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视力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视力的建议

保护视力的建议范文1

一、向明中学百年老校舍的启示

当我们第一天参观向明中学百年老校舍“震旦楼”时,走在前面的学生突然惊呼起来,“什么,这地砖和楼梯已有100多年了。”“不会吧,怎么可能?100多年还这么好。”后面来的学生睁大着眼睛问:“什么情况……这地砖有100多年历史?”这时,向明中学办公室周老师无比自豪给予肯定的答复:“是的。”并强调这历史建筑是他们的学校镇校之宝,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瞬间,我们大家被这所学校百年沧桑的“震旦楼”所震撼,被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感染,被学校的百年老校舍还能这样雄伟和完整的保留下来所震惊了。

二、中小学历史建筑的概念

根据2005年建设部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明确了历史建筑的专业术语,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的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再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历史建筑是指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的价值,体现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或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且尚未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然而,学校历史建筑只是城市历史建筑的一部分,除了具有以上历史建筑的共性外,还应有学校历史建筑的个性,发扬学校教育传统精神和教育意义。

三、保护中小学历史建筑的意义和措施

1.中小学历史建筑育人的功能

像向明中学这样保存完好的学校历史建筑“震旦楼”,不仅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轨迹,而且体现着学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一方面,使社会人士和离校师生认同学校教育传统精神,托物寄史、寄意,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在校师生是学校建筑的受用者,同时他们正是通过这些逐步了解、认识学校的历史,取得认同感,增加内聚力,并且时时刻刻受到它的熏陶和感染,使人感受到一种人格化的力量。成功的学校建筑形成了一种文化,它能使人一踏进校园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的影响和存在,更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能清晰体会到学校教育传统精神和理念、学习的气氛和使命,甚至学校的价值。

2.中小学历史建筑传承学校文脉的功能

学校文化是多元的,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知识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学校建筑是最直观的物质文化体现,也是学校文化的表层。向明中学百年老校舍“震旦楼”,它是学校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渊源,是在诉说着学校历史文化的繁衍和发展,在传承学校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小学历史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保留,而且是对其所蕴含的场所精神的延续,更是学校文脉的传承。

3.中小学历史建筑保护的具体措施

随着岁月的变迁,中小学历史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它们一般建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为砖木、砖混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年久失修,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对现状保存完好且功能符合教学要求的中小学历史建筑,要求强调管理和保养,运用各种保护手段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1)保存、修缮,它是不改变建筑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主要通过维护手段保持建筑完好和使用功能,损坏部位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缮和替换。目前,大部分学校历史建筑都是以保存、修缮为主。如,向明中学“震旦楼”的外立面是保持原来外墙颜色棕黄色,全是老式铁推窗,并且线条造型独特的老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内部结构进行加固,注入粘结合性材料或对局部施加支撑构建,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完整。(2)改建,它是在遵循“原真性”原则,减少对建筑原貌特征的损害,为了老建筑符合新机能的需要,进行内部结构和装饰改造。(3)扩建,它是在原有建筑主结构的基础上或在有原建筑关系密切的空间范围内,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补充和扩展。如,上海市西中学,在百年老校舍“传家楼”和“1922教学楼”的北面建起了力行楼,外墙颜色和立面造型几乎跟“1922年教学楼”相似。

四、温州中小学历史建筑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温州城区不断扩大,温州中小学校正赶上大发展时期,各所新建中小学校拔地而起,校舍建设的美轮美奂,人们评价学校建筑就是漂亮、新颖、独特、壮观等。这大多数学校校舍从建筑理念到建筑实体,从建筑内涵到建筑风格日趋同化,失去了学校建筑的人文关怀,造成了学校建筑文化底蕴的流失,使学校建筑既没有表征意义,也没有实质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更没有体现学校建筑的文化性。尤其是那些重建和迁建的百年老校,学校建筑严重缺失了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精髓和脉络。如,温州老城区几所外迁的省重点百年老校和在原址上重建老校。他们学校建筑虽具独特和新颖,但是学校历史建筑基本没有保留下,也没有一定数量的复古风貌建筑。乍一看,犹如进入一所新建没有历史沉淀的新校,校舍墙壁白白的、冷冷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整个学校建筑让人感觉少了点人文关怀和历史沉淀。在温州中小学校建设中,以上现象普遍存在。但是,也有像上海市向明、市西中学这样有意识保留学校历史建筑风貌的学校。如,瑞安中学的“探花楼”、籀园小学的“温州教育史馆”等一些为数不多的采用复古建筑技术保留古色古香的学校历史建筑,都称得上是温州学校保护学校历史建筑的杰作。可以说,在温州采用保留、修缮和改建等建筑技术将原汁原味的学校历史建筑和建筑风貌保留下来的是寥寥无几。

