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第三条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绿线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第六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八条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十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一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第十三条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

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城市绿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活动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2

关键词:城区绿化;现状;实施重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2902

1 引言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本。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的关于《河北省园林县城评选办法和评选标准》的通知,结合定兴县城区绿化发展现状,到2013年争创省级园林县城,以实现打造京南宜居县城的目标。

定兴县城北距北京89km,东距天津125km,南距保定55km。有京广电气化铁路和京广公路纵穿南北。城区人口8.6万人,城区面积13.2km2,建成区面积11.4km2。城区绿化面积2 740 193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m2,城区绿化覆盖率为29%,城区绿地率为24%。与《河北省园林县城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绿化任务艰巨。

2 定兴县绿化工作重点分析

根据定兴县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一环、两带、三园、四网道、多节点为指导,大力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坚持“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的绿化方向,倡导“乔为主、灌搭配、花点缀、人能进、有座位、少占地、多占天”的绿化模式,实行“见缝插绿、破硬建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屋顶造绿”多种途径,增加城区绿量。以适应定兴县生长的乡土树种如国槐、速生杨、白蜡、法桐等为主要树种,配置常绿乔木和四季间隔开花的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公园景点、单位庭院绿化、街道绿化、街头绿地等交相辉映的城区绿地系统。创建目标就不难实现。

2.1 公园建设

根据《河北省园林县城标准》要求,城区内至少有一座公园,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要求,面积在10hm2以上,公园绿地率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园绿地。位于定兴县城区京广铁路以东,开发区以北的东城区公园正在建设中。该公园占地10hm2,是集娱乐、休憩、教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植物景观公园。现已完成公园假山、水体建设,预计2012年对外开放,建成后将直接增加绿化面积70 000m2。

2.2 街头绿地和广场建设

定兴县现有绿地广场一个,占地2.2hm2,主题公园一个,占地0.77hm2。街头绿地和游园的建设是实现居民出门300m见绿,500m见园的重要举措。城区街头绿地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到2013年需要建设的街头绿地包括国泰街街头绿地,位于国泰街与华建路西北角,占地2 200m2;环岛游园绿地,位于环岛西南角,占地2 976m2;建设银行东侧绿地,位于建设银行东与京广铁路以西,占地5 000m2,立交桥街头绿地,位于国道北街与兴华路交汇处,占地2 000m2。以上街头绿地与游园的建成,将增加城区绿化面积12 000m2。

2.3 道路绿化建设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定兴县路网建设,道路绿化发展很快,华建路、朝阳路绿地率达到40%,是城区绿化的亮点。在道路绿化设设中要“一路一树,一路一景,一路一花”为原则,营造简洁明快、整齐大方的道路绿化景观。今年将完成国泰街南延、昌盛街南延的道路绿化建设。2013年完成机场路、水厂路、天马路、繁兴街北延路的绿化建设。以上道路绿化可直接增加绿地面积3万m2。

2.4 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绿化建设

单位绿化和居住区绿化是县城绿化的基础,通过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区”活动,引导各单位、小区搞好绿化建设,要严格执行绿地率达到30%以上的要求。鼓励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在小区绿化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增加园林小品的应用。做到乔、灌、草、花、藤相结合,科学配置,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的景观空间。到2013年,需要绿化建设的单位和小区有县联社、农牧局监测站、质量技术监督局、客运站、燕城隽府、御景佳苑、恒源御景、兴都佳苑、玉露华庭、名仕嘉苑、星马郡都等。预计增加绿地面积4万m2。同时要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水平和档次,力争省级园林小区和单位达到10个以上。

2.5 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

按照创建要求,生产绿地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2%以上。因此定兴县要建设22.6hm2的生产绿地。满足城区绿化苗木的栽种、补给任务,做到自给自足。沿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要建成宽30m的防护林带以及环城林带建设。完善拒马河滨河景观带的整治,与城区绿化协调一致,更好的发挥园林植物的隔音、降噪功能,提高生态效益,改善区域环境。

2.6 全民参与,保护绿化成果

(1)加大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形式宣传创建的意义。

(2)落实责任,加强公园、街道绿化管理。古树名木要登记建卡。

(3)开展绿地的认养、认建、认管工作。增强群众的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做到保护绿地,人人有责。

(4)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春季要组织群众在道路两侧、防护林带、风景林带义务植树,并登记在册,要求尽责率在85%以上,植树成活率和保有率在90%以上。

(5)加强绿化执法队伍的建设,完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严厉查处各类绿化违法事件。杜绝毁绿、占绿的行为,保护绿化成果。

