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

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范文1

1.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实验是初中课堂的基本内容。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探究的一种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光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对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做实验变成讲实验,实验课要开全开足,教会学生动手实验,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生物课程的理解。第二,实验是初中课堂的基本方法。由于实验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现象经过简单的实验处理后,事物的条理性会更加的突出。在课堂上,实验的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对理解讲授的内容有积极的意义,更容易使学生们找到实物的规律。例如苏科生物七年级下册讲到水中的小生物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我们平时用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学生对于河水中是否存在一些单细胞的生物会持怀疑的态度。通过实验在显微镜下亲自观察,会清晰地看到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生物,学生会轻松地掌握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相关知识点。第三,实验也是检验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初二学生要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①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血涂片、有丝分裂装片、叶片结构的切片等);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③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④观察植物叶下表皮的气孔。

2.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无需赘论,而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实验的机会比较少,到了初中之后,实验的教学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有力的冲击,大大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实验的动手性原则也对学生培养实验兴趣、学习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激发学生从对实验的喜悦转移为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苏科版生物七年级第1章第5节中,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个实验是初中生进入中学接触的第一个实验,也是开展其他一系列实验的基础。学生对于能够动手做实验是相当欢迎的,老师既要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又要要求每个同学操作要规范,熟练掌握使用显微镜。严格按照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来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七年级下册中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的分裂、观察酵母菌、观察水中的小动物及八年级下册中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等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刚开始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往往会出现没有对光就开始观察标本及做完实验后不收镜等不规范的操作,老师要耐心地及时地纠正,从而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学生在首次实验中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会更加喜欢做生物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第二,有利于对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告诉学生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分散精力。必要时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刀,在自己动手中提升实验能力。例如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节实验课既要完成新授的内容又要安排学生实验,在45分钟的课堂上要完成教学任务时间上是比较紧张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动手。操作过程中尝试在隔水加热时,大烧杯里放热水再用酒精灯加热,大大缩短了酒精脱色时间,最后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酒后,每个小组实验效果都非常明显。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认同绿色植物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形成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第三,有利于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体会到在课堂上老师并不是唯一的主角,每个学生自己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这个实验过程中,老师提前准备好透明塑料盒、空心管、脱脂棉、10蚂蚁/组、玻璃棒、食盐、蔗糖等,然后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根据老师下发的实验单上的步骤,组内自己按照科学探究五个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全体参与,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通过细心观察,最后每个小组组长统计好不同食物处蚂蚁的数量,汇总到黑板上形成表格。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蚂蚁的觅食行为和食物的气味关,与食物的颜色无关。

二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实践过程的策略

1.改进对实验的演示

实验演示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实验的教学中,演示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实验教学中,老师对实验的演示对学生对实验的模仿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老师的实验演示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在演示实验的设计策略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演示实验的内容比须要同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对获取感知的培养;在演示实验中要突出重点难点,统筹兼顾;在教学中,演示实验要实行讲解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思索。具体调节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主要有:第一,指导学生观察。在指导学生进行试验观察时,必须使学生明白实验的重难点、试验的目的,在实验的关键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思考,必要时还有必要对实验反复演示,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白。第二,实验老师操作要规范。老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时候,要规范的操作、熟练的演示,同时演示的快慢要适中,便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要领,并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

2.加强课外实验,提高科学素养

生物课的课外实验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初中实验教学的总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们在这一方面做的还很不到位。其实课外小实验的具体操作很方便,对于实验的器材要求也很简单,在家庭中很适合展开。第一,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一大优势在于取材便捷,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吸引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更能使学生从中感到乐趣。如制作细胞模型、用酵母菌制作馒头、自己动手配制饮料等这些小手工艺都可以在家中进行,既有趣味性,又有实际的成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第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如利用废弃物,制作生态瓶;做牙膏对牙齿作用的实验,能使学生看到牙膏的有益作用,使学生更注重养成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实验制作小工具、小发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是学生掌握严谨的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实验科学是老师没法像其他知识那样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实验教学的积极意义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实验实践的积累中慢慢形成。实践证明,长期性地、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实验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三结语