总的来说,温州中小学校有意识保留学校历史建筑和建筑风貌的举措是欠缺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不足:首先,保护学校历史建筑策划者在思想上不予高度重视。有的任其学校历史建筑老化,逐渐变成危房,直到最后被拆除。还有的一味地有“拆旧建新”的思想在作祟,认为新房子总比老的好等等。其次,寻求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支持。如,向明中学“震旦楼”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保护学校历史建筑有了法律依据,寻求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这才有资金上的保障。再者,缺少精通城市文化、教育特点和建筑知识的高级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然而,在现行温州建设业设计招标的制度下,很难招到令人满意的具有优质和信誉良好的大公司。

五、温州中小学建设规划设计的思考

现阶段中小学校正迎来大发展、大建设时期,如何合理规划设计各所学校建筑和校园布景,如何体现学校建筑人文关怀,如何传承学校的传统教育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老学校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和新学校创建理念的不同,大体将学校建设规划设计分为三类:一类是老校原址上重建和扩建;二类是老校换地迁建;三类是新学校的新建和扩建。

1.老校原址上重建或扩建

一般有知名度的老校都在老城区或闹市区,它们占地空间狭小,扩充土地困难,只有在老校原址上重建或扩建。上海市市西中学应堪称是老校原址重建或扩建的典范,学校采用了保存、修缮等建筑措施保护了优秀历史建筑“传家楼”和“1922教学楼”,采用仿古技术扩建了力行楼,使其外立面颜色和装饰延续了“1922教学楼”的外观,同时学校突破了占地空间狭小的局限,向地下用空间,将体育场馆和食堂建在地下。上海市市西中学既体现老校的历史风貌,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又要紧扣时代建筑的气息,两者的文化相互渗透和交汇。老校原址上重建或扩建理想化的思路应该是保存、修缮个别学校优秀历史建筑,逐渐过渡到现代主义建筑群。如资金允许,再建筑一两座后现代主义建筑,为学校建筑地标。这样的老校既具有学校历史文化的厚重,又是现代化建筑。这样学校的建筑群层次分明,建筑时代感强。

2.老校换地迁建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现有老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已饱和,城区老学校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迁建扩大招生以满足公民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老校换地外迁建设思路应该是采用仿古技术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仿照老学校其中一两座优秀历史建筑建造,使其具有观摩性。比如,哈尔滨师大附中新建的主楼是仿照过去主楼创新后而建成。这样从局部保存了老校建筑风格的迁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保留老校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让人走进老校迁建的新校园,感觉不那么陌生,并与新建学校建筑风格有明显的不同。

3.新学校的新建和扩建

保护视力的建议范文2

然而,目前无论是正向(独立开发)还是反向(模仿开发)设计的国产锂电池保护IC由于技术、工艺的原因,实际参数通常都与标准参数有较大差别,在正向设计的IC中尤为突出,因此,测试锂电池保护IC的实际工作参数已经成为必要。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用的锂电池保护板测试仪,但价格普遍偏高,并且测试时必须先将IC焊接在电路板上。因此,本文中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电路,借助普通的电子仪器就可以完成对锂电池保护IC的测试。

锂电池保护IC的工作原理

单节锂电池保护IC的应用电路很简单,只需外接2个电阻、2个电容和2个MOSFET,其典型应用电路如图l所示。

锂电池保护IC测试电路设计

根据锂电池保护IC的工作原理设计的测试电路如图2所示,图3详细说明了图2中模块B的电路。模块A在测试过流保护时为CS引脚提供电压,模拟图l中的CS引脚所探测到的电压。调整模块中的可变电位器可为CS引脚提供可变电源,控制其中的跳变开关可为CS提供突变电压。模块B为电源,模拟为IC提供工作电压。调整电路中的可变电位器R7可为整个电路提供一个可变电压,在测试过充电保护电压和过放电保护电压时使用。控制模块中的开关s1的闭合为测试电路提供一个跳变电源,在测试IC的过充、过放和过流延迟时使用。跳线端口P1、P2在测试IC工作电流时使用,在测试其他参数时将开关S2导通即可。测试IC工作电流时,将电流表接在P1、P2上,将开关S2断开。模块C是用2个MOSFET做成的微电流源,在测试OD、OC输出高、低电平时向该引脚吸、灌电流,只要MOSFET选择恰当,可以满足测试需要。模块D是2片MOSFET集成芯片,相当于图1中的M1、M2,其中的两个端口在测试MOSFET漏电流时使用,在测试其他参数时要将这两个端口短接。模块E是一个IC插座,该插座用于放置待测IC,最多可以放置4片IC(测试时只能放一片IC),测试完以后可以将IC取出,不留任何痕迹,不影响IC的销售和再次测试。

在测试电路的设计中,对电阻的选择要慎重。在模块A、B、C中由于有可变电位器的存在,如果其他电阻选择不适当容易造成电路的烧毁,尤其是模块A和B中的可变电位器的选择对测试各种电压的精度影响很大。本电路中两个可变电位器都是1K/10圈的,精度较高。模块C中的MOSFET的选择要注意其工作电流范围,在测试需要用到的电流只有两个级别,一个是零点几个微安,一个是几十微安,因此一般要求能提供微安级以下的电流。另外,电源的稳定度对整个IC测试参数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测试时尽量使用稳定性好的电源。