2.7 通过多种渠道落实园林绿化建设资金

定兴县每年由财政拨款用于重点绿地建设的资金平均达300万元,今年用于公园建设和道路绿化建设的资金达3 700万元。并且鼓励单位和企业出资搞绿化,如定兴县的喜之郎有限公司用于绿化建设的资金达260多万元。并努力探索绿化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子。在107国道防护林带建设中,本着“谁种谁受益”的原则,由县政府牵头,无偿提供绿化苗木。定兴镇政府、社区办与相关村签订协议,县政府支付一定的苗木管理养护费,由有地的农户栽种苗木,但不得随意砍伐。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种树积极性。实现了少花钱,见效快的目的。这种绿化模式还将在环城林带建设中进一步尝试。

2.8 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城区绿化管路养护工作主要是建设局绿化队来承担,要规范园林绿化管理队伍,加强队员的专业培训,做到精心养护、突出特色。在管理机制上,要打破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施行养护承包制,定岗、定段、定责,严格按照园林管护二级标准管护苗木,奖勤罚懒,完善园林绿化考核机制。做到除草、保洁、浇灌、施肥、修剪、喷药等养护管理制度化、经常化。

3 结语

2011年是创建园林县城的第1年,只要我们扎实推进,突出重点,上档次,建精品,重点建设一个公园、4个街头绿地、8条道路绿化、完善3条绿色长廊、建设3个苗圃基地。使城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3 420 000m2,其中公共绿地达到688 992m2,城区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m2,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目标。

参考文献: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3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由各类城市绿地互相联系组合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内容丰富多样,国内各地区和城市各有差异。在绿地的分类上也是方法多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研究和探讨,但一般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或出于自己研究目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概念含混、依据不一、内容交叉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及绿地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出一种新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并进一步明确各类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特征,为今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1.1 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的含义

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由此可见,“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②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生产用地。而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城市所做的绿地规划赋予城市绿地的含义只是前两个方面,不包括城市范围的农地,即狭义的城市绿地,也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城市绿化用地”或“城市园林绿地”。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包括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1.2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因国家不同,其内容各有差异。如:

前苏联城市绿地系统一般包括城市居住区与市内公园、花园、小游园、林荫道、公共建筑物地段绿化、企事业单位和公用场所绿地;郊区森林、森林公园、陵墓、苗圃、果园、菜园;市郊区防护林、居住区与工业区隔离林带、水源涵养林、保土林等。

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由公有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公园绿地、运动场、广场、公墓、水体、山林农地、寺庙园地、公用设施园地、庭园、苗圃试验用地等。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多指园林绿地系统,一般由城市公园、花园、道路交通附属绿地、各类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环境绿地、园林圃地、经济林、防护林等各种林地以及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游览绿地等各种城市园林绿地所组成。但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又因地区和城市不同而不完全一样,如南京、深圳、北京、上海、佛山等。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类型超出了《城市绿化条例》的范围,如深圳市提出了“旅游绿地”、“生态绿地”(同济大学规划),佛山市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绿化”(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

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绿地系统的组成内容来看,尽管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名称也不一致,但总的来说,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包括了城市中所有的园林植物种植地块和园林种植占大部的用地(通常称之为“园林绿地”)。而城市范围内的水体湿地,一些公共设施用地、山野农地等是否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内容而有所不同。作为一个系统,城市绿地的组成应该是全面和完整的,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这些绿地的功能作用、空间形态特征等不尽相同,其科学的分类与定名一直是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也是城市管理工作协调统一和相互比较所必须的。

2 城市绿地分类

2.1 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2.1.1 城市分类的原则

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各种绿地的基本功能、特征以及它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并通过明确的分类,使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更趋高效。笔者认为,城市绿地分类与命名需遵循以下5项原则:

科学性: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必须是科学的,各类绿地应具有明确的功能与统一的空间属性特征,且概念清楚,含义准确,内容不相互交叉。

全面性:各类绿地应全面地反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包括城区、近郊及远郊整个市域范围内的所有绿地。

协调性: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中属于绿地的部分相应地列入城市绿地类型,有利于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

实用性:基本适应各地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运用,适应现代统计和计算方法,各类绿地的技术指标能直接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及环境质量水平,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与通行性,可操作性强。

大众性:各类绿地的名称除了具有明确的概念含义外,还必须是大众化的词语,通俗易懂,易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

2.1.2 城市绿地分类方法和依据

城市绿地分类方法主要因组成绿地系统的内容以及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而定。因此,既要科学,也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笔者认为可采用二级分类法。

