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资源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资源特色范文1
一、校本特色课程的目标定位
进行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首先校本特色课程的目标定位要准确,从根本上认清方向原则,才能确保少走弯路、做无用功或适得其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首先指明校本特色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为此,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独特的教育需求,重视学生学习发展的差异性,精心考虑课程对学生发展不同阶段的适切性,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其次,校本课程是学校领导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需要而倡导,依据本地资源,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悟、积累、创作而成。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能使教师的爱好特长、责任心、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意识得到激发,因此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另一重要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就能顺势发展。特别是普通中学,国家政策要求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不但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充实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突显学校人才培养的个性,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支点和切入点,没有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撑,学校的特色教育将无法深层进展,当然也就建不成特色学校。
可见,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生成的重大举措。
二、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措施
校本特色课程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其建设措施,包括校本特色课程的内涵内容、方式方法,由谁来开发、怎样开发等。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学生为本,立足校园文化,围绕本土情怀,才能体现校本特色课程的本质,课程的建设才能接地气,为学生所喜欢,课程改革才能在学校转变成教育教学的成果,以达到设定的课程目标。因此,我们确定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措施是依托本土资源建设校本特色课程。
本土课程资源广义上指学校及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生产产业、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和学生生活经验等等。从本土课程资源到校本特色课程还需科学方法的指引和严格的实践提升程序。
1. 本土课程资源的挖掘。学校领导班子向各科组发出倡导,务必使教师们认识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的教育形势、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和自己肩负的责任;认清挖掘本土资源与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内在关系。鼓励科组长组织本科组教师或教师组织所带学生对本土课程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2. 校本特色课程的形成。有了原始、充足的本土课程资源并不等于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形成,也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发展成课程的必要。校本课程是依据学校自身优势资源、学校周边优质资源而开发出的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课程,学校教育和课程应该适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学生、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校本课程必须积极吸收本地优良传统,使学生了解本地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同时,开发课程还要考虑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我们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了解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志趣爱好和教育风格给与某些教师课程开发的方向定位。教师拿到挖掘的课程资源,还要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寻找灵感,获得启发,提取精华,依据教学目标、结构,才能整理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如美术科组万文伶老师依据当地春节发“红包”的风俗习惯,从春节“红包”中挖掘美术课程资源,“红包”内外包装蕴涵的图形文字美化,形式功能设计,绘画、摄影、建筑、雕刻、印刷、剪纸等许多美术及相关人文、历史、地理知识,从精心设计一个教学案例再到创编《利是封》课题教材,通过“实践中的研究”和“研究中的实践”,不断发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利是封》课程。
每个学校都有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和办学传统,我们有与众不同的特色项目和教研成果,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形成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我们提出结合社区环境、资源情况、师生状况及学校传统等因素,设计和编制校本特色课程计划,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层次递进的特色课程体系。
三、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保障
对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我们给予一定的学习课时,例如利用第八节活动课、班会课、早读做一些专题学习,更多地要求教师们将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教育融入教学,与学校所有课程有所联系。只有将校本特色课程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紧密联系,才能确保校本特色课程的有效实施,才不会使校本特色课程成为悬置课程或应付督导评估的课程。
课程资源特色范文2
一、利用家乡饮食文化,丰富活动内容
我们立足本地实际,以本地饮食文化开发与实践为切入点,建立主题网络,生成了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
1.分年龄段收集、改编可利用的本地饮食文化教育资源
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饮食文化内容是幼儿民间饮食文化教育的前提。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调查、访问、文献研究等方式挖掘和收集可用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并有助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民间饮食文化活动内容,将其纳入幼儿教育活动中。因此,我们分年龄段结合季节特点、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收集、整理带有本土特色的小吃、特色菜肴、节日饮食习俗,把收集到的本土饮食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汇编成集,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让幼儿了解菀坪美食的意义,编制大中小班系列活动方案,按时间的推移融入到幼儿园现有的主题活动中。
