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文化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孝文化的理解

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1

笔者一直服务于快消品行业,也接触到了一些企业所谓的文化,正是这种不良文化直接导致了营销团队工作的滞后和打压了很多有能力的营销人,最终结果是执行力无从谈起,整个团队就是一盆死水,没有一点激情和热情!只有在领工资的那一天才能看到一点激情,我不知道像这种团队怎么能撑起一个企业的成长,怎样能为企业的发展做保障?也正是由于营销团队没有工作激情导致领导对他们自已能力的怀疑,因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操作市场的方法了!笔者总结了一下,很多企业的不良文化大概有以下几点:

1、关系大于能力

关系大于能力在很多企业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营销人刚进入一家公司,为了证明自已是有价值的,就拼命的工作,把很多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市场销量随着这些人的努力而持续性的增长,但是该区域一直没有一个领导者.本区域的营销人员都在为自已的明天做打算,都在盘算着目前的人员谁更适合坐这把交椅?终于,有一天,公司宣布了,本区域的营销人员都不在列,坐头把交椅的人都不认识,是刚进公司的,都在想,为什么他一来就坐享其成呢?营销人员不服气呀,找原因,为什么他刚来对公司的产品都不了解,就直接摘走了别人种树所结的果子呢? 原因是,他是公司一个高管的侄子.接下来,以前的营销人员就出现了以下结果:一是辞职 二是抵触,所有安排的工作就连正当的工作也不予配合!最终导致了市场又回到了两年前!为什么要辞职和抵触呢?这样的安排令营销人员心寒呀!在这种团队中呆着能发展吗?

2、金钱搞定一切

在很多企业的营销团队中,都有这样一部人,他们平时不怎么干工作,而每次回去开会,都能听到领导在不断表扬他们呢?为什么?原因是这些人的公关能力很强,但这种公关能力没能用到营销上,而是把大部分的精力和钱用在了搞定领导上.他们用钱搞定领导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帮领导充电话费,利用领导儿子生日时,送大礼以求得到重视,利用打牌的机会故意输钱.总之,公关能力强的你都想不到,以前我碰到一个食品企业的营销主管,我们聊了一下午,他给我灌输了一个思想就是:"你有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在领导身上去花钱,花这个钱是小钱,你搞定以后就可以大把赚钱了."举一个例子吧,我有一个同事,他下面有一个营销员,从他手底下走后,到了另外一个企业,因他走后都没怎么联系,奇巧的时,几个月后我的这位同事也到了营销员所工作的那家企业去应聘,和销售老总谈后,老总让他和他的直接领导见个面.见面后他们都愣了,谁都没想到能在那家公司见面?那位营销人员见他后,还是很客气的称呼他为经理!然后到了一个办公室里聊,他问那位营销人员,你为什以跑的这么快呢?你的能力不还是那个样呀!他说:“千万别说出去,我来后不久,就发现销售老总是一个很腐败的家伙,就给他送了8000元的礼,他收后,把我提上来了,能力真的还是那样”(这是发生在一个在中国很知名的食品公司的)

3、领导不能做到正直如山,清澈如水!

作为营销团队的领导者,很多营销老总们不能做到诚实守信,以忽悠老板,员工和客户为准则去行事工作!每次在开会的时候只是喊口号,而不是告知下面员工如何更有效的去做工作,如何更有效的去做市场?开完会后,除了喊喊口号外,别的实质性的问题仍然在那儿放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领导不是看你多么的会吹牛,而是看你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很多营销老总,坐到那个位置之后,都忘了昨天他是怎么做营销的?

