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伦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伦理学范文1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协作能力,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情境和指导作用,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兴趣。
二、建构主义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学改革的对象
目前我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八年制招生,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该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我校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入学之前均为理科生,在高中学习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只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会使他们觉得大学的医学生物学和高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
(2)均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将生物学很好的和中医药相结合。
(3)均为硕士毕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他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照,以基于教材基本知识教学为指导,结合学生自主课堂、知识竞赛等方法,进行医学生物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程设计及安排: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医学生物学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讨论,将每个教学章节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挑选出来,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情境”,如在“细胞膜基本特性”一节中提出“细胞膜的基本特性如果出现问题细胞会怎样”,“有机体会有如何的改变”等问题,然后请大家去查阅相关的一些文献,看看何种过程改变会对细胞及机体造成哪些影响。
(2)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自由分组,每组6个人,分成5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期刊和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资料,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
(3)学生自主课堂过程: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抽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讲解、提问及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从不角度进行评分包括:讲解的过程、讲解的内容以及资料的前沿性等方面。
(4)知识竞赛:学生自己就课堂所学内容及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后,每组出一份知识竞赛题目,教师进行监督管理,组织知识竞赛。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了改变了他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式,很多同学因此申请了大学生科研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生物学教学后,课堂效果较好,实验班级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随时会有同学举手提问,在老师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接着提出问题及质疑,有不同意见时,课后学生会主动查询相关文献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及学习气氛较好。此外,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文献检索、获得前沿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加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了解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及时了解目前生物学发展的动态,主动抓住前沿知识,培养其科研兴趣。
三、结语
建筑伦理学范文2
建筑企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同农业企业、服务业企业一样,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为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工程建设提品,承包工程,不断地完善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体系,使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它还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它还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许多固定性的财富,为提高国民收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它也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建筑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我国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从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一般的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都适应于大多数的企业,但就建筑企业而言,却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建筑企业的生产产品、生产过程、生产的管理经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所以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应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所以要想进一步的认识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就必须对建筑企业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特点:(1)在与用户的关系方面。建筑企业要想获得一个工程,就必须通过投标竞争的形式来争取,并通过与用户建立承包合同来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筑企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要对用户负责任,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完成所承包的工程,并且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有着一定的监督和检验。在工程完成后,建筑企业与用户要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2)在管理体制方面。因为建筑企业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它没有特别强的固定性,而是流动性较强,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也就不是按部就班的依照固定的流程,而是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方方面面,来具体地、适当地改变企业的管理体制。(3)在企业计划方面。建筑企业的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依照企业来指定的一系列的工程计划;另一方面是依照所承包的工程来制定一系列的工程计划。虽然分为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关系十分密切的,简单来说,第一个方面的计划是第二个方面计划的前提,第二个方面计划是第一个方面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二者互不可分,缺一不可。(4)在劳动用工方面。因为建筑企业所承包工作的不稳定性,所以直接导致建筑企业不能拥有较多的、固定的企业人员。建筑企业一般来说只要拥有一些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员以及一些较少的文职人员即可,不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人员,等到进行工程时,再根据工程的特点来雇用一些合同工。(5)在预算体制方面。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特点以及投标工程前所做的预算,可以大概地确定工程实施的价格,而得出来的这个价格就需要建筑企业的预算具有相当大的可靠性。(6)在资金占用方面。建筑企业所投标的工程大都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它们占用的资金数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的建筑企业对计量支付都有着自己的特定要求。
3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1)生产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特别是比较大的建筑企业,一般来说都是资金雄厚、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强的工程施工人员以及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样的企业大都有承包大型工程的能力。(2)管理制度:因为前些年我国受到计划经济的大力影响,所以许多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都没能及时地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适应,并且更是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十分地不健全,不具有灵活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难以适应。(3)经营模式:前面提到我国的建筑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这种企业现在仍处于粗放式和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产品的投入成本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成果,企业劳动力的增加与企业的生产总值密切相关,并且是成正比例的。从这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增加劳动力才能增加企业的效益;并且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当地落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中基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样的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与国外同类型的企业相比,我们更为落后,国外先进的企业大都是依靠科技的发展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这种方式很少受到资源的影响,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企业还停留在增加投入,从而增加产出的层次,不重视效率的提高。