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1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创建于1963年,学校秉承“满足多元需求、注重个性特色、追求多样和谐、成就多彩人生”的办学宗旨,将多彩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学校更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开拓出了一条具有二七淮东特色的科技立校、科技兴校之路。

淮河东路小学根据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经验,量身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科技教育课程。学校组织科技骨干教师编写了《我爱机器人》科普校奉教材,在校內推行“机器人进课堂”的品牌创新教育模式,力求将信息技术的奉真面貌展现给学生。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创建了设施一流的“机器人工作室”和“未来优秀工程师工作室”,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阵地,学习多种工程技术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开发各种智能装置。在自己动手设计、共同编程和制作机器人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取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除了有关机器人项目的校本课程外,学校还开展了“多彩特色课程体验活动”。其中以科学小实验为主要抓手的科学校奉课程非常受学生的青睞。科学组的老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设立科学兴趣班。组织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从小问题着手,预设情景,观察思考,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从选择科学创新课题到准备材料,再到撰写实验报告,都由学生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同学们是研究实验项目的主导者,老师是辅助者,是合作伙伴。小实验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操作。如“指纹显现”实验,1个小组做了无数次,实验结果却不理想。他们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灰心,不放弃,通过查资料找到原因,更换材料继续尝试,最后终于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动脑、相互默契合作,在培养能力、学习知识的同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內化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校采取自主体验的教育模式,在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共同成长。整个过程,教师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指导的角色,也充当了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综合性角色。让学生学习操作机器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只是1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活动中学生的亲自动手和积极思考。无论是机器人比赛还是科技创新竞技,都是学生的比賽,学生只有亲手去设计制作,才会完全了解它的特性,调试时如鱼得水,操作时得心应手。

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自主体验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激发他们创新求知的欲望,提供他们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学校采用的协作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查找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方法作出分析与评论。

学校还注重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每1个学生的潜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有特长和才能突出的学生,老师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缺乏信心的学生,又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法,适当点拨、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鼓励他们进行改进,并继续提供表现机会,使他们逐渐克服自卑感和依赖性。

在课程开发中学生有权和教师一起对课程的內容、设计方案、实施方法等进行改造,因此教师与每位学生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广泛的合作不仅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气氛和愉悅轻松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改善了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尊重、理解、合作和关心”的氛围,促进和谐发展。学习者可取长补短,并且学习者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为整个群体所共享。

在培养淮东学子科技素养的同时,学校还不忘将优质科技教育资源与农村结对学校及学区兄弟学校共享。2009年5月,学校黃河少年队赴台湾参加国际机器人竞審,再次获团体奖。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作为“城乡友好学校”的二七区马寨培育小学的学生和淮东小学机器人比審选手一起远赴了山东、台湾参加机器人竞赛,登上了国际大審的领奖台,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共同实现了科技创新梦想,为实现教育均衡再谱新篇。

面对农村学校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亟待专家引领等现状,学校利用“一人双岗”副校长宗晓杰的优势,努力将城市学校科学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教法带到农村,发挥城市科学名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有效助推农村科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升。

学校充分利用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展机器人展示活动,宣传科技创新精神,普及机器人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并逐渐喜欢上这项活动。此外,学校还聘请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担任机器人活动的研究辅导员,吸纳多方面的力量,最终形成推进这项活动的整体合力,从而有效带动了学校周边的社区、兄弟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热情。

“求他山之石,立自我之新”。在张艳丽校长这种开放的思维和心态下,淮河东路小学创新科技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科技创新的丰饶土壤中体验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科技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益智、育能、科技、健心的校园生活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郑州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是1所具有丰富科技教育经验,并在机器人教育方面独具特色的学校。学校领导有长期的科学教育经验,并从各方面给予科技教育大力支持。学校科技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机器人制作及竞赛方面,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科学教育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创新 赛事机制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市科协、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共青团荆州市委等五部门联合举办,荆州市科技馆为赛事承办单位。至2015年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

