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

所谓创新思维就除了具有思维的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独创性与求异性。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像以往应试教育那样,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侧重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重大

1.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欲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时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老师主宰着课堂,只顾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部分学生虽然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没有什么能力,离开学校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创新。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抛弃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求异性、变通性品质,不是只依靠老师讲解便能获得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二、精心构思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根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方案,总是想法设法地考虑将知识与技能怎么传授给学生,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因素,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学生理解不了,就多讲几遍,再进行大容量的练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比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的时候,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告诉学生大气压的数值,再演示测大气压的实验,虽然同样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利用注射器,弹簧秤等器材,再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测出大气压来,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尽管教材上没有对托里拆利实验做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事实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轻易产生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真实的情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问题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老师能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有效地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烧得发红?而连接它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牛顿的水能产生5牛顿的浮力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假如在教学中配合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要善于提出那些有发散性的问题,并注意问题的阶梯性,以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问学生: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调节?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实现?在探究的时候,为什么要多做几次实验?不能一次性了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多方面地加深对杠杆平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利用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忽视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凡是能讲解的实验就讲解,省得浪费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玩。很多老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即使做一些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偶尔让学生做分组实验,通常也是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做,没有真正地利用实验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还要在行动上加以重视,利用好物理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进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常常不止一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比如,如何测量圆柱的周长的实验,只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就能想出很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类似还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等等,学生会提出很多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即使想出的方法不完美,也不要恶意批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知道,“好”学生的表扬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

2.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很多老师常常在探究教学的时候能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因素,常常包办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探索,这不利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即使尝试到失败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比如,如何测量一颗花生米的密度,有些同学还是考虑用天平测质量,其实,天平是无法测出一颗花生米的质量的,但他尝试失败后,立即会产生新的思路,就能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循序渐进地培养,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2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54-02

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1.1独特的艺术专业招生制度,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设计艺术专业招生特色,延续传统的选拔制度,主要以素描,色彩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由于考生生源的原因,大多数高等院校招生并不以创新思维为特点作选取依据;另一问题,艺术设计专业考生文化的差异,在思维的创新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艺术招生问题制约着专业人才素质的形成。

1.2根据我国教育培养特色,艺术专业大学生习惯性思维问题

针对我国小学、中学、高中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特点应试能力远远高于创新能力。设计艺术专业大学生往往在做一些创新设计作品时,难以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提炼创意。产生此问题的原因:“a,经常被固有的思维方式困惑;b,难以找到科学的方法解决创新问题;c,如何发挥个人长处去创新设计等问题。”面对着这些思维问题,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体系,对于文化产业,高等院校,学生都有着明显的益处,这也正是本论文撰写的初衷。

根据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每项设计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艺术类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现象,很多专家学者列举出很多不利的现象,导致很多专业被打入就业“冷宫”。根据沈阳新闻网2014/10/14日的报道中了解,“辽宁省各高校7个专业就业老大难其中5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艺术设计学、表演、广告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生自身――“不懂得设计创新”。根据教学反馈,各院校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体系建立不完善,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懂创新”。艺术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应根据教学特色,建立有特点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在设计创新上的思维局限。

2创新思维在国外教育的重视情况

2.1创新思维体系在美国教育的发展

美国十分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一类的课程,不仅在大学开设,就连中学,小学都有相关课程。他们始终相信“手艺有可能因为先进技术的出现而遭到淘汰,知识有可能因为不断爆炸而变得老化,唯有充满创意头脑永远不会枯竭,忠实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例如,1936年,美国通用公司为职工开设《创造工程课》;1953年奥斯本提出《创造性想象》轰动全球;随后60年代以后,出现几十个创造,创意研究中心。创新思维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创造发明活动,对美国的经济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2.2日本对于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为重视

日本不仅针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人员开设专门的创新思维培训,并且在幼儿园课程中,也加入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课程。例如,1974年,小林由树子女士创办了“日本创才学园”,致力于幼儿的创意技能,创造性开发教育。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日本培养21世纪具有高智力、高创造力的高级优秀人才。