有些营销老总们(我只是说个案),通过一些时间的工作,把自已变的越来越不职业了,到处行骗,成了职业骗子,不但骗企业的老板,还骗员工,客户!他们没能把他们的营销能力真正的用在如何发展企业上?如何让产品更具差异化?而是天天把员工和客户哄的像小孩子一样,到客户那儿后,拍着胸脯承诺政策,吃完钣后拍屁股走人了,到政策兑现的时候客户天天向业务人员要政策,最终导致市场衰竭!更有甚者向下面员工要礼品: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做东北办事处经理的时候,公司刚过来一位新的营销老总(2006年12月)晚上老打电话和我聊天,说些和工作不相干的话,谈生活呀 谈他的经历呀!我当时感觉一个人给你谈他的人生经历是处于对于你的信任,所以自已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到了月底,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帮他买点儿东北的特产,而且说明要人参,要真的人参.我也没说二话就掏了1200托东北一个朋友买了二根!回去后交给他,连说谢谢!我当时还感觉不好意思呢!可是一直到了下市场的时间还没提给钱的事,我感觉不对头,但他是领导呀,也不能明要呀!心里安慰自已,可能他忘了,他会想起来的!下市场后到了2007年1月底,又给我打电话,先是问我丹东的客户产品卖的怎么样?接着说,没事了,去那儿一趟,帮我买点韩国货(他之前听说丹东的鸭绿江旁有很多韩国店专卖),这次是特意提到了买点韩国酒,我听后直纳闷,这家伙怎么这个样?像个领导吗?我解释说,那边客户已经去过了,按时间计划,我没时间再去那了.他感觉出我的顾虑了,接着说,上次你买东西那钱这次回来一起给你,我说没事!并崔我说第一时间去!去是去了,这次不敢多买,就买了几瓶,还是价格不太高的!月底回去开完会后,仍然的不提钱的事,眼看着这次开完会就要过年了,他年后干不干还是两说?没办法,有一天我婉转的提起钱的事,他拍着胸口说,我能欠你钱吗?你回家过春节前就给你,我一听他这话,感觉不好,就一直崔着要,说我如何如何的急需钱用!最终是给我了,年后,他真的没再来了,(老板也感觉他这人不务实,把他开了)!这可倒好,很多办事处的经理都被他给耍了,有的最高以各种理由借了他5000元,共加起来近3万,但最终是没找到人!

4、重销量轻过程!

营销工作其实就是做的一个过程,但是往往我们老总们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过程,每到月底,单从销量来考核一个营销人员是否合格?他们不管你在市场上跑烂了几双鞋,穿破了几双袜子,只要你销量没完成就只能全部否认了!这其实是错误的营销论证,因为一个营销人员初到一个市场后,他需要用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把握这个市场的各种动向,另外,营销人员更多是在做一个过程,每一天需要拿下多少个营销网点?几个终端客户?特别是在淡季的时候,做市场的基础工作比做销量更重要,考核的指标应多元化,而不是只重销量!如果说在淡季的工作,只重视销量,那么产品没有进行最终的消化,而是全部压到商或是二批客户的手里,在旺季到来时,会出现大量的临期品和调货现象!所以,考核要注重每一天的工作过程!

5、错误是员工的,成就是上司的!

很多营销的管理人员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在月初开会的时候为了讨好营销老总,对待下面的员工很苛刻,不顾及下面营销人员的心理感受!有一次,有一个营销人员问他的区域经理:"上次搞了一次活动才销了15万,这个月为何都定了20万?他的经理回答是,昨天你吃了一个馒头不代表你今天吃不了两个,给你定那任务就这么多,别那么多废话,要不想干的话我再找人!此话说完,他区域的人都在瞪眼,结果是,那个月他的区域完成的很差,问其原因,那位区域经理说,员工不听话故意和他做对!还说其下面员工的坏话,更有意思的是,曾经有一个区域的营销员月底回去对我说,我去你那区域吧,我说为何?你不是在那个区域干的好好的吗?他说,我那个经理没你正直,这个月他什么也没管,我开发了一个饮料的客户,是他报的货,结果近500的提成全成他的了,他只答应请我吃顿钣!

这种区域经理很让人心寒,如果说都是这样带团队的话,那么这个团队肯定没有激情,企业也可能有了这种团队而使企业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加强营销管理的监管也是有必要的!要不然,我们只知道销量在下滑,但就是找不到原因在那儿?找不到失败的原因是件很可怜的事!

鉴于以上,我个人认为,要想解决在营销团队中的这种不良文化,企业的高管们必须要对自已和下面员工狠一点,特别是在用人上!在用人和管人上,一定要做到“理性”二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中国的企业在管理上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其实一个最的核心问题就是在用人和管人上不够理性,都是在感性的用人和管人,那么感性的东西最终会将企业带入低谷,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在外资企业呆过的员工都会知道,那里的人情味很淡,但你如果是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你会很快得到重用和赏识!这一点,我认为是我们内地企业在管理上最值得学习的一课。我们内地企业,本身在很多资源上和他们竞争就处于弱势,在管理上又不能理性的用人,管人,我不知道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超越他们?我们用人大都是以关系为第一任,只要内部有关系,能力是其次,只要你在这个企来混的时间长,能力也还是其次!这不仅仅是在营销团队中出现的很严重问题,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企业领导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管理思路了,常言道,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几年很多犯罪分子都是沉默寡言,老实听话的人!他们却为社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举”。因此说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去调整用人思路!

