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方法和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方法和技巧范文1
解好化学选择题,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学会一定的解题技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这种题型正在被各种考试广泛应用,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下面结合高考实例谈谈高考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直选法 直选法是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从题给条件出发经过判断或推理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2008全国高考广东卷)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海水中钾元素以K+形式存在,生成钾单质必然发生化学反应,A错。蒸发制海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错。潮汐发电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D错。答案:C
2.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出,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例](2009全国高考广东卷)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
B.氯水中:c(Cl—)>c(H+)>c(OH—)>c(ClO—)
C.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Na+)=c(CH3COO—)
D.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
[解析] 氯气在水中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物料守恒不成立,A错误;Cl2+H2O=HCl+HClO,HCl中电离的H+与Cl—浓度相等,再加上HClO会电离出H+,所以H+浓度一定大于Cl—浓度,B错误;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因CH3COO—水解,所以Na+浓度大于CH3COO—的浓度,C错误。答案:D
3.特例反驳法 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反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选择技巧。列举特例或反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其中构造反例更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
[例](2010全国高考广东卷)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Ag+、PO43—、Cl— B.Fe3+、H+、I—、HCO3—
C.K+、Na+、NO3—、MnO4— D.Al3+、Mg2+、SO42—、CO32—
[解析] A答案Ag+和PO43—、Cl—不能大量共存。B答案Fe3+和I—、HCO3—不能大量共存;H+和HCO3—也不能大量共存;D答案Al3+、Mg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答案:C
4.具体法 在解化学选择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型,题目给出的条件很抽象(或陌生),看似简单但容易出错。如果将抽象的、难以入手的(陌生的)问题用自己的熟悉的知识、原理、技巧大胆创设一些具体情境,即用具体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全国高考题)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2 B.x+4 C.x+8 D.x+18
[解析] 若甲为第一周期元素(如H),乙为第二周期元素(如Li),Li原子序数x+2;若甲为第二周期(Li)或第三周期(Na,Mg)元素,则对应的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8;若甲为第三周期ⅢA~0族元素或第四周期(K)或第五周期元素(Rb、Sr)则对应的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18。答案:B
5.突破法 突破法就是抓住选择题中题干或选择支中某一关键词语、现象、性质或特殊结构进行突破,从这一突破口巧获题解。
[例](2012全国高考广东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新型复合材料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使用和新潮
[解析]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
6.特征法 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可以做到去表现、抓实质、融会贯通,快捷求解。
[例](2007全国高考广东卷)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此题对中学化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更合理的实验方案。溴水有挥发性,溴蒸气有毒,利用铜丝可控制反应、同时反应速率快一些,酸液对环境有腐蚀性故应中和后排放。三组实验都有绿色化学思想。答案:D
7.本质法 本质法是抓住解题的关键,弱化或去掉表象干扰信息,抓住问题实质,实现问题的转化和突破。
[例](2007全国高考广东卷)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解析] 题目中A、B、C中物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取得。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方法是“晒盐”,得到淡水的常用方法是蒸馏,两者都属于物理变化。答案:D
8.“头脑实验”法 “头脑实验”法是指把老师(或自己)做过的实验就像在大脑里放电影一样放映一遍,或根据题给条件、物质的性质及正确的操作步骤在大脑中做一次模拟实验,让实验过程历历在目,实验现象在眼前闪现。许多化合物的特性反应、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制备、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在较多情况下都要通过实验观察才能被认识。因此,除了在老师做演示实验、自己独立实验时认真观察、记录、分析、思考外,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头脑实验”来加深对化学反应及其原理的理解,对实验过程、现象的记忆。
[例](2011全国高考广东卷)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化学方法和技巧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氧化物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捉不住技巧,所以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和质量的弱化。为了充分的节省时间,实现化学学习的效率提升,积极的探讨学习规律以及技巧,可以大大简化学习的困难程度,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迅速提升。在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中,重视规律和技巧的探讨,更是实现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的关键。
一、重视分类总结,简化学习难度
