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药工程职业定位

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文1

(1)从我国产业结构角度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尚待发展。

(2)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角度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很多地方院校,忽视与自身办学条件的结合,缺乏特色性,加剧了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要寻求改变,唯一的出路只有根据高校自身的办学实际,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化,增强自身的办学特色,强化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本文结合成都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现有办学条件,重点探讨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就业竞争力。

一、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分为偏重于工学的(发酵工程)和偏重于理学的(生物制药),国内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要求有的侧重于工学,有的侧重于理学,更多的是追求全面。由于各高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性,一些地方普通高校往往存在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上的困惑。而我校的情况是培养方向不够清晰,所学科目涉及普通生物(以植物学为主)、生药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课时数较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等等,涵盖面较广,学生反映强烈。这对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显然是不利的。作为一所城市综合性大学,人才的培养要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重点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传统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指出,对于本地经济发展特色,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和节能环保六大产业的发展。结合我校生物学院的现状,有药学和制药工程两大与医药相关的本科专业,在师资力量和药学资源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和生物医药接轨。同时,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再次提出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

从国内来看,许多省市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生产抗肿瘤、抗自身免疫疾病和抗排异反应的抗体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干细胞及基因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在生物技术产业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70%以上。成都市也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形势良好,并且又在大成都范围内规划新的生物产业园区。在这种形势下,将生物医药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就显得更加清晰和明确。

二、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要增强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在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特色培养,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根据资料显示,很多高校,其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较为宽泛和模糊,技术、工艺、产品、设备等面面俱到,涉及的就业领域看似很广,面也宽,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大量的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面临较多的困难。为改变此现状,提高就业竞争力,将培养重点置于生物医药领域,其目标定位于: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掌握生物制药技术及生物药物研发、生产等相关流程和生物制药的厂房设计要求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制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三、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构建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类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特征也应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由于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来源于早期的生物化学技术,对化学系列课程设置的比例较大,而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占比存在不足,更谈不上生物工程上下游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体系中,由于该专业交叉学科较多,各种教材因对体系完整的要求导致在实践中教学内容重复比例偏大,浪费大量的教育资源;教学模式上,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比例还不能满足对理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方面提出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重构方案。首先是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该方面的课程体系,主要以培养本专业学生基础理论为目的,为以后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课程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普通生物学等,其占比(包括相应实验课程)为总学分的15%,而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归为选修课程。其次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这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培养本专业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根本目的。该模块以生物制药为核心设计相应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制药、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概论和工程制图。其占比(包括相应综合实验课程)应不低于总学分的35%,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1∶0.8。最后是专业拓展课程体系的构建。该模块主要拓展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展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本专业更广泛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涉猎。该模块主要以选修课程为主,主要课程包括:免疫学、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现代医学概论、生物制药厂房设计(GMP)、生物反应工程原理、实验动物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文献检索、营销学等。其占比为总学分的18%左右。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及课程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从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培养的角度,该培养方案的构建一方面重点突出了与生物制药领域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强化了与生物制药密切相关的实践技能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最后通过拓展课程的设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相关视野,也为以后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总之,通过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学习,能使毕业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生物学、生物工程原理、生物制药领域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生物制药领域从事药物设计、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熟悉生物技术药物及产业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当代生物技术药物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生物技术药物领域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结语

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61-01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等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一宏观角色决定了辅导员必然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

1 案例基本情况和分析

1.1 自我评估

桂某,男,2010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成绩优良,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等职,积累了一些组织、管理和行政助理的能力。

通过谈话和测试,该生认为自己的思维风格是基于自身的价值体系考虑问题,通常将符合自己价值取向和自我感受的事物评定为最重要的;工作方面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很好计划自己的工作,并且坚持按照计划完成,工作态度比较严谨,严格遵守职业规范,职业化水平比较高;学习方面以“倾听型学习”为主,即通过倾听把握所学问题的中心,并能有所收获。

在性格方面,桂某的优势在于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的与人合作及社会适应能力,思维敏捷,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不足为对那些需要极端冷静、严肃的态度才能完成的工作,常常不能很好胜任,从事一些例行琐碎的工作时,往往容易感到厌烦,不能认真对待。

