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的基本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的基本性质范文1
关键词:业务流程感知;软件架构;柔性成本;产生机制
组织间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cross-organizational business process-aware software architecture,简称cpasa)由于具备很强的柔性已逐步应用到商业管理、医疗保健、民航旅游、股票证券和金融保险等许多领域。组织面临组织间业务流程(cross-organizational business processes,简称cbp)变化的不断增加,cpasa生命周期总成本需要降低的问题。然而,组织通过配置cpasa满足cbp变化需求,同时降低因变化过程产生的成本。但是,为了实现具备柔性的变化,组织需要在设计时期和运行时期为cpasa柔性付出成本。因此,正确把握cpasa柔性成本产生机制,是组织应该掌握的一种关键能力,组织需要用柔性成本产生机制来帮助做投资决策,从而避免产生昂贵的成本和减少错误决策。
一、 组织间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及其柔性成本研究综述
cpasa是基于组织内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business process-aware software architecture,简称pasa)逐步发展起来,组织内pasa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后来的cpasa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chen 和liu(2012)指出基于业务流程感知模式的研究继承pasa的研究工作,运用业务流程感知模式应对变化能降低因业务流程变化产生的软件架构在设计时期与运行时期的成本,大多数pasa以业务流程感知模式来支持业务流程的变化,类似于软件架构设计中的设计模式理念。模式提供不同层面的指导,模式关注的重点是通过经验提取的“指导方案或准则”在软件架构设计中的应用,模式就是把共通问题中的变化部分和不变部分和变化部分分离出来,不变的部分就构成了模式。业务流程感知模式可以作为研究cbp变化的研究基础,并依此研究cpasa的模型。
为了帮助组织通过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适应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软件架构需要具备柔性,柔性体现cpasa能适应业务流程的不断变化与不间断的需求的能力上。软件架构柔性的获取需要增加投资和额外的管理成本,软件架构柔性越高所需的成本越高,过多的柔性也会增加组织间业务流程的复杂度,降低组织间业务流程的应变时间,最终削弱组织间关系的竞争优势(liu & chen, 2012)。liu和chen(2012)定义cpasa柔性成本是发生在软件架构整个生命周期中组织为建立cpasa的动态柔性所付出的全部成本之和。 dreyfus和wyner(2011)在软件架构的柔性成本度量问题上提供了研究思路。由于软件架构可以通过不同的组件及依赖关系描述,baldwin 和clark(2000)、darcu等(2005)分别研究组件复杂度对软件架构柔性成本的影响,进而度量软件架构柔性成本。dreyfus和 wyner(2011)从软件架构与组件两个维度度量,通过软件架构和组件复杂度对软件架构柔性成本的影响,进而度量软件架构柔性成本。在上述文献回顾中,业务流程变化不断增加,软件架构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的总成本需要降低的情况下,软件架构柔性成本对cpasa成本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将以软件架构柔性成本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在综合现有文献中有关信息系统柔性成本及软件架构柔性成本定义的基础上,liu和chen(2012)给出有关cpasa柔性成本的定义。为此,本文把cpasa柔性成本定义为:cpasa柔性成本是发生在cpasa整个生命周期中组织为建立cpasa的动态柔性所付出的全部成本之和,在不考虑cpasa动态柔性的总成本和考虑cpasa动态柔性的总成本的差额来计算出cpasa的产生柔性成本。
在以往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组织间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柔性成本的产生机制按照“cpasa柔性成本的前因cpasa柔性策略 cpasa柔性成本cpasa软件架构成本”这一主线进行研究,一方面将cpasa柔性成本的前因性研究与机制性研究相结合,按照特征机制对 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进行研究,提出cpasa柔性成本产生的机制。
二、 组织间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柔性成本产生的前因性研究
当选择cpasa柔性策略的目标是为了以最少的投资成本尽快响应cbp变化时,组织应该按
“cpasa柔性成本的前因cpasa柔性策略 cpasa柔性成本cpasa软件架构成本”这一主线进行分析,首先探索cpasa的前因,然后了解各种cpasa柔性策略的特点,然后详细分析组织各种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因素。本文认为cpasa柔性成本产生的研究,主要包括“前因性”研究和“机制性”研究两种方法。前因性研究主要是探索有哪些具体因素会影响cpasa柔性成本。
1. 组织间业务流程变化特征。随着市场需求和环境的变化,cbp的运行环境比组织内部流程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在设计时期和运行时期均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cbp结构的调整和成员组织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导致原先的流程定义可能不再适应组织需求和新的流程运行条件,需要对建立之初构建的任务逻辑关系和流程组成结构等进行调整。添加新的活动或删除已有的活动、修改流程资源依赖关系、修改活动之间的执行依赖关系以及增加或删除成员组织等,导致软件架构不得不进行调整。
因此本文认为cbp变化特征是cpasa柔性成本的原因和来源,业务流程变化的特征会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cpasa柔性主要体现在软件架构的可修改性,因为可修改性使pasa能够适配业务流程变化(weber et al., 2008)。roser等(2011)提出从可修改程度、私有化程度、可重用程度、协作程度等四个方面来评估软件架构的可修改性。本文进一步定义出cbp 变化特征:(1)可重用程度(重用组织间业务流程;重用服务元素);(2)可修改程度(修改组织间业务流程;变化执行组织间业务流程的成员;增加组织间业务流程开发;变化服务元素;开发组织间业务流程类型);(3)协作程度(变化组织间业务流程协议规格;变化执行流程接口);(4)私有化程度(私有化组织内执行流程数据;私有化组织间业务流程实现)。 2. 组织间业务流程变化特征与柔性成本之间的关系
