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及语言表达。
敏锐的感知观察力:敏锐的感知观察力是一种有知觉的思维。例如护士在巡视病人时发现1例腹痛待查病因留观者,痛苦面容、大汗、腹部触痛,询问曾有腹部挤于桌角病史时隔3天,考虑脾包膜下破裂加重,立即请外科医师作腹腔穿刺,诊断明确后急诊手术病人转危为安。
准确而快速的记忆能力:常见的危急抢救知识,操作流程,药物用量及配伍禁忌,都要求护士非常熟悉并能准确应用于临床。如熟记休克指数以估计出血量;熟记不同毒蛇咬伤所致不同系统损害的症状,以判断系何种毒蛇咬伤,以利及时对症处理等。
敏捷的思维想象力:随着急诊绿色生命安全通道的开展,在接诊、分诊、判断处置的限时服务中更要求有快速的思维、准确的判断。例如:1例15岁女学生由其父背入急诊科,分诊护士见患者面色苍白,出汗,急送抢救室上氧、输液,查下腹部有压痛,追问月经史,为每3个月1次,末次月经已近3个月,否认有异性朋友,查血压65/45mmHg。经分析,疑为宫外孕。通过妇产科医师首诊,同时请外科医师排除外科情况。家属坚持拒绝妇查,否认同房史,腹穿抽出不凝固鲜血。急查B超,后穹隆有积血及查尿HCG(+),确诊宫外孕。紧急手术,腹腔积血3200ml,经抢救转危为安。病情变化通过症状而表现出来,而症状的判断是护士认知技能的表现;只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一定理论认知,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对病情有准确的判断。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急诊护士应保持稳定、高度专注的注意力,且善于分配注意力与转移注意力,懂得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病人,以保证抢救及时,保证绿色通道畅通。1例30多岁男性患者因晨起发现言语模糊不清,颈斜,到急诊科就诊。观察护士注意到病人苦笑面容,刺激后有抽搐,追问外伤史,陪同人一再否认,护士不放弃,终于追问到病人在前几天搬运家俱时有过食指小的破损。立即请外科医师会诊,明确了破伤风诊断,使病人得到及时处理。
精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急诊护士由于工作量大,接诊危急症多,除了要求沉着冷静,准确无误执行医嘱外,还应根据不同科别患者,不同系统的症状表现及处理情况,用精练的语言交好班。
培养良好的情绪、意志、个性品质
护士的情绪对护理质量有较大影响,[HJ42x]热情愉快的工作情绪可以感染患者,使之增加治病的信心和决心,提高抢救质量,所以护士应以饱满的情绪、丰富的情感感染力对待每一位病人。抢救室曾收治1例抱着孩子散步时被倒塌围墙致伤的年轻母亲,病人被送来时,神志不清,处于休克状态。护士迅速果断地与医师配合抢救,经积极处理后,病人神志转清但却出现烦躁不安,护士考虑到患者受伤前手中抱着孩子,便握着她的手告诉她:“孩子无事,奶奶带着。”患者情绪才安定下来,配合救治,家属连连致谢。我们要求护士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工作状态,分诊护士站立服务,走出分诊台接病人。观察护士来回走动,巡回观察,仔细询问。在言语上,要学会倾听,学会用关注的神态、轻松和激励的语言与病人交谈。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科技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4
1 概述
近几年,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科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研发出了新的科技成果,从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我国与外国的科技互动及交流。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在我国这个以法制说话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建设法制社会的“主力军”,我国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国际间知识产权的交流合作。
由于一些科研工作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重视,近年来在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发生的愈来愈多,这也对科技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加强对《专利法》、《合同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为促使科技活动走向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一定帮助。
2 科技成果交易中知识产权保护
2.1 科技成果专利权的界定
依据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技术合同法》等相关规定,单位具有职务技术成果使用权及处理权,并针对成果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签定技术合同。在职科研人员从事的科研课题或履行职责属于职务性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也同样规定科研人员不能将职务科技成果独自或变相转让给其他人或单位。
为避免给国有无形资产造成巨大损失,不能将职务成果作为个人专有技术转让给第三方。而这是有失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也是明显的欺诈行为,必将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及法律制裁。
2.2 科技成果交易应注意问题
2.2.1 专利权界定
洽谈科技成果交易前,应认真详细了解技术标的物实际情况,而且也要开展相关专利及文献检索,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取得更有价值的技术成果,还可避免受骗。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专利权属一定要了解清楚,有效避免侵犯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交易过程具有复杂性、高投资性、高风险性等特征,所以,一定要结合转化过程中实际情况,按照约定优先的原则,交易双方在成果交易过程中按照具体情况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签定的合同中予以体现。
2.2.2 责、权、利进行明确
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双方以科技成果入股与现金投资进行合作,在签定合同中要明确说明各自的责权利。合作各方股权是其利益体现的形式,也是核心。《合同法》中规定,合同分为口头、书面合同两种。合同文本应规范,股份分配按照签定合同各方约定。对于作资入股的技术成果应该对其价值进行合理评估,若对交易的技术成果评估不认真,就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一些麻烦,甚至会造成经济损失,浪费双方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交易合同的正常履行。
在科技成果评估中,主要分析评估技术先进性、创造性、实用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为关键,确定合适的研究项目进行开展,更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益分析等方面的考虑。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一项技术专业的交易洽谈,对于技术所有权归属一定要清楚,并对提供的技术成果权属材料严格审核,认真区分其是职务成果还是非职务成果,一定不能将职务成果作为非职务成果,避免日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所有权纠纷。
3 科技合作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在科技合作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有以下五点建议:一是合理依靠法律法规、仲裁、行政管理解决科技成果交易中的纠纷。科技成果交易中,出现纠纷是不能避免的,如果合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解决,就需要通过行政调解、仲裁、以及法院判决等方式进行解决。因此要在合同中关于双方责任及纠纷处理方式说明清楚。
二是科技成果交易合同签署前,要认真检索相关专利文献,对技术持有方背景详细了解,尽量避免将公知技术作为新成果进行交易,减少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
三是签署的科技合同要规范,界定、明晰各方责权利。科技合作的开展,应该严格遵照《合同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科技合同签署规范,所有权归属、技术股权份额及双方权利义务在合同中要明晰,尤其要明确合同有效期及纠纷处理方式。此外,应严格审定合同主体的合法性,若当时由于一些原因难于确定,最好在合同中说明由提供技术的签署方承担相关责任,并且要对日后开展的后续研究进行明确说明。
四是加强对国有无形资产的重视,避免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科技界高度重视国有无形资产流失问题,国家相关法律中也规定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在法律中明确职务与非职务界限。各高校与科研机构不仅要对科研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还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在职科研技术人员除需要遵守保密约定,在离退休、工作岗位调动时,要将其从事的科研项目成果资料交接清楚,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尽最大可能将无形资产流失现象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是科技开发合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征,诉讼人与专利人应不断掌握科技合作的特征特点,熟练运用相关科技法律法规。科技转化具有复杂性、高投资、高风险性等特征,对于科研管理工作者,不能只明白管理知识,更要熟悉相关科技专业知识,并要不断学习掌握,保护技术成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知识产权对于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企业只有重视科研,不断研究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技术成果这一无形财产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这就要求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保护。
