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中的生物常识

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文1

关键词: 物理知识 生产生活 密切联系 广泛应用

物理知识是我国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还有很多物质知识是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总结而来的,因此可以说是我国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很多物理知识。力学知识就是其中之一,重力、摩擦力等力学知识的应用随处可见,杠杆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压强的应用极其广泛。热学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光、声现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是应用广泛,电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联系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将其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物理、使用物理,借助物理知识改造世界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力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力学物理知识中,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比如,农村盖房砌墙的时候,通常都会进行墙壁垂直测试,那么这个时候就会使用到重锤线;而体育活动中,人们打排球,每次排球被拍打出去,都会以抛物线的形式下落;另外农村盖房的时候也会进行夯实,夯实这个环节没有重力作用是不能实现的。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重力则将是另外一个样子,就如宇航员在太空舱中一样,喝水的时候水会飘出来,所有物品都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桌子上,都会浮在空中,并且果实成熟之后会在重力作用之下向下掉落,这也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原因。

摩擦力是随处可见的力学知识之一,比如,人们走路、骑自行车及运输车辆的运行都依靠摩擦力。摩擦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力学种类,对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摩擦力有大也有小,相对光滑的地面上,人们行走起来会比较容易,而摩擦力太大的地面就会相对困难。在雪地上行驶的车辆,由于摩擦小,因此非常容易打滑,甚至出现交通事故。汽车轮胎上有很多纹路,这些纹路与鞋底面的纹路同样都是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设计的,机械零件的运转都会定期进行,这样是为了减少部件摩擦力,减少设备磨损,实现设备顺利运行,摩擦力对人类有利有弊,因此应该科学应用。

再来就是杠杆原理,这个原理的应用也非常常见,人们吃饭时用到的筷子、跷跷板、农民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利用这个原理。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巧妙运用原理为自己提供了很多方便,节省了很多力气,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压强的应用极其广泛。比如,人们滑雪时使用的滑雪板宽度很大,就是为了减小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使其不会陷入雪中。而缝扣子的针多为尖尖的针头,则是为了减小压强,使其能快速穿入衣物。使用吸管喝水、抽水灌溉都利用的大气压强的原理等。

二、热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们生活中热学知识也非常普遍,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如一日三餐都需要加热,如果没有加热就无法实现饭菜成熟;冬季房屋取暖也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人们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及暖手袋等都利用物理热学知识,柴油发动机运行的时候,水箱里必须装满水。家用电器的盖子或者外壳一般都有一个孔,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案例。另外,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温室大棚,冬季花朵需要搬入室内,室外很多树木会被裹上厚的“衣服”,这些同样是热学知识的应用。在人们对热学知识了解更深入的形势下,热学知识的应用将更普遍,并且应用效果将越来越好。

三、光、声现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光、声现象是人类生存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人们需要阳光,植物也需要阳光。夜晚要开灯,电视电影都是利用光学原理播放的。另外,穿衣镜、望远镜及眼镜等工具是利用光学原理。下过雨的天空会出现漂亮的彩虹,这就是光的折射。还有人们啧啧称奇的海市蜃楼、日食及月食等自然现象都是光学现象。车辆是现在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夜晚车辆需要借助光线行进,都会设计远光灯、近光灯及示宽灯或者雾灯等。我国根据光学原理对各种灯光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规范。手电筒采用聚光原理实现了光的直线传播,白炽灯则通过光照在反光环的照射实现照明。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通过调节入射角大小完成聚光。

四、电学知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最后,就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更密切的电学知识。日常生产和生活都与电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电人类社会将陷入不可预知的恐慌,同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电视电脑的运行需要电,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需要电,煮饭做菜需要电,可以说现代社会中几乎没有一个领域是能离开电运行的。因此教育中大力普及用电常识,让学生对电的好处及电的危险有深入认识,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电,都非常必要。

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阔,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重力、摩擦力等力学知识的应用随处可见,杠杆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压强应用极其广泛。热学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光、声现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是应用广泛,电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使其为人类社会造福。通过以上阐述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能够看出全面分析和学习这些物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对其加以利用。在物理学知识的普及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问题,更好地体现和感受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合理地使用物理学知识,并帮助他们树立尊重科学、探究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克和.演示实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2]郑式源.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06).

[3]刘国义.谈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1).

[4]周月琴.培养初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几点做法[J].物理教师,1994(01).

