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文化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文化的意义范文1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准的不断获得改善,社区教育作为同样是衡量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的产物也在为社会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是要结合社区教育资源与面向社区中所有的社会成员而展开,通过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开展相关的课程培训,最终促进社区教育的全面的与可持续发展。
一、社区教育逐步形成的发展轨迹
中国社区教育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改革开放后,社区教育机构总结社会经验与学校经验,在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不同的地域特点,试点发展社区教育。
第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态下,中国的社区教育通常情况下共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一学校为中心,连接学校附近可以联系的工厂,让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组成相关的委员会。第二种是以社区为中心,由街道办事处或者是政府部门牵头,社区教育的创设活动由企业与单位共同组建。工业区与农业区的社区教育,能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与社区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社区教育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区教育被真正重视起来,在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城市进程也在逐年加快,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中逐步走向成熟。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城市化不断实现的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最终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伴随着中国城市人口膨胀的问题,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时刻考验着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社区教育从内部来看是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在社区教育积极发展的过程中,社区教育需要实现连续性,社会适应性与手段多样性,最终让教育部门与合作单位都能适合社区教育的相关要求。
二、社区教育的意义
第一,社区教育可以满足民众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社区教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社区居民的日常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庞杂。“基本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手段。这些内容和手段是人们为能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智地作出决策等所必需的。”(《全民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第二,开设社区教育能够为民众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现今的网络高新结束发展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拓宽了发展的道路,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的出现也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可以更加方便获知信息。作为宽带交换技术,异步传输方式将计算机,电话与有线电视形成统一的整体,通过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教育在数字化社会中的发展。[2]
三、社区教育能够实现区域文化与社区教育的多元组合
在区域文化创设的过程中,以区域文化引领社区教育,以社区教育促进区域文化,是社区教育当前发展过程中最惯用的手段与方法,在区域文化、社区教育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过程中,将区域文化,社区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将区域文化、社区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1、社区文化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社区教育只有在与当地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让社区的文化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接近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江南水乡与西北大漠的人文环境一定会有差别,江南的文化强调灵动,西北文化则以沉稳著称,在开展社区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居民认同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才能切合的实现教育的目的。
2、群众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社区宣传的文化要与群众日常参与的文化活动具有相关的联系。以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为契机,达到引领更多的社区群众认识,了解与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群众文化开始于1953年,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民众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自己工作岗位中的角色外,通过实现日常活动的自我参与提高民众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性。
人民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只有实现让绝大多数的社区民众实现文化以自我为主导,才能进一步满足民众精神上与生活上的需求,让文化活动反映社会发展的方向。民众参与的社区活动的多寡,直接决定着社区教育的成熟性。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社区要保证群众对社区教育的参与性,才能实现社区教育的目的。
3、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唯有将商业文化活动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在客观状态中发展社区教育,让社区教育不至于在没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夭折。对于商业活动中的所有人而言,任何事物若想取得长久的价值,总是不能回避品牌,营销与文化。只有以社会组织为独立的单位进行相关的商业活动,参与的民众与组织这才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考虑进活动维持时间是否长久,只有强大的独到性文化才能赋予团体强大的生命力,品牌文化的宣传又是以文化为最重要。
民众的价值观念决定着民众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作为价值观念的外部表现极为重要。作为团体而言,文化包含了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观,行为模式与信仰内容决定了团体的运作方式。例如,通常情况下,从事脑力劳动的企业不会过多的关心员工是否在上班时间穿工作服,通常情况下,团体会设计具体的行动机制来保证企业的新年实现,在保证企业实现新年的基础上让远的价值观尽可能的接近企业的价值观。从社区教育的角度来讲,如果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追求服务的完善,就要时时刻刻的将接受教育的主体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耐心的倾听受教育者的意见,耐心地倾听客户意见,让提供机制保证所需要的回应。
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习惯与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生存。两个人从陌生人到相识,再到相熟,通常情况下都喜欢在第一时间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通过找出两个人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经历,最终让两个人的谈话更为顺畅。
社会中的每个单元都在尽可能的在保持自己特点的情况下融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众多团体为了构建社会之间的各方面联系,也在团体传播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文化,,企业通过品牌策划推广完成自身产品的推广,其中浓缩口号与标示是简化传播的最主要路径。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明确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服务角色,则能够事半功倍的完成教育的目的。
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人员要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即使是商业活动,从业者也还是需要将情感注入到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中去。反映到团体文化中,情感的因素在于团体的所有人都想建立弹性的与富于人情味的组织。在社区教育宣传的过程中,重要的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受教育的主体为人,教育者的理念就应该尽可能地从人的个体出发,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受教育者的需要,才能让社区教育实现自身所要实现的目的。
四、结语
只有当团体活动不再停留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才能将团体的信念融入到组织中去,在拥有感情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希冀付诸于行动,团体才能够形成独特的文化。保持文化的真诚性与独特化才能够让团体有力而持久。在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唯有将真实的感情投入到社区文教育建设中,才能促进社区教育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潇.据武汉J社区家长学校的调研资料,探讨青少年的社区教育工作[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7.
