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内容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概念教学;淡化;浅化;深化;跨越
概念是学习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其进行判断、推理、实践的过程,以及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过程。因此,概念及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体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浅谈对概念教学的认识: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概念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应该采取的对策。
1 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1 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在引入新的知识前,要仔细研究讲授内容,安排复习学生熟悉的知识,并适当引用实例,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轻松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而避免因突然提出的生涩概念给学生带来困惑,适当展示新概念背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学习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数制的概念是比较重要的,在引入这个概念前,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的是十进制数,有时也会遇到其他进制数,那么请同学列举你遇到的都有哪些进制数?”,同学的答案很丰富:钟表上的六十进制数,买手套、袜子等会遇到十二进制数,还有用筷子时,够两只就称其为一双,称其为二进制数等,抓住这个机会,我提出问题:计算机中采用的就是二进制数,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概念,它与我们熟悉的十进制数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领域我们还会遇到什么不同数制?
由于有了同学们已经熟知的十进制数为基础,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引入就显得很自然了,在介绍完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转换的方法后,依次类推出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就显得容易掌握,在听到同学长长的“吁”声中,我看到一张张或满足或恍然大悟的脸,知道数值这个难题已经被解决掉了。数制、基数、位权、数码这几个概念不在是枯燥难懂的。
1.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 2000 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 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 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学习难度。
1.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的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强调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部分。
比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我们要介绍两个概念,“文档”、“文件”,许多同学认为这就是一个问题,两种说法,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时能和好的把握两者的区别,然后加以强调。文档是由应用程序所创建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也是包含文件格式和所有内容的文件,他被赋予一个文件名存储在磁盘中就是一个文件。文件指的是一组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文档、或者说是文档的超级。二者可以说是一种包容关系而不是同学认为的一个概念两种说法。
1.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1.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1.6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编写代码操作总找不到感觉,经常是出了错找不到原因,纠正过后还是屡次再犯,针对这一现象,我仔细寻找、思考他们出错的原因在于只重视模仿,却不曾深入理解,编写代码出错找不到原因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成熟,思维不够严谨造成程序结构不清晰,出了错误也无从查找,更别说辨别与判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建立清晰的结构化编程思想,用正确、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述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会用概念去解题,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建立的合理性.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到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
2 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掌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概念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
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要求。
2.1.1明确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作为基础知识核心的概念,教学时应达到如下的要求:
(1) 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
(2)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
(3) 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概念;
教学内容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概念图;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过程;有意义学习
一、概念图简述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根据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以此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习者建立结构化知识的教学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并在连线旁注明表示概念间关系的文字,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
二、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概念图的理论依据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和知识观。概念图最早是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用于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奥苏贝尔极力强调,学习者必须自己发现知识的意义,并将之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加以融会贯通,这才是有意义学习。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在新的概念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连接。
奥苏贝尔对概念的形成和同化进行了区分,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除了学龄前儿童,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概念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层级排列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概念图就是这种策略的极好例子。概念图使用节点代表概念,并用连线表示概念的上下位关系或组合关系,这样的层次排列反映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并且不断地向网络添加新内容,然后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外化。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可以对概念图进行很好的诠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简单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和心里表征的过程。概念图以图解的形式展现了个人的观点和思维,反映出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而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还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概念以及所掌握的概念是否正确;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以及对概念图的不断修改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表明,现代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好的支持概念图教学的意义。令人惊奇的是,被誉为构建21世纪教育新模式的信息技术和脑科学,也为概念图的正确性和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大量的事实说明。
三、概念图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概念图以简明扼要的层次化结构来展示概念的逻辑关系,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走向, 清晰呈现各概念所处的地位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地采编、补充修复以生成我们所需要的课程计划概念图、学年计划概念图、学期计划概念图、章节或单元计划概念图、课时计划概念图等。
如图1所示,是关于《直线》的教学设计,由于利用概念图将这些教学内容做了井井有条的组织,使得教学设计过程并不复杂,而且清晰地展示教学重点难点。
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能帮助教师构建知识共同体、实现整体备课,而且便于教师进行概念谱系、居高临下地把握知识。
2.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师利用概念图来展示教学内容时,可将其作为引入课程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导航的“知识地图”和教学内容的“展示平台”。
(1)将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先行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使用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需要解决问题的迁移测验项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利用概念图来构建“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学习新知识之前,呈现结构清晰的概念框架,将其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相关的原有知识激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认知准备,获得已有相关知识的支撑,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如图2所示,在《函数极限与连续》一章教学中
做先行组织者概念图:学生预习教材后初步串联知识点或老师做概念图第一步,“极限概念”。
提出中心概念: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函数的连续。
讨论讲解概念:按照“想知道什么”、“怎么办”、“学到了什么”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答疑、学生探讨、媒体呈现、画图、分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2)将概念图作为“知识地图”和“学习定位图”
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编码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导航系统,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它是知识管理系统得输出模块,输出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来源,整合后的知识内容,知识流和知识的汇聚。知识地图可以清楚明晰地呈现所有教学内容,体现章节知识点的层级结构,体现内容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可作为教师教学内容的导航图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概念图把知识整合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看到概念间的关系,把握概念的意义,掌握整体的知识框架,更容易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而通过概念图记忆的知识也必然比简单机械记忆更高,他们将更善于解决问题,更利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控制。学习者可通过与此图的对照进行“学习定位”,随时获悉自己的学习状态,明确自己的学习进程,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目标框架。