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范文2

[关键词]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10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与《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明显不同之一是提出了50项生物学重要概念。在传统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对概念的教学往往会“重结论,轻过程;重灌输,轻引导”,造成学生对生物学概念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有效进行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教师备课达成对重要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1.明确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以体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所指的对象范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彻地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正确地运用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能正确解读每一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明确概念的教学目标。例如“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教材给出的表述是: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表述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内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这个概念的适用对象,也就是概念的外延主要是绿色植物,如果在其定义中减去“绿色植物”,则缩小了这一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增加,结果是像细菌、真菌及动物等生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概念的内涵往往很丰富,不可能一次或在一个阶段完全加以揭示。如细胞的分化,七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教学,使得学生能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根尖的生长、茎的形成等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巩固和强化这一概念,使学生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2.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决定重要概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认识水平都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在落实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教授概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

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光合作用”,在初中和高中的生物课程中都有这个内容,它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非常复杂。但初中阶段学习的光合作用,只涉及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它是能量的转换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了能量、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而不提及叶绿体的结构。到了高中阶段,光合作用的内容将会拓展与深化,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叶绿体结构及参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条件等。在这个重要概念的学习上,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关于重要概念的学习,教师要回到学生认识的原点,回到课标的主题上,以课题为准绳,围绕、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重要概念的教学建议进行教学,不要盲目地扩充它,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

二、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形成科学概念

标准(2011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前概念),有的前概念是正确的,有的前概念可能是错误的。对于这些错误的概念,我们要把它纠正过来。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如果我们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事实当中建立正确的概念,避免错误概念的形成,就能够在减少错误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准确性。比如说我们习惯上称鲸为鲸鱼,但鲸鱼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我们常认为会飞的就是鸟类,蝙蝠、蚊子、苍蝇等会飞,但它们不是鸟。又如,关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很多学生误以种子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错误前概念,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如何设计探究方案?实验的现象可能会怎样,最终的结论又是什么?经过探讨,学生提出了增设一组对照实验,增加一个满足“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这一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的方法,对它进行遮光处理,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概念,一旦发现,我们要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要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又科学的生物概念。

三、比较重要概念之间的异同点,深化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引导、启发学生找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异同,可让重、难点知识迅速突破,让模棱两可、混淆不清的概念清晰明了。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这一对重要概念,它们的化学过程看似互逆,但它们的作用、性质完全不一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学生找出概念之间的异同,这才能有效地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

此外,教师在讲授新概念时应有针对性地复习旧概念,并注意强调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概念组成体系。概念一旦形成体系,知识才能条理化、清晰化。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了旧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新概念。如七年级生物中的“血液循环的组成”,标准(2011版)指出:“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在教学时,要围绕血液循环来进行教学,但这个内容又不是孤立的,它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将人体的其他相关系统的功能和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教学联系起来,以循环系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有相关内容相衬托的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整体的知识,而不是片断的。

四、充分利用事实性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概念是抽象的,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要让学生建立起“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操作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展示的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播放草履虫生物的视频等多种方式,构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概念,这样既符合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又有利于重要概念的建立。

又如,在教学“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先演示盆栽植物含羞草,让学生亲自触摸,观察含羞草叶的反应;让学生自己观察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滴加食盐溶液后的运动方向。待学生通过做实验亲自体验这两个现象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对概念下定义,这样能让学生从不懂到懂,深刻理解概念。

五、建立概念图,促进学生整体理解重要概念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它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的层级结构的示意图。

在教学中,教师建立概念图引导学生将重要概念和次要概念的关系进行关联及系统归类,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使之纳入到认知结构的系统网络中去。教师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在传统的课堂上经常有教师自认为进行了一气呵成的几乎完美的讲解,而学生获得的却是零星的几个知识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把握,这让整体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概念图具有聚合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作用,概念图的呈现能让学生紧紧围绕概念主线提取课堂的有效信息,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明显增强。

例如教学“蒸腾作用”,可采用以下概念图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概念图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及作用等一目了然。概念图的绘制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并通过展示、汇总,师生点评归纳得出概念图。这样对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上面的概念图中能直观地反映出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派生关系,使学生联想到每个概念所蕴含的意义和内在知识,从而对整个知识点构建和多元知识产生完整的体系结构。

