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1
关键词:出资者财务;财务分析;资本保全增值;数量分析;质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一、文献回顾
出资者财务分析是在出资者财务理论上的一个实践和发展。出资者财务是出资者为实现资本报酬最大化,而对其投资、监管资本运用以及调整存量资本结构的行为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的管理。出资者财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和保护出资者权益的制度保障。理论界出资者财务经历了从国家财务到所有者财务再到出资者财务一个发展过程。郭复初(1988)提出国家财务的概念,将国家财务从国家财政的概念中分离出来,明确了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和公共行政机构两重身份于一身,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应是国有资本所有职能,不应当继续沿用公共行政机构发挥作用的财政预算体系。干胜道(1995)提出所有者财务的概念,将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部资本所有者,其贡献在于将所有者财务从经营者财务中分离出来,并提出所有者财务的目标是本金的保全增值。谢志华(1997)提出出资者财务概念,并对出资者财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详细论述了出资者财务的主体、目标、特点、内容。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出资者财务的提出是对过去狭义的财务经理财务的一个突破,适应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际需要,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我国财务学者的一个创造,对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出资者财务分析是出资者为实现资本保全增值的目标,利用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统计数据、外部市场经济信息等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投资、资本运动、资本结构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出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经济应用学科。出资者财务分析作为出资者财务管理的基础,为出资者的财务行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是出资者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实务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理论上关于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研究很少,实务中运用的也不尽如人意。2000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颁布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中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公式直接将期末与期初的国家所有者权益进行比较,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合理地反映经营者在其经营期内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同时在计算和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时,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及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这一规定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在借鉴出资者财务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出资者财务分析中的一些问题,就出资者财务的目标、分析的逻辑以及方法展开讨论。
二、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目标:资本保全与增值
企业财务分析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企业员工以及政府等相关利益者。不同的分析主体,分析的目的要求不同,分析的内容也有区别。出资者主要关心资本的安全与投资的报酬和风险,财务分析应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提供依据;债权人主要有贷款人和供应商。贷款人主要关心贷款及其利息能否按期收回,供应商主要关心货款能否如期收回,他们的财务分析应分别为贷款人的贷款决策与贷款监督提供依据和供应商的销售决策和收账监督提供依据;企业管理部门和员工主要关心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情况,财务分析应为企业管理部门和员工改善企业财务活动,提高企业财务成果提供依据;国家及其管理机构主要关心现有资源的配置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财务分析应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以及财税政策提供依据。目前我们所说的财务分析主要是指由经营者编制的满足多方需求的财务分析指标。如《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这八项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好地满足了债权人和投资者的需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总结,财政部规定从1995年起,采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新的评价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这十项指标是对原来八项指标的改进和完善,这不仅能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通过新增的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指标,还可以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能较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上述十项指标,较好地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需要,也较好地满足了出资者的大部分决策的需要,但对企业出资者来说,他们更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全和增值问题。因此,出资者必须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能更好的满足自己投资决策的财务指标。
出资者财务分析为出资者财务管理的目标服务,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目标应该统一于出资者财务管理的目标。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确保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谢志华,1997),因此,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目标也是确保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即资本保全增值。出资者的财务分析为出资者的财务行为提供决策依据,投资者相关的财务行为决策都离不开相应的财务分析信息,财务分析不仅应满足出资者投出资本的投资活动决策的需要,还要满足出资者对经营者的资金运动即经营者的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的需要,也要满足投资者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面对这样一个多角度的需求,在实务中财务分析者容易被一些细节所蒙蔽,分析的内容往往比较凌乱。为此,出资者在各个环节的分析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资本的保全增值这个目标,把财务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回到资本的保全和增值上来。出资者财务分析应该是一个以资本保全增值为核心的一个财务分析体系,各指标、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前因后果,形成一个有机的分析链条,这样便于寻找影响资本保全增值的因素,从而提高资本保全增值率,实现投资目标。