[2] 田琴.试论企业工会文娱活动的安排[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4.
社区文化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区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7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和谐社区的建设对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和谐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通过对群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将其有机地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中,为社区建设带来创新,推动其再上一个台阶。
一、群众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对此,群众文化在此关键上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为和谐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支柱,而和谐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赖以体现的基础。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要通过导引导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打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理论,通过强化群众文化工作,创建和谐文化,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发展群众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改革开放首先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建设的步伐。但是,对于内地以及西部一些山区来说,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这种情况下,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依旧残留,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并且在缺乏引导的前提下,不文明现象有可能滋长。尤其是农村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一些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在农村推行的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规划,一步步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从而多方位地、全面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发展群众文化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精神生活需求
生产力的发展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科技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以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精神文化的享受,更多的人宁愿沉迷吃喝玩乐、追求奢侈品,不愿意投资高品位的文化精神享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以及在信息时代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除了读书看报外,人们还需要通过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理念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已经成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必要手段了。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
一个国家是由多个地区组成的,而一个地区又是由多个社区组成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社区的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
(一)和谐社区的定义。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论断是这样定义和谐社区的:和谐社区是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居民和谐相处的有活力、有秩序的社区。它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居民的民主意识,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这样的和谐社区的构建,最终将推动和谐社会成为现实。因为社会是建立在社区的基础上的,只有从点上和局部上把握好,才能实现全局的优化。和谐社区的建设不仅依赖于社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有力领导以及居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依靠群众文化的建设,来不断完善。
(二)和谐社区与群众文化的关系。群众文化是一种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群众文化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多元化等特点,而对于这些特点,它们也具有双面性。群众文化的对象是广大人民,而群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行动,则是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行为。一个社区需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支持才得以兴盛,而群众文化更是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必要条件,而社区里的群众文化会一直影响着社区是否达到和谐的要求,这是直接关联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和谐社区建设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关系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发展群众文化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群众文化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和根本。失去了群众文化的支撑,构建和谐社区的工程尤如无本之木,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中心。
(一)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群众文化是群众所集合的一种文化表现,要创建和谐社区,必须从群众文化中着手建设。搞好群众文化,有利于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能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
(二)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力量与智慧,一个社区的建设成果不能只靠管理层的行政人员或者街道办事处来完成的,它是一个集体,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去维护和创建。群众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采用的经验,社区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优秀文化的总结和宣传,并加强对群众文化中的不足之处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
(三)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平台,而社区作为这样一个平台既能支持群众文化建设的进行,又能从中得到熏陶,群众文化的建设给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使社区里的群众能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和谐社区建设有积极作用。
四、发展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多作贡献
目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社会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文明素质相对较低、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群众文化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巩固,例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传统文化工艺技术,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等等。和谐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下重要的社会政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介质。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的意义范文3