随着科技的的不断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各行各业,从而促进科技成果交易,这就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保护科技成果权利人的智力成果,还要充分调动科技人才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对权利人的科技成果及其合法权利只有及时进行全面保护,才会使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不断提高,研究出更多更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更能促进科技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3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本质上就是权利和义务关系,主要是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是多方面的,对学生权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用法治的理念和精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各种合法权益,依法规范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新《规定》充分体现了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的原则,确立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这将推进高校学生管理进一步法治化和民主化。回顾近年来发生的高校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冲突和纠纷案件,一方面隐含着高校学生管理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与矛盾,另一方面它也表明高校学生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日益高涨与成熟。如何正确解决和处理高校学生管理与法律法规冲突的问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快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已成为高校管理者面对的现实新课题。
一、深刻认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高校与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还没有达成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宪法关系说、民事关系说、行政关系说、特别权力关系说及综合说等观点。笔者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法律意义上包含着两重内容:
其一,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高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代表国家,或者说接受国家的委托,对学生教育的有关事项进行管理。我国《高等教育法》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规定,以及《学位管理条例》对高校授予学位的规定等,体现了这种性质。学校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种法律关系强调的是管理与服从,是一种纵向关系,双方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
其二,学校与学生双方还形成了一种属于或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教育格局的变化,学生自费上学、自主就业,后勤服务社会化等等,体现了高校更多的是在为学生提供服务,这一切使得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已经表现出来。尽管由于公办学校的性质和我国人民群众收人水平的限制,现在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学校的收费还不能全部满足培养学生的支出,“合同”双方“对价”不完全相等,但双方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是存在的。在这种关系中,学校和学生的法律地位平等,双方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属于私法性质,主要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当然,在学校特殊环境下,民事关系的双方,实际地位并不对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服务合同,明显属于“格式合同”的性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校规定的状态。
因此,无论是行政法律关系,还是类似服务合同的民事关系,作为一方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弱者的地位。因而,如何把握这两种关系,如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成为学生管理法治化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有时是很难判定哪些事项属于行政管理性质的行为,哪些属于民事性质的行为。但是,从理论上,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二者是能够分清,也应该分清的。这对于确认学生管理的指导原则具有实际意义。
二、正确把握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纠纷及其成因
高校学生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主要指学生管理制度、校纪校规及其执行过程中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高校管理中对学生的侵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二是侵犯学生的名誉权,三是侵犯学生的财产权,四是侵犯学生的公正评价权,如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行进行公正评价及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侵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教育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自古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十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无所不管,其尊严神圣不可冒犯,学生权利被漠视,甚至被抹杀。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育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上存在一些误区。如有人认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就是用法规治学校,再由学校用法规治老师和学生。也有人片面认识法律的功能,认为法律可用可不用;对自己有利就用,没有利就不用;口头表态用,实际操作不用。这样,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和管理者为主体,以学校和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势必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害。
第二,教育行政规章和学校的某些学生管理规定违背法治精神已经凸现出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我国法制建设进程迈上了新的台阶。从教育立法来看,针对教育事业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教育法律和200多件行政法规、规章,但是仍然出现学生管理部门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搜查学生宿舍、学校禁止学生谈恋爱、在巡夜中曝光学生个人隐私以及各种名义的校内罚款等种种现象,还包括“女博士因生育被劝退学”案件引发的法律冲突,引发人们对于高等学校管理权限的讨论。从这些案件和纠纷中,学校的规定和做法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冲突不断凸现出来。
第三,高校内部缺乏规范管理。高校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环节,由于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规范及应有的保障制约机制而出现脱节,造成内部行为矛盾,导致受教育者合法权益受损。以1999年田某诉北京某高校一案为例,校方败诉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学生的违纪处分超出了教育部的规定和对原告作出的退学处理决定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
第四,高校的自主管理权与学生的受教育权之间的冲突矛盾日趋加大。高校对学生的自主管理权《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等权利。学校的这些权利有助于学校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能,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高校对学生的退学和开除学籍处分的决定都直接针对的是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而受教育权又是我国宪法和教育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在发生多起学校败诉的纠纷中,有的学校权利随意扩大,采用类推、比照条例和随意扩大自主管理权,导致了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