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根据《2013-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阐述内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智慧,知识,创意和灵感在特定的行业的物化表现”。针对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创新思维体系”凸显重要。它是从根本上解决思维拓展问题和创意提炼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创意方法可为文化产业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3.2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在高等艺术学院的重要性

创意思维也称作创造性思维,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对问题新颖的阐述。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败。

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忽略设计前期调研”、“设计目的不明确”、“不会对主题进行创新性创作”等问题。学生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但这样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不利的想象?如何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点,建立独特的创意思维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3.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满足文化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创新”是每项工作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财富。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以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范围,改良学生固有思维模式。

4.创新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思路

4.1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4.1.1创新思维前期准备阶段――理性分析设计题材内容,明确设计创作目的。

大学生可以通过章节训练明确创作方向,寻找适合的创意表达切入点,避免设计创意作品与设计需求不符合;另一方面,通过此阶段,改善大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点对点”思维模式。(备注:此阶段专业教师要避免学生加入个人观点,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设计需求。)

4.1.2创新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完成“感性思维的清晰性”和“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感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想法”多元化为主,专业教师应限定时间,启发学生思维联想,训练大学生对“创新想法”的敏感度,逼迫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下阶段的训练内容提供丰富的创意依据;理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思维”逻辑性为主,并以明确的“设计目的”为参照,深入分析的创意是否与“设计目的”相吻合(备注:专业教师应对学生讲授“创新想法与创新思维的区别-想法是感性的,创意是理性的”)。

4.1.3解决创新思维困惑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内容对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增添设计作品亮点。

解决创新思维困惑是课题的难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解决能力;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习惯思维模式进行突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延续,从而达到创新能的提升。”

4.1.4创新思维最终验证阶段――验证最终创意成果,是否准确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

验证阶段是创新思维体系的亮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对创意进行好坏的甄别,使大学生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进行反复的考虑才能够实现。

4.2以“大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实践群体,使创新思维体系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艺术院校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二”学期,主要接触专业基础课。正式创新思维体系课程介入的最佳时机,故选择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作为创新思维实践群体。在实践过程中,艺术院校可依据专业的培养方向,有目的性地加入学科特色。如:“环境设计方向可加入空间思维领域;视觉传达方向可以加入图形创作思维领域;产品设计方向可加入仿生学思维领域等”。

5创意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方法

5.1创意思维前期准备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1.1明确设计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设计题目的理解,准确掌握设计作品目的。避免学生产生思维误区,错误制定目的方向。

5.1.2根据设计目的,寻找设计切入点。根据设计目的理解,找到最佳有效信息传达方式。此阶段教师应避免学生的设计切入点过于单一,应多元化。

5.1.3有目的性的借鉴作品,根据已完成“设计目的和切入点”,此章节让学生大量寻找可借鉴的设计作品,争取让学生产生创意兴奋点,为下一阶段作下感性铺垫。

5.2创意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2.1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

需要学生根据上一环节对设计目的感性理解,在特定时间内发散联想并记录所有内容。(备注:教师应启发学生多元化进行联想,避免联想内容相似)。

5.2.2根据联想内容进行有目的性取舍和提炼。

此环节以“设计目的和创意切入点”为依据,教师要求学生对上一环节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并发掘最佳创意表达方式。

5.2.3根据已提炼的创意,进行从“文字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换。

此环节应指导学生,多样性地表达视觉语言。如:“摄影,手绘表现,电脑制图等”。避免学生只选取同一种表达方式,失去创意思维体系多样性特点。

5.3解决创意思维困惑研究方法。

此阶段作为创意思维体系难点部分,多数大学生在创意思维进行提炼时,往往会遇到创意思维困惑。主要现象为:“a.无论怎样努力创新,最终都不会得到满意的创意表达方式;b.运用很长时间进行深入创意,但始终无法突破思维局限。”针对此现象,教师应果断提醒学生把思维方式返回原点,回想最初分析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记入的创新想法和理性的创意提炼。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回顾创意初衷,确保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4创意思维最终验证研究方法

学生要分析:“创意是否清晰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是否准确,巧妙”。以提问的方式验证创意思维的合理性。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较强的思维能力,逐步达到辩证思维,初步掌握和运用定向与变向、正向与逆向、纵向与横向、抽象与形象、求同与求异、交错与交替、扩散与集中、跳跃与规则、自由与有限、同步与单一等思维方法,这样才会有创造力。培养数学创新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值得高中一线教师研究的一项课题,对高中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根据我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下面,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已的见解.

