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途径

职业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在专业上的素质水平,也包括学生在敬业素质以及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上则是个人修养,总的来说,职业素养是人类在开展和参与各种社会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进而确保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对于职业素养存在着片面的认识,甚至对于高职教育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人修养以及道德修养的教育。而且由于大部分的高职生都是由于高考失败或者直接是从初中毕业后就读的,因此比起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其个人素质也整体比本科生的低。另外,建筑行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在建筑行业中,必需要确保建筑人员的敬业度以及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建筑企业的竞争度和行业的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于建筑类教学,高职院校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当前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教育途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努力探讨提高建筑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建筑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

1当前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在开展教育的时候过于急功近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改造进程加快,建筑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在我国的需求是越来越多,因此建行业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以及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对于学生的技术培养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不能过于着急,但是随着我国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多,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就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许多职业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技术实践教学,相对缺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导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职业素质教学时缺乏目标和方向,而且职业素质教学的方法也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效率。

1.2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诚信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诚信意识更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有下降趋势。虽然很多高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师也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学,且面对建筑行业就业人员,企业需要的是踏实、具备诚信意识的毕业生,但是在现实中,学生的行为却是屡屡出现缺乏诚信的表现,比如,有些学生在进行求职制作简历的时候,常常会弄虚作假或者夸大事实,这些都是一些不诚信的行为。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已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相关劳动协议的前提下擅自违约,导致签约方因此蒙受损失,这样的行为也是不诚信的行为。

1.3学生提升自我修养意识不高

不可否认,大部分进行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都是高中没有考入本科的学生,因此这部分学生中可能会存在着自卑的心理,觉得进入高职院校是人生的一种失败,无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产生学习兴趣和激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就会导致学生自卑的心理一直延续到毕业,甚至影响以后的就业。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对于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自身修养的相关学习,如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人文素养的学习等等。

1.4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建筑行业是一个辛苦的行业,几乎所有从事建筑行业的员工都要从基层做起,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以及行业的正确认识,导致许多建筑类的高职学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缺乏对自己合理的定位。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对自己合理的就业定位,导致学生在开展就业的过程中出现好高骛远的情况,尤其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之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艰辛工作环境。另外,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的高职毕业生可能不用承担家庭负担,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他们就会立马放弃,频繁跳槽,导致他们的职业道路非常崎岖。

2提高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探讨

2.1学校应该完善培养目标的长期规划

针对于学校急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可以通过完善长期的培养目标来进行改进,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学校要完善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开发、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人文素养的教学、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学。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学校不能仅仅以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教学目标或者是考核目标,还应该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水平添加到教学目标体系中或者是考核体系中,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2.2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这个社会发展不可缺失的部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类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就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诚信程度,帮助学生打造更好的职业道路。首先,在学校期间,学校就要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学,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应该建立相关的诚信档案,通过建立诚信档案,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对于学生的监督和管理,还能借助诚信档案的建立来警告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诚信在这个社会上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诚信程度对于将来的求职道路有着重要的帮助,并借助相关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2.3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于自我修养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修养在成功中的地位,只有具备有良好的自我修养,我们才有可能迈向成功。其次,学校要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意识,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还要提高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暗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加强学生自我修养的意识,可以让关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在学生思想相政治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自我修养意识的教育势在必得,比如针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开设素质教育课程、艺术类公选课,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丰富第二课程内容。

2.4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之所以会导致建筑类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自身的控制能力差,无法对自己进行行为约束,这样也会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道路。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日常的行为规范着手,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健全相关的纪律制度,进而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其次,在进行职业培训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建筑行业规则、岗位手册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建筑行业的认识,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来应对具有挑战性的建筑工作。总而言之,关于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修养是建筑类高职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还有社会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关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并非是朝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和学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作者:米珍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绿色建筑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徐黎明(1974- ),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职业技术教育。(江苏 常州 21301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25-02

建筑类高职院校是为建筑行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学校,其培养出的学生只有在知识、素质、技能符合行业要求时,才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应与建筑行业的需求有效对接,紧跟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让学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建筑行业发展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

