农场、龙港镇各1000亩核心示范区,同时,各规划出一个连片的10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基地。培育省优质名牌农产品1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区域化布局指导、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指导思路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县高粱种植优势统筹安排实施,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四个坚持”:即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

做好生产基地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2012年月2日至2012年月30日。

1、成立服务机构(2012年月2日):由县基地办组建各镇(场)单元基地办,做好职责明确,场所就绪、人员到位,资金到位。

2、基地筹备检查(2012年月26日前):完成前期基础准备工作,发动群众参与,根据规划分配任务,确定任务实施方法、实施地点等,完成规划工作。

3、宣传动员(2012年月28日前):召开基地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县高粱产业发展动员大会。

4、月30日前完成基地所牵涉林地上报审批工作。

(二)实施阶段

由县基地办督促各单元基地办做好高粱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整地、种植工作。

1、土地流转(2012年月30日前):各村完成2012年度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工作。

2、落实经营主体(2012年12月5日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企业或个体经营户到基地种植,各村协助经营主体落实承包土地,签订协议。

3、整地开沟(2012年12月10日前):清理土地冬耕冬晒,全面开展基地标准化整地工作。同时完成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好抗旱排涝准备工作。

4、下种定苗(2012年4月25日前):3月25日统一下种,并实施基地薄膜育苗,定苗阶段移栽补苗,4月底保证苗情一致,每亩7000株左右。

5、苗期管理(2012年7月15日前):科学施肥管理,按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绿办”)要求达到标准,确保丰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农办、县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质监局、高粱合作社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绿办,办公室负责承担基地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二)明确目标

1、建立县、镇、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做到县镇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有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2、县绿办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镇(场)、村(队)和农户。基地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

3、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范围、面积、建设单位、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记录、交售记录等情况。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示制度。县基地办依照农业法律条款规定,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原料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四)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1、依托镇(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2、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络,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

3、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基层行政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4、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技术,保证基地每家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操作规程。

(五)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1、建立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2、加强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生产投入品、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测,做到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镇(场)及大型农贸市场有检测点。

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定期搜集、整理、绿色食品原料(高粱)产品的生产、供销信息,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网上查询。

(六)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1、基地固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

2、由基地领导小组组织县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组成基地建设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检测的档案记录和监督检查。

3、基地内部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