城市绿地分类的依据可以有多种,如位置、范围、服务对象、功能和空间属性等。城市绿地分类是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类绿地的主要功能都应有区别于其他绿地类型。各类绿地性质、标准、要求各有不同,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和计算,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因此,笔者认为以主要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类型划分的统一依据是最合适的,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统计和计算,反映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因此,笔者认为以主要功能作为城市绿地类型划分的统一依据是最合适的。

2.2 几种城市绿地分类方法简析

2.2.1 王璋同志2级多类法(试论我国城市绿地的分类)

虽然考虑较多,分类也较细,但第l级与第2级分类依据不一,必然产生绿地类型的重复,同时一些绿地概念亦不够明确,如庭园绿化、街道绿化等。

2.2.2 日本高原荣重2级5类法

注重绿地的属性,各类绿地难以明确其功能特征,公共、公开、公用、专用等名称也不便理解和掌握。

2.2.3 朱钧珍教授4类法

即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一般绿地(或附属绿地、环境绿地)、特种绿地(包括生产性与防护性绿地)、郊区绿地等4类。最大优点是突出公园绿地,但对郊区公园而言,是属公园绿地,还是归郊区绿地,词面上似乎难以结论。

2.2.4 何湘同志4类法

虽以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但未能全部反映各类绿地的功能特征,如“环境绿地”和“其他绿地”就不明确。当今社会已将环境看作整个城市生态的热点,并且日趋注重都市大环境绿色体系的营造,这种情况下也不宜用“环境”一词来命名其中一类绿地。

2.2.5 《城市绿化条例》六类法

简单明了。基本包括了城市各类绿地,也反映出各类绿地的功能和特征,但在具体名称上尚有局限,含义不明确。如“公共绿地”、“风景林地”等。这种分法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各地各级城市(镇)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

2.2.6 李敏博士5类法

将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绿地分为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环保绿地和水域绿地5类,基本包括了城市各类绿地内容,其优点是突出了大农业(含林业)绿地和城市大、环境绿地系统的生态性。但在名称及包含的内容上尚可斟酌,如“环保绿地”等。

2.3 城市绿地分类

根据城市绿地的含义、各地各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笔者认为可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

第1级按主要功能不同,分为2大类,即园林绿地和农、林业生产绿地。这样划分,既能与现有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相协调,又能兼顾到整个城市建设区域及外围的大绿色环境空间,这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大环境绿色空间体系具有积极意义。第2级依据具体功能和绿地空间属性的差别,进一步分为7小类,其中第1大类前3小类和第2大类是能在城市总图上反映的绿地。7类绿地具有各自的含义、内容和空间属性。

3 城市各类绿地的含义和空间属性

3.1 园林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以改善城市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为主要功能和目的,是现代城市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具有稳定持久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可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监督和管理。绿地中各种植物与动物的存在,主要出于人们对环境的需要,而非经济效益。

3.1.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指相对集中独立的、对公众开放、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地。其规模可大可小。根据我国目前公共绿地统计标准,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少于1000m2,绿地空间明确完整的园区形态(即空间限定性)为其主要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与生活设施,对公众开放,具备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生活使用等多种功能。公园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儿童公园等;各种主题公园、植物园等;各种专类公园、街头小游园、园林路、滨河(江、海)园林带(又称带状公园或河、江、海滨公园)、花园广场、历史文物古迹公园、纪念性公园、文化旅游公园、休闲观光农园、自然风景名胜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绿地类型和主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指标直接反映了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各国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都具有特定的指标要求。目前,我国的基本指标(《公园设计规范》)是:以上各种公园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种植面积必须>65%(即绿地率),其中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综合性动物园、其他各种专类公园>70%,综合性植物园及风景名胜区>85%。

笔者将公园绿地取代公共绿地,概念清楚,含义明确,空间属性与功能特征显著,且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公园在城市绿地中的地位。许多专业著作刊物,上也经常使用,国际上也习惯将人均公园面积作为评价城市绿地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亦有相同观点。因此,公园绿地类型的确立也有利于国际间的技术与理论交流。另外,将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纳入公园绿地,打破了过去居住区公园绿地与城市公园绿地相并列,且各地城市公园绿地指标统计不一致的局面。同时,也为中小城市(镇)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增加了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并有助于实现各地城市公园绿地指标体系的统一与完整性。

