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1

[关键词] 电子标准化患者;临床实践;标准化患者;改善性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s (ESP) in the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hrough analyz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SP,and puts forward some meliorative advice such as increasing the joint of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 and ESP,increasing ESP in the TCM college and university,changing thoughts and concept,strengthening the early 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Clinical practice;Standardized patient;Meliorative advice

1 电子标准化患者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引入

2 ESP在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ESP作为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已被国内多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应用,从中也发现了其优点和不足。邓娅莉等[8]认为,ESP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听诊、触诊,可让学生反复操做,但是心律失常、肝脾肿大等症状不一定在患者身上全都出现,可用电脑给ESP设计出某个急危重病例的体征,编排出诊疗路径,当学生在某一时段内未给出准确的诊疗措施时,则只能眼看着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此外,ESP是仿真人,不能引导学生和患者进行病史和其他方面的交流。李阳阳[9]将ESP应用于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认为ESP在目前护理学生实训教学中的训练资源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弥补了真人示教和练习中无法表现阳性体征这一缺憾。ESP具有无风险性、操作可控性、练习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够使学生在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敢于操作,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正由于此,使得学生容易忽略医患间的交流以及“爱伤意识”的培养。此外,ESP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很难完全表现阳性体征,在整体表现上不如真人生动,没有体现出现代护理的整体性。郭大英[10]将ESP应用于《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认为ESP教学系统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ESP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听诊、触诊,并可反复练习,而这些是在学生之间相互练习中不可能做到的。软件中的呼吸音、心音系利用先进的音频采集装置,在典型患者身上采集,解决了模拟音教学中的失真问题,更贴近于临床。但是ESP也存在手感与真实人体有一定差距等缺陷。郭华林[11]使用电子模拟人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考核程序,建立了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估体系,并将实践考核引入实践教学之中,提高了《诊断学》的临床技能教学质量。

ESP在中医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中具有以下优点:①弥补了临床实践中的教学资源不足;②ESP提供了多种阳性体征,且可供多人反复练习,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③ESP使用时间灵活,可控性强,消除了医学生面对患者时的紧张感,增加了实践操作学习的信心;④ESP为临床技能考核提供了资源和软件系统,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⑤ESP可以综合模拟多项病理体征,也可以通过程序加重病情或临时改变病理体征状况,有利于加强医学生临床诊治思维及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其也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①ESP利用的是仿真模拟人,与临床病例的真实体征存在一定差异;②虽然ESP可以同时模拟多种阳性体征,但不具有临床典型病例的整体观;③随着ESP使用人次的增加,操作时会出现异常工作现象,稳定性有待提高;④医学生无法与ESP进行语言交流,不能通过问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同时也不能培养和提升其医患沟通能力。 3 改善性建议

2011年,教育部和原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临床实践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医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巩固医学知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我国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SP和ESP,而SP和ESP又存在上述问题,其数量和质量整体无法满足目前临床医学生的实践需要。目前,我国医学生特别是中医院校医学生面临着临床实践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笔者通过对多年临床带教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下改善性建议。

3.1 培训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加大SSP和ESP的联合

SSP是指经过培训能够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患者情况的学生,一般是高年级医学生或临床实习生。将其应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与考核中,能够明显减少在校学生的SSP教育经费支出,缩短培训时间,而且SSP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培训,可控性较好,提高了培训效率[12]。SSP来源于学生本身,其培训强调主动性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有效的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并提高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其临床技能。SSP模拟的病种较多,作为“活体”考卷,更能锻炼和反映出医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操作能力,而且解决了SP标准差异较大的缺点,为标准化的考核和教学提供了条件。SSP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给医学生模拟了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为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学习及解决医患纠纷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能力,能够为其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ESP与SSP相结合可增加模拟疾病和模拟患者的真实性。经过培训的SSP能够叙述患者的全部病史和模拟大多疾病的症状,而且还可表现出忧伤、恐惧、愤怒等情绪特征;ESP可提供模拟疾病特定的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拓宽了SP模拟疾病的范围[13],使医学生能够掌握和学习全面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

3.2 开展“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增加中医院校ESP的投入

“政府引导、校企合作”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等问题。“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创新医学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搭建医学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平台,使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及设备为学校所用,共同培养服务于民众、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14]。

临床实践基地是医学生与医疗相关技术岗位接触的起点,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为医学生巩固和提高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实践性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建设临床实践基地耗资较大,且又受到各高等医学院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制约,因此建设较好、较完善的实践基地难度很大,需要引进“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即在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政府牵头,积极而充分地利用区域内行业、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实践场地以及优秀的企业师资,调动企业参与临床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医学院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政府积极进行统筹和引导,做好与企业及医学院的沟通工作,核算企业参与实践基地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及人才培养成本,并给予适当补贴,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现有实践基地的管理,拓宽临床实践基地的功能,制订诸如人员配置、资金、财物、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校企合作领导体系、校企合作评估、激励体系,做好人事、劳动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制订相关法规,明确企业支持和参与高等医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加快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步伐,使校企合作能够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下,应增加中医院校ESP的投入,完善中医院校实践实训系统,如完善实训系统综合模块中的中医各科常见典型病例,制订中医辨证思维程序,突出中医特色,提高医学生的中医诊断能力。利用较完善的ESP系统开展多样化的医患沟通实践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患者、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5-16]。