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志愿者活动;高校离退休人员;心理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18-02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大,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研究发现,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黄昏心理: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二是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三是价值感迷失: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四是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流,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五是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六是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其中第六点属于临床医学的治疗范畴,是高校工会暨离退休工作人员工作中尽量避免发生的。

高校离退休教师和其他老年人一样,有上述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发生。但相对于一般老年人,高校离退休教师的心理问题呈现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黄昏心理和自卑心理很多并不是由外界原因引起的,而是由自身价值感迷失造成的。由于他们的离退休生活与当年在岗时期差异过大,心理上一时很难调试顺应,于是产生了悲秋情绪,出现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志愿者活动在中国大有蓬勃发展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仅北京市就有25万老年志愿者,全国大致有上百万的老年志愿者。他们有的在社区负责治安联防、护树护绿,有的在公交车上监督服务质量和乘客的社会公德表现,有的协助政府一些相关部门做调研做监督。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了解老年人,这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之间年龄相仿,境遇相似,人生经历都很丰富,有更多共同语言,他们更容易沟通,也更容易相互理解。有一些问题的话语由年轻人去劝导,往往隔靴搔痒,起不到好的效果,而老年人之间特别容易产生共鸣,容易促进排遣、发泄和缓解心理问题。老年志愿者本身也是老年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心理问题。在参加志愿者活动,关心、开导其他有心理问题的老年人的同事,他们自己也得到一定的释放。其实,在高校离退休教师当中,价值感迷失是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是带来老年人所谓黄昏心理、自卑心理等消极心理的重要来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就足以使一些老年人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医治自卑心理,弥补了价值感的迷失的缺憾,从而促进老年心理问题的自愈。

高校离退休教师是一个高素质、高文化、高技能的群体,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地球,是一个颇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群体。又由于他们以往从事教育活动,具有相当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相对来讲他们的心理年龄也比较年轻。因此,在高校离退休人员中倡导志愿者活动,既可以在校内推动工会离退休工作,又可以走上社会,用高校老年志愿者的知识、技能和热情去帮助解决城市社会老年心理问题。他们是很好的心理医生。

以往的高校党委及工会等部门中的离退休工作是单向的,即服务于离退休工作员。这种工作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悲悯式的效应,离退休人员也更容易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和价值感失落。开展高校老年志愿者活动以后,则有望实现离退休工作的双轨运行机制。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由工会暨离退休工作处帮助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主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合作解决。对此,关于化解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 高校党委及工会等部门大力倡导老年志愿者活动

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向离退休人员宣传,志愿者活动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而有意义的活动本身就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医学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二是环境因素。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否则可能有损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2 遴选合适的老年志愿者

那么,怎样的老年人才适合做志愿者呢?第一,要身体健康,仁心友爱,乐观豁达。志愿者要本身就身心健康,否则较难工作。另外要有关心他人的愿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同时,乐观豁达也必不可少。俗语说, “笑一笑,十年少”, 笑具有非凡的感染力,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培育。

3 指导并组织志愿者的活动

高校老年志愿者虽然文化素质高,但并非从事心理医疗的专门人员。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可邀请专家辅导和培训志愿者,使后者的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4 有关部门可开展各项社会活动,帮助志愿者展开活动

有关部门可组织各种学习及娱乐活动,如保健知识讲座,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方面的讲座、聚会和舞会等,即增加老年人的活动和娱乐,并帮助志愿者增加与有心理问题的同事接触的机会,使志愿者对有心理疾患的同事的开导更加自然,容易接受。

当然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高校有关部门除了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还应该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包括社会舆论、医疗保健、亲人的照顾等,结合老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共同关心老年人,驱走一份孤独,带去金钱和物质所无法代替的心理上慰藉,这些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玚,卓斯廉,汪志广著.《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2] 陈杏铁,张正义主编.《老年社会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3