一.改变社区管理意识
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的管理应摒弃传统的“居委会大妈”式的管理,应为社区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计划,提出合理创新的思路,稳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社区居委会应认真筹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再盲目的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对与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相关的因素应考虑更加齐全,准备更加完善,如合适的场所、硬件设备和人员等。社区工作者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应努力为社区文化的建设创造更多的条件,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性,不能再让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政府、社区和居民都应真正理解社区文化的含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了解开展社区文化的作用,认真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为营造和谐、友爱、安宁、高尚的社区文化而努力。
二.健全社区管理机制
在社区管理中,健全社区管理机制是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社区是居民自治的组织,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相应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明确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并由专人负责,也可以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社区文化工作的职责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使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理可依,避免在社区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同时还应大力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让居民在社区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他们参与社区文化管理,由他们制定社区文化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引导社区文化工作的发展向这满足居民需求的方向发展,形成一种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
三.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活动是在社区中开展进行的,面向全体社区中的居民的一种活动。所以,要想发展好社区文化工作,就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工作者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本社区内的环境、风俗习惯、地方特色、所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的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从社区居民出发,了解社区居民的年龄分层、居民从事的行业分类、居民的习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有针对性的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比如某个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社区工作者就可以根据社区这一现实情况多开展一些与老年人有关的社区活动,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喜好,开办一些社区的艺术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区文化活动还要采取居民乐于接受的、适合居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形式来开展,若是社区文化活动所倡导的价值观背离了社区居民的主流价值观,那么这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就会难以持续开展下去。
四.整合社区资源,合理利用
社区文化建设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那一定要学会“借力”,所谓“借力”就是指社区工作者应学会合理利用社区中的资源,借整个社区之力来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那么在发展社区文化之前,社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对自己社区的资源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中可利用的资源有很多,比如社会影响力很大的居民、学校、图书馆、电影院、某单位的大型会议室、照相馆等,这些都是社区中可用的资源,社区可以出面去联系这些社区资源,将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与这些社区资源联系起来,为社区居民谋福利,比如辖区内的居民可以免费使用图书馆、看电影可以打折,组织大型活动的时候可以借用某单位的大会议室等。社区中可用的资源有很多,就看是否能够被好好的利用起来,社区资源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功能不可小覷。
五.适当运用激励手段
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适当使用激励手段有利于加快社区文化建设的进度和步伐。对社区工作者而言,他能够如期按照社区文化建设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由社区出面对其进行物质或者经济的奖励,表示对他的工作成果的认可,以此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对社区居民而言,如果他对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时,社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表彰,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奖励,使居民的个人价值和成就感得到充分体现,激发他对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热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
六.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社区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是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感受者。社区文化的建设,依赖于社区居民的努力和贡献,所以社区工作者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一定要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加深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使居民重视对社区文化的营造,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邻里友爱的社区氛围。只有让居民切身参与到社区文化的建设中来,才能推进社区文化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帮助社区居民形成与社会主流所倡导的一致的价值观,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七.开发资金支持系统
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作为保障,缺少资金支持的社区,难以开展具有持续性和富有成效的社区文化活动。我国社区目前大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想要健全社区文化的建设,就一定要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开发社区的资金支持系统一定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社区居委会首先应找好自己的定位,社区居委会才是社区管理的主导部门,不能总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少量的资金支持,社区工作者应利用社区固有资源,开发新资源。社区首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内部资源,从社区内部寻求资金支持,利用社区内居民和企业的优势,为社区引入资金。比如社区可以和其辖区内的驻地单位进行合作,寻求长期的资金支持合作,作为交换,社区可以为其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免费使用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为该企业带来一些社会影响。社区也可以成立一个文化专项基金,将本社区的文化特色宣传出去,寻求更多的外部社会力量帮助。社区活动资金的开发不仅要开源,也要节流,社区工作者应按月、季度、年这三个时间节点,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将社区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严格控制资金的审批程序,制定专人负责,把握社区资金的流向,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八.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