3.1.2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指以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卫生条件及防灾避难为主要功能的绿地。防护绿地具有独立的空间形态,即为限定性绿地空间。通常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于城市周围或若干地段,对城市环境起到整体性或区域性保护,可以防止或减轻环境灾害的产生及显著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包括卫生隔离林、固沙林、防风林、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种防护性绿地。这类绿地具有特定的防护功能,其指标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及整体环境保护能力的大小。

3.1.3 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

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是指城市范围内大面积的自然山水、名胜、森林、湿地、风景林地等为主要内容的绿地,配备一定设施后,可供游览休息,适时对公众开放。一般城市将此类绿地设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这类绿地虽然具有一定的游憩功能,但又不同于公园绿地,是一种较大范围的自然区域景观。

3.1.4 庭园绿地

庭园绿地是指城市中分散附属于居住区 、各单位庭院与私人住宅 ,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设施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公开或半公开性的绿地。单位庭院主要指工矿企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仓储、公用设施、机关团体、部队、教育体系、医疗卫生、科研设计、文化娱乐等各种单位建筑庭园。庭园绿地在城市中分布最广,面积较大,且分散性很强,主要改善和美化以建筑设施为主的庭园环境,直接为各类生产、生活服务,所以有时也被称之为专用绿地。就绿地空间形态而言,这类绿地多围绕各种建筑设施展开布置,在城市用地中属非独立性用地,在城市总图及绿地系统图中均不予反映。

庭园绿地与公园绿地相对应,显著地反映了一类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特征,且直观易懂,避免了专用、单位等名词可能产生的误解。庭园绿地指标反映了城市普遍环境质量水平。不同性质的庭园绿地,规划指标要求也不相同。

3.1.5 交通绿地

交通绿地是指城市道路等交通运输用地中的附属绿地,包括道旁绿地(含行道树绿地)、分车绿地、交通广场绿地、立体交叉绿地、桥头绿地以及对外交通枢纽(车站、机场、码头等)附属绿地、通航河道绿地和市区公路、铁路附属绿地等。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美化市容市貌,降低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及组织交通、保护路面等。交通绿地规划也具有一定指标要求。

3.2 农林生产绿地

农林生产绿地是指以第一产业经济的形式存在于城市范围的绿地。这类绿地虽以发展农、林、牧、渔、桑等产业经济为主要功能和目的,各种绿色植物和动物的存在是为了获得其直接经济价值,但它们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可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容之一 。然而,人们在取得其经济价值后,可能被移走或被毁灭。这类绿地一般不受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直接监管,需要政府机构与规划部门共同科学规划、有效调控和引导利用,使其在实现经济功能的同时,成为城市大环境绿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保护和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发挥应有的积极乃至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当今世界“田园城市”运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3.2.1 农地

农地是指粮油菜地、花卉圃地、草地、荷塘等农作物生产田地和水体以及鱼池等农牧渔生产绿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园林生产圃地将突破城市园林用地的范畴,由城市走向农村。今后城市绿地建设所需的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材料将主要来自于农村,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苗圃等生产绿地将被农村或郊区各种花木生产基地所取代,园林植物的生产经营如同城市需要的其他物品一样,势必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

3.2.2 林地

林地是指林业生产用地。尽管林地具有较好的生态调节功能,但以经济效益主要目的,与公园绿地等园林绿地相比,具有不稳定性,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调整,不注重社会效益。主要包括用材林、薪炭林以及果、茶、桑、橡胶等经济林木生产绿地。一般在城市大环境自然绿色系统规划时作控制性规划。

4 结束语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4

关键词:河道治理 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渑池涧河综合治理景观规划项目位于渑池县城以南,西起河西桥,东到电厂路,北至渑池县城,南接丘陵山脉,总面积约3230亩,其中规划绿地面积约969亩,水域面积约2261亩,是渑池县重点建设项目。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定位及思考: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风光而得到重视,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

而一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作用,但由于地位、名气的不足,往往被人们忽略。有些甚至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城市管理者们出于水利安全的考虑,将其定位为行洪河道、排污河道,相邻的绿地也变成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由于经济的发展,渑池涧河有幸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涧河绿地将和周边用地为城市发展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

从上说,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流变,正确处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城市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并付诸实施。

涧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一些未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

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

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而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是活水。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

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规划设计构想:

在渑池县打造最宜人居住的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思路的指导下,加大园林绿化力度,着力培育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涧河将作为渑池县倾心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

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通过2-3年时间的规划与建设,把渑池涧河景区建成一个规划合理、设施完善、景观优美、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工程,既能具备河道防护及城市绿化休闲,又能满足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观赏。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古迹、湿地和环境的保护,规划完善景区外观和内容,协调景区与周边环境关系,建成一个集河道保护、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及休闲区。