建筑是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综合展示文明成就的标志,也是各类能耗的综合载体。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形成一种共识。“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要向更深层领域发展,就必须建设绿色建筑人才体系“大厦”。绿色建筑的落实,往往需要多个工种、多个责任方参与,并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这些人才除了需掌握传统的建筑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相应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绿色材料等知识。但目前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在国内还属于新兴人才,仍有相当多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了解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方法,不具备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绿色建筑的专业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建筑行业必将拉开一场绿色建筑人才争夺的“未来之战”。

二、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起基础支撑作用的绿色建筑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方面,应避免出现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重科技研究人才、轻职业技能人才的现象。除了要培养从事绿色建筑科技开发的领军研究人才之外,更需要重视培养绿色建筑行业急需的实用技能人才。建筑类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出满足绿色建筑行业需求的一大批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专业技能型绿色人才,对于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相关绿色建筑产业链的良性运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培养建筑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建筑类高职院校,针对建筑行业对绿色人才的需求,有责任顺应绿色建筑发展形势,了解绿色建筑发展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带来的变化,找到建筑类专业建设和建筑行业、社会人才需求发展变化的结合点,明确适应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规格,正确定位相应的就业岗位,探索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途径,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体现出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品牌效应”。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途径

1.营造校园氛围,建设绿色建筑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坚定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办学方向,践行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新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契合当代建筑行业发展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要。

在对校园整体设计时应考虑现代建筑理念、绿色环保的概念,根据校园所处地理位置,整体规划布局和定位建筑的风格,以人的行为活动需求作为整个建筑设计的切入点,进行方案设计,从而使校园的整体融合于校区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营造生态文明的氛围。通过建造绿色建筑展览馆和绿色建筑示范楼,提供绿色建筑和绿色校园技术的体验与科普;通过海报、板报、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的常识和方法,丰富具有“绿色理念”的校园人文内涵;通过开设绿色建筑典型案例分析的讲座,宣传传统建筑特色、现代教育建筑特点和绿色低碳时代要求的元素有机融合的建设理念;通过生活秉性修养、社会环境维护、校园绿色文化的熏陶等一系列活动,将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政策、法律和法规等内容的教育融入全校范围的教学工作和活动中,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于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力求在这样一种“绿色”的教育土壤上,培养出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

2.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课程改革是高职发展的核心问题,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通过好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时,需要紧密关注绿色建筑行业动态,适时引入绿色建筑行业标准,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丰富绿色建筑的知识。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将具有节能减排意识和技术作为必备要素。通过与相应的行业、企业进行合作,根据绿色建筑新的技术领域和新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如增加“建筑物理环境概论”“绿色建筑及技术概论”“建筑物理测试技术”“计算机物理环境设计”“节能建筑设计”“材料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现代住宅发展概论”“景观与生态建筑学概论”“建筑环境虚拟现实基础”等课程;也可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调整和课程内容模块的增设,来添加绿色建筑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如在“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中,增加绿色施工技术及绿色施工管理内容,在“建筑学”课程中增加绿色建筑的基础理论知识等。

其次,转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培养绿色建筑的理念。教学中结合当前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建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既重视学生绿色建筑基础知识的储备,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针对企业的某个节能减排技术问题,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加强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判断,培养有效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如,针对建筑设计类专业,企业给出设计背景,通过举办绿色建筑设计大赛进行真题真做,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绿色建筑的元素,培养低碳减排的建筑设计思维,在潜意识中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意识。

第三,建设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增强绿色建筑的意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不可能在校内实训场所全部再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弥补建筑专业部分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高效训练。因此,在实践教学时,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践等方式,把具有良好节能降耗意识和环境保护措施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将绿色建筑鲜活的例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了解绿色施工原则,掌握节能减排降耗等关键环节,意识到绿色建筑带来的经济性效果和社会、环境效益,从而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3.双师素质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双师队伍是五年制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双师,不仅指向校内专业教师,同时还指向校外行业、企业的专家,学校可以通过如下有效途径,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第一,从绿色建筑相关企业聘请领军人物和技术能手,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岗位标准制定、开发实践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实践指导等工作,成为青年教师的企业导师和成长导师,带领一批专业教师快速成长。第二,派专业教师到建筑企业挂职锻炼或作为访问工程师进行工作学习。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和相应的工作环节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丰富自身实际工程经验,并学习新的工艺和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无缝对接,为教学改革建言献策。第三,与科研单位、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究。让教师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共建相关专业实验室,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循环、生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样,既可以提升建筑类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又能让教师站在技术的前沿,直接地感受到绿色建筑发展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并能通过建筑企业将绿色建筑的科研成果迅速市场化,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技能教育与传承是职业教育特殊的内在属性,既要求“口授”又要求“身传”,这就需要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们自身技艺精湛、身手高超,才能“强师手下出高徒”。而绿色建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行业,尤其需要相关专业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树立绿色意识,提高绿色生态素质,再通过专业教学辐射给学生。

