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培训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培训体系范文1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D7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243-01
引言:今年以来,我矿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下面我就我矿如何将创新观念树立到培训体系中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一)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二)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员工培训体系中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利于开展创新培训,应构建集科研、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培训体系,培训部门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生产部门及时反馈生产动态。全公司形成了一个“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职工的创新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矿把开展创新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不仅将井上的书本延伸到井下的现场教,还把触角直接拓展到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教师到井下为一线员工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教学。学员们在井下工作面边看边听。边学边讨论,教学操作结合。原本在井上课堂难理解的“排距”、“掏槽眼”等操作方法通过现场示范变得简单易懂了。
二、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开展创新培训,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途径,并在实施创新培训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容易束缚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
(一)开展课堂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要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必要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培训部门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一定的情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则启发学员求异思维,鼓励学员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在煤矿企业职工培训中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企业产量的不断攀升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培训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成为了当前员工培训基地的头等大事。
首先是员工培训和现场相结合,把培训课堂由学校搬到了生产现场,通过在生产现场身临其境的指导培训,直接把理论嫁接到生产实践中,有效地避免了纯粹的为学习而学习的枯燥感,使员工既动脑又动手,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员工培训和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我们打破了培训的无的放矢、泛泛而谈的添鸭式培训,改为专业专项培训。培训时专门针对设备的故障,以集中解决某一难题为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细化安全培训管理
重点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实验、复习、考核、教评、归档、跟踪调查9个环节,把好6个关口,制定出每个教学环节的量化标准,实行全过程质量反馈监督。一是选派技术业务素质强、富有煤矿安全生产经验的教师任教;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加强模拟人操作、自救器使用等实物教学;多讲与提高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关的知识、多讲与安全生产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做到教以致用、学以致用。二是加强培训管理,严把考勤关。明确班主任一天四点名制度,对无故迟到或旷课学员通报到单位予以处理。
创新培训体系范文2
一、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创新
党校教育定位决定了其在教学机制与教育方式上存在自身特点,党校课程的开展需要与社会紧密联系,它服务于党员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稳定发展,控制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教学过程。从党校质量管理方面上看,其产品就是学员,党校质量高低可通过学员学习效果反应出来,党校需要采取有效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坚持高效、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教育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了解党校的实际情况,管理者要具有系统管理的思维方式,并且将管理目标与管理过程结合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可将管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经分层后,有利于降低管理难度。
(二)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可通过建立管理组织系统而实现,管理组织系统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其中主要有质量活动、质量环节、质量关联、组织结构等,所谓组织结构就是指设置执行结构与决策结构;质量环节就是指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所有流程的顺序;质量关联是指将质量活动在相关单位中落实;质量活动指的是质量管理中的活动与环节;质量信息指的是将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为闭环系统,所有质量信息均可通过流程管理显示。
(三)党校课程教育改革。党校课程教育改革非常必要,教育改革要注重可实施性,可以通过建立党校信息平台、教学管理一体化等,使党课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党校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质量的评价以教育标准和教育目标为依据,利用系统对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数据信息,同时还要判断党校教育是否与现阶段的社会需要相符,对教学效果、教学流程等进行判断。党校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手段与教育理论,对现阶段的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二、党校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党校管理者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结合以往的管理制度,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另外,管理者要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责,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相应考核与评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党校还可组织交流会,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讲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在日后如何做才会变得更好。党校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党员的上课情况、考核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将党员考核成绩纳入对其的年终整体考核中,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明确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性。
(二)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党校队伍,对党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好实现师资网络的形成。扩展并不断完善党校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将教育途径与思想政治资源结合在一起,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实现党校课程的系统化教育。党校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专家进校授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不懂的问题,还可踊跃提问。