如图3所示,笔者在《导数和微分》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先将这一章的内容用概念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整体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按照图中呈现知识点的顺序进行教学。
(3)将概念图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平台”
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灵活、形象的特点。我们展示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看到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便于学生掌握和复习再现。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发现,用大纲形式的“板书”或用PPT来展示教学内容,虽然将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内容罗列了出来,但是不便于学生掌握,特别是当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比较意义或严格的逻辑结构时,这个弊端更加严重。学生不仅希望从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中看到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更希望看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甚至教师在理解它们时候的思维过程。那么,这种情况下用“大纲形式”就有明显的不足了,而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能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上述所有要求,达到既向学生传达了知识信息,又在他们面前展示了思维过程的目的。
如图4所示,《积分》是五年制高职二年级的教学内容。通过概念图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也为学生学习微分方程和多元函数的积分学以及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3.概念图在总结复习时的应用
在总结与复习时,概念图是学生一种有效的总结工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及学到的东西,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写下来时,想法会变得更加清晰,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这些新的想法或与已经写下来的想法有联系,或引发新的念头。而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这样,不仅对知识点有更明确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清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了更有意义的学习。
4.概念图在优化教学中的应用
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效果(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成果(学生在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收获)、效益(教学劳动消耗同教学成果之间的比率和效率(教学成果与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比率)。无疑,概念图作为凝聚了教师心血的知识精品,其丰富的内涵、简明易读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概念,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同化,最快地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增加教学产出, 提高教学效益和效率。当然,在探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也可通过师生共制(或学生研制 )概念图的策略,引发“头脑风暴”,来完成教学。
总之,概念图是一种把概念和命题具体化的技巧,反映出学生搜索已有知识、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出新知的能力,通过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所以我们认为将概念图引入教学,是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闫娟枝.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梁锦明.概念图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
教学内容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概念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250-01
概念图是将知识中的重点进行总结分析的一种教学工具,其内容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丰富的,将其用图像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清晰明了表达教学内容的概念、重点。概念图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理解繁杂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本文将从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探究。
1概念图的意义及结构
1.1概念图的意义
概念图是将某一知识领域所包含的概念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生物课程是一门通过分析、推断概念的学科,概念图将会很好的展现出生物的规律。在70年就由约瑟夫研究出概念图,将其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逐渐成为教学中必备的工具,从而在教学中体现了强大的功能。
1.2概念图的结构
概念图是通过图形将一种知识与另一种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表示的图像,在概念图中将会有“节点、连接、相关的文字标注”呈现出来。在绘制概念图时候要明确好概念的中心以及概念的等级,选择好知识领域。在设计概念图时,确定好图形是横向或者是纵向分支,并连接好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主要是由几何图形、图案、文字等组成,用各种形式的连接点将概念连接起来,再对每个概念详细阐述,最后对整幅概念图进行相关的说明。
2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在设计教学内容上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用概念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整理,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方向确定下来,使教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将前后的教学知识能够很好的连接起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以能源物质种类为中心建设生物概念图”时,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的展示,能够清晰的表明能源物质的来源,种类等,还能使学生清晰看到学习能源物质中有哪些形式。
2.2在课堂讲解中的应用
在生物课堂中,概念图将会让知识点很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概念图将会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使教师有一个清晰的思考过程。用层层递进的关系进行表达,让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将书本知识通过分类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课程时,可以制作概念图。教师可以将概念图作为教学的板书,不仅能清晰看出细胞的分类,还能明确看到细胞各之间的关系,这将会使学生对细胞生物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3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画概念图进行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在画概念图的时候能够通过概念图学习课程中的重点,还可以避过多的冗长文字。概念图将课程的重点清晰简明的表现出来,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学生在听了教师讲解概念图后,自己再亲自对其进行一次的学习,进一步的巩固知识。
2.4在复习课程时应用
在课程复习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利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够很好的将旧知识用框架的形式进行联系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很好将其重点抓住。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感受到对课程中内容模糊,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将知识掌握。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所画的概念图内容和要求进行再次创作,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对知识有一个巩固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找到绘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清楚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3.1有助教师的教学
概念图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脑中的知识用图象形式清晰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对学生而言,生物学中很复杂的生物关系,可以通过概念图清晰明了的展现,从而使学生明确知识的要点。在概念图的使用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分析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拓展,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有助学生的创新
概念图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在使用概念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概念图和知识进行联系,更加容易的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将相关知识连接。概念图的出现帮助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中的过程中对新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绘制概念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元素》这一课程中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概念图的分析,从而进行相关的实验。
3.3有助评价教学
教学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检测,对教师正确的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也是近几年来教学专家研究的对象。相比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仅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证依据,还将概念图纳入评价依据中,将其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出来的概念图对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一个判断,找出学生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及时指点和更正错误,促进学生生物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概念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概念图的运用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将使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通过概念图的分析理解,使学生能够独自完成对生物知识图的绘画,能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要点。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死气沉沉的气氛,还能结合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何兰平.例析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7:137.
