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 语文多媒体教学 反思 对策
1、任意拔高地位,导致越俎代庖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上具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运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尤其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似乎不用多媒体就没有档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把能否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衡量教师能否使用现代化教具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志。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就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滥用多媒体、误用多媒体的现象。
2、缺乏开发意识,“拿来主义”严重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语文课件应该由自己开发。可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全然不去理会学生的和课堂的具体情况。
现在网上出售的一些课件,编写者是那些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而非语文教师,他们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但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制作的课件很精美但不适应具体的教学。笔者曾听过有位教师上朱自清《春》一课,上课前,先让学生观看Flash制作的《春》动画,就是把全文用动画再现,甚至是最简单的内容,也再现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观看动画片一样。美其名曰,感知课文。课后,我问他,这个动画哪里来的,他回答说,直接从网上下载的。后来,我回了一句,你认为这样直接拿来有用吗?他哑口无言。当然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有个性差异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文本意识淡薄,“花拳绣腿”做秀
语文课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文本,不是音乐,也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主体,任何其它形式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必须从属并服务于语言学习。有些教师制作的媒体课件中的图文、声音、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为了迎合某些评课标准的要求,全然不顾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最终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样,有老师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就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4、限制思维拓展,创新手段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也应能体现这个过程。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有位教师一上课就进行配乐朗读,然后展示课件:主界面有几个按钮,分别标有“春草图”、“春风图”、 “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接着教师依次分段研讨课文,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这位教师不仅破坏了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佳作,而且让学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言文字恰是一种充满可想性的东西,我们应该说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张“春草图”、“春风图”、 “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就像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切不可鼠标一点,画面呈现,思维停滞,想象束缚了。
多媒体教学使一些教师走入了教学的误区,如何从教学误区中走出来,正确使用多媒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人结合自己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摆正位置,定位“辅助”作用
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我们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配角作用,是“辅助”教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在课堂上的主宰地位,把多媒体当成辅助自己教学的工具,尽量避免被多媒体所左右。
2.提高教师技能,强化自我开发
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培训,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积累制作个性化课件的素材,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将选择的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应用教学媒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
3.凸显语文特色,加强文本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完善人格。语言文字虽不如媒体那么直观,但许多语言文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它们语言优美、形象丰满、哲理深邃、妙趣横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留给我们广阔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有力补充。我们更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要研究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正确认识多媒体制作应用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才能为我所用,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并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强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和社会性,使语文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并富有时代气息,同时也有利于弘扬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何圆跻.《运用多媒体课件切忌“一窝蜂”》《语文学习》2006年第2期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利弊分析 教学反思
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中学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渐渐地开始有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本文阐述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分析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并时指出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丰富、展示方式具体形象。在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课件中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充分反映出来。课件中的各个幻灯片要自然合理衔接,并变化有序,让学生顺畅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画变化来巩固已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善于利用动感启发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内容抽象,在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是所有数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将这个难题较好地解决。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演示函数极限过程、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图形;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将圆与圆之间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同心这六种关系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特点,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使抽象的数学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创设了图文声像并茂、色彩鲜明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特别是在几何教学及与几何相关的代数教学中更能体现出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多媒体能更好地将几何图形的内在特性和变化规律体现出来,能更好地将某些代数知识的几何特性体现出来,更能建立起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传统数学实验教学采用的是“粉笔+黑板”的二元模式,使得可操作性不强,可重复性差。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模拟数学实验,教学软件方便、精确,可取得相当满意的教学成果。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师还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适当引入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得原本抽象单一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二、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一)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增加,教师的讲课速度加快。这样的课堂节奏不适于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很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很少,一节课下来,学生云里雾里,上课没听懂的东西无法在课后通过看笔记弄清楚。