针对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机制,本文认为cbp变化特征是cpasa柔性成本的原因和来源,cbp变化特征会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本文提出cbp变化特征的11种类型,通过saam结合质量属性场景描述cbp变化特征的质量场景属性,见表1,质量场景实例方法最有利于对软件架构的柔性进行分析。nico(1999)通过该方法捕捉软件架构支持业务流程变化,并且通过评价这些质量场景实例的效果来评估软件架构的柔性。本文通过 saam方法评估一个质量场景实例影响软件架构组件的状况,业务流程变化影响软件架构结构复杂度,进而影响软件架构柔性及柔性成本。
场景修改组织间业务流程(可修改性):由于业务不断又快速的变化,cbp需要适配新的业务模式,如何有效实现修改组织间业务流程?在 cpasa设计时期和运行时期的环境下,cpasa通过合理配置满足业务流程变化需求产生。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是为了制定新的cbp需要对原本存在的业务流程模型进行必要的变更,变更尽量不要对其它业务流程产生负面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度量需要考虑cpasa的类型,无模式所有成员组织的 es均受到影响;中央模式中央控制器受影响;分散模式各个成员组织的vp受影响。
从上述11种cbp变化特征与cpasa柔性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从结构复杂度的角度,为了适应变化,业务流程感知模式决定组件特征,决定是静态演化组件、动态演化组件还是动态细化组件(weber et al. 2008),进而影响基础组件、信息共享与隐蔽组件、静态演化组件、动态演化组件、动态细化组件、拓扑架构组件本身和依赖关系,cbp变化特征基于业务流程感知模式,因此本文认为,从结构复杂度的角度,组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cbp变化特征。上述的每一种质量场景属性中cbp特征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从面向cbp变化特征的角度,不同的业务流程感知模式决定业务流程变化率的不同(liu & chen,2012),即不同的cbp变化特征类型决定业务流程变化率的不确定性,任务差异性,时间紧迫性,负荷伸缩性,它们都会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本文认为,从面向cbp变化特征的角度,业务流程变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cbp变化特征。
3. 组织间业务流程变化特征与软件架构的关系特征。支持不同类型的cbp变化,需要有相应的cpasa组件支持,bass等(2003)在软件架构战术和模式分析中指出不同类型业务流程变化中需要有对应的功能逻辑实现、战术和架构模式去支持这种变化。chen和liu(2012)指出cpasa可以通过
配置实现柔性,从而降低cpasa总成本。cbp变化可解析为业务流程感知的18种模式,其中可修改程度、私有化程度、可重用程度、协作程度等对cpasa起决定作用(chen & liu,2012),与之相应,cpasa保护加入cbp的成员组织的内部数据、接口、业务流程的私有性,cpasa对协作的数据进行隐蔽,cpasa实现与cbp相关的协作。
因此,本文对影响cpasa柔性成本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cbp变化特征与cpasa及cpasa柔性成本产生机制存在映射关系。本文认为cpasa与cbp的关系特征不是柔性成本产生的直接因素,但cpasa与cbp变化的关系特征会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本文进一步定义出 cbp变化特征与cpasa的关系特征,包括功能逻辑实现、战术和架构模式等特征。
4. 关系特征与柔性成本之间的关系。本文用可修改性战术描述组织间业务流程变化特征与软件架构的关系,cpasa的设计理念是以可修改性为中心设计展开,cbp变化特征体现可修改性,分析组织间业务流程变化特征与软件架构的关系主要是分析可修改性的战术,bass等(2003)指出可修改性目标是控制软件架构实现、测试和部署变更的成本,可修改性战术根据其目标主要有局部化修改和防止连锁反应。这两组战术之间的差别是由直接受变更影响的模块(那些调整其责任来完成变更的模块)和间接受变更影响的模块(那些其责任保持不变,但必须改变其实现来适应直接受影响的模块)。
三、 组织间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柔性成本产生的机制性研究
1. 分析外部影响的过程机制。分析外部影响的过程机制,需要从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与组织间信息共享与隐蔽分析着手,进而分析出cbp变化特征需求。
2. 确定关键质量的过程机制。cpasa柔性主要体现在软件架构的可修改性,具体表现在具备自主演化能力的动态演化及动态细化。因为可修改性使cpasa能够适配业务流程变化。cpasa的设计理念是以可修改性为中心设计展开。因此本文认为cpasa自身特征是cpasa柔性成本的原因和来源,cpasa自身特征会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本文进一步定义出cpasa自身特征:软件架构宏观上支持架构的不同类型(点对点拓扑结构、分层拓扑结构、混合制拓扑结构),微观上组件及依赖关系实现具备柔性的变化,包含流程编制和流程编排、信息共享与隐蔽、业务流程模型显式化、自主演化能力。
3. 确定关键功能的过程机制。cbp变化特征与软件架构的关系特征体现关键功能的过程机制的要求。cpasa的设计理念是以可修改性为中心设计展开,cbp变化特征体现可修改性。上文已定义cbp变化特征与软件架构的关系特征:功能逻辑实现、战术和架构模式等特征。
4. 组织间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特征与柔性成本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理论分析的结果显示cbp变化特征影响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例如,可修改程度、私有化程度、可重用程度、协作程度会对cpasa柔性成本产生影响。另一方面cpasa与cbp变化特征的关系影响cpasa柔性成本,例如:cbp变化特征影响软件架构的功能逻辑实现、战术和架构模式,进而影响cpasa柔性成本。同时,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又会受到cpasa一些特征的影响,例如,软件架构宏观上支持架构的不同类型(点对点拓扑结构、分层拓扑结构、混合制拓扑结构),微观上组件及依赖关系实现具备柔性的变化,包括流程编制和流程编排、信息共享与隐蔽、业务流程模型显式化、自主演化能力,因为cpasa自身特征会使柔性成本的建立过程会有不同,对cbp变化特征的要求及对cpasa与 cbp变化特征的关系特征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四、 组织间业务流程感知的软件架构柔性成本的产生机制
