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产业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产业化技术

建筑产业化技术范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税收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税收数额的多少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的研究税收的各项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本文主要介绍了税收筹划的概念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建筑施工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税收筹划概念与意义

税收的强制性与无偿性决定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额,是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税收筹划工作是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税法赋予企业的权利来实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自身的发展中有着特殊性,但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充分把握国家的税收政策,综合考虑建筑行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税增收,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又称纳税筹划,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行为。简单说就是在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等方面进行策划,利用税法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具有高投资、高回报率、高覆盖面的的特点,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也有着资产负债率高、工作程序复杂等特点,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种类繁多,目前建筑业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这些税种共同构成了建筑业适用的税收制度,这就给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税收筹划有利于建筑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节约纳税的成本,为企业增加现金流。通过税收筹划刚好满足了企业对现金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有助于了改变建筑业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总体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通过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提供保障。

三是,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合法经营,避免出现违法操作。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以全面掌握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来开展的,这就要求税收筹划的具体操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殊性的税收筹划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税收筹划上要充分利用建筑施自身的特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制定有效的会计科目。企业的每天的会计工作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建筑企业进行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时,经常将一些费用混淆,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困难,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负。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限额是明确规定的,一旦混淆了这些规定,就会对企业的所得税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所得税额上升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出了节约开支外,还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会计科目,通过对所属会计科目有效调整来实现。比如新产品的设计费、设备的调整费、

半成品的试制费等都可以纳入技术开发费项目。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置科学的明细会计科目,严格明确涉及到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项目。避免混淆会计科目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负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上有着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明确收入情况。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结算收入的多少不仅仅影响企业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数额,还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影响企业的所得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基本不会在一个会计时期内完成,根据税法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要合理的明确的确认工程相关的结算收入,可以采取延迟纳税期限,无息使用缴税资金的方式。

第三、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列支情况的税收筹划。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列支是企业应缴所得税的依据,关系到应缴所得税的数额。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费用列支的税收筹划工作。将发生的成本费用及时入账核销;将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损失和费用,采用预先列支的方法列入费用,比如,到期职工工资应该按照未发放的月份和职工人数的平均工资进行工资总额的列支;适当缩短损失、列支费用的摊销期,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殊性选择年限,以此递延纳税时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经济合同税收筹划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中要签订不同经济合同,合同中的条款可能会对企业的税负有影响,所以,在签订经济合同时,要注意筹划技巧,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第四、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研究和掌握国家对企业所处地域或者产业倾斜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寻找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突破口,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税收优惠。例如: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地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均可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进行选择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真落实国家的税收政策,积极开展纳税活动。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长远目标,全面考虑影响企业纳税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姬小红.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分析.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2]王莹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0(10).

[3]赵敏,吴中萍.试述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06).

建筑产业化技术范文2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 发展现状 优势 对策

1 概述

我国的建筑工程始终是以现场施工为主,到了20世纪70年代试图通过借鉴前苏联的预制大板房技术改变施工方式,但由于这种粗糙的预制板技术存在着许多缺点,如保温隔音性能差,防水防渗性能差等,到了80年代就逐渐淡出了市场,目前我国仍然是以现场施工为主。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差、资源消耗高、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程度高等,而产业化的建造方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住宅品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程度。我国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做了很多工作,1998年7月成立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次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八部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文件,即“72号文件”。文件明确了我国发展住宅产业要走工业化、标准化之路,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1]。由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中缺少技术标准、市场认同度低等问题,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2]。为改变粗放的建造方式,建设更多节能、环保、安全的住宅,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住宅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2 住宅产业化的比较优势

产业化的生产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2.1 全面提升了住宅品质。我国房地产产品年开发量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鉴于以上情况,住宅产业化从提高部品、部件的工业化水平入手,将重点放在如何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部品部件,促进了产品系统配套与组合技术的系统集成。同时,标准化、系列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其加工精度和品质都远远超过现场手工操作的方式,这就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提升住宅品质提供了有效保障。