(二)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长,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逐渐加深,在此阶段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模仿后创新。比如学习立体几何,学好立体几何的先决条件是能画出直观、准确的立体图形。学生先要要掌握立体图形的准确画法,这必须有教师的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软件,教师很少在黑板上对立体几何的作图方法一笔一画直观、简洁、明了的方式的进行演示,缺少教师的指导,很多学生画不出一个正确而直观的图形来,立体几何方面的数学素养特别是画图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削弱,学生无法建立起立体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也得不到发挥。
(三)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是包含了情感教育,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渊博的知识、优美的字体、富于情感的语言以及严密的数学推理等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会被教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大屏幕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往往变成放映员,教师关注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眼里的教师没有了魅力,只是一个机器的操作者,教学过程的解说者。教师制作的课件大多只是单向演示型,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过程进行展示,学生只是观众,课堂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因而达不到教学互动的要求。
三、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一)紧紧围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这条主线制作数学课件。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课件的制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这条主线,课堂上任何削弱教学效果的做法都要尽量减少。课件的制作必须实在,切勿讲究华丽外表。
(二)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适时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好适量教学容量,容量不能过多,讲解不能过快。节奏过快、内容过多的课堂学生是很难接受的。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设备,仅仅是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其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教师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分寸,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变成机器的操作者和教学过程的解说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板书及口头提示等方法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灵活掌握教学策略。
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这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辅助教学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教师首先要从课堂实际出发,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从而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起到更佳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基层教学单位,兴起了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但是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体会和看法,以期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CAI是教师们常说的词语,很多教师只知道它就是指课件教学,而其真正的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是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比较常见的辅助教学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Flash等。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课件讲课,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所谓辅助教学,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宏观上的辅助,即教师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再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代替教师去完成一些适合计算机完成的工作,主要表现为“辅助学”。其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扶手”,对教学实践实施具体的帮助,主要表现为“辅助教”。这种形式的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积极参与交互,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我们常说的即是这种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辅助教和辅助学往往是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不论哪种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尊重教师和学生,并以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协调一致为目标,都应以辅助教为思想主轴。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新颖
传统的教学工具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显得有些枯燥,多媒体引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学生们也认为有了CAI教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面对的是一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世界!“大气压强”是中学物理的难点和重点,运用多媒体在一节课内就轻松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节课的内容。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运用,都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来说,教师在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在课堂上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现场实验情境,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给半球施压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提高课堂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多媒体编写的练习,效果非常好,其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并带有娱乐性。能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之目的。例如,在练习中编制各种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判断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的解答正确与否,并可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把教材讲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先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那自然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我观摩了一节语文课《项链》,这位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整堂课只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说得多,讨论得多,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还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教学气氛和谐而又热烈,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多媒体的影响、帮助下,《项链》的主题被学生进一步的升华,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达到这种效果,多媒体是功不可没。
三、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
(一)不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人文精神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其特征是“辅助教”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不坚持这一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相背离,就有可能会失败。以计算机人为地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多媒体教学的大忌。现在有许多课件,教师在使用时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缺少与学生的联系,一旦学生有疑问,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又难于表达出来,这样,便导致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教而不深,达不到学习要求。这节课就成了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有机联系的形成,并不是指老师编制课件,然后由课件来教学生,而是强调,教师要参与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去,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达到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的良性互动。
转贴于 教学教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在内的过程。即使一个设计精良的课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匹敌。无论这个课件有多么精良,也根本不可能具有一个教师能做到的通过他的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等数个方面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及时微妙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师生在这个层面上的交互,恰好是现代教育思想所强调的人文精神。而这些对于计算机来说,显得苍白和无奈,而人却表现出叹为观止的生动、丰富和智慧。