第五,学校管理程序存在瑕疵。正当程序是法治理念中的重要内容。管理过程中的正当程序是相对人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没有正当程序,受教育者在学校中的“机会均等”就难以实现,其合法的“请求权”、正当的“选择权”、合理的“知情权”就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从学生状告学校侵权诉讼案来看,缺乏正当程序,存在程序瑕疵,是高校在行使管理自主权时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学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对违规学生作出处罚时,应包括学生的解释和申诉程序、学生管理部门的调查程序、专门委员会听证并作出处罚建议的程序、作出行政决定的程序、具体实施处罚的程序等,缺乏其中的一项程序,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侵权,从而成为学生状告学校的理由。
三、加快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用法治的理念和精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问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各种合法权益,依法规范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这不仅是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法治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需要。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系统,自然不能游离于法治的触角之外,高校的学生工作理应置于法治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的法律秩序,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构建,是高校学生工作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一)树立依法治校理念,融入人文关怀精神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坚持法治理念。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高校的管理进人了法治化的时代。1999年教育部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要“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由此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股依法治校的热潮。然而,不少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囿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旧的行为方式的惯性以及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在学生学籍管理乃至后勤服务管理方面,仍然习惯于用政策、道德以及行政手段来治理学校,由此造成了学生与校方的对立和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尽快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才能够摆脱困境。法律有规定的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没有规定的,也应该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超越法律范围,限制学生的权利,或者处罚(分)学生,不管主观愿望如何,都是不允许的。特别要防止权力的滥用与乱用。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的学校,对学生的处罚(分)制度公开不够,有的甚至是暗箱操作,对什么样的情况给予何种处理,缺乏详细的规定,人为因素太重;处罚(分)学生时,并未履行严格的程序,对学生的异议权没有给予足够的保障;还有的个别学校设定了许多对学生罚款处罚。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学校这种做法是很值得非议的。所有这些,都说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强化法治观念、坚持法治原则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导向过去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规范和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而对于如何以人为本、维护学生的权益重视不够。高校在推行法治的同时,不仅要关心国家、学校的利益以及教师的利益,更要关心学生的利益,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权利价值,关心学生的权利实现,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激励学生的权利追求。在学校“立法”—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特别是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制度时,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某些问题可以实行类似听证的做法,使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切实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学校的各种规章应该公示,要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管理必须体现民主、平等的精神,在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坚持做到有管有放、有宽有严,确保学生应有的法律权利和正当的利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二)建立学生参与机制,完善利益表达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坚持民主思想。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情况下又往往存在某些矛盾。思想教育工作要实现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就必须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愿,反映他们的利益,调动他们民主参与的热情,从而增加他们对学生工作的认可度,减少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校规模迅速膨胀,为了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囿于管理者习惯思维的局限性,这些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往往缺乏学生的参与,导致带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倾向。这些规章往往特别强调高校的公共利益,忽视学生个人利益,并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过多地要求学生奉献服从,以致在规章施行过程中,遭到学生的反对和抵制。规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只有与社会相协调时才能成为一种有用的规则。要达到与社会发展的契合,规章必须是各方主体不同利益的有效充分的平衡。学生作为高校的管理相对人,其自身利益与学校利益在总体上是相一致的,但在具体领域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高校中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必须体现学生的利益,表达他们的意志,否则就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导致实行成本大大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充分、有效地表达自己合理的见解和反映自身的利益,使高校不同利益之间在公平程序中得到有效博弈,从而增添规章的正当性和学生的认可度。比如高校学生会制度和学生代表制度,高校通过这两个制度促使学生的参与,有利于体现学生的意志,寻找学生利益和学校利益的优化点,减少规章实行的摩擦和阻力。同时,建立这种制度就能够使学生与学校管理者增加沟通,减少矛盾,同时也为决策者提取信息资源提供了一条捷径,可大大缩短信息交流的管道,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规范学生管理程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西方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管理过程中的正当程序是相对人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应坚持正当程序原则,通过正当程序控制管理过程,规范权力的运行秩序,使权力的行使遵循符合法治精神的规范步骤和方式,避免管理运行的无序性、偶然性和随意性,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高效性。为此,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程序机制,以保证受教育者在学校中的机会平等得以实现,其合法的请求权、正当的选择权、合理的知情权得以保障和维护。处罚(分)学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例如在高校对违规学生进行处罚时,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程序,包括学生管理部门的调查程序、学生的申诉程序、专门委员会的听证程序等等。