2.2 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我国住宅建造周期长,与发达国家相比,同样建造一栋300平方米的别墅,我国需要5-7个月,是发达国家的3-5倍。同时,劳动生产率低,我国整个产业的人均年竣工面积为28m2左右,仅为发达国家建筑工人劳动生产率的1/4-1/5。而产业化的建造方式使得施工现场大都是组装构件,减少了施工现场湿作业,加快了工程实地建设速度,从而使施工周期缩短了1/3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3 实现了节能减排及资源节约。目前,我国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发达国家30%以上。相同气候条件下,住宅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3倍。同时,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大。而住宅产业化通过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成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能源转化和传导的效率,属于高效节能住宅设备与部品,从而保障了建筑节能减排的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住宅产业化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方面效益显著。尤其是在节地方面,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土地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现象,北京万科对其北京项目建造全过程中,对物耗、能耗进行了统计,与传统建造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数据表明,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资源消耗方面的优势显著。

2.4 促使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住宅产业化采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使得大量的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现场施工人数比原来减少2/3。住宅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会引起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刺激了就业,从而为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有利条件。

2.5 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我国在住宅业上每增加1亿元投资,其它23个相关产业会相应地增加1.479亿元投入;其中,建材、冶金、农副业和机械部门共投入0.7亿元。被带动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有50多个。

2.6 培育了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住宅产业化将带来建筑行业新革命。据专家测算,我国住房建设(包括其带动作用)每投入100元的资金,可以创造相关产出170-250元的需求,能够拉动GDP增长约1个百分点。

归根到底,我们更关注的是住宅产业化的成本优势。可以看到,住宅产业化不仅具有企业成本优势,在社会成本和消费者成本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建筑生产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再加上规模化采购,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运输等环节的直接成本的下降,产业化住宅的企业成本优势会逐年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住宅产业化要想得到大幅度的推广,其优势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否则将难以推广。首先,住宅产业化采用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这一优势能够极大的提高住房的质量,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房子交付使用后,消费者不得不因为房屋的质量差而为其买单的现象。其次,住宅产业化大大降低了建筑施工的失误率,从而保证了房屋质量。同时,住宅产业化实现了土建装修的一体化,这样就为消费者节省了二次装修的费用。并且产业化全装修的模式避免了毛坯房二次装修时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这几点都体现了住宅产业化的消费者成本优势。

最后,相对于传统的建造方式,住宅产业化使现场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大大减少。产业化的住宅建筑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减少,材料耗损的减少,可回收材料比例的增加,更好的实现了建筑节能以及住宅节水性能的提高等。可见,住宅产业化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体现其社会成本优势[3][4]。

经过专业人员测算,当建造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产业化生产的综合成本将比传统生产方式下降5-10%左右。这样看来,在保证房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唯一出路。

3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八部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文件,住宅产业化才算被正式提出,但当时响应者寥寥。目前为止,产业化住宅占房屋开发总量的比例仍然很小,尚未形成规模,而规模过小又导致成本过高。显然全面推广住宅产业化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房地产企业支持力度过小。虽然住宅产业化被提出很多年,但目前采用产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的开发商及项目并不多。这是因为住宅产业化还尚未形成规模,导致产业化住宅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住宅。开发商不愿冒着增加技术和提高额外成本的风险去开发产业化住宅,面对新技术、新材料可能导致的成本的增加、风险的加大,大多数开发商仍然抱着犹豫、观望,甚至“坐享其成”的心态。住宅产业化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光凭着某一个地产公司的力量是做不起来的。并且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产品性能低下,工程质量低劣,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住宅质量需求。

3.2 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持怀疑态度。我国目前尚未大力推广产业化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模式和经营方式,住宅产业化还未深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概念还很模糊,对其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果还不了解,而且也没有切身体会到产业化住宅所带来的好处。消费者对产业化住宅持怀疑态度。这就不利于住宅产业化的发展[5]。