三、出资者财务分析的逻辑: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统一
在实务中,财务分析者往往淹没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找不到财务分析的要领,分析逻辑混乱。我们在财务分析中要坚持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辩证统一,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没有数量就无所谓质量,没有质量就无关乎数量,数量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是能转化的,只有把握了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辩证统一,才能理清财务分析的主线和内涵。在出资者财务分析中的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统一主要表现在资本保全的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的统一,资本增值的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的统一。出资者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不但要注重数量上的保全与增值还要深入分析数量背后的质量因素,对资产的变现能力进行分析,该刨除的要刨除(比如捐赠收入),该计提跌价准备的要计提跌价准备,该调整的要调整(物价变动)。在当前财务分析中,出资者往往注重对数量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资本保全增值的质量分析,资本保全增值的质量分析是指资本变现能力分析,资本的变现能力包括资本变现的数量、变现的时间、地点三个维度,变现价值损耗越小、变现时间、地点越灵活,资本的变现能力越强,比如一般情况下,企业速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比存货的变现能力强,存货的变现能力比固定资产强,所以在企业中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数量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不宜过多。
出资者财务分析数量和质量相统一的理论依据是实物资本保全的理论。研究保全增值内涵的关键是保全,因为超过保值的额度就是增值。而进行资本保值内涵研究应以资本保全理论为依据。会计上的资本保全理论是企业收益计量理论的核心,它有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财务资本保全要求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价值保持完整,即期末资本价值等于期初资本价值。实物资本保全要求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实际生产能力保持完整,即期末实际生产能力等于期初实际生产能力。总体来看财务资本保全侧重是数量上的保全,而实物保全偏向质量的保全。技术进步、物价变动等诸多因素下,我们关心的不是资本数量上的保全而是关心的是资本的实际生产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消除物价变动对资本保全的影响上,理论上比较成功的还是由实物资本保全观引出的重置成本会计模式。它的基本做法是对资产以重置价值调整历史价值,其差额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以此保证企业实物资产的重置。其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计量的所有者权益也较为真实,更有利于保全企业的资本。
四、出资者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出资者财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出资者的投出资本的投资活动;二是对经营者的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的约束和监督活动;三是调整资本结构,包括把资本从接受投资企业转移出去或者吸收其他资本等,诸如兼并、收购、联合等。因此,出资者财务分析的内容对应的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投资的财务分析;二是对经营者资本运用评价和监管的财务分析;三是对资本结构调整的财务分析。
投资的财务分析着重于进行投资的预测、决策分析,经过分析出资者决定投不投资,投多少资,以什么方式投资。实务中投资方法的很多,但他们大多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很少考虑资本质量保全的要求,在此,我们借鉴项目投资的方法提出如下投资分析的公式: 其中R就是资本保值增值率, 表示投资者每年的现金流,n表示投资年限。R小于1说明资本未保全,R等于1说明资本刚好保全,R大于1说明资本增值了。该方法的特点是考虑了出资者投资资本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同时利用出资者现金净流入量,充分考虑了资本保值增值数量特别是质量方面的要求。出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对资本投资期,每年的净现金流入量进行预测,根据原始投入资本,倒推出资本在投资期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依据上面我们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充分考虑了资本的时间价值和质量的要求,出资者通过投资期资本保值增值率来决定投资的取舍,参考依据有以下四个:出资者期望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同行业平均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同期的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加一百就是保值增值率),本地区平均资本保值增值率。
经营者资本运用评价和监管的财务分析。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经营者在经营所有者的资产时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以出资者要对经营者财务活动进行约束和激励,出资者并不直接对经营者的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进行管理,而是进行间接约束。这里可以借鉴经济学中激励约束理论,设计一套激励约束体系,使经营者的目标与出资者最大程度的一致。同时也要运用有关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的一些财务分析,评价经营者的财务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企业的经营业绩来确定经营者的报酬。资本结构调整的财务分析即涉及到对原有投资规模、形式的调整,也设计到新资本的投入问题的财务分析,相当于是对资本的再投资分析,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在时间上存在严格的前后关系,在逻辑上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
出资者财务分析是以资本的保全增值为目标,紧紧围绕出资者财务管理的内容,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相统一的,辅助出资者进行财务决策的体系。在实务运作中,要处理好资本保全与增值,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郭复初.社会主义财务的三个层次[J].财经科学,1988,(3).
[2] 郭复初.论国家财务[J].财政研究,1991,(3).
[3] 干胜道.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的领域[J].会计研究,1995,(6).
[4] 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5] 谢志华.关于出资者财务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务与会计[J],2000,(12).
