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借用管理办法

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文1

一、入馆须知

(一)凭借书证或工作证等有关证件进馆。

(二)讲文明礼貌,请用文明语言。

(三)保持安静,禁止喧哗。

(四)讲究卫生,禁止在馆内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和乱扔脏物。

(五)爱护书刊、设备等公共财物,严禁损害室内设施或涂损墙壁、地面及门窗。

(六)衣着整洁,不准穿拖鞋、背心入馆,在馆内相互间不准勾肩搭背。

(七)注意安全,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八)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二、借书规则

(一)为适应本院教学和科研需要,充分发挥本馆藏书的作用,根据方便读者借阅,有利图书管理的原则,特制订本规则。

(二)凡申领借书证的本院教职工,需凭人事处通知,学生和进修生需凭新生名册或教务处证明并交一寸免冠照片一张,到流通部办理领证手续。

(三)借书证、卡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涂改。因转借而发生遗失、污损图书等情况,均由原领证人负责赔偿。如发现转借,本馆有权拒借,并扣下其借书证、卡,并按有关规定处罚。发现涂改借书证、卡,将暂停其借书权利,本人须作出书面检查,并交罚款伍元。

(四)借书证、卡应妥善保管,因遗失而发生冒借图书等情况,均由原领证人负责。

(五)借书证、卡如有遗失,应书面提出申请,经图书馆同意,方能补发。借书证(带照片)随时补发。借书卡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办理,每张交工本费两元,严禁冒补,否则一经发现,须作出书面检查并罚款五元。如原证卡找到,应立即交回补证、补卡,否则按冒补处理。

(六)借书期限。教职工借期三个月,学生一个月。期满如需要续借,应持原书和本人借书证到借书处办理续借手续,续借只限一次。小说不得续借。寒暑假借期连续计算,假期中间到期图书,开学后一周内必须归还,否则按超期处理。

(七)读者借书必须如期归还,逾期不还者,每天罚款壹角。还书时,读者如丢失期限表,须交手续费三角。

(八)凡借书者,须先查目录,填写索书单位交工作人员取书。查目录时,不得将目录卡片往外抽提,不得把目录盒抽出乱放。

(九)读者借书,凭本人借书证,每卡借书一册。借书时必须主动出示借书证。

(十)读者借书时,应当面检查,如发现有污损情况,立即向工作人员声明,并在污损处加盖印间,以分清责任,否则由本人负责。

(十一)读者借书应妥加爱护和保管,如有污损、遗失等情况,按《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处理。

(十二)读者急用图书,库内已借完时,可以预约借书。预约图书到馆后通知预约读者,五天后不来取书,则预约作废。

(十三)本馆出借图书以普通图书为限,库藏本及工具仅供室内查阅,概不借出馆外。

(十四)确因教学、科研特殊需要,借阅本馆缺藏的图书文献,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借用省高校图书馆通用借书证并遵守对方图书馆的代阅规则。

(十五)读者离校时,应先将所借书刊全部还清,并向本馆退还借书证、卡,每缺一张,交款一元,否则不予办理离校手续。

三、开架书库借阅规则

(一)读者凭本人机读证,领取代书板入库自选图书。

(二)读者入库时,不得穿大衣、风衣;不得将书包、提包及个人的私物带入库内;在库内不得大声喧哗。

(三)读者选书时,要充分利用代书板,将代书板插入所选图书位置,如选中该书,则抽出代书板,整理好该排图书,方可离开;如未选中将该图书放回插板处,抽出代书板另选其它图书。

(四)选好图书到借书台办理借书手续,还回代书板,到借书台外取书。

(五)读者办理完借书手续后,应当面检查所借图书是否有污损、缺页、书的内容与书目不符等现象。如有当即声明,经工作人员检查批准后,方可是加盖污损章;否则责任自负。

(六)本人借书证不得转借。如有转借一经发现者,扣留其证并按有关条例处罚。

(七)每证借书量:学生读者每证最多可借4册,研究生10册。教师讲师以上10册,职工5册。

(八)借书期限:学生读者为30天,教工读者为90天,到期未看完者可办理续借手续,仅限一次,续期30天,逾期不还按超期处理(文艺书不能续借)。所有图书一经借出,7天内不得归还。

(九)读者如未办理借阅手续将书带出书库者,按偷窃论处。

(十)读者还书时,应持本人证到还书台办理还书手续,不得人替别人还书。

(十一)还书时,如经工作人员检查发现有新的污损、破裂、撕页、偷梁换柱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十二)读者要爱护所借图书的条型码,如有损坏或仪器不识码者,由本人负责。

(十三)读者如多选图书又无允借权限者,要将图书送还原处。

(十四)读者在书库选书时,要保持书库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皮,不得乱动仪器设备等,违者将对其批评教育及经济处罚。

(十五)读者应按期归还图书,超期一天,罚款壹角。四、艺术书库借阅规则

为加强艺术书库管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特制定以下规则:

1.本书库图书仅供设计系师生借阅。中文图书借阅对象为该系师生(50元以上的图书对学生不外借),外文图书借阅对象为该系教师(200元以下允许外借,200元以上仅供室内阅览)。

2.借期:教师2个月,学生1个月,允许续借一次。超期一天,书款50元(含50元)以内罚款5分,50元以上罚款1角,望广大师生按时归图书。

3.借书时,读者要认真检查(贵重图书须逐页检查),如发现有污损、缺页等情况,应及时向工作人员声明,并在污损处加盖印记。否则,将按以下规定处理:

(1)在书上勾画、涂抹等情况,能清理干净者,赔款1元;无法清理、污损较严重者按图书原价赔偿,图书归本馆所有;无法清理、污损严重者,原则上赔偿新书,如买不到新书,按丢书办法赔偿。

