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1

关键词:半立体构成 纸雕塑 共通性 美感原则 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J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4-02

1 引言

当今人们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美术作品进入大众生活,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技法开始普及。其中美术手工纸雕塑作品依然被大众喜爱,纸雕塑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美术教育中也是极好的教学活动内容。纸雕塑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宜于学生想象力和智力的开发。在长期从事学前专业美术教育中,我发现美术手工纸雕塑虽传承了传统手工艺术,在造型上根据纸材的特点利用传统的折叠、卷曲、推折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但在文化与现代信息交织的今天,美术手工纸雕塑也需要注入新的构成元素。半立体构成具有其独特的创新性,独特性和类似浮雕的视觉效果,在美术手工纸雕塑中加入半立体构成,可使纸雕塑作品更具立体感,形态更丰富。美术手工纸雕塑的传承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技法来充实它,这样的作品才能符合大众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需求。

2 半立体构成与纸雕塑的共通性

半立体构成是指将平面材料进行立体化加工,使平面材料在视觉和触觉上有立体感,但并没有造成物理空间的构成方法,因此又叫二点五维构成。半立体构成的表现效果通常可以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室内外装修中的贴画材料、地板、壁画、壁饰,以及手经常触及的器物、产品上感受到。半立体构成的使用,可使展现的作品具有活跃、跳动的视觉冲击力。在运用中,由于半立体构成具有表面规律性的凹凸条纹,这可加强手工作品的秩序和韵律感。

纸雕塑是指在造型上根据纸材本身的特点,以立体构成原理为基础,利用折叠、卷曲、推折等技法,制作有立体感的纸艺术品,可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种形式。

半立体构成与纸雕塑具有以下共通性: (1)半立体构成不追求立体的幻想,而是更具体、更实际地将平面加以立体化,所以不仅在纯粹的视觉效果上有立体的特征,在触觉上亦可以确认立体的存在。半立体构成的这种特点与纸雕塑在表现上不追求幻想,多以人物、动物、风景为主题,利用纸的折曲、挤压、漏空的技法,使作品具有装饰性、意象性与立体感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处。(2)立体物观看的角度和视点是不定的,在造型上具有全方位性,而半立体从观察的角度来说,不是全方位的,这与美术手工中纸雕塑的观察角度相一致。最佳视角为不偏离正前方上、下、左、右45度角为好。(3)立体物高、宽、深的尺度是按照正常的比例尺寸造型的,而半立体由于在深度造型上有所限制,所以在表现效果时,只需做几毫米的凹凸起伏处理。这与制作纸雕塑的特性相同,由于纸雕塑在表现上不用大面积破坏材料,在深度造型的处理上也有限制,这样才能保证纸雕塑易定型,可塑性好,易加工。

3 半立体构成在纸雕塑中运用的美感原则

半立体构成在纸雕塑中运用,应遵循以下美感原则:

(1)造型的概括与夸张。在设计时着力于半立体在纸雕塑中造型的高度概括与夸张。把形体概括为几何形,如圆形、三角形等。一些局部可利用半立体构成中的空白空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比如人物耳朵不一定要做出来,在脸型边缘加个耳环造型即可使人感受到耳朵的存在。

(2)突出材质美。纸材在半立体构成的表现,加工中其独特的形体特质和工艺处理是构成纸雕塑表现的重要内容,任何为迎合“逼真”的效果而违反半立体构成中材料特性的处理,都会造成表现上的不谐调。因此,要充分地、创造性地应用半立体的制作方法,实现纸雕塑材料、工艺和形象三者的高度统一。

(3)形式美感的对比与统一。半立体构成在纸雕塑造型中要遵循美的表现规律来进行,在这些规律中,核心的原则是对比与统一。对比包括形体各部分的大与小、造型的凹与凸、表现重点的主与从、加工手段的粗与精细等。具体来说,一件好的纸雕塑作品,在形态上不仅应当有大体块与小部件的对比;还应有半立体构成中,体积高低、凹凸、空实的对比。

统一是要注意纸雕塑作品在使用线性的主从关系。所谓线性,就是在形体的内外轮廓、折叠转折的棱线上有直或曲的性质。半立体构成的造型正是直线、曲线与折线的表现,半立体构成造型中各部分的线条也都遵循以一种线性为主,这符合了纸雕塑在造型上的要求。如半立体构成作品在表现上主要使用曲线造型,就会谨慎使用直线、折线,使曲线居于展示主体,使用直线、折线造型亦同此理。这样容易体现调和统一的效果。