本设计的特点

本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在测试IC过充、过放和过流的延迟时利用开关将电阻短路或开路来实现电路电源的突变,并且利用示波器同时抓电源和OC、OD跳变波形图来测量延迟时间。

・为了实现测试OC、OD高、低电平时向引脚吸、灌电流,本电路用MOSFET做了两个简单的微电流源,选用的MOSFET型号为TN0201T,利用栅级电压控制漏、源级电流,以漏、源级电流为电流源,精度可以达到0.1μA,基本可以满足测试的需要。

・测试过流保护电压时,即测试使OD引脚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的CS引脚电压。短流保护电压远高于过流保护电压,当电压达到过流保护电压时电路已经发生跳变,OD输出一直为低电平,因此常规方法无法测试出短流保护电压,于是,本文采用了一种间接的近似测试方法。IC对过电流保护的延迟时间大概为几个到十几个毫秒,而短流延迟时间则大概为十几个微秒,因此可以根据过流延迟时间与短流延迟时间的不同来近似测试短流保护电压。此参数使用专用的锂电池保护板测试仪也无法测出。

本测试电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IC测试的精度与电源稳定度、电表精度有关,其中,对各种电压测试的精度还与可变电位器的精度有关;二是短流保护电压测得的是近似值。

总结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锂电池保护板测试仪,但价格昂贵,并且测试参数固定,不能满足实际测试的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客户最注重的锂电池保护IC的几个主要参数为:过充、过放和过流保护电压、静态工作电流和断电电流、过充、过放和过流保护延迟,以及OD、OC引脚的输出高、低电平。本文提供的测试方法可以很精确地测出上述参数,已经超出了锂电池保护板测试仪所能测试的参数。因此,在一些对锂电池保护I C参数要求很全面或条件比较受限制的场合,本文提供的测试电路和测试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保护视力的建议范文3

首先,从立法目的看,野生动物保护法目的过于单一和功利化

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目的侧重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生态平衡对其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口号而已。生态平衡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要素,理应更多地体现于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并成为立法的原则与目的。但纵观全文,涉及野生动物本身保护的寥寥条款,又被笼统的各种特殊利用情况给例外掉了。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法,而不是野生动物保护法。

其次,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涵摄不周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就是说本法只保护濒危、珍贵以及对人类有价值的野生动物。可见,这是一部《濒危、珍贵和有用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普通野生动物的保护,该法强调的是行政许可和收费,对那些大量的尚未发现有利用价值或不起眼的小动物,该法根本未予保护,同时该法忽视了被人类定义为所谓的“有害动物”的保护,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从动物的食物链来看,普通动物、珍稀动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人为的挑选性的保护其中的一些,而不保护另一些,只会毁掉动物世界的食物链,同样也会危及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这种人为地把野生动物界定为珍贵、濒危、有益和有用的类别,是有悖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野生动物的,缺乏对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照,也是对本法“维护生态平衡”的立法宗旨的违背。

同时,我国目前的野生动物法律制度,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简单地划分为水生与陆生两大类,这种划分方法有利于农业与林业部门的分别管辖,但也致使诸如两栖类野生动物和一些昆虫类野生动物的保护管辖权归属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三,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力度不足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开发活动的干扰。大规模改造森林造成树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森林完整意义上的生态功能,不适于动物生存,也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一种破坏,还有就是对湖泊、湿地的破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野生动物渐渐的绝迹。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中,对动物栖息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强调不够。

第四,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救济的规定缺乏操作性

在对野生动物予以保护之时,也出现了人类同野生动物的生存矛盾,野生动物侵害当地居民人身财产利益时,需要法律规定权利救济条款。但大多数规范缺乏可操作性。

第五、对主管部门的规定过于笼统,执法主体分散,容易出现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

第六、对伤害、虐待、消费野生动物的行为存在监管缺失

目前我国民间存在的“活熊取胆”、“活体剥皮”、“吃猴头”等行为,法律并未有制裁性甚至是禁止性规范。比如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因没有动物园动物保护的法律依据,法院最终判决刘海洋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免于刑事处罚。

第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1、涉及种源管理的规范不到位。需要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只需交“资源管理费”就可以从野外捕捉野生动物做种源。法律对此过程中执法机关监管的规定不明确,并且如果由于驯养繁殖人的原因导致野生动物种源死亡,如何承担责任也缺乏相应规定。由此导致了了一些驯养繁殖场、动物园不重视管理,使得野生动物因受虐待、伤害致死。

2、因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监管存在漏洞,致使一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组织成为了野生动物“洗货”的中转站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庇护所。

3、许可证多头审批制度导致监管弱化。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需要向林业部门办理许可证,如果是动物园进行重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林业部门可委托建设部门颁发许可证,导致一张许可证,多家可以核准。至于出生幼兽的登记管理,驯养繁殖成功后扩大种群数量的管理却因多家行政机关推卸责任导致无人监管,这就使获得驯养繁殖许可证后的单位和个人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管理。