一、坚持“三公”原则,有序开展赛事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至今,赛事规模日益壮大,参赛选手不断增多,竞赛项目不断增加。一个赛事的健康发展,只有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赛事才有生命力,才能获得社会各界认可,才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

市科技馆在研究全年工作时,就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提前与相关部门联系赛事准备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大赛活动给予保障。聘请市教科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事业心强的专家担任大赛评委,各主办单位均参与终评活动。评委会根据大赛章程和“三自三性”原则对参赛项目进行评选,在评选结果上签署评审意见,将评审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详实的宣传报道,借助市科协公务网站、荆州市科普网站、科普长廊等科普平台的作用,宣传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展示参赛青少年和科技辅导教师的风采。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为青少年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推行分级赛制,层层落实责任

荆州市所辖有8个县市区及1个开发区,约有670万人口,2015年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28所,在校生85.9万人。每届创新大赛都会收到大量学生作品,涉及参赛作品的筛选、指导、申报、初评等工作。如果仅只组织一次全市大赛来完成评审,不仅时间仓促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参赛作品质量,也不利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推广。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行的是分级竞赛制,即参赛选手先参加所在辖区(县市区)组织的竞赛活动,由各辖区组办单位对本辖区的参赛作品进行评比筛选,所产生的优秀作品再报送参加市级竞赛终评活动。各辖区大赛基层组织单位指定的联络人就是本辖区赛事的责任人,实行专人负责管理。每次大赛前我们都组织联络人学赛章程和工作动态,使他们能够按规则组织赛事活动,从赛事源头就开始规范各项要求。这样既保证了作品在参加上一级赛事时,申报的资料格式符合要求,也便于参赛项目的评审、信息收集和资料整理。并要求各县市区对本辖区参赛作品进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前来观摩,启迪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大赛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各辖区赛事的联系人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联系人不仅是各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者、责任人,也是科技馆平时到县市区开展科普活动的联系人或负责人。通过联系人我们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高校科学夏令营等科普活动,以及各类青少年科技培训,有力的落实到各县市区,将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实现点对点精准科普服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三、秉承大赛宗旨,提升创新活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竞赛只是结果,不是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手段。围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深入开展了许多深受欢迎的科技活动。

一是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组织开展了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七巧科技竞赛、无线电制作竞赛、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影像节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等系列青少年科教活动,使我市青少年科技蓬勃发展,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感受科学魅力。

二是组织科技教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湖北省西南片区青少年科普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湖北省青少年无线电制作竞赛器材选定会、湖北省求知计划年会、科技教师恳谈会、科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交流学习活动,汲取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同行的先进经验,培养了一批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工作者,积极推动我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是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求知计划培训、机器人竞赛培训、机械科学工作室培训、无线电制作培训、七巧科技培训、科幻绘画培训等各类校外科学素质培训,促进科技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相结合,走馆校结合之路,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大赛为指引,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和培训;以科技活动和培训促竞赛,为大赛打下良好基础。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加强创新教育,搭建创新平台,储备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3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赛 网络 共享与推广 微课 DV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44-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提升,科技创新教育作为能显示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与特色的指标之一,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怎样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每一位科技辅导员应该积极学习与探究的重要教学问题。

1 信息技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导中的应用

每年一次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广大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与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特长、潜能,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优秀平台。辅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课题探究时,很关键的一步是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网络资源对所思考的创新问题进行学习与查新,找到尚未有人研究过的创新问题或创新点,从而确定探究方向,这一步关系着课题在创新大赛中的成绩档次。如:学生发现校园中呈紫色的成熟的大叶女贞子果实未被加以利用,首先,通过实验,指导学生检验到它的果仁中含有丰富的三价铁离子[1],果皮可以作为显色丰富的酸碱指示剂。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在百度、谷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站进行查新后,发现女贞子树是西南地区有地域特色的绿化树种,净化空气能力强,它的树皮、树叶、果仁可作为药用。并且,没有查询到有关将女贞子果仁应用于实验改进方面的探究。最后,确立了开展题名为《巧用女贞子果实改进的两则学生分组化学实验》的课题方向,并开展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该课题于2012年获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贵州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又如:学生想到探究《自动浇水花盆的设计》《汽车废气能转电能装置》《灌装液化气冬季防冻装置的设计》等课题,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查新后,发现已有人应用类似的原理研究过,甚至比同学们的思路、方法更好。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另外思考新的创新课题,或者另辟新的思路解决问题,如:代雯同学另辟新思路,想到利用花盆在缺水与浇水时的重量变化,通过自制装置,采用弹簧原理、杠杆原理、压强原理实施了花盆的自动浇水。该课题于2013年获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贵州省二等奖。

