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1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拓展训练需要不断的丰富思想与内容。首先,在思想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训练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并自觉完成训练活动。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其次,在内容方面,需要确保拓展训练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并且需要确保拓展训练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与学习特点。
1.2开展多样化的拓展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团队精神
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与教育等因素。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拓展训练活动,例如,野外体验生活、登山、室内攀岩、水上拉链、孤岛求生、逃生墙、抽板过河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拓展训练活动中来。在部分拓展训练中,需要学生们团结一致才能够完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理念。在拓展训练中,确保学生不断的提升自我,以便确保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3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完善学生心理特点与性格
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变大,学生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尤其是高中生要面临升业压力。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存在意志力较弱、自信心不够等性格弱点,通常表现为易躁、自卑等心理缺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需要将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拓展训练中引进“攀岩、登山”等野外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正视自己的心理缺点与弱点,敢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独立面对挫折的抗挫折能力,针对突发事件可以沉着冷静的应对。从而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其意志力。并将其训练作用应用到学习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通过各种野外训练活动,适当的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紧张情绪,让学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确保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
2.总结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2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如情感、意志、性格、风度、气质等。它是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制约着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青年学生来讲,培养健康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原因有二:其一,现在的青年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核心。他们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在父母们所布置好的道路上走下去,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的船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浪,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青年学生因遭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已不再是新闻。这些事件的发生,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差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不容忽视。其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表现在学习、生活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提高心理素质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呢
1、自信心 真正有自信的人表现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既不自己贬低自己,也不盲目自负。目前很多青年学生容易走两个极端:自卑和自负。自卑感较强的人,常常通过牺牲自己的权利而向旁人证实自己,从而变得唯唯诺诺,丧失很多机会;自负心较重的人往往不认真审视自己,而是把自己罩在一个虚幻膨胀的光环中,变得盛气凌人,使别人避而远之。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怎样能够真正变得自信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锻炼:一是练习正视别人。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怕你,我感到不如你。将眼神抬高则意味着:我很心虚,担心不如你,我要显示自己的强大。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且光明正大。因此练习正视别人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二是适当加快走路速度。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表达出“我无所事事,我觉得我是个失败者”意思,而较快的步伐则告诉整个世界:“ 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请,我相信自己能成功。”因此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长。
2、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它是一种正面的心态,由希望、乐观、勇气、进取、慷慨等正面的特征组成。如何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呢?一是从行动的角度培养;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的心态。许多人总是等到自己有了积极的感受再去付诸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心态是紧跟行动的,如果一个人从一种消极心态开始,等待着感觉把自己带向行动,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他想做的积极心态者。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等待,不要想“这事等我心情好时再做吧”,而应该用行动来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二是从语言的角度培养。运用正面的语言暗示也有利于积极心态的培养,比如今天你忙了一天,终于把事情做完了,不要说:“我累死了。”而应从正面说:“紧张了一天,现在真轻松。”遇到困难的事情,不要说:“ 我不行。” 而应说:“ 我经过努力一定能行。”三是从环境的角度培养。环境包括你周围的人和事物,应该注意发现人和事物的闪光点,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和事物的阴暗面。因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有正面和反面,就象我们这个世界有白天和黑夜一样,因此在生活中注意称赞别人的优点,注意欣赏事物的美丽,而不是抱怨别人的不好或环境的恶劣,你的心态自然就会积极起来。3、耐受力 耐受力是一个人承受疾病、疲劳、挫折或艰苦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协调。青年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拒绝和失败,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和困难。只有咬紧牙关忍耐下来,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要培养在困难挫折面前的耐受力,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困难,要学会辨证思维,找到困难积极的一面。对于挫折,只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思想上首先要适应它,然后才能想办法改善它或避免更坏的事情发生。其次要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对于困难,应面对困难而不是逃避困难,然后认真想办法解决。对于挫折(疾病、失意等), 不要坐着天天想挫折多么痛苦,而应立即找有意义的事去做,只有通过做事将时间排满才能降低痛苦感。4、宽容这里的宽容不是宽容别人对你的侵权,而是对那些意见、习惯和信仰方面与你不同的人,表现出耐心。你的心胸应该能够容纳别人的不同意见,你越缺乏宽容之心,你自己就会越封闭,很难与他人合作。你应该学会接受别人,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辩论,当遇到对方有不同观点时,不能直接说:“你说的不对。”而应说:“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我的想法是⋯ .”因为仅凭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对方对错,如果直接否定对方,则表示你不尊重别人,独断专行,心胸狭隘。
