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05-01

在过去我国的体育教学体系中,由于长时间受到前苏联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许多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混为一谈。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讨论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站在教学的角度去分析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只谈教学而不说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体育教学内容来代替体育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不但模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给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为重要的难题与影响。其实在教学中教学之间彼此是一种相互关联、相互独立的应用流程。

1 体育课程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是一项独立的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能够通过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然后经过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来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况,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要求。就目前的教学方式而言,课程是依据社会发展和教学目标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集学生年龄特征、社会发展形态与教学内容为一同的规范化、集成化、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一种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要方法,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锻炼措施为基础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体制、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基础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核心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得到有力保障的主要基础流程。伴随着近年来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的建设也逐步广泛与全面,成为现代化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教学是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是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下运用相关系统模式和结构体系而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在目前的教学中,通常都是采用适当、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和最基本的技术和技能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制。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通常都是以培养学生相关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基础,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

3 两者之间的关系

3.1 两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

就当前科学角度去分析和总结,课程论与教学方式应当是教育学科领域下所属的两种独立的分支学科,因为二者之间的研究对象以及理论体系是教育科学下的两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因此,其在工作中虽然形成了两种不同模式的研究概念和标准,但是究其本质仍是一种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前者在课程研究中是各种教学课程和专业概述,而后者则主要是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体育课程理论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以课程整体规划;课程视角标准和课程评价等概念为主要的核心工作,而体育教学则主要是指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结构模式等概念。

在目前体育教学中,课程概念主要是强调学生个体以及学生学习的范围,是以教师行为为主的模式。长期以来,受到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使得我国的体育课程研究中一直将其归纳为教学理论的研究模式,而课程理论发展至今已成为独立于教学体系之外的学科模式,这也是目前教学工作中彼此公认的事实。伴随着近年来社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引进,使得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逐渐的采用新方法来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其作为目前主要的教学研究重点。过去有人提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过程,而是一种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影响的关系,因此,在当前体育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将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彼此完善和优化,确立其相互独立存在的同时使得而这能够彼此促进,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与功能。

3.2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彼此制约与促进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之间是一项彼此依赖、彼此制约且紧密相连的关系。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本身处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也是以相互不影响,互补制约的形式存在,但是在目前社会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先进理念的引入,使得这两个平行交叉的学科逐步形成了一项制约而又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设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目前多数学生都对体育课程不怎么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内容太过死板枯燥、种类繁多,而且为了在教学中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一些措施来对教学量提升,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枯燥而又繁琐,如此反复进行,学生有怎么会喜欢体育课,这样就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何况是教学效果了。

再有好的教学,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由学习者主动地建造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牛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通过教学交往传递信息、增进了解、交流感情,同时,在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人格力量的示范和感召下,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从而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在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人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而且,现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的讨论,以免造成理论上的一些混乱以及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实践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一)关于概念的认识

1.关于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困惑。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不少教师其实在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老师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的。而且,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的初期,笔者也深感困惑。

2.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的质量,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设置、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课堂组织、教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气氛的创建等多个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就是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分析来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没有正确的引导,所谓主动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主动学习的引导,是不正确的引导,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的课,是一节无序的兴奋课,是一堂充满危险的课;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只能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而有了教师正确引导而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却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不恰当的;只有教师正确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才是一堂有效而充满乐趣的好课。可见那种把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而淡化教师主导性”的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学生的活动不能正确指向学习目标,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那种所谓教师指导性太强学生主体性不够的课,其实教师的指导性并不强或者是不恰当。因为在教师的指导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说明这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指导,是不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关系的认识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反之,教师的指导性越弱,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差。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白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选定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创建出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就越明显,就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

因此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三)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由于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的认识,因而又派生出来一种“要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欢乐的气氛,过多的安排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笔者认为,绝不能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存在不太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够等问题,因而使体育教学显得比较死板,比较枯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是老师的主导性太强了,而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发挥其主导性的结果,因此教师的教师的主观、生硬和武断并不是正确教师的主导性。

三、结论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学中教材和教法搭配与选择,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类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教学质量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26-02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是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和基础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1]。分析当前教学情况得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努力学习这一课程,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教学和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亟需对西方经济学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研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然而在目前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例如很多老师依然喜欢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这种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全包制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仅仅只需要把老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死记硬背住就行,不需要收集、学习、研究与本节课相关的文献和书籍,更别说独立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经济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造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理想。

1.2理论分析过多,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在当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由于课时和教材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尤为明显。大多数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分析学习,师生常常不注重经济学实践性的特征。实训和实践在教学中完全被忽视了,对于课本中高深的理论和大量专业术语、图像,常常让学生糊里糊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有助于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根据期末阅卷情况分析发现,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分析得分率明显偏低,这主要是学生接受专项训练较少造成的。