3.3 政府的推广力度不够

3.3.1 政府在制定土地、财税、金融、技术等相关政策上的失职。目前,我国在土地、财税、金融、技术等方面还缺少完善的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了开发商不愿全身心投入到住宅产业化的浪潮中来,使住宅产业化在我国难以推广。而国际经验证明,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得益于适当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支持。只有政府的经济政策支持做保障,才能更好的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3.3.2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是市场需求的载体,只有让消费者真正地认识到产业化住宅的优势所在,才能保证住宅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升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信心是与政府的宣传力度息息相关的。

3.3.3 政府在推进住宅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存在职能缺失。目前,配套政策法规和机制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缺乏整合配套,各自探索发展分散;标准和技术体系不健全,技术单一,无论是结构的预制组装技术、接口安装技术、部品集成技术,还是施工技术、性能认定技术、节能技术,都没有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体系。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只有加快建立住宅的标准规范体系,才能建立住宅产业技术保障体系,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住宅价格。然而,我国政府在推进住宅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存在着职能缺失。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市场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比较混乱,在使用审批的部分新材料之后出现了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几个基本环节的研究问题,但此时政府却不能提供技术支持。新材料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都遭遇到了障碍。与此同时,国内在引入一部分在国外已经相当完善的产业化技术之后,却面临着无标准可依的局面,这就妨碍了先进建筑体系和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发展住宅产业化,政府首先应当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推广、建设和改革新型材料以及新型结构体系。

4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建筑(住宅)部品体系,实现部品开发、生产和供应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住宅产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部品体系都相对较为完善,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也比较高。如何完善我国的建筑部品体系?首先,统一模数协调标准是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其次,开展部品认证是提高住宅品质和性能的有效方法,即可以通过对部品的标准性、通用性、节能性、环保性等性能进行评估,从而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大力推广通用部品的生产和先进成套技术,有效促进住宅部品的发展[6]。

4.2 建立完善的建筑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我国的住宅建筑体系大都是单项技术,虽然种类多,但并没有标准化、配套化技术,这就限制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而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如轻钢建筑体系、木结构)和与之配套的成套技术能够大力提高住宅产业化的程度。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建立适合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建筑体系[7]。

4.3 鼓励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形成,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拓展建筑产业链,带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符合“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工业化成套技术与建筑体系在我国的研发、生产、应用,逐步提高我国建筑工业的标准化、工业化水平,促进建筑建设方式的转变。同时,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业化整体水平。

4.4 制定一系列利于产业化住宅生产和消费的相关税收和金融政策。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从税收和金融两方面分别制定有利于产业化住宅生产和消费的税收和金融政策。税收调节等财政政策是有力手段,可以明确规定如消费者购买符合国家政策以及技术规范要求的住宅,不但可以申请低息贷款,并且在还贷期间,可在个人所得中自动扣除还款的数额等等。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一方面可以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即对符合条件的住宅项目优先提供开发贷款、降低开发贷款利率或适度放宽负债率限制,对购买该类型住宅的消费者降低首付要求或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研究出台与“土地招拍挂”挂钩、与绿色建筑发展挂钩、与建筑建造过程中税费挂钩及工业化产品减免税的相关政策。只有有效的经济政策支持,才能更好的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持续发展。

4.5 房地产企业亟需调整升级。住宅产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房地产企业应放眼未来,充分认识到产业化住宅的优势所在。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房地产企业还应该提高管理、开发、施工的能力,积极投入到住宅产业化的浪潮中。

4.6 培养消费者产业化住宅的消费理念。市场需求的载体是消费者,但目前消费者对住宅产业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其表面意思上,更加关心的只是地段、房型、环境等问题,并不十分在意住宅的整体使用性能,而对于工业化住宅运用新技术所带来的实际好处缺乏亲身体会。并且,相对于传统住宅,产业化住宅的成本较高,这也是不利于产业化住宅推广的原因。所以除了制定以上相关金融优惠政策之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房屋建筑设计知识、产业化住宅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产业化住宅的优势等普及到广大消费者中来,从而积极推动产业化住宅的消费。同时,针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政府应积极开展相应的预测和调查工作,如:对住宅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对我国住宅市场现状的调查评价、对住宅需求额的预测、对住宅建设技术的评价和预测等[8]。

参考文献:

[1]聂梅生.住宅产业化路在何方――中国住宅产业化十周年思考[J].中国房地产,2004.05.

