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1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受到广大大学生青睐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体育舞蹈教师应从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示范能力、运用教辅工具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努力提高,以适应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需要。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人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一示范一练习一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2

【关 键 词】高等职业教育 应用型人才 教学体系 学生就业能力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培养和输送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任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日益推进,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为了高职院校追求的最高目标。文章提出积极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调整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构建特色教育体系,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最优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确定发展方向

随着高职教育的日益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已然来临,如何在这一潮流中实现自身学校的发展和壮大,是所有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从思想认识上实现从办学规模扩张到教育质量提高的转变,牢固树立以内涵发展为主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的观念;进一步树立“面向市场、瞄准企业、依托社会、融入行业、校企互动”的办学方向,把“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的不竭动力,将高职类学校普遍的“大规模、小质量”的优势转向“优质量、精规模”,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服务学生能力提高。

同时,高职类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的是一线技能型人才而非“坐办公室的”。这就要求一定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把教育的一般规律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职业行业特色同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体现为专业所在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类院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在注重内涵发展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有利条件,优化办学规模,努力形成规模效益,使其成为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不断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二、明确学校定位,促进全面发展

高职类院校的定位问题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局,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办学类型上看,我们国家高职类院校多数仍属于教学型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从办学层次上看,各家院校基本是以高职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类别的院校,所以一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从学科专业结构上看,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共生互补优势;从人才培养质量上看,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修定学生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从办学特色上看,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把办学特色转化为办学优势;从服务面向上看,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方向,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提升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又是基础,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1.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作为教学培养单位,教学工作始终是中心工作。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始终将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在手上,把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学校要从自身的定位出发,坚持以地区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力度。一是要经过广泛论证,对全校现有学科专业进行评估并予以科学定位,进一步做好凝炼学科方向的工作,对部分学科进行整合;二是明确重点发展、重点保护,重点扶持的学科专业,制定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建设,以此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三是正确处理传统优势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关系,在发展传统学科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发展步伐,构建不同学科之间互为支撑的平台,在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的学科专业体系;四是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要扬长避短、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学校专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现在的高职类院校普遍存在专任教师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制约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要加大投入,做好人才培养、引进、提高和使用工作,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学校要把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

4.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工作

没有一流的教学管理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环节: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上岗准入制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教学责任追究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教学工作奖惩制度、教学意见反馈制度、师生评教制度、领导听课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教学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二是要制定配套措施,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到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推进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5.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和教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加强师德教风教育,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通过教改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高职教育“言传身教”的特点已决定了该方面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优良校风和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院校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学校要克服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6.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注意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学校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加强校园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办出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是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

7.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院、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要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时引入现代科技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模块化建设,多开设体现院校特点和个性化培养目标的特色选修课程。

学校和各系校要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健全和完善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8.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由于高职类专业实践性强,对于很多单位,企业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因为职业教育强调的毕竟是动手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为辅,那就在教学中要注意该方面的有机结合。因而,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9.注重情商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师们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只有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外语人才。对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

英语教学;有效途径

一、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当然,英语教师在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其发挥探索精神,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探讨一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展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缺乏兴趣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相反,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效率。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习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有由“要我学”变成主动学习,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好习惯。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尽量利用已有的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寓教于乐。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鼓励的作用,及时奖励学生,把目光放长远,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小进步,并给予肯定。第二,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第三,英语教师还应该有一双尖锐的眼睛,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兴趣的支持,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英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内在的动力,才能持之以恒地去学习,才能拥有我要学的心愿,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根据学生自身所需改革学习方法

目前,在国际上英语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语言。因此,身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成为新课程标准的受益者,并且能够挑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成为语言的主宰,而不是奴隶。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交际机会来提升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技能。