重视分类总结,进而使得学习难度降低,这是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的重要技巧。分类总结:主要是对非金属单质的特征以及氧化物进行分析和总结。非金属单质是一个统一的大分类,在这个分类中,通过特征的总结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小类,而这些小类之间要么是在反应条件方面具有共同特征,要么就是在反应物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通过这样的小类划分,可以更加清楚的明白统一非金属单质学习的学习方法。举个例子,假如化学学习中的非金属单质有12种,那么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需要对这12种单质的学习进行分别总结,但是通过反应条件的划分之后,可以按照加热、催化剂以及接触反应划分为三类,这样学习方法就明显的简化,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就有了适量的缩减。而且这种分类划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推导学习,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帮助巨大。
二、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
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也是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在化学学习中,反应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些物质的反应只需要接触就可以,而有些物质需要高温,还有些物质不仅需要高温,还需要催化剂,所以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化学的学习。在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的学习中,对反应条件进行详细的分类,然后按照反应条件对单质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这样可以再次强化学习的效果。以加热条件为例,在化学非金属单质的反映中,有些单质需要加热,那么通过对这些单质的深层化学结构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其与其他单质的不同,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化学单质的深入理解更加清晰,化学学习的效果也有了提升。
三、重视实验的总结
重视实验的总结也是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另一个突出技巧。就化学学习而言,实验学习更加的直接,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的集中,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做好观察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的总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验条件的准备。比如化学仪器、化学试剂、催化剂等等。总结这些条件准备可以更好的分析实验的特点。第二是进行反应过程的总结,通过反应过程的总结,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实验与实验的不同,这样,学生们对于实验的清晰划分效果会得到提升。第三就是进行实验反应物的分析和总结。从反应物方面,对于实验也可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就是重视实验的总结,可以使得整个化学的学习更加的具体。将实验现象和教材描述进行对比,使得实验更佳的具体、形象,学生的学习全面性也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
四、结束语
高中化学作为理科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探讨学习规律和技巧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分类到反应条件再到化学实验进行学习技巧的总结,可以帮助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技巧,进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久华,张银屏.基于化学观念的化学1模块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56-62.
[2]蒋小钢,张贤金.高中化学作业多样性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07:65-67.
[3]韩雅娟,陈焰香,林珩.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应用[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18-122.
化学方法和技巧范文3
一、x择题解题思路
对于选择类题型,化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的重视,在作答过程中,应当先找出关键词并加以标注,同时,应当认真阅读题目,阅读次数以三次为宜,初次阅读以快速阅读为主,目的在于掌握题目的含义,二次阅读目的在于遴选正确答案,三次阅读目的在于将答案代入题目之中进行检验作答正确性.
1.淘汰法使用此种作答方法乃是从答案着手,分析题目给出的备选项之间的差异,依托对比分析法进行判断.此种作答方法通常适用于以检验学生基础性概念掌握情况的选择题.依托此种方法能够实现对备选答案的快速判断,进而在对比之后加以取舍,从而提高作答效率,节省试卷整体作答时间,并为试卷后半部分的主观题作答提供更多的作答与思考时间.
2.估算法此种作答方法较多地被应用于较为简便的计算题中.对于较为简便的计算题,如若采取常规计算方法则会耗费较多的作答时间,依托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节约作答时间.同时,计算型选择题为客观题,这一特点意味着计算此类题型时,学生无需像对待主观计算题那样列出完整的计算步骤,因而采取估算法较为适宜.
3.差量法从历年的中考化学试卷题型设置以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来看,一部分选择题通常考查学生对溶液质量分数等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主,对此此类题型应用差量法进行计算,能够达到快速作答的目的.
4.假设法中考化学试卷中有部分选择题中设置了较多的未知条件,针对这一类型的选择题,通过应用假设法,假设不同条件并加以对比分析,则能够较快地遴选出答案.
二、填空题解题思路
对于填空题型,化学教师亦应当指导学生在作答时先找准题眼,即关键词,并加以标注出来.此外,在填空题的解题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读题时应当细致,避免出现题目要求写出元素名称时,因读题不够用心,而写成了元素符号,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若题目未给出明确要求时,则最好填写化学名称,之所以建议学生这样作的原因是,避免因学生对化学式记忆错误导致丢分;此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要加以区别,如“硫酸”和“盐酸”等.2.填序号的不要写物质名称或化学式;3.写化学方程式不要写成化学式;写化学式的不要写化学方程式;4.不写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碳”和“炭”不分,“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等.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5.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如元素符号别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要记住配平,状态符号不要漏标注,反应条件要写清等;填空题的关键词有:选“是”或“不是”;“能”或“不能”;“一定”或“不一定”,从大到小后从小到大,填序号、填名称、填化学式等.