[2]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王丽丽,王丽萍.住宅产业化经济分析[J].山西科技,2003(6):23-24.

[4]阙小虎,宋秀奎.住宅产业化成本优势“显山露水”――解读万科中粮假日风景项目经验[J].城市开发,2010(22).

[5]欧阳新.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6]娄乃琳.中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实践与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1.

建筑产业化技术范文3

一、 建筑工程产业化概念

建筑工程产业化,是指用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用产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工程部件,充分发挥工程装备和工程建筑建模能力,将建筑工程由现场施工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将工程建筑由“建造”转变为“制造”,对建筑工程这将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又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量。当然建筑工程产业化并不是简单地搭积木,而是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制造、施工等融为一体的运行,每个部分相互依托,相互关联,从而促进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建筑工程产业化以集成型规模化的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以产业化制品的现场装配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方式,以产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方式。

1、建筑工程产业化国际发展概况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国家,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范本,即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再建立许多专用体系后,发展通用构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的“第二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过渡,法国的住宅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由专用体系向通用体系过渡,建筑体系逐渐向学校,办公楼,体育及公用建筑发展。

美国为推广产业化住宅,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颁布美国产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当前美国住宅产业化市场发展完善,住宅用构件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美国住宅多建于郊区,以低层结构为主,用户可以按照样本或者自己喜欢的地点和方案设计房屋,按照住宅产业化上产品目录购买房屋构件,委托承包商进行建造,现场机械化施工,在美国有10%的人居住在产业化建造的住宅。

新加坡的住宅产业化也比较成熟,在经过七、八十年代的发展,目前,新加坡要求保障房项目100%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

2、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概况

我国的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 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发展期,尤其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生产技术简单,各地都建有生产线,大规模生产的预应力空心板成为我国装配式体系中最量大面广的产品。80年代,为在北京地区满足高层住宅建设的发展需要,从东欧引入了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其内外墙板、楼板都在预 制厂预制成混凝土大板,采用现场装配,施工中无需模板与支架,施工速度快,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发展高层住宅建设的需求,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全国已有数万家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全国预制混凝土年产量达2500万 m3 。这一时期这些装配式体系被广泛应用与认可,大量预制构件都标准化,并有标准图集,各设计院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按标准图集进行选用,预制构件加工单位按标准图集生产加工,施工单位按标准图集进行构件采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很好地适应了当时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房屋、预制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等在唐山大地震中破坏严重,使人们对于装配式体系的抗震性能产生担忧,相比之下认为现浇体系具有更好的 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而大板住宅建筑因当时的产品工艺与施工条件限制,存在墙板接缝渗漏、隔音差、保温差等使用性能方面的问题,在北京的高层住宅建设中的应用也大规模减少。与之相反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现浇结构体系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采用现场现浇的结构体系更加符合当时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求。

二、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的现状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建筑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同时目前传统现场施工方式也面临环境污染、水资源费、建筑垃圾量大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保持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以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相关地区对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的热点过度聚焦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出过高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比例,这有可能对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果。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人均竣工面积仅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4-1/5;建筑周期长,同样一个18层高层住宅,我国需要13个月建设完成,日本等发达国家只需要9个月。质量水平偏低,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化,流程化,质量不稳定,容易受气候,人力环节等因素影响,劳动力紧缺,且素质偏低,民工荒普遍,缺乏培训,劳动力素质低,专业性不高,缺乏专业培训。

万科在2006年完成的国内首批装配式节能环保住宅,上海浦东万科新里程住宅项目包括1栋14层和1栋11层高层住宅其外墙,楼板。阳台。楼梯空调板等均是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装配率高达70%,据万科统计施工过程降低20%的施工能耗,减少60%的用水,混凝土与钢筋消耗,以及80%的木材损耗,施工垃圾以及装卸垃圾