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文2

关键字: 物理实验生活物品有趣实验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其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并通过理论升华后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必备途径。教师通过展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从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往往由于缺乏实验器材而无法完成实验,或是由于条件限制而只能进行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常见物品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不断积累经验,发现很多时候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恰恰是很好的实验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帮助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利用生活中一些简易物品可进行的物理实验。

1.气球

实验1:利用气球来体验弹力。手压气球,可以明显感觉到气球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对手产生弹力的作用;进一步改变形变程度,还可以得出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实验2:利用气球来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将充足气的气球口打开并在空中释放,气球里的气体会一下子跑出来,在气球变小的同时,气球也会在空气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在空中运动。若是制作一个简易的纸质小车,在上面固定一个气球,那么这个反作用力还可以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实验3:利用气球来探究压强的影响因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气球的形变程度来感知压强大小的变化,可以通过施加力的大小不同,以及施加力的面积不同来探究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另一个很形象的办法就是“气球托人”的实验,学生常规的思维一般都是气球一踩就爆,怎么可能托起人呢?但是压强不仅和压力大小有关,还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虽然人对气球的压力很大,但是只要增大受力面积,同样可以减小压强。所以在实验中,可以选择四个左右大小一致气球,在气球上放一块板,这时候人就可以轻松地站在气球上而不至于踩爆气球了,这个实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纸

实验1:利用纸来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笔者选取较厚的纸制作成小锅,然后在其中加入水,把纸制的小锅放在酒精灯上能将水烧开。纸的着火点是183摄氏度,而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摄氏度,但纸锅却不会被烧坏,原因就是纸锅的温度不会超过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摄氏度。这个实验让学生在好奇之余了解到液体沸腾时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保持沸点不变。

实验2:利用纸来体验静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特点。将两本书一页一页交叉相叠在一起,然后用力向两边分别拉两本书,结果是无论用多大的力来拉都几乎不能将它们分开。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静摩擦力的存在。

实验3:利用纸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其中之一的实验就是取两张纸,从两张纸的中间向下方吹气,与想象结果不同的是这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会紧贴在一起。原因就是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此外,还可以将纸卷成一个圆纸筒,取两根1米多长的细线在纸卷两端按同一方向绕在纸卷上,线的末端系在同一高度处,释放后会发现纸卷不是竖直下落,而是会向某一方向偏转,其原因也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影响。

3.饮料瓶

实验1:利用饮料瓶来探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笔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作为实验器材,尽量选取容积较大的饮料瓶,以便获取较为明显的实验现象。在进行实验时,往饮料瓶内速度均匀地倒入水,注意观察,会发现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瓶内的声音越来越尖细,即音调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振动的物体是瓶内的空气柱,随着水量的增加,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得越来越快,频率则变高。这个简单实验验证了音调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2:利用饮料瓶来探究透明物体的颜色。笔者搜集不同颜色的透明饮料瓶,在进行实验时,将这些饮料瓶放在太阳光下,学生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透明物体的颜色之谜,如红色的透明饮料瓶只能透过红色光线,而蓝色的透明饮料瓶只能透过蓝色光线等。这个实验清楚地证明,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所决定。

实验3:利用饮料瓶来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将透明饮料瓶装水后,饮料瓶本身就变成了一个凸透镜,可以用它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如可以用它来观察课本的字等。学生通过这一简单的实验,可以很快地掌握凸透镜的特点。

实验4:利用饮料瓶来探究压强的影响因素。笔者在饮料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将其正立在沙盘中,观察沙子下陷的程度。然后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上述操作,通过比较沙子下陷程度的不同,从而可以探究压强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若控制水量不变,将饮料瓶倒置于沙盘上,改变受力面积,同样比较沙子下陷程度,则可进一步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探究出完整的压强影响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

实验5:利用饮料瓶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首先,感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饮料瓶的底部剪掉,从气球上剪下一块橡胶膜套在饮料瓶的底部,若橡胶膜不够紧则可在其四周绕上几圈橡皮筋来加固。往瓶中加水后可看到橡胶膜向下凸起,从而引导学生形象地感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存在。还可以借此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将底部套有橡胶膜的空瓶正立压入水中,可以看到橡胶膜向瓶内凹陷。此外,借助饮料瓶可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压强的存在,以及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在饮料瓶的侧壁不同高度处戳几个小孔,加水后可看到水从小孔中喷射出,并且通过水喷射出距离的远近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实验6:利用饮料瓶来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笔者选取600毫升的饮料瓶,将饮料瓶上半部(像漏斗的部分)剪下并倒置,然后放入乒乓球,此时乒乓球落在瓶颈处(600毫升的饮料瓶的瓶颈处恰能和乒乓球贴合),向其中加水,学生会发现乒乓球并不会浮起来。若是用手堵住瓶口,则乒乓球会很快就会跳出来。事实上,未堵住瓶口时,乒乓球下方没有水,因此它不会受到浮力;堵住瓶口时,顺着瓶口缓慢流下的水会在乒乓球下方聚集起来,从而对乒乓球产生浮力。