1 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新颖性的思维,通过创新思维,不仅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思维成果,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也就是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1 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加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学科内部有不少的问题情境,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也是人们常常忽略的资源。帮助高中学生了解、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很好途径。这是因为,良好的创新思维能使得学生提出问题,而问题源于情境,情境又能引入到实际生活中,此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相关。通过这情境的设置,使高中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我们理解和表达现实生活的需要,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2.2 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我国数学教学一向不太重视数学的应用,现代数学的发展证明数学的工具性越来越明显,同时数学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当然数学的应用不仅是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应该说数学的应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可以作为一种思维、可以作为一种策略等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展现知识的发生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让高中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现实的问题,从而建立数学关系式(即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得合理的解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1 通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哪么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激发好奇心和发现欲,使学生置身于渴望得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以数学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创新的环境和机会。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往往呈现螺旋发展的态势,原有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新的问题情境,为进一步的学习又提供了契机。所谓“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也就是根据问题解决活动的发展态势,由问题引入知识,再由知识产生问题,通过进一步解决问题再产生新的发现,或者引起对前面问题的质疑,倒回来重新思考,因此把它看成是一个螺旋式的逐渐递进的过程。可见,这种问题模式重视以问题驱动教学,不仅要在新课导入部分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把数学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通过不断引发新的数学问题,使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携手并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层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3.2 通过开放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创新思维。

开放探索型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与“四种能力”并举进行立意,可是不高职学生对考查创新意识的开放题,考查实践能力的实际应用感到棘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善于发现、分析、解决现实世界中能用高中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与灵活应用,要对解题方法与规律进行总结与归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有关知识,设计一些开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3.3 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轻视实践应用,导致高中学生只会读死书,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开来。同时,学生并不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上几节专题应用课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贴近生活,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地把知识与相关联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介绍数学知识的同时分析生活现象,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长期进行这方面的熏陶,就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思维习惯,富有创新性。

3.4 通过归纳总结,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解题过程,而轻视甚至忽视解题后的归纳总结。事实上,在解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及时归纳总结,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的技巧方法和规律,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通过学生解题之后,认真归纳总结,研究方法,掌握规律,挖掘其内涵和外延,力求创新发展,这样就能使学生走出题海的误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5 注重提高高中一线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扎扎实实的为实施创新教育,加强数学研讨,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高中学生兴趣,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 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4.1 学生的主动性不够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这个过程应是积极的、主动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性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4.2 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

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教师从自身的角度设计问题、解答问题,忽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4.3 问题情境的设计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反,则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培养高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既需要提供让高中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永波.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02.

[2] 戴明宏.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J]. 石油教育,2005-06.

[3]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穆晓东.关于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J].上海:中学数学,2008-3.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模式;创新潜能

在社会发展中,任何新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创新思维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的,忽视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创新。长期这种统一化、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无情地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此同时,怎样通过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心理素质显得迫在眉睫,需要广大师生共同来探索。

既然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模式,为了更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遵循思维形成的过程,遵循实践性、个性化、协作性和系统性原则,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符合的教育观和人生观,符合个体发展的差异,符合当今现代化科学发展,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遵循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并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克服隐性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窄、技能方面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许多大学生不能依个性发展,从而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用开放、联系、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隐性自我评价,隐性自我评价是指人们在潜意识里用理性标准和逻辑规范去判断他们所遇到的事物的一种思维习惯。隐性自我评价就如一个隐形杀手,随时准备扼杀每一个创新的念头。所以,要真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学生潜意识里改变思维模式,从主观上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让其充满自信,不要轻易对自己的新观念做出负面评价,同时还要鼓励新想法的产生,应当任其滋长、发展、壮大,而不要过早干涉。

