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标准化和标准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技术往来的准则和竞争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对检测实验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检测工作的速度、精度,是促进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保证。
1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为保证出具的数据科学、准确、有效,检测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检验过程进行规范。GB/T 27025-2008/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我国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现行有效版本。它是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综合吸取了如ISO 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理念基础上,2005年新推荐使用的质量管理准则。它规定了实验室进行检测和(或)校准能力(包括抽样能力)的通用要求,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即管理要求15个要素和技术要求10个要素。这个标准有个重要特点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有多个要素对发现并纠正偏离质量方针,改进质量管理,完善提高质量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且通过这样工作使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不断自我完善。
实验室认可对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意义重大,它将有利于实验室的公正性。实验室认可是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类型检测和校准技术与能力的一种方式,认可实验室带有认可机构标识和认可编号的检验报告表明其认可地位。缘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这一统一、互认的认可标准,各国认可机构也对彼此的认可予以承认,如我国的CNAS可以使实验室结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从而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一次检测、全球互认”的设想,为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实验室认可在国际上被视为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可靠表征,在很多行业,检验报告须有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来出具。
2 检测实验室建设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检测实验室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对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简要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得了”:实验室要适应当地经济特别是特色工业的发展需要和要求。
(2)“检得出”:实验室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提供检测数据科学有效。
(3)“检得准”: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要规范、准确,且应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
(4)“检得快”:实验室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
(5)“被认可”:实验室规范和完善管理工作,借助国家实验室认可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检验能力被社会认可。
3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检测实验室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对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3.1 强化标准动态管理
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有齐全、有效的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抽样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在管理中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强化标准的控制,有专人定期对在用标准进行有效性检查,确保使用标准现行和有效。
3.2 确保量值设备溯源有效性
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对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所有设备(包括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辅助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校准,确保量值设备溯源有效性。
3.3 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内部评审要依据标准进行全要素的检查,对于不符合项的审核结果要制定纠错措施并跟踪落实。管理评审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的针对质量体系各个方面的全面的评审,要以评审为了服务客户的这一中心思想,注重实效,着重解决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需要最高管理者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优化体系,提高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3.4 做好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标准化管理的目的为了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在GB/T 27025-2008标准中对能力验证有具体要求,能力验证的良好结果是对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有力支持证据。从分析检测工作应有的科学态度来说,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都是最基本、最有效消除偏差的手段,有利于纠正或证明本实验室的检测数据结果,对分析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实验室应积极主动地参加CNAS和各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
3.5 全过程的质量监督
实验室应严格遵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配备检验人员10%左右的、具有一定技术经历、工作资历和素质的质量监督人员,对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质量监督不仅要监督有没有“不符合”,而且还要对已发现的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合格的方面也应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以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
3.6 推进不确定度的运用
不确定度是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的一项必要内容。有的检测项目评定不确定度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不确定度的评定也是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经过实验、推导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地评定检测项目对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专家研究的评定方法可以参考和借鉴。在 ISO/IEC17025:1999标准中规定如果客户提出要求时,实验室应当对检验结果给出不确定度,并且要求质量体系中需要建立评定不确定度的方法。不确定度给出是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科学的完善表达,同时也在某种程度对检测机构进行了责任保护。
3.7 搞好培训
通过全员培训让实验室全体人员了解、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从而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在此基础上对检测人员着重在新标准、新项目、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8 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