(2)撕页、挖剪者,视为窃书处理。本人须作出书面检查,图书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书价10倍罚款,原书归图书馆所有。

(3)缺页者,视具体情况给以书价的2——10倍罚款,原书归图书馆所有。

4.几项收费标准:

(1)外文图书拍照,收费1元/张,外单位5元/张;

(2)外文图书及贵重中文图书复印收费1元/册;

(3)外单位查阅资料收费2元/册。

5.丢书按本馆《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赔偿。

五、外文图书借阅规则

1.本馆外文图书仅供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三年级以上)借阅。

2.教师凭本人借书证换取代书版,入库借阅。学生须先查目录,然后填写索书单,交工作人员取书,方能借阅。

3.外文图书借期二个月,特殊情况可续借一个月,逾期不还,每天罚款一角。

4.教师凭5、6号证借阅,学生凭4号证借阅。

5.工具书、原版书只供室内查阅,概不外借。

6.读者借阅图书应当面检查,如发现有污损等情况,应向工作人员说明并在污损处加盖印章,以分清责任。

7.对窃书者,除追回原书外,按《轻工学院关于偷损书刊的处罚暂行规定》处理。

六、代书板的使用方法

代书板即书位板,用以标记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使用代书板的目的是防止图书借位乱架、难以查找。使用代书板的要求和方法如下:

一、读者入库选书时,凡从书架上取下图书,须将代书板横插在原书的位置上,以板代书。

二、如果所取图书不中意应将图书放回原处,抽出代书板另行挑选。

三、凡所取图书被选中者则抽出代书板连同图书一起拿到借书处办理外借手续。

七、读者机读证管理办法

(一)办证资格和方法

1.凡申领借书证的本院教职工,需凭人事处通知,学生凭教务处新生名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到流通部办理。办证时,每人须交工本费10元(其他人员按临时借书证管理办法办理),并提供一张近期一寸免冠照片。

2.借书证由申办单位自行填写,粘贴照片。填写时必须做到字迹工整,人名与照片相符。

(二)借书证使用管理规定:

1.借书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如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如在转借使用当中出现问题,由借书证所有者自行承担。

2.读者持借书证在开架书库享有借阅权利,读者借阅图书权限:教师读者副教授以上15册,讲师10册,期限150天;职工及研究生读者5册,期限150元;学生读者可借4册,期限30天,借书超期每册每天按0.10元罚款。教师、学生一视同仁。

3.读者要爱护借书证,不得对其进行撕、折、水浸,如因保护不当损坏借书证,修改时按补证对待。

4.借书证如有丢失,读者需马上到图书馆流通部办理挂失,如因不及时挂失而冒借的图书由丢证者自负,已借图书须先归还,方可办理补证。

5.学生入库选书时,需持借书证换取代书板,借书时交还代书板,持借书证到借书处办理借书手续。

6.因丢失而需补证时,要出具证明到流通部证件室申请补办,补办新借书证时,除交一张照片外还要收取工本费。

(三)退证办法

1.学生退学、休学,毕业生离校前及教职工调离时须在本馆流通部办理退证手续。退证前须还清所借图书,学生退证以个人为单位办理。

2.借书证如有丢失须交丢证罚款10元。

3.学生复学及专科升本科的读者要出具有关证明重新办理新证。

八、图书借阅违章处罚条例

对违犯图书借阅规则者,除批评教育外,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入库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污物、库内吸烟、脚踏墙壁、书架、乱动仪器、微机者,每项罚款5元。

(二)借用他人书证者,除扣留其书证外,罚款10元。证主领时按补证处理。

(三)选书时不用代书板;未将选后不借的图书放回原处;将书拉倒、拉乱,未主动排好造成乱架者,每项罚款2元。

(四)丢失代书板者,罚款5元;借书超期每册每天罚款1角。

(五)损坏图书,如圈点、批注、油渍、墨迹,按书价的40%——60%赔偿;撕、挖、剪坏图书,造成破损、缺页,除将原书仍交图书馆外,按原书价的2——3倍赔偿。

(六)丢失或损坏书标、条码、类号,每项罚款2元。丢失磁条罚款25元。

(七)丢书按《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处罚。

(八)丢失图书后,若在一个月内买到的同版图书顶替者,每册交加工费2元;

(九)未经办理借书手续,将书带出书库者,一律按偷窃图书论处。对偷窃图书者,除按原书价的10倍罚款外,写出书面检查,存入读者档案,通知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态度好坏,给予相应处分。

(十)丢失机读证要及时挂失,否则责任自负,补证时交补办费10元。

(十一)对无理取闹、不服从管理、不听劝阻者,除通知所在单位教育处理外,视情节轻重罚款5——20元,并扣留其借书证两个月。

(十二)所有罚款,一律交公,工作人员不得截留。

九、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

(一)读者借阅图书必须注意爱护,妥善保管,如有污损、遗失等情况,除立即归还污损图书外,应负赔偿责任。

(二)读者污损图书(如圈画、批注、涂改、撕页、剪裁、折叠等)不影响内容完整和阅读者,根据污损程度和认错态度好坏,分别按原价的1/5、1/3、1/2罚款。

(三)读者污损图书程度严重,影响内容完整和阅读,或遗失图书,应以原书的相同版本或经本馆同意的新版本赔偿,并交手续费五角。否则下列规定现赔偿金:

甲、中文图书

1.丢失文艺小说一般照原价的二至三倍赔偿。

2.丢失教学参考用书,复本多,视其出版时间按原价的三至五倍赔偿。

3.丢失教学参考用书,复本少,视其出版时间按原价的五至十倍赔偿。

4.丢失多卷集图书中的一册,如复本较多按丢失图书的五倍赔偿。如系贵重图书,复本又少,按全套书价赔偿。

5.丢失本标价图书,由本馆根据版本、复本量、使用价值酌情定价赔偿。

乙、外文图书

1.丢失国外出版的原版书按原价的二至五倍赔偿。

2.丢失国内发生出版的图书按原价的三至十倍赔偿。

(四)遗失图书赔偿后,两个月内找到原书可持原书及收据办理退款手续,并交手续费三角。

十、阅览室文明守则

(一)遵守阅览规则,做文明读者。

(二)爱护书刊、不撕页、不圈划、不将书刊携出室外。

(三)爱护室内设施,不乱拉桌椅。离开阅览室时,将坐椅轻轻放在桌下。

(四)保持室内安静,不大声说话,不勾肩搭背,不谈笑打闹。

(五)自觉维护室内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六)服从管理,尊重工作人员。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十一、现期报刊阅规则

1.读者进入阅览室,不准携带书包,期刊和图书。

2.本院师生员工凭借书证入室阅览,陈列的所有报刊、杂志,只限在室内阅览,不准携出室外。

3.读者入室选刊时,必须注意刊物整齐、对号,不得乱插、乱放,选刊后应就座阅览。

4.读者要爱护报刊资料,不准涂抹、圈点、污损或撕页取面,如发现上述情况,按规定赔偿。

5.凡盗窃刊物者,除追回原刊物外,按规定予以罚款,并给予行政处分。

6.爱护室内设施,保持室内安静与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等脏物。不准大声喧哗,禁止吸烟。

十二、外文期刊、中文过刊阅览规则

1.读者进入阅览室不准携带书包、期刊和图书。

2.本院师生员工凭借书证入室阅览。陈列的所有报刊、杂志只限在室内阅览,不准携带室外。

3.读者入室选刊时,必须注意刊物整齐、对号,不得乱插、乱放,不得在刊架前长时间逗留。

4.读者要爱护报刊资料,不准涂抹、圈点、污损或撕页取面,如发现上述情况,按规定赔偿。

5.凡盗窃刊物者除追回原刊物外,按规定予以罚款,并给予行政处分。

6.爱护室内设施,保持室内安静与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等脏物,不准大声喧哗。

十三、情报教育室管理规则

1.情报教育室主要收藏中外文检索工具书。

2.教育室供本院读者进行文献检索和检索实习。

3.室内陈列的书刊资料一般不外借。

4.读者进室检索,应先登记,书刊用毕应放回原处。

5.要保护室内整洁,不准在室内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大声喧哗等。

十四、轻工学院关于偷损学校书刊的处罚暂行规定

鲁轻院字(1991)第45号

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国家财产,全院师生员工既有借阅的权利,也有爱护的义务。但有的读者不按正常手续借阅,任意偷窃或撕毁书刊,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对国家财产的侵犯。这不仅使馆藏文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也直接损害了广大读者的利益,必须予以反对和制止。为此,特做好暂行规定。

一、全院读者应以爱护学校书刊为已责,反对和检举偷损书刊的行为。

二、凡偷损学校书刊者,除给予所偷损书刊的十倍罚款外,还要按书刊价值给予以下处分:

1.价值50元以下(含50元)者,给予记过处分。

2.价值50元以上、80元以下(含80元)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3.价值80元以上或多次作案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文2

一、充分认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重要意义

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对于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教科书的使用效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增强学生节约资源、爱护书籍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这项惠民利国的工作抓紧抓好。

二、建立部分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一)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品种。根据《意见》精神,从20**年春季起,凡整体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范围的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下列国家课程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小学《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中《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鉴于初中《体育与健康》为初中三年全一册,不纳入循环使用范围。

(二)循环使用的教科书配备。纳入循环使用的国家课程教科书由中央财政统一购买,免费提供给学校。20**年中央财政配齐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从20**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按照上述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书款的一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补充、更新。近三年,我省将根据各地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版本分布情况和当年实际学生数,原则上每年按三分之一的比例进行补充和更新。对于部分地区出现的各年级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版本不同的情况,由省里在政府采购中按实际学生数统一调剂配齐。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确需更换教科书版本的,必须经省教厅同意,并从起始年级开始。

(三)循环使用的教科书性质。循环使用的教科书是中小学校的教育装备,属于公共资源,由国家免费提供,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使用,学期结束统一收回,不属学生个人所有,实行年度纵向循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循环教科书按照学生人数足额配备,确保课前有书,人手一册。

三、教科书循环使用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教科书的登记和造册。学校要将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纳入图书馆(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相关人员协助管理。每学期开学初,在新的循环使用教科书进入图书馆(室)后,应立即按年级、分学科做好其分类、整理、登记、编号工作,并统一在每本教科书封面加盖学校图书馆(室)专用章,扉页或其他醒目位置加盖“免费提供、循环使用、注意爱护、用后交回”字样的图章,提醒学生保护教科书。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加装护书封皮。同时,学校要建立学生使用规范和借用制度,明确学生使用循环教科书的程序,制定学生使用循环教科书的规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循环教科书。为便于管理和使用,每个借用时限内,应让每个学生使用固定编号的循环教科书。

(二)教科书的发放和回收。学校要根据注册学生名单、人数,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循环教科书使用花名册,并对每位学生的循环教科书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或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集体从学校领取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一般以学期为时限,学期末统一交回学校;或学期初由学生直接到图书馆(室)借用,学期末归还,还书核销;或由每个学生使用固定编号的循环教科书,上课前统一领取,下课后统一归还,学校集中保管,确保循环使用。学期中学生转出、转入应对其使用的循环教科书分别予以追收和发放;学期末放假前,学校应组织有关人员收回学生借用的循环教科书,并按年级逐班、逐科、逐本进行检查、核对数量,认真做好核销、归类,以利下一学年能够最大限度循环使用。回收时要检查是否有涂画、损毁和丢失现象,并作好登记。