长沙远大从事住宅产业化,是第一家以住宅产业化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远大设有住宅研究院,负责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建造方式,施工工法,技能环保等研究与实验2010年远大曾用360小时建成一个1.7万平米30层的酒店轰动一时,被誉为”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建设者”。

三、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师劳动密集产业,一直享受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带动巨大就业,产业化推动力不足,随着用工荒蔓延,人孔红利的消失,建筑业对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产值一直保持25%增长,开工面积大,巨大建筑需求促使大部分企业忙于扩展市场,没有精力顾及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加之我国建筑设计属于独立行业,无需考虑工艺流程,建筑产业链信息交互有限,设计施工信息部对等,难以实现生产流程化。

1、企业发展应对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机械装备和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产业集聚合集约发展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建筑能耗。

2、改善施工条件,降低建造过程的噪音,垃圾 扬尘,粉尘等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工艺条件好,质量稳定,尺寸精准,降低难度对复杂构建,只需要制造一次性模具就可以大批量生产,工期短,多工序可以并行施工,不受天气影响等,总之,建筑工程产业化有助于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期,好节能的绿色高品质工程。

3、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带动设计施工、建材等50多个关联产业,近2000多种产品技术创新促进建筑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 对促进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升级信息化有重要意义。

4、有利于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实现减员增效,有利于建筑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降低用工需求,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强大的活力。

建筑产业化技术范文4

【关键字】住宅产业化;住宅集团

1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联合国提出 "住宅产业化"的6条标准: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化。 住宅产业化是一种住宅建造方式的变革,就是由现在半手工半机械比较落后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

2 中国目前住宅产业化的现状

早在1999年,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八部委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了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要求,成为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的纲领。然而,住宅产业化从1996年开始正式在全国试点,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余个年头。业内专家表示,住宅产业化距原来预定的目标相差比较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住宅建设的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化和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由采用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劳动生产率,只及发达国家的1/2或1/3, 因此造成建筑成本高、住宅价格高、施工周期长,仍以湿操作为主。

2.2 住宅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住宅建筑体系大多数局限于结构形式或施工技术,没有从建筑整体出发,进行成套技术开发。标准设计文件,建筑的模数标准,住宅部件产品标准还很不规范和健全。

2.3 住宅部件质量低,住宅建筑与部品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住宅使用的各种设备、制品模数协调体系尚未建立,性能缺乏标准,通用性差,质量难以保证。

2.4 能源、原材料、土地资源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建筑材料仍以传统材料为主,能耗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住宅科技含量偏低,节电,节能,节水等的先进环保技术尚不能有效地得以推广,新材料,新部品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智能化住宅的发展。

3 天津住宅集团的产业化进程

天津住宅集团作为天津市建设系统的国有大型企业,自从2006年以来确定并积极实施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依靠自主创新,深化结构调整,打造住宅产业化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住宅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育四大产业板块集群优势,造就住宅产业化集团型模式

按照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住宅集团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经营组织结构和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全力打造“四大产业板块”。

3.1.1 住宅集团通过几年的结构化调整,形成了一条房地产开发经营、新型建材与住宅部品制造、建筑施工、科技与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相互支撑的住宅产业链,覆盖住宅投资、科研设计、开发经营、新型建材和住宅部品制造、建筑施工、装饰装修、节能与结构检测、房屋销售和物业管理服务等住宅的全寿命期,实现了“一条龙”式的住宅生产与运营管理模式。

3.1.2 形成了省地节能、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住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体系的优势集成。

3.1.3 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统一利益共同体,确保以住宅为最终目标产品的多专业紧密协作,确保产业链所有环节有效支撑和有效连接,保证住宅产业化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得以实现。

3.1.4 住宅产业化集团模式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住宅产业化的实施显示出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住宅产品质量上的优势。

