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1

关键词: 刷单诈骗 高校安全教育 工作案例

一、案例介绍

1.“老师,你能不能借钱给我。”

2015年11月13日下午3点左右,15级新生小丽(化名)哭着跑进笔者办公室,一直说着“老师,我该怎么办”、“老师,你帮帮我”、“老师,我钱筹不够”、“老师,你能不能借钱给我”之类的话,她边哭边说,语气一直很急切。笔者先是安抚了她,让她先将控制情绪,将事由说清楚,为什么那么急切想筹钱,她说自己妈妈生病住院了,家里没钱给妈妈治病,她要筹钱,她还说她跟很多同学都借了钱,“能借的都借了”,但还是不够,问笔者能不能在4点前借给她3000元。

2.“老师,对不起,我骗了你,我妈妈没生病!”

听到小丽说的缘由后,笔者第一感觉是她可能掉进了短信诈骗或电话诈骗,在了解了小丽的姓名、年级专业后,笔者调出了她的家庭基本情况信息,正当笔者准备打电话给她家里人核实信息时,她突然说:“老师,对不起,我骗了你,我妈妈没生病!”

3.深陷刷单陷阱。

在笔者的追问下,小丽说出了实情――

小丽说自己一直有在关注兼职信息,最近上网时看到某网站上有一条帮电商刷信誉的招聘广告,她就加了对方号码,向QQ名叫“客服夏丹”的咨询兼职流程和待遇问题。“客服夏丹”告诉小丽每单2000元,需小丽先垫付,刷单成功后每单可以赚取120元佣金,垫付款跟佣金在刷单成功后会一起返还给小丽。随后,“客服夏丹”给小丽介绍了要刷单的公司,小丽说自己在百度搜索公司信息后才接手。随后,“客服夏丹”o了她一个网址链接,这个链接不是淘宝网、京东等网购平台的。11月12日,小丽开始刷单,通过支付宝转账到电商账户后,很快就收到了对方返还的本金和佣金共2120元。小丽继续刷第二单后,“客服夏丹”告诉小丽,由于系统比较繁忙,她第二单没刷成功,虽然小丽一直强调自己这边显示已付款成功,但对方坚持说他们公司那边显示的是“卡单”,还给她发了个“卡单”的截图,让她再刷一次试试,于是,小丽又刷了第三单,对方还是显示“系统繁忙,卡单”……经过一天一夜,小丽连续刷了5单,共计10000元。“客服夏丹”告诉小丽,根据公司的规定,要刷满6单才能把本金和提成一起还她,而且要求小丽在下午4点前下单才行。

小丽说自己刷单的钱中有7000多是跟宿舍同学借的,她说自己为了让几个舍友借她钱,还谎称有个要好的朋友急病住院急需交钱给医院才能动手术,舍友中有一位将生活费都借给了自己,所以小丽想跟笔者借3000元刷多一单,剩下的还给这个同学。

二、案例分析

随着网络购物的逐渐普及,网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欺诈手段,有网友梳理了2015年最常见的网络诈骗方式,包括制造账户资金异常变动假象、二手交易诈骗、微信公众号中奖诈骗、二维码购物单诈骗、退款诈骗、冒充亲友诈骗、双十一刷单诈骗等。

有媒体报道过刷单诈骗案件的特点,多以高额的佣金为诱饵,绝大部分犯罪分子会打出一天在家上网兼职就能轻松赚好几百的诱人价码诱骗求职者,然后,犯罪分子会在前几次的操作中先让受害者进行小额的交易,并且交易成功后会将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给受害者,当受害者渐渐放松警惕后,犯罪分子就会开始用高额的佣金诱惑受害者进行大额物品的交易,交易成功后便拉黑受害者的联系方式。在这种刷单诈骗案件中,受骗的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想利用空余时间赚钱的应届毕业生,由于他们的时间比较自由,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小丽遇到的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刷单诈骗。