社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是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可以自己组织培训,也可以联系相关政府部门请求提供支持,请来专业的老师,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现状,分阶段的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加深他们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开展文化活动的兴趣,以此来确保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质量,以便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高效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需求的形式也慢慢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场所,社区的稳定繁荣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文化的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社区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长久发展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社区文化;人民群众;影响发展
社区文化,顾名思义指的是社区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的文化。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其载体是社区内的人民群众。他们是社区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体现者。因此,广泛的群众性是社区文化的最主要的特点,社区文化自然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合,它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和依托,以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推动着社区文明的进步,在社区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文化,它不同于专业文化,它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在政府倡导下,依靠街道、地区单位和居委会,发动社会力量,组织社区成员开展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文化服务,满足本社区范围内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为此社区群众文化的功能也必须从这一点出发去认识。
(一)宣传教育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是指在各个层面的社区文化活动过程中,必然对参与的民众起到教育和导向作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下,应增加崇向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和反对等内容。通过精神粮食的供给,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它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百日广场文化、重大节庆文化、娱乐展示文化等形式,可以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于意识、活跃了社区文化、深受各族群众欢迎,起到很好宣传教育作用。各社区文化的组织者以群众自发和社区居委会组织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文化阵地和文化窗口,发动群众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于群众,使群众在编节目、演节目、看节目的过程中接受形象化的教育。
(二)娱乐健身功能。社区文化建设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充实着居民生活,并通过居民的 如:社区组织成立的老年秧歌、腰鼓、舞狮等民间表演队,即能够娱乐社区居民,有能够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对培养社区文化氛围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有的社区以活动为载体,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组织各族群众参与的象棋、书法、歌舞等老年健身娱乐活动,让居民获得丰富的知识,真正让中老年群众感受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培育发展功能:社区文化通过各类活动载体,及能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又可以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出各类群众性文体团队和公益性组织,参与到文化建设,从而扩大了社区文化品牌效应。如:各社区坚持利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建党节、妇女节、中秋节和元旦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主题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把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褒扬先进。
二、社区文化特征
社区文化的广泛性: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文化发展的迅速和其阶段性特点,决定了社区文化活动的不同参与对象,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当今社区文化活动必须顾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社区文化是一种要求“共同参与”的群众文化。因此,社区文化的开展,需要社区内的单位、部门共同参与,需要社区内广大居民共同参加。而社区文化的广泛开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共同参与”,进一步强化社区的“群众环境”。
社区文化的群众性:社区文化的生力军是群众百姓,社区文化的依靠也是各族群众,社会文化服务对象更是各族群众,而且社区文化又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所以各族群众对社区文化都非常热心,他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由于社区文化的鲜明特点就是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所以也为乐于参与的群众创造了条件,通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正好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如:伊宁市人民公园内每天都有上千人晨练,他(她)们当中有练歌的、舞剑的、跳舞的、练武术的、唱戏的、打太极的等等。人民广场每天早晨有扭秧歌、打腰鼓、还有跳交际舞的,真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还有许多小区每天晚餐后居民自发到露天灯光场地翩翩起舞,成为小区一景,以上这些活动更形象地反映了社区文化的群众性,为伊宁市群众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对于加强社区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利用不同层次的文化设施资源
在合理划分周边行政区域的前提下,街道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下,合理地配置文化设施资源,市、区两级政府在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中应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市级文化设施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区级文化设施建设应适度分散,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培养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文化业务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为此,一方面对现有有培养潜力的成员加强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从政策上鼓励相关院校学生、相关院团的文艺、体育人才投身社区文化建设。
