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计美学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计美学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明清时期;明清建筑;时代特点;美学
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积淀明清两代的建筑打下了丰厚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为其建筑特点的技艺不断成熟、完善做足了前人铺路的尝试。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方现代思想的逐步渗透,明清两代的建筑更兼顾了前朝并不曾出现的时代烙印。可以说,在艺术设计领域,明清两代的建筑设计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后高峰。
一、明清两代建筑设计的时代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融合成都的不断加深,明朝的建筑领域出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代表之作,如天坛以及十三陵,在数目众多的庙宇、陵墓、宫殿建筑中显得更加气势恢宏。清人入关,在结合满族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汉族的建筑艺术进行了全方面的借鉴、融合,在更加纵深的程度上完善了建筑的文化装饰与布局风格,促进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两代的建筑时代特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化与标准化。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政府机构对于建筑,做出了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专门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确保建筑实施的规范化与标准化。2.材料采购与制作的简约化。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千百年来的技能知识传承,到了明清一代,建筑工人在进行材料采购以及设计制作上,时间效率已经大大提高。3.地域性特色明显。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民族如何的不断加深,为明清两代的经济繁荣做好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再加上交通运输的更加完善,南北地区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经济中心,居住在本地的设计人员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建筑设计,众多设计聚集在一起,与前朝相比,更能够集中体现出本地的建筑特色。4.砖建房屋出现并日益普及。
二、明清两代建筑设计的美学思考
(一)建筑设计无处不在的装饰之美
明清时期,随着建造技术日臻成熟,建筑设计中对色彩以及装饰的运用已经接近炉火纯青的水平,众多生动、形象的色彩点缀被灵活的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以木质建筑物为例,形形、钩心斗角的横梁、屋顶通过使用雕刻喷漆的方法,不仅能能够保证建筑质量不受腐蚀以及虫子叮咬,更用斑斓艳丽的色彩突出了建筑独特的审美取向,如我国封建时代建筑史上的奇葩:故宫(图一所示),明黄的色彩点缀不仅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更彰显了皇家富丽堂皇不容侵犯的贵族气质。
(二)建筑设计更加显著的规范之美
通过对相互独立的建筑进行有意识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组群化建筑结构是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世人皆知,建造水平的不断完善使得明清时期单体建筑已经出现了标准化和定型化的趋势,这就导致单体建筑无法营造出高大雄伟的效果,如何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广大建筑设计者们便通过对群体组合的有效运用,完美的达到了建筑物不再清浅、一览无余的效果,对于“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有效构建,完成了建筑物之间的均衡效果。
图一 故宫
(三)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学取向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人所推崇的精神境界,这在建筑中体现最形象的便是各个庭院主人对于园林设计要求“胸中有丘壑”的要求。明清两代盛行于我国南北的园林建筑,无论是民间精品还是皇家领地均遵循着契合自然的基本要求,将自然置趣结合最好的典范莫过于位于江苏南京的苏州园林(图二所示),其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景物的同时,对于园林构造尽可能的遵循景物与建筑和谐统一的意境,实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完美融合,达到移步换景的同时,使众多观赏者思想情操上也能够体会到曲径通幽处的无穷妙处,可以说,,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的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界将自然之美融合最为成熟的翘楚之作。
图二 苏州园林
(四)布局规划过程中的体现的节奏之美
在遵循一定规范的基础上体现出建筑设计的节奏之美,是封建统治下遵循君权神授和阶级分明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皇家原理的设计布局过程中,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循,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美学其他价值。但在更多的民间建筑中,落差交替的节奏美感并没有过多的掺杂权利因素,只是单纯的依据居住环境二因地制宜设计的建筑布局,这样不仅避免了建筑物之间的平衡对称,也一定程度的协调了建筑之间的固执感和刻板性,这其中的杰出代表非徽州建筑莫属,凭借依山傍水的优点独步天下的徽州建筑,极具创造性地实现了江南建筑特色与当地环境的完美统一,人们利用天然坡度对建筑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同时通过建构天井、阁楼完成居所与四周环境的有效沟通,实现人工建筑在青山秀水间,节奏优雅的介入。