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也从手工分析发展到仪器分析,检验项目大量增加,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出时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数据处理量急速增加,使用计算机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优化实验室的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网络将实验室的分析仪器连起来,实现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自动化计算、无纸化记录与办公。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填补标准化管理上的“漏洞”,可以探索把信息技术、仪器技术、分析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起来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4 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检测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和全新的要求,如何大力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和提高自身管理和技术水平,将是检测实验室能否立足未来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先决条件。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者要深刻领会GB/T 27025-2008标准的内涵,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将标准化作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推进剂,促进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逐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G].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ISO/IEC17025;实验室;标准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6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1-14
一、引言
高职高专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条件,对于学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是学校办学实力的标志化体现。化学类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室具有化学试剂品种多、液体试剂多、玻璃器皿多的特点;且有易燃烧、易爆炸、易腐蚀、易变质及易制的特性,因此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非常重要。管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实验用品的取用不便、变质报废和实验失败,甚至会引发污染环境、燃烧爆炸及中毒伤亡等事故。
二、ISO/IEC17025简介及国内外应用
ISO/IEC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CASCO(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制定的实验室管理标准,该标准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管理要求,二是技术要求。管理要求主要涵盖了组织、质量架构、文件和合同的评审、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内部审核等;技术要求包含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检测方法确认、抽样、物品(样品)的处置、结果质量保证、结果报告等。凡通过ISO/IEC17025标准认可的由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均具备法律效应,出具的报告在全球44个国家及58个组织都是被认可的。自ISO/IEC17025标准以来,全球已有3.5万多家检测与校准实验室按照该标准通过了认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符合该标准规定要求已成为实验室必须具备的条件。
2000年11月2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IAC)大会上,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I)与其他实验室认可机构签署了IIAC相互承认协议(IIAC-MRA),该协议由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亚太地区等36个国家和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共同签署。协议签署后,经过CNAI认可的实验室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或)校正服务的技术能力。可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促进工业、技术、商贸的发展。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累计认可实验室6997家,其中检测实验室5873家、校准实验室810家、医学实验室197家、生物安全实验室64家、标准物质生产者12家、能力验证提供者41家。
我国各高等院校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也纷纷加人了实验室认可的队伍。如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仪器检测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爆炸材料检测实验室、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实验室等二十几个高校实验室都已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
三、高校实验室管理引入ISO/IEC17025的实践和效果
2010年,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引入了ISO/IEC17025标准进行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管理模式在保证和持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验证理论、掌握技能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维护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并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1.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内部的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化学实验室引入ISO/IEC17025标准,推出了一系列完整而全面的教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以及各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从而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实验室管理有规可依,依规进行管理,有利于对教师及实验工作人员提出标准化要求,改变了原先管理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细心指导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监督,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标准进行操作。
2.促进实验员及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ISO/IEC17025标准强调了全员参与的管理原则,对特定工作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及充分的知识。还规定实验室应制订有关实验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确定培训需求和提供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还规定,应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及相互关系。
根据标准要求,实验室制定了实验人员及实验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规定了各岗位人员必需的学历、技能、资格和经验。制订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攻读更高的学位、进修深造,安排岗位人员到国家示范性院校、相关企业进行短期的培训或参观学习,组织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促进教师及实验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职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同时为建设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师资保障。