(二)课件制作劳心费时,却只为外观漂亮,实用性差
当前,在很多教学评比中,多媒体课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众多教师为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良的课件,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WAV等,令人目不暇接。很多获奖课件的制作都是几个人花了几十天完成的,是集体制作的成果,然后由一人去参评,且事先在班级反复演练,几经修改,使其不断完美,有的甚至在各级教学评比中,重复使用同一课件,也不考虑其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师的讲课几乎到了自动化的程度。这类课件往往非常漂亮,要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是许多人用多媒体上公开课的心态。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价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明是好处吗?“课堂气氛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学期上不了几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多媒体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些。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整个一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绞尽脑汁,其他的课肯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三)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强大的工具,传统教学手段几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认为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结果是多媒体变成了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他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教材、教案、图片“搬”到电脑上,那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看上去像一块美丽、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这种做法必须制止,否则,我们的教学很可能会陷入模式化的僵局。
(四)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风
目前,我们的教育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除极少数学校享有多媒体教学的优厚条件外,大多数普通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有的甚至还没有多媒体教室。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因素的制约,学科教师很少有人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人员又大多数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熟的不会,会的不熟”,就很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最佳结合。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忘了换,造成讲解内容与画面的不同步,人机“两张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了“看电影”,教师成为“解说员”。
还有,迅速兴起的多媒体教学,直接影响着“评级”、“评优”等各项考核,那种“非多媒体课件者一票否决”的不平等原则,也导致了诸多矛盾和隐患,令众多教师心有不悦,却也无可奈何。其结果是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放”。
总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地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由多媒体来上,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从而保证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效果 反思 模式
一、问题提出
多媒体作为教学模式一出现就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追捧”,因为它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不了的效果,又是高新科技在教学中的使用,所以备受青睐。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质量,更体现了一名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的驾驭能力,于是很多教学单位将课件制作与使用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这就对多媒体的使用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以致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是否具有现代教学能力的标志。但一次听课的结果令笔者费解,讲课教师的课件做得惟妙惟肖、讲解得法,但听课结束后自己却发现什么也没记住,听课笔记几乎没有,回忆讲授的内容也几乎记忆空空。这一现象令人不得不进行反思。为什么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效果却不如人意?尤其是课件做得很好、讲授得法,为什么没有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从2003年开始对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统计,共计对自己所授课的21个班次、6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其中1门课程没有采用板书模式;3门课程开始采用板书、后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最后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模式;2门课程先板书模式、后多媒体板书组合模式。教学效果统计见表1。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单一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模式效果最好、板书模式教学次之、单一用多媒体模式教学效果最差。评定效果从课堂学生反馈、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考试成绩、教师自我评价、学生测评等项进行统计。
从上表可以得出,单一多媒体教学模式效果最差,但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建立感性知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工科的课程很多机械、设备图,如果没有多媒体就很难建立感性知识,但其主要缺点是课堂笔记无法记录,造成无法课后复习,且在谈话中知道很多机械结构原理虽然很好但却没能真正理解,因为跟不上进度。但此调查中缺少理科类课程,如工程力学这类逻辑、计算性较强的课程的比较。
笔者从2004年开始参与教学督导工作,共听课212学时,其中164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自己以一名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这种模式教学的效果。总结所有听课效果,并用表2进行了统计。多媒体教学确实做到了传统教学方法做不到的事情,尤其对一些需要用图、动画来建立学生感性认识的课程,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实现的。但另一方面多媒体绝对不是万能的,甚至还有很多弊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单独使用多媒体教学质量会大幅度下降。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是最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总的教学效果却优于单一多媒体教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听课和自身教学总结得出,单一使用多媒体虽然有教学效率高、能够清楚地表达各类结构、形体、复杂的大型图片、动画等功能,但却出现教学效果不好的现象,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但是学生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审美疲劳”,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表现懒散,教学效果不能和教师的付出及期望成正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速带来的低效
由于所用课件是事先做好的,授课时无疑大大提高了教学速度,但其最大的弊端也在于此,因为教师不是边写、边画、边讲,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由于多媒体展示缺少铺垫,而且多媒体课件并非完全是动画类为学生建立感性知识的内容,很多是各类结构、原理图、构造、操作过程等的讲授知识,在没有任何铺垫的前提下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反应时间。由于学生没有思考时间,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思维节奏,更无法让学生做好完整的课堂笔记,失去了课后复习的依据,因而无法系统地进行课后复习(因为现在很多教材编写粗糙,教师一般用多本教材组合进行授课,造成虽有教材但却不是教师授课的全部知识,或知识点不一致),虽然很多图片的表达很清楚,确实给学生建立了感性认识,但却无法让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记住并掌握,表面上很明了的问题实际上却没有讲授清楚,所以造成了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
2.课件质量不过关
很多课件并不是教师自己做的,是网上下载或者教科书附带的光盘,这些课件难免将一些无关的知识也加入,尤其一些光盘出于数量考虑将很多书本上的章节、标题全部变成课件内容,而确实需用课件表达的知识点却因为难做而缺少,使教学偏离了教学目的。而自做的课件由于个人水平不高,难做到尽如人意,缺少动画和难讲解的复杂知识点的制作能力,只好把书本上的章节、标题、定义等变成多媒体课件内容。形式上是多媒体教学,实质就是电子“板书”,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的内涵,多媒体的使用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3.图文分离一闪而过
为提高教学效率将所有内容做在课件上,包括图片、文字说明等,由于投影图空间有限,图片内容只好与文字分离,在讲解图片上的原理、结构等内容时,只好不断地进行幻灯片的切换,“一闪而过”的文字和图片内容,造成学生不便做笔记,甚至无法做笔记的现象,且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
4.注重课件的形式超过注重课件内容
课件的制作为了求新颖、引人入胜,使可见的内容花哨,充斥着与内容不相干的“闪图”,而知识重点文字相应地变少了,且很多图片内容与背景之间没有反差,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关键的知识点没有入脑入心。