(4)组织结构:我国企业的发展缓慢大都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受到地方的保护,另一个是行业的垄断,我国的市场还没有形成十分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我国的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自成体系,较为封闭的发展模式。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落后,重复地做着相同的工作,使得它们的发展停滞不前。而且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大型的建筑企业并不能与国外的建筑企业相抗衡,大的建筑企业不是很强大,小的建筑企业不是很专业。(5)管理水平: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企业在承包生产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管理,而且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上都比较的落后。(6)技术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杂而不攻”涉及诸多的领域,传统技术相当的熟练,但是在创新方面还是比较的落后。(7)人员力量:我国建筑企业的人员力量是比较落后的,这些劳动力大都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的综合素质较低。(8)分配制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分配制度还是较为合理的,这种分配制度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有关,每个人员的工资都是可以增长的,打破了传统的分配模式,使企业的灵动性增强,更有利于管理和发展。现阶段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不合理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水平大打折扣,所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4结论
建筑伦理学范文3
论文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资源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设计,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兼顾学生能力、态度及品质的培养。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经过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发展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语言习得理论、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理论的发展,对传统认识论的反思和批判越来越深刻。建构主义反对机械的认知学习观,不满足于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的途径探讨,而是更强调认识的建构性原则。这些思想对课程教学改革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简单是信息从外到内的输人过程,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通过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过程,使新旧知识得以联系和融合、新知识得以增长的过程。换句话说,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依赖他们各自脑中储存的知识,通过自己拥有的背景知识及情感因素,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进而对新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相关原有经验,促进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堂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的教学的辅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1精心分析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为医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情境等条件,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以此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发展性评价强化学习的主动意识,以利于他们能够自主地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其教学模式主要有探究式、问题式、情境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等。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医学伦理学的课程知识结构,没注重建立学习情境,精心编选案例和设计问题,建立起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2.2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情境化教学的实现有利于深化学习意境,培养起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可是,要想达到此目标,还得依靠一定的教学手段。情境的创设主要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实现。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录像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等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板书花费时间长、讲解内容少、枯燥乏味等局限,利用其层次清晰明燎、结构严谨、容量大、视听结合等特点展现知识点,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讲解直观化、动态化,深人浅出地表述授课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乏味为有味,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尤其是以视频录像表现出来的案例,真实再现了疾病诊治的全过程,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对医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医患冲突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进行情境创设,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学的交互性,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不同感官的共同参与,既重视智力因素中的认知因素,也重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所以,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造客观的便利条件。
2.3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
在自主学习设计时要注意体现以医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以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拓展医学生的学习空间,注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建构,我们建立了一个医学伦理学教学网站。这样,学生利用医学伦理学教学网站资源就可以进人自主学习状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搜索、获取自己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网络资源,继续学习有关内容,让医学生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建构自己完整的认知体系和观念体系。
要明确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的作用。比如我们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视频案例,并用其创设情境,这是为了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讨论,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提出问题,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建构主义学习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要求以问题为核心来驱动学习。学生每看完一段录像案例,教师就要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医学伦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里首要的是根据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出许多具体的小问题。比如在讲医患关系时,我们通过案例提炼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什么是医患关系?它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是医患关系的主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关系?“医生给病人看病,可是为什么有时病人非但不感激,反而恶言相对,甚至拳脚相加?为什么有时病人病治愈了对医务人员反倒是满肚子的怨言?”等等。这里所提炼的问题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因此,这会比单纯就问题来讲问题效果要好些。在涉及问题时,还要把握一些原则。比如设计出的问题要与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相当,难度要适中;问题要有意义,且是真实情景下的问题;问题要隐含所要传授的知识;问题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歧义性;问题要有开放性。同时,要避免问题设计出现“滥、多、杂”的情况。问题要精要管用,既要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也要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4设计有利于开展分组讨论的协作学习环境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首先,把授课班级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课堂现场抽签让这些小组分组扮演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管理者、医学伦理学专家等角色。这些小组在获得相应的任务后,就可以结合我们的学习型网站来获取相应资源(理论参考、案例、图片等),并最终制作成课件。为了保证课件制作得成功,要根据组员的特色进行组员内部的分工,有的制作课件,有的收集图片,有的编辑文字资料,有的作理论的剖析和推敲等。所以在分配小组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组员的搭配。课件制作出来以后,就要由各小组选出一名形象好、口才佳的同学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E-mail,论坛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评、点拨和辅导),也有小组内部成员的互动,更有小组之间的互动。建构主义不仅注重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提倡一种更加主动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而且突出了个体的差异性。因为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在自主学习阶段,每个学生总是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建构新知识,而学生的知识背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医学生的知识生成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所以小组讨论必然引发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从广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深度上加深知识的内涵,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深刻,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最后,由教师讲解,讲解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观点分歧处。由于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可能是一致的,对于学习进展慢的小组,教师还要附带着提出一些带有启示性的后续问题,让他们继续展开讨论。同时,要告诉学生各种媒体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所起的作用,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于学生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正确的范例。这些讨论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愿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有利于营造宽松、轻松、温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教学局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2.5突出发展性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中的地位