三、实验题解题思路
1. 认真阅读题目,洞悉题意 任何化学实验均遵循着严格的实验流程,而且环环相扣.因此,化学教师应当使学生特别注意到实验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操作序列.一些实验题使用了较多的文字性描述,易造成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厌烦感,另有部分学生读题不够细致,发现实验装置同某部分知识点较为接近,便不再仔细读题而直接进行作答,前述情形都是造成学生实验题作答丢分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以便通过认真阅读题目,洞悉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进而保证作答的正确率.
2. 认真学习教材内容,精准领会知识点 现在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化学实验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虽然综合性强但是也离不开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都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在教材中总能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即使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和物品都不一样,但是其实验的原理一定和教材中的某个实验相似,要结合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解答.
四、推断题解题思路
在作答推断题时,关键之处在于判断题目所涉及的物质与反应,如物质的颜色、用途、性质等,均能够作为作答突破口,在明确了突破口后,便可通过正向推导抑或逆向推导的方式进行作答.此外,在作答过程中,应当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看清题目是要求书写化学名称还是化学式,以免因读题不细致、未看清要求而造成无谓失分.
五、计算题解题思路
对于计算题而言,必须尽可能地列全计算步骤,之所以这样要求的原因在于,计算题的计分标准是按计算步骤进行评分,所以即便学生有部分知识点没有掌握的情况,但通过掌握的知识点尽可能地列出计算步骤,依然能够得到一定的分数.此外,还应当保持书写、作答的规范.
化学方法和技巧范文4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既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对此虽已有很多研究和讨论,但这些研究与讨论大多应用各种技巧配平氧化还原反应,而对于具有一般意义的配平方法鲜有讨论。笔者有针对性地研究教材和相关高考题后,提出具有一般意义的配平方法,以解决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时遇到的问题。
基于以上类似于I2化学计量数的处理,在一些反应中会出现分数,如下例4。
在把通过以上方法确定的化学计量数转移到化学反应中时,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0价的Cl有5个,而对应的物质Cl前面如果直接写5,则0价的Cl数目为10。为了让它的数目为5,那么Cl的化学计量数应为,这个反应即写成如下:
处理这个分数有两个办法:一是先为已经确定化学计量数的各物质同乘以2,去掉Cl2前面的2;二是以分数先配平,最后统一乘以2化为整数即可。
利用前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思路,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确定出有化合价变化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如下:
对于离子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利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化学计量数时,可优先考虑利用电荷守恒,如本例中因为反应右边总共有6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反应左边也相应有6个单位的正电荷(净电荷),结合硝酸根已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氢离子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应为8,这相两边的净电荷才能相等,电荷才能守恒。
化学方法和技巧范文5
关键词: 化学 导学案 目标 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才能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难信息点引、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改变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导学案”的提出,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平台。所谓“导学”是指在着眼于学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摆正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
那么,如何将导学案的编写理念渗透于高中化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由“教师教”变为“自己学”?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积极引导,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一、导目标,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环节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在哪里。在新授课的前一天发放给学生导学案,学生就知道新授课主要学习什么,如何学,避免了“满堂灌”的学习。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思考,学生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也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目标使学生明白要学习的化学事实、概念、术语、原理、规律和化学实验技能、计算技能及在心智或行为上对它们所要达到的水平层次的要求。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元素,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金属性,为金属元素,如钠、镁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的元素,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表现非金属性,为非金属元素,如氧、硫、氯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反应中难以得到或失去电子,表现“化学惰性”,为稀有气体元素,如氖、氩等。学生通过路标,掌握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化学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了解获取化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是落实化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导生疑,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