根据渑池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涧河河道及滨河公路的初步规划方案,在对现场的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涧河两岸的景观做了初步构想。

(一)、整个景区形成“一带二线三区多点”的景观。

1、一带,指改造完成后的整个涧河生态区,巨大的水面和两岸的绿带将是渑池县一大亮点,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的整个绿带将成为渑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整个渑池县城城市品位的提高都将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

2、二线,指的是涧河两侧的两条滨河公路,北侧的道路两侧各设5米绿化带,南侧三米道路行道树采用常青的大叶女贞,这样,两条道路就形成了两条绿色通道,形成二线。

3、三区:指城市文化展示区,生态休闲活动区,居住健身活动区。

3.1、城市文化展示区包括历史文化,仰韶文化,现代文化的展示。从河西桥开始至二号橡胶坝,包括原苗圃,烈士陵园。此区主要向人们展示渑池县博大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秦赵会盟台是整个城市文化区的中心,也是景区的最大亮点,在会盟台的周边设置与秦赵渑池之会乃至战国时代的一些典故,如:渑池之会,将相和,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可以采用一些雕塑、小品等来体现,仰韶文化源远流长,在此区,羊河、涧河、渑河三河交汇而形成了大型水面,是整个涧河景区的亮点,是整个涧河景观规划的重中之重,三河交汇处和会盟台周边,我们暂给他取名“会盟公园”,形成的水面为“会盟湖”,会盟湖含义有两条:一是借助历史典故,二是三河交汇也有会盟之意,会盟湖周边做一些休闲广场、游园道路、座凳等设施,树木选择适当考虑增加一些古老品种,如合欢,松柏等。三水交汇后形成了一个半岛,取名叫将相半岛,岛上建一亭子,叫“将相亭”。会盟公园和军事管理区临近,在公园的设计中还要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荣传统。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 3.2、城市生态休闲活动区(二号坝到四号坝)。此区以生态性的建设为主,以覆盖式绿化为主,开阔处设计一些游园来满足人们的活动。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3.3、居住康体活动区(四号坝到南闫公路)。此区规划面积较大,视野较宽,交通便利,规划一些高档居住区和休闲健身区。此区包括已有的吕祖庙景区,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景区道路,增添苗木品种及其他的人为景观来丰富景区的内容。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

4、多点指的是沿涧河两岸的各公园、游园。包括河西桥桥头游园,会盟公园,吕祖庙景区等多点通过涧河连接形成了一个大的涧河景区。

(二)、在各个分景区的绿化栽植及设施建造中应主要遵循以下特点。

1、“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上要以和谐社会为主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在植物配植上要遵循常青和落叶,乔木和灌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的原则。整个结构是乔、灌、草、地被的立体空间。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增加一些彩叶树种。接合渑池特点,选择一些在当地已经生长良好的树种,如:大叶女贞、红花木槿等,选择彩叶树种红叶李、红栌、柿树等。

3、树木和楼房相接合。在楼房之间宽阔的地方多栽大乔木以拉开层次,绿带形成后,优美的环境是人人都向往的最佳居住场所,真正的让人们能体会到“楼在林中生,人在园中住”的优美环境。

4、增添休闲和娱乐设施。增添城市休闲广场以及花架、亭子、艺术座凳等一些园林小品供人们晨练以及茶余饭后的休闲和娱乐,形成人们休憩、娱乐的美好空间。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设部)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5

关键词: 城市内涝、地表径流、雨水管网、河道水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ome Chinese city frequent water-logging, city "meet the rain will flood" has become a certain universality and a "city disease". The potential problems in urban construction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adverse factors results. The city also needs to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from various aspects of city construction find reason, to advance to solve.

Key words: the city water-logging, surface runoff, rain pipes, river water system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屡屡发生较为严重的城市内涝。特别是2011年6月份以来,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南昌等大城市均在遭遇强降雨袭击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不少城市还出现了接二连三地发生内涝的现象,给市民生活、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最近几年来,国内城市内涝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市民将其归纳为“逢雨必涝”。然而,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城市内涝频发应是城市建设中多种不利因素综合的结果,其应对措施也必须是对城市建设的多个相关工作领域同步进行调整和改善。

1、城市降雨排水机制简介

分析城市内涝问题,首先需要对城市区域的降雨排水机制进行必要的梳理。一般来说,可将城市区域的降雨排出过程简要归纳如下:首先,降水以雨水形式落至城市地块,通过地表径流汇集到城市道路的雨水管网,通过雨水管网就近排入附近的河道、湖泊等城市内部水系,再通过城市内部水系最终排出城市用地范围。