六、创设新情境应用重要概念,巩固概念

初中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应用,学会在新情境中应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最终体现。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问答题、连线题、填空题等均围绕概念而设,设置练习的目的就是针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辨析、迁移、应用和拓展。

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教学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继而实现能力培养,从而提高生物素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概念,能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选择适合的方式对生物重要概念进行有效教学。教师一方面不放松学习,借鉴他人教学先进理念,一方面在教学中感悟体验,注重自身积累,建立牢固的学科网络知识体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和阐述概念,学生才能很好地比较和区别不同的概念,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到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感恩教育;感恩情怀

近年来,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教育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农村教育中德育的问题日渐显露,由于农村中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思想品德变坏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感恩观念的缺失。但对于面临着升学压力的中学生而言,给他们专门开设德育的课程不太现实。因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凸显感恩教育成为了农村教师教学的关注重点。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中学期间理科课程中最便于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1]。在初中生物学教材的部分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学会利用教材内容,并作适当拓展,以实现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笔者从一线教学的实践出发,集成汇总了从感恩父母养育、科学进步、医疗卫生、国家建设、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实现“春风化雨”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养成。

1感恩父母养育之情———生命现象类比

只要一提到感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初中这样一个留守学生成长的叛逆期,让他们理解父母打工的艰辛,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体现得尤为重要。在讲授“人的生殖”时,讲到母亲十月怀胎,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在怀孕期间母亲的生理负担加重,分娩时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新生命带到人间。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认同感,让心灵产生震撼,让情感发生共呜。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感恩概念的理解,可创建情境,列举一个植物的例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木的开花结果伴随着生命的律动,但就在最终生命停止跳动的瞬间,它仍然想落下后成为丰富的营养,让下一代的花、果能更好的生长。由此可以联想到我们的父母,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子女,心心念念惦记着子女的将来。也不难发现有这样的诗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养儿方知父母恩”等等。通过生命现象的类比教学让学生明白感恩。最后,本节的课外作业是:每位学生回家后要用心做一件感动父母的事情,然后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是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将对养育之情的感恩教育从品味者到体验者,张显感恩教育的活力与美感。

2感恩科学家的奉献———科研故事讲述

与父母不同,有一群人虽然不与我们频繁接触,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群人就是奋战在科研一线,发明创造、应用转化的科学家,没有他们为科学技术所做出的贡献,更不可能有现在如此高度发达的社会。在“种子的萌发”一节教学中,介绍了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想必都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但是谁又能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是科学和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总结、反思。这个时候可以不用局限与教材,将学生的知识、思绪延伸到教材之外,利用科研故事的讲述来感恩科学家的奉献。例如,举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了50多年的时间,研究水稻的高产技术。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走遍大江南北只为寻找优良性状的水稻幼苗,他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更为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乃至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是像他这样的科学大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才造就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真真切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用故事讲述的方法来突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与艰辛,并强调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3感恩医疗卫生进步———死亡数据引入

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在课堂中展示了的诗“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句的字里行间提供一条重要的死亡信息,当时的血吸虫病,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通过诗句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明白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无力抵抗的灾害是病魔,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威胁人类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的寿命得已延长。如今新农合政策更让学生感同身受,感恩医疗卫生进步之情由然而生。

4感恩大自然资源———生物圈Ⅱ号的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中介绍的生物圈Ⅱ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2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不足,实验宣告失败。用事实告诉人们,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应该倍加珍惜的爱护。而人类是大自然中最有能力、最有智慧的一部分,所以人类有义务、有责任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做到“天人合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家庭、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校园这些和谐的构建都离不开感恩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范文4

各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辽宁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发201623号)精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构建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就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规则程序,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持普职并重,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省级统筹管理,以市级为主实施,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实现到2020年秋季,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全面推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各地和有关学校不得再另行组织义务教育毕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1.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口语测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作为考试科目;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作为考查科目。