三、结语
通过对明清两代建筑设计的时代特色与美学思考,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建筑在技艺水平不断完善的同时,中国文化对其的熏陶一直是如影随形地存在着,这就将建筑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完美的同意了起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效保持自身民族特色,广大设计研究者在对本文进行仔细阅读后,更应仔细地思索和探究。
参考资料:
[1]张婷婷. 明清北京都城建筑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0
[2]段牛斗. 清代官式建筑油漆彩画技艺传承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10
[3]康捷. 中国建筑美学中的文化精神[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2(03)
设计美学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美学艺术;影响;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景观设计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要素之余,人们也更加的注重城市景观设计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美学艺术是在近展起来的,它源自于古典美学艺术而结合当代特色进行美学的整合而形成现代美学。景观设计作为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是景观的直接外在面貌也是景观和人或者城市交流的语言,景观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或者特色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表现出一个城市或者地域的人文风俗或者地域特点。在景观设计中所含有反映出来的美学风格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该地域所处的地域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当前国内在现代美学上的发展逐渐融合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可以进行人为的修改和美化,但是在景观设计中所包含的美学艺术,确是景观设计的灵魂所在,一般较难改变。一个景观设计的好坏刨根问底是景观中美学艺术的体现。
景观设计与美学艺术
1.1当前国内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景观设计是近些年来才逐渐发展的,而美学艺术之前仅存在于大学或者研究室中,景观设计与美学艺术的融合发展起始于近些年。短时间快速的 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对景观设计中美学艺术急于求成反倒弄巧成拙。大量的景观设计仿照模仿其他设计,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景观设计形式单一没创新,景观设计只是机械化的照搬重复,这些问题是我国景观设计中普遍缺乏美学艺术的问题集中所在,也是制约国内景观设计的关键问题所在。一些地方的景观设计都是聘请或者交由著名的设计院完成,而相关的设计人员或者机构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或者风俗特点都不能的充分的理解,没有完善的实地考察,仅凭地段图纸或者其他数据进行想象设计,这种闭门造车的设计理念使得景观设计漏洞百出,味同嚼蜡。这一方与设计者的自身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对景观设计急于求成或者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有关。景观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迅速完成的。设计者在对景观进行美学艺术的设计时应当充分的了解当地的人文特色、风土人情之后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政府部门对于设计出来的蓝图征求当地人的意见,经过不断的改正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一面,景观设计中才能包含当地的美学艺术特点。
1.2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体现
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艺术与设计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任何的艺术与设计都是不能分割的统一整体。美学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的产物。中国美学的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正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体现,“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统思想,而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大多表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而“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我国古典景观建筑设计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这种设计和美学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处处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的美学强调自然美、整体美,这一方面在中国的国画和字体上都有体现。而在西方国家,著名的景观建筑设计大多起源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西方的思想文化相对活跃,经济发展和社会艺术进步较大,这个时期西方人更加的注重细节美和人工美,这些体现在西方的油画和雕刻艺术上。由此可见,国内外在景观设计上的美学艺术都是发源于各自国家或者民族文化的特点,或者是不同时期文化艺术的特点。
