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教学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教学经验范文1
【关键词】中职 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集体智慧和力量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可以说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团队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了各层次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几乎渗透每一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的师生集体参与、双边活动等众多特点决定了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互助、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长久性的过程,通过笔者的探究总结,主要从教学原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加以实施。
1、确定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施的方向指导,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必须以一个系统性的原则为指导。根据教学经验,结合课程标准及中职体育教学纲要,笔者认为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坚持集体性、针对性、因地制宜性团队精神培养原则。只有通过集体活动才能使学生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领会团队精神的精髓所在,因此,集体性原则是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的根本,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所在秉持的理念。针对性原则是基于中职学生现实特点、专业特性以及个体差异所提出的,即在体育教学中,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有针对性,着眼于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寻求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因地制宜性原则考虑到了差异性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在团体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的地理优势、气候条件来开发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山区可根据地形设计集体登山项目,北方可利用冰雪选择合作滑雪项目等,通过教师的对教学资源的精心创造和合理编排,形成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佳体育教育形式,来强化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
2、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施的先导,为了提高对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要在积极学习《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和《新课标》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体育课只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三基”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着重提高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3、丰富教学方法
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和参考国内外先进体育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综合采用合作学练法、游戏法、竞赛法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
3.1 合作学练法
合作学练法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团队精神体系各个构成因子。首先,合作学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在体育课合作学练中,小组利益是根本,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合作学练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自信。在引入合作学练教学后,为了不影响团体成绩,学生必须通过模仿、沟通、交流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不容置疑地会提升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也就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凝聚力。最后,合作学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在合作学练中,学生在小组中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是关键。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采用讨论法让每个小组想出几种能够让自己快速奔跑的方法,这使小组的每个成员能在短时间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献计献策,时时表现出对团队的关心和维护,自然而然提高了他们的团队责任感。
3.2 游戏法
团队体育游戏是中职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教学方法。团队体育游戏种类较多,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团队精神较差的现状,有必要对各种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与团队拓展训练的相结合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如“人肉运输”、“瞎子背瘸子”等游戏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沟通和配合能力;“瞎子走路”、“信任背摔”等游戏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团队的信任感:“搭桥过河”、“穿越电网”等游戏可以让中职学生体验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3.3 竞赛法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竞赛法是一种检验和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竞赛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队合作成功的成就感。团队竞赛中,个人技术虽然重要,但团队的协作配合更是重中之重。如球类比赛中,个人能力在强的学生也离不开集体的互相配合;田径接力赛中,只有每位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赛胜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竞赛,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以上体育教学方法对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认知、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需要强调是。这些教学方法不是为了达到某一团队精神培养目标而独立使用的,有必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的中职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过于突出对体育技能和技术的评定,不利于检验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情况。因此,中职体育评价中需要增加团队精神评价内容,笔者认为可采用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个人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部分组成。团队成绩是对团队共同合作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综合评估,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团队共有的成绩,主要是教师对团队表现及团队作业的考查;二是团队的自评,即团队对成员的讨论评估;三是团队的互评,即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评价。
体育教育教学经验范文2
摘 要 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环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健康,和对体育事业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学环境主要由体育教育的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时空环境和体育教学设施环境)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包括人际关系环境、传统文化环境、情感心理环境)构成。本文主要通过这两方面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从而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者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教学环境 现状 优化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同样,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重大,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需要专门设计,组织起来的一种开放式、全天候的教学环境;并且在教学中可以即使加以调节控制,择取其中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使体育教学环境朝着有利于教学活动进行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环境现状
体育教学环境比做是体育教学的“指南针”,它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可以体现一个地方和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由此看出,体育教育环境对体育教育工作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环境却令人担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的欠缺
