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基础原理

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文1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基建财务管理;现状

在大力发展国内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大多数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通过联合、合并成为本科师范院校或本科综合类院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院校在办学目标、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逐步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多数学校在基建财务管理方面仍然沿用专科学校时的“一揽子”财务管理模式,工程项目计划缺乏合理性,基建财务管理缺乏可控性。基建竣工决算存在滞后性,基建财务人员知识存在老化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急需进一步改进。

一、基建财务管理现状

(一)工程项目计划缺乏合理性

工程项目计划是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规划与安排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目标的确定和目标实现方法及具体措施的制订。项目计划是实施项目控制的前提条件,项目管理人员实施项目控制的目的就是使体现该项目目标的计划得以实现。建设编制单位的计划体系包括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是指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的工作进度安排,它可使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各项工作的时间得到控制。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需要在预测的基础上编制,详细载明项目名称、建设性质、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评估)、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是指对工程项目从开始建设、施工准备至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统一部署。其主要目的是安排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建设进度,合理分配年度投资,组织各部门、各项目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保证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和工程项目年度计划(工程项目年度计划是依据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和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编制的。该计划既要满足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又要与当年可能获得的资金、设备、材料、施工力量相适应。应根据分批配套投产或交付使用的要求,合理安排本年度建设的工程项目)。而实际工作中,有些院校在没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在对工程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规模等开工工作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在对工程项目的概况和特点,安排建设总进度的原则和依据,建设投资来源和资金年度安排情况不能大体确定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一些连用途和名称都无法确定的项目,根本谈不上合理和科学,最后导致部分工程报废,或者部分工程竣工后再投资几百万元改变用途,从而对学校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学校领导对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一个工程项目的建成使用,归根结底是一项投资的实现。从项目的提出到项目的实现,始终伴随着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无论是对工程造价实施控制,还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施控制,都离不开经济措施。为了实现工程项目,项目管理人员要收集、加工、整理工程经济信息和数据,对各种实现目标的计划进行资源、经济、财务诸方面的可行性分析。要对经常出现的各种设计变更和其他工程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力求减少对计划目标的影响,对工程概、预算进行审核,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工程付款进行审查等。如果项目管理人员在目标控制时忽视了经济措施,不但使施工造价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目标的实现。而在实际工作中,包括领导在内的大多数人认为,基本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是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和领导关注的重点是新开工哪些项目以及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弱化或忽视了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观地认为财务工作仅仅是付款而已。个别主要领导甚至要求超合同付款,一厢情愿地认为在工程没有决算之前,实际工程支出肯定会大于工程合同价。殊不知,近几年高校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度成倍增加,国家对基建财务核算方式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由注重单一的财务核算与基建财务年度报表转向注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制度建设、财务的前瞻性作用和投资效益评估,以及基建项目最终的竣工财务决算。另外,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在认识方面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基建管理人员对基本建设投资的政策性、法规性认识不够,基本建设程序不够规范,容易导致超概算、超合同的情况;现在的基建投资管理,要求项目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认识基建投资的政策性、法规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严格按政策、法规和程序办事,并主动接受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所有这些都要求高校领导必须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从而高度重视学校的基建财务管理。从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等方面,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到科学性。

(三)基建财务管理缺乏可控性

建设项目合同是对建设项目的总领文件,财务部门必须依靠它进行账务处理。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领导虽然参加学校有关基本建设问题讨论的校长办公会议,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表面上的程序要求而已。对基建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概不知情,往往是施工单位拿着领导签批的借款单到财务部门办理项目工程预付款时,财务人员才会发现个别项目无合同,或者有合同但工程投资概算价待定,甚至个别项目将近200万元的新楼改造项目按小型维修项目签订合同,并出现为付款临时补合同的现象。将一个完整项目拆分成几个小项目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且找一些不具备资质或表面具备、实质上却是通过权利,挂靠在学校有施工项目的大公司名下的私人建筑队,以承建他们能力范围以外或根本不具备施工资质的项目。申请预付款时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领导便间接给财务部门施压,导致基建财务管理缺乏可控性。更常见的另一种情形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基建项目,在开工前未按审基发[1992]84号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前审计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开工前审计;竣工决算前也没有按财建[2002]39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导致部分工程在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方面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不相符。甚至在有超规模、超标准问题的情况下匆忙上马,导致部分有甩尾工程的项目,其甩尾工程量超过该工程总量的5%以后,依然进行了竣工决算,致使部分工程投资额度、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不能正确核定,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文件和办理竣工结算以及固定资产移交的依据不完整、不充分,从