最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在具体化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猎捕特许和开发利用的发动条件时,存在泛化倾向, 例如:条例第11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特许猎捕证:

(一)为进行野生动物科学考察、资源调查,必须猎捕的;

(二)为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从野外获取种源的;

(三)为承担省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或者国家医药生产任务,必须从野外获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四)为宣传、普及野生动物知识或者教学、展览的需要,必须从野外获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五)因国事活动的需要,必须从野外获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六)为调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经科学论证必须猎捕的;

(七)因其他特殊情况,必须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我认为其中的(四)、(五)两项反映了条例制定之时(上世纪80年代末)的特殊社会或国家需求,可能具有历史正当性,但若以当下通行的动物福利理念来审视的话,恐怕已不具有多少法理上的正当性了。

而且各项表述中的“必须”二字含义模糊,在适用时将不可避免的授予行政机关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七)兜底性表述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二、《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修改建议

1、重构立法目的

宜将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目的确定为:为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保障野生动物福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2、拓宽法律所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范围

建议修改为: 本法保护不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等野生动物。 3、完善野生动物生境保护制度

(1)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法律保护的范围

(2)对可能发生的生境破坏行为进行预防性控制

(3)构建维护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居民利益衡平的法律机制

4、立法明确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经费来源和补偿标准

建议将中央政府纳入补偿义务主体,建立以中央财政补偿为主、地方财政补偿为辅的损害补偿机制。 建议考虑设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的基金,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一方面,中央政府的专项拨款;另一方面,征收野生动物补偿费。还可考虑国内外各团体组织及个人的捐款。 建议明确具体的补偿标准。

5、强化法律责任

明确的法律责任是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具体法律制度中尚有需要健全和协调之处。

(1)修改并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刑事责任的条款,与现行刑法相衔接

《野生动物保护法》一些条款的罪名依据与现行刑法事法律制度不一致。如该法第31条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而该补充规定已被1997年刑法废除。

(2)加大对违法猎捕和贩卖、故意伤害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3)建立禁食某些野生动物的制度(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障食品安全角度)

6、加强对野生动物商业性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管理

7、完善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

最后,对《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泛化倾向的修改建议 1、删去条例第十一条第4、5、7三项,缩小捕猎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特许范围,只能用于第1、2、3、6项情形。 2、在以驯养繁殖为目的的野生动物捕猎特许制度中融入相关动物福利的规范内容: (1)应将捕猎动物的相关福利内容列为申请捕猎许可的必备要件之一; (2)型塑违反捕猎动物的相关福利要求情形下的捕猎许可撤销制度及从业禁止等较为严格的处罚措施。 3、明确猎捕特许审批所应当考量的相关基准或者客观要件,以此将行政机关的审批裁量权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严格限制、甚至废除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商业项目。

据《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统计数字:我国涉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超过350余部。初步形成了包括国际条约、宪法、刑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地方法规等在内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体系。

综 述 我们能够感知到中国并不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欠缺的是更大范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意识的普及和制度的执行力;欠缺的是将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规章结合国情、结合时代系统整合完善;修订法律比我们重新立法更容易推动,严格执法比立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保护视力的建议范文4

中国开始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层面上的工作时间并不长,其保护方式和发展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的保护只是保护单体建筑,控制保护建筑的保护范围。针对现状,我们从2008年开始在十八梯历史风貌街区与法石历史街区两个项目中进行新尝试,从整体角度出发,在实体保护的同时保护历史街区中的空间氛围和空间意象。

旧城保护规划中的现状问题

旧城保护规划的“保”与“建”

目前,旧城保护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缺乏三维性的空间形态控制要求;缺乏对历史街区内部与新建筑形式的具体指导;缺乏对整体历史城市空间结构、功能结构的研究与文化信息传承的指导。同时,历史街区(风貌片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彼此分离,文保规划、开发规划分属两种规划类型,监管机构不同,制定单位的资质要求不同,委托进行的群体也不同。“保”的工作组只确定“禁止”的空间,但对“建”的方面缺乏具体指导。

现状文保规划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保”通常确定以后的功能,比如指定作为展览馆、艺术中心等功能,但城市功能的指定往往没有相应的支撑,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难以实施;二是对于“建”的空间、形式、内容基本没有限定,虽然对清理后的空间虽给出了相应的建筑指导建议,但文保性说明不足,缺少涉及商业旅游开发活动的范围可实施性指导。这样,除了保护什么是清楚的,如何保护以及如何开发的关键性内容,或者缺失,或者由于缺乏研究背景,而仅仅成为主观性的意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项目在发展上往往成为争论的焦点。

旧城保护规划的“整体”与“局部”

对比欧洲历史城市保护而言,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内容中对于保护实体的单体范围比较明确,但是在其非实体层面中,公共空间、道路体系、空间尺度等系列对于整体风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要素以及最终的整体文化气质的保护不足,对于历史城市的大量文化信息和其城市形态、功能背景、实际需求既不有效利用,也不明确引导。