1.3现代美学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在近代一段时期中由于自己的国情和历史等原因,曾经出现过全盘否认中国传统美学而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中国美学艺术的发展大量引进西方美学艺术,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国外美学艺术的优秀文化,但是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古典美学遭到了很大打击,使得我国古典美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遭到唾弃,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我国美学艺术发展的步伐。当代我国美学艺术的发展是在自己古典美学艺术的基础上理性融合西方美学艺术特点。这种美学艺术的融合和时代的发展的反映使得美学艺术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景观设计是近些年来才在国内开始新兴起来的。现代美学艺术在对景观设计的艺术观念上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对景观设计的艺术形式语言上也存在着影响。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是与人交流的语言,通过其中的美学艺术特点人们可以读懂一个景观设计所要表现的东西,或设计者的想法、或当地的风俗习惯、或者地域文化特点等。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而是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
1.4富含时代特色的美学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文理念和美学观点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层次的更高要求。这种趋势使得当前社会追求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理念。同样在景观设计上中的美学艺术不再是单一形式上的美学特点而是一种以低碳、环保、生态、绿色、和谐为主体的美学观念。这种观念使得美学艺术含有时代的特色。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景观设计已经越来越重视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理念和美学艺术理念。这种以环保、和谐为美学艺术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使得具有时展的特色。
结束语
景观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越来倍受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当地的风俗文化、地域特点以及文明理念、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西交汇、古典与现代融合等美学艺术方式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景观设计不再是单单的景致表现,而是作为美学艺术的语言形态和外在风貌而展现在人们大众的面前。反观时下部分地方的景观设计过分追求与外在形式而不进行美学艺术的深究,或者模仿其他景观设计使得景观设计过于单调。这种只重视外在景观形态而不重视内在景观美学艺术的设计理念应当引以为戒,并且在今后的景观设计中要深入分析探究美学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俞康泰.建筑陶瓷装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三次全体会议暨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设计美学的特点范文3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美学理念,就形成了一种水工美学。广义上来说,水工美学是指研究山水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相对应的学科,狭义上来说,水工美学仅仅是指与水利工程建筑相关的研究,可以充分体现建筑与山、水的有序结构。水工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更体现出其包容性的一面。水利建筑宜人的自然山水环境,便是人们寻求的目标。而一座优秀的水工建筑,无疑会为自然山水增色不少。同时,一些水利工程由于自身雄伟壮观或幽雅娴静的特性而成为旅游景点。如千岛湖风景旅游区就是由于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而形成的。但现在,许多水利工程的发展规划却一直没找到水工建筑与美学的结合点,水工建筑未能与现代建筑艺术同步发展。水工建筑主要用于挡水,输水等,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水工建筑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对于水工建筑,建设者们不仅要把它们建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应使它造型优美,景观协调,富有美的感染力,让人们得到美的精神享受。如一水工建筑不堪负荷,摇摇欲坠,也就没什么美可谈。水工建筑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和技术的先进,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水工建筑,如大坝、水闸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和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要素。就所有水工建筑而论,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重要性方面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筑功能和环境等因素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城市中的水闸和偏远山区的大坝应当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造型。
2县级城市水利工程中水工美学的应用
2.1美学与水工力学的结合