三、案例解决思路及过程

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并帮助小丽解决困境:

1.让小丽明白自己陷入了网络刷单诈骗。

小丽心里还是存在侥幸,认为自己只要再刷多一单,满足对方说的“刷满6单”的要求,对方就会将之前的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自己。笔者先是跟小丽一起分析她遇到的情况:第一,工作轻松,佣金太高,如果真有这么轻松的赚钱渠道,对方就不用到处找人了,自己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每天都可以收入过千了;第二,需要自己通过支付宝垫付;第三,对方频频以“卡单”为由,让她不停重新刷单;第四,对方改口要她刷满6单才能一次性返还本金和佣金。让小丽明白自己陷入了网络刷单诈骗,意识到就算她再刷一次单对方也不会还她钱,至于第一次交易成功后对方将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给她,只是为了让她放松警惕,好骗光她账户里所有的钱。

2.劝导小丽先与“客服夏丹”周旋,“诱导钓鱼”。

考虑到“客服夏丹”还有想继续诱骗小丽刷单的念头,劝导小丽先与之周旋。跟小丽分析,这个周旋过程是一种心理博弈过程,“一方面让‘客服夏丹’觉得你是相信她的,然后再告诉她你有点怀疑,除非她先至少返还你一单,你才会真正相信她,后面继续帮她刷单”。“客服夏丹”如果还想继续钓鱼,说不定会再扔下点“鱼饵”,那么小丽还可能拿回一点。

但小丽直接在QQ上跟“客服夏丹”说,“我已跟辅导员老师说了”,“老师说你就是个骗子”。小丽冲动的留言直接宣告笔者“诱导钓鱼”的计划失败。

3.劝小丽报警。

劝导小丽先报警处理,即使追不回自己的钱,也要通过司法程序,帮助其他人,让其他人避免陷入同样的陷阱里。同时,要将自己的遭遇告知家人和班主任,并且要将实情告知舍友,请求舍友的原谅。

在谈话过程中,笔者感觉小丽内心一直很纠结,她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确实是上当受骗了,另一方面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对方真的可以将钱返还给自己。因此,在与笔者的整个谈话过程中,小丽直接告知“客服夏丹”自己准备报警,“客服夏丹”在得知小丽准备报警后回复小丽,表示会在7个工作日后将本金还给小丽,由于小丽没有刷满6单,因此没有佣金。

在笔者的劝导下小丽最终还是报了警,但由于“客服夏丹”承诺会在7个工作日后还款,因此构不成诈骗,暂时不能立案,需等7个工作日后,若小丽没有收到还款,才可以立案。

4.安抚与心理疏导。

等小丽从警局回来后,将小丽约至办公室谈话,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勇敢面对,吃一堑长一智;第二,作为学生,现在还承担不起那么重的经济压力,最好主动跟父母沟通,将遭遇告知父母。而且,舍友们是将自己的生活费借给了她的,所以要尽快将钱还给舍友们,这个也需要家里人的支持;第三,建议她跟舍友说实话,谎言不可能存在一辈子,与其等到被别人揭穿,不如自己先主动坦承,相信舍友们会原谅她;第四,由于小丽迫切想通过兼职赚钱还债,提醒她注意甄别兼职信息,在得到兼职信息后最好问问家人或者老师,避免因太过迫切掉入诈骗陷阱。

5.再次安抚与教育。

尊重小丽的决定,由她本人跟家人和舍友沟通。联系小丽班主任和助班师姐,请她们共同关注小丽受骗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大家能给予她适当的关爱。期间,笔者一直与小丽保持电话和短信联系,小告诉笔者,家人并没有责骂她,还给钱让她还同学;舍友刚开始对她有意见,现在“好多了”,关系融洽了很多。

十几天后,感觉小丽已经能坦然地面对这次事件了,开始针对她的多次“谎言”进行思想教育。为避免小丽有太大的心理波动,整个谈话过程中笔者都没有批评指责小丽,更多的是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由她自己分析说谎的原因和后果。小丽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了,也体会到了说谎带给自己的伤害,她诚恳地向笔者道歉,说自己已向舍友道歉了。