3.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标准进行管理,对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的编制、选型、论证、审批和申购计划的实施、验收、入库、使用、维修、报废等有严格的规定并按规执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由专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期保养维护。列入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统一进行分类、编号。设备使用前由管理人员检查完好,实验指导教师调试好后方可投入教学使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使用,实验教学人员深入实验课,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采用正确方法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减少设备异常现象的发生。通过依据标准管理,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率,确保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依据标准进行实验室管理,实现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国际认可实验室管理的零距离对接。学校开设“实验室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与运作”等课程。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当成培训员工进行管理,让学生在实验中从采样、制样、样品处理、检测到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全过程(包括实验设计)均在标准化管理模式下进行操作。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并参与到实验室管理之中,模拟员工的要求进行工作,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熟悉实验室环境并逐步具备管理实验室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在化学实验室引入ISO/IEC17025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实验室内部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增强了教师与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实践教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标准化;化学在线仪表;应用;推广
引言
化学在线仪表对火力发电厂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是对水汽质量的监督[1]。这种监督工作,主要依靠化学仪表对热力生产过程连续监测来实现。在一般的电厂中,化学在线仪表种类十几种,数量上百块,而相应管理人员通常为2-3人,人员少、维护量大是各厂化学在线仪表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许多研究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分析[2-6],并指出基于此对化学仪表进行分类总结,标准化的管理,能够很大程度的发挥化学在线仪表的水汽质量监督的作用。
1 化学在线仪表的管理问题
公司于2012年底投运了2*300MW机组,投运化学在线仪表108块,包括硅表、钠表、磷表、COD等十几种,日常维护工作量大。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在现场工作6小时的标准,化学在线仪表维护人员两名,每周工作84小时,仍不能使化学在线仪表100%投入,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
1.1 仪表缺陷管理不到位
全厂化学在线仪表系统没有系统性的缺陷管理,处于盲目消缺的状态,即运行人员发现问题后,通过缺陷FMIS系统下达相应缺陷,热控的化学在线仪表维护人员根据缺陷情况,对化学在线仪表进行修理。而维护人员对于全厂化学在线仪表的数量、分布、种类,没有相应的概念,更谈不上对仪表正常运行周期与劣化趋势进行分析,只能是针对缺陷采取相应的处理。
1.2 仪表日常维护不到位
包括化学在线仪表在内的热工二次设备没有实行预防性计划检修为主的检修体制,导致设备欠维修,常常出现超期服役仪表依然使用和失效元件不能及时更换的现象,仪表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这种现象呈恶性循环下去,维护量大、人员少是一个突出表现,而即使有人员不转变思路,仍然按照老的维护思路去维护,三至四个化学仪表维护人员也不能保证化学在线仪表的正常投运。而面对不同种类的化学仪表,由于人员技术知识欠缺。仅仅由厂家技术人员负责仪表安装并校验合格后移交生产使用,检修人员对新设备到货后的质量检查工作往往不到位,经常会出现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服务时校好仪表,移交电厂运行后才发现仪表测量准确度差、误差大,某些功能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等问题。
1.3 维护备件费用管理不到位
全厂化学在线仪表种类繁多,备件种类更是多样性,通常采取的费用管理方式就是当问题发生后,经过确认无法进行消除,需要购买备件或者探头或者药剂,此时进行物资采购。化学在线仪表很多都是选用进口仪表,进口部件采购周期一般都在6-8周左右,如果必须进行更换就会发生非计划内的采购,所谓急采,急采的费用往往是正常采购的1.3-1.5倍。长时间的采购周期严重的影响了化学在线仪表的投入与使用,这样的费用管理方法,不仅仅造成对费用贵的浪费,对于设备的维护与使用也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设备往往是不能用而直接换新的,也一定程度造成了费用的浪费。
2 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及方案
2.1 色彩化梳理全厂化学在线仪表
通过色彩化的方式梳理了全厂化学在线仪表系统,对化学在线仪表的种类、数量、地域分布等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梳理出全厂化学在线仪表的详细信息,这是对化学在线仪表标准化管理的前提。
2.2 点检定修全厂的化学在线仪表
通过对化学在线仪表实现点检定修,不仅可以防止过维修与欠维修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而且还保证了化学仪表点检定修工作的顺利实施化学仪表的日常消耗性材料使用和运行材料费用及时到位,以及化学仪表定期维护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另外,在线化学仪表实施点检定修以来,在机组检修时化学仪表检修项目从原热控设备检修计划中分离出来实施单独立项、专款专用,从而保证了化学仪表点检基础上的定修计划的顺利实施,这是对化学在线仪表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2.3 管理化学在线仪表的费用
化学在线仪表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合理利用费用,既要减少费用的发生,又要把设备维护到位。而其中对于设备的维护来讲,备件的有无与质量,是决定化学在线仪表能否正常投运的基石,所以梳理好化学在线仪表的月维护费用,是做好费用管理的必要保证。
2.4 定期整合全厂的化学在线仪表信息
通过对全厂化学在线仪表进行细致化的工作,达到了又应急消缺到设备良性治理,最终达到了通关过定期工作的开展对化学在线仪表良好控制的阶段。化学在线仪表的定期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稳定坚持的工作,既是保证化学在线仪表设备运行的基础,又是达到全厂化学水质监督的必要保证,所以此项工作也是化学在线仪表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延伸,即化学在线仪表的定期标准化工作。
3 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及效果
通过对全公司化学在线仪表进行专业摸查,分类梳理总结如下,全公司总计有化学在线仪表108块,可细分为五个区域:化学水区域、汽水取样区域、精处理区域、中水区域、工业废水区域。以中水区域为例,对于不同种类的化学仪表,用不同颜色与图形进行区分,制作出专业的色彩化图纸如图1所示。因此,通过色彩化图形可以很好的归纳总结出,化学在线仪表区域划分与种类数量划分统计如表1所示。
经过系统性的排查,清苑热电的化学仪表分布一目了然,5个区域,15个种类,108块化学仪表。梳理完毕后,对于化学仪表的专项治理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方案,也就更加明确。方便图纸的整理与资料的归纳,特别对于备件的定期采购有很大的指导性帮助。基于以上的整理对化学五个区域的备件采购工作作出定量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2的归纳梳理可以得出,化学在线仪表的月维护费用为49054元,日巡检时间总和为337min,月维护时间总和为1380,平均之后的日巡检维护时间为399.7min,平均到2个人身上可以完全胜任此项维护工作。
4 结束语
文章以大唐清苑热电有限公司中化学在线仪表管理所存在问题为实践案例,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了热电厂化学在线仪表的标准化管理,对提高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树青,王小虎.电厂在线化学仪表的重要性[J].投资与合作,2014(2).