2.探索能吸引幼儿的形式新颖的活动模式
丰富多样、形式新颖的活动模式能激发幼儿在活动中与环境和材料的充分互动,进而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发展动手能力。我们在课程中以主题活动为脉络,在主题活动中将集体教学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活动、环境创设五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开展每个主题时,我们的教师总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对主题有深刻的了解,再在一日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教育,使各种能力的幼儿都有机会获得发展。同时,利用家校路路通让家长了解现在开展的主题活动,使家长能有目的地与幼儿园合作,实现家园共育。教师还通过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让环境说话,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二、创设本真学习环境,促进幼儿持续发展
1.通过参观调查,学习制作,使幼儿对家乡小吃感兴趣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小吃,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要求他们带领幼儿参观传统小吃店,使幼儿切身体验家乡小吃的博大与深远。菀坪小吃很多是发源于家庭、来自民间,如清明节拜祭用的传统小吃青团子及当地用于招待客人的自制特产熏豆茶等。于是,我们请家长在家和幼儿一起制作特色小吃和美食,了解这些小吃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并进行品尝,激发他们的兴趣。
2.创设体现本土饮食文化的丰富的幼儿园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幼儿园饮食文化教育应该积极创设和利用民间饮食文化教育环境,使环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小中大班在开展家乡饮食文化主题研究的过程中,班班都创设了和研究内容相应的主题墙饰和区域游戏,供幼儿认识、观察、讲述和游戏。一方面,创设主题墙饰,营造民间饮食文化教育氛围,让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如在主题《家乡的桔子》、《家乡的螃蟹》中,教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图片、书籍及各种材料,如桔子皮、蟹壳等布置“家乡桔子”、“家乡的螃蟹”专栏。专栏中有手工折出的螃蟹,桔子皮、蟹壳粘帖成的各类粘贴画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建立主题区域,营造民间饮食文化教育氛围。《纲要》倡导幼儿要充分享受自由与自主的生活,幼儿一日活动中应有大量的自我选择、自我探索和自由交往的时间。区域活动就为这种自由和自主提供了实践载体。我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设置形式多样的活动区角,如我们的《家乡美食》主题活动就设置了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特色小吃店等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由进入,让幼儿在快乐体验中,激发创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三、挖掘社区家长资源,形成多种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家长、社区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丰富幼儿社会经验,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发展。如我们可以利用节日请家长来园参与我们的活动。如元宵节让孩子与家长共同搓、煮“圆子”,端午节开展“亲子包粽子”活动,这样,从幼儿到家长,从家长到社区,从社区到老师,成为了一个共同互动的和谐的整体。
课程资源特色范文3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彰显;特色
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六个方面。
学校如何组织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呢?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点滴经验。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科技室、劳技室、美术室、音乐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二、利用课间改革活动,促进教师、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大课间活动让师生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激发师生学习兴趣,努力通过活动展示自己才能。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及操作如下:
1.活动内容
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愿报名;教师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活动项目,自己上网查询资料、自学自编活动内容,边学、边教、边摸索。
2.进场音乐
进场音乐由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赛马去、我相信等多首乐曲组成,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艺术素养的培养。进场队列的规范也是行为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3.活动方式
分兴趣组活动,各兴趣组的项目是不相同的,组织锻炼的方法与形式也是不同的。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兴趣的可持续发展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学会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锻炼区域分为中心活动区、游戏区、球类区、扇子舞区、跳绳区、腰鼓区、美育区、其他类区。各活动区要求跟着各自的音乐组织活动,其内容、形式等各兴趣小组要有创新,随时改动编排新的内容。
三、师生展风采,学校显特色――具有“民族特色”的内涵发展的教育乐园
“民族特色”,即源于各方面因素形成的自己民族的一直以来的语言、风俗习惯、精神风貌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且彰显有独特优异之处。是学校文化的亮点和看点。平安小学依据历史人文环境、学生个体的背景环境,有机结合平安乡的民族艺术文化,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平安扇子舞”引进学校,体现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生活将相辅相成,同时以“平安扇子舞”为主要艺术活动,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的传承,是学校教育环境之社会主义生态和谐的体现,也是学校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体现。
开发校内课程资源,要遵循实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我校的“改革课间活动、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开发校内课程资源的典型案例。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课程资源特色范文4
关键词: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库;教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于以位于世界前列,教育事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和地位,民族文化传承教学研究在我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探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改变和创新,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中职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探索包括传承文化积淀、注重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技艺人才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成为了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根本目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中职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课程资源库建设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现状分析