每一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对于每个历史街区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保护什么,通过一种怎样的方式来保护才能达到最佳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内容。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宽窄巷子在中心城市传统特征性商业街区的营造方面非常成功,但在旧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很难说是成功的。作为传统旗人居住区域,它的空间结构异体性强烈,街巷居住性气质突出,两侧以闭合院落为基本单元,基本没有成都传统居住区内具有典型性的混合商业功能,是一个优美的居住街区,和北京相当多的传统老街区

的气质一脉相承――正是其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的载体。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建筑物的表面装饰、公共空间的细节处理、院落的重新组织都以“夜店”为参照进行塑造。现代材料深入介入传统建筑的个体中,相当部分的建筑与院落空间的结构被打破重整,中国民居典型的单元模式、建筑关系、院落空间被打破以形成商业流动空间的塑造。最遗憾的是,作为宽窄巷子历史街区,其核心性的价值――成都传统民居的一种特定空间模型及其特有的文化、气质信息损失了。

欧洲城市保护经验借鉴

在欧洲城市建设中,这些矛盾利用城市景观规划进行解决。在德国的文保类型中没有“历史文化街区”,只有文保建筑,这些文保建筑不分级别,统一保护。通常这一类型规划位于城市历史核心区域或文化类型区域,依据其城市风貌的整体特征性界定范围,涵盖面积往往不超过2平方公里,在其基础上制定城市景观规划。其核心内容为概括其传统城市空间与功能结构、城市历史建筑、历史性公共空间、天际线、视廊等系列特征,形成新建筑与新公共空间形态引导图则,从而为“新”建筑指定设计与工作框架。

这一规划为“保”与“建”形成了桥梁,在文保单体的基础上,将城市文化意象的特征扩大到整体城市历史脉络结构、空间意象等更大的信息体系中进行归纳总结。城市意象的信息的源泉被得以扩大化,从而增强了传承的基础。以此为背景,借助城市景观规划事实上对城市的历史城市结构、公共空间体系、建筑语言特征进行了整体研究,在法规上形成了保护的法定框架与发展思路,建筑语言则一般以推荐性建筑设计导则给予指导。

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新尝试

2008年以来,我们试图在中国进行传统历史街区改造与发展的新尝试,包括十八梯历史风貌街区与法石历史街区中形成具有历史街区文保规划、城市功能策划、空间形态城市设计为三重载体的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认同。这一类型项目的基础是历史性街区,其中历史建筑的总量较低,难以划入历史文化街区,质量较低的传统建筑与加建建筑,敏感性相对较低。而这些区域的发展又有较好的城市设计的发展空间,发展任务较为明朗。在此基础上一个联合性的城市设计明显具有兼顾各方需求的可能性。

范例一:法石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及环境设计

宋元至今,法石街区为泉州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期航运、造船业就相当发达。石头街在历史上是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两侧波斯行商鳞次栉比,是泉州著名的历史商业街区。街区内有码头、妈祖庙、马可波罗巷等众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性遗迹,是泉州市海丝文化的重要见证地;在地段内集中了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和石头街、洗马桥等多处景点。区域内现存的现代典型建筑风格与核心历史时期已有明显差异。其鲜明的建筑风格更多地来自于滨海渔村的特征,多为闽南传统大厝与西洋楼式建筑,材质以石头建筑为主,属于典型的滨海闽南民居。但该部分可保留的各类历史建筑总量共计130栋(包括部分坍塌可重建),文保建筑12栋,仅占该区域总体建筑量7%,因此未能列入历史街

区保护工作中。

如何在对历史街区的物质性遗产保护的同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承的空间载体和发展需求。同时考虑未来旅游需求。作为泉州市闽南文化的展示区域,我们认为法石街区应成为集文化旅游、娱乐和居住为一体的,有着优良环境和显著文化特征的综合性街区。整体保护中以宋元时期重要文物遗址为核心,以石头街为法石片区传统历史风貌及当地特色旅游商业的主要文化承载轴,延续法石历史街区的清代至近现代街巷格局,纵向结合现状插入绿化轴线和文化轴线。保护和修复现有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国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统民居;在规划中严格保护承载非物质文化的文化空间元素,如戏台、绿地、洗衣空间、祠堂、码头空间,各级社区交往空间中各种公共建筑和服务业、商业设施。

在传统街区之外,法石街区整体属于风貌协调区,实现包括高品质低密度住宅在内的系列多样的同时,其风貌形态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以各种方式结合传统建筑典型元素,用现代建筑语言加以阐释。这对于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来说,风貌协调区的建筑必须同时具有高建筑品质与高地方识别性。