[2]杨照太.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例谈概念图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4:125.
[3]刘银中.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5:127.
教学内容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教学内容;适切性;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科思维;先备知识
教学内容适切性是教学内容选择、组织、表达与学生的学习准备之间的适合性质和程度.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1].基于教学内容适切性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的适切性问题.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极为抽象的概念,赵凯华明确指出:“这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2]著名哲学家罗素评价道:“加速度的基本重要性,也许是伽利略所有发现中最具有永久价值和最有效果的一个发现.”爱因斯坦指出:“今天我们难以估量,在精确地建立加速度概念的公式并且认识它的物理意义时,该显示出多么大的想象力.”[3]如何搞好加速度等核心概念教学,引导学生避免高一刚入学就出现物理学业上的新两极分化门槛,需要智慧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一般认知能力相适切
不同个体的一般能力在表现早晚、发展水平、认知结构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表现出极大差异,教学内容要以大多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一般特点为基础,选择、组织、设置恰当的形式呈现相应的学习内容.“基础性”是评价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般认知能力适切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教学内容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学科教育,着力做到在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同时又满足“层次性”要求;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必须超越学生已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前面[4]120,因此教学素材选择、组织、表达要为创设最近发展区服务.
从初中的定性、具体、感性到高中的定量、抽象、理性,物理课程跳跃很大.
高一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期,到了高二这种转化初步完成[4]118.但刚入学的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撑,因此,在高一要搞好高中与初中课程衔接,促进学生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加速度是在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时提出来的,当时还没涉及减速运动.关于“自由落体”整个概念形成过程中,一共有6次重要进展.学者研究表明,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掌握“自由落体运动”都经历了渐进期、高原期和突变期[5],因此,加速度概念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渐进式学习与问题解决才能完成.
由于学生物理学习的进程与人类研究物理学的进程相似,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给学生引入新科学学习内容之前,必须搞清历史上科学家探索内容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搞清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该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错误的前科学概念、观念,为学生设计出能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和过程的课程实施计划和结构.基于此,《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第1册》[6]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前五节分别是:“过程 变化率及其图解表示、运动及其时空描述、速度 加速度、 质点的直线运动、矢量”, 这样既先补充了学生数学方面准备的缺陷,又为化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针对单向的直线运动来定义速度,与初中物理很好地衔接起来,淡化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其编排思路与思想值得我们感悟与借鉴.
关于加速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见表1.
在课程标准关于《运动的描述》学习中,笔者认为学生至少需跨越四个台阶:描述位置变化――矢量的台阶、平均速度――等效的台阶、描述速度变化快慢――比值定义法的台阶、用图像描述运动信息――图像物理意义的台阶.而在加速度的学习过程中均会涉及这四个台阶,跨过了这四个台阶,才能避免新入学就出现物理学业上的新两极分化.
粤教版必修1先重点搞懂加速到某一速度和由某一速度减小到0,至于由某一速度先减小到0后再反向加速类的问题,粤教版将其纳入必修2“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中重点解决.粤教版的编排,更有助于分解加速度的学习台阶.