3.3 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医学院校SP的投入

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医学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法规制度的健全(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明确了患者具有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作为传统教学的主体――患者,有权拒绝作为教学的对象,故临床实践教学中很多患者不愿意作为教学对象参加辅助医学生的教学工作,更不能接受尚未取得行医资质的学生对其进行问诊和查体,特别是一些隐私部位的检查,甚至很多患者认为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学校和国家的事情,自己在医院就诊的过程属于个人隐私,不想被太多人知道,更不能被医学院校或医学生利用。在学生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医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动手能力较差,再加上受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学生为了准备“考研”“托福”“雅思”等考试而放弃临床实习和技能训练机会。以上多方面因素致使目前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相对较差。研究显示,临床实践教学中引入SP可解决以上部分问题,但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校的SP工作发展还不尽人意,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更有利的社会氛围:①直接承担SP工作的人员应转变思想,通过岗前培训、思想教育及不断交流等方式,逐步改变SP人员中存在的一些“仅仅为了挣钱”“疾病模仿是否到位无关紧要”“SP工作给医学生显露身体不好意思”等错误观念,树立“为培养医学人才,牺牲自我,服务光荣”的理念,强化“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使SP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临床实践教学和医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中。②从事SP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应及时转变思想,充分认识SP工作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积极意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认真负责地组织和教授每一次教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相关课程,同时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授课中把尊重SP人员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医学生,保障SP人员的合法权益。③参与SP工作的医学生应及时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SP作为教学工具的重要性,模拟不同疾病及病种,模拟不同临床情境,供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以提高其临床实践技能,故医学生在操作SP时不能扭捏、不好意思甚至放弃操作练习机会,在操作中像对待真实患者一样多给予SP充分的尊重。④转变观念涉及到SP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领导层面要更加重视SP工作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对SP进行正面宣传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SP,支持SP工作,从人员、场所、经费、资源等各个方面为SP在临床实践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加大用于SP项目的建设经费和物资资源的投入,保证SP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物资条件和基本设施需要;加大SP工作专业技术力量的投入,组建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用于承担SP的相关实验和研究工作;加大对SP工作的社会资源投入,通过协调同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缓解经费和物资等资源的不足,为高校与医疗机构在SP的利用、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提供更多的条件与保障。 同时,为使SP工作健康迅速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需完善相关法令、法规,使高等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组织的SP工作在法律的轨道上更加规范,如在应用SP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过程中,有关SP的定位、权益、标准等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发部门性规章、SP工作规范、SP行业标准和考核评定标准等,以规范和完善SP,确保高等医学院校SP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适应我国SP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

3.4 加强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教育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以参与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临床诊疗活动为核心的一种医学教育方式,而“早期临床实践”的“早期”在传统意义上是指医学教育的前一阶段即最初两年。国内中医院校通常采用“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三段式传统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即第一阶段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通常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常在三年级完成)和第三阶段临床见习和实习(通常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完成),此种医学教育模式使医学生能够掌握较为牢固的医学知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时缺少必要的临床实践,缺乏医患沟通能力,这使患者投诉医务人员的事件频频发生,致使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医学人才的质量,故应尽早地开展临床实践教育,以帮助医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倡早期临床实践教育不应拘泥于某一形式,而要“百花齐放”,提倡多种形式,可以是课堂内的临床医学总论课程开设、医院临床课程观摩,也可以是节假日的“预见习”(即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日提前到医院进行临床课程观摩,提前了解临床相关实践知识)。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日到社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患者访谈、健康档案建立、病例搜集、患者病情检测等活动,加强了其对疾病和患者的理解,提前营造了疾病的诊治氛围,及早培养了医患沟通能力。早期临床实践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各医学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以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4 小结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环节,能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而ESP作为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需要扩大其规模、数量、应用场所及应用范围,需要医学院校、教育管理机构及政府财政等多个部门联合建立水平高、质量优的临床实践基地,从而更好地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促进医学教育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2

(一)通过学习提高老师的理论认识,整理筛选可供幼儿园应用的汉安民间艺术资源,教师根据教师的特长分工合作,确定本班的教育特色,制定活动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

(二)在环境创设中融入安民间艺术特色

3―6岁的幼儿,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具体的东西,更容易被幼儿记忆和吸收。所以我们将大千文化展现在丰富多彩的环创中,给孩子营造起浓郁的汉安特色氛围,使他们得以耳濡目染。如: 大四班大五班将毛笔字和水墨画等艺术作品布置成吊饰,在科研活动中进行展示,营造出大千文化气氛,帮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大千文化溶入美术活动中的美,增强幼儿自信。

(三)通过丰富多彩教育活动融入汉安民间艺术

1.常规教学活动中融入汉安民间艺术教育。

无论是美术组还是音乐组,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特色,每周围绕目标开展两次科研活动。如:水墨画班:先收集身边的儿童水墨画,供幼儿观赏,了解什么是水墨画。再认识水墨画的作画工具:毛笔、宣纸、墨水、砚台,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用法,然后学习水墨画的正确姿势。包括:握毛笔姿势、如何摆放、收捡作画工具、练习用毛笔蘸水,练习将在砚台上将毛笔笔尖刮尖等,让幼儿比较水墨画的中锋、侧封、浓墨、淡墨之间的差异,接着学习了水墨画的简单技法。用正确姿势感受浓墨和淡墨以及如何清洗毛笔、画横线、画波浪线、画弧线及圆等。最后进行简单的临摹作画。