(一)大胆想象,独立思考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身地改革精神,科学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英语本身的词汇量就超大,并且不同句式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不同,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提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勇于提问题的精神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提醒我们遇到问题要勇于提出质疑,只有不断质疑并思考解决疑问,才能不断进步。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有疑问一定要及时提出来,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英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们明白注重疑质的目的,即实现多元化发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只有善于质疑善于思考,才能有发展。学生们需要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际上,懂得发现问题远比会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是基本的技能,但是懂得提出质疑则需要依靠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就要在适当的时间指导学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提问及回答做有针对性的总结,供学生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能够锻炼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由浅入深,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的智力水平。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阅读能力不强的人,其大脑的连接性纤维就会受到抑制,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受到影响;不喜欢阅读的人,思考能力就相对较弱。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英语教学一定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我们简单探讨了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能让学生激起兴趣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简短有趣的英语故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方法适当,阅读量适中

阅读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它们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在阅读英语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根据上下语境猜测一下,最好不要马上查字典。教师还可指导学生限时阅读等,有条件的还可以给学生引荐一些合适的英美文章,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重视应用,善于交际

学习英语,不仅要会说,还要进行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参与

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交流,对话则是交流的最好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语言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还要给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常新课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能力 探究

一、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挖掘学生潜能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体育自主化、生活化,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应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首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再根据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其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作为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的动力。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通过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拼搏。最后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观点,注意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人的身心潜能是巨大的,每一个学生都储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挖掘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其身心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制订体育锻炼的计划,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让他们明确锻炼的目标,并给他们提供便利的锻炼条件,使每个学生施展自己的体育才能,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知识的积累。从职中学生的特点来看: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吸收知识意识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提倡师生互动、创造性的能动法。如:启发式教学、尝试法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认真思考体育锻炼的新办法、新途径。

三、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把各种力量合理组织和有效协调起来的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使其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对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者高一级学校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才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曾对我校九十年代毕业生做过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在校是校系代表队队长和校系干部的学生,现在大多数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而且不少人还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人都有较强的社交、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人人都有组织管理、协调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将这种能力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所谓应变能力,就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对与原本想象的情况完全不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还能适应的能力。社会是复杂的,人的一生经历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是培养学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出来的。例如: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反应和灵敏能力。通过篮球或足球比赛,提高学生在瞬间迅速变化的环境中的反应和判断能力以及积极、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

五、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是时代的要求。而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也是体育的魅力所在。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孩子树立起“我一定能行”的竞争意识,表现出竞争的势态。要敢为人先,要勇于拼搏,相信自己的潜在能力,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意识中逐步适应,从而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竞争能力。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5

关键词:语文学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现状;对策

翻开语文教育史,我们会发现,语文教育历来都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最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据此,笔者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初中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作一探讨。

一、初中阶段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语文教育史中一贯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在六朝的时候,颜之推在讲早期教育的时候就提到了口语交际。而《1922年新学制小学国语科课程纲要(吴研因拟)》中就专门提到“养成能达己意的发表能力”的要求。语文大家张志公先生也特别强调口语的训练。更值得关注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具体的口语交际的目标。具体来说初中阶段的目标是:①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②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③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④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⑤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⑥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⑦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⑧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2.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需要与别人接触、交流,这当然需要发挥口语交际的魅力。并且,在训练口语的同时,同学们的思辩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还有,口语训练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训练的前奏。口语交际的目标与阅读思辩教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全盘阅读分析不是很感兴趣,觉得有些枯燥。笔者觉得,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很好的调味品。学生一般对口语交际很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融入口语交际教学,那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语文。

二、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在初中阶段的一些重要考试中,有关口语交际方面的题目失分情况比较严重。另外,在平时的交往中,学生并不能顺利地进行有效的交流。有时候因为辞不达意,常常会引起一些误解。上海培明中学的一位老师曾写到:“在一年使用这本教材(上海市语委指定的《少儿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生课堂交流发言存在这样几种问题:一是‘张口乱说’,遇到问题不思考,不管对错与否,就要抢着说;二是喜欢跟着人家一起说,但叫他单独发言时,他却‘哑口无言’;三是‘欲语还休’‘吞吞吐吐’,想表现又怕答不好挨老师批评或同学笑话;四是准备不足‘无话可说’;五是因为缺乏交流的兴趣,而甘于‘寂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在课下和同学之间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在课堂上却是‘金口难开’。”可见,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教学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2.原因分析