而使得整个项目的基建财务管理缺乏可控性。

(四)基建竣工决算存在滞后性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注重的是基建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阶段的控制管理工作、管理的目标是如何保证基建项目按期交付使用,往往忽视了基建工程项目的后期工作。竣工项目的竣工决算严重滞后,部分工程项目投入使用3~4年以后,依然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下继续挂账,导致在建工程的规模不断加大,进而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一是固定资产账实不一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实不一,且相差甚远。二是管理成本人为加大。资产在交付使用过程中无疑会产生维修管理等费用,在工程尚未竣工决算之前计入“成本”,造成管理成本加大。三是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由于完工工程已开票但结算业务不能如期办理。造成原始发票开票日期距报销日期间隔太长,导致发票过期。

二、基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是部分基建项目计划与实际相差太远。往往是边建边改,既改项目规模,又改项目用途,无疑导致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到工程完工时已经不是原来所申报的项目,早已由学生公寓楼变为商用楼。而商用楼在无人租用的情况下闲置不用,造成学校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学生公寓紧张,10人住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房子;另一方面,几层的高楼在三番五次地改结构、重装修,闲而无用。

二是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基建投资越来越少,有些省属院校几乎得不到国家的基建投资,完全是靠银行贷款和其他渠道自筹。因此,常常出现资金链中断的情形,无法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客观上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竣工结算。

三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部分基建项目没有在指定媒介招标公告,对招标项目没有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考察,或者是其它难以言表的原因,使得原本没有资质、临时挂靠在有资质公司名下的外地皮包公司,参与投标并奇怪中标,这些公司一旦拿到工程款的95%以后就不再来学校办理任何工程结算手续,甚至连人也联系不上。他们所承建的工程自然而然地无法及时办理相应的竣工决算和账务清理。

四是学校领导对竣工决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各职能部门缺乏沟通,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只管工程进度,而对基建项目竣工决算资料,不负责搜集和提供。财务人员由于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管理,不掌握基建项目可行性报告(包括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及其批准文件,招投标文件(书),历年投资计划,承包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常常是工程款有人要,相关手续无人办理。当然,基建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足、业务能力不强也是重要原因。

三、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措施

首先,在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对于涉及学校重大问题方面的决策权,基本掌握在主要领导手中。所谓的集体决策和民主讨论无非是为了从程序方面保证某些问题合法化,让所有参会人员分担他们本来没有一点发言权的参会风险。因此,建立一套真正从决策层面考核提拔干部的用人机制至关重要,至少可以限制部分领导权利高度集中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应该把招投标文件管理和基建项目合同管理作为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予以加强。因为,招投标文件是甲乙双方签订正式合同的依据,也是约束乙方认真履行义务的书面文书。如果不予重视,将会影响工程价款和工程质量。基建项目合同则是明确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的法律保证,可以把项目工期、工程成本、工程质量和工程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财务部门必须紧紧抓住基建项目合同管理这条主线,顶住各种压力,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和工程进度预付工程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扣足质保金,不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而且可以将引起原合同价款增加或减少的工程量的变更,纳入到财务监督的范围之内,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中途变更工程量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文2

关键词:二级管理 财务资源 优化配置

一、高职院财务资源配置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财务资源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教育资源,在入口处具体表现为以各类货币形式体现出来的教育投入,在出口处表现为高职院内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消耗的货币形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形式存在,其可以供给学校的各种日常活动开支,也可以转化为其它资源形式,是高职院正常运营、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之一。

高职院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将教育投入所形成的财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用于进一步丰富高职院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具体耗费,并根据这些具体耗费对教育产出所具有的重要程度确定在某方面的财务投入量,使高校有限的财务资源在合理配置后对高职院教育产出形成的贡献达到最大值。

二、高职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二级管理指高职院校在学院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二级学院在高职院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这种模式通过重心下移,增加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活基层的办学活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二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院财务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财务资源结构分配不合理