(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党校可以适度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参与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党校老师进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既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也可亲身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党员干部感受到自身价值,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党校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对党校课程培训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另外,党校还可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先烈的纪念馆,参加义务劳动,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让他们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党校老师可以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其对基层人民的了解,党员干部了解基层人民生活后,他们便能够及时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案,并设置相应的目标,以这种形式开展党校教育,让党校课堂不再局限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得到实践,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群众的生活环境,增进对基层人民生活的了解,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创新培训体系范文3
关键词:创业实训 教学体系 创新型
一、大学生创业实训价值分析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长期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视。当前大学生创业时面临诸多难题,特别是创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根据调查显示,创业最艰难的还不是资金,知识、技能和信息的缺乏才是创业的最大困难。创业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尤其是需要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涵盖多种能力,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决策能力,二是专业技术能力,三是经营管理能力,四是交往协调能力,五是创新能力等等。没有做好创业准备的人,最终只是一场空。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比例相当高。创业者,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十分需要在创业前就具备创业的各种技能,这需要提前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方向和趋势是创业教育,因此我国创业教育前景非常广阔。
创业教育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操作性,必须进行一定的实训。针对实训教育方面的教学设计是创业教育的重点,热点,更是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难点。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比较晚,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最缺乏的是:完整的创业实训教学体系,完整的课程设计和内容,以及全方位创业能力的实践。因此,高校急需建立创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创业实训教学体系。
二、创业实训教育的现状
美国在1947年开创了创业教育课程――哈佛商学院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美国的柯林・博尔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21世纪进发展到成熟期,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最典型的课程包括:“创造性思维”、“风险投资”、“法律知识”、“商业计划书撰写”、“机会识别”、“创业营销”、“创新评价”、“创业研究”、“小企业管理”等。但尚未有完整的计算机仿真实训课程。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有关资料,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还不是很系统完善。目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的院校和专家虽然较多,但是大多集中在国外先进理论的介绍和引入,结合中国国情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适合中国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我国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展开的时间为1997年,在、全国学联等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清华大学举办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由此拉开了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中推广的序幕。教育部在2002年确定包括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并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些院校在政府引导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业教育探索,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手段,有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有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的。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辅以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聘请企业家讲座或者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创业课程比较典型的有“商业计划书撰写” 、“科技创业”、“创业管理”以及“企业家精神”等。
创业教育必须要具备实训环节,但传统的实践手段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模拟创业面临场地、资金等等困难;企业实习则有企业接收、岗位及工作安排等等问题,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创业计划大赛由于学生缺乏商业实践,往往不切实际、纸上谈兵,对提供学生的创业能力有限。计算机模拟仿真实训将成为创业教育的最佳实践手段。计算机能够模拟真实的、复杂的、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够模拟真实的企业组织环境,能够模拟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业务实践,能够模拟同行业间、企业上下游间、企业与客户间、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等的博弈竞争,也就能很好的模拟创业活动。
三、大学生创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目标及系统
大学生创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目标及系统可参见下图:
四、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设计方案
在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参考方案中,教学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针对一个创业能力训练的重点,并按照创业的过程和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过程进行课程次序的编排。各校可根据自己的课时安排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达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设计方案简单介绍如下:
教师讲授知识总计约为30小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说明和指导,每个单元平均大约1小时,共计约10个小时的实训指导。因此,教师授课时间总计大约为40小时。
学生在实训锻炼的时间大约为80小时,学生的实训部分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练习。建议在校园局域网内对学生开放实训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充分发挥实训平台的自学功能。
五、创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打造全新的教学形式
该体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运用发现式与问题解决的教育模式,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结合自身特点,采用选择性学习方式,提高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实践实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形成创新和竞赛平台
建立该模式,为学生进行创业竞赛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也为老师的提供一个创新的、项目化的综合教学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知识和能力储备。
(三)成为企业家的摇篮
以创业实训的自主学习为手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模拟现实的创业以及竞争环境,培养决断能力和整体把控能力,为学生真正创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陈素琴.加强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3 年第3 期
[2]刘磊.论实践的动态过程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07年8月