本文将cpasa柔性成本的前因性研究与机制性研究相结合,按照特征机制对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进行研究。本文将cpasa柔性成本产生机制分为三类:(1)来源于cbp变化的cpasa柔性成本,即cpasa柔性成本来源于cbp变化;(2)来源于cpasa特征的软件架构柔性成本,即 cpasa柔性成本建立在实现cpasa设计理念的基础之上;(3)来源于cbp变化与cpasa特征的cpasa柔性成本,即cbp变化与cpasa适配变化紧密相联,进而影响软件架构柔性成本。然而在cpasa柔性成本产生机制研究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探讨软件架构柔性成本与软件架构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关系。因此,通过上述的分析归纳,可以对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形成图中的思路,如图1所示,得到研究模型的雏形。
五、
总结与展望
本文将软件架构柔性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与机制性研究相结合,把影响cpasa柔性成本产生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①cbp变化特征,包括:修改组织间业务流程、变化执行组织间业务流程的成员、增加组织间业务流程开发、变化服务元素、开发组织间业务流程类型、私有化组织内执行流程数据、私有化组织间业务流程实现、重用组织间业务流程、重用服务元素、变化组织间业务流程协议规格、变化执行流程接口;②cpasa与业务流程变化的关系特征,包括:维持语意一致性、预期期望的变更、泛化模块、限制可能选择、信息隐藏、维持现有接口、限制通信路径、仲裁者使用;③cpasa自身特征。宏观的软件架构,微观的软件架构(包括组件及依赖关系)。指出cpasa柔性成本主要来源于cbp变化特征机制、cpasa特征机制、cpasa与业务流程变化的关系特征机制等三个机制,并对每种机制的特征与软件架构柔性成本的关系进行分析。
针对cpasa柔性成本产生机制,未来研究需要对每种机制的特征与cpasa柔性成本的关系进行论述,并通过应用研究进行验证,包括:cpasa特征与cpasa柔性成本之间的关系;cbp变化特征与cpasa成本之间的关系;关系特征与cpasa柔性成本之间的关系;cpasa柔性成本与cpasa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关系四个部分进行探讨,前三个组成部分是cpasa柔性成本的产生机制,第四个是cpasa柔性成本的计算模型。本文只是简单分析了cpasa柔性成本产生机制,理论分析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同时对cpasa柔性成本与cpasa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的研究cpasa柔性成本如何计算,组织如何用柔性成本产生机制来做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 sien chen, zhenyu liu. change support in cross-organizational dynamic process-aware softw- are architecture - a pattern-based analysis.the el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 siness,2012.
2. zhenyu liu, sien chen. process-aware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flexibility costs.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society(poms)23nd annual conference, 2012.
3. dreyfus david, wyner, george.digital cem- ent: software portfolio architecture, complexity, and flexibility. amcis 2011 proceedings,2011.
4. baldwin c.y, clark k.b. design rules: the power of modularity.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5. 张耕.组织际流程柔性的评价与选择策略研究.厦门大学,2007.
生物的基本性质范文2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208-01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对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镇的发展建设不断推进,城镇与城市差别越来越小,但是农村与城市、城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后,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做出了巨大努力,而在农村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更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医药费用。下面就两项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及农民获得更大的实惠作出分析。
1辉南县朝阳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现状
1.1朝阳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朝阳镇是辉南县县政府所在地,由于合乡并镇,现有6个社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数:121979人,城镇人口数:80427人,农村人口数:41552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有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双凤社区卫生服务站、高集岗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安川社区卫生服务站,42个村卫生室,服务总人口数:60849,城镇人口数:24710人,农村人口数:36139人;辉南县工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爱国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总人口数:61130,13个村卫生室,城镇人口数:55717人,农村人口数:5413人。