但宽容也不是完全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欣赏和接受对方观点的合理成分,使自己的想法或决策更趋完善。宽容的心态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心胸广阔和合作能力强的人。如果青年学生能够在以上这些心理素质方面注意培养自己,相信你的心理素质定会有很大提高,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如鱼得水。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3
平等衍生尊重,尊重创造和谐。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在教育过程中倡导“尊重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并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教育过程当中。尊重教育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对人(包括自己)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尊重。我校综合课题“构建‘尊重教育’模式,创建和谐校园”重点研究了对人的尊重,仅从对人的尊重而言,心理教师将重点落在引导学生“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两条主线上,并开展相关实践研究。
一、“尊重”与“尊重教育”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尊重”的定义是:(1)尊敬或重视(个人、集体或有关的抽象事物,如意见、权利等);(2)庄重(指行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尊重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是一种自尊、尊人的为人方式,它崇尚平等与宽容,与占有、攻击等消极心态与行为是相互对立的。
“尊重教育”即在教育教学中,依据教育规律,对受教育者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信等良好心态,进一步促进自我教育,逐渐培养起对自我、他人、社会乃至生命、自然等由衷而自然的尊重感,保证其人格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法与过程。
二、理论依据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逐级得以满足。
校园生活中,当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充分保证与满足时,教育者应努力满足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通过各种力量引导学生(特别是偏差生)发展,让其有归属感。对大部分爱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的学生,实施尊重教育显得很有必要,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努力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实践背景
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教材《我的优点和缺点》一课,要求学生写出自身的优缺点时,有位学生写满了半页缺点,对于优点却回答“没有”,当教师试图帮助他寻找自己的优点时,他却说:“我读书差,又经常迟到,怎会有优点?”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心理咨询室里,只是来访者是一个教师家长眼中品学兼优的“乖乖女”。她接连三天来访只是因为步入青春期后,她原本纤瘦的身体越显圆润,她没法接受现在的自己。倘若一个人接纳不了自己,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也难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作为成人,必须关心和保护儿童的自尊。
与此同时,在一份中高年级学生道德品质问卷调查表中,73%的学生承认“对家长说话有时不讲分寸,对家长的问话有时置之不理”;30%的学生认为“进出家长或他人房间不必打招呼”;65%的学生曾出现约会不守时现象;而对于“对自己的东西与对别人的东西一样爱护”“你会从爱惜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做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问题,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基本是”。
基于上述现状,笔者将“尊重教育”落实在“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两点上,即强调尊重自己,悦纳自己,珍惜自己,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强调尊重他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开展方式
(一)学会尊重自己,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如上所述,尊重自己,首先要愉快地接纳自己,既喜欢自己的长处,更要坦然接纳自己的短处,并延伸至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善待生命。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以前很少有成人告诉孩子:你是怎样来到人世的;父母在抚育你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也很少有孩子想过:应该怎样真正喜欢自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以至课堂上,很多学生将令他感到困扰的问题焦点集中于自己的外貌上:脸上长了“青春痘”怎么办;身材又矮又胖没人跟我玩;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为了显示身材而在冬天穿着薄薄的衬衫,为了“减肥”而忍饥挨饿;因为作业欠交离家出走等。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教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非常必要!
笔者尝试将绘本教学与心理拓展游戏引入小学课堂,探索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中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并学会尊重自己(绘本内容见下表)。
1.绘本教学
四年级学生在阅读《糟糕,身上长条纹了!》后写道: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因个子矮坐在第一排,上体育课时最怕听到老师说“请同学们按由矮到高的顺序排队”。我很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经常为自己的身高苦恼。和老师一番交流后,我舒服多了,每个人身上都有美的地方,我要学会尊重自己、喜欢自己。
六年级学生阅读《一片叶子落下来》后说道:一片片树叶就是一个个生命,即使短暂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为树下的人们遮风挡雨,带来欢乐。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这片树叶一样,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仅要好好爱自己,更要学会奉献与帮助他人,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2.心理拓展游戏
笔者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多元排队”游戏: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并面向圆心站立。主持人宣布排队开始,大家根据某一特征要求调整自己的位置,在调整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首先请大家按个子高矮排队,高个子排在主持人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高到矮依次排队。第二次请大家按出生月、日的顺序排队,1月1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月、日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第三次请大家按体重排队,最重的排在主持人的左边,按顺时针方向由重到轻依次排列。全班排定后再说出自己的身高或出生月日或体重数来检查是否有人排错了队,排错者需说明理由,大家一起帮着澄清。
这是个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参与但同时又稍显“敏感”的游戏。从一开始场面稍显混乱,高个儿同学争着排在主持人左边证明自己是班里“第一高”,到最后大家遵守游戏规则积极主动完成游戏要求,整个活动热烈活泼。班里一名身材略胖而文静的女孩主动说道:我总是凭感觉认为我应站在队伍的某个地方,但被请出队伍2次后,我意识到我要主动踏出第一步,主动与人交流。身材胖点怕啥呢?可爱就行,人因为可爱才美丽嘛!”