2.主题教学活动中中融入汉安民间艺术教育。

如:手工班的老师在《惊奇一线》主题中,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缆车、纸杯电话,并且还用各种各样的线制作漂亮的花瓶;在《神秘洞》主题中,幼儿制作会发出声音的魔笛、风笛;在《拜访大树》主题中,幼儿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形象生动的树叶画;在《蔬菜派》主题中,泥工班的老师让幼儿学习制作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

3.早操环节中融入汉安民间艺术教育。

大四班的教师首先自制早操器械――毛笔,再和幼儿一起创编毛笔操;中二班把舞龙舞狮表演作为早操的游戏部分;中三班同时把牛灯舞表演融入早操开始环节;大一班把汉安腰鼓创编成腰鼓操,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着浓浓的民俗文化,感受着师幼同舞的喜悦。

(四)在区角活动中融入汉安民间艺术特色

我们设置了许多区角游戏活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巩固孩子认识各种汉安民间文化活动的精髓。

1. 剪纸乐

准备充足的剪纸材料供幼儿练习,幼儿先尝试剪出各种形状的窗花工艺品,再循序渐进,让孩子感受二方连以及四方连图案的奇妙,并大胆进行尝试和创作。

2.陶艺吧

老师提供大量的胶泥,黄泥及辅助材料如剪刀、木棒、积木等工具,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物体的基本形象特征,将自己制作好的作品摆在小屋里,向别人介绍,教师则进一步对幼儿鼓励认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手工坊

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泡沫纸,铅笔屑、卡纸、不干胶、干花、塑料吸管、

各色丝带,包装纸,瓦楞纸、纸杯,纸浆、毛根、废旧纸盒等等,让幼儿大胆地利用材料进行创造,在让孩子们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充分培养孩子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4.书画苑

提供笔、墨、纸、研、国画颜料,字帖图片资料,孩子们可以随自己的兴趣临摹笔画或汉字,可以创意水墨画等。我们还把孩子们的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张贴在活动区角,孩子们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向好朋友、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小木偶剧场

提供各种各样的动物、人物手偶、指偶,与孩子一起玩手偶和木偶游戏,先从欣赏入手,再模拟讲述、表演一些简单的故事,最后自己创编情节较复杂的故事进行木偶表演或者进行音乐剧表演。

6.大千美食店和汉安茶馆

在小吃店里,与孩子一起玩做小吃游戏,孩子们自己模拟烹制各种各样的串串香、烧烤,油炸粑、凉粉、凉面等,在古色古香的汉安茶馆里孩子们又欣赏各式各样的茶具,学习冲茶、品茶等,感受汉安茶文化。

7.音乐盛典

首先在音乐区域活动中准备充足的材料,如:漂亮的头饰、各种演出服装、各种打击乐器:三角铁、沙锤、响板、木鱼等,还有腰鼓若干个。孩子们在进行表演前,老师要教会伴奏员怎么去配合小演员表演,向别人介绍自己表演出来的舞蹈是汉安腰鼓舞。活动之后要进一步对幼儿鼓励伴认可,从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

(五)在各种节日活动融入汉安民间艺术

1.“六一”国际儿童节

在我们众多的游园活动中,老师们别具匠心,将书法的学习变成描红竞赛游戏,请家长辅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描红,优胜者可以得到嘉奖。在亲子废旧创意制作活动中,为了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幼儿创作的兴趣,我们通过废旧创意服装设计、瓶、盘装饰系列,手套、袜子装饰系列,头饰面具装饰系列、纸筒装饰系列,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让孩子的各种技能技巧得到锻炼。

2. 幼儿园60周年园庆活动

音乐组的老师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和孩子们共同精心排练了舞蹈《童心鼓韵》,这个舞蹈最后得到了全园家长的好评和来宾们的认可,也让孩子们的腰鼓表演能力得到了提高。美术组的老师分班邀请孩子们与爸爸妈妈共同为我们幼儿园制作各种各样的“园庆贺卡”,张贴在幼儿园宣传墙上。无论幼儿的书法作品还是水墨画作品,手工作品、剪纸作品,我们都利用不同的形式如灯笼、屏风、展台展示出来,并且制作得精致、漂亮。