实验7:利用饮料瓶来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方法一:在饮料瓶中加入少许热水,晃动几下后倒出,迅速将瓶盖盖紧,过几分钟后瓶就被大气压压瘪了。方法二:在饮料瓶侧壁偏下位置开一个小孔,在瓶中装满水后,学生会发现小孔中有水喷出,但是若盖紧瓶盖,则会发现水流立即停止喷射,好似一个完整无损的瓶子,这是因为瓶内的水被大气压托住的缘故。方法三:在易拉罐内加一点水,然后在罐底加热,当罐内有水蒸气逸出时,立即用一块橡皮泥堵住罐口并停止加热,很快就可以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并看到罐子被压瘪。这是由于罐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罐子被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可以使物理实验变得更为简单,更为有趣;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扎实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朴成.物理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物理教学,1999.21,(2).

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文3

关键词:黑龙江;电子商务;山货;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155-02

一、电子商务营销新模式

(一) 电子商务概念与特点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性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具有普遍性,方便性,整齐性,安全性和协调性五大特点。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商务和贸易活动。

(二) 电子商务在黑龙江省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经历了以B2B为代表的稳定时期后,3G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我国电子商务迈入V5阶段。自四个现代化建设提出以后,我国现代化农业开始了新的探索之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现代化农业建设正式被提上了日程。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农业电子商务正成为农业信息化的新方向。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网民总人口达到1 127万人,年增长网民215万人,年增长率达到23.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326.6万户,年增长率达17.8%;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51.4%,手机网民数量达到579万人。目前,黑龙江省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17家,因特网数据中心服务业务企业14家,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网站306个。尽管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全国其他省份相比,仍然有一点的差距,还需要大力普及互联网的应用。从网民角度分析,2010年互联网普及率为29.5%,在全国排第20位;从企业应用互联网角度看,2010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基础资源IPv4地址、域名、网站分别在全国排名第16位、18位和第13位。在互联网应用水平上,黑龙江省网民应用偏娱乐化,信息获取类基础应用和沟通交流类应用的使用人群大多也已超过网民的半数。与全国趋势一致,商务类应用水平还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在黑龙江省尚未全面普及特别是在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的营销上,需要得到相关部门以及商家的重视。

二、黑龙江省山货资源丰富

(一)山货的种类与特色

黑龙江省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经济价值的达1 000余种。这些植物资源按用途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等17大类。食用植物是在黑龙江省野生经济植物中分布较多、贮量较大的一类,其中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产量为最大。黑龙江山货主要有熊胆、榛子、林蛙油、人参、鹿茸、马哈鱼子、大马哈鱼、兴安岭蘑菇(有榛蘑、猴头蘑等60多种实用蘑菇)、松子、黑木耳、山野菜(蕨菜、薇菜、松茸等)及刺五加、虎骨参及珍贵毛皮兽皮张等。

(二)山货市场前景广阔

山货通常指生长在山上,野生的没经过人工培植或养殖的可食用的动植物。它具有纯天然无公害、食用价值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继“河北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将食品安全话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因此,绿色健康食品成为人们的新追求。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山货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现代人所追求。山货企业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在“食品不安全”的环境中打出“绿色健康”牌。2011年三月“土特产山货交易网”诞生,标志着山货交易数字化的开启。该网站汇集各省份,各地区的山货特产信息,满足土特产供需和农业投资合作参考,以实现自由交易与商机共享。为山货企业在信息时代下开扩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网络平台。

三、电子商务在黑龙江山货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一)产品策略

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单一的价格竞争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大发展。山货企业需要进行竞争策略的调整,由单一的策略向多元化的策略发展。山货企业在实行山货电子商务的市场营销时应注重信息产品策略,如设立“虚拟展厅”,用逼真的图像,辅之以现代网络技术展示山货产品,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企业应建立网页的相应导航系统,建立信息传递系统,让产品信息更便捷地为消费者所掌握。