3.2 打造突出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全国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为进一步完善住宅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形成住宅建材和部品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建造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住宅集团把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新型建材作为优先发展项目,2007年在武清区兴建了占地350亩、建筑面积8万m2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条年产70万m3砂加气砼制品生产线和一条年产40万吨脱硫石膏制品生产线,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2009年,住宅集团新型建材产品合同订单达到上年度的1.3倍,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满足市场需求,住宅集团正在滨海新区建设第二个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再上一条年产120万m3的加气砼生产线,把加气砼的总产能扩大到190万m3,使住宅集团新型建材制造业板块名符其实地成为全国新型建材业的龙头老大。

3.3 实施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促进集团快速发展

实施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了住宅集团快速跨越式的发展,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三年实现高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利润总额增长了八倍,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加快住宅产业化步伐,打造完整的住宅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升级,加快了集团四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壮大。目前,住宅集团年房地产开发规模已达到300多万平方米,开发项目遍及天津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新四区和全国七个省区。

建筑施工业年施工经营总规模三年翻了三番,年施工面积拓展到400多万平方米,承担了一批天津市和外省市标志性公共建筑重点工程和住宅小区的建筑和装饰施工任务。

科技与服务业进一步做优做强,集团旗下的房屋鉴定勘测设计院、作为天津市首家建筑节能检测机构的建筑节能与环境检测中心、全市唯一的住宅技术研究机构住宅科研所,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出色完成了一大批建筑设计、节能与环境检测任务和科研成果,并频频获奖,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建筑产业化技术范文5

这期间遭遇过诸多困惑和质疑,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成为“先烈”,而是站在了行业的前端。

如今,来自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住宅产业化之路。

“操之过急”还是“恰逢其时”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盖房子最多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在“怎样盖房子”这样的基础性问题上,比国内同行们更有前瞻性。

万科董事长王石认定,住宅产业化是必然趋势,也是“万科唯一出路”,因此1999年就确定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战略。然而,技术落后、国家标准缺失、产业链没有形成……很长一段时间,万科的住宅产业化之路形单影只。

1999年,国务院住宅产业化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万科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响应的开发商――当年即成立了公司的建筑研究中心。但在此后八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考虑如何吃螃蟹”,直到2007年,第一个工业化住宅项目上海新里程20号、21号楼开工,万科住宅产业化的技术和理念,才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在此期间,万科做了很多“本来应该由政府来做的事”。比如2003年启动标准化项目,开展设计模块化并建立了成熟产品库。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2004年成立工厂化研究中心,经过调研,从轻钢结构、木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三种住宅体系中选择预制混凝土结构(PC)进行技术研究。

之后在2005年建造的一号实验楼上使用了PC结构、外墙、整体式厨房、卫生间和轻钢外墙、屋顶以及ACL(蒸压加气轻质混凝土)外墙板,“对各种工业化建筑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验。”曾参与万科一号实验楼建设的资深建筑业人士楚先锋说。

2006年,万科的产业化基地在东莞启动,2007年其PC技术进入实战,在国内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住宅――上海新里程项目两栋楼的建造过程中,又分别对香港的PC技术和日本的PC技术作了比较,认为后者更适合中国国情。

然而,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实验,2009年,首个全PC技术应用项目上海金色雅筑却效果不佳。漏水、墙体变形、房屋不隔音、瓷砖开裂等,许多报道和批评直指万科PC技术。

“住宅产业化险些被害惨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向《望东方周刊》回忆,“PC有一定的技术瓶颈,当时又没几个建筑队伍懂这种施工工艺。”

更多的困难则来源于成本和产业链配套的缺乏。

工厂化、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本来应该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但因为构件生产、运输、吊装等设备昂贵,而住宅产业化规模较小,工业化住宅建安成本反而“比传统建筑方式平均增加40%”,王石在2007年的一档电视节目中说。

此外,制约住宅产业化发展并且一直为行业诟病的是,部品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没有形成,无法实现工厂化生产,上下游产业链缺失。万科只能按照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向构件生产商、部品提供商定制“专用化”材料,但能够满足要求的构件厂商、部品商以及工业化施工技术人才少之又少。