创新培训体系范文4
迁安市职教中心自1983年建校以来,一直以增强服务发展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使职业培训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2004年以来培训规模逐年增长、培训质量稳步提升,11年间共为社会培训各级各类人才15.2万人,为迁安市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成为迁安市乃至河北省知名的职业培训品牌学校。
瞄准需求,用好政策
迁安市职教中心的职业培训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确定了“对接产业、多元合作、长短并进、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致力于加速构建长短并进的大职教发展格局;得益于迁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机遇;得益于国家、省、市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良好政策。
1.迁安市对办学的强力支持和职教园区的建设,为职教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多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形成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多元措施为职教发展聚力,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出了构筑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的发展目标。其中构筑教育培训功能中心位列首位,核心就是依托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迁安市职教中心,将迁安教育做大做强,使教育既发挥基本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又能作为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打造教育培训功能中心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政策。
为改善民生、促进就业,2008年以来,市财政投资建设了迁安职教园区,共占地1800亩。园区按照资源共享模式建设,主要包括市职教中心、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和市奥体中心。其中职教中心占地552亩,投资3.98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建有机械、电子电工、汽修等8个实训中心112个实训室,设备总值4800万元,可满足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年短期培训10000人教学需要,软、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
2.迁安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职教中心提供足够的培训空间
近年来,迁安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立足原有产业基础,提出“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确定了构建“3+5+6”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即着力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煤化工、包装建材、食品医药、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五个产值超百亿产业板块。培育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消费购物、养老养生、总部经济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在政策的吸引下,芬兰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中海油、徐州重工、红星美凯龙等40余家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
随着大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企业刚性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教育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7家,超千万元的200多家。未来五年企业为迁安市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需求达8600余人。但在所调查的13.6万企业职工中,在职工人(在职职工数减去管理和辅助人员数)8.5万人,占在职职工的62.5%;技术工人2.4万人,占在职工人28.2%;高级工以上0.55万人,中级工1.1万人,初级工以下0.75万人,分别占迁安市技术工人的22.9%、45.8%、31.3%。因此,现有企业职工队伍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此外,大量普通毕业生、不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转岗人员、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提升就业技能,因此,学校未来办学在职业培训方面空间巨大。
3.国家、省、市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为职教中心职业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4年国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培训时间为15?9 0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经费实行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培训工作,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与中央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2007年迁安市政府以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政策为基础出台了《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培训工程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收费标准在2000元以内的技能培训实行全免费培训;参加免费创业培训人员,成功创业满一年并招用2名以上员工的奖励3000元,同时根据招用人数按每人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创业成功人员。对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还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创业补助。
2009年迁安市对全市在职职工实行免费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为岗前技能培训的一半,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2014年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其中种养大户人均补贴2500元,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均补贴800元。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参与到政府支持的培训工作中,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赢得了学员的高度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整合资源,强化功能
1.主动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004年以来,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各行业、各部门分散的资金、项目等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和综合效应。学校积极主动与各部门寻求合作途径,探索共同发展之路。一是依托迁安市人社局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二是依托迁安市安监局建立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三级资质);三是依托迁安市质监局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基地;四是依托迁安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五是依托迁安市农牧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六是依托迁安市委组织部建立县域特色人才项目基地;七是依托迁安市财政局建立迁安市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八是依托迁安市总工会、迁安市人社局成立迁安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九是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借助“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功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迁安市职教中心在政府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实行指导委员指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指导委员会由市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等14个部门组成,负责对集团的建设、改革、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集团理事会由首钢迁钢、燕山钢铁等15家企业和迁安市职教中心组成,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为迁安市职教中心,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功能,已与60多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涉及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引校入厂、引企入校、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学校在4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32家企业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长期与燕山钢铁公司、九江线材有限公司、轧一钢铁集团、东安超商、锦江饭店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首钢迁钢、燕钢、松汀、轧一、荣信等企业举办首席技师培训班;在迁安市总工会组织下开展了五届全市职工技术比武。