学生们的只言片语令笔者感到欣慰,每个人由于受遗传和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有着与他人不尽相同的特点。唯有尊重自己,坦然接纳自己的长短处,尊重自己的生命,才有足够的力量去尊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
(二)学会尊重他人,规范自我道德行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说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动作、举止、行为和意图。只有当你的心灵里永远有着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尊重他人,就是要引导学生规范自我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保护别人的自尊,不欺负、殴打同学,不给同学和老师起恶意的绰号;在家庭里,理解父母的用心与苦心,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与自己相识或陌生的人们,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每年开学,我校都会开展一个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轻声慢步行走校园、文明有序如厕等,但结果不尽人意,特别是公共卫生间,更令保洁阿姨头疼:有人喜欢跑到大便池边上小便,有人一听上课铃响顾不得按压冲水阀撒腿就跑,甚至有学生将矿泉水瓶丢进下水道,在洁白的墙壁上比谁的脚印留得更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先生在《是“如厕文明”也得从娃娃抓起》一文中说,他女儿学校的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讲“如厕文明”。熊丙奇认为,从校长讲话的立意看,这远比大谈理想、责任对学生更管用。校长讲“上不了台面”的如厕文明,从育人角度说,才是最应该“上台面”的。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何不从“如厕讲文明”这样的小事抓起呢?
二年级心理课《我是文明小使者》,笔者邀请保洁阿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通过flash《顽皮猴童童上厕所》引入,让学生初识校园厕所里的不文明现象,妙趣横生的动画贴近学生生活,令其感同身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使用公共厕所的正确行为,并完成“我是清洁宝宝”自我检测活动,提醒学生参照表中内容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同做文明小使者。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文明如厕的情况下,教师分发“寻找校园里的文明行为”记录卡,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一起寻找校内的公共设施,并将校内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填写在记录卡上或画上笑脸,边行动边反思自己的不足。课程尾声,保洁阿姨分享自己的工作感受,使学生们深刻明白“如厕讲文明”,不给他人带来不便正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此外,结合心理健康月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文明如厕”规则征集活动及标语设计大赛,请学生们为如何文明上厕所支招,让学生自己制定《文明如厕公约》并互相监督。一位调皮的男生在日记《我的改变》中写道:从一年级开始,由于好奇带来的许多次“不小心”破坏公用卫生间的行为给老师、家长添了麻烦。这段时间我主动申请下课时到低年级男厕前维持秩序,劝阻厕所里的不文明行为,我深深感到保洁阿姨打扫厕所的不易,也为自己曾经在厕所做过的行为感到难受。文明如厕是小事,尊重他人是大事。
尊重他人,即引导学生从规范自我道德行为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游戏和活动中反思、感悟,将比单纯的说教、指责更令孩子接受。
五、行动反思
“尊重教育”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要求对每一位学生开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规则的教育,其实质也包括了德智体综合发展的要求。行动研究一学期来,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与态度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课堂上,学会做一名好“听众”,遇事先思而后言;活动中,积极主动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在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校园内,如厕有序排队,主动捡拾垃圾;家庭里,与成人平等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4
一、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人们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从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受到鼓舞,心理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在愉悦的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平时上课时如果我们在课堂多说上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而自信就是力量,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就有可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通过情感投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有一广告词:“双赢源于沟通。”这句话富有哲理,它告诉了我们沟通的作用与重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同学生思想情感的沟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思想感情”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变被动为主动,让消极转化为积极,让学生沿着教师正确思想感情的线索去修养品德、学习知识。我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浓缩了以创设情境来启发思想感情、用体育明星激发思想感情、拿体育项目来抒发思想感情。
三、加强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由于体育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5
摘要:心理素质一般来说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机能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和品质,它是心理健康的内在条件之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高职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既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能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一般来说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机能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和品质,它是心理健康的内在条件之一。目前,社会节奏变化迅速,生存、就业等各方面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高职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教育的最根本职能是培养人,而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职业能力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任务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我们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既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能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
一、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为高职学生,他们毕业后将投身于社会,直接面对很多社会复杂问题,将要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我们高职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11年,本人走访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对近50位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是健康的,能够正确处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关系,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其中也存在着如下方面问题。