对市场和消费者而言,除了“像搭积木一样”的盖房方式听起来神奇而有趣,住宅产业化的房子并没有更多吸引力。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曾透露说,为了推销工业化的产品,2008年万科北京的两栋工业化住宅楼“价格比非工业化的楼更便宜”。

与此同时,有人怀疑万科标准化将成为国家标准制定的依据而最终造成垄断;还有人认为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时机不成熟,万科“盲目突围”、“操之过急”。

王石却坚称万科推行住宅产业化“恰逢其时”。

住宅产业化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环保、减少垃圾和污染,这与国家推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工业化还可以节省人力、缩短工期提高效率、保证房屋质量等等,会成为未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万科的“深谋远虑”正在被证实。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性使得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企业自身而言,房地产业如今正在经历深度调整,房屋质量重新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建筑业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工业化的优势愈加凸显。

分散的力量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出现过一波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热潮,带动了一批大型构件厂的出现,但是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这场住宅产业化运动中断,构件厂也逐渐凋零。

坚持做住宅产业化的企业大多也和万科面临同样的困境,因为产业链缺失,没有房地产商大规模使用他们的产品,“逼得像北新建材、海尔、远大住工自己开发房地产,以便大规模推广应用自己的住建产品。”

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工业企业,1996年就开始探索住宅部品的产业化,同年与日本铃木合作发展整体浴室。

1999年,远大引进日本钢结构,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建设的钢结构集合住宅。

“远大是住宅产业化做得最完善的企业。”住建部住宅建设及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开彦告诉《望东方周刊》。目前,远大住工已应用工业化集成技术,成功制造出超过5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

在上海世博会上,八层高的远大馆仅用一天时间建成。当时,远大馆新闻中心主任伏广旭说,使建筑成为一种标准化工业产品,不仅实现了五倍节能、六倍节材,建筑垃圾只有1%。

2012年6月落成于湖南湘阴的30层大厦“T30酒店”,建成入住仅用了48天。该酒店用钢量比常规建筑少10%~20%,混凝土少用80%~90%,建造成本比常规建筑低10%~30%。

2012年,长沙“天空城市”引起广泛关注。远大集团子公司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规划建设220层大楼。

838米,比当时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要高10米。更引人瞩目的是建设时间:七个月。而迪拜塔历时五年半。

中国建筑界“空心楼盖”知名专家、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邱则有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远大集团的技术核心为全钢结构模块化建造,“高楼建造团队已经准备了七八年,七个月是指全钢结构模块的拼装时间,这部分程序并不难,时间足够。如果加上工厂加工、建筑骨架搭建等,时间就远远不止了”。

类似远大这样从部品商扩展成集成商,或者万科这样从开发商直接参与到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2006年6月建设部下发《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建住房[2006]150号)文件,确立了开发企业联盟型(集团型)、部品生产企业型和综合试点城市型三种产业化基地类型。其中,北京北新建材集团、天津三建公司等主要从事钢结构的住宅产业化、青岛海尔主要从事家居集成的住宅产业化、南京栖霞建设主要从事创建新型环保节能型住宅、温州正泰集团主要从事电器业的住宅产业化,等等。

截至目前,全国先后批准建立了50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但是在开彦看来,各个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与全行业产业链的打造没什么关系”――企业各自单兵作战,部品标准仍然缺乏通用性。

城市突围

2014年5月9日,北京市通过了“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评审,此前与北京一同申报试点城市的还有上海、青岛、厦门、潍坊、烟台、聊城、南通、南京市江宁区、常州市武进区、吉林等17个城市。

从2006年建设部《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以来,由政府主导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仅有深圳、沈阳、济南三个。2013年10月由住建部牵头的《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区)发展规划及评价标准》讨论稿公布,“计划到2015年,在全国培育20个左右试点城市(区),其中,东部地区发展10个左右,中西部各发展5个”。通过试点城市整体带动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尽管住宅产业化十几年间推行缓慢,但各地政府一直不乏动力。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对本刊记者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使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建筑产业化作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但行动上却明显滞后,“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和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如增加的税收成本等,如何进行减免;对于全装修住宅,增加的装修价格如何与房价控制目标相协调等。”