二、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相适切
学生生活经验是课程教材开发的出发点,生活经验在教学内容中主要体现为素材选择和情境创设,选择教学素材、创设学习情境需要遵循目的性、真实性、多样性、均衡性四个原则.评价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的适切性也要从四个原则出发,使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不明显偏向某个群体,做到与学习内容的目的密切相关、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或者所闻所见的现象等生活经验真实相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多样性相连.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物理教学特别强调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努力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理性化,理性问题具体化”.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是越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等越熟悉越典型的素材越适切.素材过多会淹没物理问题的主题和本质,关键要对展示的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尽量用情境熟悉、现象典型、源于生活的素材凸显物理问题的本质.高一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运动素材,如有观察飞机飞过上空的感觉、骑自行车上坡减速(下坡加速)体验、跑步起跑加速的经历、公交车启动与刹车(缓缓进站与紧急刹车)等乘车的经历与体验、乘坐扶梯(电梯)的经历与体验、观察到摩托车比卡车启动快.引用看似熟悉的素材,如从电视里才能间接感知火箭发射、赛车的启动用于教学,效果不会很好,而对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通过电视也很难感知火车加速、飞机降落,人教版必修1编入了“汽车和火车的速度都在增加,但速度增加的快慢不一样”的素材,其均衡性弱,并不适合于大多数学生.而粤教版利用“飞机匀速飞行、汽车从静止启动、运动员冲刺后的速度变化”三个素材较好地凸显了素材应用的目的性、真实性、多样性和均衡性.
三、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具体学科思维特点相适切
评价教学内容总是与具体学科相关,不同具体学科具有自身的(信息加工、理解、记忆和交流有关的心理活动)学科思维特点.同时,与一般认知能力一样,具体学科思维发展也表现出一般性和个体差异性,同时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要考虑到发展性.因此,教学内容与具体学科思维特点适切性的评价指标,也从“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基础性指教学内容应该符合相应学科大多数学生的学科思维特点;层次性指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相应学科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个体差异;发展性指教学内容要为相应学科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均预留发展空间.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物理思维是物理智力活动的核心.物理思维不仅具有抽象性,而且具有形象性,形象思维是物理思维的先导,抽象思维是物理思维的核心,在具体的物理思维中往往两种思维同时并存,并且相互作用、相互补充[7].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多,动态思维多,理想模型多,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多是利用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理想化的研究过程.因此,应在初中学生已有的初步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抽象、概括,以及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具体学科先备知识技能相适切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往往能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相应的认知能力,对某些没有见过的问题形成合乎逻辑的假设,并做出某种解释.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已经具有的先备知识技能作为新内容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技能.因此,组织教学内容时,要事先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经验的状态,帮助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高一开始就是运动学,涉及六个物理量和大量矢量,数学跟不上,且物理学习中的矢量、斜率、三角函数、几何都是先于数学的学习.“位移”“平均速度”的概念与初中所获得“路程”“速度”是标量这一前概念有较大的思维跨度.接着还要跨越“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门槛,整章难度极大.高中与初中物理对应的物理量(概念)的主要差异见表2.
弄清为什么要引入平均速度,对把握平均速度学习的难度与广度非常重要.事实上,对于非匀变速以外的曲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不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的.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平均速度主要基于以下六点:一是为粗略地描述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快慢的需要;二是理解瞬时速度概念的需要;三是求瞬时速度的需要;四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五是理解s-t图像图线割线和切线斜率的需要;六是研究匀变速运动的需要.其中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
弄清为什么要引入(平均)加速度,同样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平均加速度主要基于以下五点:一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需要;二是理解瞬时加速度概念的需要;三是理解v-t图像图线割线和切线斜率的需要;四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需要;五是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需要.其中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
学习运动的描述时的主要思维障碍是相关概念的干扰.一是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常常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如速度、加速度,考试中仅3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二是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如初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学过的速度对高中《运动快慢的描述》平均速度概念的干扰.学生对“加速”一词已有的认识,对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会起干扰作用,为了防止“加速”对理解加速度带来困惑,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加速度的定义有意强调,加速度也叫作速度的变化率,并在板书中着力凸显,即a=.
由于“加速度”的内容编在“力学”之前,因此,对加速度矢量性的认识就更困惑.各版本对加速度为什么有方向均没说清楚.笔者认为加速度矢量性教学可像《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一样,先淡化处理,事实上伽利略当时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时,并没有意识到加速度是矢量.也可按以下四步解决:第一步,设计问题串: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1m/s2做匀加速运动,10s后的速度是多大?若不指明加速的方向,能判断10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吗?若向东加速,则10s末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第二步,引导学生得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第三步,再以直线运动为例,说明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用人教版的素材,分析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晓丽,等.教材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40.
[2]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司.运动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23.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母小勇,马娜.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相似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5(3):73.