2.考试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要根据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要求,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功能,围绕引导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杜绝偏题、怪题。各学科试题的难易程度按低、中、高三档试题的分值比例为7:2:1。命题采取省市分级负责方式进行,计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分的科目委托省招生考试办公室组织命题,市里统一组织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自主命题;其他考试、考查科目,由市里统筹安排。

3.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科目实行纸笔考试;物理、化学、生物科目采用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方式进行;物理和化学、生物和地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科目的纸笔考试采取同场分卷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科目考试采取上机操作方式进行;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考查科目由各市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

4.考试安排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坚持“学完即考”的原则,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生物、地理科目考试安排在学生八年级学年末或九年级学年末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5.结果表达

在全科开考的基础上,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口语测试)、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或历史、生物或地理等科目按照国家要求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其中,语文150分(汉字书写考试赋分不低于3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100分笔试+20分人机对话),物化综合120分(100分笔试+20分实验操作,100分笔试中物理为60分、化学为40分,20分实验操作中物理、化学各10分),体育与健康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二科,地理、生物二科,各市须结合本地实际,分别选择一科以分数呈现,均为50分(二选一科目也可以采用等级方式呈现,然后各市依据等级每科以适当分值计入总分),所有文化课计分科目总分不超过700分。未选择计分科目均采取等级呈现的方式,一般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各等级的划分由各市根据本市初中考生数量和高中招生计划科学合理确定,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点高中)录取时均要求达到B级及以上,并适当给予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权,允许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对等级的自主要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科目,根据各市实际,依据自主安排的考试成绩或考查结果,可以采取等级形式或以“合格”与“不合格”或其他灵活方式呈现。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从2018年开始,鼓励各市广泛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工作,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目的,以评价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水平和学科学习水平为主要内容,以完善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为保障,采取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评价内容

(1)思想品德。主要评价学生在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2)学业水平。主要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3)身心健康。主要评价学生体质体能发展水平、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及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与特长。

(4)艺术素养。主要评价学生在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艺术特长发展水平。

(5)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和实际效果。

2.评价方式

(1)日常评价。日常评价包括即时评价、成长记录、学业考查、特长表现等方面,作为学年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步,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依据评价标准,科学分析和判断,对学生及时作出评价。

(2)学年评价。学年评价是阶段性评价,在每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各评价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每学年将结束时,学校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描述性评价(即综合性评语)。

(3)毕业评价。毕业评价是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毕业评价应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参考学生日常评价、学年评价结果以及成长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互评结果等,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语。

3.评价程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1)录入信息,建立档案。全省将统一建设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各学校依据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在市级平台上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设立电子成长记录袋,全面、全程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状况。

(2)多元评价,跟踪记录。①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②学生互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评价小组对组内学生分别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③教师评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④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孩子的综合素质表现并写出评语。

(3)结果公示,汇总存档。学期、学年和毕业评价结果由班级、年级分级管理,必须在班级、年级和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各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将评价结果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存档,形成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三级档案管理系统,确保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纸质版材料由家长签字确认后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形成学生的文本档案;电子版材料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存档,形成学生的电子档案。学校每学期对公示无异议的评价结果进行一次存档,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进行一次存档,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结果进行存档。

4.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认定。学期、学年和毕业评价,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按照五大项评价内容或细化分解成更多具体评价项目,分项分别以等级呈现;也可以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方式,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综合等级形式呈现。等级一般分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人数由各地按照高中录取人数和考生人数比例科学划定,D等级比例要严格控制。学期、学年和毕业评价综合性评语和认定结果要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

(2)评价结果的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期和学年认定结果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分项认定结果作为学生初中毕业择优推荐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重要依据,毕业综合认定结果作为学生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毕业综合认定结果达到C等及以上的学生准予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点高中)录取要求毕业综合认定结果达到B等及以上。各市要结合实际,允许高中阶段学校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出必要的个性化要求(如5A、4A1B等)。坚持试点先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不同等级折算成适当分值(5-10分为宜)计入中考总成绩,逐步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招生的传统做法。