街区中段多座厂房拆迁后的空白区域,成为城市设计风格尺度突破较大的区域。这一位置集中性地进行了系列文化、旅游、休闲、商业

保护视力的建议范文5

陈传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教科科长

通讯作者:钟宝亮,男,主治医师

陈传萍 钟宝亮 聂凤娟 花芸 王晓露

摘要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机构护士离职意愿与付出-回报失衡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两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的277名护士完成离职意愿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医院护士离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妇幼保健机构护士的离职意愿率为30.68%;离职意愿产生的危险因素(OR)为高付出-低获得工作模式(3.13)、聘用类别为合同制(2.53)、目前医院为自己第1家工作单位(2.11)、超负荷工作模式(2.02)、医院文化(1.35)、晋升与培训(1.20)和工作激励与成就(1.14)。结论:妇幼保健机构护士的离职意愿与高付出-低获得工作模式及其他职业因素有关,需要改善不良的职业因素,以减少护士离职的发生。

关键词 护士;妇幼保健机构;离职倾向;付出-回报失衡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nd turnover intention in nurses from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nters

CHEN Chuan-ping, ZHONG Bao-liang,WANG Xiao-lu(Affiliated Mental Health Center,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22)

NIE Feng-juan(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bei proince,Wuhan430070)

HUA Yun(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Wuhan430015)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nd turnover intention in nurses from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nters. Methods:277 nur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wo tertiar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s in Wuhan, and administered with a turnover intention inventory, effort-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 and nurse turnover intention affecting factor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urnover intention was 30.68%.The correlates (Odds Ratios) for turnover intention included high-effort/low-reward working model (3.13), contract nurse (2.53), the first job in current hospital (2.11), overload working model (2.02),hospital culture score (1.35),promotion and training score (1.20) and working motivation & achievement score (1.14). Conclusion: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from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nter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ffort/low-reward working model and other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We should reduce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to prevent turnover intention.

Key wordsNurse;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nter; Turnover intention; Effort-reward imbalance

护理人员流失和短缺是目前全球护理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且这种短缺还在呈逐年增加趋势[1]。研究发现,护士高离职率是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护士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临床一线护士人力不足将导致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效率下降[2]。离职意向是指个体在一定时期内变换其工作的可能性,被认为是离职的前因变量,对实际的离职行为有很好的预测能力[3]。妇幼保健机构护士服务对象主要是孕妇和儿童,工作环境噪声大、风险大,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患者家属要求过高等,其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心理压力较大[4,5],是护理行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其队伍的稳定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安全。国内外已有较多对于护士离职倾向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对象大都为综合医院或某一科室的护士[6,7],针对妇幼保健机构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见。为探讨妇幼保健机构护士离职意愿的发生情况及可能因素,减幼保健机构护理队伍人才的流失,课题组对武汉市两家最大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的在职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0年5月选择武汉市两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在医院护理部配合下随机抽取300名在职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发放调查问卷,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匿名填写问卷。

1.2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护理工作年限、职称、聘用情况、工作收入等。(2)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问卷。采用德国Siegrist提出的ERI模式而制定的自填式中文版ERI问卷,用于测评护士的职业压力,该问卷包括外在付出(指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6个条目)、回报(有金钱、尊重和工作机会三种形式,11个条目)和超负荷(指个人的投入程度,6个条目)3个模块,共23个条目。付出和回报条目采用1(不同意)至5(同意,自己很烦恼)五点计分,超负荷条目采用1(很不同意)至4(很同意)四点计分。付出-获得评价方法:每个条目予以相同权重,其指标ERI=(11/6)(E/R),ERI>1表示高付出-低获得,ERI=1表示付出-获得平衡状态,ERI<1表示低付出-高获得状态,ERI的比值越大,紧张程度越高。超负荷模块以问卷得分位于上1/3者为处于超负荷状态。该问卷中文版由国内学者李健于2005年引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3)医院护士离职影响因素问卷。在凌文铨等[9]编制的“企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问卷”基础上进行修改,将问卷中的“企业”替换为“医院”,包括7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工作激励与成就感、医院文化、薪酬福利、晋升与培训、医院效益与前景、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共计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六点等级法进行计分(1=很不同意,2=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同意,6=非常同意),维度分值越高,代表该维度问题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问卷7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31~0.951,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4)离职意愿测量条目。根据Conklin等的研究[10],编制两个问题:“您是否认真考虑过要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您是否认真考虑过提前退休”衡量护士是否有离职意愿,两个条目中只要有一题选择“是”,即视为有离职意愿。使用简单条目测量离职意愿的方法,是离职意愿研究的常用方法,其预测效度已经确立[11]。

1.3调查方法在医院护理部配合下,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选择30名在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以科室为单位向护士长讲解调查目的和方式后,将问卷分发至预先抽出的护士,由护士匿名填写完成问卷,科室护士长核对后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92.33%。

1.4统计学处理将问卷资料双录入Epidata 3.1数据库核对锁定;计算样本离职意愿的检出率及其95%置信区间(95%CI)。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是否有离职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Backward:Wald法)筛选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因素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联强度用比值比(OR)及其95%CI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277名护士年龄20~57岁,平均(30.70±8.30)岁。婚姻:未婚95名,已婚176名,离婚6名。工作年限1~36年,平均(10.3±8.9)年。学历:中专及大专147名,本科及以上130名。职称:护士127名,护师77名,主管护师及以上73名。聘用情况:正式护士140名,合同护士137名。