[6] 王庆成,孙茂竹.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述评[J].会计研究,2003,(6).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2
1.1保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内部审计来维护。内部审计定期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查,有效避免出现财务问题,在出现问题时尽快发现并解决。而且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还能保证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避免财务信息失真,为国有企业发展和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分析结果对国有企业利益实现、价值寒凉等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能够实现企业利益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例如山东某国企定期派审计人员对财务部门进行审计,对财务政策运作和成本等进行审查和监督,有效的避免财务发生问题,同时也明确了各部分的管理职责。
1.2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很大帮助。首先,在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环境中,审计人员要想对财务部门进行审计,就需要掌握各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业务活动的关键节点,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更强;其次,对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能够客观独立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能够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确定日后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具备良好审计技能和较高素养的审计人员,对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一定会以资产保值增值、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守等方面为主要控制内容。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就会立即向上级提出建议。
1.3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规范因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执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说是一种隐形监督方式,可以对会计工作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审计工作是通过对会计管理和核算工作纠正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会计管理和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财务问题的出现大多数都是会计人员出错而引发的,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
2内部审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监管作用
内部审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监管作用主要包括对存量资产监管和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内部审计监管。对存量资产监管的目的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包括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完善性和有效性;认定国有资产存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验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完成情况;分析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内部审计监管主要包括:减少国有资产必须由相关部门明文批件;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要确保手续完整且有偿使用;国有资产对外合资、投资或合作,要提前做出技术报告、可行性报告和资金来源及用途报告等,同时附有责任承担条款。
2.1对存量资产的监管第一,测算国有资产增值率:定期测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以反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结果大于100%为增值,等于100%为保值。这一过程要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排除下列因素的干扰:国家或部门投资、拨款使资本或资本公积金增加;国家或部门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按国家规定对所有者权益减少或增加清产核资;按照国家规定评估或重估资产而造成的资本公积金的增减。第二,评价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企业法人签订经营责任书,明确法人对资产增值保值的责任。国有企业要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因此内部审计在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监督上可以从下面三点着手:第一,企业是否建立资产管理岗位或机构,是否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纳入经济责任制中;第二,对业务部门和负责资产保值增值的部门进行审计,包括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第三,监督企业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
2.2对国有资产变动的监管第一,做好资产价值评估和产权界定:国有企业在资产重组中都会引起资产变动,这就需要做好产权界定和资产价值评估。内部审计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审计工作:核对并抽查中介机构评估结果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项目;帮助企业选择综合素质高的审计师和评估师。第二,为资产经营选择最佳形式:国有企业在市场、行业特征、资产结构和产品等方面都会不同,那么资产管理中选择实现企业经营规模的科学扩张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内部审计需要为资产经营选择最佳方式。第三,为企业选择合理经济规模:企业进行的兼并或收购都是为了更合理的配置资源,从而发挥其作用。如果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扩张,很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企业要从产品、技术、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考虑,从而选择最佳经济规模。内部审计要对企业决策提供帮助,内部审计在企业资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要以能换取跟高收益为基础,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第四,选择理想的目标企业,资产兼并和收购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标企业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不仅无法实现经营规模和资本的扩大,还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内部审计要做好协助工作:理清目标企业问题和优势;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将企业管理技术及一定资金引入目标企业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
3结束语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3
关键词:社会责任 竞争力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071-03
一、文献回顾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有关,但是企业可以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转换为企业竞争力。要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解决如何衡量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问题。
(一)如何衡量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量化一直是个难点,直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才使社会责任的量化有了理论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主体的利益。围绕着该理论,国际上一些机构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GRI指数、KLD指数以及DJSI等。在我国,2008年成立的“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它根据我国的国情研发出一套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优化,且每年都推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名榜,在国内的影响较大。
(二)如何衡量企业竞争力
国外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3个主要学派:结构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结构学派主要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劣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拥有或能够支配的资源产生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力学派以哈默(G. Harmel)和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效率和收益的差异。国内的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金培等(2003)提出的“中国经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
二、研究假设
对于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以费尔曼(Friedman,1970)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耗费公司的资源,额外增加公司的成本,使得其在与那些不考虑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康奈尔(Cornell)和夏皮罗(Shapiro)为代表的“社会影响假说”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响应,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学者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如杨蓉、杨宇(2010)在建立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竞争力在总体上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张旭等(2010)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竞争力越高。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因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应该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而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得价值增加从而更具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由此,提出研究假设1:从总体上看,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社会表现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不同的表现。如沃多克(Waddock)和格拉夫(Graves)在1997年发现企业当年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下一年的股东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显著正相关。张旭等(2010)得出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之后方能作用于企业竞争力,这与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相适应的。