(四)强化司法审查原则,保障高校依法治校
依据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众多权利。高校一方面有权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有义务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法律救济。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污水治理;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有关污水治理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出现了生活用水供不应求的现象,并且还伴有水污染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规模在大面积增大,导致工业废水大量的排除,对现有的水体系统产生严重污染。因此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应尽的义务。
1污水治理的方法
1.1污水的定义
在生产生活中,所生成生的废水并被污染的水体,我们统称为污水。它涵盖了生活废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等。其中被污染的雨水主要是指早期的雨水,早期的雨水随着地面上的各种污染物进入下水道,对城市的排水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建筑工地的沉淀物、有机废弃物等,这些雨水里富含了许重金属、病原体等,因此被污染的雨水污染的程度非常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升我国水体的质量。
1.2城市污水治理常用方法探讨
1.2.1活性污泥法
城市生活污水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具备了较强的净化水的能力,这是它的优势之一。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使得微生物迅速增殖,并从沉淀池中排出系统外,这样就能达到稳定持久的运行该系统。此外,活性污泥还具有较好的凝聚和沉降效果,能够将活性污泥与混合液分离出来,得到净化后的水。但这种方法因为使用成本较高,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1.2.2光催化法
光催化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具有为设备简单、杀菌作用强等优势,不仅在经济上满足了人们的要求,还达到了人们对污水处理的的理想状态。光催化反应,就是在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光化学主要利用了新物质的产生,达到良好的氧化效果,同时光化学反应的驱动能量来源于光子的能量,促使太阳能向光电转换。
2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2.1我国水资源当前状况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正在经济建设中一步步地走向恶化,而人们在用水上存在极大的浪费,如果遇到突发的洪涝灾害,我国的水资源就会骤然紧缺。水,作为一种量化国家储备资源是否丰厚的判断标准。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体现了国家在水资源配置上的能力,大大的预示了国家发展潜能大小,一旦出现水资源调配不均衡,将会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2.2提升城市规划中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具体方案
2.2.1强化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意识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水污染产生危害的了解。在经济生态型社会共同发展的时代中,有关人员要意识到水源污染不经处理后会引发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配置,严禁破坏性的开采利用。此外,还要注重节约用水、清洁用水光荣等理念的大力宣传,并且做到严格用水制度。同时,还要依法强化对水污染源的制止。对偷排污水、污染破坏水源环境和不服从管理现象,应对当事人进行公开惩处,并追究当事者的相关责任。总而言之,整顿水源污染就要从根源做起,加强水资源的防污、治污工作的全面计划,尽最大能力,改善我国水资源的水质状况。
2.2.2对我国水体使用结构进行优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中用水多是必不可免的问题,经研究发现人们对地下水的利用占了很大一个比重,反而造成地表水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造成大量水浪费的现象。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水利城市建设的规划,把城市供水规划作为工作重心,去除一切的不利因素,城市供水更加稳定,同时尽快改变水源超采问题。
2.2.3强化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并重原则的深化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全面兼顾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做好全市范围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加强相关政策的推行,引导企业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除此之外,还应当构建节水型社会,着重加强城市用水审批和管理。同时带动要城镇居民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提高对节水器具的使用率。用水资源的节约上还是以减少农业用水为主,不仅要在水的总量上进行削减,更重要的是采用灌溉、渗透的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
2.2.4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稳定注入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的重要部分,水利工程的发展决定着它要解决好水利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同时要协调好人、自然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这几者才能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才能顺利进行。除建立完整的、科学的水利规划体系外,还必须保障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满足人们对用水的需求。
3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部门也引起了重视,但目前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的全面落实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城市污水处理的任务,相关人员应该确保绿色理念宣传到位,从思想上加深他们对绿色理念的认识,并鼓励人们大力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制品。此外,还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体系的完善,这样才能分清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主次。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上,相关部门应该引进新型人才,致力于污水处理以及提高用水效率的方法和设备的开发,比如利用我国城市污水中的热能加以利用给城市供暖,这一构想既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又能减少污水排放和净化的成本,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品质生活,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喻泽斌,王敦球,张学洪.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73.
[2]张志刚,孟广明,刘志强.AB法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及技术管理[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3):135.
[3]徐红霞.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8.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5
关于档案的保护,特别是涉及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的珍稀档案保护的问题,除了档案原件修复之外,往往会提到仿真复制这种技术保护措施。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仿真复制对新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强,为了使档案复制件呈现更佳更理想的效果,传统复制方法不断改进,结合了数字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复制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般而言,较为常见的档案形态有两种,“纸质”与“实物”,而档案仿真复制必须依据原件的实际形态(纸质或非纸质)、保存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复制,本文将结合目前数字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特点,探讨相关高新技术措施在不同类型档案复制中的应用问题。
1 档案复制的意义与数字化的作用