[2]朱艳平.浅谈在线化学检测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J].应用科技,2009.
[3]郝树宏,郭锦龙,尚玉珍.山西省在线化学仪表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J].山西电力,2010.
[4]林义.关于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修维护工作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1.
[5]闫青,崔连军,王鎏.点检定修制在张家口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12.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大型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创新
1、概述
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筑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行业利润不断减少,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文明程度以及工程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工期越来越短,同时资金流动的难度也不断增加,企业如果想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就不得不着重进行成本控制,加强施工项目的标准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快节奏、高标准的施工管理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并积极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和辅助设备来提高管理效率。
2、当前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招投标价格制定不合理
在引入招投标的方式后,很多企业为了获得一个工程项目而不断压低招投标的价格,制定价格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有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造价。事实上,引入招投标的方式是为了公平竞争,并且让中标的价格对照投标双方都有利。然而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地对投标报价书进行综合、合理地评估,一味地追求以低价中标,这使得整个行业的价格不得不随之降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就难以保证,有些企业甚至将一些不合理的款项结算强制转移到施工单位方,而忽视国家政策和市场规律,完全忽略了招投标的实际意义。
2.2管理模式不合理
很多企业尚保留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运作方式落后、混乱,各部门的职责、规章、管理方法等并不完善,使得部门定位模糊不清,监管难以正常进行等,形式化现象严重。其表现主要有:首先,职责定位模糊。一个部门或者某个负责人的自身的职责不明确,有些部门和负责人甚至身兼数职,这使得施工管理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而且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工作就会丧失主动性,工作人员也会缺少责任意识。另外,企业的形式化现象严重。很多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部门设置以及权力分配都是流于形式,实际权力仍然只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行使,管理模式形同虚设,其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仍然难以得到保障。
2.3资金不足
由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工程项目都会低价中标甚至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 这使得很多施工单位资金无法按时到位或者资金不足,很多材料费用、工人工资等不能按时结算,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工程管理困难等。而由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波动,加上签订的合同的不合理性,导致企业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2.4专业水平不足
专业水平不足在我国当前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施工技术落后,管理理论、模式、方法以及设备落后,不符合新的工艺水平的要求,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等,尤其是在工程量大的情况下,从业人员为了完成工作而忽视了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施工管理的前期准备
3.1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准备
大型工程项目应当认真地将工程总体划分并建立单项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责任分配到每一个负责人,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这样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一般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材料员、质检员、统计核算员、施工员以及安全管理员等,工程部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合理确定部门数量以及部门负责人,划分好各部门的职责。另外,作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要服从工程部的领导,安排项目参与人员认真了解图纸和管理的细节,制定合理的人员和机具规划,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以满足企业和发包方对工期的要求。确定好管理人员后,应当进一步制定好具体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计划,准备好各工种的技术和施工人员,并安排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的必要的技术交底、安全培训等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技术要点、质量和工期等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另外的培训。如果有分承包方,工程部也应当做同样的要求,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并且形成有效的监管。
3.2技术、材料及机具的准备
工程项目部在熟悉图纸以后,应当对图纸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特殊要求以及所使用的新材料等进行汇总。项目部和营业部要在总工办的组织下共同提出一个修正案,并和甲方以及设计单位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并尽可能达成一致。大型工程项目由于其工种多,材料多,工艺复杂,工作班组多且常常有交叉作业等特点,对管理者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管理者应当熟悉好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具体的施工工艺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对于新工艺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艺应当特别准备,并且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计划应当由项目部和营业部预算员一起研究制定,使得材料的计划使用量和实际使用量尽可能一致。大型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进场也要有明确的计划,这对于控制建设成本和施工场地的安全十分重要,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4.施工管理的创新及标准化
4.1管理模式的变革
企业在采取一种特定的管理模式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的条件,根据自身实践有针对性地制定。首先,企业应当能够建立一套总体的管理模式,要有科学的组织体系,并且要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监督,注重责任分配的明确性,能够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文化,同时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应当能够有一定的弹性,使其能够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能够最大化地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灵活调整。
4.2施工工艺的提高和创新