(三)改进考试招生录取办法

1.开展考试招生录取改革试点。盘锦市从2017年秋季入学七年级新生开始先行试点,2020年秋季开学全省所有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2017年秋季开始,其他各市也要有计划地积极研究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试点。试点地区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正确的招生导向政策。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全省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3.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

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落实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各市要按照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加强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项任务,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于2017年12月底前报省教育厅。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保证教育质量

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要进一步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各地要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开展好周期性评价和经常性督查,省教育厅适时组织开展抽查。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保障能力

各地要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各地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七年级生物知识汇总范文5

感受学校的精神内核

周瑛:做人要有风格,学校办学要有品位。从我来到风华中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风华的精神是什么?风华拥有一种怎样的办学风格?在融入风华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感受到,风华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事业、爱学校、爱老师、爱学生。

这种爱是汇聚于心,又自然流淌出来的。

陶继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大爱,就没有大教育。如果真能做到爱事业、爱学校、爱老师、爱学生,就会将生命融入事业之中,将责任维系学校之中,将感情融入师生之中。有了这种精神,虽累犹乐,虽苦犹甜。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效率会很高,收获会很大。

周瑛:是的,风华中学校在爱的理念引领下,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应该说,这种文化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凝聚力量的基础,是学校长远发展的精神资源。它植根于师生的思想深处,内在影响着大家的精神世界,外在体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每一名教师的工作状态上。学校最大的发展潜能就是有一个年轻的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团队,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精神都是令人称赞的,我也以此为自豪!

陶继新:在与你们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种“优秀”,我们对话的时候,他们所提的问题非常深刻。有这么好的教师,作为校长当然值得自豪。不过,您希望他们“更上一层楼”;事实上,在您的引领下,他们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新轨道。

周瑛:教育应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当每天面对纷杂的事情,我总在想如何能给教师愉悦的工作心情?只有教师心态平和,进入课堂之时才会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才会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追求有实效的管理。但对于存在的问题,会因不同教师、不同的班情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解决。处理问题以尊重每一位教师为前提,提出合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把每位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相统一,互相促进,共生共赢。

陶继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特别看重内心的感受,在得到尊重的时候,他们会心生感激,甚至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为其和谐发展提出好的建议,他们大都乐于接受,便能心情舒畅地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于是,教师会更好地成长,学校也会较快地发展。

周瑛:是的,仁以育民,君子之道。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也处处渗透着“爱”的理念,我们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位教师,倾听他们的声音,把教师们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当教师和他们的家庭遇到难处时,我们总是和他们在一起共同面对,把我们最真诚的关心给予他们,让大家感到领导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每天清晨,教师们都早早来到学校组织内容丰富的学生自习;有的教师病了还坚持工作,因体力不支晕倒了,第二天又面带微笑地站到讲台上;有一位毕业班的女教师,爱人得了脑肿瘤,她硬是瞒着学校坚持到学生毕业离校后才陪爱人去北京动手术;还有一位毕业班的教师,母亲病危也未耽误学生一堂课,她边陪护母亲边为学生批改试卷,在中考结束几天后,她的母亲就去世了……学校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全校上下形成了一个“以校为家、校荣我荣”的和谐氛围。正是由于教师们的敬业乐业、默默奉献、呕心沥血,才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是这些可敬的教师们成就着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陶继新:精神太可嘉了!没有对学校的爱,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而且这是内在动力使然,因为他们既不图名,也不为利。一所学校,如果有了这种爱,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无坚不摧,就可以无往不胜。不过,同时还要告诉老师们:一定要锻炼好身体,一定要学会休息,因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周瑛:我也并不提倡学校工作过多地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有限的,希望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本职工作。我们提倡教师奉献,但更关心教师身体与生活、关心他们的苦乐悲喜,关心他们的子女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培植教师成长的沃土