1.3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西方经济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普遍采取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加权平均分的方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即是试卷考试,分值为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从课堂提问、考勤、作业、平常测试等方面进行评分,分值占总成绩的30%。在期末试卷考试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例如有的高校注重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不注重对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考核,然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的重点;甚至有的高校并未构建试题库,老师随意命题,无法公正的考查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而且还是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向老师套题、猜题等问题,这无疑是增加了考试投机性,学生学习成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运气。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分毫无依据,也没有对作业、考勤、日常测试、课堂提问进行考核,这使得平时成绩变为了教师随便调整学生成绩的工具。所以,这种考核方法缺乏公正性,不能全方位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养成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应用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2.1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

2.1.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设问、提问,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从浅入深指引学生思索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2]。这种教学方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跳跃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一课时,教师最好结合我国国内快餐店免费发放打折卡的具体事例,在人口流动较大的地区(大型商场、地铁站、火车站等),常常会上演麦当劳、肯德基和德克士等快餐店免费发放打折卡的情形,有的人收到打折卡后迅速扔进垃圾桶,然而有些人则拿着打折卡到该店进行消费,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情形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两类人需求弹性大小”的问题。学生普遍都有收到并使用这种打折卡消费的实际经历,进而对于这种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很容易感同身受。

2.1.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当做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指引到现实问题中去,经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分析案例的典型性、目的性、客观性、启示性和整体性,运用讲授法或讨论法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于我国各大高校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编写的具体案例数量较少,特别是结合中国自身实际的经济案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缺乏实际案例为参考,分析和理解起来尤为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置中国本土案例。如,在2011年3、4月间,我国大多数地区出现食盐涨价的情形,教师在讲解需求理论时,以这个案例为切入点,指引学生注重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然后再引入本节课需要讲解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知识。由于从社会现实问题着手,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能够自觉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1.3借助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师即是课前将西方经济学教学知识有关的表格、文字、图片、影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集中在课件中,再运用投影仪和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西方经济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提高老师教学效率,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考察学生理解情况,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位置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同时,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影像、图像等资料比较丰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刺激了学生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呈现比板书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所以,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率及质量。例如,在讲解“滞涨”这一问题时,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中自定义动画,经过把总供给曲线从以前的位置上下不断的向左平行移动来分析石油危机的危害,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抽象思维。

2.2加强专项训练

西方经济学是一种注重理论分析但又同实际有机结合的学科,其中大量理论理解起来对于学生而言尤为困难,基于此在讲解理论时应该注重专项训练,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的精华。根据最近几年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在判断题、图形题和选择题上掉分最为严重,这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日常实训练习较少。在以后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图形训练、辨析训练、计算机训练等专项训练,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到理论知识的精华,在训练中切身感受到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快乐。

2.3创新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加强素质教育、增强教学质量的关键。亟需解决由于考核方式单一造成教学质量差的问题,最好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有效结合起来。将平常成绩比例扩大到50%,包含出勤率、课堂提问、日常作业、相关小论文和每章节测试等等方面,特别是每章小测试,每章节学完后,老师根据教材重难点制定一些客观题进行测试,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采取这一考核方式,学生在整个章节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不敢怠慢,并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被提高。期末闭卷考试最好设置一些与现实情况有关的主观题,重点测试学生应用所学西方经济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考核态度,不得随意评分,也不得向学生透露试卷题目,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发挥。

课堂教学质量是各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高等教学持续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是起点,永远没有终点[3]。为了有效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还需要加强专项训练和创新考核方式,只有这几方面密切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011(S1):24-28.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体育公共关系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31-01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关行业快速发展和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法 、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以及行动研究法,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侧重应用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公共关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问卷调查是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2013级体育新闻专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情况的意见,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体育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学生问卷的发放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共发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5.2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学生认为课程所包含的实践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该课程教学应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进;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一般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实训学习这三种教学形式获益最大;课程教学形式的次数安排中讲授过多 ,实训过少;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公共关系兴趣的作用一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很大;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用较大。

(二)教师访谈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的访谈,得出一些结果: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应该引领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实训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改革教学观念

体育公共关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中,针对本课的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使得出的经验更加科学,更具实践意义。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配合进行。

(二)改革教学内容

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笼统。第二,教学内容混杂。第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讲授教学理论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加大各章节的实践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三)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学院现有的体育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将实训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上岗就能上手工作 ,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从而形成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侧重应用研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四)考试形式的改革

体育公共关系课程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理论成绩、实践、实训成绩相结合。实践操作技能是考试改革的重点,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公共关系社会调查、模拟策划公关方案,策划新闻传播活动,处理危机公关案例、编写案例等。这种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习题的讲解,通过开设习题课可以让学生在现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搭建和思维拓展,不断丰富和巩固其所掌握的新旧知识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研究显示,学生实际化学学习中,课余时间的80%,课堂时间的40%都被用来进行习题训练或讲解,可见化学习题课程设计与合理安排对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较于初中化学而言,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相关性更强,所需要应用的理论和规律也更加隐蔽和深入。在开展习题课程教学时必须把握高中化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特点,设计与其相匹配的习题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够切实保证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1 高中化学习题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

1.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高中化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也是接受教学目标引导和监督的。但是在实际化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和贯穿这种教学思路,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补充和完善学习漏洞。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版主,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具体到习题课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学生答疑解惑,至于通过习题课能够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这就扩散了教学的随意性,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重点不突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学习思路和理论知识,在培养真正的掌握与应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去指导自己发现和解决未知的问题方面得不到锻炼,更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1.2 习题内容选择不明确