(三)教科书的保管和消毒。各地要为学校添置、配备必要的循环教科书存储设备。学校要为循环教科书提供专门的贮存场所[如学校图书馆(室)]和专用书架(柜),要有防潮、防虫、防尘、防盗、防火等措施,分类存放循环教科书,并确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明晰教科书的进出账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每间教室配备必需的书橱,循环教科书存放在教室中,用时即取,用完即存,班主任和相关学科任课教师为管理负责人。为加强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的卫生管理,预防疾病的传染、扩散,保证师生的健康,对回收的循环教科书必须进行全面消毒,保证学生再使用时的卫生安全。感染传染疾病学生所使用的循环教科书不得回收。各地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设备对循环教科书进行统一消毒,也可依托卫生防疫部门对循环教科书进行统一消毒。

(四)教科书的统计和补充。为加强循环教科书的质量管理,学校对回收的循环教科书要分年级、分学科如实统计破损、遗失情况。对破损的教科书要进行分类清理,能修补再用的要及时进行修补,不能修补使用的,要及时清理并登记报废,同时结合下一学期(年)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下一学年需要补充和更新的教科书品种和数量,以保证教科书在循环使用过程中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不影响学生的再使用。每本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周期一般为三年,各学校各学科折旧循环教科书的数量每学年必须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四、加强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为确保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有序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管理和指导。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并制定我省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统筹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设区市教育局门在省教育厅统筹安排下,负责组织本地区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并制定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登记、发放、使用、回收、统计、消毒、保管、更新等项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和安排,解决好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新晨

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目前现状;解决问题对策

一、宁化县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总面积2407.19平方公里。辖6镇8乡,210个建制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36余万人。宁化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方志学家李世熊、书法大家郑文宝、伊秉绶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是郭沫若的祖籍地。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的四个起点县之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1930年1月,同志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文化积淀深厚,是举世闻名的客家祖地。是一个集客家、老区、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

宁化县图书馆是县二级公共图书馆。1983年3月正式成立,1987年底,县图书馆新馆落成,总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目前有藏书5.49万册。馆内配套设施齐全,内设报纸、杂志、图书、地方文献资料、少儿阅览室等,还设有采编室、电子阅览室等。2013年,宁化县图书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二级图书馆。目前宁化图书馆需要对16个乡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和210个村农家书屋的业务管理和辅导工作。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宁化县图书馆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不仅对基层群众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道德素质修养、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基层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充分发挥宁化县图书馆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所面临应该认真思考、积极实践的新课题与新挑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宁化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图书馆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馆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宁化的文化发展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不少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的落后等。只有直面正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馆事业的整体发展,使图书馆真正发挥职能和作用。

(一)经费严重不足

图书馆资源是指文献、馆舍、设备等。目前,我国县级图书馆是政府拨款,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以及对图书馆事业不够重视等原因,导致县级图书馆经济十分拮据,购书经费短缺、设备落后和不足。许多县级图书馆藏书锐减,文献不足,有的县级图书馆财政拨款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正常办公开支,根本无力购书;有的图书馆馆舍老化,书架、期刊架、阅览桌椅等设备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或更新;有的图书馆计算机很少,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

因电脑设备配置过低,常年又没有维护和运行经费,电子阅览室电脑基本处于淘汰状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技术设备的欠缺,严重影响着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的顺利实现和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服务的开展,进而难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很难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

从宁化图书馆来看,基础设施已达不到目前二级图书馆2000平方米的要求,急需扩建馆舍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更新。虽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现已成立(内设数字借阅厅、报告厅、演播室及机房20T的存储容量),做好了图书馆网络,但目前馆支中心只有1名管理操作人员,只能解决一部分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支中心还在筹建采编队伍,开始采编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已对外开放。由于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所有对外服务窗口都是免费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而财政每年下拔业务经费仅有3.6万元,只能订购每年的杂志和报刊。要使图书馆发挥作用,服务广大群众,则每年的业务经费必须要有28.8万元/年,实际相差25.2万元,经费严重紧缺,造成我馆工作已无法正常运转。

(二)员工素质偏低

目前我馆在编在岗6人,其中大专学历5人,初中学历1人(自收自支人员1名)。作为县级图书馆在一些领导和部分人眼中是一个工作清闲、待遇又有保障的单位。同时,由于体制的原因,县级图书馆基本上没有用人的自,人员的进出由上级部门决定,长期以来成了照顾关系的首选单位。这样导致县级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一是文化修养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县级图书馆的员工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失衡、老化,存在整体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是照顾调入图书馆的,基本上是学非所用,长期停留在“外行”状态,而图书馆工作所需的图书馆学、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却严重缺乏,造成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

二是在于目前图书馆经费相对短缺,待遇偏低。人才引进难与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人才观念滞后、激励力度不够,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还没有完全消除等方面的问题。县图书馆由于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于体制上的限制,薪酬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满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这也大大削弱了图书馆进人的吸引力。

三是对人才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目前图书馆还是用职称作为评价科技人才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职称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发展,职称越来越难以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和实际水平,在职称方面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等现象仍比较严重。图书馆虽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人才进行评价,但具体到待遇、奖励等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不能真正依据评价结果对人才进行奖励和选用,这使得一些人才感到不公平、不公正。