现在,我们不再是手拿教案,一讲到底,而是真正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助交流研讨。交流研讨的主要内容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还没弄懂的问题。学生对疑点和难点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的,需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并给予适当补充;我们的点拨也重在方法、技巧,而不是知识的直接灌入。
三、学习心得及方法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化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同时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体现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例如在复习有机化学时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物质间联系的网络图。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
参考文献:
化学方法和技巧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从教师的教授与分析来看,高中化学实验题是当前高考中的重点类型,不过因为涉及的考点多且难度大,所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而根据我的学习经历来看,实验题的失分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所以,笔者针对高中生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思维训练,总结出合理的学习方法,以期为提高我们的化学解题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做好铺垫。
一、排除技巧
作为体现辩证性思维的排除法,很多时候都是以去伪存真的推理方式来解题。去伪存真就是将那些错误、虚假的剔除,保留正确、真实的事物。当我们在进行辩证思考时,尤其要注意对那些不同物质间存在性质差异的事物要有较好的把握,正确区分相同物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比如,在溶液里稀释硫酸,此时出现的电离反应是H2SO4=2H++SO2-4 ,所以体现的是H+和SO2-4 的性质,也就是酸的通性。不过在超过96%的浓硫酸里硫酸一般没有电离,而其存在形式是H2SO4分子,有着脱水性、强氧化性的特征。稀硫酸和活泼金属的反应是最好的例子,它们结合能释放氢气,但浓硫酸和活泼金属加热反应时金属被H2SO4氧化,而不是H+,SO2被H2SO4还原。
在排除法的运用过程中应该十分小心题目里的隐藏条件,或者是一些对条件有延伸的叙述,我们在做题时应该仔细思考,这是运用好排除法的关键。比如,将“无色溶液加入一种悬浊液里面,沉淀部分溶解”,而“部分溶液”就有多层隐含条件,其一是加的无色液体能够和悬浊液里的固体发生反应并溶解,不过量不足,所以有些固体不会溶液;其二是固体物质可能会溶于液体,而另一种则不会。
二、归纳技巧
实验仪器与基本操作是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我们能够利用归类法来建造自己的知识网络。比如,普通玻璃仪器里按照直接加热来划分有三种:一是直接在灯焰上加热的试管、硬质玻管等;二是隔着石棉网加热的烧瓶、烧杯等;三是不能加热的U型管、冷凝管、滴定管等。还有在收集气体时,按照气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有排水集气法、向上(下)排空气集气法等。化学实验双基知识能够按照知识的共性或特性来分类,而实验问题也能采取该种方法来解决。因此,归类法是符合我们学生的知识体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平时我们必须要认真地跟着老师学。比如,有几组仪器分别是:(1)漏斗;(2)容量瓶;(3)滴定管;(4)分液漏斗;(5)大平;(6)量筒;(7)胶头滴管;(8)蒸馏烧瓶。那么常用的物质分离是哪些?
A.(1)(3)(7) B.(2)(6)(7)
C.(1)(4)(8) D.(4)(5)(8)
此题应先注意题中的“物质分离”这几个字,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一是以过滤法分离悬浊液里的固体和液体;二是以分液法分离乳浊液里不相容的两种液体;三是以蒸馏法分离液体溶质和溶剂。那么再看题目条件,就可以知道答案是C。
三、直接记忆技巧
所谓直接记忆,就是对知识的直接记忆。不少化学实验题都会提到实验现象、步骤、仪器和试剂使用等条件,而这些都必须依靠我们平时的记忆去积累。做这种题目,最有效的技巧就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记忆去回想和题目情境相关的内容。由此来看,直接记忆法解题存在很多技巧。因此,日常训练是帮助我们运用好直接记忆法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老师常说的“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比如,仪器和试纸使用过程中,根据容量瓶配制具体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先用自来水再通过蒸馏水来洗净,此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A.容量瓶必须干燥 B.要在室温下操作
C.用欲配液润洗两次 D.飘瓶塞应不漏水
此题考的是容量瓶使用知识。溶液的配制会用到专门的容量瓶,而使用容量瓶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容量瓶规格要合适,原因在于容量瓶属于定容的容器;二是室温中使用的要是不离开室温,那么会让容量瓶的容积出现变化,或者造成仪器损坏;三是检查会不会漏水,原因是溶液配制时及配制完成以后,应震荡或者摇均溶液,要是漏水,就会让溶质的量发送损耗;四是容量瓶可以不是干燥的,用蒸馏水洗一洗就好,注意不要用待配溶液来润洗,不然会增加溶质的量,并提高溶液浓度。直接回忆上述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再看答案,即正确的是B、D。
总之,尽管高中化学实验题侧重考查我们的知识点和实验能力,且难度较大,但如果我们深入反思的话,也并非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学生来说,化学知识的学习应该认真做好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学习,不断训练自己的实验技能,反复理解实验原理,在日常训练中多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提升实验设计能力,了解实验命题特征,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梳理重点知识,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就会逐渐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好化学实验知识。
参考文献:
1.吴丽敏.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解题策略与技巧[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3(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