2、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分析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也应从上述城市降雨排出过程的各个阶段着手,逐一分析其中的不利因素所在。

2.1、极端天气现象多发

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地球大气蕴含能量更加充沛,大气活动更加剧烈和频繁,并携带更多的水分;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国内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一些大型城市,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上空的冷暖气流垂直活动加剧。当含雨云系经过城市上空时,在城市热岛效应冷暖空气垂直对流作用下,一是驻留的时间更久;二是降雨强度增大。因此,与以往相比较,降雨更多的发生在城市范围,而且降雨强度也有所增大。

2.2、城市地表径流增加

降雨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以水蒸汽的形式返回大气,一部分通过渗透进入土壤,其余的则沿地表形成漫流,最终汇集到管网,就是所谓的地表径流。其中,地表径流与降雨总量的比值就是径流系数。

从表1、表2的径流系数变化中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建设强度的不断增加,地面硬化的比例越来越高,径流系数不断增大。由此产生了两方面的效应,一是降雨总量中更多的比例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排出,进而增大了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内部河流水系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通过地表径流方式汇集的速度更快,因此意味着降雨将用更短的时间,快速的汇集到雨水管网系统和城市内部水系。而我们知道,同样一次降雨通过同样规模的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用时一个小时和用时三个小时其结果差别十分显著。

2.3、城市管网建设水平偏低、维护保养不足

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设计建设水平偏低,其次是已建管网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2.3.1、雨水管网的设计标准

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首先取决于降雨强度。我国目前规范体系中的降雨强度测算方法源于前苏联,其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参数――设计重现期,是指按照统计概率,出现与设计标准同样级别的降雨的平均期限,即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实际中的情况是:一方面,很多城市管网系统设计时,设计重现期取值标准本就不高,特别是老城区,重现期为一年的不在少数;另一情况是统计数据反映的是此前几十年来记录的平均水平,然而随着气候变化,此前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情况却在同一年中屡屡发生,设计标准显然不能够满足。

2.3.2、雨水管网的维护保养

在雨水管网的维护保养方面,我们的城市欠账也很多。我们知道道路、桥梁有它的寿命周期,需要定期的更新改造和维护保养,才能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但在雨水管网方面,能够做到正常进行更新维护保养的城市并不多。笔者曾经亲历过一次道路改造,挖出的一根直径为1.5米的雨水干管。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基本上没有清理过,管道中泥沙淤积已经达到原有管道断面的85%以上。这根直径1.5米的管道实际过水能力已经不及一根直径0.6米的小管道。但在主管部门的信息资料中,它仍然是1.5米的主干管道。试问强降雨时,怎能保证排水通畅。

2.4、河道蓄水能力降低

河道、湖泊等城市内部原有的水网体系,除了基本的排水功能之外,还承担着重要的储水蓄水功能。但多数城市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土地开发强度要求不断提升,往往是河道裁弯取直、硬化驳岸;湖泊则是越占越小,很多小的河塘基本消失。城市内部水系的储水蓄水能力严重降低,其结果就是旱时河道干枯断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降雨稍大时,水位急剧上升,很快就河满湖溢。快速上升的水位通过与之连通的雨水管网进入城市低洼地块,导致局部内涝。

3、以松陵城区为例浅析城市内涝的应对措施

3.1、松陵城区基本情况简介

吴江市松陵城区位于苏州市区南部,西濒太湖,东邻九里湖、同里湖、南星湖、叶泽湖等,是传统的太湖淤积水网地区。区域内湖泊、河道水网密集,是较为典型的内涝易发城市。一方面,水网密布使得降水便于就近排入河道、湖泊水体,利于城市地块内涝的排出;另一方面,也正由于河道水系发达,河道及地下水位均较高,地块排水的绝对高差很小,不利于城市排涝。根据历史水文资料记录分析,松陵城区发生城市内涝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原因:一是梅雨较长时间滞留,导致内部水位持续高涨;二是过境台风带来的短时间、高强度降雨。

3.2、城市内涝的措施应对

松陵城区在总结多年来应对城市内涝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多个工作领域着手采取改进措施,逐步形成一套较为有效的措施体系。