1.2朝阳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朝阳镇2个社区及22个行政村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及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康复等工作,下辖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历史前身均是乡镇卫生院及地理位置因素(距朝阳镇5公里以上),仍然承担着预防保健工作和行使着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并参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在农村开展工作,双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618人,高集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4768人,平安川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753人。
2辉南县朝阳镇农村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运行情况
2.1 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服务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0%,所以工作重点仍以农村为主,各服务站仍然保留着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两方面职能,且基本医疗卫生是农民看病就医主要的选择场所。
2.2 国家基本药物共计307个品种,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205个品种;中成药共102个品种;其中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经销的国家基本药物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有108个品种,中成药52个品种。
3辉南县朝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
3.1 朝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情况。朝阳镇总人口数:121979人,农村人口数:4155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数为39199人,参合率为90%以上。
3.2朝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情况。补偿模式:门诊统筹+住院统筹。2010年人均筹集资金150元,其中参合农民每人缴纳30元,县财政每人补助21元,省财政每人补助39元,中央财政每人补助60元。普通参合患者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其发生的医药费按参与报销额的30%补偿,封顶线为每人每年100元,即参合农民每人每年可以在门诊有333元的医药费在补偿范围。慢性病门诊医药费补偿:慢性病病种有糖尿病、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风心病、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精神病、肺心病、非排菌性结核、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器官移植的抗排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门诊经胃镜特殊治疗、肿瘤放化疗、肾病透析、系统性红斑狼疮20种慢性病。病人办理慢性病补偿卡后,按参与报销额的30%补偿。
4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优越性
4.1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优势。农村三级卫生网健全,县-乡-村逐级管理,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工作一直由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承担,历史基础好。
4.2农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医疗卫生保健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很快,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病就看,能预防的主动预防,能保健的主动保健。农民与乡村医生和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感情深厚,相互信任,医务人员对所辖村的农民健康状况非常了解,为开展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3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的优势。朝阳镇双凤、高集岗、平安川服务站前身是卫生院,医生本身就是“全科”,他们什么都能干,并且与农民能打得火热,深入群众具有更大优势。
4.4入户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宣传的优势。由于农村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进入其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及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更具有可接受性,特别是村委会对农民的号召更具有影响力。
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在农村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创造的优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卫生部门具体实施的一项医疗保险体制,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在农民心目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价格为A,参合农民患者门诊的报销比例为30%,农民患者实际买药品价格为B,得出以下公式:
B=A-30%A导出:B=70%A
生物的基本性质范文3
【摘要】数学教学 数学素养 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数学素养已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受功利主义的驱使,教师学生注重的是结果,轻视过程,精彩纷呈的学习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重复的训练所代替,教学过程中,多是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行程,学习无需智慧,无需思考,只需认真听讲和单纯记忆,数学的价值在考试、分数、升学中得以体现。同时,教师对数学知识、数学教材的认识仍然局限于科学研究的数学,忽视了数学的作为教育内容的育人功能。《数学课程标准》把关注人的发展,一切立足于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的功能定位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素养。
一、注重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发展数学能力
良好的数学观察能力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观察是获得各种信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分析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是打开思维探索的大门的金钥匙。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达尔文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谈不上有新的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对所观察的数学对象,既要看整体,又要看局部;既要看数字特点,还要看图形特征;既要看一般属性,又要看本质属性。如解方程196x?-42x-2=0,原方程的二次项系数193显然太大了,直接应用求根公式很麻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196是14的平方,一次项系数-42是14的-3倍,于是可以得到简便解法:原方程化为(14x)?-3×(14x)-2=0,利用求根公式解关于14x的方程。
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促进数学素养不断发展
数学素养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学中要特别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虽然庞大复杂,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把学得的数学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运用。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能够联系前后所学的知识,吸收、内化,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如教学中学代数中的《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小学中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同样,分式的基本性质也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大小不变。学生掌握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就会形成正确的学法,在分式的计算过程中就会避免出现很多错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强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联系,能有效地促进这些学科的学习。其次,加强应用指导,在实践应用中形成方法。数学的价值体现在应用中,数学方法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条最佳途径。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形成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如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练习测量大楼、旗杆的高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探索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形成了数学学法。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发展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促进数学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标新立异和独辟蹊径,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性化思考。例如,在讲授反比例函数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1、对于前面学过的正比例函数y=kx是否存在反比例函数?为什么?如果存在,它的解析式又是怎样呢?2、我们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那反比例函数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它是否经过原点?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得到了创造性地理解与掌握。
生物的基本性质范文4
关键词:高等环境化学;教材;内容;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02-02
一、前言