教学内容的概念范文5
一、高中数学核心概念的特征
对数学核心概念进行深层次剖析,可以从数学学习和数学学科两个角度描述数学核心概念的特征.在数学学科角度上,数学核心概念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联系性、奠基性和丰富性.联系性是因为数学核心概念是概念体系起着核心关键作用的一类概念.奠基性是因为数学核心概念反映的数学思想贯穿于教学内容体系,其他概念由它生成.数学核心概念的丰富性主要指包含内容丰富,具体体现在:当数学核心概念作为一个本源性概念时,它涉及丰富的下位概念;当它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时,所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核心概念教学.高中数学核心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初高中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学概念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过“三角函数”,而且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在以前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还可以,认为只要带入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忽略了初高中难度上的跨度,加上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三角函数学习出现各种困难.
二、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常见问题
由于数学核心概念与多个数学概念、规律相联系,所以往往涉及多个公式或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表现为出错率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记得公式但不会用.比如,纵观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涉及多个公式.有些学生反映这些公式通常是会背、记得,但是遇到具体的题目不知道该用哪一个公式.例如,已知tanβ=34,求sinβ和cosβ.对于这个问题,有些学生能够立刻联系到同角的正切值与正弦、余弦的关系,但是思维停留在只有一个等式如何求解两个未知量的困惑上而停滞不前,是学生头脑中没有sin2θ+cos2θ=1这个关系式吗?显然不是.这是因为学生在需要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公式时不能及时地提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公式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公式的内涵、外延.比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的内涵为只要能将任意角β化为α+k・360°的形式,就可以借助诱导公式1进行求解,如sin(390°)=sin(30°+360°)=sin30°=12.
三、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1.导入具体事例,引入数学概念.导入具体事例对数学核心概念进行剖析,能使学生对核心概念形成更加深入地认识.而引入怎样的实例,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为了实现巧妙导入概念知识,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实用性,教师要发掘核心概念的本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题的过程中对概念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概念范文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异构的复杂程度增加以及网络设备种类增多,如何保证网络高效、可靠、经济、安全的运行已成为网络系统的重要内容,这也成为网络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网络管理系统的能力和质量关联着网络系统的各种性能及状态质量。因此,人们认识到网络管理的研究、开发建设成为目前网络管理建设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网络管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网络管理的原理、协议及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及评估,网络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及系统恢复等方面的能力。
二、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课程是我系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工程专业高素质、实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目前,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网络管理的大部分教材都很大篇幅介绍基于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的OSI系统管理模型以及电信管理网TMN,由于互联网规模不断变大,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网络管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该课程教学内容上应以SNMP协议为主。实验实践环节中,由于网络设备以及网管设备等条件限制,该课程实验比较单一简单,多为基础性实验以及验证性实验。在教学模式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网络管理的内容较抽象,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网络管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网络管理教学中,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网络管理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网络管理课程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网络管理的概念、管理模型、管理信息库(MIB)、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以及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价等。
2.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的总称。根据网络管理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讲授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结合本课程,教师在讲述内容之前,要首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必须将计算机网络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来学,然后再将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遇到的问题尽可能铺展开讲,让学生“起疑”我们该如何管理这么复杂的网络呢?网络管理究竟该管理些什么?如何管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必定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第二,采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网络管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很多概念比较难以理解,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学生往往感到困惑,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可以先给出一个具体实例,再抽象出基本概念,使得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到概念就想起当时讲的实例,容易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例如,“对象”与“对象实例”就比较抽象,有了对象和对象实例有什么区别?在讲解过程,通过一个集线器的实例就很容易能理解这两个概念了。还有,管理信息库中的“被管对象”,什么是对象?这个概念也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如果能够结合一个路由器,就很容易说明被管设备与被管对象了。再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v1引入了一个共同体的概念,本身是很难理解其作用的,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利用snmpuitl工具获取MIB变量的具体过程,就会让学生清楚明白,原来共同体名就是双方通信的一个“口令”。第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网络管理是跟网络技术相关的教学,所以应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丰富课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将视频和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借助于自行开发的基于android的教学互动系统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获取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如课件、实验指导资料以及网络管理的一些标准文档等,还可以通过即时消息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传统的网络管理课程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本课程增加了综合性与设计性题目,将实验内容设置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通过对SiteViewNNM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使学生掌握如何在主机与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上安装SNMP服务与配置SNMP服务属性,另外对软件的使用,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网络管理功能的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为MIB变量的读取,通过snmputil工具查看网络管理设备的MIB信息,加深对MIB结构、对象实例等重要概念的理解;第三部分为SNMP数据包的捕获以及SNMP协议分析。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SNMPPDU的结构以及BER基本编码规则,理解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