1.2 外部环境分析

制药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知识密集、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行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医药行业已成为公认的发展最快的并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行业,并列为优先发展行业[2]。其中制药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药、农药、精化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他们是社会亟需的人才,完全可以找到称心如意又可以实现自身抱负的工作。比如,可以到具体的药物生产企业从事药物研制开发工作,进行药物生产的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等工作,也可以到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研究、设计、教学等工作。当然,如果不想在大学毕业后立即工作,还可以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1.3 目标确立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在完成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后进行的,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1)短期目标(2010~2014)。

获得河南中医学院工程学学士学位,获得大学英语六级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考上某重点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或成功进入在华跨国医药企业,作为医药代表从事药品销售。

(2)中期目标(2014~2020)。

选择一:获得某重点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参加工作,工作5年左右进入公司中层。选择二:进入企业公司中高决策层,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人脉和工作经验,之后适时报考硕士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历。

(3)长期目标(2020~)。

在自己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后改行进入政府行政系统,担任一定的公共职务,用自己的才识为社会多做贡献。

1.4 实施策略

(1)一期策略。

在校读书期间积极复习考研科目《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同时重点复习英语,力争以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多搜集在华跨国医药企业信息,了解其发展状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外企,并了解其员工要求,以此来规范和提高自己;制作自己的求职简历,学习各种商务礼仪和面试技巧为将来的面试做准备。

(2)二期策略。

选择一:读研期间掌握药理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药理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同时系统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该门外语系统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选择二:在工作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行政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工作,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掌握营销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掌握较好的英语水平和社交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容入企业,完成从一个大学生到一名企业员工的转变。

(3)三期策略。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遇事多思考,提高处理事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加强创新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用新思维、新方法去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心态和思维,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2 案例反思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可以把大学生求职这一特定阶段的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职业定位,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使他们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的全面发展。[3]可以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对自我以及职场都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明确目标之后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就业会更科学、更经济也更实际。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引导学挖掘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通过评估,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找出特点、明确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能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方法与技巧。通过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学生紧紧抓住学习、工作的重点,以职业生涯为导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积极而有意义的角色,迈向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耿乃国,等,主编.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 课程改革 规划

一、概述

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强调了技术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即将学生培养成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学生角色转换为企业员工,从事一种职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完成若干任务项目。因此,高职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如何进行角色转变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一个研究方向,科学的角色转变需要结合专业要求和职业生涯规划,这就决定了基于专业要求的高职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拟从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高职学生入手,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革,初步建立以专业要求为基础的高职类药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这不仅完善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而且丰富了高职教育的理论以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高职学生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90后”年轻人的个性化转变,往往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劲头不足、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较差,爱网络游戏,独立意识强烈但自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中易发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功利化等特点。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分析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根据个性特点,专业要求以及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职业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和人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就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轻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由于“90后”学生个性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重视,导致一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应急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学生在实习中因为工作特点,往往把自己错误定位成操作工,从而实习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造成对专业和学校很不满意。

(二)忽视专业教育,缺少行业了解,职业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学生习惯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忽视自学的学习模式,导致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脱轨,同时缺少与外界和行业的沟通,导致职业目标定位不准。最终表现出两个极端。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部分同学表现出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是药师或工程师,职业目标过于理想;也有部分同学存在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在制药企业很难做到独挡一面,从而职业目标定位偏低,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

(三)重理想,轻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不现实

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一毕业肯定能找一份好工作,事实上现实和理想悬殊很大,原因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太理想化,忽视了自我认知,缺少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因为现实而感到失落甚至产生抱怨。

(四)课程教学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化,导致职业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都会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课程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的针对性,同时没有企业支持,教学方式仅限于理论授课,使得课程枯燥无味,不能正确引导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致高职学生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四、具体措施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效