由此,提出研究假设2: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三、研究样本和变量
(一)样本的选取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本文选择了2010―2013年在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股票上市财务数据库”。除去财务数据缺失和ST类公司,最后得到样本公司共35家。
(二)研究变量的设计
1.社会责任变量(CSP)。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的概念,大大改变了社会信息缺乏量化标准的现状。“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是公司所创造的社会贡献总额与公司股本之比。基本含义是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度内为国家、员工、债权人、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整个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它的提出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帮助社会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公司为各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真正价值。因此,本文以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作为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的变量。2010―2013年样本公司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总的来看,样本公司的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现状很难让人满意,各年最大值为8.74,最小值为-0.25,2010年到2013年样本公司的CSP的平均值为2.08。此外,各个年度样本公司的CSP,无论是偏度或峰度都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偏倚或者低峰(P值都大于10%),说明其分布逼近于正态分布,从而保证了在下文的回归分析中能得到可靠的估计结果。
2.企业竞争力变量。本文的企业竞争力变量设置参照哈默等在《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即显著的增值性、核心性、领先性、整合性、延展性。(1)增值性:是指企业通过减少成本、感知顾客需求、为顾客做出特殊贡献等方式,来获得超额收益。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为此,本文设置了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报酬率(ROA)来衡量增值性。(2)核心性:表现为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主营业务的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核心性,为此,本文设置了营业利润占比来衡量核心性。(3)领先性:是指企业在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国际上一般采用市场价值指标衡量企业业绩的领先性。而市场指标容易受到价格、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设置了托宾Q值来衡量领先性。(4)整合性: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则必定存在良好的营运能力。为此,本文设置了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整合性。(5)延展性:体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是指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其经营目标,确保市场地位,又能使自身在已经领先的竞争领域里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的能力。为此,本文设置了总资产增值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来衡量延展性。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得到如下变量,见表2。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用来观察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则需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深入探寻相互之间关系的性质。
(一)相关性分析
本文首先对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如下:当期社会责任表现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增值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之间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当期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周转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一期社会责任表现与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一期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增值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两期的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报酬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两期社会责任表现与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增值率在5%水平上正相关。此外,各期社会责任表现都与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二)回归分析
为更深入地分析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性质,本文根据第二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设,将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作为因变量,以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占比等指标为自变量,同时以公司规模SIZE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CSPt-i(i=0,1,2,3)=α+β1ROE+β2ROA+β3OP+β4TQ+β5AT+β6AL+β7TA+β8CV+β9SIZE+ε (模型1)
其中,CSPt-1、CSPt-2、CSPt-3分别代表前一、二、三期的社会责任表现。α和β是回归系数。
本文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寻求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社会责任表现受公司哪方面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回归模型如下:
CSPt-i(i=0,1,2,3)=α+β1ROA+β2CVβ3SIZE+ε (模型2)
从表3来看,模型2的整体线性拟合较显著(F统计值在1%水平上显著),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较弱(容差大于0.1,方差扩大因子小于10),回归模型的残差相互独立(D-W接近2),模型2的效果较好。但是调整后的R2为0.579,说明模型2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有限,可能有其他因素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
表3 的结果说明,总资产报酬率(ROA)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同时资本保值增值率(CV)与社会责任表现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而,假设1得到验证,说明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从总体上看,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企业竞争力越强,这一点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值性和延展性上。此外,公司规模(SIZE)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本文再依次更换社会责任表现变量为前一期和前两期,得到的研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的结果说明,资本保值增值率(CV)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而,假设2得到验证,说明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前期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会使企业竞争力越强,这一点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延展性上。
无论是相关性检验还是多变量回归检验,都得出一致的结果:(1)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2)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与假设2 得到检验。(3)各期社会责任表现都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值性和延展性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响应,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同时可以维持公司的长久生存与永续发展。(2)在企业竞争力的延展性上,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作用于企业竞争力,这与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相适应的。(3)从控制变量上看,各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大公司为了避免政治成本,要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会更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研究局限性
首先,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披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同一项目的计算口径大相径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结果。其次,在企业竞争力的指标选择上仍待进一步探索。最后,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模型,调整后的R2的结果还不太理想,说明可能有其他因素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今后还要增加新的因素变量进行分析,以得到一个更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X
参考文献:
1.金培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杨蓉,杨宇.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
3.张旭,宋超,孙亚玲.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0,(5).