3.2.1、建立完善的圩堤体系应对洪涝灾害

松陵城区的平均地块竖向标高约为黄海2.5~2.6米,内河常水位约为黄海1.3米,排水的绝对高差不大。市区内的低洼地块标高大致与常水位相当。为妥善应对过境洪水和城市内涝问题,根据《吴江市松陵片区防洪除涝及水系整治规划》安排,采取结合自然水系将城区划分为若干圩堤包围的方法。圩堤包围之外是为外河,用于行洪排涝;圩堤包围之内是为内河,与外河相连处均设有排水闸站,可人为调节水位高低。平时闸站开放,使内外水系自由沟通,利于水流交换和生态环境的培养。高水位时,关闭所有圩堤包围,同时开转闸站设备,人工将内河水排往外河。

3.2.2、提升雨水管网建设标准

松陵城区由于河网水系发达,城区河道密度较大,雨水管道都能够较为便利的就近排入河道,因此雨水管网往往不是城市排涝的瓶颈。在此前的城市雨水管网设计中采用的暴雨重现期仅为一年。但近年来,在新城区建设中已将暴雨重现期设计标准的下限提高为两年。

在雨水管网的日常维护方面,松陵城区已明确由市城管局下属的市政养护部门设立专门机构,配套人员、资金、设备用以专门负责城区的雨水管网检查和维护。有关力量还在进一步加强。

3.2.3、增加城市绿地率

近年来,吴江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吴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对松陵城区的绿地结构、绿地率以及重大的绿地景观设施等进行了规划控制。规划有滨湖生态公园、松陵公园、南部城市公园等多处大型城市绿地公园和一些具有一定用地规模的街头绿地公园,此外还结合市区京杭运河、三船河、内苏州河、外苏州河、行船河、南大港河、云龙河等主干水系河道沿线规划了多条生态绿化景观廊道,宽度一般在70米~200米不等,城市整体绿地比率得到提升。截至2010年,松陵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市用地中的硬化比率同比显著降低。在较好地营建城市生态景观环境的同时,使得市区地表径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2.4、保证必要的水面率

在控制水面率方面,近年来吴江市先后编制了《吴江市松陵片区防洪除涝及水系整治规划》、《松陵城区水系治理近期建设计划》等。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由规划、水利等相关部门在水系专项规划等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对每一条河道的位置和宽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划定了河道蓝线。按照控制详细规划中河道水面面积汇总计算,形成了基本水面率。目前城区的控制基本水面率达到5%。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宽度在控规规定宽度的基础上不得缩减,但可以在沿河防护绿地范围中适当拓宽,河道岸线允许自然变化。由此,加上城市公园、居住地块等的景观水面,整个城区的实际水面率有望达到8%左右的水平。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综合推进,近年来松陵城区应对突发强降雨的能力有所提高。2011年以来虽有过几次局部强降雨过程,但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城市内涝。

参考文献: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建设部2001.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4

[3]、《吴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10

[4]、《吴江市松陵片区防洪除涝及水系整治规划》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8

[5]、《松陵城区水系治理近期建设计划》吴江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2010.10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6

关键词:新《用地分类标准》:控规编制;

中图分类号:U4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新《标准》编制的目的就是要在总结旧《标准》的不足与局限性,吸取国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前城市发展形势的城市用地分类体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按照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健康城镇化的政策要求,有效引导各类城市形成合力的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保证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行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

2新的用地分类的特点

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下面简称新《标准》),自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现已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80号了关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J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新用地标准是在总结和提炼原用地标准执行21 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修订而成,总体而言具有原则性更强、灵活性更大、适用面更广的特点。

2.1扩大适用范围

尽管新用地标准仍然沿用“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名称,但实质内容已扩大到整个市域所管辖的城乡范围,这是结合当前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需要而做的及时调整,也是配合城乡规划法所应有的法律落实与完善。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近二十年的发展事实告诉我们,上一轮规划的非城市建设区很可能成为下一轮规划的城市建设区,倘若城市仅局限于建设区进行规划,待城市真正需要拓展时,其可拓展用地很可能已为农民新村、乡镇企业、区域基础设施、临时建筑甚至违法建筑所占用,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新用地标准将适用范围由城市规划建设区扩大到整个市域用地,以便于全市域的用地规划管理,避免因规划缺位所带来的失误,而这一部分用地恰是以往城市规划中接触较少的内容。