5.环境幽暗降低教学效果
多媒体使用时为了投影的清晰必须保持室内的“幽暗”,而这种幽暗的环境如果持续过长,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欲睡的现象;由于光线不足,使教师无法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割断师生间的交互,阻断了教学效果反馈的渠道,减少了师生互动,降低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此外,幽暗的光线使黑板上的板书看不清楚,造成教师即使想用板书弥补课件的不足也不可能,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
6.以读代讲
课件制作不精练,内容繁杂,文字过多,课件成为了“电子板书”,教师照“件”宣科,上课时读的时间远远超过讲解的时间,教师变成课件的“配音员”,失去了讲解疑难的作用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缺少了课堂教学重点和疑难部分的讲解,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为学生的自我但“满堂听、满堂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使用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无法做课堂笔记,如果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模式,就可以避免这一弊端的出现,教师将必须讲解的内容和学生必须记录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在教师写的时间内进行记录和思考,避免了“一闪而过”和图文分离的现象,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避免一种模式的教法使学生产生心理、视觉疲劳,变换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同时保证了正常的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必须使用的地方使用
教学中不能滥用多媒体,将使用多媒体的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精练地准备在一节课中必须通过多媒体展现的部分,如:导课环节、帮助突破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环节、知识拓展环节、无法用语言和板书讲述的地方、大型的原理图以及需用Flash来进行演示的地方,并配合教师板书进行讲解,必须杜绝将公式推导、课程的题目、章节、定义甚至是大段的教科书内容做成所谓的“课件”,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只剩下教师的“配音”。
3.时间上精心设计
多媒体课不是满堂看、满堂听,需要精心设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间,将那些只有用多媒体才能讲授明白的知识点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注意学生的情绪,适时地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留出让学生思考与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理念”真正体现出来,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导向作用,而不是一节电视教学。
4.多媒体使用必须针对一定的课程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多媒体教学,如理论推导性强、教师用语言能表述明白的课程就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肯定地说任何课程中都有用多媒体讲解更适合的地方,例如语文教师讲授《雨中登泰山》一课时,先放一段泰山的Flash以及泰山照片,可以让那些没有到过泰山的学生建立对泰山的感性认识,再进行讲解会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联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绝对不是说语文课也用多媒体讲授效果更好。所以教学组织管理部门,如教务处、教研室应对课程进行分类,对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规定出可用、部分使用、不适用等,杜绝多媒体使用泛滥成灾。
5.年轻教师慎用多媒体
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学院毕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本来就欠缺,更没有对课堂驾驭的能力和掌控课堂的教学经验,如果使用多媒体,就会造成对其过分依赖,而无法加强教师基本功的练习,应在年轻教师基本功达标后再使用多媒体教学。
6.课件必须自己制作
不仅是他人的课件与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知识点不完全符合,使教学偏离了教学目的,降低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因为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更是教师掌握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技能。如果使用别人的课件,不仅使教师没有真正“备课”,产生应付的现象,更没有学会这种教学手段,造成教师基本功的缺陷。
四、结束语
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模式,但必须与教师的作用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如果将多媒体作为惟一的手段,就降低了教师的作用,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绝不可以将教师变为多媒体的“附件”,不可以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青巧,黄春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白凤翔,罗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庞丽娜,陈鑫玮.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沈文华.高等农林院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探索与研究[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5
课堂教学目前是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多数学科都面临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和推广,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运用不当又有弊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前对于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引起一线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本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深人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着.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
3.活跃课堂,师生互动.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不能一说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一统课堂教学天下,不管课件质量,不问使用效果.不能认为:有就是好,没有就是不好;多就是好,少就是不好.当前不少课程就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有的还很严重,从根本上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减弱了教学效果.
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而忽视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忽视了主观能力的发挥.虽然备课很辛苦,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不可避免会伤害教师积极性.
2.课程全程使用课件,教师整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课件放映员,没有了板书,没有了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还有些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多媒体显示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笔记,常引起学生的反感.
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只要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上集中力量,深人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会成为一线教师自觉的行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1.正确处理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多媒体要强调其"辅",运用多媒体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教学课件的运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凝聚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合理运用教学课件的关键所在.
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文字、图像的简单播放,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若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放映员的作用,课堂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气,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有些教学内容,比如图表的内容,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件;有些内容教师通过板书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用课件.例如:一些重要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师板书讲授过程中,速度适当、重点突出,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会对这些重要概念印象深刻,比课件效果要好.
多媒体的运用表面看好象教师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难点相对容易突破了,板书相对减少了,劳动强度似乎降低了.如果把多媒体的运用视为减轻教学负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新世纪,多媒体教学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知识面.教师要不断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引人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使得教学效率会提到更高层次.