目前,高职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上面临种种焦虑和困惑,我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总体思路是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专业要求和职业发展撰写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高职学生的教材,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学习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持以我院的“3S”教育管理模式为核心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3S”教育管理模式中的“3S”是指Student(贴近学生)、Speciality(贴近专业)、Society(贴近社会),“3S”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对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结合行业调研,专业研讨,教师走出去,专业请进来等方式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将“3S”教育管理模式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就业率,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用人评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科学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都有很大提高。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穿插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大学前往往都是设想、憧憬,甚至想入非非;在大学中都是期盼、等待,甚至纠结,在大学毕业后往往出现怀疑、郁闷,甚至不敢面对现实。这种现象原因何在?这就是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通过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结合专业和行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强化意识,树立理念,指导学生科学的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岗位群之一是制药企业,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穿插制药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参照制药企业组织结构图,引导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强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增强了职业目标的正确定位。

(三)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实习和工作中也是一样。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对学生以后的实习和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在以后人生中正确调整心态上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一章节中增加案例分析,从案例分析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并强调在实习和工作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如,我们常见的工作环境是制药企业,在实习和工作初期,往往是采用师徒式培养,在这期间学生特别需要带教师父的帮助和关怀,但偶尔出现有的师傅没有带徒经验,态度不好,对学生不理不问,甚至还会因为学生操作不当有责骂的现象,同时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学历比师傅高很多,因此产生对立心态,形成矛盾,最终学生对实习和工作产生埋怨,导致工作态度不端正。反过来想想,适当调整心态,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放下学历架子,尊重师傅,换位思考,以谦虚和微笑的方式待人,那么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四)注重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

在实习和工作的双选会上,由于招聘单位和招聘职位有限,可能有部分同学找不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因此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真真假假弥漫在整个社会,对于充满人生理想,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不会捕捉有效信息,往往会被一些虚假信息蒙住双眼,轻易地抛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认为能力很强,有能力从事所谓的“高收入”工作,结果往往以后悔告终。所以,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也是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了解行业动态,行业一些基本信息,如全球排前20的制药企业有哪些?他们的拳头产品是什么?我们也要求学生要学会通过招聘网站,企业网站,报纸,现场招聘会等形式捕捉有效信息,我们还要求学生不要靠耳朵来看事情,而是要靠眼睛来看事情,也就是说不能单从听别人说就相信企业,而是要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了解来辨别真假信息。比如,在网络招聘中,小张本想找一份产品质检员的工作,却被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的高收入给说服了,没经调查兴高采烈的去,却被卷入了传销。

(五)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培训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

校企合作是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及教学资源,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赢模式”。因此,校企合作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合作,而且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也需要合作,所以利用企业培训的平台,使学生了解企业,明确企业要求,体验企业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对职业目标准确的定位。比如,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与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除了传统的“专家进校园,教师进企业”的合作模式外,我们尝试了以冠名的形式共同培养一个班级,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进企业的机会,同时除了正常的学习以外,还增加了学生在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使学生拓展了专业和行业的视野,除了增强了学生专业化教育以外,还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职业目标的定位上有明显的提高。

五、小结

近年来,高职院校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针对高职学生容易出现职业认识不清晰、自我认识比较缺乏和职业目标定位不准等现象,我们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强化专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树立职业理念,加强职业定位,尽早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后期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品质做铺垫,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不仅是课程的改革,而是一个综合性改革。在尝试中,合理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对学校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认可度,还可以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改革的成效一举多得,这验证了结合专业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都丽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J].职教通讯,2015,(09):41-44.

[2]王庭宇.高职旅管专业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62-65.

[3]田路也,袁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240-241.

[4]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12):96-98.

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验中心建设 特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55-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机制、整体推进职教体系建设成为重中之重。2000年以来,全国陆续新建的本科院校有600多所,在现代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完成后,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必然,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化学实验中心也需要立刻认识到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积极参与到现代职业教育事业中来。

1 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实验中心的特点

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实验中心和老牌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心相比有很多不同,例如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管理模式等等都有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造成的。