档案的保护与利用,两者关系密切又对立。利用档案的时候,必定会对原件造成损害,这是客观事实。档案保管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并在利用中发挥其内在的社会价值,但是档案的不可再生性及唯一性限制其目的,因此,采用仿真复制手段能一定程度弥补这一缺点,它免去原件在酸度、湿度增加的环境中受到腐蚀的风险, 提高了利用率,平衡了档案保护与利用两者的关系,延长了档案原件的寿命。再者,档案的仿真技术能为各类陈列展览提供复制件,这是档案开放的一个重要形式。档案馆或纪念馆会根据情况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档案作为历史素材与历史依据,是展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仿真复制技术, 对划入展览计划的档案原件进行仿制,用复制件替代展出,能避免对原件的损害,增强档案实体保护,同时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科学技术在档案仿真复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渐成为档案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这种应用方式可理解为以数字技术、虚拟技术等措施对档案原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数字形式再现原件,并采取科学的输出技术仿真复制的过程。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1.1 增加档案原件的安全性
档案的价值体现于应用,以数字形式再现原件,使档案被间接利用,减少了原件受损、被盗的情况,特别是珍稀的历史档案原件,在展览时若丢失或被盗,会给国家部门造成重大损失,数字形式再现原型,或者以数字形式为模板的仿真复制件作为展览道具,能有效保护档案实体安全。
1.2 方便保存与迁移
档案经过数字化、虚拟化加工后便具备电子文件的数字信息特征,具有游动性、共享性、易操作性、复制性与迁移性等多种特性,且不受时空限制,有效存储保护完整的档案信息。对于沿海地区、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高发地区的档案部门来说尤其重要。
2 纸质档案仿真复制策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仿真方法可分为临摹、木刻水印、坷罗版印刷等,对档案形态有针对性要求,如临摹针对壁画、油画等绘画种类,木刻水印针对中国画与书法。由于复制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复制方法现已较为少用,或见于商业途径,如荣宝斋利用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刻水印技术制作名人书画复制件,作为艺术品销售。相比较,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印刷技术制作的仿真件,因成本低廉、生产时间短、灵活性高、图像效果好等优势,备受推广。数字仿真复制的主要环节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输出、后期加工及色彩管理五个方面。 [1]色彩管理是复制过程的关键与核心。
2.1 数字图像采集
数字图像采集是指使用扫描或拍摄等手段,对档案画面进行高精度全真色彩数字化采集,将原件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它是整个复制工作的基础步骤,采集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下一个工作环节,特别是对于色彩要求高的纸质档案(如绘画)要选用专业扫描仪、高精度数字采集系统对其进行扫描处理,以保证采集图像的效果与质量。
2.2 数字图像处理
该环节是通过Photoshop、Indesign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运用高端计算机设备对采集的数字画面进行分析、调整、修正、锐化等处理,使数字图像的色彩精度、细节表现贴近原件。按照数字化方法,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如去污、清除、校正、修补、拼接等技术手段。为了保证图像处理的精度与工作效率,图像处理工作站的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质选配。
2.3 数字图像输出
是指使用专业的打印设备(打印机、喷绘仪等输出设备)、打印管理软件,把已处理的数字图像输出到不同形式载体上,再现档案原貌的过程。数字图像的输出要把握处理好,输出墨量控制、输出介质选择要切合原件实际需要,要按照图像幅面大小,选用不同型号打印设备。
2.4 后期处理
复制工作的最后环节,是对打印输出的仿真件做进一步加工细化处理,包括裁剪、磨边、做旧、装裱等办法,尽可能使仿真复制件与档案原件外貌保持高度一致,达到逼真效果。
2.5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是以色彩空间变化为核心的色彩控制技术,它通过色空间转换来实现色彩逼真再现。色彩管理是数字技术在仿真复制应用中的关键核心环节,它贯穿了整个复制流程的色空间转换,仿真工作要求色彩信息在图像采集、处理、输出过程中颜色保持一致,但是色彩在传递过程中涉及对色彩的表达方式不完全相同的软硬件环境,因此要保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目前较为常用色彩管理软件有ProfileMaker,它可创建和编辑优质、可靠的ICC配置文件,将色彩成像工作流程的各环节连接起来,有效实施色彩管理的参数控制,确保色彩精确一致,图1。
图1 色彩管理控制
3 实物档案数字化复制策略
实物档案的概念一直以来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肯定说,也有否定说或折中说。搁置争论点,在档案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档案实物的存储与保护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价值高的珍贵实物档案,其状态与性质甚至接近文物,对于这类档案,使用数字化等高技术手段进行合理的复制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纸质档案一样,实物档案同样面临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由于其形成带有一定的偶发性,以致收集的不确定与不可预知,档案形态复杂多样,有石膏、陶瓷、玻璃、金属等多种复合材质,结构、体积、大小不一,给档案的保管利用带来一定困难与风险。[2]因此有学者提出利用信息化政策、技术,实施档案数字化,能有效解决珍贵历史实物档案的保护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涉及的技术方式主要有三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
3.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称实景复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测量绘图技术,它对虚拟视景和模型生成实现了技术拓展,提供了简化模型构造的可能。对于实物档案而言,其工作原理是:仪器把激光脉冲发射到实物上,对其整体或局部进行多角度全自动高清度逐点测绘,通过记录被测物件表面大量而密集的三维坐标信息(x,y,z)、RGB颜色信息和反色率信息,获取它的线、面、体、空间等三维点云数据,以具有一定分辨率的空间点云图来表达物体表面的采样结果,然后经过点云处理及三维逆向建模,最终重建物件的真实视景世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显著优势是能深入到任何复杂的现场环境中进行作业,比较适合雕塑实体档案的扫描数字化处理。雕塑的形状比光洁的工业造型物件要复杂,存在大量的扫描盲点,如皱折的衣服纹理、弯曲的手臂内侧等,用函数曲面来准确表达数据很困难,为了还原实物真实性需要保留表面坑洼的肌理效果,因此3D扫描技术在细节处理上能贴切反映物件原状。现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都是针对工业逆向技术开发的,常见的逆向工程软件有Rapidform和Geomagic Studio,这类软件因使用新一代运算模式,缩短了处理数据时间,对扫描品质有显著改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当前应用面广泛,在多个领域得到推广,典型的例子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与Cyberware公司合作完成的数字化米开郎基罗计划,该计划使用激光扫描仪记录了十座米开朗基罗塑造的大型塑像,包括著名的大卫像。经过三维激光扫描设备技术处理后,实物档案形态由现实模拟信息转化为虚拟数字信息,具备了一般数字信息的特征,如复制、保存、迁移、备份等,时空限制性减弱,传播与利用通道拓展,便捷性增强,其价值得到更好实现与传承。
3.2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英文简称VR),是利用电脑模拟构造一个三维虚拟空间,生成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的模拟环境,让使用者如身临其境般体验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它有三个关键特征: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感(Immersion)和想象力(Imagination),也就是“3I”特性。[3]VR技术不是一种单一技术,是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器技术、立体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构成的。它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数据获取、虚拟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传统VR中的视景生成办法比较简单,获取数据是通过二维摄像(拍照)取景,再由电脑三维视景整合而成,仿真结果的逆向还原工作受到限制,缺少对物件原始数据的全面实测,数据与真实之间存在一定偏差。[4]上文提到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有效填补这一缺陷,使获取到的点云数据切合物件真实性,以利于逆向反求工程的实施,因此,结合3D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瓶颈得到突破与拓展,促使跨领域的推广应用步入实质阶段。VR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如近年的“数字长城”、“虚拟紫禁城”等项目。基于虚拟的现实环境展示文物的方式能让受众得到真切的场景感受,是爱国教育、历史教育、认知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对重要的国家文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是文物开发延伸的一种先进技术手段。在技术不断更新与成本逐渐下降的前提下,VR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用于保护实体档案,特别是历史价值大的实物档案,是一种潜在可能,符合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