四、启示与建议

1.从案例得到的启示。

小丽的遭遇不是个案,有媒体报道,今年双十一期间刷单诈骗案件上千起,受骗者多为在校大学生,人均被骗一万元左右。虽然这类案件的发生有网络监管体制不健全、骗子手段层出不穷等社会客观原因,但从受骗大学生自身而言,“不劳而获”的想法才是导致自己上当受骗的根源。而且,不少大学生对学校的警示教育熟视无睹,面对他人受骗的经历毫无同感,当骗局朝向自己的时候则毫无防范意识;学生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往往不愿提及,更不用说向老师或警方求助,因此不能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大学生对于这类诈骗行为的沉默助长了诈骗事件“成功率”的增长。因此,大学生应该主动关注社会、学校的安全教育和警示事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鉴别意识和法律意识。

2.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建议。

虽然各大高校在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教育,但大学生上当受骗概率仍在不断攀升。究其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安全教育手段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质,“90后”、“00后”的大学生多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他们更钟爱动漫形式,学校安全教育可以考虑摒弃传统教育方式,更多地结合新媒体开展。另一方面,传统的安全教育手段仅仅是一种外在推动力,并未从大学生内心激发其安全意识。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在固有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实践教育,如建立以参与式治安管理为主,以宣传教育为辅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如兰.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13.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2

关键词:电信诈骗;信息;路径阻断

一、引言

电信诈骗在当今世界已经滥觞,手段之多,范围之广令人惊愕。国家打击力度层层加码,电信诈骗却依然雨后春笋遍地可见。防骗宣传铺天盖地,上当受骗的受害人数量仍在攀升,危害严重,不可谓不是中国如火如荼的法治建设的瓶颈,不可谓不是现代法律之殇,在完善执法漏洞之际,找出解决电信诈骗关键环节迫在眉睫。

二、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家杂志(新华社:邹伟、郑良、刘良恒、叶前2016年9月15日发)指“出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2013年至今,全国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件104起,百万元以上的案件2392起。”在网络碎片化侵入社会生活的背景下,诈骗手段多样多边,内容和对象精准,范围广泛。政府对电信诈骗“全面宣战”严厉打击,社会“全民武装”积极防骗。从手段上总结经验,从时间上分析规律,从立法和电信金融制度上加强“防火墙”建设,如此官民一致仍对电信诈骗显得捉襟见肘。台湾国际电信诈骗犯被遣送回国、多个诈骗村爆出、徐玉玉等被害人惨剧发生,不断扰乱社会生活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打击电信诈骗刻不容缓。如此捉襟见肘又刻不容缓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从源头打击电信诈骗,即预防与制裁的制度设计理论研究。

三、概念与特点分析

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概念研究,首先必须深入分析电信诈骗的概念与特点。电信诈骗属于诈骗的一种,它由“电信”和“诈骗”两个部分组成,因而也综合了这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衍生于诈骗而分解。诈骗伦理基础是“人性恶”论。诈骗行为自古以来便存在,由主体、内容、手段、对象构成。它最初衍生于骗。圣经记载上帝对亚当说智慧树上的果实不可吃,如若吃了,必定死亡,结果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果并让亚当也吃了。事实证明,亚当夏娃没有死,而是能明白是非善恶,知道羞耻。这大概是西方最早的“骗”例。圣经又记载雅各趁着他兄弟以扫饥饿而趁机用扁豆汤换取了他的长子名分。这大概是西方早期历史上最惊人的骗局了,以小骗大。谎言是骗的最原始形式,谎言也就是一句话的问题,骗也就具有低成本的特点。诈骗的基本构成是主观和客观构成。主体和对象是人,因而也就具有主观性。骗是由于获取利益的驱动,多为财产性利益,受骗者由于保护利益的驱动,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既得利益或可得利益。诈骗的内容和手段则是客观的,受具体案件和社会物质条件的约束。诈骗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的欺骗、说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普通违法侵权行为,第三个层次是犯罪行为。这主要是根据诈骗的危害程度进行的分类,由弱到强。三个层次的主线是侵犯的法益相同,即诚信价值和受害人的财产或其他利益。第三个层次的诈骗,又是狭义的诈骗,即刑法中规定的诈骗,具有社会规范最后一道防线性质。诈骗表现形式的本质在于诈骗手段,诈骗手段是诈骗的关键要素,具有时间和空间双维度性。时间维度是指诈骗从古至今存在纵线的维度,它从简单的口头到书信、合同、信用卡、保险单、网络,随语言载体新形式而不断纵向展开。空间维度是指诈骗从手段上定性诈骗区别于与其他行为如偷窃、抢劫、绑架等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利益的行为,或信用卡诈骗、合同诈骗、保险诈骗、招摇撞骗等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