3.实行一校带“多点”,构建覆盖全市的教学网络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在职职工和农村偏远地区学员参加培训,依托当地场地、设备设施,学校在全市6个乡镇、8家骨干企业建立了14个职业培训教学点,同时利用乡镇社保站社会职能,建立了19个招生宣传网点,为当地有培训意愿人员咨询、报名、资料审核工作提供便利。
4.完善机构建设,健全管理职能
为充分发挥各行业培训基地的功能,学校不断完善内部机构建设,成立了技能培训科、创业培训科、社会培训科、职业能力建设处、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等部门,分别对应各培训基地,负责相应培训项目的招生、培训、就业、协调等方面工作,实现了“培训部门与政府部门”“培训部门与行业企业”“培训部门与培训项目”的三个对接,实现了职业培训的专业化。技能培训科负责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科负责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负责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考核鉴定、职工技术比武等工作,社会培训科负责联系其他行业培训项目及业务。
科学施教,提升层次
1.依据职业标准,结合成人培训特点,制作功能齐全的教学培训包
学校的培训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共7项11类23个职业(工种),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培训内容难易不同、培训标准高低各异,学员来源渠道复杂、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差距大,很难统一标准。学校针对这种现状,成立了以职业培训科室主任为组长,吸纳专职教师、学员代表、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组成教学研究小组,通过认真研究每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分析学员构成,精选培训教材,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培训大纲,细化培训计划等环节,制定了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功能齐全的培训教学包,包括该职业(工种)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模拟试题和考核标准等,尽量突出声光像等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使培训内容易于接受、培训效果达到实效。
2.培训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流职业培训师资队伍
学校一直注重培训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校内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不间断。多年来,学校共派出专职教师参加人社、安监、财政、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国家、省、市级培训125人次,现共有企业培训师4名,创业培训教师8名,创业指导师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4名,安全生产培训教师15名,注册会计师4名,会计继续教育讲师5名,各职业(工种)考评员24名。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职业培训兼职教师。共聘请创业指导专家5名,行业、企业专家12名,政府职能部门领导14名,大学教授8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使学校的职业培训教学团队能力逐步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3 .创新培训模式,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培训功能,让各级优惠政策和学校资源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学员,学校改变原来坐等企业、学员来校培训的被动局面,大力开展送技术入企业、进农村、到社区活动。多年来共开展入企业培训216班次196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40000课时;进农村培训112各班次60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9000课时;到社区培训12各班次7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1000课时,解决了培训与生产不能兼顾的矛盾。在培训教学上积极开展互动式、模块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取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基地实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指导相结合等培训手段,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4.强化调研,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途径对全市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全市技能人才需求方向、需求数量,为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培训学员QQ交流群、微信平台,结合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了解培训学员就业、创业、发展等情况,了解企业、学员对培训的建议,从而完善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社会,打造品牌
2004年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以“服务政府,为政府分忧;服务社会,为百姓解难”作为职业培训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培训工作,共完成各类培训15.2万人。其中,完成技能培训4 6 9 1 7人,包括:初级工3 3 2 3 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完成创业培训6752人,创业成功3215人,带动15676人就业;完成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8252人,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9346人;其他人员培训22000人,为市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8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860人。通过培训,增强了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服务水平,为迁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2.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丰富了区域经济结构
2004年以来,6752名有创业意愿的学员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有3215人创业成功,带动15676人就业,迁安市十大创业明星中有两位是职教中心的创业培训学员,有效促进了全民创业工程,实现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3.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的学员中,有1.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使那些靠种地为生的普通百姓走进了生产车间、走向了超商、酒店;有0.5万下岗失业人员成功转岗,使他们从原来不适应的岗位走向了新的岗位。
4.提高了市域技能人才总量,改变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
2004年以来,已培训企业技能管理人员1520人,完成技能人才培训46917人,包括:初级工3323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使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5500人增加到7759人,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由16.5%增加到22.1%,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5.提高了企业员工操作水平,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并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燕山钢铁黄瑞山、松汀钢铁王学超、津安钢铁杨检等学员在迁安市职工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炼铁工、炼钢工、钳工组一等奖,荣信钢铁公司学员周金在唐山市职工技术比武荣获气焊工技术状元。
通过培训,企业一线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企业技术骨干理论素质和科研攻坚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改项目进展加快。全市企业职工发明专利2012年达129项,2013年达107项。参训学员胡永付负责的津安钢铁公司第二烧结作业区配电室改造项目,将母排温度由原来的80—90度降低到40—50度,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创新培训体系范文5