(1)思想上没有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很多老师认为口语交际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难于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还不如把精力多化点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上,而对口语交际教学就不会那么重视。另外,老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的偏向和爱好,有的老师比较重视讲授,或者喜欢让学生一齐回答问题,这就达不到口语训练的目的。还有,有些教师可能自己的口语表述能力就有待提高。

(2)方法上没有很好地利用和拓展语文课本中的专项训练。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已很好地设计了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但如果只进行专项训练,那显然是不够的。以八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为《当一次主持人》,第三单元为《一姿一容总关情》,第四单元是《假如我是导游》。我们共有六个单元,等于说,有口语交际的单元占到了一半。这样的安排是挺好的,但笔者觉的,就一册书的二十五篇课文而言,还是不多。老师在上到合适的课文时,还应适当地融入口语训练。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老师连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专项训练都没有很好地利用,怎么谈得上拓展再设计呢。训练得很少,效果当然差。

三、加强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教师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应好好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其中的真谛,并在实践中运用起来。真正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老师还应多注意自己口语能力的提高。教师口语能力要基本达到:①语脉清晰,表现准确。②生动形象,适度得体。③讲究变通性和随机性。事实证明,一个具有相当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师,才能和学生平等对话,关系亲密和谐,授课左右逢愿,深得学生拥戴。笔者认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成正比发展的。因此,老师不但应在思想上而且应在行动上带动学生一起重视口语交际训练,一起享受口语交际的魅力。

2.教师对初中阶段涉及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类型要做到胸中有数。

这样可做到古诗所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有先了解了有关的情况,然后才能很流畅地去实施。在初中阶段,口语交际的内容和类型主要有: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婉转拒绝;做一回小记者;劝告;话须形象才动人; 当一次主持人;一姿一容总关情;假如我是导游;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等。当然,老师还可根据需要自己开发训练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情景。

3.教师要安排并设计好口语交际教学的时机。八年级上册主要涉及这样3个口语交际的练习:当一次主持人;一姿一容总关情;假如我是导游。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1)当一次主持人。在教完第一单元后,笔者组织了一个以“”为主题的当一次主持人活动。这次活动比较特殊,笔者安排了好几位同学主持。在活动前,每位学生都可写主持人的发言稿,然后选择写得较好的同学当主持人。这样,既让同学们都参与练习,又以实地演练作出示范。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学生非常喜欢。这一方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假如我是导游。基于第四单元是《江山多娇》,笔者很好地把握了“假如我是导游”的口语交际训练。笔者让多个学生来介绍小石潭、阿里山、西双版纳等地各个景点的景色。这样的课堂生动活泼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学生既能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有效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一姿一容总关情。这一口语交际应融入课文分析之中。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深情地介绍自己的父亲。这样既能营造学习氛围,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可让同学们发表简短的演讲,谈谈读了名著之后的感受。在上《父母的心》的时候,可设计一个劝导的情景剧练习。事实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教学的素材和时机是很多的。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这一语文基本能力;同时还能促进阅读、作文方面的能力发展。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这一内容,并带着学生一起实践。教师应认真学习研究语文教育理论,提高对口语交际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熟悉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安排好教学时机,设计好教学情景,努力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渗入课外交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2.

[2] 李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211-213.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最强音。它不仅是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若干意见》颁布后,各级各类高校立即掀起了贯彻落实,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的办学定位、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纷纷制定实施意见和办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确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根本保障。有鉴于此,根据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加强和加快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的工作思考和实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力图对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1. 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作为专业人员的高校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建立在专业理念与师德基础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

(1)专业知识。是教师为了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从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看,大致可分为:第一,学科知识。这是指教师应该掌握的特定专业和学科知识。有四个要求:一是对本学科的知识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知晓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具有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四是能够把本学科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学术造诣,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第二,教育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旨在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学者未必是良师”,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知识,才能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深刻把握和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特点。因此,这是教育教学能力所要求的不可或缺的知识。第三,学科教学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如何把学科和学生联系起来的知识,以及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在此强调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第四,通识知识。指的是高校教师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关的科技知识和艺术素养,在此突出的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专业能力。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首要能力,是专业能力的核心。为此我们试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三个维度,着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一阐释。