1.1 基础薄弱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前大多数都为专科院校,更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师范专科学校,化学教学基础薄弱,化学实验教学基础更加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室场地小。整个校园占地面积一般是几十亩,教学场地和实验室占地面积一般都很小。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升本之前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当时的化学实验室占地面积就很小,所有化学相关的实验室加起来总面积不足200 m2。第二,仪器种类少数量少。在专科时期,用的化学仪器设备一般型号比较旧,也比较简单。例如一般常用的有烧杯、量筒、酒精灯、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烧瓶、冷凝管等玻璃仪器,分光光度计还是比较早期的,体积庞大,指针显示读数,也不带波长扫描等功能。第三,缺乏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升本之前,化学实验室少,建设和管理都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升本之后,对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经验缺乏,与老牌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1.2 发展迅速

随着学校由专科升为本科,办学层次提高,学校整体发展面临多次良好的机遇,获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资助,学校建设日新月异。化学实验中心也发展壮大,正所谓“鸟枪换炮”。随着升本,化学实验中心很多方面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到新,发展异常迅速。办学规模扩大,升本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化学相关专业在校生人数翻了几番。

1.3 专业多样

不同高校对化学实验教学单位的设置和管理体制不太一样。一些老牌院校或者综合性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心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心所承担的实验教学内容可能很有很大差异。老牌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心教学范围比较明确。一般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教学范围为基础化学相关的实验,专业实验则由相关学院或系的专业实验室完成,不属于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教学范围。例如,从相关高校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清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面对全校的《普通化学实验》;面对理学院的《现代基础化学实验》;面对生物、化工、化学、环境、材料等院系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化学系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化学实验》,共8门16种类型的课程。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开设实验课程门类大致如此,多为基础的化学实验课程。但是,新升本的院校由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历史遗留等方面的原因,化学实验中心除了承担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之外,还要承担化学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及毕业论文实验等,涵盖的专业广、学科多、课程门数多。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实验中心不仅承担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还承担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相关课程及专业实验(如中学化学教学实验、工业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工仿真实验、化工工艺学实验、制药工程原理实验、药物合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实验,制药工艺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发酵工业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乳制品工艺学实验及各个专业的专业综合实验等)等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为开放实验、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提供实验场所及必需的仪器设备。因此,多数新升本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心就像是一个火锅,什么材料都在里面“煮”。化学相关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实验课程都在化学实验中心完成,专业实验和课程实验门数多,内容广泛、复杂。

1.4 工作人员不足

1.4.1 师资不足

由于升本带来了发展机遇,招生规模扩大各方面建设也稳步推进,但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随着招生人数的突然增加,师资力量显得相对不足。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数由理论教师兼任。

1.4.2 教辅人员不足

实验教学辅助人员不足问题突出。升本之前,学生少,理论教师课程不多,有空余时间兼职实验教师和实验教辅的大部分工作,包括实验准备和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等;升本后学生人数增多,理论教师和兼职实验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不再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加之教辅人员的自然流失,这样实验教辅的工作量自然是更加繁重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2 实验中心建设措施

2.1 科学定位

科学定位是做好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实验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定位错,既浪费资源,又无法取得效果。定位好,能为基础建设、规划发展、年度预算、仪器设备计划、人员配置、实验室教学安排、实验室功能归类等提供框架,确保实验中心工作的井然有序。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比较合适的。

2.2 社会需求

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应结合当前市场的供需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实验室建设的要求,从而避免闭门造车。使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都围绕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展开。一方面要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研究社会需求的技术。

2.3 交流学习

由于经验不足,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心建设应多向其他经验丰富的高校学习,通过交流学习后获得间接的建设经验,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各项建设的细则。另外,多利用对口扶持等政策向相关对口支援单位学习,也是弥补经验不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2.4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加强化学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切实的知道目前企业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同时也清楚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合作的领域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项目合作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例如,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通过科研项目的合作提高相互技术力量的熟悉和了解,通过师资队伍的交流合作可以弥补教师数量不足和工厂经验不足等缺点,可加强技术交流。

2.5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可以解决先进仪器短缺的问题,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难题。有很多的大型精密先进的仪器,实验中心可以不需要购买,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也不需要从头摸索,这些可以在协同创新的平台上获得。充分参与和借助系统创新平台是获得较高起点快速发展的一种好方法。