体育教育物质环境的欠缺主要体现在地域的不同,其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教学场地对其的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其的影响;教学评价对其的影响。一是地域不同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我国地域广阔,地域差异也很大,不同的地区、不同学校在环境条件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该地区已有的环境优势,最大限度的减少和弥补已有环境的不足,来推动体育教学环境的整体改观。二是教学场地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有学者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场所和周边绿化环境都是较差的,且场所的布局与建设不科学,大多数体育教学场馆和场地的建设从美学角度来看,缺乏让人身心愉悦的感觉。一方面,教学设施陈旧和老化已成为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困难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器材年限已久、陈旧、老化,原有的教学器材已难以满足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供练习用的器材数量不足和质量低下是降低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创新。很多学校的学生反映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跟以前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没什么差别,让学生没有感觉到体育教学的阶梯性。且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内容的更新缺乏开放意识、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出现体育教学笼统化,大量教学时间都被“达标”测试和体能测试所占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健康心理。而且在评价方面,只注重结果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与国家颁布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精神相抵触,严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心理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出现教学方式单一、呆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严肃、言语冷淡,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课程提不起兴趣,学生情绪低落,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足。二是在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方面。师与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而这些关系有构成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体育课本来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愉悦的一堂课,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活泼或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现过于严肃,从而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二、改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环境的现状的几点认知和建议
(一)加强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舆论宣传,培养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从而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育机构和学校应更加重视体育教育事业,也应该广泛争取社会的支持,积极扩大资金来源,在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逐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优化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保障下一代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终身体育事业。体育教师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修,来跟上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实行定期的教学考核制度。
(四)建立健全体育考核的过程评价和结构评价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机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过程评价。
(五)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不断完善教材体系和教学大纲的安排。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对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筛选,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定教学内容,但需强调教学内容选择的规范性、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
三、小结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竞争时代,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生成长的环境更为重要。体育教学环境是一个不同于其它科目的环境,它是一个学生需直接实践的场所,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实践需要和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长。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这一大块的教学环境,积极创造和营造绿色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作铺垫;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健.《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现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3.
体育教育教学经验范文3
选取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对比法,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播放音乐、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实验对比法;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迅速且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创设情境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福州市仓山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班各35名学生。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在男女生比例、体育成绩、身体素质及学习态度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教学实验法,随机选取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个班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场地方面都一致,且由同一名体育教师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实验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20.0版本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另外,还采取问卷调查法,测试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由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的测试中,P值都小于0.05。这说明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在四个项目的测试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前三项上,P值小于0.01,差异更加明显。从平均分看,50米跑,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平均快0.66秒;1分钟跳绳,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平均多跳19.6次;1分钟仰卧起坐,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做5.69次;坐位体前屈,实验班比对照班多2.23厘米。这说明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实验班在四个项目的测试上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成绩好,表明情境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实验后,实验班表示对体育学习有浓厚兴趣的比例比对照班高16.8%,表示一般感兴趣的学生比对照班高12.5%,而表示没有兴趣的学生比对照班少27.8%,表示厌恶的学生比对照班少1.5%。这说明情境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学习态度上看,实验后表示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高36.7%;表示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少19.9%;非常不端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少5%。这说明情境教学法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
第一,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竞赛、多媒体、音乐等创设出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第三,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育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也具有审美价值。在情境教学中,播放音乐、观看多媒体、欣赏优秀运动员的表演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
四、建议
第一,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设计情境教学法时,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比如,虽然通过故事创设情境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它不适宜在小学高年级使用。高年级适合播放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可以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第二,注意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运用情境教学法,选择什么样的情境,情境教学法是贯穿于整个课堂还是插入某个阶段,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置或选择。第三,情境设计要自然贴切。情境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设计情境。情境设计要自然贴切,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否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第四,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衡量情境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是学生能否在教学中情不自禁地、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比如,在五年级的跳远教学中,采用比赛的情境教学方式。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投入其中,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什么都无所谓,或者轻视体育课,表现出一种无所谓、应付差事的心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适当地对情景教学方式进行调节。第五,情境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实验证明,情境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优越,但并不是说在小学体育课中要排斥其他教学法。每种教学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使用条件,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运用。
作者:黄孟雄 单位:福州市仓山小学
参考文献
[1]周家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118-120.
[2]彭振光.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实践,2013,(7):26-30.
[3]钟红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7-158.
[4]林珠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213-214.