(4)制作的精致与完整。半立体构成在制作中所具备的精致与完整性,正好能充分体现纸雕塑技法所达到的审美效果。比如,半立体构成在折线处理上,是先划痕再折,这样的效果既整齐又美观;在弧线处理上都卷曲得有弹性,这样的效果既有变化又有联想;并始终保持作品的整洁性。这些制作方法在纸雕塑中体现,使纸雕塑更具美感与观赏性,也突出了纸雕塑的装饰性与意象性。

4 半立体构成在纸雕塑中的技法表现

半立体构成在纸雕塑中的技法表现主要分为:

(1)不切多折。不切多折的基本原理是在平面材料上通过切压形成折印,再按折印进行正或反的折叠,从而使纸雕塑表面产生高低起伏,并形成具有立体空间的造型。运用这种制作方法进行纸雕塑塑形时,其要点是折印线的设计安排,即要事先根据纸雕塑所表现的造型,按特定折印线折叠,折印线的设计可按重复、渐变,平行、交叉,直线、曲线等构成规律编排。折叠方向通常以上凸和下凹交替进行,从而使纸雕塑的造型更具丰富的立体效果。

(2)一切多折。一切多折是指在一张纸面上切一条切口,在切割时可改变原纸材的形态,塑造特定的形。再利用这条切口反向拉引,利用拉引部位创造立体的形态,这就可以在一个平面上

创造出凹凸不同的几种形态。这种切割必须伴随着掀起、弯曲、折叠、拉伸、压缩等折的表现技法来造型,这样才可使纸雕塑具有立体感,并能体现位置、方向、线形、尺度等方面的变化。

(3)多切多折。多切多折是指在一张纸面上切多条切口,使其转化为线材等形态,再通过这些切口进行多次弯曲、折叠,使纸材具有立体感。与一切多折不同,多切多折在表现上其基本形态单位较小、较多、较密,因此在纸雕塑中表现时,可先通过多切口、多折叠的方式分解纸面形态,并完成局部形态的塑造,再将局部形态排列组合,完成纸雕塑整体造型的表现。如在纸雕塑中塑造羽毛与胡须的造型,就可通过密集的切割与折叠来表现丰富的层次感。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2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书签设计》。课前我设法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各种美丽的书签(包括彩色的叶脉书签、羽毛书签等),上课时我便把这些不同外形的书签钉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观、讨论、形成一种宽松的开放性气氛。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大致讲一下书签的由来。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情自然升华,个个都跃跃欲试露出想亲手制作一个书签的神情。果然在作业时同学们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一个个令我感到意外的书签,有些同学制作的书签还具有一些民族气息。我又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创意的作品。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各种不同材料(如:用树叶、布、瓜子壳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书签,虽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创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看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心里充满了喜悦,脸上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盲童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

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例如:《布贴画》一课中,我先就如何制作布贴画简单交待一下,便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布料的剪和抽丝较一般贴画费时间,单人制作一堂课下来看不到成效,我便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四、通过课前印象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课前利用录音机播放秋天树叶的声音,各种树木在不同季节在风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预知,对所要做的作品有自己的思考观念。例如:在教学《树叶贴画》一课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 美术手工课 教学 问题 策略

一、小学美术手工课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小学美术手工课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首先要产生自己的创意,然后准备好需要的各种材料,再在实践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创意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整个手工制作过程,学生都需要自己动手来完成,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美术手工制作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把自己的思维融合在作品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

小学美术手工课有时候会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手工作品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新想法,在于其他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塑造坚强的意志力。

任何手工制作作品的完成,不仅需要学生动脑、动手,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支撑学生,不要在中途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学生在制作时,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或有要放弃的苗头时,要及时给与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手工制作带来的快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塑造坚强的意志力。

二、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受重视程度不够,被认为可有可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美术手工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程度,甚至认为美术手工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有的小学美术手工课名存实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是没有专业的教师,或者是其他考试类学科占用了课堂时间;有些家长认为手工课就是带着学生随便玩玩,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不但浪费时间还浪费金钱,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不给于支持,这些都是制约小学美术手工课发挥作用的瓶颈因素。