多媒体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将是用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熟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传给每一个学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会一目了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练习题、思考题供学生参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进师生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到那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求学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2.正确处理课件外在形式与实际内容的关系.实践证明,朴实无华的教学课件只要运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辩证处理好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相对统一显得尤其重要.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课件制作首先应关注的问题.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高校课堂氛围不同于中小学,理应不失庄重与严谨.但是也要注意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多媒体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若课件是整版整版的文字,如同教材的翻版,很单调很枯燥,这样的课件更不可取,不如不要.
课件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另外,课件放映速度不可过快.把重点内容用精练的文字归纳起来,调整播放速度或延长停顿时间,再采用链接形式多次回放,这样的课件一定受同学的欢迎,这样的课件效果定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3.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引进与自制的关系.教学课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人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优秀的教学课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件制作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
成功的课件制作不能单枪匹马地干,若每个教师各起炉灶,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
如今许多学校积极开发、交流本学科的教学课件;一些高档次的立体化教材备有电子教案、题库等光盘;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许多教学课件资料,引进课件的空间逐步开阔.但是引进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课堂运用,这是因为存在有学生层次、教学规模、课时数和设备条件等差异,因此,只引进还不行,还要有教师的自制过程和再创作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讲课风格,适当删、加内容或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课件.
教研室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在学目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前提下,让教师展示自制教学课件,互相学习、交流素材、共享资源.使课件运用达到理性的有序的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6
课堂教学目前是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多数学科都面临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一局面,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和推广,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构建能适应师生双边活动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运用不当又有弊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前对于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引起一线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本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进行了深人反思,获得了几点体会,现列出,以期和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粉笔加板书"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着.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
3.活跃课堂,师生互动.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不能一说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一统课堂教学天下,不管课件质量,不问使用效果.不能认为:有就是好,没有就是不好;多就是好,少就是不好.当前不少课程就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有的还很严重,从根本上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减弱了教学效果.
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而忽视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忽视了主观能力的发挥.虽然备课很辛苦,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不可避免会伤害教师积极性.
2.课程全程使用课件,教师整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课件放映员,没有了板书,没有了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忽视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还有些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频繁,动画效果杂乱,只突出了课件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多媒体显示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笔记,常引起学生的反感.
应该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克服.只要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上集中力量,深人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会成为一线教师自觉的行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1.正确处理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多媒体要强调其"辅",运用多媒体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师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教学课件的运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凝聚了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合理运用教学课件的关键所在.
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文字、图像的简单播放,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若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放映员的作用,课堂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气,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有些教学内容,比如图表的内容,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件;有些内容教师通过板书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用课件.例如:一些重要计算公式的推导,在教师板书讲授过程中,速度适当、重点突出,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会对这些重要概念印象深刻,比课件效果要好.
多媒体的运用表面看好象教师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一些难点相对容易突破了,板书相对减少了,劳动强度似乎降低了.如果把多媒体的运用视为减轻教学负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量不断增长的新世纪,多媒体教学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知识面.教师要不断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引人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使得教学效率会提到更高层次.
多媒体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将是用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熟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传给每一个学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会一目了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大量的练习题、思考题供学生参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进师生互动,网络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到那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求学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2.正确处理课件外在形式与实际内容的关系.实践证明,朴实无华的教学课件只要运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辩证处理好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相对统一显得尤其重要.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课件制作首先应关注的问题.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高校课堂氛围不同于中小学,理应不失庄重与严谨.但是也要注意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多媒体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若课件是整版整版的文字,如同教材的翻版,很单调很枯燥,这样的课件更不可取,不如不要.
课件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另外,课件放映速度不可过快.把重点内容用精练的文字归纳起来,调整播放速度或延长停顿时间,再采用链接形式多次回放,这样的课件一定受同学的欢迎,这样的课件效果定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3.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引进与自制的关系.教学课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人较大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优秀的教学课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件制作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
成功的课件制作不能单枪匹马地干,若每个教师各起炉灶,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
如今许多学校积极开发、交流本学科的教学课件;一些高档次的立体化教材备有电子教案、题库等光盘;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许多教学课件资料,引进课件的空间逐步开阔.但是引进的课件不能拿来就用,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课堂运用,这是因为存在有学生层次、教学规模、课时数和设备条件等差异,因此,只引进还不行,还要有教师的自制过程和再创作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讲课风格,适当删、加内容或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