(二)基于电信技术而生成。电信包括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成果,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可以从主体、技术、信息三个方面分析电信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主体上,电信技术源于广大群体方便的需求,目的是将缩短现实交流距离实现远程交流,以传递人与人的信息为基本形式。信息是传递的载体,这种信息囊括每个个体不断生成的信息,具有时间空间内容的爆炸性,而这种信息是以个体定点定人三维标准碎片化形式存在的。技术上,电信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包括一切信息技术的特点,如更新换代快、技术含量高、发展具有无限延展性。所有这些特点使得广泛远程群体的信息爆炸内容在电信网中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

四、预防与制裁

从运作模式不难看出诈骗运行模式是主体、对象和路径。电信与诈骗交叉生成电信诈骗,其糅合了电信与诈骗的特征。打击诈骗的有力突破点并非各个击破而是集中力量阻断路径。首先在犯罪主体控制上,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涉及思想与制度层面,也不止于法律层面,还涉及到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层面。其次在犯罪对象控制上,过度防范是对诚信危机的加剧、对社会关系的恶化、对人性恶理论的全面投降。最后电信诈骗的表现形式的本质是手段,手段承载的基本内容是信息,打击电信诈骗的最佳政策是信息制度建设。当路径得到阻断,主体与对象就难以连结,诈骗行为也就难以成就。

阻断途径的制度设计在三大方面。第一,建立个人信息保存制度。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姓名、电话、住址、身份证、家庭成员、工作、民族以及发生的事件将这个个体定位于世界。所有这些内容都构成个人信息。每个个体都是群体的个体,家庭、单位、团体、国家、组织,每个个体都将自己的信息登入这些集体证明其身份属性或证明其利益属性。由此而衍生出各种机构、团体、企业、单位的信息登记,如政府部门登记收录信息、学校学生登记信息、医疗机构患者信息、金融机构客户信息、社会团体成员信息、公司员工信息、商店会员登记信息。作为信息保存的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社会团体、公司、商店必须承担保存与合理使用的责任:首先建立这些单位职工信息保密制度文化,对泄漏信息的职工进行纪律处分。其次完善信息处理程序保障,对信息的获取要求手段合法、对信息的交接登记手续齐全。最后对过期信息要立即毁灭不得倒卖,要密切监督这一程序的处理。第二,提升信息防泄漏技术。一方面在预防上,现代信息社会,许多信息已经不止于纸质,还存在与网上。而网络作为具有无限延展性的技术,黑客与复制把信息置于危险境地。多数单位注重档案的保存却忽视网络技术的安全防范,以为网络密码是保险,对“白客”的忠告视而不见。各单位应当加强网络漏洞修补,必须与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常见的有:1、聘任制:适用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规模大业务多的公司。2、合同制:根据特定的网络设计或安全漏洞任务建立,属于定期模式。3、随意制:单位定期逛“白客”论坛,发现本单位网络安全漏洞后与具体发现者面议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制裁上,对非法获取和倒卖信息的制裁与打击也不可放松。第三,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制度障碍。受骗者受骗的最大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在:1、不知道亲人是否发生事件,如交通事故。2、不知道机构政府手续,如无预付款。3、不知道技术花样,如篡改来电电话号码显示。4、不知道是违法犯罪,如贪便宜分赃或购入非法财物。5、不知道是不科学的,如迷信神医。解决的途径包括:1、规范署名通知形式,对冒名发送通知信息者在电信实名制基础上建立信用记录,不良记录到达一定程度则进行通告或罚款处罚。2、建立公告信息系统,对每个基层单位和组织公布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办事程序,以备查询。3、鼓励技术、法律、科学宣讲栏目,举办诈骗与防范文艺活动,消减知识信息不对称。