4.谋求科研院所的支持,进行技术引领。建筑类高职院校可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研究院所形成技术联盟,建立绿色建筑网站或绿色施工论坛,也可邀请一些绿色建筑专家和研究人员定期开设绿色建筑培训课程或专业讲座,提供目前绿色施工相关技术以及新型绿色建材的最新资讯,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从而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培养节能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并能促使开发商积极开发绿色建筑,通过绿色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的方式,从源头上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重视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

5.参与行业组织活动,发挥平台作用。行业组织是教育和生产结合的最佳平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他们是专业权威和实际生产有关教育需求的提供者。建筑类高职院校通过参与行业组织的相关活动,可以近距离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动态,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参与绿色建筑标识的评审,可以规范绿色建筑市场行业,促进绿色建筑的繁荣和发展。在建筑类相关注册资格认证和考试的组织工作中,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可参与考试大纲和试题的编写,通过建议,适当增加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知识的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素养。可通过加入建设教育协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由建筑类高职院校提供培训场所和专业师资,承接行业主管部门的各种层次的企业职工培训,为现有的建筑从业人员提供绿色建筑方面的继续教育,让他们通过再教育的过程,进行绿色建筑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完善。

四、结束语

发展绿色建筑,急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支撑。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充分调研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营造多方联动的育人环境,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发挥资源优势,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绿色建筑这个新兴战略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元.我国需要绿色人本战略[N].中国教育报,2010-12-06.

[2]刘金石.绿色人才:积蓄绿色发展势能[N].中国教育报,2010-12-28.

[3]陆舟.我国引入和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J].上海节能,2011(1).

[4]孙静华,眭永兴.试谈五年制高职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双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29).

[5]王军,吴雯雯.建筑节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2009(9).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3

随着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几乎是全方位的。包括为政府决策咨询的人才;制定国家、行业、地方的各种绿色建筑政策、标准、规范的人才;通过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研究,开展建筑能耗检测、建筑能效评价,为各项建设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人才;了解绿色建筑技术原理、政策要求、绿色营销和相应绿色产品研发的人才;协调建设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绿色项目开发和内部机制调整的人才;针对政府与市场的需求,在设计院等机构从事绿色建筑政策、技术、设计等方面研究的人才;了解本行业技术最新发展与国家最新绿色导向,在金融投资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根据中国国情和特点,在科学研究院所研究适宜的新技术或产品,为建材、设备厂商研发新产品的人才;为物业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或在物业公司从事绿色物业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小区和公建等后期绿色运营的人才等。这就需要全社会不仅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无论是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人才,还是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的技能人才都存在着较大缺口,与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近年来,政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这就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已开始进入快车道,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更大。绿色建筑涉及的领域广阔,不仅涉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还涉及政策、规划、设计、能源、水处理、施工、监理、结构、材料、暖通、设备、运营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和融汇。目前本领域内虽然拥有了较强的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具有专精的建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可能因为观念、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新能源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了解甚少,缺乏良好的建筑节能工程观、系统的绿色建筑工程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具备“绿色”意识的建筑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操作经验和节能的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不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还有在绿色建筑的评估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绿色检测人才,没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加之对检测装备使用的不够熟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再者,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绿色建筑,由于缺乏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的人才,使得一些已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不能真正实现绿色和节能,不能满足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要求。现有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经验积累等还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障碍。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