四是思想修养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应付了事,马马虎虎。

(三)服务读者不够

由于县级图书馆文献不足,设备落后,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只是保证开馆时间和普通书刊的借阅等较低层次的服务,几乎没有开展定题服务、报道服务、情报服务、编译服务、文献检索等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不能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大力争取地方财政投入是宁化县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障

宁化县图书馆虽然从建立至目前,发展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从设施、设备、库藏等方面来看,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因此,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加大力度来扶持和投入,特别需要对贫困山区县予以适当倾斜。一是要将图书馆的人员经费、购书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当中,而且,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维护。二是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职工工资待遇应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相近,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要加大对馆舍的投资,要按三级馆的要求扩建馆藏面积,如新建阅览室、培训室、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维修改造及设备更新添置等投入。县图书馆在增加馆藏数量的同时,注意采购图书资料的普及性、适应性、时效性强的实用科技类图书,要根据本县产业化状况特点和发展方向,购置群众需要的、知识对口的、技术含量高、实用价值强的图书及报刊,以此确保图书馆事业的正常运转。

(二)着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宁化县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还要具有图书馆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图书馆社会作用的大小,都取决于图书馆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了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活员工工作积极性,必须做到:一是实行按劳取酬。图书馆要制订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在全馆上下形成奖勤罚懒、能上能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公平竞争风气。做到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浪费宝贵的现有人才资源。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要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修养,使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三是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图书馆可以通过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定期派出员工出去进修学习,也可以通过在馆内举行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才能使员工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积极、主动、热情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宁化县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措施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充分发挥职能的保证,是图书馆实行有效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则,是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工作就很难正常进行,也很难保证一致。因此,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范县级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

图书馆规章制度主要有组织制度、职工管理制度、读者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藏书建设制度、图书分编制度、读者服务制度等。制定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实际问题制定,同时制定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又要方便读者,还要注意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随着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应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地修改和完善,以免造成工作混乱无序。

近年来,图书馆读者服务以从传统服务转变为现代多元化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难以得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图书馆因读者的存在而存在,应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图书馆的所有工作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读者工作作为图书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读者的服务活动,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图书馆各项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体现了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方针和任务,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并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整个图书馆工作好坏的标尺。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客观作用,决定了图书馆人应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读者服务工作。

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本文化权益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55-02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公共文化基础工程,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改变落后地区文化信息闭塞的状况,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体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向广大基层群众传播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从城乡共建进入到全面共享的发展阶段。

1 基本情况

贵州省兴义市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国土面积2915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聚居着汉、布依、苗、彝等27个民族。辖22个乡镇、8个街道办、37个社区,184个行政村。截至2012年12月,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已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和22个乡镇、4个街道办、188个行政村、16个社区、5个机关企业等共235个基层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企业)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村村通、全覆盖”,全市各级基层服务点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各类读者20万余人次,扩大了共享工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状况

2004年以来,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在网点建设、经费投入、资源建设、技术合作、合作共建、惠民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在网点建设、经费投入及资源建设方面,兴义市2004年建成兴义市图书馆、马岭镇平寨村两个基层服务点,分别安装了共享工程服务器1台、卫星接收系统1套、投影播放设备1套和500G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文化信息阅览查询服务。2007年10月,组建兴义市文化共享网络图书馆,采取以图书馆为主体,单位职工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方式,筹资36万元配置电脑85台/套等设施设备,开放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室、多功能视听室等服务窗口,依托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平台资源,开展电子图书/音像资料借阅、网上资料查询、参考咨询辅导、举办专题讲座、免费播放优秀影视片、提供网络服务活动,年均接待各类读者10万余人次,为传统服务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2008年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221.6万元,建成兴义市支中心1个,乡镇(街道办)、行政村(社区)基层服务点213个。2008年10月建成兴义市县级支中心,新增公共电子阅览室1个,配置读者端计算机36台(套),卫星接收系统1套,投影播放设备1套,资源服务器4台等设备。2008年12月在兴义市图书馆内挂牌成立兴义市县级支中心,贵州省分中心授牌并配送了约1.0 TB的数字资源。

2011年6月起,兴义市县级支中心及各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全部实现免费开放,2011年至2012年获得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免费开放经费共256万元,获中央财政补助村级文化事业经费共134万元,主要用于村级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文化服务项目。全市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获得国家财政统筹配套价值约210万元的设施设备。2012年建成全市22个乡镇、4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每个点配备了6台读者端计算机,并安装了1.0 TB数字图书馆资源。目前,通过资源配送、卫星接收、网络下载、自建购买等途径,兴义市支中心已整理存储数字资源约4.5 TB,初步形成图书期刊、影视曲艺、知识讲座、法律常识、农业科技、卫生保健等数字资源库,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服务,满足城乡群众学习需求提供了资源保障。

(2)在技术支持、合作共建、惠民服务等方面,兴义市县级支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中国电信黔西南分公司、贵州网恒科技服务公司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根据《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远教工程整合建设实施方案》等安排部署,推进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工程等合作共建,整合建成223个乡镇、社区、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同时,协助建成中国电信黔西南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黔西南分行、兴义市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兴义市总工会等单位“职工书屋”服务点,由企业和建设单位投资60余万元,组建开放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受到了企业职工和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3)在宣传推广、培训工作、工程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兴义市支中心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进行合作,借助地方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平台优势,通过电视专题片、宣传资料、宣传展览、网页平面等途径,抓好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工作,让广大基层群众逐步认识、了解并参与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工程设备及资源的积极作用。同时,结合国家中心、省分中心工作安排部署,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对全市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使之较系统地学习了共享工程硬件安装与操作,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投影机的使用和上机操作,基层服务经验等方面内容,达到了培训预期效果,为推进兴义市共享工程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兴义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完善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增强了图书馆的服务活力,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基层领导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大部分乡镇没有落实工程运行保障经费,影响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共享工程专业人才匮乏和不稳定性,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公共数字文化创新工程,特别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开展工作。由于兴义市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滞后,导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加之农村基层文化工作没有严格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使得基层文化队伍几乎没有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乡镇文化站(室)有岗无人或人员被借用到其他部门工作等现象非常普遍,基层文化队伍的不稳定性导致部分基层服务点无法正常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设备为广大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共享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长效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目前贵州省文化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尚未正式颁布实施,其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完善、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全省大部分地区还未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对地方党委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从而影响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服务功能正常发挥作用。