电信诈骗是现代法律之殇,更是现代信息法律制度之殇。当传统诈骗结合现代电信的时候,传统的各个击破打击手段远远不够,只有从关键即路径上阻断,从信息上进行管制的制度建设才是最佳良方。

参考文献:

[1] 尼葛洛庞帝,胡勇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2] 张明楷.法益初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3

朱杰洪捷王波

小顾先是网购时被骗3000元,后在网上搜到一“报警”电话,结果又被骗了1300元。面对前来报警的小顾,民警哭笑不得,网络便利“绑架”了小顾,使她失去了最基本的防备之心。近日,浙江省海曙南门派出所民警跟笔者说起了这事。

微博“兼职”被骗3000元

年轻姑娘小顾在海曙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每天对着电脑的她萌生了兼职的想法。

一天,小顾在公司玩微博时找到了一个兼职信息,就是在淘宝卖家的店里买东西刷信誉。

小顾按照信息上的QQ号联系上了对方,对方自称小莉。小莉先给小顾发了一份协议,先熟悉流程。随后,小莉又说,他们公司以帮助网店提高人气为主业,小顾只需在指定网店购买20张游戏点卡,任务完成后,他们不仅会退还买卡费用,还将给她支付酬劳。

一听这话,小顾明白,这是做虚假买卖来获得好评,提高人气。不花钱,不费神,点点鼠标就可以赚钱,挺好的。

小顾满口答应,随后小莉给她发来两个网店的网址。小顾用自己的支付宝账号付款2000元,做完了所谓的“任务”。

当小顾乐呵呵地等待报酬时,小莉却告诉她,网络环境不好,系统显示她只买了10张,让她再买10张。

结果小顾再次相信了,又支付了 1000元。

等小顾再次与对方联系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就是不肯还钱,还要求她继续做“任务”。

“报警”后又被骗1300元

这下,小顾似乎觉醒了,意识到自己受骗了,有了报警的想法。

随后,小顾在百度网上搜索“网络诈骗报警电话”,竟然还搜到了。按照网页上的号码,小顾打了电话过去。

接电话的是名男子,自称是中国网络监察办的工作人员。

随后,小顾竹筒倒豆子,述说着自己的遭遇。男子先是安慰了一下小顾,随后称,网上这种骗局确实存在。

在“查询”了一段时间后,男子告诉小顾,她所说的那个淘宝网店是真实存在的,也看到了当事人双方的交易记录。他们已和“淘宝”方面进行了沟通,对方答应退款,但系统不能认证,需要小顾先交一笔保证金。不多,就1300元,还给了小顾一个账号。

小顾鬼使神差地又相信了,她通过银行转账,将1300元打到对方账户中。

小顾本以为可以拿回钱,结果始终没有收到对方的汇款。当她和同事说起这事后,同事才提醒她可能又遇到骗子了。

过度依赖网络是上当原因

面对小顾说的两次被骗经历,民警哭笑不得,很不能理解。

民警说,首先,骗子发微博说是淘宝刷信誉“兼职”,但他很阴险地选择了刷游戏点卡。网购过游戏点卡的人都知道,它和淘宝网上充手机话费有点类似,通常是买家付钱后对方才会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和普通的购物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这环节里,涉世未深的小顾上当受骗,还能理解。