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升绿色建筑人才的职业素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从事绿色建筑的人员多由传统建筑从业人员转型而来,对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参加一些行业协会组织的关于绿色建筑内容的短期培训、项目实践和自学的方式展开,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能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强化和突击学习,造成绿色建筑知识的学习缺乏前瞻性,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甚至出现了部分拥有绿色建筑标识资格的评审专家对绿色建筑一些理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的现象。部分绿色建筑的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节能建筑或只需要墙体保温隔热的层面。因此,依靠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加速绿色人才的培养来应对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应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是缓解绿色建筑人才不足、优化绿色建筑人才队伍的重要选择。随着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建筑绿色化和已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更新换代的任务更趋繁重,需要大批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行业人才,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的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氛围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绿色人才

在顺应时展趋势的要求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适应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过程各个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涉及规划、建筑、结构、材料、设备、能源、环境、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培养的人才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绿色建筑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与建筑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关联的技术问题。

2.紧贴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紧贴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进行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如开设建筑节能专业,关注建筑节能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在原有各专业的基础上,在建筑工程活动的时间轴上与原有专业错开,克服原来各个专业的局部性和缺失;开设建筑材料专业,结合节材、节能、环保和太阳能光伏及建筑装修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原有施工类专业的基础上,讲授材料的各种性能,通过考虑材料的选用,节约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和营运成本,实现节能环保,提升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讲授降低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进的相关知识;开设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专业,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讲授相应的经济管理系统方法与工具,培养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的人才。

3.更新课程体系,增添绿色元素

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及时将规划、设计的绿色建筑理念和施工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施工技术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纳入课程之中。平时注重对现有绿色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调研,分析如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安装、楼宇智能化、物业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找出与绿色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的差距,挖掘和塑造“绿色”元素。在建筑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为目标,课程内容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阶段建筑系统空间、不同功能子系统之间的知识集成;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体系以及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如在确保室内物理环境的同时,如何依靠建筑设备系统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依靠各种自然条件和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相关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等。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开设“绿色建筑概论“”绿色设计理念与技术”“建筑能耗模拟与评价“”绿色施工技术“”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建材“”绿色水系景观“”新能源技术“”中水回用“”建筑设备系统安装和调试“”绿色建筑运营和管理”等课程来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4.注重师资培养,传播绿色理念

由于绿色建筑本身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要求专业教师要树立绿色建筑的理念,具备系统科学的思维、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各高职院校还没有专门从事绿色建筑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师需要进行持续充电和及时转型,除了到高校进行学历提升和专业深造外,可以到绿色建筑设计科学院、绿色建筑材料与设备的生产厂家、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公司和政府机构节能科研中心或建筑绿色建筑行业协会等机构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聘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校开设绿色建筑的专题讲座和课程,让教师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技术前沿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选择绿色建筑的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点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去分析,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进行绿色建筑的环境分析和模拟,对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虚拟仿真,把抽象、复杂的原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重视绿色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内绿色建筑产品演示实验室的建设,展示节能建筑材料与产品、绿色建筑节点构造模型;通过设置各种绿色建筑节能节点的样板间来建设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让学生了解节能、节点的做法,外墙外保温节点的做法,屋面节点的做法等;通过建筑节能检测实训室,让学生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建筑幕墙和门窗保温性能检测及建筑物的气密性测试,加深对一些技术参数的了解;也可多渠道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现场和工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跟踪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5.建设绿色校园,营造绿色环境

在校园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而对建筑类高职院校来说,无论是单体的绿色建筑还是区域的低碳节能的环境组成的绿色校园本身就是活教材。无论新校区的建设和老校区的改造,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建筑、道路结构形式,运用多种建筑、装饰、路面的新型和节能环保材料;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尽量将各类建筑的施工和装饰节点、围护结构、设备和管道外露,供学生观察学习;在一些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教学功能的要求,如在地源热泵区域能源站建设中将运行机房通过玻璃隔断供教学参观,在一些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筑部位留有观察和检测的位置;在建筑中合理设置绿色标识系统,形成有主线、有组织、有体系的标示与引导,并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节能性能参数置于大楼醒目处,也可制作一些宣传短片,通过精彩的解说与图示,全方位展示相关的技术亮点,并据此设计校园慢行线路来进行绿色建筑技术展示体验;结合信息平台或能耗管理平台集中展示绿色校园规划、绿色示范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环境监测、资源消耗监测等系统,通过触摸式屏幕,让学生以3D立体的视角来观察建筑仿真模型,深入了解感兴趣的绿色技术,从而让学生在绿色校园环境下,接受绿色建筑技术营造的环境熏陶,自觉主动地学习绿色建筑的知识和技能,并成为绿色建筑的传播者、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