发展性评价适应了当前评价发展的需要,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效果评价领域的应用,其科学性集中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多元评价、质性评价等方面。为此,我们首先确立起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这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要求,能否解决现实的医学伦理问题等。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考查课,所以我们把对学习的要求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质性评价。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打分。首先让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自我评价打分,然后进行同伴互评,再者是老师结合学生的表现、问题解决的状况、能力培养的差异等进行打分,最后是社会评价打分。把这4种分相加,取一个平均数,这就是该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由于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这种评价不需要另外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不仅注重结果,而且注重过程;不仅关注智力因素,而且关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随时处于其他人的观察和记录状态下,因而学生在课堂中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的可能性比较小。由于这种评价突出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会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估,以避免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结果出人比较大。由于这种评价鼓励被评者主动参与评价,因而会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又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学习压力。由于这种评价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而评价出的综合分比较能客观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发展性评价的应用具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彰显学生的创新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经验过程的开展。
2.6在练习和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在每一个专题学习完后,还要为学生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课后练习材料。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医学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研讨,畅所欲言,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这种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主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会自觉意识到自身知识存量的不足,增强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在运用理论来剖析现实问题时,也会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自觉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不再把占有知识的多寡作为最高的学习目的,而是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建筑伦理学范文4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成为众多教育者研究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认知主体的作用;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学习者在做中学;倡导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一、引言
2O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中发生了一场革命,即“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是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维果茨基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1。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一反应”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所学知识)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闭。建构主义则认为,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他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31。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理解。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学习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外语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笔者以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切人点,探讨它对外语教学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从全新的视角研究学习问题,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产生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首先,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由于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所以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接受的信息,这种建构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学习是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刺激作出积极的、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提出的那样只是一个刺激就对应一个反应。并且,知识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由外部刺激所决定。学习者要对外部这些刺激(包括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刺激)进行加工,选择有意义的刺激,剔除无意义的刺激。加工的过程中,要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多次对比、相互作用而最终建构而成。每一次的加工,都是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和不断建构。
其次,学习过程不仅包括通过运用已有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同时还包括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单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情境下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学习的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并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情境化的背景中,学习者不仅能够认识到利用知识去解释、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需要,而且真正做到了从做中学为学习者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提供了空间。这样,学习就会作为后继行为自然地发生。
再者,不同的人即使看到同一事物,进行加工时也只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学习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建构时,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可以更快和更全面地了解新的事物,这在我们的教学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传统教学就是教育者想尽办法如何把已有的知识体系传递、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愿望尤其是学习经验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囫囵吞枣、生硬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真正地消化、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与当今建构主义理论是格格不入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仅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还要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相启发、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组织调控并对自己负责任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解新知识,而且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同时,教师应该视学习者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与发展可能的、在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学习材料对每个学习者都具有潜在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之多角度、全方位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认知主体