体育教育教学经验范文4
关键词:运动员英语;基础英语;大学体验英语;体育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7-0078-03
A Survey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o n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chievements in Students
LI Haiying; TIAN Hu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the optimal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xtbooksand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a oneyearlong i nstructional experiment was implemented at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comparingthe effects of three textbooks on these abilities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control group.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stening ability in experimental gro 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speaking ability of two g roups, however, fluctuates from no difference,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n to disappearance in difference. Findings also reveal that English for Athlet es is a set of appropriate materials for sports majors to enhance these two abil ities.
Key words: English for Athletes; Basic English; Experiencing English; sp orts majors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教学应 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可以自主选择教材。虽然市场上各类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多 数教材的编写对象是普通高校学生,这些教材对于体育类学生来说内容偏多、偏难。目前全 国60余所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低,为他们选择适用的英语教材,尤其是最佳 的听说教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国内外教材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教材的研究在语言学领域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学者对教材的评估方法大多采用 国外学者的教材评估体系。如Van Els et al(1984)的对教材逐项调查的评估一览表;Hut chinson & Waters(1987)为ESP教材设计的对照评估一览表;Breen & Candlin(1987)的 评估指南“为各种教学环境下各种水平的学习者挑选最合适的教材”,同时“时刻把学习者 放在心中”;McDonough & Shaw(1993)的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模型理论主要为方便教师挑 选教材。正像Ellis(1997)所说的:“传统的教材评估都是通过对照表或者问卷来断定该教 材在特定教学环境下的适合程度”。Cunningsworth(2002)的快速参考对照表提出了教材 应该反应学习者的需求。近几年随着大量教材进入市场,我国学者纷纷开始在国外理论基础上研究、分析并评价 各种教材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如钱瑗(1995)、夏纪梅(2001)、张雪梅(2001)、赵勇 (2006)等。但是,这些评估体系对语言的考查很琐细,我国学者钱瑗(1995)曾提出“评 估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要考察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如结构、词汇、语体特点等)是否 与教学大纲的规定相符,是否有足够的复现率,而且前后安排地恰当。这样的工作,单靠人 工操作,是很难完成的”。除了对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外,国内有些学者通过学生使用不同 教材的成绩对比来检验教材的优略,但是大多研究针对的是英语专业或普通高校的非英语专 业学生,对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体育专业学生的研究较少。另外,在这些研究中多数研究 者只是通过前测试和后测试的手段,看不到学生成绩在测试期间的变化过程。
在这种形势下,作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两个学期)对2006级艺体类学生使用的 英语听说教材进行教
投稿日期:2010-01-11
基金项目:2006北京市(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题。
作者简介:李海英,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体育英语教学。 学效果调查。对照班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大学体验 英语》入门教程;实验班实验前期使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基础英语》上 册,后期补充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运动员英语》第一册。这三套教材针 对的群体都是我国高校英语入学水平低或零起点的学生,《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面向全 国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以提高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基础英语》和《运动员英语》主要 针对体育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编写,是为运动员和体育专业学生量身定做 的实用英语综合教材和听说教材。
2 研究设计
2.1 实验对象 从2006级(大一学生)艺术系和竞技体育学院(简称竞体)分别随机抽取一个自然班,组 成实验班(竞体)和对照班(艺术系)。实验班5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3人,平均年龄 21岁;对照班53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38人,平均年龄19岁。
表1 实验初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听说成绩比较