(二)定价策略

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目前的网上通用的定价策略有很多,如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地理定价策略等,要想在网络商战中拔得头筹,定价策略上要出新,在追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针对山货产品的特点,山货企业可以采用个性化定价和现金折扣定价的组合定价策略,根据山货品种质量等来确定产品的价格的同时对于付款及时、迅速或提前付款的消费者,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以鼓励消费者按期或提前付款,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呆、坏帐的发生。

(三)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策略是整个营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它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电子商务营销通常选择直接营销,这也是网络营销的一大特点。减少经营的中间环节,有利于企业减少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文4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学习、环境、法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7-01

1.实际生活常识对中学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

中学生物学知识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生物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活现象相联系。我们知道,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生活经验生发联想。

1.1 用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生物知识的记忆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蝗虫一节,就先举出发生在西北、华北等地区的蝗灾新闻,分析蝗灾的成因,很容易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蝗虫形态、生理知识的兴趣。在讲遗传与变异时,适当举出一些生物技术新成就:基因组计划,长寿基因等,开拓他们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1.2 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知识。生物学中有的理论比较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较难的理论,常需要通过举例来说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充当实例。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因而能更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如讲"鱼"这一节课,如何让学生真正认清生活中常见、常吃却不甚了解的鱼呢?通过捉鱼,学生体验到一只手把鱼抓出鱼缸很难,自然得出鱼的体表有黏液这一特征;通过观察,学生了解鱼在水中运动时,鳃的摆动,当它前进时,一对胸鳍像划桨一样向后划水,尾部像摇橹一样摆动。当它后退时,一对胸鳍向前划水,尾部摆动。

1.3 用生活常识印证生物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一些谚语、俗语、诗词、故事等,往往都含有一些中学生物学知识。在讲到这些生物学知识时,联系有关的生活常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

如生活中常会听到"树怕伤皮,不怕空心"这样的俗语,从生物学知识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因为植物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中,树干空了的部分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靠近树皮的具有运输水份、无机盐功能的新生木质部仍然活着,如果树皮坏了,筛管断了,根部会因缺少有机物而"饿死"。

2.中学生物教学对实际生活行为的指导作用

在解决社会上一些重要的生活问题时,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并合理地应用生物学知识,通过生物知识来指导生活行为。

2.1 帮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的衣食住行,治病服药均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答案就在生物学知识中。在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能力。

如有人认为"歪瓜劣枣"更好吃。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内容后,请学生探究产生"歪瓜劣枣"的原因,由此得到正确结论:种子发育不良导致了果实发育的不良, "歪瓜劣枣"属于果实发育不良,与口味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2 帮助学生提高环保素质。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环境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学校环境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通过生物学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大量的环境基础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情感和环境技能等有着重要作用。

如在"爬行动物"、"鸟类"的教学中,联系有人捕杀麻雀、蛇、青蛙在市场出售,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行为的危害,并坚决做到不吃麻雀和蛇等野生动物。并且组织学生学习宣传"生物防治"技术,放弃对农作物病虫害用农药防治的传统办法,增强对有益生物的保护,加大"以鸟治虫,以蛙治虫,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的力度。

2.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该达到这样一个最高目标: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必须充分理解生命科学的思想基础,善于在生物教材中发掘多样化的素材,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注重卫生保健;在饮食方面讲究完全营养和均衡营养;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地生活。

如讲到细菌和蛔虫时,教育学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洁净的生水,生吃瓜果要洗烫。讲到消化时,教育学生不要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讲营养时,教育学生不偏食,要保证各种营养物的数量均衡等等。对学生进行这些生活习惯教育时,由于紧密结合了所学知识,所以学生更容易信服和接受,学生就会更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4 帮助学生提高法制意识。"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结合生物学教学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如在学习《青春期》内容时,可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社会上的任何一种工作和职业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理解,尊重别人的一切隐私,任何偷看或泄露别人秘密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

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教学生物学常识实验

在初中开设的各门学科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越性,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活动中生物教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然而,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常识应用到生物学教学当中呢?我开展了此项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实验课中和课外实践中三大方面,以下逐一展开分析。