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不仅仅是力学与数学的原始整合。从发展的长远上看,其与建筑的艺术也有密切的相关性,美学与水工力学的结合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感受。结构是建筑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结构作为建筑的重要因素是建筑艺术感观之一。优美的结构能够为观赏者提供一种超乎想象的美学表现力。当然,结构本身必须是耐用的与安全的,结构的各种元素也必须符合其特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符合简约、受力均匀、美观、灵活、节奏感强、能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那就会引发人们一种审美的愉悦感。由于受力的约束,在常规结构形式当中,水工建筑的整体结构必须保证稳固。由此看来,水工建筑的一般结构都应当遵循上述统一的基本规律。因此,简约实用、正确合理的结构可以增添美的效果;反之,看上去非常别扭或呆板甚至错误的结构常常令人们反感,根本是毫无美感可言的。因此,水利工程中的美学首先要符合建筑力学,在此基础上渗透美学理念才会让水工建筑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又牢固实用。
2.2水闸工程中美学的应用
一般来说,水闸是架空房屋、连接陆地、水上构筑的桥梁,是天、地、水三系统的聚焦点和交叉点,它有着架空而非空、似陆而非陆、近水而非水的特点。对水闸这种水工建筑物来说,其与水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关系,如:跨越、横卧、导向、拦蓄、分流等,这使得水闸的结构存在应地适宜的特点。在横、跨这两点上,闸、桥与水有着相同的关系,而不同的是:闸的跨度远远小于桥的跨度,桥的功能不具备导、拦、分,因此它们有着不同的空间设计基准点。在横、拦这两点上,闸、坝与水也有着相同的关系,而不同的是在跨、导、分上。跨越不同于横卧,水从其下流,并不阻水。通过处理好水与水工建筑物的关系,同时抓住上述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合适的景观。
2.3渠道工程中美学的应用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转变,这对河渠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渠的功能也由传统的保安防洪型转变为原生态、旅游、环保型,并日趋完善。在整治设计河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水利与园林、景观设计与功能设计、安全与亲水、防洪与生态、美化与净化、历史与现代、人文与水利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从继承文化传统和恢复自然生态这两点出发,来创造有亮点的河川文化。例如:(1)古代水力机械博览:牛车、筒车、拔车、踏车、竹槽等,加上合理设计水道、水头,使这些机械之间形成联系,动中生景,寓教于乐;(2)展示特色的古代治水技术:杩槎、竹笼、鱼嘴、木桩基础、堆石、鱼道、浅作堰、板桩护岸、深掏滩、网格绿化等;(3)建立一些如都江渠、灵渠等的古代水利工程的缩影。
2.4桥梁工程中美学的应用
桥是作为连接纽带,在陆地之间的起到了至关作用,同时也是天空与水面之间的中介。从受力体系来看,桥大致可以分为梁式体系桥梁、拱式体系桥梁、索体系桥梁、刚架体系桥梁。梁式体系桥梁,其结构体系是一种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力。变截面的连续桥梁,梁底边缘呈弧形曲线,产生上凸形的心理引诱力,这有助于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到横方向,给桥梁带来轻快地韵律感,由远而观有一种动态柔和的美感。拱式体系桥梁,一般来说,采用与压力线相符合的拱轴线,这种设计是最美的,也是最经济、最合理的。索体系桥梁,基本构造由主梁、塔柱、缆索三个部分组成。作为主视点的桥塔,必须进行美学设计,使其具有直插蓝天的动势,才能引导观赏者进入更高的意境,如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刚架体系桥梁,其主要特点是支撑结构的墩柱与承重结构的梁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具有具有很强的刚性。从美学上来,具有节奏和韵律美。此外,在水工建筑中的结构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准则:强度、刚度、稳定性准则;最短传力路线准则;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承载能力准则;连续性准则。在水闸工程中,确保淡水周边建有码头、道路、风景林等配套的疗养、旅游设施。在渠道工程中注意河渠的美化、水质的精华、充分考虑亲水性、近水性与嬉水性,注意安全防护,还要注意景观设计与人文性相结合,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桥梁工程中,桥墩作为桥梁美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予以充分的设计,使桥墩除了具有传力结构和支撑承重的作用外,拥有千变万化的姿态,这样才能更加的引人入胜。
3结语
设计美学的特点范文4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中国内地的各大一、二线城市的CBD,都出现了形式各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的建筑物。建筑不再仅仅是高楼层数的变化,而是一种文化的展现。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形式越来越具有强烈的时代潮流的特性,中国当代建筑师也逐渐意识到多形式的建筑美学成为当今建筑的主题
二、古典建筑设计中美学形式的倾向
在设计史上,以往优秀的设计都是为王权贵族服务,在建筑设计史中,美学概念也是存在于王侯将相的府苑之内,其形式代表着权势和富贵,平民的住宅房的目的是保暖和居住,一般情况下没有过多的讲究和意蕴。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美学是建筑学和美学的结合体。建筑是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历史角色,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大部分建筑美学存在于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宅邸中,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不仅要满足居住功能的基本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政治需要,既要满足功能属性,又要满足精神文化属性,同一时期的各地域建筑的设计精力基本上都是放在装饰性上,例如,古希腊建筑中的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的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再者如古希腊建筑中的四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等,都是在满足基本承重功能下变化装饰形式,再者如后期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都是将装饰艺术达到了顶峰。而中国的古典建筑装饰艺术也是千变万化,数不胜数。例如,最具中国特色的影壁,影壁分琉璃影壁,砖雕影壁,石制影壁和木制影壁,还有一种砖瓦结构与土坯相结合等,都是以装饰手法为主的建筑物。这一时期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注重建筑在形式上的装饰美,这与现代建筑有所不同。