(三)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社区文化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校园文化;一校两区;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投入不断增多,使各个地区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张,“一校两区”乃至“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在国内高校中非常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了高校办学的竞争力。但这同时也造成了管理体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相互交流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一校两区”办学模式对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相互交流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解决方案。
一、高等学校新校区文化缺失的现象
1.学生的认同感缺失
从软件上来看,新校区虽有常驻的工作人员具体操作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但决策机构和主要人员都留在老校区,人员分散,精力分散,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难以形成有特色的品牌活动。此外,交通的不便也限制了一些高品质讲座、活动在新校区的举办,导致学生对新校区的亲切感较弱。另一方面,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距离一般都比较远,由于数量有限,教师日常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限制了与学生的沟通时间,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不能及时将困难反映给相关责任教师。教师的育人作用被削弱,使新校区学生感受到被冷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完整统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能够简捷便利地进行互动交流。但新校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教师与校区相互分离,教师到新校区上课的时间、交通成本大大提高,除了上课与学生有交流之外,教师很少与学生有课堂之外的学业互动,更不用提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沟通。此外,师生之间、年级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都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继承,使新校区的文化建设难度增大。
综上所述,新老校区之间的差距不是硬件设施之间的差距,而真正的差距在学校氛围,即校园文化的缺失。前国家教育部部长说过,优秀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差距在于氛围,优秀大学在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文化传承后,形成了本大学独特的文化氛围,有着只属于本所大学的教学特色,与吸引学子的独特气质。由于新校区刚刚建立,缺失文化底蕴,在新校区学习生活的学生不能感受到自己学校的独特文化氛围,不能接受也难以传承本学校的文化特色,所以新校区大学学生缺失对新校区的认同感。
2.互联网介入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全球化的今天,处于时代最前沿的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与新型网络教学的独特魅力,又进一步推动学生接触学习互联网。互联网在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提高前沿信息的同时,导致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是由于新校区一般建设在城市郊区,缺少课外娱乐设施,同时部分新校区的资金紧张,学校一般优先保证教学楼、办公楼、食堂等设施的建设,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尚未建立,导致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活跃在网吧中。近年来,大型对战类网络游戏的日益火爆,使学生沉迷在网络中,对学校举办的课外活动积极性不高,导致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缺失。
3.新校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新校区一般位于城郊地区,远离繁华都市,缺乏都市的气息和氛围,学校周边的配套设施如交通、医疗、饮食等尚未提供到位,治安相对较差。校园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需要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但这种相对较不完善的周边环境和治安影响了学生对高校文化的认同。
从校园内部环境来看,由于新校区的建设是分期完成的,学生入学后,部分设施存在边建设边使用的情况,校区内工地痕迹明显。校园内缺乏参天大树、绿荫成林等代表历史厚重感的标志性物质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冲淡了他们对大学校园的憧憬,从而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校区一般位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地区,远离繁华都市,缺乏都市的气息和氛围,学校周边的配套设施如交通、医疗、饮食等尚未提供到位,治安相对较差。校园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需要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但这种相对较不完善的周边环境和治安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也影响了学生对高校文化的认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人员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为相关部门讲解新校区的优势与潜在价值。协调相关部门在新校区周边修公路,建立餐饮中心,与其他公关措施,增强都市的气息和氛围,并适当举办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改革教师考核方案,从制度上提高师生交流的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完整统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能够简捷便利地进行互动交流。但新校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教师与校区相互分离,教师到新校区上课的时间、交通成本大大提高,教师除了上课与学生有交流之外,很少与学生有课堂之外的学业互动,更不用提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沟通。笔者认为,改革教师考核方案,从制度上提高师生交流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完整的教师考核体系,并做出标准的考核评价标准。调查发现,一些资格较老的教师,由于年龄问题,并不注重教师考核,所以需要制定出合理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督促教师与学生课上交流与课下接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参与活动积极性,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话题,进一步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师生交流的积极性。
3.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增强学生对学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由于新校区的刚刚建立缺失文化底蕴,在新校区学习、生活的学生不能感受到自己学校独特文化氛围,不能接受也难以传承本学校的特色文化,所以新校区大学学生缺失对新校区的认同感。笔者认为可以开设专门课程,为新校区学生专门讲解学校辉煌的成绩。同时也可以列举从本学校走出的专科人才,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
4.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高新校区文化活动的层次与高度
从校园内部环境来看,由于新校区的建设是分期完成的,学生入学后,部分设施存在边建设边使用的情况,校区内工地痕迹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冲淡他们对大学校园的憧憬。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在适当的时间,例如节假日,在校园内举行有意义的大型活动,但应注重活动的质量与活动的主要意义。因为高质量的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学生的失落感。有意义的大型活动有助于提升新校区文化氛围,更有助与学校文化建设。
三、结束语
对于高校“一校两区”的现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样才可以全面促进高校的发展,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环境下,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校园文化,孕育出气质独特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邬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3(10).