3.内江“特色菜” ――大千文化艺术节

内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年一度的大千文化艺术节,以其浓厚的汉安民间艺术艺术氛围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万人书法、小吃一条街、各种充满艺术特色的技艺等,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老师们首先挤出时间去参观,将所见所闻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对幼儿进行教育,开展舞龙系列教育活动,并鼓励家长带幼儿去参观,感受我们的汉安民间艺术气息,给孩子们一种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上的冲击,加深了幼儿对汉安民间艺术内涵的理解。活动之后,幼儿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乘热打铁,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式和开放式的谈话活动。鼓励幼儿将其所见所闻所感大胆的表达出来。幼儿能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汉安民间艺术中囊括的部分内容。如:“张大千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精通绘画等”、“ 汉安民间艺术内容很多,如书法、绘画、糖画、龙舟赛、牛灯舞等”。加深了孩子们对汉安民间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4.趣味龙舟节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教学资源库 调查分析 建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0年全国上下掀起依托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热潮至今,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政府资金投入、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和办学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中小学、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蓬勃发展;而介于其中的高专层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已搭建起了教学资源库,但在资源建设原则、分类标准、系统管理平台、模块设置等方面的研究都还很肤浅。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状况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发展、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瓶颈,因此通过调查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为此,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课题组,于2010年2月至4月就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整个过程,纂写本文旨在让我们了解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的下一步建设提供客观依据。

1.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1.1调查目的。

了解教师和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和学的总体情况;了解师生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学资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2调查对象。

为了使获得的调查资料更具代表性,我们进行了广泛性的问卷调查。柳州师专共有10个系,41个专业,我们分别以理科教师、文科教师、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3调查方法。

1.3.1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题型包括16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调查内容涉及教学资源的类型、内容、利用情况,教学资源库的结构、管理体系,以及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4份,其中理科教师问卷75份,收回58份;文科教师问卷75份,收回62份;理科学生问卷925份,收回838份;文科学生问卷925份,收回8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高达90.2%,问卷调查成功。

1.3.2个别访谈:通过对50多位教师和学生的个别访谈,面对面地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客观需求状况和真实想法。

1.3.3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信息。

2.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和统计,现就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2.1教学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不高。

32.14%的文科教师、20.3%的理科教师、35.6%的文科学生和27.2%的理科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教学资源”;53.57%的文科教师、52.4%的理科教师、52.8%的文科学生和48.3%的理科学生表示“有时使用教学资源”;14.29%的文科教师、27.3%的理科教师、11.60%的文科学生和24.5%的理科学生表示“从来不使用教学资源”。结果显示,文科老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比理科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要稍高一些,但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造成教学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学资源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由于很多教学资源是通过对原有库存资源的数字化处理、随书光盘的复制等方式获得的,资源内容陈旧,资源类型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要,难以直接应用于一线的教学活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第二,相关职能部门对教学资源库的宣传力度不大,有很多师生尚未知道在校园网上已搭建起了一个辅助于教学的教学资源库平台。第三,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分布不均匀,文科类资源较多而理科类资源较少,造成了文科老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比理科教师和学生高很多。第四,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库的意识不够强。主要在于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存在“重量轻质“的现象。

对于问题:“您觉得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您的教学(学习)需要吗?”3.57%的文科教师、8.5%的理科教师、33.33%的文科学生和26.96%的理科学生表示“完全满足”;64.29%的文科教师、39.2%的理科教师、50%的文科学生和48%的理科学生表示“基本满足”;32.14%的文科教师、52.3%的理科教师、16.67%的文科学生和25.22%的理科学生表示“不能满足”。此外,对于问题:“您觉得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何关系?”调查显示有69%的师生选择答案“重数量轻质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录制电视教学节目,采集库存录像带和录音带,以及转换教学随书附带光盘等方式收集教学资源。第二,教学资源库的管理队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专门的资源库建设和管理技术人员,教学资源的补充和更新率偏低。第三,为了突出教学资源库海量信息的特点,我们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资源数量的收集上,从而忽视了对资源质量的把关,这是造成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和实用性不强的主要原因。

2.3教学资源素材类型较为单一且专业性针对不强。

通过个别访谈显示,教学资源库以视音频素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85%师生需要的教学素材类型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试卷类素材等多种媒介资源。造成教学资源素材类型单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教学资源库应该包括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全面认识,对于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怎么样的教学资源缺乏必要的考虑。第二,投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很少。每年验收入库的教学光盘价值不足千元。第三,现有教学资源库是在原有的简易视音频教学资源中心的基础上发展搭建起来的,所以存在视音频类素材多而其他类型媒介资源少的现象。

2.4教学资源提取不够方便、快捷。

对于问题“您认为教学资源的提取是否方便、快捷?”,35%的文科教师、38%的理科教师、42%的文科学生和34%的理科学生选择答案“是”;65%的文科教师、62%的理科教师、58%的文科学生和66%的理科学生选择答案“否”。另外,通过对师生个别访谈了解到,师生认为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查询方式单一,致使他们很难查找到所需的资源,建议增加资源检索方式。造成教学资源提取不够方便、快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资源查询检索方式单一,库内资源导航系统不够完善,是造成资源提取不便的主要原因;第二,资源的分类不够准确,特别是对于边缘化资源的分类缺乏一定的分类标准。

2.5师生希望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热情很高。

对于题简答“您希望加入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队伍中吗?”,有86%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把资源上传让全校师生共享。对于问题“您认为要建好教学资源库需要整和哪几方面的力量?”,绝大多数师生选择需整合全体教师、专职技术人员、学生和领导等力量进行建设教学资源库。由于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因而师生希望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愿望尚难实现。