高中化学习题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习题内容选择存在盲目性。教师更多的是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覆盖,但是在培养学生思维拓展方面却无法抓住重点。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良莠不齐的教辅资料造成的。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时,教师就无法全面掌握教学重点,进而对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思路出现判断错误,最终导致习题课选用的习题典型性不突出,教学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应用能力,脱离习题课设立的初衷,阻碍习题课教学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而教辅资料的混乱容易让学生产生混乱,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失去了利用教辅资料进行自我能力提升的几乎。

2 习题课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综上分析,在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巩固学习内容,拓展和完善学习思维方式,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问题。

2.1 深入了解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以了解学生能力水平为基础,在此之上为学生设定可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结构习题方案,让学生理解题意和题设要求,掌握解题思路,抓住解题重点,利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

具体而言,在设计和选用习题题目时,教师应该明确该习题课中学生所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巩固已经获得的化学原理和基本实验方法和步骤;第二个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三个教学目标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求知态度,维持学生处于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避免出现厌学、抵触学习的状况发生。

2.2 选取和搭配适当的习题内容

化学习题课中习题的选取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内容的理解等具有最直接影响。因而在习题选择和搭配方面应该尽量贴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特点,在此基础上尽量覆盖较多较全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以电解池为出发点选取与设计题目为例可以通过下述的方式进行。

首先选择原题。下图1所示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铜所在电极中的物质质量增加了0.128g,此时石墨电极上会生成什么物质?该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该题目的考察内容简单明确,非常适合学生入手。之后以该题目为基础进行知识拓展可以生成更多的题目,每个题目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电解池进行全方位复习和了解,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关于电解池的内容构建成网络体系。 图1 一个电解池反应

拓展一:引起铜极和石墨极质量变化的原因和表达式是什么?

拓展二:若将上图1中的电解池拓展为图2中的两个电解池联合作用会发生什么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具体化学反应是什么?

拓展3:进一步串联电解池还会不会出现电解反应,其作用原理是什么?若改变电解池中各电极的连接结构,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图2 两个电解池反应

通过上述拓展习题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还能够让学生对基于电解池的化学习题设计与解题思路具有一个更加完整的掌握,更深层次的,学生还会对电子守恒理论这一解题关键形成更加深刻和具体的认识。对学生而言,这种习题课设计方式所能够带来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习题课的开展与教学必须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构建成体系的习题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雯雯.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3(3)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 创新性 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304

在研究生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创新教学理念,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认可和广泛的关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科研意识的形成。

1 目前研究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根据高校的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学生相关技能知识的训练,并通过训练过程获取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生课程实践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受到经费和环境的限制,高校内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和教学设备都不能够满足于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像计算机应用类的专业。第二,研究生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实践性。由于高校的实践教学都由教师来担当,而高校不是社会经济的第一线,所以对于社会经济需求和发展趋势不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的把握。因此,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就缺少真实的实践性,致使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影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其问题更为明显。第三,教育教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譬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IT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信息科技的要求,会更加增进其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其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的,其变革具有及时性。但在高校中,其教学内容和教材却无法对这些变革进行掌握,所以其教学时间与社会应用和发展存在着严重脱节的问题。第四、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效果参差不齐。由于社会实践是在校园外进行的,所以高校没有办法进行实践效果的掌握。且社会实践资源空间大,使得高校在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无法帮其把握实践效果,致使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效果参差不齐。

2 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1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以高校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基础,将实验设备、教学资源以及人员组合等进行统筹安排,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对于能够形成产业链的多项学科研究所或实验室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学生的教育学习、实验学习、社会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育环节都整合成一条教育教学链。譬如,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研究生不但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不断的改进。但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实践时,会涉及到与很多专业的知识,但由于资源和信息数据不能够共享,就会制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性。

虽然这个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创新理念被广大高校所接受和关注,但在具体的建设和实践中会因为教学环境与教育经费等的束缚,致使其实践教育教学平台不能够被创建。因此,可以采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开展,这种方法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可细化分为实验课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实验课教学在高校基本都能够为研究生提供,但社会实践教学则不能够被高校左右,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关键点和难点。如果高校与企业合作,就可以将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进行实践课教学。这样做首先可以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其次则可以保证研究生的实践性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从而保证高校研究生实践教育教学不会与社会脱节。此外,社会实践可以由企业提供实习机会,使高校能够有效的把握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并与高校内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相连接,致使知识传授和掌握的过程能够有效的连接,从而提高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

2.2 研究生实践教学应尊重研究生的主置

研究生教学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有所不同,其指导教师所针对学生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教育教学环节,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主体的特殊性来进行教学。因此,指导教师就需要根据研究生的主置,进行研究生基本情况的掌握,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因此,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就需要挖掘研究生的潜力、并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辅助的作用。实践内容和方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和制定,中间环节则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分析和实践。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再参与到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当中,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司腾龙.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初探[J].全国商情,2012,(6).

[2]李良碧.现代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J].航海工程,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