2.2护士离职意愿的检出率277位护士中,85人有离职意愿,检出率为30.69%。

2.3护士离职意愿的单因素分析(表1)

2.3护士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将表1中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后,结果显示,高付出-低获得工作模式、聘用类别为合同制、目前医院为自己第1家工作单位、超负荷工作模式、医院文化分高、晋升与培训分高和工作激励与成就分高为护士离职意愿的危险因素,见表2。

3讨论

研究发现,30.69%的妇幼保健机构护士有离职意愿,该比例低于急诊科护士的离职意愿率(68.05%)[7],高于福利院和综合医院护士的离职意愿率(23.5%,9.82%)[12,13],离职意愿率的差异可能与各研究离职意愿判断标准、样本来源、调查地点等不同有关,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妇幼保健机构护士的离职意愿率在护理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尽管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离职意愿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最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护士的离职意愿主要与其本身的职业相关因素有关。综合性医院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医院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正式护士和聘用护士在劳动关系、工资、奖金、津贴待遇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合同制护士的离职意愿较高[14],与我们调查结果一致。既往多项研究证实,职业紧张是护士产生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15,6]。王晓蕾等[16]的研究发现,付出-获得不平衡和超负荷工作模式是影响综合医院护士离职意愿的直接影响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首次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有更高的离职意愿,说明新护士是护士队伍中的不稳定群体,容易产生离职意愿,国外研究发现,新护士离职率较高,而原因主要与其病人照护和工作环境安排不满意有关[17]。当一个新护士进入医院之后,其个人价值取向和预期与医院的文化和管理运行机制需要经历磨合,不适应者则易产生离职意愿。本次调查也发现,对医院文化不能融合(表现为医院文化纬度分高)的护士更容易产生离职意愿,说明医院文化教育在维持护理队伍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在单位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这既利于医院也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当护士体会到自己在医院中会有良好发展时,就会很少离开组织[18]。为此,医院管理者应增加护士晋升和培训的机会以减少离职。医院对护士工作的激励有利于增加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感到工作得到了组织和管理者认可,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从而更愿意留在医院内为医院服务[19,20]。

综上所述,护士离职问题在妇幼保健医院也普遍存在,妇幼保健机构护士离职意愿的产生与其不良职业特征有关。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取样仅局限于两家医院而导致结论外推性小等不足,但结果提示,要采取措施减少护士的职业紧张,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激励护士工作,努力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和增加护士培训和晋升机会才能减少护士离职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Hall B, Brazil K, Wakefield D, et a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ob Satisfaction, and Clinician Turnover in Primary Care[J].J Prim Care Community Health, 2010, 1(1): 29-36.

[2]岳月英,肖秀云.浅析中国护士短缺现象[J].护理研究,2005,19(7):1382-1383.

[3]Alfonso S, Fred H. Analyzing job mobility with job turnover inten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J]. J Econ Issue, 2004, 38(1):130-137.

[4]宋爱琴,齐爱华,姜亚平,等.西安市儿童医院护士离职意向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6):1550-1552.

[5]王凤春,韩翠存.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729-730.

[6]陈传萍,钟宝亮,聂凤娟,等.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紧张与离职意愿的关系[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35-537.

[7]王姣婷,栾淑荣,王庆华,等.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B):18-21.

[8]Li J,Yang W, Cheng Y,et al.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job dissatisfaction in Chinese healthcare workers: a validation study[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05, 78(3):198-204.

[9]凌文铨, 方俐洛, 符益群. 企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及调节因素探讨[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65-69.

[10]Conklin MH,Desselle SP.Job Turnover Intentions among pharmacy faculty[J].Am J Pharm Educ,2007,71(4):62.

[11]Albion MJ,Fogarty GJ,Machin MA,et al.Predicting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in the health professions[J].Aust Health Rev,2008,32(2):271-281.

[12]苏英,彭家琳,郑日昌.北京市福利院护士离职意愿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51-254,269.

[13]苏建萍.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离职意愿与从事非护理性工作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6-8.

[14]黄金,李乐之,彭丹,等.三级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27-530.

[15]陈芙蓉,阎成美.护士离职意愿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1):78-80.

[16]王晓蕾,周萍,任蔚虹,等.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对护士离职意愿影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4):459-462.

[17]Bowles C,Candela L.First job experiences of recent RN graduates:improving the work environment[J].J Nurs Adm,2005,35(3):130-137.

[18]Windle PE.Addressing the nurse staffing shortage[J].J Perianesth Nurs,2008,23(3):209-214.

[19]刘逸文,李继平,吴小玲.护士离职原因及组织保持力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51-353.

[20]冯志英,皮红英,张黎明,等.实施激励措施,稳定合同制护士队伍[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48-50.