3.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3.1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投入,雄厚的资金投入是建设好教学资源库的前提和基石。其次,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成立一支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管理队伍,认真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总体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且建设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1];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素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科设置状况,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适合实际需要的学科教学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

3.2拓展和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并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资源的收集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艰苦的环节。目前,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录制电视教学节目、采集库存录像带和录音带等方式收集教学资源。今后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购买、下载、自制和剪辑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和形式。

3.3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源的入库标准和分类标准,并制定资源从收集整理到最终完成的整套工作流程。

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丰富多彩,制作和的工具千差万别,为了能够达到在校园网上运行、查阅,顺利下载的要求,最终实现校际间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我们应对各种类型的资源制定相应的入库标准,对制作、、入库的各项技术指标需符合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资源的分类原则上,根据我校专业设置情况,主要参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入库资源按学科进行分类。资源从收集到最终完成的整套工作流程大概可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第二步,对所有要入库资源进行统一加工整理使其符合入库标准;第三步,明确采集素材属于哪一个学科或专业,并按国家专业目录规范进行统一编号、分类归档;第四步,把分类好的教学资料上传到FTP服务器上,通过在后台管理平台链接最终实现广大师生共享。

3.4进一步优化、改进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平台的服务功能。

构建良好的数字化资源库管理平台是资源有效利用和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目前搭建的管理平台功能较简单、提供的服务单一,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要建设的管理平台主要应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服务:①用户管理服务功能;②提供方便快速的资源检索服务。所有入库资源按学科、模块、章节树状目录的形式在教学资源库页面呈现,方便用户浏览、查找资源,同时在主页面提供分类检索、关键子查询功能,为用户查找资源提供快速通道;③提供师生共享共建资源服务。为师生们提供方便的资源上传、下载、下载和评论等功能,让师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资源库建设工作中来。

3.5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滚动发展、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技术在不断发展。

因此它不是某些人或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参与[2]。首先,电教科作为具体负责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工作中来;其次,为了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建立建全激励机制和制定有效的实施政策,把师生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参考依据,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条例,只有这样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才能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4.结语

通过开展此次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切实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但高专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问题。为了解决好上述问题,首先,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体制;其次,加强对教学资源库管理体系、模块设置、技术标准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挖掘教学资源库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师生共建共管教学资源库的浓重氛围,把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4

论文摘要:学习对象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全新理念。作为理论,学习对象研究影响教学资源可重用性的各种因素间的最佳结构状态;作为技术,学习对象是教学资源的抽象与封装,教学资源以学习对象的形式存在,教学设计者通过重用学习对象来共享教学资源。本文介绍了学习对象的特征、分类、粒度和元数据语义模型,分析了在教学资源库系统中引入学习对象的优势,讨论了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系统中学习对象粒度定位、类的封装与继承及其xML绑定。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E-Learning逐渐兴起以来,教学媒体发生了改变,教学资源的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要素,己经成为支持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但是,教学资源普遍存在难以重用、互操作性差、共享困难、利用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教学资源的共享与重用越来越引起教育技术学界的关注。受到计算机科学中面向对象思想的深刻影响,学习对象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得以快速发展。

本文探析学习对象的理论及其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

二、学习对象的理论

(一)面向对象思想

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导致软件危机的根源,即用VonNeumann机求解的问题域结构与解域结构的不一致性,形成了面向对象的思想。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00)思想的基本内容是:1、系统由对象组成;2、对象具有标识唯一性且相互关联;3,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刻划了对象的状态,方法刻划了对象的作用、运动及其相互关联;4、对象的属性变化反映了系统的状态变化。5、系统中各个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联,形成对象方法之间的相应动态组合,从而完成系统任务。

80年代,随着OOP的迅速发展,00思想及其方法与技术不仅在软件工程领域得到深人研究和广泛应用,还深刻影响了系统工程、知识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等众多领域。到了90年代,00在高度(思维科学)、广度(应用领域)和深度(形式描述)三个维度的研究不断扩展和深人,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二)学习对象的概念

00思想运用到教育技术领域,提出了可重用教学构件((reusableinstructionalcomponents)的概念。1994年,H.WayneHodgin;在《LearningArchitec-tures,API''''s,andLearningObjects》一文中首次使用学习对象(Learningobject,LO)一词来描述这种易组合、可重用的教学构件。

1996年,美国IE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LTSC,IEEEP1484)成立。该委员会采纳了学习对象术语,2000年,委员会下设的学习对象元数据工作组(P1484.12)给出了学习对象的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学习对象是可以在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被使用、重用或引用的任何数字或非数字的实体。

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也相继提出了学习对象的定义,但基本上都是针对上述定义的限制性界定和具体描述,最典型的是:学习对象是支持学习的可重用的数字化资源(anydigitalresourcethatcanbereusedtosupportlearning}。这些限定和描述刻划了学习对象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对象的含义和范畴。

学习对象概念的三个显著特性是:

1、教学性。学习对象是针对学习而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被使用、为达到学习目的而存在的特定实体。

2、可重用。学习对象可以被教学设计者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基于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重新组合和重复利用。