一些二级学院出于争取资源的目的,往往夸大需求,造成资源浪费。一些高职院尝试对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对资源进行整合调配,但由于会计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定量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不长,十一五期间主要是外延式的发展,如进行新校区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因此各院校的财力资源主要分布在硬资源方面,而相应地在软财力资源如师资培训、知识产权的培育、对信息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二)财务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公办高职院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具有投资大、周期性长、非盈利性的特点。它产生的效益是长远效益、宏观效益。高职教育的准公共性,决定它不是一种完全经济型的事业,因此高职院财务资源与一般的企业财务资源是有区别的,它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被物化为学校的固定资产,例如房屋、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所等公共设施;另一种为教职工的工资、奖金、学生奖学金等货币资金形态,用来维持高校的日常开支。由于学校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单位,使得很多高校缺乏资金成本意识、资金增值观念和整体观念,这些都影响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造成高校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下降。

(三)二级学院(部门)预算意识淡薄

高职院预算是学院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学院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可见,预算具有对高职院财务资源进行整合规划的功能,具有协调高职院内部各二级学院、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分配关系,使高职院有限资源达到高效配置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预算编制基本上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学校上下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级学院(部门)预算执行经常出现脱离预算控制的情况,使财务预算流于形式,不能发挥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

四、高职院优化财务资源配置的途径

(一)确定合理的分配要素,构建新的预算分配机制

党的十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促进高等教育从外延式简单扩张的发展模式(数量规模型)逐步发展为内涵式发展模式(质量效益型)的决心。高职院应该积极响应这一重大部署,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调配,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研制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努力实现“精”办教育的目的。

在高职院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下,必须确定合理的分配要素,建立科学的分配模式,实现学院财力资源在学院与二级学院之间以及不同二级学院之间的合理配置。在分配要素的确定上,其指标体系应包括学生人数(注册学生数、当量学生数)、教职工人数(教职工职称结构)、学科特点等;在预算分配模式的构建上,按照保障基础,兼顾绩效,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二级学院的办学规模、学科特点、事业发展、绩效管理等因素核定二级学院年度预算经费,包括绩效工资经费、公用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管理经费、学生管理经费、后勤与安全保障经费、思政工作经费等。

(二)完善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创收分配制度

健全的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活动起着良好的规范作用,也可以加强对经费支出的控制,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把有限的经费安排到更需要的地方,提高二级学院资源配置效率。各二级学院应在学校财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国家现有的财经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二级学院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或办法,包括内部审核制度、内部分配制度、经济责任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明确二级学院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二级学院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二级学院的各项收支规范有序。

学校需要在宏观政策方面起到导向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引导,使二级学院的财务活动不偏离学校财务的中心工作,使二级学院在经费使用和开支方面符合管理要求,既有自主性又有约束性。

完善创收分配制度是一项敏感而必要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团结稳定和健康发展,收入分配既要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和调控能力,又要有利于促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各二级学院组织创收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创收分配制度,实现创收分配制度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调动二级学院多渠道组织创收收入的积极性。有些二级学院创收能力较强,运行良好,有些二级学院创收较少,资源利用率较低。学院应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办法缩小各二级学院贫富差距,既不能打击高收入学院的积极性,也不能养成低收入的依赖性,找到平衡点,以促进各学院更好地发展。

(三)建设节约型校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据国家教委统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过15%。高校物力资源出现多重浪费,如:二级学院实验室和不同课题组的导师购买相同的设备,造成多重购买浪费;校图书馆、二级学院重复购书也造成浪费;各高校间的资源不能实现共享,造成各高校间重复购买形成多重浪费。

建设节约型校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以节约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是高职院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是用尽可能少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对实现我国高职院的科学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强化二级学院预算功能

预算工作不是简单的数据汇总,预算工作者必须熟知学校现有财物资源利用状况及近几年学校发展规划,各二级学院应成立预算工作小组,根据学院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详细分解、落实各预算资金,科学合理编制预算。预算工作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年度预算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财务部门对于各二级学院上报的预算,应认真审核,科学论证预算报告中收入和支出的可行性,排除预算方案制定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二级学院也应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表,通过与年初预算相比,找出问题、发现问题,为以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五)构建财务资源配置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财务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对高职院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可以促进高职院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善二级学院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实现高职院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源分配内在挂钩,可以有效引导和规范资源配置行为,引导高职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学院可以引入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年度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对超额完成任务的二级学院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二级学院适当扣减第二年度预算经费总额,并逐步过渡到最终的绩效拨款。绩效拨款不仅可以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以相对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竞争机制,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将有限的投入配置到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利于产生更大的效益。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SJA630006。)

参考文献:

[1]张敏,唐任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理论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

[2]杨秀芹,范先佐.高等学校行为的博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3]尚海磊.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根源的制度性分析及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王大勇,解建立.高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4).