测试项目测试班级NMeanStd. DeviationTP口语(10分制)对照班502.7260.9 0190.5680.523实验班532.8791.4 726听力(20分制)对照班4912.1252.9 1462.5720.012实验班4810.4673.3 001注:由于不可抗因素,两班各有缺考学生。学生入学一个月后进行摸底测试,内容包括口语和听力两部分,试题难度相当于初中水 平。测试成绩采用SPSS 13进行分析(表1)。实验初期,实验班和对照班口语平均成绩( 2.879和2.726)的P值为.523,大于α值0.05,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照 班听 力平均成绩为12.125,明显高于实验班的10.467,P值为.012,小于0.05,实验班 和对 照班的听力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所选择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口语水 平无明显差异,两个班样本总体差异不大,水平基本相当,具有可比性,符合实验条件。虽 然对照班听力水平高于实验班,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对照班能否在实验后期仍旧保持这种 听力优势的角度考虑,两个样本依然据有实验意义。
2.2 实验设计
2.2.1 教材使用和学时分配对照班在整个教学中使用《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12个单元,每单元5学时,其中 听力和口语各1学时,内容为课本的听说部分(Listen and Learn 和Listen and Talk)。 实验班使用《基础英语》上册的1~12课,第一学期每课5学时,听力和口语各1学时,学习 课 文对话部分;第二学期加入《运动员英语》第一级作为听说材料,授课学时变为综合3学时 ,使用《基础英语》;听力、口语各1学时,使用《运动员英语》。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三种不同的教材,由于不可抗因素有两名教师分别授课,但两名教 师都采用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由教师播放听力资料,组织口语活动等。为减少实验中的变 量,两班教师定期商榷授课方式以使教学模式保持一致。
2.2.2 研究问题研究假设使用《运动员英语》比《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和《基础英语》更有利于调 动体育类学生听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在实验初期、中期和后期对两个班进行口语和听 力技能测试,试图证明:
1) 实验前期实验班使用听说材料较少的《基础英语》,对照班使用听说材料相对丰富的《 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则实验班口语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班。
2) 实验后期实验班开始使用《运动员英语》,其口语水平和对照班无显著性差异或明显高 于对照班。
3) 虽然实验初期对照班听力水平已明显高于实验班,但在实验后期实验班使用《运动员英 语》后,两班听力水平无明显差异或实验班高于对照班。
2.2.3 测量工具和数据收集
2.2.3.1 测量工具1) 口语测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初期、中期和后期三次口语测试(保存录音), 由课题组成员(3人以上)共同考核,取平均成绩。口语测试题由课题组所有成员商讨决定 ,三次口语测试题参考PETS题型,难度参考初二口语水平。
2) 听力测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初期和后期两次听力技能测试,试卷难度相当于 初二水平,由课题组成员5人统一商讨后集体命题并讨论通过。
3) 调查问卷:实验后期,向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整个实验期间教师这一可 控变量的操控情况。
4) 访谈:实验后期,对两班学生和两名任课教师进行有关《运动员英语》、《基础英语》 和《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使用体会的访谈。
2.3.2 数据分析工具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进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测试数据分析 一年教学实验结束后,采用SPSS 13的独立样本检验对两个班实验各阶段的口语和听力测 试成绩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由于不可控因素,实验期间样本人数有所变化,因 此样本人数在实验前后不一致。
表2 实验中、后期实验班和对照班听、说成绩比较
实验阶段测试项目测试班级NMeanStd. DeviationT P实验中期口语(10分制)对照班506.3881.6 957-5.5560 .000实验班534.5981.6 133听力(20分制)对照班─────实验班───实验后期口语(10分制)对照班506.3881.6 9571.7850 .057实验班536.9891.4 624听力(20分制)对照班4915.6253.5 408-2.3560.021实验班4817.4003.7 258注:实验中期听力测试时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的试卷不同,成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中期,课题组对两个班进行口语测试,测试形式和难度与初期一样,总分仍为10分 。如表2所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两班口语较初期都有所提高。对照班的口语平均成绩 是6.388,高于实验班的4.598,班内离散程度分别为1.6 957和1.6 133,说明两个班的 个体 差异不大。P值为0.000,小于0.05,意味着两班口语成绩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性差异 , 对照班高于实验班。实验后期的口语测试中,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仍然是6.388,但低于实验 班的6.989;P值为0.057,大于0.05,两班口语成绩在统计学意义上已经没有显著性差 异 。表明实验后期实验班口语水平比中期有显著提高,赶上对照班,两个班已经没有显著性差 异,并且实验班绝对值高出对照班0.601。在实验后期的听力测试中,对照班的平均成绩(15.625)明显低于实验班(17.400) , P值为0.021,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高于 对照班。综上所述,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班口语和听力能力与对照班相比都有显著性提高:由 实验初期实验班的听力明显低于对照班到实验后期实验班听力显著高于对照班;口语则由中 期显著低于对照班,变成后期的显著性消失。由此可见,历经一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文中的 假设:1)使用《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的对照班在实验中期口语成绩明显高于使用《基 础英语》的实验班,证实了《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比《基础英语》更有利于低水平学生 的口语能力的提高;2)实验后期《运动员英语》的使用导致实验班的口语和听力成绩大幅 度提升,不仅口语成绩与对照班没有了显著性差异,而且听力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 这套教材对体育类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和促进作用,能够适应他们的实际情况和 学习需求,教学效果最好。
3.2 可控变量教师的操作 实验后期向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发放有关教师和教学模式的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 卷95份(对照班48份,实验班47份)。表3显示两班学生对两名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的综合评价,剔除掉两个极端选项“ 非常好”和“不好”,对照班25.0%、实验班36.2%的学生认为各自教师的教学模式“好” ; 两个班都是多数学生认为教学模式一般,个别学生认为“不太好”。在对两名教师的教学水 平调查中,对照班有27.1%、实验班有34.0%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非常好”,两班均有近 40%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好”,只有个别学生认为教师水平不太好。