3、数字化。学习对象是数字化实体,能够传输和共享。

学习对象概念还具有其它一些特性,如自包含(self-contained)、自足(self-sufficient)、内聚(cohesion),可聚合(canbeaggregated)、互操作(interoperable)等,但教学性、可重用、数字化是最重要的三个特性。教学性是学习对象的首要任务,可重用是学习对象的核心目标,数字化是学习对象与传统教学资源的根本区别。

(三)学习对象与教学资源

建立在非数字化教学媒体基础上的传统教学资源,其形态是固化的、物化的和静态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普及,以网络为载体、以多种媒体来呈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传统教学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并逐渐成为教学资源的主流形态。但是,仅仅只是教学资源的形态发生变化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1、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仍然是固定的,难以被教学设计者解构和重组;2、它不具备一致的组织结构及其描述信息,难以互操作和共享。

学习对象是教学资源的抽象与封装,教学资源以学习对象的形式存在,教学设计者通过重用学习对象来共享教学资源。因此,学习对象是构件化的教学资源,能有效的检索、发现、管理、重用和共享,具有现代教学资源的全部特征。

(四)学习对象的分类

学习对象的内在固有特性包括:组合元素的个数、内含对象的类型、可重用的构件对象、一般功能、外部依赖性、逻辑类型、不同情境下可重用的潜力、同一情境下可重用的潜力。学习对象按上述固有特性分为5类:基本型((fundamental)、组合封闭型(tom-biped-closed)、组合开放型(combined-open)、生成呈现型(generative-presentation)和生成教学型(genera-tive-instructional)}Z}o

学习对象按组织结构分为原子、集合、线性、层次和网状类型叭按聚合度分为4个聚合层次。

(五)学习对象的粒度

粒度(granularity)是关于对象的大小、尺度及其详细程度等特征的描述。学习对象的粒度决定了学习对象的重用频率与效率,粒度过大会降低重用频率,粒度过小则会降低重用效率。

一方面,根据00思想,对象的粒度要满足“高内聚,低藕合”。另一方面,学习对象不同于软件工程学中的抽象数据类型,教学性是其首要特性,因此,学习对象的粒度要以能表达一定独立教学意义为原则。

(六)学习对象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属性。学习对象元数据(Learningobjectsmetadata,LOM)的作用在于,为教学设计者和学习者查找、获取、使用、评价、互换、共享、管理学习对象提供支持。学习对象元数据是学习对象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国际上相对完备的LOM标准是IEEE((DraftStandardforLearningobjectsmetadata})(IEEEP1484.12.1)aIEEELOM标准定义了学习对象的一个语义模型,其结构是一个4层语义树。该语义模型将学习对象的属性组合成9类,分别是:general,lifecycle,meta-metadata,technical,education}rights,rela-tion,annotation,classification。该语义模型的数据元素分为必须数据元素(mandatorydataelement)与可选数据元素(optionaldataelement),全体必须数据元素组成LOM核心集,全体可选数据元素组成LOM可选集。特别的,第9类数据元素classification组成LOM分类扩展集,为特定领域的学习对象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扩展机制。

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是IEEELOM标准在教学资源领域的扩展和本土化。《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LOM核心集为基础,抽取LOM可选集的一个必要子集,利用LOM分类扩展集对九类教学资源规定了扩展属性。

三、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面向教学的教学资源数据库系统,它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与共享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学习对象所包含的教学设计理论、面向对象思想、可重用性核心理念,运用学习对象的元数据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描述、组织、管理、、运用教学资源的数据库系统。

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由于学习对象的可重用性,在学习对象理论指导下构建的教学资源库能以最大效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由于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标准性,使教学资源的分类组织及其特征描述符合一定规范,同时也是资源数据库的设计依据;

第三,由于学习对象的潜在智能性,在某种教学策略或认知策略的引导下,系统能够自适应教学目标并生成相应的学习对象序列,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或通过结构实现智能。

(一)教学资源的分类

教学资源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即标准类、素材类和课程类,其中素材类和课程类属于学习对象。各类教学资源界定如下:

1标准类包括职业标准、岗位能力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

(1)职业标准是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

(2)岗位能力是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应具备的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具体化。岗位能力标准一般从普通岗位能力、基本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三个层面描述工作岗位的能力体系,每个层面由若干能力素质类别构成,每一类别根据行为表现的不同而划分为多个级别,每个级别代表不同处理事件能力的程度。

(3)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表现形式,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测量的依据,是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阐述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明确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描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和学习目标(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给出实施建议(教与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2.素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文献资料、资源目录索引等。

(l)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素材类型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五大类。

(2)试题是测试中使用的问题、选项、正确答案、得分点和输出结果等的集合。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的试题集合。

(3)试卷是用于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是针对若干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

(5)案例是指由各种数字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6)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全面解答。

(7)文献资料是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和专业文章、书籍、音像资料、事件记录等。

(g)资源目录索引是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URL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气

3.课程类包括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课程包等。

(1)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所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五个一流”的示范性课程,即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严格的教学管理及评价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品课程的网络表现形式是网络课程。

(3)课程包是针对课程实施完整教学的软件。

(二)学习对象粒度的定位

教学资源的上述分类是依据内容分类,因此,学习对象的粒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规模。

知识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单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所以知识点及其关联关系是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同时,一个知识点又是具有原子特性的不可分单元。因此,知识点属组合封闭型,围绕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素材属基本型,由关联知识点组成的课程属生成教学型。