我国的民族艺术类高校在2005年开设名族文化专业,因此名族文化课程的出现和发展,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初,教育部门和学校就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彻底提高我国的名族文化底蕴作为名族文化教育的根本。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课程设置方案和教育机制的种种原因,中职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建设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一系列教育发展问题,具体可从两方面来说:
(一)教师资历不足,缺乏资源库建设经验
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的出现也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因此,作为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者必然存在着自身的问题。据研究调查,中职院校的民族特色讲师百分六十五在三十五岁以下,而且有一半多为女性。在这些女性中有百分之六十为教学经验不到三年的新晋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都在讲师的级别。因此这些讲师队伍整体资历尚浅,经验文化水平相对也较为低下。就民族特色文化专业来说,该专业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技艺、基础理论课等专业课程,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需要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对于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是比较吃力的,这就成为资源库建设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课程资源库建设缺乏一定标准和管理
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部门的制度和政策尚不完善,对于新兴地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完善的管理,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培养目标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开设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次,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学以致用,对于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将来能够应用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人才。然而根据调查,学生对于所学的民族文化课程感觉没有太大意义,更谈不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管理,教育部门和学校相关部门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这就导致了资源库建设的参差不齐,进一步造成课程质量的下降。
二、提升中职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关于如何提升中职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充分地提高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建设者与被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完善资源库的建设管理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一)完善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库建设标准设置与管理系统
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处于信息化时代,应此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库标准的设置与管理必须与信息产业结合。由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课程设置与管理还保留着传统的模式和套路,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工作特点,将课程标准设置与新的信息时代相结合,充分地提高课程传授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将设置与管理系统直接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体系相结合,建立学生反馈型资源库建设机制,课程设置者和管理者可直接收到来自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建议,这样课程标准将会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便会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对于提高课程标准大有裨益。
(二)提高课程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库建设人员的素质
由由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库建设需要复合型的教育人才,因此,这对于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挑战。民族文化课程的教育者不仅要具有过硬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还有具有高超的计算机水平。而且,教师又是课程资源库建设管理的负责人,学生是课程资源建设效果的直接检验者,因此,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人才和提高学生生源整体素质是提高民族文化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1]。对于老师的课程资源库建设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强课堂教育水平监督。因此,只有做好提高老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好的课程资源库建设效果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把握专业特点,适应个性需求
由于课程资源库设计的难度大,名族文化品牌课程建设的专业方向也比较多,所以对于此课程,很难把握学习者的接受程度。因此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的把握每个专业方向课程的特点,将不同种类的学生学习水平程度进行不同的课程资源库设计。中职院校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库应该建设成满足一般性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的平台,以适应共性的需求。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出现,中职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创新迫在眉睫,提高建设与管理的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建立完善全面的n程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系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促进我国中职民族文化品牌课程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课程资源特色范文5