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其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目标,注重塑造、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外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科德(Corde~曾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教师只有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交际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外语新知识的主体,从而使外语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在把适合教学对象的活动与项目,适时适量地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创新。为了使学生自己能够建构外语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主观因素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个体差异,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联系其现实生活,为其提供更多的交流观点和问题结果的机会,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这样才能使学习更好地掌握学习外语的能力。
(二)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和语言的实践应用。而建构主义则主张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任务可以为学习参与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意义协商、思想表达等提供机会。因此,任务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莱格特一托马斯的主题中心互动模式更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它侧重任务执行中的互动因素,既主张作为个体的学生和教师均将个人因素带人任务过程之中,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外语教学中,每堂课可以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学习者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直至解决问题。为了找到适当的学习任务,要求教师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和设想,产生参与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应用语言、探求新知,从而开发其潜能。在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问题讨论为中心”的转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这种任务的完成过程正好和其所倡导的知识获得过程不谋而合。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中介作用。
(三)提倡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由于学习者个体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而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都是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对事物理解之后进行建构。因此,个人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利用他人的帮助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价值是“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受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它主张把学习者分成若干小组或者小团体,教师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完成任务。这一理论强调集体性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可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见证并参与了同伴之间的思维活动,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因而通过合作学习使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
杜宾也提出了“合作学习”的策略,认为外语教学应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本动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强调“他人”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生生互动包括通过对话或小组交流去解决问题;也包括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遇到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31。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小组讨论就是为了交换彼此的看法,在对可能的观点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交互假设观点认为,通过外语学习者和其他人不论是本族语者还是其他外语学习者之间进行意义的建构,外语学习条件会大大改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彼此互动、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实现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地参与意义建构,实现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转变。
四、结语
建筑伦理学范文5
体验式教学理论是指教师按照建筑技术相关岗位理论去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让其亲身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主体建构理论和现代教学论。其实现条件是通过设置一个适宜的建筑技术实践岗位情境,给学生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以提高学生对建筑技术岗位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的价值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习兴趣角度出发,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高职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较差等,整体表现为各方面怠于课程学习。而以男生居多的建筑技术专业表现尤为明显,期末考试实际及格率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首先建立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的做法是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建立大量的认知、课程体验和岗位体验等不同层次的体验式学习,给学生以兴趣和信心,让学生边体验边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工作。
2.改革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仍然以大班教学为主。如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测量课程,一个专业教师要管理20~30台测量仪器,并同时实施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只能通过巡回检查等形式与每组学生交流,学生中玩手机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为改变此种困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尝试通过实施项目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小组教学和1对1教学成为主导,辅助微课、慕课等,改革专业教学组织模式,让建筑技术技能的学习变得轻松。
3.创新教学管理,让教学管理从此轻松。
建筑技术专业技能课程难度要始终保持与建筑行业同步,这与以男生为主的高职学生先天学习动力不足相矛盾,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很多的职业院校中,教学管理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教学秩序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体验式教学尝试以动手实践为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学习,自觉维护教学秩序,让教学井然有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建筑工程的主要岗位技术人员,包括一线的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等,这些岗位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实施相应岗位工作。笔者通过一定的调研和实证,尝试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建筑技术专业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以地方区域范围内的建筑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笔者通过调研实证,发现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名称方面具有较大差别,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条件的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体验式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笔者认为,在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中,应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要以建筑企业一线人员为核心,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论证,这关系到实践教学中各种资料的选择和案例的选用;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从本地区建筑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进行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重构,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课程的名字、教学的先后、教学内容体系均按照建筑企业需要进行设置,“建筑计量与计价”课程名字与企业对接后可直接改为“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技术”。这里强调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直接接触岗位,并通过教学中的项目开展,让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情景下开展体验式的岗位学习,系统地培养其处置岗位工作的各种能力,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2.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完成,要有必要的实践条件,其重点是根据学生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对现有实践条件的提供形式和表现形式进行有效的改善,以符合分组式等多种灵活的体验式教学的需要。这里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仪器的租借使用模式、实训室的开放模式等,都要求灵活地与体验式教学要求相符合。实践教学条件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工作岗位情景,为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服务。在构建过程中,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场所应以工作室为主体,实施理论课在一起,实践教学分组到工作室进行,提倡以教师为主体成立各种工作室课堂,如工程对量工作室、测量工作室等,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岗位体验情景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实践教学辅助设施要全真化,教学资料选用建筑已建项目或在建项目资料,教学设备选用市场上的在用设备;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应参照企业流程进行组织,如到招标中心参加投标、到造价站购买建材信息等。让学生在这样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验中完成建筑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完成岗位学习,并达到培养目标。