可随后第二次被骗,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民警说,发现上当受骗后,小顾想到报警是正常的举动。一般人想到报警,都会想到打110,然而这个时候小顾却又是上网去找。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4

文/江鹏程

最近,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些诈骗案件。透过案件背后的骗局,可以了解骗子是如何俘获受害者的。

为情所困:军人成为受害者

小李是北京市怀柔区某军校的在校研究生,军人身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李认识了漂亮的刘欣。两人交往一星期后,刘欣突然消失。小李希望自己的游戏伙伴张岳能帮助寻找,并将刘欣留给自己的QQ号码和密码告诉了张岳。有一天,小李在网上忽然发现刘欣的QQ上线,便与她交谈起来。交谈中,小李感觉刘欣比以前更善解人意,对自己也特别关心。在此后的网络交往中,刘欣以出国、父母病重、自己前往边远山区支教需要资助等理由向小李借款近10万元。双方感情急剧升温,很快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小李的父亲听说此事后,感觉事情蹊跷并报警。案件侦破后,小李才得知网上的“刘欣”竟是小李的网友张岳。

法庭上,张岳说出自己的疑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和他聊天,我第一次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天真的人。”本案中的张岳也并非惯犯,通过聊天记录,法官发现了张岳编造谎言的诸多漏洞:不愿见面、打钱都是第三方账户、隔三岔五地发生戏剧性变化或惨剧、话题最终聊到钱等。然而,小李对此却深信不疑,多年的军校封闭式管理让他已经钝化了起码的社会辨别力。他总是以“我是个男人,这笔钱就应该我负责”的心态满足网络上臆想的伴侣的要求,最终落入陷阱而不知。他将QQ号码和密码提供给自己素未谋面的张岳,可以看出小李的辨别能力比一般人弱。要不是小李的父亲及时发现端倪,可能小李还将继续深陷“甜蜜”陷阱中。

相信亲情:遭儿媳妇“杀熟”

邓某和金某是一对婆媳。在房地产中介工作的金某告诉婆婆邓某,有一套原价200万元左右的房子,房主仅以90万元急售。两人看房后,邓某对该套房屋相当满意。为了凑齐款项,邓某将自己的两套房产卖出,将钱交给金某,并给予金某8.5万元房产证过户费。半年后,金某将办好的“房产证”交给了邓某。后来东窗事发,邓某才了解,该房首付了80万元、月供1.38万元。并且,房子的户主根本就不是邓某,而是金某的一位远方亲戚,金某交给她的房产证是假的。

案发后,邓某痛心疾首。据她回忆,金某向她介绍这套房子时,她也曾怀疑过真伪。但她觉得金某是自家儿媳妇,“自己的钱迟早要交给他们”。后来,金某对此套房产故作神秘的忽悠解除了邓某的心理戒备,认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却给了金某诈骗的机会。“想不到,真想不到……”面对公安机关的询问,邓某反复念叨着这句话。面对至亲,有一定防骗意识的邓某最终还是相信了“天下掉馅饼”的好事。看来,贪念是一切上当受骗者迈不过去的一道心理门槛。

网上买卡:想洗黑钱遭骗

王某是一名无正当职业的社会游民。他用自己的名字办理了多张银行卡并开通了短信提醒业务,在网上叫卖。2014年的一天,王某收到短信通知:有一笔3.3万元的款项已经汇入他刚刚卖出的一张银行卡里。贪心的王某采用挂失冻结的方式,将该笔款项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内,直到案发。

本案具有典型性。从表面上看,王某是用卖出自己的银行卡和到银行进行挂失提现的形式行使诈骗。可实际上,王某是笃定受害人的行为“有问题”而采取胆大妄为的行为。王某诈骗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利用了银行办卡流程的漏洞,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把控了受害人的不良心理。