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承载中国价值观念的原创力作
《美慧树》打破了以往儿童图书总是以童话故事为主的局限,也突破了图画书作者大多是儿童文学作家的常规。作者中既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的国内儿童文学作家、画家,也有国内环保志愿者、旅居海外的华人画家甚至浪漫主义诗人。在内容上。有关于濒危物种西伯利亚鹤成长和生存环境的科普纪实;有以简约方式讲述钱的历史和功能的社会常识;有海外华人关于吃、家庭、中国传统味道的回忆;有中国诗人对生命意义、对人生价值的呐喊和宣告。全套图画书经过一流儿童插画家的巧手绘制,表现力强、制作精良,是一套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承载中国价值观念的原创力作。
立足于中国儿童早期学经验研究的教育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由专业少儿社出版少儿图书”的小格局被彻底打破,各出版社在进军少儿图书市场的过程中的专业性定位显得极为重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专业性在《美慧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美慧树》建立在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图画书与儿童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以儿童生活中能看到、接触到的事物为切入点,将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经验以精心设计的图画书形式呈现。在主题选取、内容编排、绘图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儿童教育专家及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指导,而且在创作过程中还不断从孩子中获得反馈意见,使作品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兴趣和阅读习惯,阅读性和教育性兼容。这套图画书不仅为家庭教育提供正能量养分。也是幼儿园课程的最佳配套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图画书中的主题内容延伸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社会等领域获得核心经验的发展。
课程资源特色范文6
【关键词】自主性;活动;课程建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对幼儿个体的关注。在“幼儿园课程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主流趋势下,我们尝试进行园本课程――“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一、提出“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动机
(一)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身教育理念和行为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相关调查。引导教师认识到,应把幼儿园课程视为一个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经验组合而成的整体,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二)探索如何将非结构性教学与结构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回归他们作为学习主体在课程中应有的选择权与自。
二、制定“自主性活动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我们制定出“自主性活动课程”总目标:以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出发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通过创设和提供有效和适宜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及个别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自主地发展。 总目标下设运动与技能、认知、情感三个具体发展目标。
(二)“自主性人格”构成的理论模型
为突出课程对幼儿“自主性人格”发展的重视和对幼儿品质的培养,我们还制定了幼儿“自主性人格”构成的理论模型 (见图示)并以“自主性人格”发展的三个目标,作为课程总目标的一种补充。
三、充分利用“自主性活动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建设中,我们把家长、社区人士都纳人到课程建设者的范畴中,并从补充和完善课程内容与实施途径层面,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一)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1.新型家园互动关系,发挥家长团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家长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自主性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明晰活动对于孩子发展的意义;在活动的进展中,教师与家长通过双向交流探讨每个孩子在活动有的优势、困难和发展方向。
2.建立家长资源库,为幼儿活动提供支持。每年我园都会对家长的职业进行调查分类,建立家长资源库,使开展幼儿社会活动更加可行与便利。如有班级正在开展“消防安全”方面的主题活动,可通过资源库找到当消防员的家长,他带领幼儿到消防局考察并参观消防员的训练。
(二)充分调用社区资源
我们积极开拓社区资源,与医院、邮局、小学、图书馆等达成协议,为孩子提供更多主题活动场所。如:开展“水”主题活动。得到了区污水处理厂的支持,让幼儿参观了解污水处理过程;
四、如何实施“自主性活动课程"
(一)以“项目活动”为主线的系列活动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团体讨论
这里的“团体讨论”,指引导幼儿围绕议题。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教师要在讨论中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梳理出他们的现有经验。根据幼儿的经验缺失,进一步调整预设的主题网络,重新设置主题开展的线索与步骤。
2.实地考察
这里的“实地考察”,强调给予幼儿真实的体验。如研究“商店”,我们让幼儿到社区商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目标提出明确的考察任务。在考察商店过程中,幼儿可以去选购物品,也可以去参观商店的摆设,或记录货物的分类,价目的标签等,还可以观察商店中营业员的分工协作。
3.发表与展示
在自主性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或小组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组内等多种场合,以平面作品、立体作品的静态形式或以谈话、戏剧等动态形式加以发表与展示。如在“梦”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对“梦是如何产生”的理解,以连环画的形式加以表达,甚至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搬上小舞台。
4.探索研究
探究是自主性活动中的核心要素。在主题开展的初期阶段,探究形式以查阅资料、成人访谈、实地调查为主。在主题开展的深入阶段,探究则以幼儿动手实验、真实体验为主。在主题开展的阶段,探究形式以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为主。
(二)创设支持幼儿发展的特色环境
环境创设是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主性活动课程”的环境创设可从“园、级、班”三个层面进行。一是园内创设了开放式的公共区域与各式功能室,如“情景小屋”、“生态园”等,鼓励幼儿自由、大胆探索。二是以年级为单位创设相应的综合角色游戏区,并根据课程发展进行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方面的调整。三是创设个性化的班级环境。
总之“自主性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对我园教师和幼儿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及能力和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可以创设教育情境或环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