3.3 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简称RP),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利用材料逐层迭加堆积成型的原理来制造产品的工业制造技术,可以扼要归结为“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现时常说的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典型代表。RP集合了数控技术、激光技术、机械工程、软件技术和新材料等多学科于一体,是由CAD 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复杂形状三维物理实体技术的总称。[5]它的基本过程是:由三维软件平台设计出计算机实体模型(CAD模型),根据工艺要求将其按一定规则进行离散(又称分层), 把三维电子模型变成二维平面信息, 在微机控制下, 数控系统以平面加工的方式有序地连续加工出每个薄层并使它们自动粘接成型,得到一个三维物理实体。关键环节有:三维CAD造型、反求工程、数据转换、原型制造、后处理等。[6]再者,CAD模型的获取方式可结合上文所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对物件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色彩扫描,以获得实体的点云数据,借助逆向反求工程,按照实际测绘重构曲面信息,建造CAD 模型。快速成型技术主要应用于制造工业,现时在文物复制修复方面也较常见,并逐步在医药、农业、文化等领域迅速推广,特别RP典型代表3D打印技术,它因精度高、打印成本相对低廉等特点,受到各行业的青睐与关注。基于历史原因,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积累形成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档案,有些几近文物的价值,类似这种情况,利用3D打印技术对其仿真复制亦是保护思路的拓展。目前而言,3D打印设备、成型材料等价格仍较高,特别是成型材料价格高昂,当前研究的重点转为材料方面的开发与应用,以探求降低其成本的方法。基于此,利用RP制造实体档案复制件的应用方式在短期内推行不符合现实需求,但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RP其效率性与优点是十分显著的,它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向,值得档案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4 结语
数字技术、3D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进步,为历史档案的仿真复制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选择,尤其是数字技术,它使档案在形式载体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转换为数字信息,这种新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档案事业发展的一种根本性转变,档案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实际物件,同时也包括数字虚拟信息,这是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路与探索。如前文所述,多种高新科技的应用,亦可理解为对数字信息的深层次开发,无论哪种技术哪种档案载体(纸质或实物),在复制工作开展前期,都要转换为数字形态。
总的来说,以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制作的仿真复制品,在效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仿真效果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复制件比较,更为理想、逼真。目前,色彩管理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档案的复制保护已经具备足够的社会条件,可加以推行,但是由于技术成本偏高、技术环境不成熟等诸条件受限,把虚拟现实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档案实际工作,短期内存在一定困难,对于一些历史因素复杂,社会经济价值特别高的实体档案,我们可在策略上做大胆的尝试与技术创新,也是对档案事业未来发展的探索与期待。
【参考文献】
[1]栾宁丽,孙冀宁,刘敏华.数字影像技术在档案(字画)高仿真复制工作中的应用[J].数字与影像微缩,2011.3:1-2.
[2]邓羽.虚拟现实技术在实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兰台世界,2013,1(中):24-25.
[3]王晨晨.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33-37.
[4]蒋定定,王长力,王玉菊.三维激光扫描与虚拟现实技术[J].电子世界,2012,10:30-31.
[5]辜勇,刁燕,李伟.快速原型技术在考古工艺品修复与仿制中的应用[J].机械,2005.4:19-46.
[6]牛爱军,党新安,杨立军.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研究动向[J].热加工工艺,2008.5:116-118.
[7]黄平.扫描技术在雕塑领域的运用[J].雕塑,2010.4:22-23.
[8]李晖,吴禄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2007.9:239-242.
【摘 要】高科技的发展为珍贵历史档案的复制保护提供了新的选择,传统复制方法面对技术的革新存在明显不足与短板,以技术推动革新是档案事业的发展大势,目前,数字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高科技不断发展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尽管现时无法全部应用于档案的实际工作,但技术优势不应忽视,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档案复制;数字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快速成型技术
On Repl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Valuable Historical Archives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Other High Technologies
CHEN Yong-bin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1,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ies provides solutions for repl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valuable historic archives. Traditional method is of shortcomings in repl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s. Therefore, pushing forward innovation in archive undertaking by technology is the trend. At present, digital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high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more and more maturely and been widely applied to many fields, bringing larg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countries. Although, at current these technologies cannot be all applied into archive business, their advantag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in-depth researches instead of being ignored.
【Key words】Archive Replication;Digital Technology;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0 引言
关于档案的保护,特别是涉及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的珍稀档案保护的问题,除了档案原件修复之外,往往会提到仿真复制这种技术保护措施。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仿真复制对新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强,为了使档案复制件呈现更佳更理想的效果,传统复制方法不断改进,结合了数字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复制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般而言,较为常见的档案形态有两种,“纸质”与“实物”,而档案仿真复制必须依据原件的实际形态(纸质或非纸质)、保存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复制,本文将结合目前数字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特点,探讨相关高新技术措施在不同类型档案复制中的应用问题。
1 档案复制的意义与数字化的作用