四是共享工程宣传力度还不够,基层服务点工作自觉性不够,服务内容和方式有待加强,广大城乡群众对该工程的认知度不高。虽然兴义市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服务过程中也注重了宣传工作,但总体来说宣传的力度和效果不佳,宣传的方法和途径单一,深入农村基层服务点开展宣传与服务工作的力度不够,导致城乡群众对文化共享工程的认知度不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共享工程对农村群众的服务程度和服务面。

4 关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建”与“管”的关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要正确处理“建”与“用”的关系,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三要正确处理“供”与“需”的关系,坚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数字资源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吸引力。四要正确处理“有”与“用”的关系,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全面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管理服务工作。

(2)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将共享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共享工程纳入巩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等相关评比标准,把共享工程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地方公共文化建设规划,以及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寨、文明社区的工作要求,将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管理与服务情况作为衡量地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抓好落实。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工程运转经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和省级财政配套,地方财政需配套落实各基层服务点运行管理基本费用。地方政府应逐步加大基本费用的投入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管理各项经费落实到位。

(4)加强协作共建、促进资源共享,扩大工程服务范围。借助国家“三网融合”工程发展机遇,加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工程等合作共建,完善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政府机关、部队军营等开展合作,拓展工程服务渠道,扩大共享工程惠民服务覆盖面。

(5)坚持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工作形式。通过完善工程技术支撑平台,健全管理制度,丰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内容,推进免费开放惠民服务。利用工程资源和设施设备,搭建科技助农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推出文化共享工程便民服务卡、为群众提供方便、免费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播放优秀电影讲座,开展科技、法律、文化与政策等讲座培训,为农村敬老院、留守儿童、农民群众、特殊群体等提供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工作简报、宣传展览、宣传标语、定点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等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共享工程有所了解和认识,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6)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考核制度。制订完善共享工程管理、评估和考核办法,加强县(市)级分中心对各乡镇(办)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服务点的指导管理工作。加强对基层服务点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提升工程管理服务运行效益,将共享工程建设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底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工程建设真正收到实效、长期发挥作用。

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不仅拥有大量土地、房产、办公家具,而且配备了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且每年都再大幅度增长。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将越来越多;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采购任务必须严格按规定上报采购计划才能得到落实,诸多复杂程序无形给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增加了许多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进一步要求高校加强资金管理的计划性,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高校学科调整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空间也在增大,适度举债筹措到资金的管理也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高校对校办产业投资管理弱化,形成诸多管理的瑕疵,将来难免会造成被推上法庭的局面。因而,探索适应高校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管理体制和模式不顺。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颁布至今,规模较大的高校已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出台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序的管理状态。但仍有许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建制或建制不完整,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国有资产管理无序。启如:有的高校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工程物资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但为了相互牵制同时又设立相互独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一个负责监管、一个负责政府采购。这样虽然各自权责和管理目标得到明确划分,职责也清楚,但只是解决了某种程度上的多头管理,无法完全解决监管不彻底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管理。有的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虽然将资产管理权限集中了,工程物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也实行了政府采购,但由于管理体制处在磨合期,各种抵触情绪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制度建设与工作流程还亟待调整与完善,实际的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协调处理;有的高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挂靠在财务处,更是举步维艰,实际上仍是各相关职能部门来承担各项资产的管理,内容相互交叉,甚至有的管理职能缺位,尤其是对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校办产业投资的管理等,由于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协调力,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2.管理和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各级领导关注的是发展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资产存量和现有资产质量的高低及管理责任落实都缺乏意识与努力,最终造成使用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一些操作程序在采购、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上显得不够规范,导致监督形同虚设,甚至有随意行为。如有的高校中一些单位把办班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视为单位利益,自购设备逃避监督;有的高校在校办企业筹建初期,随领导的意志未对转入经营性的资产进行产权认定、评估,未办理有关资产转移申报审批手续,随意将学校资产转作原始投资,缺乏基本法律意识,管理中又存在诸多漏洞,难免造成将来会被推上法庭的局面。有的高校仍保留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至今未加以修订,一直沿袭着旧有的管理模式,甚至于有些资产管理部门对管理范围、内容、着力点都没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学校就更难拿出一套长效的资产管理措施,一本涵盖各类资产存量及利用状况的账实相符账簿来。

3.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在高校,由于管理层面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至于资产管理队伍的管理素质偏低。在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处的一些高校,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队伍中多为兼职人员,长期分散在各个部门,从没进行管理培训,加之由于编制所限常常是以工代干,兼职管理,管理资产仅占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业务水平就相当于登记员,财务部门与其交流难度很大。某些高校,长期以来沿袭一种增加添置仪器设备只填个单子签个名;资产报废则自报自填;家俱、图书只有年终才统计上报的管理模式。很显然,根本没有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识,更谈不上注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成本效益了,队伍管理素质和水平就更低,干起工作来相当被动,部门间的协调很困难,所以更难实现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展相合拍的大趋势。