6.构建绿色文化,践行绿色生活

通过深入研究行业文化、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的内容,积极构建以绿色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绿色建筑体验系统、绿色人文展示系统、校园低碳慢行系统和绿色生活养成系统,精心打造绿色建筑体验馆等特色文化场馆,配置碳排放检测设施等,通过绿色建筑引领人感受绿色技术,通过绿色校园培育人传播绿色理念,通过绿色文化熏陶人践行绿色生活。

五、结语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4

BIM技术在国内应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BIM人才的欠缺,期望通过在高校BIM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我国BIM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建筑行业的信息化。

关键词:

BIM技术;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9502

1引言

BIM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行业广泛认可的一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将成为建筑业信息化主体技术或核心技术,在未来,建筑业企业拥有一批掌握和熟练应用BIM技术的人才必将占领市场和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取得先机。但是,我们从现在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培训方面来看,BIM技术理论和应用人才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全面,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又因为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涉及的BIM技术的范围比较广,在未来,BIM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将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为想到,推动我国BIM技术人才队伍的创建。

2BIM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建筑行业应该向高校提出要求,主要是应该加快的培养出面向建筑行业为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高质量的职业素质和拥有技术应用能力过硬的人才,面对建筑行业第一线提供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社会需求,为了提升红钻也建设改革的脚步,应该将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融入其中,从而出具备工程能力+BIM基本技能+管理协调能力的复合型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

3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3.1常见BIM技术培养模式

将BIM技术融入到其他建筑课程中。比如,将BIM技术融入到建筑管理课程里去。我们在进行BIM授课之前,应该先将其他的基础课程进行学习,例如3D建模、CAD制图和数字可视化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先让学生进行自学,不给学生提供一个正规的培养机会,通过BIM软件技术在工程项目中进行运用,并完成,学生当下会给出一件,说BIM技术太难了,不容易学会。其次,在建筑管理课程中讲解BIM技术的原理,此课程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建筑、结构MEP模型、估算、进度、项目模拟、建筑总平面图和交付等。还可以将BIM纳入建筑信息技术课程中。

在进行BIM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组,每十个人为一组,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并且将任务进行分配,BIM专家访谈、通信、电话、座谈等形式进行交流,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小组组员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BIM的医院。教师还可以运用同设计和施工的BIM软件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之间协同工作的工具。运用BIM技术进行协同工作,让每一位学生看到三维设计理念,提升知识的更深层次的交流。

也可以让BIM平台为基础,将教学方法、内容、手段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与优化。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接受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2多种形式结合的BIM人才培养模式

新开展的BIM实践课堂借助将BIM技术特征及运用实例展示给学生这一手段,达到提升学生对BIM热情的目的,让学生对于BIM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在BIM创新实践课堂实施的过程中,针对那些对BIM比较有学习热情的学生,要建议并支持他们参与到学校开办的BIM技能培训中去。这里所说的BIM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是对BIM基础理论的介绍。如果是只能掌握建模的话,将其称作是BIM人才有点夸大,所以关键还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参与BIM竞赛能够有效审查学生综合水平的实际情况,学生参与到学会或者是BIM软件商组织开展的BIM竞赛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处在BIM项目中必须要有的能力,例如团队交流合作能力等等。这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熟知BIM的渠道,从而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BIM人才。

4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学校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化

学校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BIM人才的市场潜力,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针对学校而言,之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实践教学中的硬件支撑比较重要,需要有实训场地、实习基地和实验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为教学规模受到师资、设备和场地的限制,针对办学主体而言,属于高投入,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之间接、长远额效益,所以没有动力。针对教师而言,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得心应手。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内容、过程等,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摸索,所以,刚开始有很多人不适应,还会存在抵触心理。

4.2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有待完善

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其数据是海量的。需要构建一个BIM技术教学实践平台,其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硬件方面,需要一个先进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软件方面,必须引入功能完善的建筑信息模型管理软件系统,现在,我国建筑全信息建模应用软件,Structural、Bentley、Revit是当前估计上比较致命且成熟的产品,斯维尔、广联达和鲁班是国内开发的产品。