三、现代建筑设计中美学形式的倾向
工业革命之后,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近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更是为现代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勒·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主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1.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他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模式建筑设计中。20世纪50年代出现高技派,所谓高技派,是指在建筑形态和空间上通过表现先进科学技术、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建筑技术审美价值的建筑流派。在当代众多建筑思潮与流派中,高技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高技在建筑设计里一直存在着。在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包括建筑结构在内的建筑技术始终没有取得独立的审美地位,建筑师长期醉心于形式构图和外观装饰的推敲,建筑技术只是建筑师艺术构思的形而下的手段。技术美学作为一种体现工业时代精神的崭新美学维度,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飞跃发展和建筑审美观念现代化变迁的产物。经过技术美学的孕育与诞生以及“阿济格拉姆”与“新陈代谢”派的推动与发展,高技派继承了现代主义的技术美学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了极致。现代高技派建筑师在处理功能、技术和形式三个建筑基本要素的关系上时,把建筑结构、设备等技术因素与建筑形式画上等号,先进技术作为高科技时代的形式和装饰,在建筑形态和室内设计中刻意表现出来。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等。这类建筑都是以功能需求的结构性装饰为主,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美学的原则。
四、结论
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具有现代潮流的文化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思维也随之改变。过往追求装饰艺术的建筑,现今朝着结构性装饰的建筑发展开来。在建筑设计艺术中,两者并无错与对,而是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而衍生设计需求,建筑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体现着不同的形式美感。
设计美学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古桥梁;美学
一.中外桥梁的美学对比分析
1.中国桥梁的美学分析我国古桥梁众多,现就一些典型的古桥对其主要的美学特点进行分析:①卢沟桥该桥结构坚固,造型优美,具有极高的建造技术和艺术水平。其设计充分利用了美学中的多样性美和统一美。例如桥柱头上的狮子,其间距、大小、轮廓都是统一的,内容上也以表现狮子的情态为主旨而统一,但这些狮子却千姿百态,趣味无穷。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正是桥梁美的必要条件。②苏州宝带桥该桥结构奇特,设计精巧,充分展现了美学中的协调美。桥身的渐变,不仅赋予桥形动态的变化,同时减轻桥的自重,增大泄水面积,减少水流对桥身的冲击,而且桥身与四周相互映衬,共同构筑了如诗一般的画卷。③泗水卞桥该桥造型雅朴,雕饰精美,充分采用了美学中的对称手法,集数学、力学、美学于一体。布局的巧妙,合理的结构,使桥身获得美学效果的同时受力简洁,虽久经沧桑,但至今仍可使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④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该桥采用起伏韵律的艺术手法,在视觉上有鲜明生动之感。整座桥给人一种雄伟高大之感。十七个桥孔中中间的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缩小,并且对称排列,形如飞虹架于碧水之上,状若满月横卧清波之中,桥身与倒影交相辉映,具有极好的美学体验。2.国外桥梁的美学分析①法国加尔德水道桥此桥充分利用美学中的比例手法,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该桥共三层,在每一层拱面,拱与墩的结合点正位于拱高的黄金分割点,由此取得了观赏效果。还有西班牙Alcantara桥,其部分跨径也接近黄金比,由此收到了很好的美学效果。②英国铁桥该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铁桥,采用仿石拱结构,运用匀称的美学手法,以古典建筑风格显得十分雅致。还有波黑•帕夏•索科洛维奇大桥,该桥为十一孔石拱桥,同样符合美学中的匀称法则,显示了独特的优雅气质,宏伟壮观。③莫斯塔尔老桥这是一座石拱人行桥,主拱有较大的矢跨比,呈半圆形,桥面为双面坡,并在两端有数级台阶相连,该桥符合美学中的协调规则,桥身与两岸建筑相互协调,形成了小镇的标志。④瑞士Chapel桥此桥是欧洲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木梁桥,该桥的廊屋很有特色,主要是为了保护木结构,使桥梁长久保存,同时也为行人遮阳避雨。廊屋造型可变化多样,也可具有民族特色,如我国广西永济桥很有当地特色,使得其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实现了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二.中外桥梁美学研究对我国桥梁建设的影响