周瑛:我个人认为,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不断地向前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多年来,我校利用校本培训和科研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课堂教学文化节”就是我校锤炼教师教学技能的“练兵场”。课堂教学文化节开幕前,大家围坐在一起,备课研讨,推敲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文化节开始后,大家一起观课、议课,一方面深深地沉浸在每一堂课中,为参赛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深刻独到的思维所吸引;另一方面,大家通过课后共同切磋、研究、畅谈体会,收获着感悟和智慧。此时学校领导也深入到各教研组,与教师们一道探索、交流,倾听大家对每节课的评议。随后伴着灯火,与评委们一起汇总各教研组的成果,以促进学校下一步的教学工作。2011年2月开学,我校开展了“有趣、有效、成长”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文化节活动,大家真正感悟到:优质课堂一定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寓教于趣;要创设生命化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收获,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们把这些感悟主动带到自己的课堂里去探索、研究,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创造优质的课堂教学。

陶继新:欣赏“有趣、有效、成长”这个主题。如果离开了这六个字,就不可能形成真正优质的课堂。有了兴趣,教师与学生内在的潜能会自然而然地勃发出来,因此“情感高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状态下的高效,师生往往可以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以至驶进主动创造的巅峰境界。这样的“有效”不但呈现于当下,还有持续性,还有长久的效益。正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愉快地成长。成长未必当下就有成功之果。可是它一定会结出果。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没有持续的成长,即使一时成功了,未来也未必成功。当关注成长而不特别关注成功的时候,师生的心灵会相对安适,会走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道法自然”的生命法则之中,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周瑛:我校还开展了丰富多

彩聚焦校本的研究活动:“主题式集体备课”方式,以生为本,以备课为基础,增强对实际问题探讨的实效性;课题课展示,让科研成为教学的“导航仪”;教师讲坛,让读书和学习成为教师成长的“给养”;科帖平台,让交互式的主题研究成为联结你我的“纽带”;校论文评比,为科研加油,让教师们的成果呈现出来;《风华韵致》,让平凡的日子里留下你我研究的“足迹”。

这样,学校把“突出研究主题,突出研究目的,突出行为跟进,突出效果反馈”作为校本研究的着眼点,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走创新之路,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始终与风华同行,将风华传统的校本研修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陶继新:让读书和学习成为教师成长的“给养”特别重要。可以使教师在文化不断升值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深刻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课堂语系,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得到“亲”的教师也会更爱学生,更喜欢教学,会在教学中感到其乐无穷,感到生命原来如此富有意义。

周瑛:我校一直倡导教师读书,努力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心灵需求。几年来,我们把许多教育丛书发到教师手中,提升了大家的素养,为校本研究提供了知识的积淀;读书使大家学会思考、提升了境界,学会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读书带给大家的心灵智慧与豁达,为校本研究中大家互通有无、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奠定了人格底蕴。

陶老师,我很赞同您“取法乎上,阅读经典”的提法。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历尽沧桑传递到了今天,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校不少教师在读《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著作,用经典文化滋润心灵,积淀底蕴,以儒家精神,走教育教学之路,以道家思想,给自己提供一个超功利的理想。外儒内道,以执著又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与人生。就像您说的“经典为伴,幸福一生”!

陶继新:经典中的圣贤之意一旦内化到心里,外化出来就有一道又一道绚丽的风景。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那大师呢?更可以出高徒。因为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我有个观点,我们读经典也好,读大师的作品也好,他身上、他的文章当中,不但摇曳着一种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泻着一种思想和心灵的要义。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半部《论语》也可让我们的心灵丰盈起来。

老师们只有通过亲近大师,阅读大师,不断地内化,提升自己的人格与文品,时间长了,就能走进高层次的境界。

缔造教育的研究者

周瑛: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我校的集体备课最具特色,各学科多次在省、市的教研活动中展示,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高度赞誉。

教学中有一些问题表现在课堂上,但根源是在教师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上。我校的集体备课有三种形式:常规集体备课、主题式集体备课和即时集体备课。

过去我们的常规集体备课在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教师的成长,多数教师完成一轮以上的教学,大家驾驭教材的能力越来越强,困惑质疑少了,这时集体备课呈现出复制从前而缺乏吸引力的情况。我们就开始着手改变我们的集体备课,提出“主题式集体备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引导大家“旧课新备”,向深度、广度思考与探究。更侧重挖掘教学中本质性的内容。