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文3

[关键词]财务公司 原则 关系

资金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生命,这是不争的事实。集团之所以建立财务公司,就是要利用财务公司的信贷功能和专业优势,帮助和推动企业管理好资金,以降低资金占用,加快周转,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但是,财务公司在集团内的独特的地位,决定了其必须重视自身在资金管理中应处理好一些原则和关系。

一、资金管理的涵义

在市场经济中,资金已不再是传统的钞票的概念,所谓资金,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中社会产品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资金的特征就是运动性,企业就是围绕资金的运动来开展业务的,同时,资金运动的效果也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由此可见资金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金流和资金链条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使企业的资金达到最佳的运用状态,包括筹资和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资金运作运营等。

二、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

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是所有金融机构管理资金应坚持的原则。而财务公司资金管理还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还应顾及服务性原则。

(1)流动性。财务公司是负债经营的典型,因此财务公司必须保证资金能够随时满足成员单位提款机借贷的需求,另外,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也需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良好的流动性可以使公司处于一种高安全状况,提高其信誉和市场形象。

(2)安全性。财务公司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重视安全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财务公司应竭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第一,财务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自有资金少,一次大的损失很可能使它面临灭顶之灾;第二,财务公司是用负债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这样,致使其财务杠杆较大,自然而然,应该考虑资金的安全性;最后,财务公司作为整个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载体,如果资产出现安全问题,不仅对财务公司而言是个致命的打击,还会引起整个集团的危机,甚至会造成更大程度上的市场动荡。

(3)盈利性。财务公司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法人,当然要追求一切盈利性机构的共同经营目标――获取效益。在均衡考虑风险的情况下,财务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去获取盈利,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提升其市场形象和风险承受能力。

(4)服务性。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当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越来越重的内部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任务,客观上要求集团有成立财务公司进行专职管理资金的需求,同时,打破外部融资壁垒,建立与外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联系,也是财务公司的任务之一。因此,可以看出,财务公司不是独立存在的,要依托集团,服务集团,它不应像市场上一味追求自身盈利的金融机构一样拼命挣钱,它还必须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战略目标和第一要务是支持集团的发展,把满足集团对资金的需求作为自己提供服务的最终目标和自己的重要业务来经营,同时把管理资金的效果作为考核自己为集团服务的唯一标准。财务公司董事会对财务公司的考核应首先立足于为集团节约和减少成本,如融资成本、交易成本、结算成本等;其次才是风险调剂后的资产回报率。

财务公司的“四性”原则是矛盾统一的关系,但在某个均衡点或均衡区间内,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服务性可以达到某种可被接受的或令人满意的程度。财务公司在实际经营中,要尽可能做到这“四性”之间的协调搭配,保证在资产服务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追求利润。

三、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应处理的关系

(1)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财务公司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就是将不断聚集起的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形式来运作,最终提高集团产业资本的利润率,实现集团价值链在下游环节(资金集中与运用环节的价值增值区)的延伸。随着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金融运营活动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范围经济,从而使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互动,成为企业集团价值创造的中枢区和价值链增值的最大贡献者。

作为产融结合的有效载体,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必须处理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产业资本是金融资本增值的源泉和依托,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增值的助推器。也就是说,如果金融资本没有产业资本作为依托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更谈不上增值,反之依然,产业资本如果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与推动,则其循环与增值速度都将大受影响。

(2)为企业集团服务的附属性和作为企业法人独立性的关系。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容易影响它的发展壮大,如果太着重于为企业集团服务而不太重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就会导致财务公司成为集团的工具,自身市场竞争意识下降,运营能力低下,同时还很容易给企业集团带来危机。集团财务公司一定要处理好与成员单位之间的特殊关系,在为企业集团服务的基础上强调按照市场法则来发挥自身独立的法人作用,对外按市场规律运作,对内以各子公司之间的利益不被相互侵占为原则,确保资金的管理效益在公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3)集权与效率的关系。根据科斯定律,为了追求相对于市场较低的内部成本,将一定的经济活动在一个以企业为边界的范围内进行,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但是随着这个范围的不断扩大,财务公司、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越来越复杂,管理成本便不断加大,内部计划性不断提升伴随而来的就是效率性的下降。我们可以想象,当市场不断被圈分最终被划定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的时候,市场经济就会变成计划经济,市场的效率性就会缺失。而且从集团的范围内看,由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基本通过财务公司来进行筹资和融资,财务公司就不存在相互竞争,也不用担心客户的流失问题,因此就可能导致财务公司没有竞争压力,那么就很难产生一种前进的动力,这样财务公司的效益就容易下降。

参考文献:

[1]凌文.大型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2),37-41.