“孝”作为人类共同的感情,各个国家对孝都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孝作为中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历史的厚重度、理论的系统性和其烙入骨髓的深刻性都是其他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碰撞往往令教师措手不及,如何正确地阐释中华文化并为外国人所理解和接受,是每一个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深思熟虑的。当前孝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还为数不多,而且大部分也是在文化因素的教学中有所提及。陈逸飞在其硕士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孝”的教学设计》中为“孝”从汉字到文化的教学做了系统的设计。叶剑华的硕士论文《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范畴“孝”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通过对“孝”字义项的分析来阐释每个义项包含的文化蕴意。

韩笑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选择时指出“我们的教材中应致力于宣传一种吸收中西方文化精髓的推崇个性自由和平等的人格,追求平等积极进取的新的孝文化观。”刘冬冬在其硕士论文《针对中级外国学生的<论语>思想文化教材编写设计》中提及儒家“孝”思想的教学中应注重中西对比,其对《论语》的教学编排对“孝”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王艳丽研究了朝鲜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中孝文化的素材并探源其在中国典籍中的出处,分析了《训世评话》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编排特点,对于我们文化教材编著有很大启示。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孝文化研究成就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对中华传统文化表现了极大的关注,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文化主体论,这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自觉。孝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在对外汉语文化因素的研究中已初露端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拓展。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孝文化研究不足

对外汉语中的孝文化研究还十分欠缺,尤其是针对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在文化因素中有所提及。因此孝文化传播存在以下不足:(1)理论性不足。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指导,缺乏理论会导致实践的无目的性和无计划性。对外汉语孝道缺乏理论研究,传播的原则、内容筛选、途径构建等皆缺少论述。(2)系统性不足。构建系统的传播模式和课堂教学范式是目前孝文化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3)实践性不足。对外汉语教学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孝道的教学如何正确合理地开展,需要研究者针对课堂教学实际制定可行的计划。现有的研究也未能注重中外的差异,没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孝道传播做出合理的具体的扬弃和编排。(4)方法较单一。当前研究的方法单一,大多局限于文献研究法等常见方法,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方法,如采用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从而扩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成果。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孝文化研究展望

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4

主持此次“双星集团管理骨干思想教育培训班”会议的双星集团副总裁生锡顺告诉记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双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举措。这次培训班规模是历年最大,除了主会场,双星还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大区、平台设立了25个分会场,参加此次培训班的骨干共1300多人。

2月18日上午,以“感恩文化、道德文化、品牌文化”为主题的“双星道德教育大讲堂”开堂。汪海首先给大家上了第一课,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

1、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补课充电。2、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净化双星小环境。3、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坚定双星走“文化强企”之路的信心。4、把双星特色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接轨挂钩。5、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管理骨干素质。

双星集团此次邀请了吕明晰、刘有生、王秀芳、马益玲、谭凤涛、孙武汉、何沙洲、张秀玉等八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从“孝道与幸福”、“伦理道德”、“双星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及“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讲解和论述。

汪海随时进行点评。各位学者、教授和专家对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汪海总裁思想家、企业家的风范深表敬佩,对双星“三大文化”给予高度评价。

双星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增胜根据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情况,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同大家进行了分享。现场还进行了互动学习、交流心得:晚上分组讨论,写学习心得,并以板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进行展示。

22日上午,来自16个单位的22位学员代表就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体会和认识进行了大会分享与交流。学员表示,这次思想教育培训班,是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感悟、内心的洗涤、思想的升华,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再补课,也是战胜2013年的新动力。通过培训班,大家对“小孝与大孝”、“小家与大家”、“小道与大道”、“因与果”、“怨恨与宽容”、“抱怨与严己”、“欲望与幸福”、“尽职尽责与尽全职、尽全责”、“做人与做事”等九个方面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决心处理好这九种关系,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汇聚到热爱双星、发展名牌的思想认识上来!