档案的保护与利用,两者关系密切又对立。利用档案的时候,必定会对原件造成损害,这是客观事实。档案保管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并在利用中发挥其内在的社会价值,但是档案的不可再生性及唯一性限制其目的,因此,采用仿真复制手段能一定程度弥补这一缺点,它免去原件在酸度、湿度增加的环境中受到腐蚀的风险, 提高了利用率,平衡了档案保护与利用两者的关系,延长了档案原件的寿命。再者,档案的仿真技术能为各类陈列展览提供复制件,这是档案开放的一个重要形式。档案馆或纪念馆会根据情况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档案作为历史素材与历史依据,是展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仿真复制技术, 对划入展览计划的档案原件进行仿制,用复制件替代展出,能避免对原件的损害,增强档案实体保护,同时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科学技术在档案仿真复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渐成为档案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这种应用方式可理解为以数字技术、虚拟技术等措施对档案原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数字形式再现原件,并采取科学的输出技术仿真复制的过程。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1.1 增加档案原件的安全性
档案的价值体现于应用,以数字形式再现原件,使档案被间接利用,减少了原件受损、被盗的情况,特别是珍稀的历史档案原件,在展览时若丢失或被盗,会给国家部门造成重大损失,数字形式再现原型,或者以数字形式为模板的仿真复制件作为展览道具,能有效保护档案实体安全。
1.2 方便保存与迁移
档案经过数字化、虚拟化加工后便具备电子文件的数字信息特征,具有游动性、共享性、易操作性、复制性与迁移性等多种特性,且不受时空限制,有效存储保护完整的档案信息。对于沿海地区、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高发地区的档案部门来说尤其重要。
2 纸质档案仿真复制策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仿真方法可分为临摹、木刻水印、坷罗版印刷等,对档案形态有针对性要求,如临摹针对壁画、油画等绘画种类,木刻水印针对中国画与书法。由于复制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复制方法现已较为少用,或见于商业途径,如荣宝斋利用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刻水印技术制作名人书画复制件,作为艺术品销售。相比较,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印刷技术制作的仿真件,因成本低廉、生产时间短、灵活性高、图像效果好等优势,备受推广。数字仿真复制的主要环节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输出、后期加工及色彩管理五个方面。 [1]色彩管理是复制过程的关键与核心。
2.1 数字图像采集
数字图像采集是指使用扫描或拍摄等手段,对档案画面进行高精度全真色彩数字化采集,将原件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它是整个复制工作的基础步骤,采集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下一个工作环节,特别是对于色彩要求高的纸质档案(如绘画)要选用专业扫描仪、高精度数字采集系统对其进行扫描处理,以保证采集图像的效果与质量。
2.2 数字图像处理
该环节是通过Photoshop、Indesign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运用高端计算机设备对采集的数字画面进行分析、调整、修正、锐化等处理,使数字图像的色彩精度、细节表现贴近原件。按照数字化方法,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如去污、清除、校正、修补、拼接等技术手段。为了保证图像处理的精度与工作效率,图像处理工作站的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质选配。
2.3 数字图像输出
是指使用专业的打印设备(打印机、喷绘仪等输出设备)、打印管理软件,把已处理的数字图像输出到不同形式载体上,再现档案原貌的过程。数字图像的输出要把握处理好,输出墨量控制、输出介质选择要切合原件实际需要,要按照图像幅面大小,选用不同型号打印设备。
2.4 后期处理
复制工作的最后环节,是对打印输出的仿真件做进一步加工细化处理,包括裁剪、磨边、做旧、装裱等办法,尽可能使仿真复制件与档案原件外貌保持高度一致,达到逼真效果。
2.5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是以色彩空间变化为核心的色彩控制技术,它通过色空间转换来实现色彩逼真再现。色彩管理是数字技术在仿真复制应用中的关键核心环节,它贯穿了整个复制流程的色空间转换,仿真工作要求色彩信息在图像采集、处理、输出过程中颜色保持一致,但是色彩在传递过程中涉及对色彩的表达方式不完全相同的软硬件环境,因此要保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目前较为常用色彩管理软件有ProfileMaker,它可创建和编辑优质、可靠的ICC配置文件,将色彩成像工作流程的各环节连接起来,有效实施色彩管理的参数控制,确保色彩精确一致,图1。
图1 色彩管理控制
3 实物档案数字化复制策略
实物档案的概念一直以来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肯定说,也有否定说或折中说。搁置争论点,在档案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档案实物的存储与保护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价值高的珍贵实物档案,其状态与性质甚至接近文物,对于这类档案,使用数字化等高技术手段进行合理的复制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纸质档案一样,实物档案同样面临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由于其形成带有一定的偶发性,以致收集的不确定与不可预知,档案形态复杂多样,有石膏、陶瓷、玻璃、金属等多种复合材质,结构、体积、大小不一,给档案的保管利用带来一定困难与风险。[2]因此有学者提出利用信息化政策、技术,实施档案数字化,能有效解决珍贵历史实物档案的保护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涉及的技术方式主要有三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
3.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称实景复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测量绘图技术,它对虚拟视景和模型生成实现了技术拓展,提供了简化模型构造的可能。对于实物档案而言,其工作原理是:仪器把激光脉冲发射到实物上,对其整体或局部进行多角度全自动高清度逐点测绘,通过记录被测物件表面大量而密集的三维坐标信息(x,y,z)、RGB颜色信息和反色率信息,获取它的线、面、体、空间等三维点云数据,以具有一定分辨率的空间点云图来表达物体表面的采样结果,然后经过点云处理及三维逆向建模,最终重建物件的真实视景世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显著优势是能深入到任何复杂的现场环境中进行作业,比较适合雕塑实体档案的扫描数字化处理。雕塑的形状比光洁的工业造型物件要复杂,存在大量的扫描盲点,如皱折的衣服纹理、弯曲的手臂内侧等,用函数曲面来准确表达数据很困难,为了还原实物真实性需要保留表面坑洼的肌理效果,因此3D扫描技术在细节处理上能贴切反映物件原状。现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都是针对工业逆向技术开发的,常见的逆向工程软件有Rapidform和Geomagic Studio,这类软件因使用新一代运算模式,缩短了处理数据时间,对扫描品质有显著改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当前应用面广泛,在多个领域得到推广,典型的例子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与Cyberware公司合作完成的数字化米开郎基罗计划,该计划使用激光扫描仪记录了十座米开朗基罗塑造的大型塑像,包括著名的大卫像。经过三维激光扫描设备技术处理后,实物档案形态由现实模拟信息转化为虚拟数字信息,具备了一般数字信息的特征,如复制、保存、迁移、备份等,时空限制性减弱,传播与利用通道拓展,便捷性增强,其价值得到更好实现与传承。
3.2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英文简称VR),是利用电脑模拟构造一个三维虚拟空间,生成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的模拟环境,让使用者如身临其境般体验交互式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它有三个关键特征: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感(Immersion)和想象力(Imagination),也就是“3I”特性。[3]VR技术不是一种单一技术,是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器技术、立体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构成的。它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数据获取、虚拟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传统VR中的视景生成办法比较简单,获取数据是通过二维摄像(拍照)取景,再由电脑三维视景整合而成,仿真结果的逆向还原工作受到限制,缺少对物件原始数据的全面实测,数据与真实之间存在一定偏差。[4]上文提到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有效填补这一缺陷,使获取到的点云数据切合物件真实性,以利于逆向反求工程的实施,因此,结合3D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瓶颈得到突破与拓展,促使跨领域的推广应用步入实质阶段。VR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如近年的“数字长城”、“虚拟紫禁城”等项目。基于虚拟的现实环境展示文物的方式能让受众得到真切的场景感受,是爱国教育、历史教育、认知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对重要的国家文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是文物开发延伸的一种先进技术手段。在技术不断更新与成本逐渐下降的前提下,VR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用于保护实体档案,特别是历史价值大的实物档案,是一种潜在可能,符合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