1.在课堂中利用生物学常识引导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化的日新月异,生物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飞快,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这也就要求生物学教师掌握最新的生物学发展动态,必须时刻给自己注入新的知识、新的能量来应对生物科学的发展。教师在准备新课之前,应根据课堂内容搜集并整理与本节课相关的常识和资料。教师可以用引用故事、常识、当前热点和实事内容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为学生进一步思考奠定基础。

1.1借助故事导课,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铺陈渲染,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兴趣昂然,求知欲冲动。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需要搜集大量的生物学故事的素材,可以借助当时比较流行的青少年图书系列剧的小常识,也可以引用动画片和动物世界等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为材料,进一步加以整理。例如在学习动物具有保护自身的机制时,教师就可以引用动物世界中《变色避敌的枯叶蝶》,讲述枯叶蝶不但在体形上模拟周围环境,而且体色尽可能地和环境保持一致,让天敌真假难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1.2利用生活中的常识和现象为铺垫,解释课堂中涉及的知识的疑点和难点。由于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工作,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产生研究课题。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吃海鲜的时候不可以吃水果?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课程内容。再如:我们家中的水族箱里的灯光是否长时间开着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灯光不能长期打开呢?会使鱼的什么结构产生不适反应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1.3通过当前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叙述当前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发展规划或者治理策略,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全局性。例如,我们在提及或者讲解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提出学生所观察到的关于生态破坏的事例,并将各种环境破坏情况分门别类,进一步针对各种生境破坏情况提出解决的方案。这于无形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在实践中渗透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过程可以通过两个主要方面实现,即实验课辅助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要学的教学内容,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点在实际操作和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更有效和直观地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意义教学。

2.1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验和实验设计组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利用实验中的科学史渗透科学精神教育。实验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实验部分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部分。其中,教师演示实验通常属于实验材料比较稀缺或操作的难度较大的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部分,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这不仅能使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实验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2.2不可忽视课外实践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拓宽各种学习渠道,使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园的参观或者野外郊游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教师结合活动渗透一些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面,实现寓教于乐,有效地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教师让学生与大自然深入接触和了解,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等内容,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鲁桂莲.初中生物学课的导入.生物学教学,2009,VOL34,(1):28-29.

[2]季凯宁.谈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学教学,2009,VOL34,(1):25-26;

生活中的生物常识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43-01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目前,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融生活现象、生活知识于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失为落实这一新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借用生活现象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已经形成了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但是,由于学科知识的缺乏,学生对某些生活现象或生活知识往往不能科学地解释或存在疑问,因此,从一些常见的生活知识或现象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而且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内容时,学生已有了这样的生活常识:西瓜中的西瓜汁很容易流出来,而鸡蛋中的蛋清却不容易流动。我借此创设导入情境:“蛋清中有水,西瓜汁中也有水,为什么西瓜汁很容易流,而蛋清却不容易流动呢?”这时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西瓜中的水多,蛋清中的水少”;有的回答“因为西瓜汁中的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而蛋清中的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等,待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概括起来有两方面:水的含量和水的存在状态,那么,究竟是水的含量还是水的存在状态影响西瓜汁和蛋清的流动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寻找原因。”这样就引出了对细胞中的水的学习,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立刻调动起来了。

二、利用生活现象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倡导探究性作为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其目的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一节关于光合色素的教学中,学生对植物入秋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转黄现象比较熟悉。因此可以学生已掌握知识:“绿色叶绿素的颜色;黄色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由秋入冬温度降低”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绿色植物叶片颜色变化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得出结论:①低温导致叶绿素遭到破坏;②类胡萝卜素对低温的敏感性较叶绿素对低温的敏感性低。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探究式教学,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知识结果所形成的心理震撼力也是特别巨大的,也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利用生活经验解释生物理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有些生物学理论比较抽象,用教师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我们如果转化思维方式,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来分析说明,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节时,由于受日常用语“某某物体很冷或很热”的影响,学生将皮肤温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也理解为“冷”或“热”自身,而很难理解为温度“变化速率”。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可联系下面的生活经验。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冬天在室外的钢管和棉花有同等的温度,但当我们手握上去时感觉前者较凉,而后者较温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钢管传热快,温度变化速率更明显的原故。这样,通过这一很平常的生活经验可以较轻松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难点。总之,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有两大优点。其一,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能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因而能更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四、利用生活实践设置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力增长的“生长点”。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进,学生的作业也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设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或亲身体验中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很重要作用。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寓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而且有些看似相似的生活经验,但其中蕴含的知识不同,或是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