[2]匡玉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2(4):19-20.
[3]黄煜.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神州,2013(28).
社区文化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徽州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一、徽州戏曲的文化特征
徽州戏曲文化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式上形态各异,各不相同,在徽州地区广为流传。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安徽地区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号召力,其艺术表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徽州戏曲产生的渊源,背景十分复杂。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对戏曲艺术的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商业作为纽带创造了徽州文化,同样也创造和推动了徽州戏曲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徽州戏曲是一个包罗万象,色彩斑斓的文化艺术宝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从物质遗产丰富的徽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的徽剧,自明万历年间形成的“徽池雅调”之后,其四百年的风雨艺程,拥有自己特殊的艺术类型,折射出徽班千古风流,徽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二百多年前“四大徽班”进京后演化、孕育诞生了被喻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徽州戏曲的主要特点是人物装扮鲜明,讲究化妆,舞台设计华美夺目,舞台动作具有卓绝的技艺表演。徽州戏曲的剧目非常丰富,剧本的精神内涵既有浓厚的忠善孝义的儒家思想,也有宗教色彩的剧本情节。扮演的各种角色行当齐全,并且有规范而严格的班社组织。
二、传统艺术形式的拓展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或个性的文化传统是文化和创意产品设计的源泉。徽州戏曲文化创意产品是徽州戏曲文化的载体。主题能正确反映徽州戏曲文化,这些属性和特征是衡量徽州戏曲文化和创意产品成败的基本标准。徽州戏曲作为安徽地区的传统文化代表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安徽的特色,来到徽州地区的国内外游客都对蕴含戏曲元素的文创商品有一定需求,认为徽州戏曲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有很强的文化代表性,这符合当下人们追求个性的,又重视文化的特征,所以设计的重点就是要求产品设计的创意、功能与造型要被广大的消费群体所吸引,将徽州戏曲文化作为创作源泉,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图形化的元素提炼出来,以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将其运用在文创产品之中,既要符合现代人类的生活需要和大众的审美水平,也要保留徽州戏曲文化的象征因素。所谓文化性从表现手法和设计内容上讲,应该是比较多的保留和提升徽州戏曲文化的精华,就是利用一些典型的文化元素,并加以改造和提升,形成创意产品以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要;从地域上讲文化设计和空间地域关系密切,就是说所设计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要跟徽州戏曲文化的内涵有紧密结合的关系,从视觉效果上讲,这种文化性的设计应该能让人感觉到徽州戏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特点,能让人得到戏曲文化的熏陶,从而使人得到内心的满足。徽州戏曲有许多视觉元素可丰富了传统艺术,结合了艺术,舞蹈,文学,音乐,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徽州戏曲的服饰是装饰图案最多的载体。每个徽州戏曲服装都有不同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都包含不同的含义。徽剧中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四行发展形成了较为细致的划分,人物服饰的艺术特征十分鲜明。从戏剧性的角度来看,它具有特征;从文创设计的角度来看,它是有图形语意的。徽州戏曲脸谱也具有独特的设计语言。各种造型的脸谱人物特征鲜明,这为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戏曲人物的服饰、脸谱、道具等方面提取元素运用在设计之中,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使文创产品以新的形式展现徽州戏曲文化。
三、新的表现形式的建构