2.手工材料不齐全,影响课程的正常开展。

小学生的主动意识比较差,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他们可能会忘记,或者是不知道怎样获取这些材料,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由于家长工作太忙,或者认为没必要准备,就会造成手工材料不齐全,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在学习《纸盒变家具》时,需要学生准备形状大小不同的纸盒,如果学生没有把纸盒带到课堂上来,只能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自己没有动手制作的条件。

3.创新性不强。

小学美术手工课不仅需要学生动手,更需要他们动脑,向出一些比较新颖的创意,实现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很多小学美术手工老师在教学时,都是按照书本中的内容和学生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制作书本上的模型,,学生严格“依葫芦画瓢”,制作出来的作品大同小异,毫无创新性可言,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改进小学美术手工课的策略

小学美术课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教师和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确保小学美术手工课的顺利开展:

1.转变思想,走出认识误区。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的高低早已经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走出传统的思想误区,树立对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正确认识。有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手工课的教育效果便可以事半功倍。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家长和老师要多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帮助;当学生需要准备收工材料时,家长要帮助他们一起准备。

2.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时间。

小学美术手工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所有收工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除了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之外,要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时间。有些制作难度比较大的作品,可能是一节课的时间无法完成的,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老师要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

3.巩固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求知欲和动手欲望都比较强,所以会对美术手工课充满热情和积极性,为了长期保持这种积极性,老师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在每节课之前,老师要精心制作一课与所要学习内容相关的作品,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然后给学生讲解一下制作方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制作出一个作品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好的作品,教师要及时提出表扬,还可以作为一件“展品”在班级展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对手工制作的热情。

4.尊重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取得进步的动力源泉,艺术的魅力也在于创新,小学美术手工课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创造力尽情发挥。手工制作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模型,老师要鼓励学生为作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赋予他们新的内涵和生机,当学生制作出比较“另类”的新颖作品时,老师不能要求他们改正,而是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的探析,小学美术手工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转变看法,树立对手工课的正确认识,并给小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和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让美术手工课的教育功能尽情发挥。

参考文献:

[1]吴琼琼.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5)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4

关键词:幼师; 美术; 手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03-001

在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中一般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其中手工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应该说手工课集所有的文化课及音、美、体、道德等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也可以说手工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幼师专业的学生学习手工,不仅是通过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初步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可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并能培养学生严格、细致、准确、有毅力、有计划等工作习惯和作风,也是为今后工作的实际运用储备能量。

然而目前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有的有一定的基础,且自身素质较好,有的则是自身素质较差,又无兴趣可言。对于前者,他们能够认识手工的重要性,不论是自身的素质提高还是今后的工作应用都有帮助,故表现为积极,愿意学习,但对于后者则认为幼师的课程这么多,会唱歌、跳舞、弹琴即可,手工做不做无所谓。

一、提高思想,认识问题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为未来的幼儿教育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幼师教学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音、舞、美上升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但在一般的幼儿园里,很多教师都是非正规幼师毕业的,幼儿园里长期以“图画”代替美术的全部内容,严重背离了幼儿教育的原则。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才开始注重手工的特殊要求,对教师的手工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美术院校的要求是培养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绘画上打基础,这是美术专业的高等学府的特点决定的。把这种要求放在普通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则不适用。研究表明,只注重练习素描等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却束手无策,不适应幼儿美术教学的特点。像我们学校的幼师专业课程每周只开设2节美术课,如果按照一定要先练好绘画才进入其他课类学习的话,无异于取消其他美术学习,最终只是了解一点绘画知识,却不能胜任毕业后幼儿园美术教学需要。幼师的美术课应从以绘画为本转向多种形式美术初级技巧的学习,将适合幼师美术的教学方式摆在学生面前,在幼师美术教学中突出手工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确手工在未来教学中的地位,不断修正美术学习的轨迹。因此,幼儿师范美术教学不能按专业美术院校的传统模式进行,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其根本任务。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幼师特点