1.积极影响桥梁美学对于桥梁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为了使桥梁符合美学标准,在设计时就要从多方面斟酌,以便最大可能使桥梁轻便、精巧、有视觉美感,并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如让桥梁与周围环境相适合,则应考虑地势地形、气候等影响,并尽可能就地取材。桥梁的用色与装饰则需要设计者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让桥梁作为交通构筑物的同时成为文化瑰宝。为了追求自然美观的桥梁,利用仿生等技巧将增添美感,且对桥梁的承重功能有益。2.消极影响桥梁作为集造型结构于一体的特殊结构物,而工程师的审美意识不足,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过于抽象,这就必须要两者能很好的协调,才能全面地柔和美学与功能,体现桥梁的美学价值。但是,美学要求一般与结构相违背,往往增加施工难度,美学元素的融入需要在各个方面有所考虑,这无疑地延长了设计时长,增加了建造难度。
三.中外古桥梁美学的标准
1.结构整体具有视觉美感桥梁不仅仅是交通凭借,更重要的是成为融入人们生活的艺术构筑物。整体的视觉美包括:桥梁类型、比例协调、结构对称、均匀稳定、用色恰当等。在满足使用条件下,最直观的视觉美感是对桥梁更进一步的要求。有时,力学与美学的要求会有相同之处,如对称同时满足力学要求和视觉美感。2.具有韵律,明暗搭配合理韵律是美的最高标准,桥梁构件的疏密长短、宽窄排布和空间虚实等使桥梁富有韵律。合理地运用韵律不仅使桥梁拥有视觉美,更能从细部中透露出美。明暗搭配是在光照之下,桥梁的线条、阴影和色调等协调连续,当阴影线条与桥面线条平行连续时,会增强桥梁的连续感。3.与环境相适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环境决定了桥的类型和风格。地势地基、依山傍水等特点对桥梁设计有很大影响,如枫桥若建在山林遍布的地区则不太合适,赵州桥建若在地基松软的地区则无法长久屹立。桥梁不仅要有美的形态,也要有美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契合。如寓于桥的神话故事或历史事件将为桥梁增加别样的美,桥梁可以说是科技、艺术、人文三者结合的产物。
四.中外古桥梁美学的实现
1.桥梁设计及选型桥梁的美感最直接地取决于桥梁的造型设计。选址环境决定了桥梁类型,简洁的梁桥宜选在平和统一的环境中,典雅的拱桥宜选在江南小桥流水的画面里。木桥必然在盛产木材且气候适宜木材保存的山林附近。桥的类型、规模和材料都应结合具体的环境,根据实际去探索创新,并统一美学元素,使其在美观上达到最佳。2.用色与装饰桥梁的色彩首先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桥梁显得自然。用色应注意并不是颜色越多越有美感,而应突出重点,注意整体统一,考虑桥梁长期使用的特性去选择耐看的色调。装饰上有用于防护的栏杆,也有用于彰显特色的雕塑雕花。这些应注意与桥梁整体美相契合,同时要有实用性。
五.结语
“桥梁美学”这个术语在我国出现较晚,原因在于我国古工匠在设计桥梁时虽运用了大量美学知识,但这些美学知识确切的说是感性美学、美学经验,美学在我国发展比较早,但是对于其理论概念、专业阐述却比较晚。我国现存古桥梁众多,且富含的美学规则异常丰富,但由于设计建桥者未留下其最初设计时的美学构思,我们只能根据现存桥梁的状况反推其蕴含的美学,其分析方法不一,对于美学的阐释角度多样,鉴于我们自身能力,也许未能详细一一列出,故本文仅属笔者之见。
参考文献
[1]谈桥梁美学设计窦丽然
[2苏州桥梁设计的美学特点研究东南大学王卫国
[3]浅析桥梁美学元素的统一设计谢曲波
[4]桥梁美学设计方法探索与研究硕士论文罗华莹
设计美学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包装艺术;审美教学;视阈;文化范畴
美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是作用于人类感官后产生愉悦、快乐的情绪或情感的体验。现实中的美既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包装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包装设计美学意蕴影响力大,现代包装的美学精神不能与民族传统包装的艺术精神相提并论。所以,在包装学科融入美学知识,发扬传统包装美学精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是培养高素质教学人才的途径,也标志着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我校作为一所美术类专业学校,包装装潢是重点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包装艺术教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师应不断扩大审美视阈,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一、包装艺术审美教学的概述
包装艺术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包装艺术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蓬勃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包装艺术教学理论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和国外的包装艺术实践。审美是现代包装设计的核心,新形势下必须以新的美学思考在设计中追求最新时代
的内涵,才能在时代变换中保持时尚的活力,呈现生动的审美情
趣。包装审美研究必将推动包装艺术的创作和教学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角度传授美学知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把握包装产品艺术美、技术美、形象美等,有助于探索包装艺术教学的新途径。
1.包装艺术审美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包装艺术审美学科的性质是建立在材料、科技、艺术、美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的是包装物质材料美学分析,包装设计要关注审美知识在包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包装设计的主观性特征很强。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美学情感导向也要比较明显。如,在包装欣赏教学中增强审美素质培养。现代包装从纯粹的功能作用到支撑、美化品牌,从便于产品有效运输到对产品与品牌加以区别,包装必须有足够精美的审美价值。
包装艺术审美的视觉形象比较直观,中国传统美学与历史文化
息息相关,对于精神和文化元素的追求也很明显。包装艺术审美教学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统一、独创与共性统一、稳定与变异交融的特征。笔者认为:包装艺术教学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在包装技能教学中增加美学知识,突破民族传统文化中审美的范围。