4.3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需要更新

将BIM技术模型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从工程招标、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房屋构造和预算识图等讲述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运用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从设计模型、优化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和投资管理等过程进行了解。

然后再改变教学方法,先进行讲解,然后在进行上机练习,将更多的知识弱融入到实践教学平台中,并结合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所用,以便进行讲解一边指引学生进行操作,从而达到训练和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

还有,考虑校企合作,课堂中可以讲述真实的案例,企业内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请入讲堂,并将自己的亲身体会告知学生,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与社会进行无缝隙衔接。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进行改变,向案例实践教学、BIM技术为核心的方向转变,因此,学校应该创建基础实验室,并给予高度的重视,提升自己的投入量;针对师资队伍方面,需要双师型的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人员,应该将新规范和专业领域的新技术纳入教学实践环节中,并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从硬件方面满足实践教学,学生才会从真实的案例中获得知识和信息,才能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环境下得到训练和动手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5

Abstract With the strong promotion of BIM technology from a national level at present, it has urgently required to actively cultivate BIM technique talents.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esign, teachers, textbooks and BIM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for the AEC major in order to cultivate BIM technique talents of satisfying the market needs.

Key words BIM technology; AEC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scheme

0 引言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创建三维建筑模型,以模型信息实现建设项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的无缝对接和保障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畅通,最终使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得以实现。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建筑业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建筑行业使用BIM技术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2003年,BIM技术被写入建设部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建议书。2011年,住建部《2011?D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将BIM技术作为行业信息化发展重点。2015年7月,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可见,住建部关于推广BIM应用的文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而相关政策,由概括的纲要发展到了具体的意见。由此可见,在建筑类专业中开展BIM教育、培养BIM技术人才已经时不我待;然而,现有的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几乎很少涉及BIM技术。

1 基于BIM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要在现有建筑类专业中开展BIM教育,必须根据BIM技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具体地说,可以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材及BIM实验室等四个方面进行实践。

1.1 课程设置

将BIM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主要有两种途径:

1.1.1 开设专门的BIM课程

开设一到两门BIM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BIM的基本概念以及BIM软件的用。国内985高校主要采取新开设专项BIM课程的方法,以BIM理论介绍为主,部分院校教授BIM的实务及软件操作,如表1所示:

开设专门的BIM课程,可能会造成学生过度关注软件操作,从而忽视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作用。

1.1.2 在现有课程中植入BIM内容

大部分的美国大学采用这种方法,一般仅单独提供一到两门BIM课程,并以选修为主,如表2所示: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上课时,可将BIM技术引入到具体专业课程中,比如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和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中,教师可利用BIM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更进一步地说,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这样可以使得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建筑安装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1.2 师资力量

限于高校师资要求需要教师学历在硕士或博士之上,且外聘兼职人员讲座无法形成高校稳定的课程体系。

因此,专业BIM教师的培养也应来自校内,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

(1)专家讲座:通过专家讲座培养BIM教师队伍。邀请业内BIM理论专家,在高校内为专业教师举办BIM专题讲座,主要教授BIM基础理论及BIM概论等内容。

(2)课题引导:通过课题引导培养BIM教师队伍。培养专业教师的BIM研究兴趣,通过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或申请纵向课题,引导教师深入研究BIM相关理论知识。以课题带动教学,实现专业教师转向BIM教学的目标。

(3)跨专业引进:通过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培养BIM教师队伍。由于BIM模型的基础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引进可以迅速扩大BIM实务教学队伍。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加以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师教授BIM操作课程的目的。

(4)与软件公司合作:通过与软件公司合作培养BIM教师队伍。以购买软件公司的BIM操作软件为先导,引入软件技术专员对专业教师进行BIM软件的操作培训,以此补强BIM软件教学的师资队伍。

1.3 教材配套

可以考虑两种方式进行教材配套。

(1)直接选择国内外的优秀教材。比如:BIM Handbook、The Impact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Green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总论、BIM应用基础、BIM in Principle and in Practice等。