幼师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女生,年龄在15-17岁左右。由于性别的高度统一,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如追求温柔美,偏爱工艺饰品等。幼师班学生的这一特点,也很适合开展手工教学。手工的教学内容广泛,实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而幼儿园的手工教学主要是对儿童进行基本的手工教学,掌握基本的手工符号、手工技巧和基本的制作方法,因为孩子手的肌肉群还不发达,所以对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常用的手工内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节的多少都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性。如:中国结在幼儿教学中用的较少,那么课节应少,只要学生了解和基本的操作即可,而贴画、折纸、剪纸、泥玩具的制作、手帕玩具、废旧品等,则做重点,课时要多,讲解仔细,学生反复做,要学生学的通、透。

学生对于手工制作比较有兴趣,为了创作好作品,一般都会反复地进行草稿的绘制,多次设色尝试(画小色稿)。从收集材料到因材施“艺”地制作都要经过创造性的劳动,这就促使学生在手工制作的同时,自觉努力学习绘画、构图等知识。其结果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的:“入学时我的绘画成绩很差,对美术没有兴趣,后来制作手工时发现自己的作品也很漂亮,而且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绘画长进了。”实际上学生为了做好一件作品,都要进行种种的绘画练习。比如一幅毛线壁挂,就包括收集各色毛线,绘制画稿、小色稿等等。学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又进一步拓展了多种手工教学的进行。手工课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在新课改的今天,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更应该加强培养幼师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手工课堂做出活力,做出精彩。

三、拓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5

【关键词】变废为宝;审美情趣;创造能力;个性展现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3-01

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了手工制作,手工课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记得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如何织毛衣而忽视了手工制作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一般也只是纯粹的编织和粘贴,而不是向我们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虽然小学时的我们手工制作也有所接触,但我们都感受着这一愉快的编织过程。现在我给学生上手工制作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材料变废为宝及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展现自己的个性意愿及锻炼手眼脑结合的实践,操作能力。手工制作设计范围广,它包括手工折纸、剪贴、刻纸、泥塑、陶艺、编结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工艺制作等;选材来源于生活,如:纸、绳、布、棉花、线、塑料、陶泥、易拉罐、饮料瓶、铁丝、瓜子壳、坚果壳、蛋壳、包装纸、各种豆子、蜡烛、水果,蔬菜,废旧材料等在选材上没有特别的限定,跟据你的制作题材选材。美术手工制作更加适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来制定学习计划和内容。

一堂好的手工制作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审美情趣。手工制作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联系的一种造型活动。它既能反应人们的艺术审美,又能给予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

手工制作可以让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的东西变废为宝。许多由报纸,杂志,易拉罐,烟盒,瓜子壳,蛋壳,等东西做出的手工制作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性,有的还让人赏心悦目。近几年我是我们学校手工制作兴趣小组课的辅导老师,我们手工制作课以变废为宝为宗旨,从身边找材料找素材,利用本地的白泥、红泥做有趣的小泥塑,用废旧材料作出很多好看有趣的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手工制作与我们生活是相互联系的,美无处不在,从而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运用材料的能力,并在制作过程中养成细心,认真和计划周密的好习惯。不仅如此,通过学习我们还可以掌握形式美的原则和法则,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只有渴望创造才有可能创造,创造动机是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积极的情绪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创造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手工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

如何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多进行手工制作可以促进智力发展手工制作中主题与材料的开放性,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不受行为模式的定型,不受规范习惯的束缚,只有大胆地尝试,因此他们在手工制作中思维比其他活动更开阔,最充分地表达现有水平,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对想象中的东西进行创造,在从虚到实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自由组合小组更有益的是它还能促进交往能力发展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孩子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和帮助,这就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自由组合小组、集体创作等形式来组织教学的。这样可以兼顾学生功底的好坏,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收获成功的喜悦。我的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课堂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显著,学生作业的完成水平也很高,当然也达到了美术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

在初中期间,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适当的手工制作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手工制作中,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创意的作品。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各种不同材料(如:用树叶、布、瓜子壳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书签,虽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创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看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心里充满了喜悦,脸上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6

关键词:手工;手工基本形式;基本技法;基本规律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手工”就是指“手工艺”,也就是指人根据某一方面的功能目的,借助手的劳动技能,去利用或加工改造各种形态的物质材料,制造自己或他人所需要的制品的生产活动,或是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艺。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手工”,应该是作为特定的教育用语,可以用“手工制作”来解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所谓手工,就是学生按照预定的意图或课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某些工艺材料或代用工作材料,直接运用自己的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通过立体或平面造型的途径,去制作具有观赏性、操作性或实用性的手工制品。