2 信息技术在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推广

科技创新教学是该校的一项特色教学,2010年至2015年,我带领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及实践活动,共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3个,贵州省一等奖25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59个。2014年开始,我们总结了获奖的成果与教学方法,建立了安顺二中环保创新共享交流网络平台,开展《高中化学校本特色环保创新教育共享交流平台的建立与应用》课题研究,通过开设以下四个网页窗口:“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成果”“交流与讨论”“您的共享资源”,实现环保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与优秀成果的推广,该课题研究获中央电教馆“十二五”2013年度专项课题立项资格。

2.2 利用信息技术,积累科技创新活动音视频优质教学资源

在每一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比赛及学校每年的科技日、科技周活动中,我们会通过照像,摄像的方式,记录科技活动内容,并通过利用绘声绘影软件,将照片、录像制作成视频动画。如:在2015年我校的科技日活动中,拍摄了“航空讲座、航模制作与飞行表演、理化生兴趣实验探究、科技创新作品展示与交流、3D科普展”等科学活动,此外,2013年至2015年期间,我们摄制了10多个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作品的展示视频。这些积累的视频资料,为科技创新教学提供了真实、生动、直观的课堂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成长。

2.3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科技创新微课及DV教学资源

有些有意义的、成功的科技创新教学活动,老师可通过总结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如:我们总结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的科技实践活动作品,如:《节水减排生态道德教育创新探究与宣传实践活动》(获全国一等奖)、《“低碳实验 绿色排放”化学实验创新与实践》(获全国二等奖)、《“绿色责任――废旧电池的回收宣传与创新利用”》(获全国二等奖)等,我们制作了《化学实验中“节水减排”创新课题探究方法》,《实验中“变废为宝”的创新方法》《废旧电池创新利用的方法》《怎样开展植物学科环保创新课题探究》等微课视频,通过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快速地、高效地了解各学科开展科技创新的方法及成功案例。此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课外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DV视频制作,制作了《多功能墙面清洗刷的创新制作探究》《防溺水手臂式救生圈的制作》《生活中锌锰原电池原理的探究》等DV视频。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重视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变,对于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作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灵活性,高效性为科技创新教学服务,积极开发科技创新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及媒体进行共享与交流,共同为学校、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4

情爱科技,梦想执着

我是一名物理老师。自2005年开始,我就义务反顾地担任起学校的科技辅导工作,不管多苦多累,每当看到孩子们渴望参与活动的眼神,我就有了无穷的工作动力。

但是我的爱人抱怨我精力投入太多,劝我放弃,我一口拒绝了:“我不能因为辛苦,离开需要我的孩子们!”。从08年开始,为了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我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搞样品研发和专利申请,看着身边同年参加工作的同事,都买了汽车,而我依旧骑着那辆破旧自行车,妻子常常在耳边唠叨劝我放弃,而我依然选择坚持,为梦想执着。

八年抗战铸辉煌,科技成绩结硕果

如今,在科技辅导岗位上我已抗战了八年,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看着一本本荣誉证书和孩子们给我的问候或祝福,更让我坚信“为梦想执着”。

我拥有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十项发明专利,指导学生申请国家专利30余项,编写的科技著作《中小学科技活动-在素质教育下行走》正在策划出版。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第五届淄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记个人三等功”、“淄博市优秀科技教师”、“临淄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参加了第23--28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多次获一、二等奖。2010年,学生作品《智能花园浇灌设备》获省市一等奖,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1年,自己的创新作品《智能门禁报警联动系统》获省市一等奖,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银奖。