表3 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师水平评价%
内容组别非常 好好一般不太好不好教学模式对照班2.125.060.42.12.1 实验班4.336.248.910.60教师水平对照班27.139.631.32.10实验班34.038.325.52.10问卷说明两班学生对各自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作出了客观评价并且数据基本 一致,证明在整个实验中对两名教师这一可控变量控制较好,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 效度,因而为实验结果在全国体育类院校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3.3 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后期使用《运动员英语》后,听说成绩都较对照班有了显著 性提高。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以及两名教师进行教材使用的访谈,问题涉及教 材的难易度、内容涵盖度、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等几个方面。三种教材面对普通高校特殊群 体的学生具有相同的特点:内容设计浅显易懂,难度适合初级英语学习者的水平,并结合了 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运动员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都图文并茂 ,有趣的练习设计和游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三套教材都涉及了初级语法知识的 讲解和配套练习,用于提高初学者的英语基本技能。在访谈中,实验班学生和教师都一致认为《运动员英语》有以下几个特色优势:1)书 后配备的练习答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测,方便学生随时查找正确答案,这对初学 者来说相当重要,因为他们还不擅长做课堂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应防止笔记有误,从而导致 长期的错误记忆。作者曾于2006年对所教56名竞技体育学院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在期末考试 前一个星期,收回笔记本进行检查。结果发现93%的学生笔记中均有错误出现,甚至学习最 好的5名学生在35个汉译英句子翻译的笔记中错误率达到5个以上。2)每本书配有MP3光盘, 收录了文中对话部分、听力练习部分和音标的录音,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 便捷的光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平时用于听英语的时间,从而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3)文中大量与体育训练和比赛相关的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学 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Harmer 1983)。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促 使他们积极地学习和掌握英文的表达,课下会花时间去记忆和学习,并在日常生活、训练和 比赛中使用。4)每单元后面的体育词汇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相关体育知识的英文表达 ,还通过教师的讲解扩充了其它体育词汇,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正是书中大量内容与体育 专业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实验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使他们意识到英语的应用离他们并不遥 远,增加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提高了英语的交际能力。相比之下,《大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话题虽然也是综合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设计也 很合理,但是内容没有和艺体类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难以唤起他们的共鸣和学习的激情。 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基础英语》侧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课文没有朗读磁带和光盘,不利 于学生课下复习。由于体育生英语起点低,还没有掌握音标,不能够正确读出单词和课文, 从而阻碍了学生课下复习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另外,书中听说部分显得薄弱,没有充分的 听说材料,缺乏实用性。英国语言学家哈默(Harmer 1983)、哈金森和瓦特斯(Hutchinson & Waters 1987)认为教材编写是否成功要看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编者在编写教材前应对使用者的原有学 习基础、目的、兴趣、习惯和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即“需求分析”。而《运动员英语》这套 教材正是在编者做了大量的有关体育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和需求的研究基础上为英语基础薄弱 的体育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因而在访谈中得到学生高度满意的评价 ,一致认为这套教材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听说技能。
4 研究启示
针对艺体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做全面的调查,编写适合他们的英语教材并对教 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此外,教师能在学生使用前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评估和 监控,明确教材的薄弱部分并用其它材料来替换或者进行改编。减少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 可以更灵活地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反应(Cunningsworth 2002)。同时,定期让学生对使用的 教材进行反馈,及时并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教材各个单元的信息,调整授课内容计划。
本次实验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通过增加实验样本,严格 控制各种变量等等,更有效地提高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Breen, M. P. & Candlin, C. N. Which materials? A consumer’s anddesigner’s guide[A]. In L.E. Sheldon (Ed.),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 Pro blems i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 London: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1987:13-28.