“主题式集体备课”既具备常规备课的特点,同时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系列长期、深入地研究。教师们在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后,首先结合学情,独立备课;再在集体备课中交换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再后进行二次备课,将集体备课的精髓内化;接着开展研讨课,以检验集体备课成果;最后交流,总结提升。

“主题式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们备课前准备要深入细致,备课中要质疑释疑、畅所欲言,备课后要修改思路,运用于教学。

“即时集体备课”,是平时教学遇到困惑,大家随时随地研究探讨,或提出问题,或切磋教法,或研究试题,或交流体会,有时是和风细雨的,有时也唇枪舌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画面,在风华中学随处可见。

陶继新:“主题式集体备课”很有价值,老师们围绕着某个关乎课文核心问题的主题备课,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用。这样的主题大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非通过研究与思考,就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备课不能游离主题,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对不同意见的争辩中,各抒己见,,使大家对问题产生深层次认识;二是要学会分享,好的思想与思路不能独自享用,而应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成果。分享的思想一旦延伸,对于提升集体凝聚力,对于提高老师们的思想境界,都很有作用。

“即时集体备课”具有即时性与速战速决的特点。它往往可以产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有价值的意见。这种备课蔚然成风之后,还会于无形中加强彼此的沟通与融合,生成和谐而又不苟同的研究风气。

周瑛:集体备课为教师的成长作了铺垫,可以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集体备课也锤炼了教师们协作钻研的精神:在备课中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把集体探索的精神点燃,把集体思索的智慧凝聚。集体备课使大家强烈感受到每个人的教学离不开吸纳集体的智慧,每个人都需要集体,也被集体所需要。

应该说风华教师们呈现给学生的每一个45分钟,都是集体智慧与个人思考的有机整合。

陶继新:集体智慧的形成,受益者还不只是教师,更有学生。因为课堂的高效是与教学环境的和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是快乐的,学习是愉悦的,课堂就成为了一次又一次师生心灵交融的幸福之旅。

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周瑛:风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尊重教育规律,构建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无论是工具学科还是非工具学科都一视同仁。我们认为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因而我们关注每门课程的开设质量及课堂的教学效果。

陶继新:没有教育情怀,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为了应试的学校领导与教师,大多是考什么教什么。其实,这些人不但思想境界不高,而且“应试”境界也很低。没有丰富多彩的课程,看起来是集中了更多的时间应试了,实际上却因为学习的太过单一与枯燥,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周瑛:是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具体来说,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四门学科我们从起始学年就予以重视,关注这些学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些课程设计了许多和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命题,意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政治课前学生的“新闻播报”,历史课前的“历史大观园”、地理课的“板块设计”、

生物课的“探究奥秘小实验”等。在课堂中,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了去探求的渴望,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动力,在全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中,99%的学生得了满分。

此外,我校着力打造适合风华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是我校三级课程开设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我校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时间,开设覆盖所有学科及学生兴趣、爱好的21门校本课程:如英语角,历史故事组、围棋课、国学诵读、口才辩论培训,数学游戏、篮球、排球、合唱等,这些课程既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

陶继新:现在学生学习的障碍之一就是封闭性,而封闭性时间一长,就会窒息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会让他们缺少创造性。而没有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即使一时考上了大学,也不会有太大的潜力,未来的发展也不会太好。因此学生学习不应只学课本这种固化的文本知识,还要学习生活知识,即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知识。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就内含着生活与社会实践。而学生经历了这些活动,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之后,就会将学到的书本知识活化,就会给固化的文本增添生命的张力。

校本课程如果不打上校本的印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你们开发与开设适合风华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会让教师与学生感到亲切,会成为风华中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文化。

周瑛:课程开设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让学生热爱学校的学习生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希望。每年从风华走出的学生,都特别留恋风华园的成长岁月,留恋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留恋老师们对他们的教育关爱之情。这些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现在学校教育的应试倾向十分严重,但教育者应担当一份社会责任,好的教育,应该能让学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所以我们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特长,同时我校非常重视学生艺术才能的培养与发展,我们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我校的器乐队由80多人组成,我们成功举办过专场音乐会。学校还在校园内开展“冰雪艺术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冰雕比赛,活动充满情趣,带给他们艺术创作的情趣与快乐体验!在哈市中学生每年的冰雕、雪雕比赛中,我校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