2011年,在“尚德电力杯”第五届青少年创意大赛--光能水路两栖小车竞速总决赛中,有7人获全国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在太阳环保理念载人车团体比赛中获金奖;2012年,在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新教育活动中,10名学生全获一等奖。

2012年7月,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科技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三枚银牌,在命题现场竞技“立方体承重”环节中,两名学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闯入全国十强。

2012年7月,在第十届NOC决赛中,七件作品全获一等奖,王学振同学的创新作品《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获全国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为我市摘得了唯一一个发明创新大奖“欧恩希”大奖。

2013年7月, 在第十一届NOC决赛中,11名学生参加了技术创新项目,占全国该项目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侯亚军同学从4000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本届比赛大奖“中科招商青少年发明奖”,全国仅三十人。

至今,我已辅导八百余学生参加过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取得国家级奖项七十多项,省级奖项一百余项,市区奖项五百余项。

探索科技教育模式,紧追素质教育步伐

在学校,我开设了科普大讲堂,每周在阶梯教室为六个班的学生上科技课;此外,还积极探索科技教育模式,紧追素质教育步伐,在全区率先实施了“学校科技部统筹管理、级部主任负责管理、科技教师分班管理”的三级科技教育管理模式。学校成立校级社团--巧工院,面向全校招收科技爱好者;各类科技项目挂靠级部,各项科技活动纳入校本教材,趣闻科技走进课堂;每年9-12月份,为全员学习阶段,次年3月份,学校召开全员科技达标运动会,趣闻与科技相得益彰,学习与达标完美结合,“三级科技社团”的有效开展,让每个喜爱科技的孩子都乐在其中。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5

一、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往往被两种论断束缚:一是“无时无能”论,认为课时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搞科技创新,学校和教师也没有条件和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二是“无效无关”论,认为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耗时长、成效低,甚至认为科技创新与己无关。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报刊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宣传和解说,提高了大家的认识。

对校园科技创新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写了一本名叫《EQ》的书,“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也为儿童多元智力理论所认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时刻保持“我能行”“我最好”的精神状态。

2.让学生善于提问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选题,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校园科研选题的基本思路,指导学生在“常人易忽略的地方、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熟悉的社会实践中、从别人的论文著作中、从失败的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中”等处选题。提醒学生选题要体现时代性、落实生活性、突出趣味性、注意可行性、倡导开放性、富有创造性。

3.让更多的学生有发展

在多年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我们总结了“加、减、扩、缩、变、改、联、学、代、搬、反、定” 十二字创新法,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把生活中繁杂的变简单、抽象的变具体、丑陋的变美丽、笨重的变灵巧、落后的变先进、未知的变已知,开启学生的创新之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二、创新活动方式

让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充满活力,就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多样。

1.高点定位,明确活动目的

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与赤壁市博物馆、科技馆、环保、消防等部门联合搭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组建了青少年科技活动网络。

其次,降低门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学生都能参与的科普作文、科普绘画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起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把握研究的高度。在设计、组织和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时,应做到全员参与与重点培养结合,学生提问与教师选题结合,实践操作与逻辑思辨结合,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活动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原创性。

2.高质引导,注重活动效果

一是面向全体,做到全员参与。对教师,我们不以学科和年龄作为科技辅导员取舍的条件,提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对学生,我们不因学生的智力、能力等差异作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取舍的条件,鼓励学生全员参加。

二是注重落实,做到全程指导。一方面,对学生选题和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宏观指导、分析、修正以及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对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微观监控,及时点拨。

三是齐抓共管,做到全面渗透。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和多方位渗透,做到时时、处处、科科、人人都注重和参与,才能取得实效。

3.高处发力,提升活动档次

一是借助专家指导,丰富活动内容。

二是借助激励机制,让活动持久。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对科技教育先进班级及个人进行表彰。