《高等环境化学》是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点的学位课程,目前尚无一本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主要是参考著名的教材和专著:叶常明等主编的《21世纪的环境化学》[1],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进展》[2],唐孝炎,张远航,邵编《大气环境化学》[3]等,选取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讲授。因此有必要编著一本适合农林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高等环境化学》教材,并体现教材编写组的最新教改成果,这样将有助于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较高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教材建设内容
1.教学内容的确立。《高等环境化学》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文献阅读工作,借鉴了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撰写了大纲的初稿,并在不同级别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修订会上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从课程目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确定了该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张锡辉著,《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原理及应用》[4]中的1~4章”、“叶常明等主编的《21世纪的环境化学》[1]中的3.2~3.4,4.2、4.4节”、“陈景文等编著的《环境化学》[5]中的6~7章”等内容作为适合环境类专业的“高等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结构、性质以及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方面”的教学内容。选取唐孝炎等编写的《大气环境化学》[3]中的第3、4、7章作为大气环境化学授课内容。根据高等环境化学内容的特点,建设其教学辅助资源,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扩大他们的科研视野。
2.教材编写大纲。《高等环境化学》立足于应用现代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领域的新知识,对环境污染物的性质、行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主要应用现代结构理论(宏观结构、几何连接结构、轨道电子构型、综合光谱结构和量子化学结构等几个层次)在解析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存在、迁移、转化、毒理效应等领域的应用过程和特点。同时注重环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污染生态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典型成果。
其大纲内容主要包括:污染物的结构、性质与环境毒理学(结构与基本性质、传质迁移过程、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进展,包括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水污染化学大气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生态化学)
主要大纲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污染物的结构、性质
第一章 污染物的结构与基本性质
第二章 污染物传质迁移过程
第二部分:环境毒理学
第三章 污染物结构与环境毒理学
第三部分:环境化学进展
第四章 水污染化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第五章 大气污染化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 土壤污染化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第七章 污染生态化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3.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在教材建设的同时,按照目前授课情况先后建设该课程的讲义、多媒体课件、难点、疑点解析、最新研究进展内容、经典高水平研究成果进展以及图表和图片库、期刊杂志、专著文章等。充实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的辅助材料发挥作用
三、教学过程探讨
高等环境化学的讲授内容涉及环境化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最新进展。在课堂教学方面,依据“污染物的结构、性质方面”的化学理论较为深入、公式较多的情况,一方面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述清楚这些基本的原理,同时给他们介绍应用这些原理研究相关科学问题的实例,尤其是授课老师在这方面的成果,让同学掌握这些基本原理的应用方法与途径。在“环境毒理学”与“环境化学进展”教学过程中采用“核心知识块结合关键知识点”的教学结构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同时,又将这相关内容关联讲授,做到承上启下,知识学习具有连贯性。依据“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方面综述内容较多的情况,通过课堂的细致讲授,并辅助给同学介绍相关的英文文献,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别人的综合出的研究成果,而是要求同学们探讨这些成果是如何得出的,在这个综述索源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熟悉和体会综述性结论的获取过程,注重科研思维的灌输。
除此之外,通过课堂提问、讨论、文献解析等多种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了解在相关领域里头的一些轶闻趣事,增加趣味性,最终实现课堂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编.叶常明,王春霞,金龙珠,主编.21世纪的环境化学[M].科学出版社,2004.
[2]戴树桂.环境化学进展[M].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应用化学出版中心),2005.