设计学习对象时,其粒度定位如下:

1、单个课件被一个学习对象封装;

2、其它素材类教学资源按照知识点分组,每个分组被一个学习对象封装;

3、一门课程对应一个学习对象序列。

(三)学习对象类的封装与继承

将教学资源分类后,提取每一类教学资源的共性特性和个性特性,这些特性在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系统内部定义为一个抽象数据类型--一学习对象类(Learningobjectsclass,LOC)。LOC是教学资源在系统内部的抽象与封装,每个具体的教学资源是LOC的一个实例。

LOC与LOM都是教学资源的抽象与封装,LOC用于系统内部对教学资源的各种加工处理,LOM用于系统对外呈现教学资源,LOC与LOM是动态对应的。位于顶层的LOC是一个抽象类,它的属性与必须数据元素一一对应,方法至少包括构造器、set,get等方法。各类LOC继承顶层类,重载顶层类的属性与方法,其扩展属性与可选数据元素、分类数据元素一一对应,属性的赋值可以在构造时通过构造器由元数据库中初始读取,也可以通过set方法由元数据库中动态读取。

为了实现学习对象的序列化和智能,还要考虑LOC实例的持久化,在LOC实例的整个生存周期内保持有状态会话。

(四)学习对象元数据的XML绑定

为了实现元数据的XML绑定,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系统需要具备:1、一个完备的资源命名空间;2、一套完整的XML标记,并通过DTD约束以符合规范,使用XSL设置显示格式;3、元数据字典和元数据编辑器等元数据管理工具;4,XML文档生成器。

注册教学资源时,在元数据字典和元数据编辑器向导下,提取教学资源的元数据,创建相应的LOC实例,存储到元数据库。教学资源时,XML文档生成器读取元数据库,用XML描述、封装元数据,生成XML文档格式的虚拟资源库。

四、结束语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5

摘 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对理县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做了调查,调查显示:理县农村小学的数字化硬件资源近两年发展迅速,均达到省教育厅的标准,但与其他地区的距离很大,学校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不完善,技术专职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年龄差距,受设备维护、更新速度不快等原因的影响教师使用的积极性正日趋下降;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过程中只关注投入没有关注使用效率,各学科资源没有共享和整合,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依据上述调查结果,对理县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在观念的更新等方面要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在资源的建设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大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为学校配置充足的专业人才等;二是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除了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关知识、重要性和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教学理念等方面内容培训,还要加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培训力度;三是要落实好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各个应用环节;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在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做好引领作用,确保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字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理县农村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使用现状分析

1.数字化软硬件教学资源建设不到位,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近两年来理县农村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发展明显,都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而且每间教室都配有电子白板,教育信息化硬件指标已达到省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发现各校都建有学校网站,但更新页面的速度低,资源少,应用率极低,学校网站成为摆设。而且学校网站上很少有本校校内资源库的链接及各种辅导教学的应用软件,在提升校园网的功能上缺少有力支撑。

2.学校重视投入没有重视使用效率,技术上缺少培训与指导。调查发现,学校的数字化硬件设备没有得到相当的效益、许多教师的电脑变成了摆设,甚至于变成娱乐、游戏机。这方面是管理制度的影响,但从调查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培训的缺少。教师群体中大部分自学能力强,可以依靠自己探索获得信息处理能力,但因为目前受升学率的影响,各校在抓教学成绩方面的力度都很大,教师花在批改作业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时间占了很大部分,导致学习时间少,特别年龄比较大的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根本不能提高操作水平。

3.辅助教学的教学资源类型单一,建设资源的难度大。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构建新型教学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造成学校教育技术手段单一、模式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系统、完整的技术培训。在调查中,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一般都是PPT课件,交互性强的flas用的很少。以前传统教学中的“书灌”变成“电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是因为PPT课件制作简单,而flash课件等强表现性、交互性的教学资源的建设难度大,花费时间长,无法满足教师的正常使用。

二、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质量

1.要切实提高领导的重视与认识,积极引导理念重构。要提高学校数字化软件硬件资源的作用效益,首先要使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具备搞信息素养的现代教育观,擅长于有效配置、开发、管理和运用数字化环境,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体系,从而改变管、教、学的方式并成为有领导力的“数字校长”。更要让校长们感悟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谁的信息化工作发展得早,谁就走得越高。

2.继续加强各校数字化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学校在硬件建设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设备的高档次,而是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特点,采取滚动发展,逐步升级的策略。

3.配置充足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技术教师一身兼数职。即要承担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还要负责学校所有数字化硬件设备的基本维护工作。而且这些学校的技术老师配置都不多,技术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外还要疲于应付全校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室的维护,很少有精力去开展各层次的教师培训,更无从谈起进行技术知识的钻研帮助开发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工作。为此各校应该配备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专用于开展各层面的培训、维护工作。

(二)提高认识,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地位

1.转变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观念。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当做教学的一种辅助,很少有教师会把它上升到学习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没有意识到学校有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教师个人教学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对很多教师来说,教师更关注对网络上的一些网站的使用,如果哪个网站上的内容有用,就更受教师的欢迎。也就是说学习技术自己开发与不劳而获网络上下载两者之间,教师更倾向于后者,他们只在乎获取“鱼”,而忽视“抓鱼的技术和方法”。