从教学过程看,教育教学能力可分解为三种能力:一是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是教育教学诸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二是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判断能力。在教育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能力;三是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内容看,教育教学能力又分为呈现教材能力,如恰当编排呈现内容、次序,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等;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如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活动形式的组织等;教学评价能力,如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能力、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

从教学手段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条件性和连贯性;非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感染力、表情、手势等;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如运用教具的恰当性等。需要指出的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以及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能力。

2. 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校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正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从而备受许多国家的关注。然而,由于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尤其是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上述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要求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据调查,近29%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不同的教学人群、不同的环境条件,教学方式方法却不能随之改变;58%的教师教学科研意识淡漠,忽视了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艺术和方法的研究;56%的教师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跟不上教育教学的迅速发展;43%的教师对课堂教学诸环节的调控能力低下;66%的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新思想、新理念的了解与认识,不善于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21%的教师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在多年推进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也切实体会到上述现象在教师队伍中的客观存在。由此看来,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现状,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普遍问题。

3. 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性要素,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恰恰是目前高校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已经成为制约质量提高以及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只关注“教什么”而不重视“如何教”,难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以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务必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除鼓励和引导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外,还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

1. 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教师发展的先进经验

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如美、英、德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高校教师发展模式、制度、组织建设、机构建设与运行、资源开发、经费支持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美国75%的大学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普遍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在实践中,通过广泛的服务项目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英国为应对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诸如政府建立教学品质提升基金,资助高校实施教学提升策略,资助大学设立的“教学卓越中心”和教学优秀个人等;颁布高等教育教学专业标准框架(UKPSF);成立全国范围的学与教协会(ILT,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等。这些措施极大地鼓励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投入,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质疑和“重科研,轻教学”等挑战时,采取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开展了高等教育评价、教师教学评价以及成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等措施。这些成功经验可为我国高校开展教师发展工作,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2. 建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传统的师资培训主要是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专业能力为目标,而且主要是攻读学位和作访问学者,进修形式单一。罕见有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与进修。近年来,政府和一些高校也开展了入职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等的在职教师培训工作,但对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持续性的职后培训工作。借鉴国外的经验,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在高校内部普遍建立起专司教师发展的工作机构。如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常设机构。为此,各高校应集中管理职能,整合培训资源,对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作出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工作,搭起组织化、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平台。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培训活动和日常咨询服务,使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3. 建立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机制

为扭转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漠,自我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愿望不是很强的局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一是要改变以学术发展为主导的评价和以数量(工作量)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既要有科研业绩评价,更要有教学业绩评价,既要反映教师的工作量与付出,更要突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投入与育人效果;二是要将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激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这种考核也要体现分类要求的原则, 即针对不同职称(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对于处于专业成长期的青年教师,要明确要求,严格考核,引导他们制定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目标,不断改善教学效果;三是规范奖励制度,设立与科研业绩奖励并行的教学工作奖项,奖励那些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特别要重奖那些在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通过科学的评价,严格的考核,有效的激励,全面促使广大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 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

教师虽按学院或系划分,但其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应该是按课程或三级学科设置的教研室。教研室是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有效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一线阵地,是真正的“教师之家”。可见 教研室的工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可是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忽视了教研室建设,有的组织不健全,有的功能弱化,形同虚设。对此,要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措施,加强教研室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完善组织、明确职能、规范管理、严格考评等,强化教研室主任的责任意识,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使教研室切实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与此同时,为了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还要建立导师制度和助教制度。这项工作首先应做好导师的遴选,明确其职责和待遇。其次要对培养对象提出接受指导的任务和目标要求。再次还要严格指导情况与培养效果的考核,确保“传帮带”的实效性。

5. 依托“本科教学工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实施“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中,国家、省(区、市)和高校的三级建设项目都应和全面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如精品课程建设及评审,应更加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成果与推广;优秀教学团队的评审,应更加关注其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教学名师的遴选,应更加突出其教育教学造诣与指导青年教师的业绩。工程的有关项目不但要严格评审,还要加强评后管理,巩固成绩,不断提高水平,特别要加大宣传与交流力度,有效发挥其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怀银主编. 高等教育学[M].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10)123~124.

[2] 袁新苗.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1,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