1.个人定位不准。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一些高职学生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和自卑心理。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用自身的短处比普专生的长处,而产生自卑显得孤僻。当他们在学习生活择业中遭受挫折并感到无能为力时,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
2.入学心态失衡。高职学生多数是在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出于无奈才进入高职的校门。因此,与其他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身的潜力和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相当缺乏。
3.家庭教育缺失。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父母亲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教养方式存在着缺陷,而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加之录入我校高职生大多来自远郊区县,使学生在心理包容方面显得有些先天不足。
二、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既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职业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高职心理素质培养的目的在于改变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个性品质的良性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合理安排有针对性设置心理素质培养的活动内容,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组织行之有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智能,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构建。例如:设立班级心理委员,首先是通过学生自荐,在学生自荐基础上班主任进行筛选,并具备如下条件:要对心理学感兴趣,在学生中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热心班级工作,具有服务意识,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对学生进行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素质的培养。以爱心排除学生的失落感,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的养成心理学认为:“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他不但表现对个人的自我尊重,而且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自尊心可以成为个人克服困难和自身努力的行为动机”。根据高职学生的素质相对较低,具有自卑、偏执、冷漠等心理特点,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尊重,是高职学生的鲜明特点。教师应交给学生一颗赤诚的师爱之心,尊重学生,主动地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到伟大的师爱之心,最终转化为与老师的教育相适应的自觉行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唤醒学生心中的火花,更能转化为激励学生前进的无穷动力,这样带着感情从事教学工作,最终都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的养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会得到明显提高。例如曾经有一名重修学生,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因吸烟被学生处抓到两次,因喝酒扰乱课堂秩序受到学生处老师处罚,还与任课教师发生争吵,严重违纪。事后我找他谈心,至今我还记得他的回答:“老师,说实话,抽烟喝酒我就是跟我家长赌口气,他们成天不是挖苦我就是损我,有时甚至动用棍棒。老师求求您,我在学校犯的错,千万别告诉我家长,要是让我爸知道,他非把我给废了,我知道错了。”听后我非常吃惊,该同学现正处于心理扭曲阶段,叛逆心理强烈。根据这个学生的特点,我有的放矢地对他进行教育,平时我注意找他的“动情点”和“闪光点”,尊重他、相信他,让他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相信老师,把老师当成知心人,这样比简单的批评、训斥效果好多了,学生犯了错误也会承认,同时也努力去改正。
总之,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全学生人格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要想在教育中对高职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内容,并且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熟知并关注职高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杜旭林 倪海珍 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科学出版社,2009。
[2]黄群瑛 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基础类),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育 心理健康 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二、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引导学生注意自我调节心理机制的形成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故事中榜样人物的心态,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要点、培养其健康心理品质是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心理机制就是由自己以克服错误的行为方式去消除矛盾,用道德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知道了谁是谁非,仍然不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表现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主要原因是心理调节能力差,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2.引导训练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
以往思想品德的导行方式习惯于单向说教,教师说什么是对的,学生就照着去做,这样实际上缺乏针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素质的培养,课上让学生谈出自己不愿和伙伴们一起玩的原因,根据这一情况,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生的自我导行,培养学生健康的合群心理,发展他们的个性。
另外,在课间活动和各种课外活动中,也要注意创造集体活动环境,在玩耍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合群心理。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4.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消极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分,所以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要关心和满足学生在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合理需要,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理解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避免因个人不恰当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学生精力旺盛,如果不善于引导,过剩的精力就容易释放到有害的方面去。要加强学生意志的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具体行为习惯和一点一滴抓起,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某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性格如抑郁、多疑、善嫉、孤傲、粗暴、胆怯等,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热情机智地引导他们,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不良心理也就会得到预防和克服。
5.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叶上雄 主编《中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