保护视力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城建档案名城保护作为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建档案馆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大有可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建筑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

2008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上指出:“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对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底数不清,对资源的种类、数量、年代、工艺、材料等基本信息没有建立档案,导致在保护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安排,影响了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和宣传展示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妨碍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他强调:“历史文化资源信息档案亟待建立。”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城市建设文明的积淀,搞好城建档案工作是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作为专门的城建档案资料的统一保管机构,城建档案馆肩负着“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留住城市永恒记忆”的历史使命,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中,城建档案馆大有可为。

(一)城建档案馆是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库的行为主体

一方面,由于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元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必须从保护历史建筑做起,而完善历史建筑档案,是保护历史建筑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建立历史建筑档案虽是一个系统工程,档案的形成、积累可以在多个部门完成,但最后的扎口管理还得由一个部门来完成,这一任务需城建档案馆负责;另一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片区、一条老街的消失只是瞬间之事,这些即将消失事物的影像资料在若干年后弥足珍贵。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具有更形象、更直观、更具说服力的凭证作用,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过程中能真实记录保护建设的历史过程,形象再现城市的历史风貌,生动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总之,城建档案馆有责任全面收集档案资料,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库,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奠定档案资源基础。

(二)城建档案馆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宣传者和文化弘扬者

城建档案记录城市历史,是城市发展变化的“活化石”。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物承载了城市文化,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传承了人文精神和地方特色。城建档案馆可以对馆藏丰富的城建档案资源进行筛选甄别,开展系列开发利用工作。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需求,将档案信息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并通过举办展览、编制图书精品等途径,深入挖掘城建历史,传播弘扬城市历史文化,服务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提升政府和公民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意识。

(三)城建档案馆是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及编制科学保护规划的参谋者

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材料大多属城建档案材料,这些材料无疑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就是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在批准以后的各种维护、装修等工作,离不开历史建筑档案。历史建筑遭到某些损坏,只有依据历史建筑档案才有可能及时修复,并做到修旧如故,恢复历史原貌;再有,凭借丰富的城建档案资料,城建档案馆可以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中,为其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决策信息支持。例如,昆明市成立了由文管办、房产、地名办、城建档案馆等部门组成保护历史街区与建筑的专门机构,并正式纳入在编机构,实施对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

二、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服务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工作实例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等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自2003年始,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下简称“广州馆”)一直致力于“广州城市记忆工程”,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优化馆藏资源,真实记录广州城市历史面貌,反映广州的发展变迁,弘扬广州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更是注重深入挖掘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历史和文化,围绕着“服务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工作。

设立专门机构开展城建历史档案征集工作,保存城市历史文化

为弥补馆藏历史档案较少的先天缺陷,广州馆2003年专门设立了征集保护部,并每年申请“城建历史档案征集”财政专项经费,有计划成系列地开展城建历史档案的征集进馆工作,不断地丰富优化馆藏。这些征集进馆的档案资料类别众多,包括古今地图、新老照片、书籍、视频、建筑构件及文件资料等等;时间跨度大,远则有明清时期的古旧地图、书籍,近则有这几年来反映广州城市风貌的照片等;数量众多,特别是针对反映广州民风民俗,保存广州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征集了大量的老照片、老地图、文献史料以及广东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构件等实物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对于展现广州2200多年城建历史,保存广州古建筑、历史街区、名村名镇等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声像档案工作

为了能及时在城市变迁和旧城改造中把脉名城保护,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抢救性拍摄工作,广州馆创新理念,制定了适应新形势下声像档案工作策略,积极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抢救性拍摄工作。首先,参照名城保护规划,按照“找出来、拍下来、存起来”的思路,根据保护对象的保护级别、规划情况、改造进展、重要程度等,有秩序、有选择地适时推进,做好广州中心城区约20平方公里的历史地区范围以及22片历史街区的抢救性拍摄工作;其次,每年申请“广州市旧城改造与名城保护抢救性拍摄” 财政专项经费;再有,以三旧改造为契机,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及时捕获名城保护的相关信息,使抢救性声像拍摄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深化。

(三)开展“基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广州市图片征集”项目,建设全面系统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图片档案资源库

广州馆2011年创新工作模式,成功策划实施了“基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广州市图片征集”项目,围绕“服务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一主题,依据权威部门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根据保护的要求、保护规划的范围和重点,通过向社会聘请专业摄影师进行集中拍摄的方式,建设了全面系统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图片档案资源库,该资源库可以起到存史(保存广州城市记忆)和资政(为广州名城保护规划宣传、决策等提供参考依据)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城建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城建史,传承名城文脉,提升保护宣传

承办“千年名城广州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

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广州召开并举办“辉煌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展”大型展览,广州馆抓住机遇承成功承办了其中的“千年名城广州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选择从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视角出发,利用包括馆藏在内的大量城建档案及资料,深入挖掘广州城的历史底蕴,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围绕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重点展现了广州市建城两千多年的世迁,展示了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 编研出版相关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