[2]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M]. Shanghai: Shanghai For 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Cunningsworth,A.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London: Heinemann,1984.
[4]Ellis, R. 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J].ELT Journal,1997,51(1):36-42.
[5]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Lo ngman,1983.
[6]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 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McDonough, J. &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 Cambridgeand Mass: Blackwell,1993:63-80.
[8]van Els T. et al.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 oreign Languages[M]. London: Edward Arnold,1984: 298-311.
[9]赵勇,郑树堂. 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 评估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6(3):39-45.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4.
[11]钱瑗.介绍一份教材评估一览表[J].外语界,1995(1):17-19.
体育教育教学经验范文5
关键词:创设情境 英语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是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经学到的语言材料。从这个原则出发,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英语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教师应以良好的情绪来营造和谐、愉悦、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创设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愿说、乐说、会说,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为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只有表达出来才真正成为可以交流的语言,李阳疯狂英语的封闭式集营训练就是最好的样板。虽然我们并不能象李阳那样疯狂,但我们同样可以创造自己的特色。面对面的交流是一个最直接的好方法每当一进去教室的时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Good morning/afternoon.”,接着同学们就会齐声对我说:“Good morning/afternoon.”。当学生在校园里碰到我的时候,也会用英语互相问候。因为我总是引导他们,在不同情境有不同的问候,虽然只是简单的问候,但也希望让他们习惯脱口而出地说英语。
每节课,我都开展一次 “Free talk”,时间不超过5分钟.在这5分钟内,每个人都只能说英语,以此创设了5分钟的隔离地带。每次话题我都是在前一节课布置好的,要求他们回去好好准备。例如:有一次“Free talk”,我出的话题是 “My idol ”,而刚好下节课内容就是有关 “spice girls”的,我让学生课后做好准备,并希望他们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口述,内容接近生活,让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口述话题。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产生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
教育者拥有童心才能激发儿童的天性,才能激发儿童的个性,才能在教学中创造无限延伸的时空。教师的思维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具的使用在教学中有非常大的作用。利用图画,图画包括图片、挂图、简笔画等,其中简笔画用得最广泛.用起来也最方便。简洁的描绘,省掉了从语言表达到意会的中间“翻译”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拓宽学习视野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二.创设气氛浓郁的校园英语语言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基认为当学生体现出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正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去体现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创设校园英语语言教学环境的方法,可围绕“让学生有机会听、说、读、写”这一原则而开展。诸如,开设校内英语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朗读学生写的小短文;在校宣传栏开辟校园英语角;鉴赏优秀电影片段。
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英语园”: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格言,不但从语言,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这是学校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环。例如在阅览室里标示我们可以标示这么一句“Knowledge is power!洗间门前标出:“Be careful the slipped floor!”简单的话语体现了学校的关爱,也让学生受到了最简单的双语教育。
三.为学生积极创建一个主动自然的家庭英语语言教学环境
创设家庭英语教学环境,应以倡导学生在家寻找机会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为立足点,可以给学生发一张日常行为交际用语表,鼓励学生在家寻找机会说英语。如在早上起床可以给家人打招呼“Good morning!”,饭桌上说“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would you like more?”同时,还可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教家人学习英语。这不仅提高了英语能力,而且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结束语: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对“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人才需要也日益增加。情景教学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得到认识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一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作者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教学研究》杂志
体育教育教学经验范文6