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应当是制胜法宝。在不断发展的建筑工程行业内,企业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已有的工艺水平,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争取拥有等于或者是超越对手的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除了工法和技术上的创新,企业在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方面也应当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更新,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同时还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这样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评价一般在工程项目结束以后进行,这种评价不是注重某一单一的方面,如工期、成本控制等,它是一种全面、量化、明确的评价,其目标是促使管理能够实现合同目标达到的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
4.4安全管理的创新
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设施的完善以及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多方面共同努力减少安全隐患。
结束语:
大型施工项目的施工标准化管理需要有科学的、发展的理念来组织和进行,并且其管理模式需要有良好的适应性,组织形式也需要有很强的灵活性,需要从前期工作的管理、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以及合理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标准化地开发应用,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工程质量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秀国.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浅析[J].科学之友(B版), 2009,12:93-94.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认识;转变;管理
《化学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新形势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成为了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1.深刻认识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实验教学的改革,强调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沿阵地。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对于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 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2.1 加强教学研究 制定详尽实验教学计划;教研组应在学校领导下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导教师由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更加重视实验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要在组内反复研究,找出好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可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过去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仪器设备(按照原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已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制定详尽实验教学计划用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成为了教研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2.2 围绕实验教学计划,做好仪器、药品的计划采购工作;为完成年度实验教学计划,首先必须做好所需仪器、药品的计划采购工作。少购、漏购会影响化学教学的正常进行,多购、重复购买会造成浪费。因此,首先必须搞清楚每一个学年需要的仪器、药品数量,然后对库存物资进行认真盘查,以保证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采购过程中应遵循节约和环保的原则。因陋就简,鼓励教师、实验员和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器具、或废弃物。如必须通过采购的,应该考虑初中化学学科多为定性实验这一特点,尽量采用实验试剂、化学纯试剂、或其他代用品,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又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为目的。
2.3 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服务质量;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实验室管理,努力提高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把过去的管理职责改为服务、指导、管理职责。在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严格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和进出实验室制度,形成开放式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有机会将在家中难以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配合下完成,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质量。那种只保管仪器、药品,照方抓药的工作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员不能仅仅做个实验仪器、药品保管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验能力。实验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应把精力投入到实验研究上。攻克难点实验、研修实验教材、创新实验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收集最新实验改进和仪器改进资料,并应用到教学工作之中。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在实验室的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关乎实验教学的成败。实验室各项准备工作必须走在教学前面,这就要求实验员熟悉教材、熟悉进度、熟悉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交流,懂得需要改进的实验仪器,需要创新的实验方法,为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4 抓好常规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4.1 实验室常规管理:①实验通知制度;②实验准备制度;③实验登记制度;④仪器维修、保养制度;⑤仪器、药品保管制度;⑥实验教研制度;⑦实验室开放制度;
2.4.2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仪器、药品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
建立《常用化学药品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各种药品的性状,懂得各种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知识。必须制定并严格遵守《常用化学药品管理制度》,严防中毒、火灾、腐蚀、爆炸等重大事故发生。
拟定《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办法》;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办法,在仪器和药品储存、使用过程严防各种烧伤、灼伤、割伤、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3.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证候标准化;临床流行病学
【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quantified standard of spleenstomach dampheat syndrome (SSDHS) in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
【Methods】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y,the factors related to SSDHS and nonSSDHS were quantified and scored,and then the quantified standard was set up and used for the degree grading of SSDHS.
【Results】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value of SSDHS in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was 49 points.The results of retrospectiv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accuracy and likelihood ratio of qualified SSDHS standard are 9091%,9057%,9072% and 964 respectively.The graded criteria of SSDHS were as follows:49~57 points for the mild syndrome,58~65 points for the moderate syndrome,and over 65 points for the severe syndrome.