陶继新: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看来,音乐之于人的成长太为重要了。80多人组成的器乐队,虽然只是你们学生整个音乐活动的一个分支,但是足以看出你们对艺术的重视,艺术可使学生得到心理的特殊愉悦,由此生成审美,会让他们终生难忘,进而滋养他们生命的成长。

冰雪艺术节之于孩子们来说,不只是在学习一种艺术,更是在创造艺术,更是淋漓尽致地释放自己的创造能量。孩子永远都喜欢这些与天地相融的活动,享受无尽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经常感到快乐且有成功创造的孩子,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内蕴其中的巨大潜力,从而让他们更加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周瑛:是啊,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要有自己经历的体验,要激发对一些事物的兴趣,并成为今后发展的原动力,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注重养成和心灵的耕耘

周瑛:光有课程是不够的,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养成教育。经常有同行到学校来,评价风华的学生精神面貌好,行为规范,课间操整齐、有序,这是学校特色德育的成绩。

德育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德育的任务是培养有良好行为习惯、有情感、有责任感、有道德观念的学生群体。

我校寓德育常规于养成教育之中,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寓德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不同年级依据学情确立不同的德育目标。六年级――抓常规,重引导,成习惯(规范教育);七年级――抓体验,重实践,促发展(体验教育);八年级――抓内涵,重反思,强完善(感悟教育);九年级――抓疏漏,重整体,达升华(自我教育)。通过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的熏陶和润泽,让德育逐渐内化为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

陶继新:你们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可谓抓到了关键处。养成教育最难抓,因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才能形成的。没有细致入微的大量工作,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好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养成教育瞩目的是学生一生的成长,一生的幸福。

周瑛:正如您所说,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得以实现。

学校成立了“雨润春禾”班主任工作室,每周进行一次班主任的集体备课,共享教育智慧,交流育人经验。开展“星级班级”评比,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驱动力”从而构建学校“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模式。时刻把握教育契机,运用升旗校会和德育实践活动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们以课间整顿和卫生管理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陶继新:班主任“集体备课”,人人都可以谈出自己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经验,每人都在分享,每人也都有收获。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还可以共同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案。这样,不但可以加快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促进了班主任之间的友谊。

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关键。魏书生之所以要做甩手班主任,主要不是因为他的事多,为了省时间,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没有自我教育,不会自我管理,事事依赖老师是没有根的教育。只有让良好的习惯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才能长出根,根深才能叶茂啊!

周瑛:现代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学校教育就要把握各种契机,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多种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军训、大课间比赛等活动,都要召开新生家长入学会,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学校每年9月份为大型活动月,举行校园艺术节演出、召开校运动会、毕业班的誓师大会、学生行为规范训练等,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陶继新:这些与升学考试多无直接关系的活动,有的学校已经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可是,你们却大有“多多益善”的态势。其实,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人格生成、习惯养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才重要,成人更重要。没有使命感,没有学生成长意识者,是不可能如此兴师动众地搞这么多的活动的。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做人问题解决了,也会对其成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大德者,才能有大才。因为没有大德支撑的才,寿命是短暂的。

周瑛:我在学校管理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特别需要你对他学习成绩以外事情的关心,需要你关注他在学校里多方面的表现,关注他的心灵世界。

2011年,我把还有一年即将毕业的学困生召集来,对他们说,“你们是学校中最为重要的孩子,只有你们成才了,才是学校和老师们最大的欣慰”,这番话说完,他们本来木然的神情变了,当他们知道学校多么重视他们,就会给你惊喜的表现。对于德育,学校还有许多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每一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的成长轨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我们解决的方法不单一。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面对,用不同的钥匙去打开他们心灵的锁。

陶继新:解决困惑的问题,难度大,但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任何的困难对于不怕困难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而且,还会在这种过程中,享受破解问题的愉悦。

周瑛:是的,我很赞同您的看法。解决问题可以积累经验,使教师们感受到职业的快乐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