[3]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的基本性质范文5
关键词:污泥;残渣;有机肥料;
中图分类号:S14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物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的兴起成为大师所趋,利用木薯生产燃料乙醇是发展生物能源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酒精产量的1/3以木薯为原料[1]。但木薯酒精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废水,该有机废水的处理目前大部分是经过UASB处理[2],以获得沼气,此过程会产生大量环保污泥。同时发酵后的木薯残渣也被以固体废物形式低价处理。
目前大部分厂家是把污泥经过简单脱水后采取填埋、倾倒等方式进行处理,而发酵后的木薯残渣多作为饲料添加物低价出售。污泥的填埋处理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改变与管控的加强,填埋处置已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发酵残渣的低价出售也降低了资源利用率。由于污泥和发酵残渣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各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若加以利用制作有机肥料,将大大提高污泥和发酵残渣的附加值,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污泥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填埋技术的缺点日益突出,污泥堆肥技术引起广泛重视,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3]。污泥堆肥是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好氧发酵的过程。将污泥按一定比例与调理剂混合,借助混合物料中的多种好氧微生物,对易降解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使有机物转化为腐殖质,有机废物堆肥化处理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产业的发展,有机肥已逐步成为我国肥料也生产和销售的热点。
1材料与方法
1.1有机肥制作原料
制作有机肥的材料为某公司环保车间的脱水污泥和酒精发酵残渣。原料的基本性质见表1。
表1原料的基本性质
试验材料 w(全C)% w(全N)% w(全N)/w(全N) w(水分)%
脱水污泥 27.32 3.51 7.78 63.02
发酵残渣 50.86 1.65 30.82 69.09
1.2有机肥发酵过程及采样
将脱水污泥和发酵废渣按照w(全C)/w(全N)为20-25的比例混合均匀,调节混合物料水分在55%-65%,盛装于20×40×100(cm)的PP槽内,堆料厚度约12 cm,在槽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插入深度分别为:左侧料层的中间位置,右侧料层的中间偏下位置(约2/3位置)。每天观察料堆变化,记录各点温度,物料的水分,并通过人工翻料的方式控制料堆通风。
2试验结果
2.1发酵过程温度变化情况
图例1发酵过程温度变化趋势
图例1中发酵前3d温度逐渐上升,这是由于此时堆内氧气及营养物质充足。随着微生物的不断繁殖消耗大量养分。从第5d起温度开始出现下降,到第10d基本达到最低值,说明此时堆内养分即将分解完全。
2.2发酵过程水分变化情况
表2发酵过程中堆内水分变化
发酵前后物料水分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不断有水产生,发酵过程蒸发掉的水分,由有机物的不断分解而得到补充。
2.3混合料发酵后数据
表3混合料发酵后主要成分情况
水分% 干基有机质含量% TN TP TK
% % %
发酵后经初步干燥 37.84 46.12 3.19 6.23 0.41
按照一定比例将污泥和发酵残渣混配发酵,比例适当,产品的有机质含量及总养分等肥料指标均可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3分析与讨论
(1)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考察污泥、木薯发酵残渣等固废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探讨综合利用固废物生产有机肥的可行性;通过一定比例的污泥、发酵残渣配比试验为工业化生产有机肥的工艺控制、设备选型准备参考数据。
(2)发酵过程的菌种主要由环保污泥自带,其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5-40℃,即发酵过程应尽可能保持适宜温度和通风,温度过低不利于菌种繁殖,温度过高又会造成菌种的过早死亡,发酵残渣提供菌种繁殖所需的养分(有机质)。
(3) 发酵过程分为升温、高温(50℃-70℃)、降温三个阶段,分别占发酵周期的1/3。混合物料的C/N直接影响发酵周期的长短,如C/N偏低,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温度上升迅速,堆肥发酵周期短。
(4) 由于污泥和发酵废渣中营养物质丰富,在发酵过程中自第三天起开始有较浓烈的气味,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做好此方面的防护措施。
(5) 混合物料发酵前后总水分差异不大,主要原因是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不断有水产生,发酵过程蒸发掉的水分,由于有机物的不断分解而得到补充。
糖类分解:C6H12O6+6O2+36~38ADP 6CO2+36~38ATP+42~44H2O
脂肪分解:CoA+23 O2+131Pi+131ADPCoASH+16 CO2+123H2O+131ATP
蛋白质分解:蛋白质--->多肽、氨基酸--->CO2、H2O、氨等