在现实中,非实名认证或者以他人名义认证的电话卡、银行卡很易受某些人“青睐”。有些购买者是出于保护个人信息的考量,更有甚者是出于从事某些非法行为的考虑。在庭审中,王某坦言自己敢于侵吞这笔款项,是因为他知道,购卡者肯定不是什么“好人”。自己抱着“黑吃黑”的心态,料定对方必不敢报案。这些受害人心存侥幸地使用他人的银行卡,殊不知自己已经陷入骗子的骗局。

心中有鬼:成为骗子刀下“鱼肉”

王某等8人都是河北人,他们通过网络购买了很多人的身份信息后开始练习说“东北话”,并按照购买的信息逐一拨打电话。在电话中,他们把自己伪装成对方的仇家从东北请来的“黑社会”人员,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打钱,破财免灾,否则后果自负。直至案发,他们已经成功诈骗四起。

严格来说,本案属于敲诈勒索类案件,只是带有“骗”的痕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收到过诈骗电话,大多数人一笑了之。但为什么骗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呢?

在法庭上,王某等人坦陈,这种敲诈方式成功率不高。但在“广撒网”的情况下,总会遇到极少数心理素质差或者心中有鬼的人。这些人听到电话那头的人满嘴“黑话”,且对自己的信息了如指掌,就会心生用钱“免灾”的想法。他们中往往很少会有人意识到被骗。

“一瞬间,自己真的吓懵了。”这是不少受骗者在事后发出的感慨。

“人被吓蒙后的行为不但不理智,反而会有些偏执。越想越觉得是真的,就会完全陷进去。”这是王某在法庭上的一段话。

作为公民,无论是否“得罪”过人或者有无做过亏心事,遇到这种威胁、敲诈的电话,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及时报案。

为子女消灾:被骗巨款不自知

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一直是骗子们“主攻”的对象。在实践中,骗子多喜欢组团忽悠子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在很多案件中,骗子分工明确,通过假扮热心人与老人唠家常,摸清老人的家庭底细。同时,在手机拨通状态下,骗子与老人的对话已传输给其同伙。同伙获知有价值信息后,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扮演“先知”的角色,告诉被骗人“摊上大事”了,并指点高人解救。然后,其他团伙成员粉墨登场,完成诈骗全过程。近期,这类诈骗案件在农村地区多有发生,受害者的年龄一般在60~ 80岁。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5

防诈骗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名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电信诈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诈骗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但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大学生常碰到电信诈骗的情况。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以下情况:骗子冒充朋友跟事主借钱,有短信黄成娱乐节目节目中奖了,让事主转账缴税,骗子冒充外地的公检法让事主转账等等。这些都是电信诈骗的案例。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

   最后大家应牢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因小利而受诱惑,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遇到任何可疑电话,要拨打报警电话咨询。相信大家做到这些,就可以将电信诈骗拒之门外了。

  防诈骗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几个案件的学习,可以看出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这个时代,银行也同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不法分子违法操作的案件风险,如票据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不法分子企图利用客户信息、银行的薄弱环节进行诈骗,此类案件在近几年呈高发状态。而作为银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经办业务直接接触客户,提高自身的防诈骗能力尤为重要,既担负着避免银行的经济损失,又担当着告知客户风险点的义务。在自身操作技能上必须做到规范操作无懈可击,严格按流程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决不能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工作中要注意客户的大体识别,以及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该核实的必须核实,需要客户提供有效证件的,必须提供做到位,避免虚假操作。遇到大额转账、汇款业务要多问一下其用途,电子银行业务多给客户做一下安全提示,例如密码的保管和使用流程,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有效防止客户资金被骗。

   所以在以后的业务经办中,让自己多一份细心,给客户多一份业务的交流和温馨提示,可以很有效堵截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防诈骗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武汉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学姐骗学弟学妹这种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一种变相诈骗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影片中看到的诈骗分子欺骗老奶奶、善良的路人、担心孩子的妈妈、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很不道德的一种行为。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机关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诈骗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 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x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 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网络诈骗受骗原因范文6