在学校中,手工作为一种培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制作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学生更加心灵手巧,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以及对于提高学生未来在从事生产劳动、发明创造与美化生活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显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师范学校中,手工学习还将为适应未来学前教育或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中对于手工制作的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础。

师范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是目前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专业,教育要从娃娃做起,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幼儿园的条件、师资都是家长们考察的重点。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说,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是衡量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而手工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

手工教学在幼儿园中的用途也是广泛而且重要的,富有童趣的幼儿园环境布置、教学教具的制作、美工美劳课程都离不开我们的手工教学。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它的形式多样,它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观动手操作,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品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获得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形成立体空间观念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中的手工教学,大致包括剪贴画、纸艺、编织、泥工、废物利用等形式。

剪贴画和纸艺,是利用各种材质的纸张,对其进行折、剪、贴等造型,它的优点是画面有很大的灵活性,可随灵感任意设计制作,使画面多姿多彩,剪贴画在幼儿园的使用非常广泛,幼儿园各区域的布置,教师作品的展示等。

编织教学,“编”和“织”的组合,运用不同的打结方法和不同的软硬材料形成各具特色的作品,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中国结”等。

泥工教学,是利用自然黏土或可塑性较强的泥,用手及简单的工具塑造立体造型的一种艺术活动。在幼儿园中,泥工教学是小朋友最喜欢的课程,通过泥工教学,能锻炼小朋友的手部肌肉,促进他们的发育,还能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和审美能力。

废物利用教学,可以利用各类废旧物品,进行再创作,充分发挥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功能,在幼儿园中,废旧物品的利用教学,能培养小朋友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一举两得。

因此,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掌握以上的各类手工形式,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中的手工教学,从通常的制作情况来看,基本技法大致如下:

剪: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折:按照纸片上的印记在纸的正反面进行压抹折叠。

粘:将作品粘贴于背景之上。

编结:根据经纬线交叉排例的原理编织作品。

手工制作的技法,虽然大多是比较简单的操作,但也是指的各种符合一定技术要求和规范的加工制作方法和技术。为了适应不同的设计要求,在各种手工种类中都可能选用各种不同的技法,关键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作品制作出来要美观,具有欣赏性。

三、学前教育中的手工教学,要掌握以下的基本规律:

手工的创作过程,一般是由若干个具有特点而又互相联系的工作环节有机的构成,一般的基本规律应该包括:

意图:意图既是创作的前提,又是创作的开端,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作品?它是用来做什么?

1.构思:产生意图后,对手工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成品效果、性能等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作品本身相关的各种外部制约条件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

2.设计:是构思进一步具体化为工作方案的阶段。

3.选材:正确恰当地选择形态、质地、尺度适宜的手工原材料,是保证创作出好的作品的重要前提条件。

4.制作:利用原材料进行加工成型至成品,这个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环节。

5.装饰:对最终即将完成的作品进行最后的装饰和补充。

例如,创作一幅有主题的剪贴画“童趣”,从字面上来分析,这应该是和幼儿有关的,富有童趣的一幅剪贴作品,我们按照它的基本规律,首先,我们的意图是,作品创作用来放在幼儿园的教室中,进行装饰,引起幼儿和家长们美的共鸣,构思就应该是活泼的、大方的、富有童趣的。再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图画中,可以使用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物、人物或者卡通画的形象,加上植物,建筑的陪衬,设计出一幅活泼的可爱的图画。剪贴画的选材,可以使用一些不同种类不同软硬程度的彩纸,方便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不同的造型,立体的、平面的都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做到造型独特,富有童趣,剪贴干净利落,有幼儿的特色,最后再进行完成前的最后装饰,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学生能制作出一幅好的手工作品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在学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中,以上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还是具体的操作,在学前教育的手工课程中,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作品的完成情况,在整个过程中,不同性格学生的制作工艺、技巧肯定是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及时地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时刻的提醒学生技术上的要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进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不同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讲评,欣赏优秀的手工作品,点评作品中的不足等。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学生,必须掌握好的手工技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制作出具有欣赏性的手工作品,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