(2)组织教师编写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的教材。BIM软件公司为了积极拓展其行业占有率,普遍都愿意与高校开展合作,如广联达软件公司、深圳清华斯维尔软件公司和鲁班软件公司等。而高校通过开展这种合作,可以编写更加适合相应BIM软件教学的教材。

1.4 BIM实验室建设

BIM实验室建设给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引进BIM技术,建立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实验运营成本,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实验有感性认识。针对课程设置关联性差的缺点,而BIM技术可用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因此,学生可以通过BIM技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全面整合。

当然,建设BIM实验室的时候,也应该合理选择BIM软件。目前建筑行业使用的BIM软件较多,国际上主要有欧特克软件、Bentley软件、ArchiCAD等;而国内主要有广联达软件、鲁班软件、清华斯维尔以及浩辰BIM。这些BIM软件各有侧重点和强项,高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保证先进性的前提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择合适的BIM软件来建设BIM实验室。

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就目前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情况来开,需要更多的技术综合型人才,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该项需求,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加速发展,这项学科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主要涉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把握、知识面的宽度以及学科综合型的研究等。此外,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存在明显脱轨问题,因此,需要从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体制改革入手,提升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

一、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教育阶段肩负着为我国建筑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培养群体的确定、培养手段的制定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为了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得到满足,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重需求。因此,在职业教育阶段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他们的知识体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阶段建筑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传统的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授课模式,主要进行教科书的讲解和做练习题为主,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也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不相符,使职业教育阶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不佳。

(二)缺乏严格的教学制度

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制度的制定与配合,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制度为依托,那么教学活动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满足岗位所需,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工作。

(三)过度强调理论课,忽视文化课

教育部门有明确要求,对于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文化课教育,学校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自身为主体,不能一味的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但是,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专业课的教学课时,都采用了减少文化课的时间来实现,这使得学生素质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对学生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四)教师本身的水平不够高

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师资力量的配备是提升教学的重要保障。而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通常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标准。教师自身的能力若是不够,那么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不能接受到系统的知识体系教育,学生不能够全面的理解建筑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相关技能,这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将使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限制。

三、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的实际内容

目前职业教育阶段建筑工程专业的授课体系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

(一)理论课

理论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囊括了职业道德教育、人际交往能力、技能训练等内容;而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日后就业打好基础。

(二)辅助软件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辅助教学日益兴起,这样提升了建筑专业的教学效率,如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改善以往人工绘制修改的不足,特别是三维绘图软件的应用,将建筑物的直观效果更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课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精髓,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学案例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通过各类影像资料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氛围得到改变。比如在讲授建筑工程技术理论时,可将较为复杂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分解为教学动画,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典型施工工艺和施工技巧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观看教学视频也可以培养其缜密的思维能力。

(二)实地考察教学现场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周期性较长以及施工安全和季节性的限制,学校很难组织学生参与到某项工程的整个进程中。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讲解和练习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各类工程实验室得到了扩建,学生学习的场所也发生了改变,从课堂教学转移到工程实践场,由施工人员进行演练,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再根据进展情况给予适当的讲解,对于其中的难点问题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在教学实践课程开展之前,学生要对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有足够的掌握,实践教学完成后,学生要撰写实训报告,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恰当的运用。

(三)注重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前提。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模拟定位和变形测量,使接受训练的学生具备施工现场所需的测量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岗位的多重需求。建设建筑工程资料室,用来存放整个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规范文件等资料,为日后的查阅和审查提供方便。建立模型实践操作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建筑模型的搭建,加深对建筑物结构的理解;开设钢筋下料实训课,让学生充分掌握钢筋的捆扎技术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并了解钢筋质量检验的相关内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体系

加强教师的外派培训,让教师到企业中参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素养。积极号召教师参与到产学研究中去,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设立专门的监管体系,主要负责教师实地考察的成果和过程检测,确保工作的落实情况,针对教师的工地实践制定严格的监管程序,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创新教材的形式,促进教学改革

建立建筑工程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共享平台,是促进建筑工程教材全面提升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上传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信息化建设,鼓励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资源的分享中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在进行建筑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融入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服务,全面促进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五、结语

在职业教育阶段,对建筑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是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性工程,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任务,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应该以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为依托,选取适合学生实践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工作,为更好的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人才服务,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远远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