3.3 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简称RP),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利用材料逐层迭加堆积成型的原理来制造产品的工业制造技术,可以扼要归结为“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现时常说的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典型代表。RP集合了数控技术、激光技术、机械工程、软件技术和新材料等多学科于一体,是由CAD 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复杂形状三维物理实体技术的总称。[5]它的基本过程是:由三维软件平台设计出计算机实体模型(CAD模型),根据工艺要求将其按一定规则进行离散(又称分层), 把三维电子模型变成二维平面信息, 在微机控制下, 数控系统以平面加工的方式有序地连续加工出每个薄层并使它们自动粘接成型,得到一个三维物理实体。关键环节有:三维CAD造型、反求工程、数据转换、原型制造、后处理等。[6]再者,CAD模型的获取方式可结合上文所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对物件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色彩扫描,以获得实体的点云数据,借助逆向反求工程,按照实际测绘重构曲面信息,建造CAD 模型。快速成型技术主要应用于制造工业,现时在文物复制修复方面也较常见,并逐步在医药、农业、文化等领域迅速推广,特别RP典型代表3D打印技术,它因精度高、打印成本相对低廉等特点,受到各行业的青睐与关注。基于历史原因,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积累形成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档案,有些几近文物的价值,类似这种情况,利用3D打印技术对其仿真复制亦是保护思路的拓展。目前而言,3D打印设备、成型材料等价格仍较高,特别是成型材料价格高昂,当前研究的重点转为材料方面的开发与应用,以探求降低其成本的方法。基于此,利用RP制造实体档案复制件的应用方式在短期内推行不符合现实需求,但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RP其效率性与优点是十分显著的,它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向,值得档案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4 结语
数字技术、3D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进步,为历史档案的仿真复制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选择,尤其是数字技术,它使档案在形式载体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转换为数字信息,这种新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档案事业发展的一种根本性转变,档案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实际物件,同时也包括数字虚拟信息,这是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路与探索。如前文所述,多种高新科技的应用,亦可理解为对数字信息的深层次开发,无论哪种技术哪种档案载体(纸质或实物),在复制工作开展前期,都要转换为数字形态。
总的来说,以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制作的仿真复制品,在效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仿真效果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复制件比较,更为理想、逼真。目前,色彩管理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档案的复制保护已经具备足够的社会条件,可加以推行,但是由于技术成本偏高、技术环境不成熟等诸条件受限,把虚拟现实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档案实际工作,短期内存在一定困难,对于一些历史因素复杂,社会经济价值特别高的实体档案,我们可在策略上做大胆的尝试与技术创新,也是对档案事业未来发展的探索与期待。
【参考文献】
[1]栾宁丽,孙冀宁,刘敏华.数字影像技术在档案(字画)高仿真复制工作中的应用[J].数字与影像微缩,2011.3:1-2.
[2]邓羽.虚拟现实技术在实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兰台世界,2013,1(中):24-25.
[3]王晨晨.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33-37.
[4]蒋定定,王长力,王玉菊.三维激光扫描与虚拟现实技术[J].电子世界,2012,10:30-31.(下转第349页)
(上接第217页)[5]辜勇,刁燕,李伟.快速原型技术在考古工艺品修复与仿制中的应用[J].机械,2005.4:19-46.
[6]牛爱军,党新安,杨立军.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研究动向[J].热加工工艺,2008.5:116-118.
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6
日前,一个有关知识产权的案例备受关注。11月20日,一个有“V”认证的博主“北美省钱快报”转载了一个叫做“miki”的中国留学生发的帖子:“我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今天突然断网了。然后我被告知 network suspended(网络被暂停),因为违反了学校的network policy(网络政策)。 我是在人人影视上下载的美剧,一直以为从中国字幕组网站下美剧肯定没事……结果收到了NBC universal(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的来信,说我是非法下载,让我立即删除。” “miki”说,如果以后再发现有类似的行为,他有可能遭到。
“北美省钱快报”转载的这条微博几天内就被转发了3000多次,并被跟了700多条评论。很多人表示,见识了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厉。
有媒体报道,其实,这些年陆续有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时下载电影或美剧被学校警告,甚至被电影公司告上法庭的情况也有发生。在国内习惯了通过互联网下载电影、歌曲,到了美国却成了违法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甚至对以后这些学生在美国申请工作等其他事务带来影响。
记者发现,微博上也有很多人庆幸国内在这方面要宽松得多,现在在网络上用下载软件下载电视剧、电影和歌曲,几乎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很少有人会为此而付出代价。由于维权难度大,相应的版权方一般对此种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是从国家层面上讲,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这种宽松并不是好事情。
知识产权本质是一种私权,是人类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所创造的精神产品。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从事发明创造,并公开发明创造的成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知识传播与科技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产权往往蕴含着极大的经济能量。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让创新者、创造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激发他们创造、创新的热情,从而推动一个国家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并为这个国家积累巨大的财富。也由于这样的原因,目前美国、英国和德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比较严格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尤其是在美国,正是有比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才促使微软、苹果、Google等一些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涌现出了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一些创新领域中教父级的人物。
如今在美国,甚至有时你刚有一个创意,或者一个想法,就马上会有人来告诫你,这个是你的专利,需要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
近些年来,我国也有不少人反思: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中国为何不能崛起像苹果手机那样的产品?
一个首要问题是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执行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轻视或者是忽视,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多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尽管各地不时会有一些运动式的执法,但是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导致随意侵害知识产权的现象依旧层出不穷,随意抄袭、复制、下载等现象随处可见,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这种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