4.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7,(3).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4
由相关年份的新疆统计年鉴资料看出,与2005年相比较,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的不同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变化值的差异幅度较大。通过计算,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些指标的极差、标准差分别为48.30倍、2.13倍、1.02倍、2.25倍、8.96倍、5.7倍;7.86倍、0.40倍、0.18倍、0.47倍、2.11倍、1.16倍。具体来说,譬如就总资产贡献率的变动幅度来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最高48.71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最低0.41倍,二者的极差为48.3倍,相对差为118.8倍;就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变动幅度来看,纺织业最高9.3倍,化学纤维制造业最低0.34倍,二者的极差与相对差分别为8.96倍、27.4倍。
与2005年相比较,2010年总资产贡献率提高幅度达到60%的行业主要有:非金属矿采选业(69%)、农副食品加工业(61%)、饮料制造业(172%)、纺织业(180%)、造纸及纸制品业(238%)、专用设备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77%)等。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150%的行业主要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1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60%)、非金属矿采选业(286%)、纺织业(159%)、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7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8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362%)等。2010年总资产贡献率比较高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1.2%)、非金属矿采选业(25.7%)、烟草制品业(73.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33.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4.1%)。工业增加值率较高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6.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83.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74.9%)、烟草制品业(79.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0.7%)等。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
1.总体情况
2005年~201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产品销售率稍微有所下降,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幅度较大以外,其余指标呈现逐年改进的趋势。其中,工业增加值率从2005年的39.2%增加到2010年的45.3%增幅为15%,资本保值增值率从2005年的117.1%增加到126.6%,资本负债率由2005年的50.9%下降到48.1%,亏损面由2005年的45.6%下降到2010年的23.0%降幅为50%,亏损率从2005年的12.6%下降到2010年的7.2%,降幅为43%,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24.8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8.2万元,增幅为94%。值得注意的是,总资产贡献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25.3%下降到2010年的20.8%,这说明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不太理想,亟待加强;成本费用利润率也由2005年的26.9%下降到2010年的21.9%,说明企业投入成本及费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的下降。
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除资本保值增值率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都有优势,并且这些指标除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外,总体上各指标的优势幅度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工业增加值率的优势幅度由2005年的6.81%增加到2010年的20.8%,资产负债率的优势幅度由2005年的-2.68%下降到2010年的-5.3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的优势幅度由2005年的19.23%增加到2010年的31.82%,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幅度由2005年的30.53%增加到2010年的36.93%,产品销售率的优势幅度由2005年的0.71%增加到2010年的1.84%。但是,就资本保值增值率而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2007年以来一直处于劣势且劣势幅度逐年增加,从当年的-1.60%下降到2010年的-3.80%。
2.行业情况
从行业分布来看,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优势度较高的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0.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1.6%)、农副食品加工业(19.0%)、饮料制造业(31.4%)、家具制造业(178.7%)、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7.8%)等。
总资产贡献率优势度比较明显的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8.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2%)、家具制造业(235.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1.4%)。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看起来规模经济较强的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反而很低,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反而处于劣势。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1.1%)、非金属矿采选业(-20.2%)、食品制造业(4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2.9%)、化学纤维制造业(-7.7%)、塑料制品业(-42.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37.5%)等。导致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垄断带来的低效率,又与产业性质和产业链分工特点有关。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整个工业经济的经济效益不太理想。在“十一五”期间,一些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忽高忽低,很不稳定。与2005年相比,2010年整个工业的经济效益几乎没有多少改善。
(2)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相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一些,同时这也意味着个体、民营等非公有经济类型的工业经济效益相对较差一些。
(二)建议
为促进新疆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尽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3)健全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提高新疆自主创新能力。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5
第一条为推进我省省管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体现企业经营者的劳动价值,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增加透明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非垄断性行业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管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省管工业企业是指省属企业和资产属市但领导班子归省管理的企业。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经营者是指公司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工厂制企业的厂长。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年薪制是指对经营者通过实施契约化管理,落实经营责任,确定经营者年度报酬的制度。