北京市曾在2010年出台《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并制定《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万科北京项目中粮万科长阳半岛祥云湾4号至7号产业化住宅楼,成为第一个获得3%面积奖励的项目。

除了北京,自2011年以来,上海、重庆、山东、吉林等省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指导文件。

万科2007年曾对首个面世的工业化住宅上海新里程项目作了节能测算:假设全行业推行PC建造方式,到2012年,行业总体节约的能耗相当于葛洲坝发电站三个月的发电量,节约的用水能造11.5个西湖,减少的木材相当于0.8万公顷森林。

然而,直到今天,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方式仍是主流。

建筑产业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 两个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64-001

省委,省政府改善“两个环境”建设,住宅产业作为我省乃至全国能耗最大的行业,其自身能耗加上使用能耗占到全国各行业总能耗的47%,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能耗问题。

一、现有住宅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我国住宅产业呈现出“四低两高”的特点,即工业化水平低,住宅部件的系列化产品率目前只有20%;成套技术集成度低,科技进步对住宅建设的贡献率仅为30%;劳动生产率低,从业人员人均年建设住宅不到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建筑业增加值更是只有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住宅综合质量低,大部分住宅建设还是现场手工操作为主;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普遍规模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耗能高,造成的污染程度更高。

二、推进住宅产业化是改善“两个环境”的重要抓手

所谓住宅产业化,即住宅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手段和现代工业组织,对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手段集成和系统的整合,达到建筑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流水作业,从而提高质量、效率和寿命,降低成本和能耗。就社会效益来说,产业化的住宅建设具备以下的优势:

首先是改善生态环境。工业化制造住宅部品节煤省地,而且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施工现场则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绿色施工。

其次是明显节约能耗。据研究机构测算,采取工业化集中生产的方式,预制率可达到90%以上,降低了建筑主材的消耗,装配化施工的方式也减少了辅材的损耗。其中,施工现场模板用量减少85%以上,现场脚手架用量减少50%以上,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抹灰工程量节约50%,节水40%以上,节电10%以上,耗材节约40%。

第三是经济效益明显。以产业化实施住宅建设,钢模板可节省65%的材料费、90%的人工费;抹灰可节省90%的人工费、95%的材料费;苯板、外墙装饰面可节省95%的人工费;钢支撑可节省80%的材料费;脚手架可节省70%的人工费和材料费;管理费用可节省50%,项目综合造价大约节省1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第四是保证住宅品质。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生产部品,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由公分级向毫米级转变,基本消除了传统施工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更高的生产力和更佳的质量控制,住宅室内空间舒适度、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更加优良。

相比传统的住宅开发建设模式来说,产业化的住宅建设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提升构件产量。由于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建筑构配件在工厂里可以批次的重复制造,也不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是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所以能够迅速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建造大量的建筑。二是缩短建设周期。大量的建筑构件在工厂里由产业工人生产完成,现场只是以组装和安装作业为主,特别是用机械代替人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工期。以一般民用住宅为例,高层建筑的施工可以缩短1/3左右的工期,多层和低层由于预制程度较高,现场工期可以缩短50%以上。三是降低事故几率。大部分建筑构件在厂房生产,很大程度提高了住宅的综合质量。施工现场采用机械化装配式建房,减少现场作业人员,降低了施工过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推进全省住宅产业化的建议

推行住宅产业化,要把握“四化”,即标准化、通用化、规模化和系列化,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在政策上要积极鼓励。推进住宅产业化,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省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并出台可操作性很强的刚性文件予以保障。住宅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不论是省级层面,还是各地市级层面,都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组建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企业集团,具备条件的地市还可以打造住宅产业化基地。财税部门可以制定对住宅产业化的部品体系、建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的财政补贴、税务减免政策,也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技术研发、科技创新进行奖励。规划、建设部门可以通过奖励容积率、减免城市配套费的办法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