4结论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快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对工业环保污泥和工业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已日益迫切,利用工业环保污泥和酒精发酵废渣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均匀,经发酵腐熟,可获得较好的有机肥料,发酵后产品有机质含量和总养分含量均可满足相关有机肥标准要求,经适当添加无机肥料还可有针对性的制成多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4],既能有效解决工业固形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工业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朱元芳,张华,王旭初.木薯块根贮藏物质的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1):65-66
[2]蒋京东,刘锋,陈雷,马三剑.蚌埠柠檬酸厂综合废水的UASB法处理.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8,3:25-30
生物的基本性质范文6
今天数学课要上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夹着课本,拎着U盘,向教室走去。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课堂上即将会发生的一切,一边想还一边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我在为自己今天的设计而自豪,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他们最喜欢的“猴子家族”的故事,猴王是戴着大镜框眼镜出现的,我想这一定能够吸引所有孩子的眼球;我在为孩子们欣赏过猴王分饼的故事后一定会发现猴王分饼的奥秘而高兴,猴王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小猴子们虽然得到的份数有多有少,但是得到的饼的多少是一样的,这就是孩子们要经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创造的前提;我在为那个平时几乎从不发言的“小不点儿”今天也许会轻而易举地发现分子、分母的变化与分数大小的关系而欣慰,我要使孩子们经历分饼的过程后受到启发,这个启发建立在他们自己独立地填写分子、分母的变化的过程中……
想着想着,我已经迈进了教室,我面带微笑,我发现孩子们今天好像也与平时不一样。是我今天的改变带来了孩子们的改变吗?他们怎么知道?难道只因我今天面带微笑?也许孩子们并无与平日的不同,只是我的眼光在改变,我有期待。果不其然,猴王分饼的故事大获成功,孩子们高兴极了,猴王分饼的秘密被大家发现了,“小不点儿”的发言勇敢又坚定,赢得了掌声一片……下课了,我开心极了,似乎享受着从未有过的美妙与幸福!我忙不迭地告诉自己:“我棒极了!”是吗?为什么今天发生了这么颠覆性的变化?曾经,我害怕迈进课堂,甚至,我不敢朝着那个方向望去。每次踏进课堂,我总是期盼着时间赶快过去,因为我想赶紧离开课堂。现在想来,学生那时是不是也期盼着我早点离开呢?这是一种怎样的师生互动?我汗颜了。
我曾在《青年文摘(绿版)》(2009.04)上看到钱理群先生撰文介绍的两堂美妙的课,其中之一是这样描述的: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开设的《文选》课。刘老先生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讲哪算哪。有一天,他讲了半小时课,突然停下了:“我不上了!请诸位改在下星期三晚上七点半到操场来上课。”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他为什么现在不上,要等到下星期三,而且要等到晚上七点半,还要在操场上呢?回宿舍一查日历,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有满月,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你想想,校园草地上,学生们围成一圈,他老人家端坐其间,当头一轮皓月,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这有多美妙!一群学生围着老师在月光下读《月赋》,那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场景,更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形态。
当然,我哪敢与大师相比。但是,我们似乎也有着异乎寻常的相同之处,我们心里都充满了期待,我们对课堂有期待,对学生有期待,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期待,对自己的职业体悟有期待,同时,我们也对学生的回馈抱有期待,也就是我们希望学生对老师也是充满期待的,尤其是刘老先生的戛然而止,并明确告知学生下节课会在何时何地开讲。多么神奇的期待!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就是一场关于期待的约会。杂文家、特级教师吴非说:“不仅语文课,所有的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都可以很轻松,都能够有笑声。因为这是‘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活动,如果你无视学生的期待,那你很可能是在‘白讲’。”也正如叶澜教授所言:“在课堂教学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那么,期待从何而来?教师的主动创造与改变正是这一良性循环的动力引擎。唤醒教师创造自己的职业生活与促成学生享受学习正是教育生活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亦相辅相成。是的,这当然值得期待,因为,有期待的课堂是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