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要明白“九种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来讲分为儒、道、佛三家。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五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汪海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人生之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处事之道。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人类提供了一把道德标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一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宏伟巨著,也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要很好的学习。

22日下午,汪海在总结讲话中,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指出,要明白“九种关系”:

“小孝”与“大孝”的关系。中华文化,“孝”为基础,所谓“百行孝为先”,“孝”体现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修养。“孝”不仅体现在对父母、对家庭上,对企业、对社会也有一个孝的问题。“小孝”是对家庭的孝,“大孝”是对企业的忠、对国家的忠、是利国利民;“小孝”是基础,是本分,“大孝”是归宿,是升华。

“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小家”是家庭,“大家”是企业、是国家。“大家”是“小家”的保障,“小家”是“大家”的元素;“大家”、“小家”互为依托,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双星人来讲,要永远把双星这个“大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双星“大家”发展,都跟着名牌沾光、发财,个人的“小家”才可能幸福。

“小道”与“大道”的关系。“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是一种精神、一种规律,“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德”积多了就是“道”。“小道”就是从每个方面、每个细节、每件小事上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大道”就是人生之道、事业之道,就是积德、就是奉献、就是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双星的“大道”就是将双星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每个人要从做好每双鞋、每个件、每条轮胎、每件事的“小道”做起,从小事、细节做起,把产品干好,把各项工作做好,走出一条双星“金光大道”!

因果关系。世间万物,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双星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以“行善积德”为中心,加强诚信管理,种好“干好本职工作”的善因,收获“企业发展、个人发财”的善果。

怨恨与宽容的关系。怨恨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加深矛盾,而宽容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增强团结。要发扬双星人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既然都是“一家人”,就要“一条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还要讲原则、有底线地相互支持。

抱怨与严己的关系。抱怨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严已是一种智者的胸襟。遇到问题、出现失误以后,不要老是抱怨别人,应该严于律己,敢于亮自己的丑、揭自己的短。

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5

一、小学孝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孝德教育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认识及理解不到位的瓶颈。首先,德育部门及专门人员对孝道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领悟到位。其次,许多父母觉得宠溺孩子并无不妥,孝德教育难以进入家庭教育范畴,其家庭支持尚停留在口号层面。殊不知,父母的孝德引领在孝德传承中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最后,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孝德教育难以融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层面,在实践推广中缺乏实践主体的原生动力,缺乏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力推动。

二、“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构成及开发

1.孝德教育构成要素概述

孝德教育由“孝”“德”与“育”三个要素构成。“孝”包括孝义、孝情、孝行三个板块。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模式引导学生由孝而知感恩,懂得z悯尚善,从而推动学生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建立,形成――德。孝德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传承,如何在学校中进行弘扬推广?就要既不过于生硬,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成效,这就构成了第三个要素――育。

2.模式开发与实践

由外在感化濡染到内在情感建构的孝德教育模式即我校所践行的“外养内构”教育模式。“外养”指外在环境的构建和氛围的养成。我们通过构建以孝德元素为主要载体的建筑美学空间,形成尔雅敦厚、自然深情的校园自然环境;通过开发以孝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传播途径,形成多种具象展示面(墙报、走廊文化展示、成果宣传栏)、声音(校歌、课间操音乐、孝德国学吟诵)、媒体渗透(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网络报刊电视报道)等多重并举的孝德文化传播体系。

然而仅有外在的濡染仍是不够的,如何将孝德上升为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建构的重要引领,还需要将孝德教育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测中,落实到学校的活动规划与教研教改中。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内构”必然要以孝行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这就形成了“孝德活动”“孝德课堂”“孝德教研”三大板块的培育模式。“孝德活动”侧重检测学生的日常孝行,进行“孝道之星”的评比,开展感恩励志孝德文化展演,组织孝德班队活动;“孝道课堂”以孝道课为主要阵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品读、辨析、榜样示范、情境感化等形式将孝情孝义植入学生内心;“孝德教研”以课题为主要依托,进行孝德课程的研发、教材的编写,逐步将孝德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进行整合,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研成果。

三、“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实践思考

1.模式实施之前应进行系统学习,真正领会孝德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对于孝德教育,教师应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识,不仅要把握其内涵,了解其对学生身心成长、品德塑造发挥的重要作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规划及成效的反思,以不断完善教育的实施过程。教师要利用学校的各种孝德宣传途径充分把握孝德的历史渊源极其在培育人的过程中起到的精神滋养、情感陶冶及世界观建构的作用,并潜心走入孝德文化,将其独到的教育智慧提炼出来传递给学生。