2.6 开放建设

化学实验中心的开放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场地的开放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场地建设,要多引入外部的参与,多看几家的方案,多请教一些相关的专家。第二,制度的开放建设。制度开放建设主要是借鉴其他单位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结合自身情况拟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并请相关行业专家多提意见,综合考虑后定为管理制度。第三,人才的开放建设。鼓励人才不断提高,不反对人才流动。例如,鼓励工作人员通过学历进修、访问学者、短期培训、交流任职和参观学习等灵活的方式多学习多提高。第四,教学的开放建设。做好常规实验教学,鼓励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各类型实验教学应相互促进合理开展,避免互相干扰。教学安排和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应开放化、透明化和合理化。

3 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化学实验中心需要抓住机遇、认清自己,广泛学习,才能做好科学定位、规范管理和特色发展,才能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获得发展并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文5

关键词: CDIO模式 药学专业 校企合作

我国的医药科技和制药工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高等药学专业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国内的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依然不能够适应整个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1]。药学专业具有很强的运用性、实践性、技术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操作的技巧。当代的药学专业教育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的人才为主。目前,一些高校存在在药学专业的办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仅仅注重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从各个课程学到的知识是不连贯的、互相割裂的,或时有重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没有办法满足社会和医药企业的需求。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我们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学校为宗旨,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探索与研究模式。

1.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建立高素质的课程体系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经过研究探索,创立的教育理念,是目前兴起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过程,目的是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还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和人际团队协作能力[2-4]。

目前,许多高校在药学教学中都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的教学方案,培养模式分割度高,致使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不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应用CDIO教育理念构建一个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药学教学模式,秉承学以致用的最基本的原则,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理念进行药学专业教学,从而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相互脱离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及人际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进而更好地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5-6]。

2.加强校企之间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加强与医药企业的接触。广泛征求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对药学专业的建议,与医药企业相互共同探讨、学习、研究,共同商议制定共同制定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便于培养出更加符合地方制药企业需求的人才[6]。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准确地自我定位,使之一毕业就能马上高效投入工作岗位,为以后从事专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有的师资队伍里多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的教师,针对药学专业这样一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科,所培养出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本领有限。因此,我们需要聘请医药行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使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鼓励学校专职教师深入制药企业,在实践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

4.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根据药学专业具体岗位对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施以研发和生产等实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增加实践教学在总学时数的比例。二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组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加强与当地制药企业的接触,积极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开展广泛实践教学。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和实习,将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对药品从生产、检验到使用等每个实际工作环节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增加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从而为毕业之后从事相关的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国的制药企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长期面临如何培养出符合企需求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课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进步,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丰富扎实、实践能力强劲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医药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红梅.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183-186.

[2]顿毅杰.CDIO模式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时空,2010,3:132-133.

[3]朱张青,赵佳宝.以学科渗透思想建设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实验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4-45.

[4]张璇,李彤.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155-157.

[5]王英姿,倪健.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医教育ECM,2013,32(4):10-13.

[6]刘娥.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6):199.

制药工程职业定位范文6

找准定位的创新教育

创新,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阵地,无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佳木斯大学把创新育人模式融入素质教育之中,使之开花结果。

佳木斯大学,是祖国东北边陲三江大地上仅有的一所本科大学。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坚持多规格、多层次培养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以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所全省学科门类最多、规模较大、实力较为雄厚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地方综合大学。学校拥有54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5109人。

植根于三江沃土之上,佳木斯大学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面向边疆、服务龙江、辐射全国,重点满足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简称“四得”)的应用型人才。

“四得”融合,相得益彰。“学得好”是基础,“下得去”是保证,“用得上”是目的,“留得住”是根本。“学得好”,就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口径的专业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下得去”,学生毕业愿意到基层、边疆去工作。“用得上”,学生就业面较宽,适应性强。“留得住”,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多年不离基层并作出成绩。

学校各学科、各专业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创造各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学生能“学得好”、“用得上”。通过招生制度改革,就业指导教育,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使毕业生能“下得去”、 “留得住”,延长服务期。

探索育人新模式

各专业根据大学提出的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高的“四得”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探索出不同类型的、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