2.提高教师素养,努力解决教师的技术难题。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即提高教师的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整合、编辑能力以及对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初步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要鼓励教师多用网络,提供一些好的网站,供教师下载教学资源,并且多用其它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源,而不只是用单一的使用文字和图片素材。所有这些需要外因与教师内因相结合,即外界创造条件同时教师自身努力学习从而得到全面提高。

(三)化应用,落实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6

目前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重视不够、资源匮乏和缺少实用性等问题,改进建议:一是管理阶层要加强对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投入;二是学校专业特色和及时更新资源库建设;三是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专门的出入通道;四是全面教学资源库的功能。

【关键词】

高校;教学资源库;存在问题;原因;改进建议

一、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自1994年至今我国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CERNET),经过18年的建设,CERNET已经有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联网,总带宽达到1000Mbps,与此同时,全国的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并且接入CERNET,其中,几乎所有参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都建成了先进的千兆校园网。

然而这样的网络建设状况却没有被很好的加以运用,出现了“光生不养”的现象――也就是各大高校校园网在国家前期投资建设好硬件资源后,却缺乏后期的应用建设,大量的网络资源被闲置。这里,后期的应用建设主要是指各大高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国外,校园网上的教学软件与教育信息资源是极为丰富,但我们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之一,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匮乏。高校的网站基本上都是作为自己的宣传的阵地,只介绍自己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机构、学校新闻等等,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的场所。所谓的教学资源库都是链接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这些资源库绝大多数是购买其它专业资源库网站的信息使用权(例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等),而并非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建设。

问题之二,已有的教学资源库缺少资源,特别是与学校各专业需求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上所述,学校的资源库都只是链接其它专业数据库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由于网络资源(如存贮空间、网络带宽)以及它所面对的用户对象的限制,它不可能为所有的专业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等信息。而校园网却具备了提供这类资源的条件:首先校园网内部下载速度极快,如果是光纤通信的话,下载的速度可以达到10MBPS/S;其次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所面对的用户对象只是学校内部各专业,因此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囊括所设专业之外的内容。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校园网上的视音频信息除了一些可供娱乐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之外,能用于教学的视音频信息却不多。

问题之三,高校校园网上已有的教学资源缺少实用性。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资源库只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文档信息,而缺少与教学直接相关的CAI课件,甚至连最简单的PPT文件都没有。这些文档信息虽然可以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但与实际教学中使用到CAI课件相差甚远,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因而,对于教学而言目前的教学资源库缺少实用性。

以上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我们知道:校园网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学校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从而促进了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这一点来讲,现在的状况显然是与初衷不符的。

二、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所存在问题产生的根源

在现阶段高校建设的教学资源库所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止上面所列的这几点,但这些却足以反映出高校在校园网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分析其原因大体有如下几方面:

原因之一,高校本身对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投入少。这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各大高校由于经费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对于教学资源库的投资较少甚至没有。在前期投入较大的财力于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之后,部分学校确实无力为后期的资源库的建设投入(软件建设),也有部分学校认为软件建设是可缓可急的事情而没有为软件建设继续投入,也有的学校是由于不知道网络资源库应该建设成什么形式而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原因之二,管理阶层对教学资源库的价值认识不清,这也是目前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所面对的又一大障碍。由于学校一些相关的领导对于网络以及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因而对教学资源库的价值与作用认识不太清楚,他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就足以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已经适应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因此在他们在任政的阶段就对教学资源库不作过多的追求,放松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原因之三,学校缺少专门的资源库建设与管理人员。也有一些学校建设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但是由于学校缺少专门的资源库建设与管理人员,使得教学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建设好的资源库没有与自己的学校专业特色相接合;在建设好之后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库资源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四,资源库的建设与教师教学脱钩,这样也是造成上述问题中资源库缺少实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资源库的建设与教师的脱钩就造成了许许多多的后果,例如教师的需求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教师的教学设计成果(所作的CAI课件、所取得教学经验等等)得不到及时的上传与共享,学生的学习作品得不到及时的呈现等等。

原因之五,对教学资源库应该包括的内容及形式缺乏全面认识。这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的根源。教学资源库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教学信息?包括哪些类型的数据资源?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这一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大多数教学资源库是以文档信息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教学资讯(如视频、音频教学信息资源)。

三、对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若干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作为高校的管理阶层要加强对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投入,将资源库的建设与学校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开放自己的思想,认清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教学资源库对学校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要在学校内部组织专门的资源库建设和管理人员,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和网络建设状况,有针对性地整理和建设符合自己需要的学科资源库,以及及时更新和维护资源库。

再次,把资源库的建设与广大教师紧密相接,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软件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专门的出入通道,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让师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传递自己的教学经验。

最后,要全面了解网络教学资源出现的形式,资源库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素材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备课和学习的各种形式的资源);教学成果展示资源库(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成果,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也方便);教育教学理论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和学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也为教师交流和传递教学经验提供场所)。如何使教学资源库的功能完善起来、教学资源丰富起来,以保障师生的教学需要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学校长期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