第六条实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年薪水平与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紧密挂钩;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规范收入分配;保证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避免经营者短期行为;经营者年薪收入与企业员工收入采用不同分配方式;股份分配与现金兑付相结合。
第七条实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已改制企业必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未改制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各项制度较为完善;领导班子团结,锐意改革;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品市场稳定;科学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能够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金。
第二章经营者年薪收入的确定
第八条经营者施行年薪制前,须由审计部门或中介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
第九条经营者年薪收入主要依据企业规模、《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和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确定。《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由省经贸部门与企业经营者签订,其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期限、经营目标、年薪收入、奖惩办法及其他事项。企业效绩评价依据财政部等四部门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规定实施。
第十条经营者的经营期限一般确定为3年。公司制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期限按公司章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经营者承担的经营目标由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两部分构成。主要指标包括实现利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辅助指标包括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和新产品开发、职工工资收入增长、固定资产折旧与技术开发费提取、社会保险金上缴和安全生产等。
主要指标是评价经营者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是对经营者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辅助指标是经营者按规定必须完成的基本指标,完不成的相应扣减经营者的年薪收入。
第十二条《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中要载明经营者在一个经营期限内的经营总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第十三条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的年薪收入由基本年薪和风险年薪两部分组成。
第十四条经营者基本年薪以本企业职工本年度平均工资额乘以年薪倍数确定。年薪倍数主要依据企业规模类型确定。特大型企业为6-8倍,大型企业为4-6倍,中型企业为2-4倍。
第十五条经营者风险年薪主要以企业当年实现利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两项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和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确定。
风险年薪=按实现利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完成情况确定的风险年薪(f1)+按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确定的风险年薪(f2)
f1依据企业当年实现利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两项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确定。f1=本企业当年超过(或低于)目标利润部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6%
f2依据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确定。f2=基本年薪×系数(k)。系数(k)依据效绩评价结果确定。当效绩评价结果为优+时,系数k=1.0;为优时,k=0.6;为良时,k=0.4;为中时,k=0;为差时,k=-0.4。
对未完成辅助指标的相应扣减风险年薪;对未完成主要指标的,依次扣减以前年度风险年薪中转作的股份、风险抵押金、基本年薪,直至扣减到本企业职工当年平均工资收入为限。
第三章经营者年薪收入的兑现
第十六条经营者所获得的基本年薪,先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额的2-4倍分月预付,次年再统一结算进行兑付。
第十七条经营者所获得的风险年薪,次年初进行结算后,20%以现金方式支付,80%转作本企业股份。但现金方式年支付最高不超过20万元,超过部分转为股份。
第十八条对经营者获得风险年薪的80%转为股份部分,从转股之日起视为个人股份并享受应有权益,但不予兑付,待经营期满后再予以确认。对工厂制企业,经营者的股份在企业改制时办理股权确认手续;对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待经营者一个经营期限届满后,按公司章程规定,在公司增资扩股时办理股权转增手续;对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经批准,增资扩股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股权转增手续。
第十九条经营者风险年薪中转增的企业股份,在经营者任职期间内不得抵押和兑现。经营者离任后,经审计或稽察(检查)无误,其转增的企业股份归经营者个人所有,可依法继承或在企业内部转让。若所持为上市公司股份,在一个经营期满后,经营者可在股票市场上自由转让。
第四章经营者年薪收入的审批
第二十条经营者年薪收入由省经贸部门会同劳动、财政、体改、企业干部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和审批程序进行。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年薪收入审批程序是:先由审计部门(或中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或由稽察部门(省外派监事会)进行稽察(检查);企业依据审计或稽察(检查)结果(省政府派入稽察特派员或外派监事会的企业以稽察或检查结果为依据,未派入稽察特派员或外派监事会的以审计结果为依据)填报经营者年薪收入审批表报省经贸部门;省经贸部门初审后,由省财政部门负责审核利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情况,省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审核经营者年薪收入水平,省经贸部门负责批复。公司制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应经公司股东会或出资人同意。
第二十二条经营者任期期间,因各种原因工作变动,不满一年的,不实行年薪制;超过一年的,按任期整年度实行年薪制,其以前年度的风险年薪收入转作股份部分,经审计或稽察(检查)无误后,应予以确认。凡任期未满,经营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不再继续执行年薪制,其以前年度获得的所有年薪收入按原列支科目予以冲回。
第五章经营者的风险抵押
第二十三条经营者在签订《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以前,应以现金形式交纳风险抵押金。风险抵押金按上一任经营者最后一个年度基本年薪标准的4倍交纳。
第二十四条经营者任期届满或离任后,经审计或稽查(检查),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属实的,风险抵押金余额一次结清。
第六章经营者年薪收入的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五条经营者年薪收入审核及兑现结果,企业每年要向职工公开,实行民主监督。
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后,不得再领取本企业的其他工资性收入,也不得领取由企业开支或变相开支的其他任何奖金。对超出规定从本企业获取个人收入者,一经发现,对不合法收入部分,责令其加倍退还。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直至撤销(解聘)其职务。对蓄意侵吞国有财产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省经贸部门要会同省财政、劳动保障、审计、企业干部管理等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经营者年薪收入的监督和检查,对弄虚作假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企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子企业的经营者年薪收入由母公司董事会确定。
第二十九条市属及以下工业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实施,由各设区市、县(市、区)根据各地情况,可按原来自定的办法执行,也可参照本办法进行修订。