4.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目前除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外,还有许多高校都只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制度或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和资产投资甚至自己没有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认为只要有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就行。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管理体制理不顺、领导关注不一,人员管理素质不高,最终导致执行出现走偏、走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某高校办公家俱管理执行的是旧管理条例,算是有“章”可循,然而在人员多次变动之后,出现无人专管的局面,最后演变成平时自置自报、年终统计估计上报的管理模式。这说明制度残缺不全,只会加快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优化管理环境。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高校财务处管理职能将被进一步细化,原国有资产的职能同样面临着重大转变,高校应抓住机遇,解决资产管理领导到位问题。

(1)建立集中层级的管理模式。即在高校建立起三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财务、基建、后勤、图书、科研、产业等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剥离,并入统一管理中:第一层级是代行所有者权利的专职机构。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分管校(院)长直接领导下,代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对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级机构,对全校国有资产统一进行归口管理,拟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承担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向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汇报工作;第二层级是学校各单位(各院、系、研究所、实验室、资产经营公司等),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第三层级是资产最终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直接使用人实施监督和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个层级逐级负责,同时彼此之间又具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完成各自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这一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是所有权关系清晰, 其次职责明确,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职责不分,多头管理等问题,从而彻底克服实际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和持续发展管理。

(2)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注入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通过借鉴企业经营方略,对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建立质量目标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促使资源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使各级领导管理思路、理财方法逐步统一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通过组织财产大清查,摸清家底,梳理问题,分析症结,提出方案,督促领导研究解决。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运用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出效益,都落在实处,从而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转贴于

2.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高校应针对校情和自身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照财政部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财政法规制度,从加强内控制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控制流失渠道,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源共享。当前,亟待制定或修订的管理制度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制度、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规定、无形资产认定管理制度、国有资产清查办法、经营资产考核管理办法、通用设备定期抽查制度、离岗移交财产规定、物品借还办法等等。当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同样需要一支觉悟高、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因而在队伍建设上,应注重吸收一部分敢于较真的经济或会计人员,充实管理岗位;学校人事、财务应周密考虑设岗定酬方案,促进三层级管理队伍梯队建设;在设置专兼职管理人员时不得随意变动,一旦确定须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备案,以确保队伍稳定;如变动,必须经两部门签署意见,并派专职人员监督办理交接手续。同时,注重加强平时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管理评估工作和年度考核评比。

3.抓好重点管理,确保安全完整。高校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重点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目前来看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资金管理。在高校,项目资金数额巨大,类别繁多,使用方向各异,程序环节复杂,自从执行部门预算之后,其管理涵盖的范围变得更宽泛了。因此,高校必须加大研究规范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方面的力度,以便从项目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到经费预算、组织实施,每个环节都参与监督把关,严防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误产生巨额不良资产。例如: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在决策科学性、透明度、招投标和议标、材料采购、工程现场管理、预决算办理的各个环节都加大监管力度。非基建项目工程、大宗货物、服务项目的采购,应根据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规定纳入相应的方式采购,制定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招标机构和政府定点供应商遴选规则;最终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配套建立起完善的项目资金检查、考核、评价办法,全面推进项目责任制。

(2)房产使用管理。高校房产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生活服务、校产经营等,占总资产比重最大,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一些高校存在实际使用中,部分单位为了小集体利益,随意变换房产用途,有用于出租的、有用于合作经营的,特别是一些投资校办产业的项目,由于法律意识不强,签订合同或协议随意,难免存在瑕疵漏洞,以至于最后出现合作者以协议相要挟,或提出苛刻条件,极力拖延占用,导致学校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很多现实的例子表明,由于管理不规范,在经济责任制上留空子、在利益机制留了机会,让某些单位自主权得到无限放大,最终给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增加难度,给学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最后影响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所以,高校应建立起房产使用的分类管理、分类运作体系,有效地对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使用效益进行监控,确保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

(3)通用设备管理。通用设备历来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难点,许多高校都存在流失严重的现象。从许多高校进行的财产大清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处理最多的资产管理积案就是解决通用设备不在其“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方便携带、价值较高的通用设备如手提电脑、数码相机、通讯设备等等,很多都以丢失、捐赠为由处理。实际上,却是自主决定的假性丢失、捐赠的想象。高校要控制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必须完善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交接制度、借用制度、考评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核定通用设备细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积案。

(4)资产存量管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细化资产存量的管理工作,从价值形态和时间角度对存量资产的利用情况进行考核调研,逐步构建起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从配置的结构、日常利用率、占有率、可用率、共享率、更新率等方面对各级部门占有、使用资产进行效果评定,综合评价各级单位的使用效能,从而促进高校各级部门改善资产的管理,也为来年制定合理的预算提供依据。

(5)闲置和报废管理。在闲置资产管理方面,高校应建立闲置资产调节管理库。及时将各级部门因学科调整或职能转变,闲置下来不用的资产进行归库管理,然后再根据申请需要进行适当调剂,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资产的报废管理方面:一是要抓好资产报废的认定;二是将报废的资产统一由学校集中处理,从而防止随意降低报废标准,随意处置报废资产,突击报废等现象发生。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报废集中库,实施建账管理,强调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须保持其完整性,使用部门不得擅自拆除部件,必须全部上交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对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须经国有资产管理处同意,方可拆卸,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说明用途。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理报废资产时,应当会同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以招标、询价等公开方式处理,使整个操作过程透明起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6)无形资产管理。在高校,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上,科技成果又是评价一所高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直接体现高校的水平和影响力。因此,以科技成果为核心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正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中心工作。因此,在高校无形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应当特别注重加强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机构设置。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专门机构。在高校机构设置中,资产管理处、科技处、财务处、审计处、科技开发公司、后勤集团,虽都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但对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都不够全面,职责不够明确,缺乏给力的管理措施与细则。因此,高校进一步明确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相关职能与运行机制。