2.包装艺术审美教学的意义
从包装的技术和理论层面入手,结合教师的学识、素养等,增加专业课程的艺术陶冶、熏陶。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用美学知识,作为调节课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体自觉的心灵审美追求,对于教学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包装艺术审美教学视阈
包装艺术审美教学以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西方
美学知识和时代精神文化,将这些传递给学生,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与风格。笔者认为:包装审美能力培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逐层递进、不断发展。
1.包装材料构成素养培养
包装材料是一种物化的审美对象,有非凡的诱惑力,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纹理质感,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为现代包装带来不同的视觉语言和美感,常见的包装材料包括纸、金属、塑料、陶瓷玻璃、天然材料、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等等。包装材料具有独立的实用、审美价值,材料的构成表现是艺术作品结构、语言、技巧、体裁的综合。构成设计课可以作为材料构成基础练习,也可以开始手工制作课,强调艺术原创性与淳朴的民族审美文化,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包装画面设计培养
包装设计不能停留在表面图像设计,必须深入到客户与消费
者的心里,了解设计市场,创造出一种“适合的美感”。包装设计是为达到销售目的而针对产品的形式、功能将合适的视觉图形画面
表现出来,创造出生动有感染力的图形语言,并能超越地阈和文化的障碍诠释产品。包装画面有视觉的感染性、指示性、象征性以及超越语言界限性,欣赏优秀的包装设计使人的情感和思想得到扩展,要从美学角度理解包装艺术,在现代传媒语境下,包装画面蕴涵的意义通过形象细节表现,体现设计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情绪,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画面设计大众与高雅并存。
3.包装创意设计审美能力的培养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创意,创意设计能力体现设计师的综合素质,这种能力是逐渐积累形成的。在理论教学中,可以直接穿插美学、文化知识、设计师的故事、优秀包装作品欣赏等知识,使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在技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美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对包装设计品牌的定位是什么?产品的定位和消费者的定位是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定位思想的战略眼光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环境,包装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在国际化时展下,新文化形态不断出现,必须引导学生不能只满足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还应该多阅读相关美学书籍以及把握包装设计的动向,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和审美水平。
三、包装艺术审美教学视阈的文化范畴
包装审美的核心范畴折射出时代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和趣味、视觉文化时代,包装审美文化具有浓厚的平民生活色彩,艺术审美与道德、宗教、政治、经济、科技相互影响。
1.道德
道德是人文精神的标志,审美与道德情感相互影响,艺术是表现道德的工具。
2.宗教
历史上宗教与美相互依存,追求人类社会的理想精神,超越现实的生活状态,提倡“空、无、虚”的境界。时代的发展,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审美与宗教互动。
3.政治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影响审美,尤其政治观念和思想意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变成了艺术风格、意象、语言等审美形式。审美文化也需要政治权力支撑,当大众娱乐和消费符合社会需要,审美文化才能成为主流。
4.经济
艺术具有商品属性,市场经济环境下艺术制作要商业化,审美与经济收益互溶、渗透,审美文化以大众的需求为主,现实社会经济基础是决定艺术审美的发展方向。
5.科技
现代科技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审美文化与科技发展交互,科技推动、创造美、技术美学扩展了技术与美学的空间。如,网络和各种信息技术围绕人的需求表达审美理念,可以说,现代科技对审美文化影响深刻。
全球化正在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设计中各种文化冲突与融合,艺术审美提高了人生境界与修养,健全心灵。在新时代,艺术教学要有开放、创新、兼容意识。包装设计教学应该有教学上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要有自己的内在体系,有具体的目的性和审美性,不断开拓自己的教学审美视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冠生.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侯婧辉.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与创新[J].艺术研究,2009(4):66-67.
[3]GILES CALVER.什么是包装设计[M].吴雪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8.
[4]易忠,杨晓芳.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朱和平.包装设计[M].2版.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