徽州戏曲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的开发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文创产品的表现形式要从功能、审美等方面满足消费群体,按照现代设计的定义,图形具有传达特定信息的功能。随着现代通讯技术与传媒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取信息比前现代化社会发生了质地转变,今天社会已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图形传达意义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徽州戏曲图形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社会意义和审美的功能。在文创设计中,对徽州戏曲图形加以提炼,融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意义的设计作品,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为设计语言的多元化作出了努力。下面就从四个方面对徽州戏曲图形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建构进行论述。
1.整体挪用
所谓整体挪用,就是将徽州戏曲图形作为设计主要元素的一部分直接套用,因为徽州戏曲图形传达的语意与当代社会有内涵相同或共通之处,这时,设计师可将戏曲图形整体搬迁入作品中,作为设计作品的一部分全盘引用。当然,这种挪用不应是概念的拼凑,只有设计理念与所挪用图形在语意和外形都相互匹配的情况下才会成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如果盲目照搬传统图形只是为了迎合市场的某种虚幻的古典情怀,浅薄的传统文化的追捧,生硬地套上传统和经典的名头,而不顾传统图形的语意和语境,不顾设计作品要传达的信息,致使设计作品徒有其表,造成信息传达混乱,这种对徽州戏曲图形的照搬注定不会成功的。文化创意产品本身具有很强的原创性,设计的重点就是要求产品设计的创意、功能与造型要有机结合,不能是简单的贴图或者复制,要在产品的功能,审美,以及情趣上形成具有原创意义的商品,才能被广大的消费群体所认可与购买。
2.简化提炼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无时无刻接受各种视觉信息的包围,直观而简练地给人以深印象的图形,准确传达商业信息是当代视觉设计的重要特质。徽州戏曲图形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精细而繁杂的工艺特征,其很多图形是精雕细刻,发丝毕现,这种传统图形既不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原则,也不符合视觉设计快速传达信息的要求。现代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图形元素皆以最简练的艺术语言传达着丰富的内涵与信息,也是设计师感受的重点。感受方式与感受对象在设计作品中的有机融合与高度统一,徽州戏曲图形的提炼也是设计创意的进一步提高与深化。利用戏曲图形时应保留图形的传统语意和文化内涵,提取与设计主题相一致的元素,使图形在理念与外形上具有时代特色,同时体现传统意味。
3.重组同构
重组同构是现代设计中对传统图形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所指的是在设计构思中以系统的综合方法将原有图形根据创意建构成新的视觉效果或者新的形象。徽州戏曲图形在古代有其固定的语意逻辑,当代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需求,以及理想比古展了许多,传统图形在某些人群或某些场合的应用能对应受众的心理需求,但远不能包括所有人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对传统图形进行合理的改造与重组,形成新的视觉符号或者新的图形以满足多种需求的设计。这种对传统图形的大胆改造与想象,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成功的设计理念下,对传统图形进行合乎逻辑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构造。使其图形的共生,图形的渐变组合和相互演化下形成新的图形,具有时代特色的图形语意的表达,从而使传统图形在当代出现新的面貌。对徽州戏曲图形的重构是采用西方设计理念的思维方式,它不是单纯地展现传统风格,而是对传统图形的抽离,混合,拼接或重组,同时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审视传统文化艺术的思考维度。这种对徽州戏曲图形的应用,要重视重构后语意的合理性,防止出现歧意,才能使徽州传统焕发新生,使设计作品出现新意。
4.语意升华
语意的本质就文创作品而言是通过图形来传递的信息和文化观念、思想和情感。在文创设计作品中,语意的表达是以图形的传达与主观精神相统一的,图形是语意的基础与核心,对于图形语意的领会有时是解读图形下的更深层次内涵。徽州戏曲图形本身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往往含而不露,隐而不显或艰涩难明。对这些传统文化本源性的理解,是把握徽州戏曲图形的根本。这些语意隐藏在那些图形的背后,关联着比简单的审美意义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意义。深入解读和理解徽州戏曲图形的原生态语意,可以促进设计语言的丰富表达。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化思维的涌现,现代设计的理念、方法、设计手段和传播媒介都有了新的发展,这为徽州戏曲图形在当代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科学的分析,有逻辑地推演,高科技的表达,有目标的取形,延意,传神,会使徽州戏曲图形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焕发时代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