二是闲置与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高校国有无形资产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问题。一方面,很多高校和高校教师都是为了完成课题任务而搞科研,有的纯粹为了科研而科研,在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是十分注重。另一方面,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上,没有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不应当局限于满足教学或科研的需要,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图书借用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26-01

固定资产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学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增长和提高。许多学校因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如何正确分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的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摆在中小学学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1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绝大多数学校能按照《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分类,并设置账簿进行核算,部分学校已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软件进行计算机管理,向正规化迈进,但距离规范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现就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固定资产管理混岗现象较为严重。普遍存在一人兼职互不相容的多岗现象,违背互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的会计原则,账、物管理一人承担,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借用还手续不完备,存在管理漏洞,对个别固定资产不能正确断定其是在校内使用还是已被私人使用,从而形成资产流失的暗道。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交接手续不完善,工作衔接性差。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稳定,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好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乡镇的中小学,由于人员不足或是其他原因,加之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是领导一句话就是另一个人,交接手续过于简单,甚至没有,容易使原来已经漏账的资产(主要是指校外个人使用的部分),可能永远不能入账,造成账实不符;由此,还容易使一些体积较小、价值较高的资产变为私有,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等,这种混乱现象使得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3)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入账价值不准确,入账时间不及时。①手续不完备,部分学校对无偿调入、调出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对有些资产的转让、报废等处置,不履行手续或履行的手续不全,就自行冲减账目,特别是单位价值超过规定额度应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的资产,有“先斩后奏”的现象,也就是处置结束后再补办手续,处置资产的过程失去了控制,容易形成舞弊,没有真正理解审批的含义,失去了监督的意义。②入账价值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时,将应记入资产的运杂费等,只记入了“事业支出”,未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同样,将基建工程中改扩建的建筑物等的净增价值,只记入了“事业支出”等科目,未同时增记“固定资产”,还有,有偿转让及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在会计核算中应该记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而误记入“其他收入”科目。③入账不及时,个别学校固定资产购入后已超过一个季度,还未记账,对已交付使用的楼房等建筑物,因没有结算,久拖不入账,使账实严重不符。

(4)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形同虚设。好多学校对上级规定的定期(寒暑假)不定期(管理人员变动或其他特殊情况)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力,对报表应付了事,不进行实地盘点,账是账,物是物,未能通过实地盘点根据盈亏进行调整,二者失去一致性,真正的家底不清楚。

(5)会计与资产管理员不能平行登记,达不到账账相符。部分学校由于内部管理不到位,账务运行程序不完善,会计与资产管理员双方的账目彼此之间不能实现平行登记,有漏账现象,使两账资产总额不相符;还有部分学校,会计与资产管理员虽能达到两账资产总额相符,但记账过程不符合规定,会计平时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进行核算和登记,而是学期终了或年度终了把资产管理员的资产账面本期增减余额过度过来,完全是“拿来主义”,从而失去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

2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上述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

2.1 领导不够重视

中小学的财务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者支出财物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方法。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正是现金减少固定资产增加的过程。一些学校领导盘算的只是本单位的现金余额有多少,很少顾及固定资产余额。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争购高档设备和仪器,有的重复购置,造成固定资产的积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不设法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则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将成倍加大,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中小学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对固定资产的购建、技改,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明确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必须按规定纳入账务核算。而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的会计内部控制是形式上的控制,而不是实质上的控制。

二是部门之间职能协调不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小学各职能部门之间,比较重视对行业这个“条条”的管理与指导,而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重视不足,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尴尬局面。

2.3 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中小学对造成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

3 加强中小学资产管理的对策

如何进行学校资产管理呢?一、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更新思想观念,严格依规办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必要条件。只有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序地推动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才能使人人关心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学校的经费和投资,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学校必须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增加法制观念。学校的员工,都有义务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建立多维一体的内部牵制体系,做到机构专一,责任明确。从现在各类学校的财产状况看,学校拥有的资产数量和价值都较大。学校应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和财务总管部门、总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资产管理室,配备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履行资产管理的各项职责。三、建立与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切实建立有效的考核责任制,是保证资产管理好坏的前提与基础。管理好资产,除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将制度落实到位。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并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归口管理,即由学校物资管理职能部门和具体使用科室共同管理,物资管理职能部门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和监督。四、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得好坏,其核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因此:一是完善资产购置计划采购制度与验收制度。严格资产的计划审批流程,从严把好入口关,对各科室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防止重复购置、闲置和浪费。在购置方式上,要推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办法。还要把好资产的验收关,实行采购与验收分开,对质量达不到要求和以次充好的资产,要坚决拒绝接收。二是健全资产使用维护制度。资产使用维护制度包括使用登记、保管措施、安全防范措施、赔偿措施等内容。学校要对资产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要防火、防盗,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四是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防止隐性资产流失。对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有计划,适时购进。学校资产如课桌椅、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不像企业生产设备那样搬不动、扛不走,而是处于开放的、不断循环的周转之中,易损易失,有一定的管理难度。因此,资产配置后,财务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校产验收、入库、保管、领发。建立固定资产等专用账簿,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在财务部门内设立专管人员,每年对账物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层层控制,互相监督,责任到人,以保证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总之,校产管理工作,校领导重视是首要条件,建立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是主要手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提高自身素质是完成任务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2]刘志强.学校资产管理实务手册[M].银川: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3.

[3]杨周复.学校财务会计手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0.

[4]最新学校后勤工作从业规范与管理制度及管理表格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