1.“语言+方向”模式

“语言+方向”的内涵是指在以外国语言教学的同时,增设非外语的专业方向课程,方向课的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并适时调整,同时提供三个(每个方向由五至六门课程构成)以上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在掌握外国语言的同时,又具备某种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培养既懂外语又拥有某项专业技能的“一专多能、一才多用”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语言+方向”模式是外国语言类专业经多年实践探索形成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应用外语专业如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和应用俄语专业提出并实施,也推广到了重在涉外的旅游专业,转型为“旅游+外语”,即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外语学时的比例(约占教学计划1/5)。

“语言+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多年实践,成效卓著,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几近100%。这一模式也为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及办学模式提供了一份颇具参考价值的范例。

2.“学历+资格证书”模式

“学历+资格证书” 和“双学位”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又一个新模式。学校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药学、制药工程、汉语言文学(含师范类)、英语(含师范类)、日语等13个专业,以培养“基础宽厚、就业面广,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允许优秀学生选择主修以外的辅修某一专业攻读第二学位,或在校期间考取一些社会急需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可获得“双学位”或“学历+资格证书”。

学生获得了“双学位”或“学历+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如药学、制药工程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的185人中,获得双学位证书的有159人,占85.95%。2005届毕业生168人中,有73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占43.45%。学校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三个专业,与中国焊接培养与资格认证委员会合作,从2000级本科生开始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培训目前已有29人获得了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为拓宽非师范类学生就业门路,学校鼓励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仅2004年就有260名学生获得该证书。

3.“两个并重”模式

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适应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探索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与专业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其突出之处是重视理论的同时,并不淡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是全部打乱的大学科、大模块的教学体制,而是将基础与专业有机结合,那些经历史证明较为成熟的专业课程继续保留,并合理配置课程,使理论与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两个并重”培养模式在加强理论教学时,坚持“三个一体化”的原则:融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实践与理论教学为一体。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六个措施:各专业普遍安排了主干学科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取来自生产、科研和设备研制等的真实课题;加大毕业设计的时间和任务,增加产品设计的环节,加强校企联合,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等;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提倡多开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确保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环节;加大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具备了更为突出的实践能力,满足了地方和基层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4.“师范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强化师范教育的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是学校师范类专业,尤其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三个理科师范类专业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模式。根据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总体教学质量,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技术技巧;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并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其教学能力的强化训练,促其提高素质,尽快成长;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学校积极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开展了“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学生参与提出了若干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型;开发了百余种课件,制作了400余种教具标本。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的研究,使多名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实现了学校此类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5.多模式并举

学校各学院都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推出了各自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如:为强化应用型经贸人才的培养,将“校企联谊”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以利于同经贸部门、公司企业开展教学与经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为适应面向地方的要求,增设了赫哲族文化、黑龙江民俗、三江区域文明史、当地作家评传、农垦文化等选修课程。为适应面向工程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要求,制定了突出实践的教学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成了土工、建筑、测量、结构等实力雄厚的专业实验室等。

“四得”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佳木斯大学“以人为本”多样化的育人模式保证了学生“学得好、用得上”,满足了社会的各种需要;而面向地方与基层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则为学生“下得去、留得住”提供了广大的舞台空间。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各类专业人才37万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位居省内前列。200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5%。

据调查,佳木斯大学大量的毕业生活跃在边陲城镇、三江大地、龙江沃土,在各条战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遍及黑龙江省医疗卫生、工矿企业、文教、科研、党政机关等各个领域,多数成为骨干力量,还有相当一批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如在医药界,以“哈医药”为龙头的“北药经济”中的大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出自该校的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佳木斯大学毕业生姜林奎是“哈医药”集团的领军人物,担任哈医药集团总经理和三精药业董事长,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另外,在华北制药、锦州制药等集团也有该校大批毕业生。在三江地区的教育界,特别是各中学,绝大多数的教学骨干都是佳木斯大学的毕业生,有的单位佳木斯大学毕业生人数甚至达到职工总数的1/2。在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界,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全省各地的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如东轻、三大动力、工量具集团、哈航、齐车辆厂、佳联、佳煤机公司、黑龙江金龙管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许多技术骨干都是佳木斯大学的毕业生,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