3.以建筑工程项目任务为中心开展分组体验教学。
以建筑工程项目任务为载体,尝试实施“认知体验—分项工作体验—岗位工作综合体验”的三阶段递进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认知体验阶段,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程现场参观,系统认知建筑现场和各个岗位工作,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分项工作的体验学习是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岗位工作综合体验学习的效果好坏。因此,分项工作的体验学习要围绕企业实际项目业务工作进行,教师要担任好师傅的角色,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工作体验中完成工作学习。在分项工作学习完成后,实施岗位工作的综合体验。这里的综合体验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校期间安排的各个工作的综合岗位实训,这是分岗位的综合体验;另外一个层次就是到实际企业的顶岗工作。两者的一致性让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便可直接上岗,由岗位工作的体验生直接转变为岗位工作实习生而非试用生。
4.转变教师培养理念,校企合作培养实务工作与教学工作双肩挑的教师队伍。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不只是学校单方面强制推行,而应由教师自发地深入企业顶岗,并且在一线岗位直接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兼职工作,这是体验式教学组织的关键环节。
5.建立完备的建筑技术资料库系统。
体验式教学对资料库的使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要借助大量的三维施工工艺仿真技术资料和现场图片、录像等资料,与纸质的建筑施工图纸资料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建筑技术资料库体系,让学生在进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有丰富的历史资料查询,体验式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建筑伦理学范文6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述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理论的一部分,从皮亚杰的时代开始便逐渐广为人知。1988年,夏尔曾提出,积极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累积性学习及目标指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具备的四个核心目标。1998年,Roben·JanSimons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新的核心目标,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具备要素,即诊断性与反思性。在此之后,高文又指出了建构性学习的几个重要特征,即问题定向的学习、探究定向的学习、社会性学习、情境化学习与内在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进入教学的情境,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境必须是对学生建构有意义的。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搜索与分析,并且提出问题、设想并根据自身的知识进行验证,发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语言和文字向周边的人进行阐述、使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实现建构的最终目标,即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掌握。构建主义理论学习环境包含了协商、情景、对话等属性,而多媒体技术则是这些属性的具体体现。
二、建构主义理论实践
1.情景创设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各种资料,通过不断建构方法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授予的,学生在复杂、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唤起学生对认识结构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设真实情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重要的,而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景最重要的工具,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在教堂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影、录音、录像,将英文影片、人物传记、地理风貌等各种媒体信息引入到课堂上,丰富多彩的画面与人机交互界面所产生的效果,更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不仅满足了建构学习对环境设计的需求,还能提供虚拟现实的语言环境,实现真实的情境教学。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
2.交互性创设与多媒体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设为中心。换言之,主要强调学生的认知,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的对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营造新思维、培养协作精神,建立学习群体,在群体中进行协商与讨论。这种交互性不仅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的交互性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交互,为知识建构创设广泛的学习共同体,提供知识建构所需要的资源与支持。学生在情景之中,通过多媒体主动用所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或疑问。学生的疑问包括语言情景、语言表达上的各种障碍,通过这些丰富了主题上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全面表达自己的语言。接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尽情表现出自己所学的语言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让其他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听、学习、模仿,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能力弱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挖掘问题,同时,调动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发表意见,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在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带动下,将全体学生都带动并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能力,达到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英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不仅利于知识信息的输入,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缺陷,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将文字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结合,形成立体、生动、多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认知方式与学习材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学习进度,使“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这一人文主义的理论得到体现。
2.学生通过信息进行快速语言实践
计算机具有庞大的信息存储与信息处理的能力,教师通过网络制作教案,而计算机所传递的信息与内容相比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它能有效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与学习效率,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灵活掌握,保持教学的层次性与连续性。
3.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大学英语通过网络传播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物质基础,还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与知识储备提出挑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教学计划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库的材料,将书面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音频及视频效果,增加教学趣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求知欲望;善于将学科上复杂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全面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与传授知识。
四、对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建议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实践,需以学生为主体,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虽然学生作为语义的建构者,却不能由学生自主极端地教学。因此,仍然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管理者;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课堂气氛与语言环境的营造者。第二,教师对课件的设计要考虑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师最优秀的构想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结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利于学生对学习进行自主的发现及探索。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