第三十条本办法前省管国有工业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执行的有关规定,凡是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一律改按本办法办理。
资产保值增值率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 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95-02
一、目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现状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2011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10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2009年12月份扩大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涨幅比2009年12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11.3%,涨幅比2009年12月份扩大2.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7%,涨幅比2009年12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目前面临的财务困境主要存在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产品变现能力差、负债依赖程度过高、工程款欠款严重、开发资金严重不足、预期偿债压力过大。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1.财务分析的意义。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财务分析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意义,具体来说,财务分析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判断企业的财务实力。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从而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利能力等财务实力。二是可以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状况,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得出分析结论。三是可以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四是可以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其生产经营的前景及偿债能力。
2.财务指标分析概述。(1)偿债能力分析。一是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是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2)营运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三、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案例研究
某房地产上市公司,按总资产和净资产的规模在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排名中都是高居榜首,根据该公司2009年至2010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计算出以下财务指标: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0552073.22÷12965079.15=1.59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20552073.22-13333345.80)÷12965079.15=0.56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6105135.21÷21563755.17=74.69%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16105135.21÷5458619.96=295.04 %
2.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5071385.14÷【(159402.46+71319.19)÷2】=43.96次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3007349.52÷【(13333345.80+9008529.43)÷2】=0.27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5071385.14÷【(20552073.22+1303232794)÷2】=0.77次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5071385.14÷【(21563755.17+13760855.08)÷2】=0.29次
3.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如下: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189488.53÷5071385.14=23.06%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指所有者权益)=14.16%
4.发展能力分析的指标如下: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5071385.14-4888101.31)÷4888101.31=3.75%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5458619.96-4540851.25)÷4540851.25=20.21%
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5458619.96÷4540851.25=120.21%
通过以上财务指标可以看出该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指标有以下特点:一是偿债能力分析。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速动比率为1较合适,该企业流动比率是1.59,速动比率是0.56,表明该企业的流动资产较少,速动比率过低,企业会面临偿债风险。
资产负债率越低(50%以下),产权比率越低(100%以下),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该企业资产负债率是74.69%,产权比率是295.04%,表明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较低,承担的风险较大,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低。二是营运能力分析。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是43.96次,周转速度较快,表明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较高。,信用销售管理严格;存货周转率是0.27次,流动资产周转率是0.77次,总资产周转率是0.29次。这三个指标较低,表明企业存货占用水平较高,流动性较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较差,企业全部资产营运效率较低,长此以往会降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三是盈利能力分析。该企业营业利润率是23.06%,表明企业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获利能力较强。净资产收益率是14.16%,说明公司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较强,营运效益较好,对公司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有一定保证程度。四是发展能力分析。资本积累率反映了公司当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长率,体现了公司资本的积累情况,是公司发展强盛的标志,也是公司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展示了公司的发展潜力。该企业资本积累率是20.21%,表明公司的资本积累较多,公司资本保全性较强,抵御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涉及的指标,更加谨慎、稳健地反映了公司资本的保全和增值情况,也充分体现了经营者的主管努力程度和利润分配中积累状况,一般该指标应大于100%。该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是120.21%,表明公司的资本保全状况很好,所有者权益增长很快。
四、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思考
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分析,可以发现虽然目前房地产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盈利能力较强,对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有一定保障,但是其财务状况仍不容乐观,企业管理者仍应继续提高其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努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全部资产的营运效率,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2011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现状.搜房网,2010-12-13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0年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