【Conclusion】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fied SSDHS standard in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is practical for its preciseness and rationality,and is worth of further study.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病证中的一个常见证候,目前只有症状量化诊断标准[1],但无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本文采用病证结合,并利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97例,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均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排除心、肝、脾、肺、肾系等疾患。其中脾胃湿热证45例,非脾胃湿热证52例(肝胃不和证20例、脾虚湿困证12例、寒湿困脾证12例、胃阴不足证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井冈山会议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的标准[2-3]。
13辨证标准
131脾胃湿热证参照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4]。主症:①舌苔黄腻;②胸闷;③胃脘痞满或胀痛;④食欲不振。次症:①口苦而粘;②口渴少饮或喜热饮;③大便溏或有粘液;④恶心;⑤身困乏力;⑥脉濡缓。患者见主症①,兼具②③④之二;或主症①必备,兼具②③④之一,同时兼具2个次症;或主症①必备,兼具3个以上次症,即可诊断为脾胃湿热证。
132非脾胃湿热证包括肝胃不和证、脾虚湿困证、寒湿困脾证、胃阴不足证等4型,各证型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的相关标准。
14研究方法
141问卷调查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完成临床调查表,由专人询问并填写。为准确记录患者症状,对于不容易准确判断的舌象、脉象,均由有经验的医师复核。对于一些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但医师认为确属中医某一证候的,以有经验的医师诊断为准。
142建立量化标准的方法采用劳绍贤教授等[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中的9个症状作为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建立相关因素赋分表;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进行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制定程度分级标准。所有统计均用SPSS?100软件及Excel表进行计算分析。
2结果
21量化标准相关因素的确立采用劳绍贤教授等[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将舌苔黄腻(X1)、胃脘痞满或胀痛(X2)、大便溏(X3)、纳呆(X4)、口苦而粘(X5)、胸闷(X6)、口渴少饮(X7)、肢体困重(X8)、恶心(X9)等作为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相关因素。
22量化标准相关因素赋分表将量化标准的9项相关因素作为赋分项目,并将其出现率利用公式[5]Lijk={lgP+1}×10将条件概率P(Xjk/Yj)换算成指数值(Lijk),根据各项目不同表现时脾胃湿热类的相对指数[即脾胃湿热类指数减去非脾胃湿热类指数,例如当舌苔黄腻阳性时脾胃湿热类指数为10,非脾胃湿热类指数为4,这时脾胃湿热类的相对指数为10-4=6;舌苔黄腻阴性时脾胃湿热类指数为-7,非脾胃湿热类指数为9,这时脾胃湿热类的相对指数为-7-9=-16。所以,舌苔黄腻阳性时的相对指数相对于舌苔黄腻阴性的相对指数为6-(-16)=22]将各项目简化成得分,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计量诊断赋分表[5-6],结果见表1。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24卷第3期梅武轩,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的初步建立
表1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标准相关因素赋分表 略
23确定诊断阈值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方法确定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阈值。假定在诊断前,表中各项均为“阴性”,将两类的指数分别累加,则脾胃湿热证类得31,非脾胃湿热证类得79,这时脾胃湿热证类的相对指数和为31-79=-48。即脾胃湿热证类各项“阳性”者得分相加须大于48分(即49分以上)才能下脾胃湿热证的诊断。因而,“49”分就成为脾胃湿热证的诊断阈值。
24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根据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进行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91%、9057%、9072%、964。由于前瞻性研究病例少,未做统计。
25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分级标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以49分为诊断阈值,其中,轻度为49~57分,中度为58~65分,65分以上为重度。
3讨论
证候诊断标准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中医理论研究和证候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基石。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只有症状量化诊断标准,而没有证候量化诊断标准。要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量化诊断标准必须同时具有诊断脾胃湿热证有无及判别其轻重的功能,才能在主次轻重上与其他基本证候进行横向的比较。因此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量化标准应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一个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必须要有明确的、计量的相关因素及诊断阈值,在临床应用中才能根据相关因素的积分多少判断有否这种证候出现。因而,我们将研究分为筛选相关因素、为相关因素赋分、确定诊断阈值三个部分。相关因素的获得是我们选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以往多根据回归平方和及标准偏回归系数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计量资料分析。本研究分析的资料属于计数资料,以此进行分析结果可能与实际有一定差距,因而此方法的应用还有待商榷。鉴于此,我们运用条件概率换算的方法建立相关因素赋分表,使得到的赋分值能够如实反映相关因素对脾胃湿热证的贡献值。经过回顾性检验,证明有较好的判别效果。但该量化标准要得到广泛的认可,还必须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有待以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2-371.
[2]刘文忠.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114-115.
[4]胡玲,黄志新.劳绍贤医学文选[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