一、经营自己
经营自己,就是要做一个才华横溢、见多识广、管理有方的校长。丰满“三识” 、紧扣“三不” 、强化“三有”,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校长。
(一)丰满“三识”。
1、知识渊博。大千世界,知识本身就丰富得像“圣人”,千难万事都靠她来处理,人们喜欢她、佩服她、敬重她。校长更应如此,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对学习,要情有独钟。看时事政治方面的书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办教育;看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书籍,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准;看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书籍,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为更好地用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2、见多识广。“书上得来终觉浅”,校长应该走出书斋,走向办学成功的学校,广泛吸取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优秀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全国有不少有特色的学校,省外的如汨罗、洋思中学,市内的东辰、英才,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学习外校成功经验的同时校长还应静下心来,针对本校的实际分析问题,抓住本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他为我用。
3、修炼胆识。有胆识的校长,敢想、敢干、力度大、判断准、决策快。校长要在这种先进的理念的引领下,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人精我专”的市场运作思想,吃透政策,用活政策,瞄准市场,果断决策。xx年,实施义务教育保证机制后,用于教师考核的经费完全取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又未出台,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难题,我校结合“留守儿童”多的特点,精心谋划,准确预测,果断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兴办“留守儿童”食堂,几年下来,事实证明,这一措施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二)紧扣“三不”。
1、决策不武断。决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有群体参与。学校每一个改革方案,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让教师学习、讨论、建议然后经教代会审议通过执行。每个正确的决策充分体现了校本性、人格性、可行性、科学性和效益性。
2、工作不漂浮。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魂。校长要做全体教师的领导者和学习的榜样。校纪校规要模范遵守,考勤要出满勤干满点,教学要深入一线,地上有纸屑要带头弯腰拣起……校长要树立奉献意识,树立“多干事就是享受”的思想,让教师信赖你,心甘情愿在你麾下效力。
3、功利不自居。“每一个校长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封功揽过”是校长人格魅力的显现。校长应具备“把功利分封给下属,把责任留给自己的胸怀。在成功时,多把功劳和荣誉分给下属;在失败时,多为下属揽一些责任。这样不但可以获得下属的感激和信任,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赢得人心,“人心齐,泰山移”整个团队充满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勇于创新的活力。
(三)强化“三有”。
创新培训体系范文6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员;学员;领导者;构建者;管理者;创新者;协调者
2011年武警院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压缩和转型,初级任职教育的发展也逐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何才能搞好武警警种部队的初级任职教育呢?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员,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员,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展现。任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培养模式,对教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有别于学历教育的新要求。本文就教员队伍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任职教育,教员是团队的领导者
教员要对授课内容与学员达成共识,就教学目标与学员达成共识。教员要能够看到大局。要十分清楚教学的目标,以及未来的教学成果。要能够与学员清晰地沟通这些目标,让学员在思想和内心中都认同这一目标,并让每个人,不管什么样的工作背景或个性,都能够齐心合力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团队领导者应起带头作用。教员要为学员展现教学构想,走在前面引导学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员要有预见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会从容解决问题。
二、任职教育,教员是知识的构建者
我们经常见到有许多“宏伟”的知识库,但是从来没有人去用。在任职教育中导致知识不能被充分利用的原因,除了知识本身是“知识碎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知识跟具体的业务是无关的、分离的、“两张皮”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知识的构建上做好分析,从学员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具体需求:为完成某个工作,需要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该如何表达和传递。
三、任职教育,教员是过程的管理者
任职培训的过程管理体系是培训模型重要的一个维度,培训过程管理体系能够使得培训的进行流程化、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合理的培训过程管理能够和培训课程体系共同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得培训有用而有效。只有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课程体系才能体现价值,因为离开培训过程的课程体系只是一堆资料;而离开培训课程体系的培训过程会无的放矢,很多过程中的活动都是无效的。
教员作为任职培训组织者,也是任职培训的管理者,管理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走向。
四、任职教育,教员是思考的创新者
创新就是突破传统习惯,打破思维定势,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创新是知识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教学活动的动力,也是领导者精神的核心内容。作为领导者若具备了创新力就具备了工作的动力、发展的潜力,就能开创工作新局面;若缺乏创新力就缺乏活力、缺乏激情,教学就缺乏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员作为领导者,要勇于追求卓越,敢于超越前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力求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树立创新意识,敢想、敢干、敢试,与时俱进,逐渐在教学中,形成创新的组织体系。要创新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和放大教学的效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考核模式。
对于创新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成功的教学,就要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者,无论自身能否成为教学创新的主体,都应该充分重视、发掘和培养教员成为教学创新主体的可能性。如果许多教员在创新中探索,那么这个教学工作必将会有质的飞跃。
五、任职教育,教员是沟通的协调者
沟通协调能力对于一个教员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协调,才能更好地认识沟通协调误区。这就要求教员增强协调技能,具备较强的上下协调能力、左右沟通水平,达到善于协调、善于沟通、善于谋事。
坚持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而且是交往的双向理解和包容,关键是达成共识。由于任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教员要主动了解学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员要与学员紧密联系,积极沟通,走进学员内心,与学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谊,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加快有关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纳入到武警院校发展建设的大体系中通盘考虑,切实保障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武警院校教育转型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姚炳洪,胡生明.军队院校教育转型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
[2]孙建国.加速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J].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