当下,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信网络诈骗也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上海移动高度重视,坚决落实国家、工信部、通管局等上级单位工作要求,在贯彻执行“治防行动”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组织不撤、责任不变、工作不断、力度不减”的原则,以“压茬开展”的方式做好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与政府携手共筑信息安全的“防火墙”。

完善健全技术手段,持续深化系统运营

互联网被赋予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2015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遭受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的,就有大约4500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的电信诈骗案件更是层出不穷。作为网络运营商,上海移动积极配合本地公安部门,不断完善健全技术手段,通过技术封堵,最大限度地对诈骗电话、诈骗网址、诈骗信息进行拦截,协同警方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对国际局设备的网络数据配置,规范国际主叫号码传送;将主叫号码“00”开头的网间和网内国际来话和触发到浙江虚拟改号诈骗电话平台,做好国际虚假主叫监控拦截;全面落实语音专线主叫鉴权,利用技术手段强化国内网间虚假主叫监控拦截。以技术手段着力切断诈骗和网络改号电话传播渠道。目前上海公司语音专线100%实施主叫白名单鉴权;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计拦截上海网间虚假呼叫343万次、上海网间网内国际诈骗电话1184万余次。

重点项目联合攻关,通过大数据反诈骗

在网上只需要花费700元钱就能买到一个人的各种个人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此外,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也都能查到,而且实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面对愈加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政府与企业需要联手,通过产业链合作对抗黑色产业链。而由国家牵头搭建具有公信力的大数据第三方平台,则能通过大数据方式有效地与电信诈骗份子对抗。

2015年下半年,上海移动试点建设了公司诈骗电话智能分析平台。以事中劝阻为切入点,基于实时采集信令数据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分析诈骗电话的行为模式快速锁定被深度“洗脑”用户,并在此基础上与执法部门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事中劝阻工作,以期将既遂诈骗案件成功防范。上海移动与公安等执法部门协同,大数据反诈骗手段启用至今,已合计成功劝阻受骗用户3200余名,准确率达94%以上;根据公安部门提供数据,2016年5-7月冒充公检法号码诈骗案件同比下降47.2%,案值同比下降34.9%。

完善防范打击系统,有效遏制诈骗电话

近年来,骚扰电话时有发生,危害市民人身财产安全。就连被用作国内大型企业客户服务热线的400电话,也被诈骗分子“别有用心”地利用起来,编织成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段。

上海移动对语音专线、400业务的开办信息登记、报备、审核、复查、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考核管理均纳入相关管理系统,做到相关管理动作有据可查,规范开展。目前,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咪咕动漫集中运营的彩印业务已实现对涉嫌通信信息诈骗来电号码的提示功能。通过提醒彩印,截至2016年10月底,对上海移动用户累计发送提醒彩印近189万条。

优化垃圾短信策略 “伪基站”打击成效明显

上海移动从策略运营各生产过程入手,建立包括用户投诉举报、人工审核、系统拦截、日常监测、评估优化、第三方共享、新型内容及行为分析等在内的需求渠道管理机制,并针对重要节假日、敏感日期、商业活动营销旺季等做好事前策略需求分析,从而不断提升优化垃圾短信策略,提升策略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截止到2016年10月底,上海移动垃圾短彩信被投诉量同比下降58.1%;百万短彩信被举报率0.41优于集团考核指标0.69;垃圾短信月均加解黑成功率99.99%。

在“伪基站”打击整治方面,上海移动持续配合公安部门强化打击力度,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计配合公安部门定位并缴获“伪基站”设备168台,抓获犯罪嫌疑人175个。通过集中打击,全网“伪基站”影响降幅达94.5%;根据公安部门提供数据,2016年4-9月涉“伪基站”诈骗案件同比下降79.8%、案值同比下降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