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文4

    论文摘要:在会计教学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重叠交叉内容较多,而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但会计界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一直认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笔者认为事实上,两者是可以进行融合的。

    管理会计产生与成本会计,是与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对策、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功能。应该说,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的管理,其目的、职能和手段对企业而言都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未有系统开展,其众多工作都为财务管理所执行,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

    一、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财务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可以看到,两者均以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通过价值的管理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一种资金的运动过程:从货币资金的筹集、投资形成生产所需商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然后是生产,资金流入商品,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再是商品的销售,又形成货币资金。而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正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由于资金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财务管理就是以价值形式为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也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此,无论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对价值的研究,财务管理直接对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反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能够进行融合的,笔者认为,应当要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仅是因为两者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这一基础,还因为管理会计关键是对价值是一种分析和反映,可以说更多的是在方法上的研究,而财务管理直接进行价值的实体管理,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中有许多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重叠

    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系统、责任会计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则包括:权益和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和短期投资管理、长期和短期资产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这些内容中,存在许多重叠: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作为预测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也大量地运用;杠杆理论里两者都有阐述;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的运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和控制中有运用;责任会计评价方法在财务绩效考核中有运用。这许多内容的重叠也是导致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方法有应用而不系统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基础的一致性,同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重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管理会计是注重对价值的分析和反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而财务管理是对价值实体的管理,更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较好。

    笔者对于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想法为:

    1、对于重叠部分内容

    由于前者侧重于“技术”与“方法”,后者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可以列入财务管理,并在这些原理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决策。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等资本预算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存货控制模型等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放入财务管理后的阐述应加强,同时,财务管理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控制管理决策,这样,财务管理不但要在财务上运用这些方法,而且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原理和方法的融合和运用,也有利于其改进和完善。

    2、对于非重叠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上有部分内容非重叠,对于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事实上,企业进行的财务预测也必须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分析;财务控制中也少不了利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考核中也必然会涉及责任会计的考核方法。因此,融合会使财务管理更趋向完善和整体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较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如平衡计分卡(BSC)业绩考评体系、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方法都可以被扩展到财务管理中。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往往更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企业业绩时,引入了非财务指标。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也必须加入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业绩考评可以给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带来一种新的视角,避免了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给企业带来的短视行为,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财务目标,进而有助于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使作业成本精简和作业效能提高,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成本效益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而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必然是其选择,这也是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绪缨、汪一凡、毛付根、胡玉明,《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财务管理基础原理范文6

招生专业基础课考试目录(参考)

招生学校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宁夏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理科

解剖学、诊断学

口腔医学

理科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

药学

理科

药剂学、分析化学

护理学

文理兼报

解剖学、护理学基础学

宁夏师范学院

护理学

文理兼报

解剖学、护理学基础学

应用化学

理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英语

文科

综合英语、翻译写作

小学教育

文史

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

学前教育

文史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

音乐学

文史

声乐、音乐学理论

美术学

文史

色彩、美术概论

宁夏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科

数据结构、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商务

文科

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

会计学

文科

财务会计、会计学基础

工程管理

理科

管理学、工程经济

会计学

理科

财务会计、会计学基础

应用化学

理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理科

自动化原理、机械设计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科

电路分析基础、自动化原理

土木工程

理科

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

自动化

理科

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原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科

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市场营销

文科

市场营销、会计学

宁夏大学

新华学院

工商管理

理科

管理学、市场营销

房地产经营管理

理科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

理科

管理学、基础会计

物流管理

理科

物流基础、仓储与配送实务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理科

电路分析基础、自动化原理

土木工程

理科

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

财务管理

文科

管理学、基础会计

英语

文科

综合英语、翻译写作

工商管理

文科

管理学、市场营销

法学

文科

法理学、宪法学

房地产经营管理

文科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营管理

物流管理

文科

物流学基础、仓储与配送实务

中国矿大

银川学院

土木工程

理科

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

采矿工程

理科

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理科

建筑工程预算与报价、建筑施工技术

工程管理(工程监理)

理科

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理科

自动化原理、机械设计基础

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

理科

化工原理、煤化工生产技术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文科

管理学、基础会计

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