2.2方便用地分类

新用地标准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在工作中的使用便利性和城市运作的实际状况,对城市用地进行了合理划分,有助于准确无误地界定用地使用性质。例如,居住用地明确为三类,形象地说就是高档的、普通的和需要改造的三类居住用地,从而避免了以往工作中为二类与三类居住用地、三类与四类居住用地的划分进行费时讨论的现象;取消居住用地中再细分道路用地小类,并将原对外交通用地与道路广场用地合并为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较好地与实际管理相结合,适应了城市交通发展内外衔接的大方向,杜绝了部分开发商拿地后再来规划管理部门为其中部分用地是道路用地而非其所买居住用地而争论的法律漏洞。

2.3考虑发展变化

中国幅源辽阔,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大到小各有不同。为应对多样城市的不同需求,新用地标准将原用地标准中仅靠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来考虑用地发展变化调整值的办法,改为依据对城市(镇)现状人口状况、所在气候区及规划人口规模等三项要素的综合考虑来确定用地标准的调整值,并且规定今后再编制和修订城市(镇)总体规划时,应按照新用地标准来确定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远期控制标准,从而有效地指导各地确定远期规划用地标准,也杜绝了部分城市借远期规划之名随意调整用地标准的可能性。

3新的用地分类标准对控规编制的影响

新《标准》在制定时,从我国的具体实际条件出发,参考了外国的可取经验,并基于5个基本原则调整了分类体系:一是支撑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体现城乡统筹:二是满足城乡规划调查、规划要求的同时,兼顾规划管理的要求;三是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市场的力量发挥调控作用,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四是对现有多种分类规范,包括土地现状用地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城市绿地分类、居住区规划分类、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的协调;五是对现有分类标准继承的同时调整发展。

3.1城乡用地分类

城乡用地分类中又划分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这种分类的划分就是为了体现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护生态资源的原则。建设用地中又划分了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以及采矿用地五种类。

其中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在旧《标准》的对外交通用地的基础上,考虑到这种用地与城市更加密切,在该用地中将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货运站以及港口码头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特殊用地则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将外事用地纳入到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范畴内,这是基于这种用地需要占用城市的公共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的考虑。在“采矿用地”中,虽然露天矿区开采后均要做填复处理,改作他用,不是土地的最终利用形式,但是依然将他纳入“采矿用地”。

非建设用地在旧《标准》中主要是通过“水域和其他用地”来体现,但是,新《标准》考虑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不同种类用地之间的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像其中的“村镇建设用地”、“露天矿用地”等放在不做用地平衡和控制的“水域和其他用地”分类中并不恰当,所以在新《标准》中对非建设用地进行了重新划分,除了水域和其他用地之外,又多了“农林”用地的划分种类,这大类用地应是控制开发的重点区域。

3.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在新《标准》中,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社区级及以下级别的道路、绿地、配套服务设施等用地,而且还考虑到了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便于实际管理等要求,将中小学用地划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其他社区级及以下级别的服务配套设施仍属于居住用地。另外,在二类居住用地中对于保障性用地的划分体现了国家关注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属性。

旧《标准》对于“公共设施用地”的划分在内容上仍然延续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但是随着经济运行的市场化深入发展,新《标准》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化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两大

类,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控规编制。

旧《标准》中的“仓储用地”,因为考虑到物流、仓储、货运、大型批发市场这些功能等,在新《标准》中被分类为“物流仓储用地”,在内涵上增加了物质中转、配送、批发、交易等用地内涵,也包括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还有旧《标准》“市场用地”中的“大型市场用地”。

“城市交通用地”剥离了旧《标准》中与功能无关的“广场用地”中的“公共活动广场用地”,重新整合了城市通勤出行所需求的基本交通用地,包括“城市道路用地”、“综合交通枢纽用地”、“交通场站用地”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在新《标准》的划分中分为“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安全设施用地”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四个种类,并且将旧《标准》中“交通设施用地”纳入到“城市交通设施用地”中。

新《标准》中对“绿地与广场用地”的划分,在旧《标准》分类中“绿地”大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广场”的内涵,而将“生产绿地”纳入到城乡建设用地分类中的“农林和其他用地”分类,“绿化广场绿地”分成了“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广场”三个种类。

4结语

新《标准》中用地分类的重新划分体现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建设现状,吸取的是多个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制定先进用地分类方法的经验,同时也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更加可靠的依据,为控规的编制提供了更加明确和细致的表达手段。

参考文献

[1] 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 GBJ 137-90,城市用地与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S].

[3]蔡瀛,王朝晖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J].城市规划,2007(3):9-13.

[4]王骏,张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若干动态与思考.城市规划学刊[J].2008,3:89-95

[5]徐忠平.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制度设计探讨[J].城市规划,2010(5):35-39.

[6]沈德熙.关于控制性规划的思考[J].规划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