2.模式推行应以科学的规划为首要条件,确保其成效性

孝德教育模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的孝德教育模式由外而内,本身就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依循其形成轨迹,按照“构建孝美环境”“打造孝美课程”“引领孝美成长”的思路制订各项计划。一学年下来,学校孝德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主题效应愈发凸显,更好地引领着学生的成长。

3.应对学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为下一步的推进提供科学依据

要推动孝德教育更好实施,必须实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对孝义孝情的领悟及践行孝德的情况,才能更好制订下一步计划。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对孝德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零碎的故事里,践行孝德也大多体现在表面的现象上,并没有从心底生发出感恩尚善的原生动力。

四、结语

对孝文化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世代差异;孝文化;社会结构变迁

Abstract: Chinese filial piety culture from primitive society development so far, through history,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idea and behavior.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scientific statistics, and consult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 have come to the same point in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and filial behavior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ur gener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social structure cha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n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 study found, modern filial piety culture constantly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not only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essence,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future development,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will be accompanied by their own stability, continuity and variability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Keywords: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世代即年代,世论形成于20世纪,致力于研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群体的世代的形成原因、发展规律以及代际关系性质、代际互动模式、世代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等问题。①所谓世代差异,是指一代人以上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冲突、隔膜与对立,也叫世代隔阂,简称“代沟”。②中国传统孝文化强调仁爱、顺从,孝几乎被认为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而新孝道则强调自律性的道德原则,强调亲子间应以良好的方式互相善待对方。③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是通过家庭自身还是社会来表达孝道文化,孝的履行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在我国,随着小农经济的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家庭和社会中老人的地位越来越低,现在许多年轻人不讲孝道,不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

本文的调查数据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所获得,问卷发放数量为160份,访谈50份,发放的地域分布在长三角一带,包括南京,上海,泰州,苏州,常州,南通,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为71.3%,有效访谈48份,回收率为75%。选择性地抽取了60后,70后,80后,90后作为被调查者,且考虑了各世代被调查者的性别和文化程度。

①注释:出自沈杰《青年、世代与社会变迁:世论的源起和演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7页。

②注释:出自孙维海《浅谈世代差异的形成与调试》,理论观察,1991年05期。

③注释:出自叶光辉,杨国枢著《中国人的孝道》,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问卷和访谈数据显示,在不同世代的孝文化观念方面,60、70、80、90四个世代主要有以下相同点和差异性:60后在尊敬和赡养父母的基础上,比较注重成家立业,光宗耀祖。文化程度普遍为初中,对家庭和家族的观念比较深刻。存在少部分啃老、不尊老、不赡养老人的现象。70后文化程度集中在中学水平,经商的人更注重精神上尊敬老人,生活中陪伴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80后较为注重在观念上尊敬老人,在行为上孝敬父母。90后主要为大学生,无经济来源,更加注重精神上关爱老人,帮助长辈做事。从60后到90后,这四代人几乎都把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放在了孝的范畴,然而在由远及近的世代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越接近60年代的人越支持将“顺从老人”理解为孝。

在不同世代孝文化行为方面,60后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较少,70后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最多,80后基本上对父母没有经济支持,反而需要父母提供经济支持,90后多为学生,无经济收入。在与父母的情感互动方面,60后,80后与父母的联系较为频繁,90后相对来说与父母的联络最少。

究其原因,是什么导致这四代人孝文化的差异呢?让我们试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作分析。

有文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需求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人口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社会结构变迁对于孝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影响了不同世代人的孝观念,孝行为和孝情感。④

改革开放开放了许多人的观念,自此,人们的社会需求变得更加现实,理性,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人们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其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老年人追求安稳闲适的生活,青年人追求新奇多变带来的刺激。这种大环境下的文化氛围使得不同世代的人能够大胆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相反,却也使得现代的青年人越来越忽视家庭为本的旧观念。此外,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化,整个社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敬孝也需要物质支持,与经济收入脱不了干系,当青年人面临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时,物质层面的敬孝行为自然会大打折扣。同时老年人为了给子女创造社会竞争的良好条件,心甘情愿地在家中承担各种家务后勤工作。尽管不同世代的考虑有所不同,但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其传统的孝观念都有所淡薄。

④注释:出自龚维斌:《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及其风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6-21页。

随着社会上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处于社会两端的人们的社会阶层意识愈加明显。贫富差距给很多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较少地关注家庭,在家中敬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