长期以来,在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育现实中,教育科研之路走得很是艰辛,要么不受重视,要么有些茫然。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改教学研究成了教育教研工作的主题,尤其是近几年轰轰烈烈的课改,让教育科研走出了冷门,出现了新的生机。但仍有不少学校、教师对新课改教学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是走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作用甚至起阻碍作用,因此对教育科研不够重视。而我们对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搞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并不矛盾,相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在此权且作出如下分析:
一、深刻认识新课改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上下推行新课改力度之大、步伐之快、范围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训练、小组学习的阵容等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新课改教学中我们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形式上的误区
可以说,我们对新课改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课堂上有导学案,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当堂训练,学生动起来才是新课改教学,而且通常认为学生说得越热闹,教学效果越好,而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是违背新课改要求的。至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突破了什么,我们则很少过问。有时为了哗众取宠,我们索性离开教材,做所谓的拓展提升。课堂热闹了,学生兴奋了,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偏离了。
2、方法上的匮乏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似乎形成了统一思想:一是每节课设计一份导学案;二是按照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每一个步骤不可或缺。我们这才放心自己履行了新课改教学的职责。而在自学方法、活动设计方案、展示的形式、训练的方式上没有深入思考,尤其是学法指导极为欠缺。有时为了教学环节的完整,刻意安排小组合作讨论时间,无论这讨论是否偏离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导致不少教师僵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显得呆滞。
3、评价上的缺陷
在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评价上的模糊性。为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敢大胆地说,我们在课堂中的评价渐渐模糊化。尤其是主观内容,只要学生说了,无论对错,无论好坏,几乎都致以表扬,笼统地评价说好,而好在哪里却没说到位,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缺少了方向性和原则性,以及丧失了鉴别能力。而在考试中,评改试卷是残酷的,并不是无论回答什么都能得分。这是很多学生平时表现不错,考试却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不少所谓的新课改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没起到明显的作用,甚至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于是,有不少教师对新课改产生了怀疑,对教育科研予以否定。那么,当前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二、认真分析教育科研的症结
新课改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教育科研的不够深入。而教育科研不深入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老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上教师少讲,学生多动。教育科研在老师看来就是每年举行教学比武活动,人人参与教研课题。为了完成任务,教研课题尽显笔下功夫。可见对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的认识肤浅是教育科研难以深入开展的瓶颈。
2、对教育科研的保障不够
一是缺乏激励机制。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心目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成绩成了学校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教师宁肯将时间花在提高学生分数上,也不愿意坐下来研究教学方法,认为课上得再好不出成绩也是枉然。因而教师对教研教改投入甚少,对上级教育部门制定的教研教改要求大多以材料应付,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都是走过场,增加工作负担。可见,缺乏激励机制是制约教育科研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缺乏时间保障。教育科研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需要平时留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日积月累教学心得,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这就要求有充沛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都不容易,有时还要完成其他部门分配的临时性任务,导致难以深入进行教育科研。
三是缺乏规范指导。教育科研近几年才引起行政部门的重视,而大多数教师的知识背景以学科为主,职前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训练,教研教改究竟怎么实践,大多数教师很茫然,导致教育科研不能深入开展。
以上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科研深入发展,导致收效甚微。
三、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要领
当前教育科研的中心工作是研究新课改课堂教学,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谈谈新课改课堂教学的要领:
1、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
很多时候,我们上课的流程是遵循导学案,或者采用提问式教学。导学案的设计往往采用问题或练习形式,导致学生一节课仅做了几道题。而这节课有哪些任务,具体分为几个步骤,每一步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心里往往并不明确。教学思路的模糊其实就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思路,即要求教师对每一步要了然于胸。当然,这需要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并进行恰当处理,再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2、要以教材为蓝本
自提倡新课改教学以来,我们常常为了使课堂热闹和标新立异而舍弃教材,一味追求课外延伸,导致学生书本上的内容反而没学会。其实无论怎样改革,其实都不能脱离教材,舍弃教材,无异于舍本求木,缘木求鱼,得不偿失。所以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教材为蓝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