二、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给大家的印象总是文化底蕴不够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竭尽全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我们强调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期望每个人都成为发明者、创造者。而主要是激发每个大学生具有那种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使之成为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喜悦与乐趣,使之升华为人的基本素养。这是我们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旋律。同时,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有一种创新的态度和自觉。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改革一直贯穿于高职教育中,而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无论是从环境、手段、方法和内容上都要符合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目前的教学已经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转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走出传统的旧模式,在教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只有这样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可以培养出创新人才。而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直觉思维,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兴趣,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创新潜能。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第一,培养小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着手。现代教育中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将教学目标完全定位在培养应试考试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独立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任务,拥有独立人格对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对学生的完成结果给予评定,其评定标准基本可以给予优的等级,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果实,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更主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行动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该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考能力,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要择优选择。

第二,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场地显然离不开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效果。教师应该认真设计教案,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创新成果,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创新思维的培养到有效提高。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想象力。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课本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这种培养方式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创设相关的情境供学生切实地参与其中。如安排学生仔细观看教室外的两棵同一种类树木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或者要求学生课后在拓展延伸练习书上选择一道题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都应该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发现创新的时机。

第四,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的实现要通过动手实践,如果创新仅仅停留在思维中,就无法体现创新的实质性作用和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实现创新思维价值的有力后盾,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将美术课堂中多安排手中制作的课时,利用小学阶段学生爱玩、爱动手的特征,引导学生完成手工制作作品,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打开创新思维空间,制作出的作品就是创新思维的成果。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下一次实践活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创新思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教师应该转变“重考试,轻素质”“重答案,轻思考”的教学观念,多多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小学生发挥更多的创新力,促进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提升。通过从侧面培养小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进一步引导小学生打开想象空间,指导小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把创新变为创造,促进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发展。

作者:张晶阳 单位: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青云里小学

参考文献

[1]洪美慧.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才智,2012(34)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 内容 必要性 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展的动力。创新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与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最具成效学科之一的美术。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培养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方面。小学美术教育创新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1)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可因学生的问题较为“异类”而批评、指责,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才能发展;2)创新思维。作为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偏向于思维的独创性;3)创新技能。创新技能的培养偏向于学生的实践性,通过自主参与,从而在学习中获得技能。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只限于短期表现出来的思维、技能的培养,还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只有得到这些创新情感的支持,才能走的更长远。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 从宏观上看

21 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我国在教育中也努力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而做出实施创新教育这一国策来。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向喜爱质疑、认真探究、努力创新的方向发展。作为小学开设的一门基本学科教育,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特点,能够很好的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并在绘画过程中,开发智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还应关注知识创新时代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 从微观上看

近年来,我国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课程改革步伐。然而实际做到位的学校不多,这是因为受到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利用知觉促动美术创作的现象抛之脑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迫,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天马行空、自由活跃的天性被扼杀,压抑了视、知觉的认识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注意给予学生创新动力

小学生的天性单纯,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创新动力,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创新,从而培养创新兴趣。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给予学生创新动力的方法之一。在评价中,教师在指出学生作品不足时还应积极挖掘作品中的闪亮点,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完善自己。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进行组员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自己对组员的作品进行评价,可在增加知识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在下一次创作时会更加完善。当然在组员之间评价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引导,防止学生之间因评价问题而出现矛盾。

2注重师生互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将会影响学生的作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先从自身开始进行创新。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不管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课堂气氛,教师都会直接与学生接触,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若教师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的做法进行模仿,这就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来主导教学课堂,而教师退居引导地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角色能够让学生做好功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的心性较为单纯,会因为教师的肯定而开心,也会因为教师的否定而沮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教师认真琢磨,以往单一的、陈旧的评价机制必须淘汰,应针对学生的天性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评价机制,考虑不同天分、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经常表扬优秀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提出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曾雪媚.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6,11:48-49.

[2]曹建林.在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点上探求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J].前沿论坛,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