三是借助宣传媒介,让活动不断壮大。

三、革新保障机制

为保证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持久而有序地开展,我们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活动策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用制度推进校园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操作平台基地化

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立足日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实践活动。

2.辅导队伍专业化

通过“一师一优课”“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让教师展示教学艺术,提高执教能力。搭建“校际协作”平台,选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了解行业现状。通过个人自学、任务驱动、同伴互助,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等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学生活动常态化

以课堂为阵地,落实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方法的教育,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范文6

本文从(1)提供实验的环境,勇于面对挫折,(2)创造实验的氛围,增强创新意识,两个方面浅谈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 教育 创新 挫折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源泉,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实验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设想,寻求实验的最佳途径,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感受、经历挫折与失败,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

一、提供实验环境,勇于面对挫折

(1)学生受教育的同时应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挫折

青少年正是心性养成的时期,一旦受到周围消极思想的影响,再建立积极的态度几乎是不能。你的身边,父母的呵护使得孩子不会受到任何打击和伤害,家长的溺爱让孩子毫无过失,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担当,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用健康向上的心态迎接生活。树立不怕挫折的信心。

(2)培养学生坚定意志 战胜挫折的勇气,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数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怕错,怕失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勇气,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战胜挫折之后的成功,才会更甜蜜,因为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其次,要教育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论遇到任何问题,任何困难都不能放弃。勇于战胜挫折。培养学生在挫折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

(3)从小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创造成功是每个人固有的天性,树立成功意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天赋,积极正确的引导下都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成功是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在学习前,给学生设定一个任务,就是为他们设定了一个成功的目标,只有达成目标,才算成功。

二.创设实验的氛围,增强创新意识

小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向往与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最重要阶段。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反思我国教育现状,应该承认的是,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教育对学科知识过分强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校教育过于封闭等原因确实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健康发展。如何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进而探索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就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先决条件

创新科技人才必须有着良好的科学素质,要想提高科学素质,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质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运用并在其中发展科学意识等素质的综合。许多知名科学家的事迹告诉我们:良好心理素质是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条件,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奠基石。

其次,经常采用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建立新型的实验模式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不管什么实验,都由“实验准备阶段”、“实验活动阶段、“实验反思阶段”三大部分组成。

首先,老师和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尤其是老师,学生是抱着求知的心态来上课的,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满意而归,不光是教学知识的准备,较多课外知识的储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多思考怎样可以把学生带入实验之中,良好的教学引入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什么样的引入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而定。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实验氛围,增进学习气氛,多进行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每次课后,针对本堂课的科学知识点或者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补充,拓展学生的科学基本知识,最后,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课后反思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教师也应该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多与学生交流,征求学生的意见。而且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反思习惯,每天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课堂上哪些方面做的好,可以继续保持,哪些做的不好,下次怎样改进?今天遗留下些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3)抓住学生兴趣,进行着重教育

虽然科学是一门极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同时也是最感兴趣大的一门课,特别是有实验操作的时候,课堂上的思维极度活跃,正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门课程,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着重教育,尤其在实验课的时候,进行分组实验,效果肯定更好。教师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分组比赛。

总之,我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上好学实验,提高兴趣,探索创新能力;重视小实验、小制作,巩固兴趣,发展创新能力的方法;随时把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来探索、研究,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并始终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多元化的主动发展机会,所以,我实验课上没有 “你的实验是失败的” 、“你的问题是不会出现”之类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你能不能再改进一下” 、“你的问题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一下”等等。并且,根据他的分析找出那些是正确的,先给予肯定,以鼓励他积极参与和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那些是需要继续探索的并引导他们创新,因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想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继续坚持教师创造性地教,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和学生的创新潜能,找准结合点,是创造教育扎根于课堂,扎根于试验,就一定会把学生培养成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甘海鸥 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S1期

【2】 舒文琼 重视人才教育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信世界》2007年 第17B期

【3】 张恩球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导刊》2007年 第2期

【4】 郭建斌 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主阵地作用为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做贡献 《科技园地》2006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