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概念

小学教育的概念范文1

一、概念形成的两种形式。

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概念有两种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形成,是指通过经历一定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新的概念。例如在形成球这个概念时,学生对各种被称为球的物体进行观察,去除一些无关的属性如颜色、质地等,抓住主要属性形状。再从形状入手挖掘球的属性,光滑的,没有棱角等。接着以此为依据辨别物体是否是球体。概念的形成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经历“抽象―类化―辨别”的过程,从而建立新概念。

概念的同化,是指学习者以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为基础,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揭示新概念本质属性或补充完善原有概念的认识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时,是以学生掌握的直角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概念的同化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经历了“定义或描述―同化―强化”的过程,进而形成新概念。

二、概念教学的三项考虑。

教学追求有效,众所周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概念,只有选对了方法,学习才能有效、高效。选择合适的方法必然要考虑影响学习的因素。

1.考虑学生心理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抓住事物的属性而不拘泥于外形的变化,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但是还没有达到抽象思维的水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思维。在语言方面,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在获得和使用此类概念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形象的支持。

2.考虑教材编排层次。

苏教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方面注重划分层次。整套教材将知识点按照难度系数进行切分,同一内容按不同难度安排于不同年级。比如分数,三上是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到三下则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接下来的几册教材中也不断出现分数的相关知识,难度逐步增加,一砖一瓦地帮助学生堆砌起关于分数的系统知识。

3.考虑概念本身特点。

概念教学时根据概念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概念。例如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区分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概念。如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上位概念,反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下位概念。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则互为并列概念。学习上位概念可以用概念的形成,而学习下位概念就可以用概念同化。

对牛弹琴是因为弹琴者选错了对象,在牛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改变的就是弹琴这件事。在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可逆转,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材料,教师能做的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这个教学对象。

三、概念课堂的四条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中楼阁。

数学诞生于生活的需要,发展于生活的需要,与生活密不可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或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熟悉。教材也经常选用生活实例来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与数学之间密切相连的体会,提升学生的数感。

2.构建先行组织,切忌无米之炊。

当代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从概念形成的方式看,我们可以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概念教学。从教材看,很多的概念都是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安排在教材中的。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经验,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和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的桥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3.借助直接感官,切忌空口白话。

小学生认知的局限使他们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来理解并运用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他们倾向于直觉地理解概念。教师更适合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操作等。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学生的直接感官,让他们可以更方便同时也更深刻地进行学习。概念是通过言语来表示的,而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滞后于智力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用语言讲解抽象概念时,最好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实物或模型演示的例子。

4.巧用反例对比,切忌一成不变。

小学教育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英语;渗透;新课改

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优越,一年级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四、合理的评价

小学教育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前概念;科学概念;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是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经过反复的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科学概念就形态来说,它是弥漫的;就内容来说,它是定性的。它不能精确地说明自然现象,更不能转化为相应的专业技术[1]。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认为“科学概念”(Scientific Concepts)是指组织起来构成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它来自科学家共同体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帮助科学家组织观察和发现世界,它包含的内容是开放的、动态的。科学概念可以是一些自然的语言,如动物、植物、哺乳动物、湿地、水资源,等等,也可以是运用一定的语言规则,由科学家建造了更复杂的知识结构的表达,并且与数据、方法、理论和其他概念相连[2]。中央教科所郁波教授认为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发展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比让他们掌握大量事实性的信息更应受到重视。科学概念不是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也绝不是原有认识中的“知识性概念”,它的内涵远比“知识性概念”要丰富、深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嘉映教授认为一个概念是一些经验事实的结晶,科学概念是科学经验事实的结晶[3]。笔者认为当今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概念不仅包括科学的事实性知识,也应包括科学的观念、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在科学课中习得的,科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成为今后科学课程教学的重点。

在2000年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标研制组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表明,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的总体合格率为48.2%,低于国外公众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的程度。[4]此项调查说明,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学习还存在严重的问题。在今天的科学课课堂上,教师经常以给出定义的形式直接讲解某概念,然后进行举例或应用。这是比较普遍的概念教学方式。这种讲授方式忽视了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科学概念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概念的教学效果,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小学科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挖掘学生脑海里的前概念不够充分

很多事实证明,学生不是带着空脑袋进入课堂的,而是有相关的前概念的。这些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可以成为科学概念,有些是错误的,属于错误概念。错误概念影响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充分挖掘学生头脑里原有的错误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缺乏严格的推理和实验验证,有时他们借用表面类似的现象对事物进行解释[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理解效果,这会造成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死记硬背,而不能完全理解概念。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使用直接提问学生的方法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这样做导致学生没时间思考问题,收效甚微。这些都是缘于教师对学生的前概念的挖掘不够充分,不知道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二)科学概念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认识,对学生认知能力估计不当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都还处于“前运算”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还是以记忆为主的学习习惯[6]。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多采用成人化思维,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同于教师水平。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估计过高,觉得有些概念很简单,在讲解时寥寥数语,这样会导致有的学生不能理解相应的科学概念,丧失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也有的教师在教授抽象概念时,仅组织学生对概念进行简单记忆背诵,认为学生理解不了概念,这样做恰好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简单的串联电路中,学生会认为各处的电流大小不同。很多老师会认为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于是直接让学生记住串连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这样的结论。

(三)科学概念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学生掌握一个科学概念,实质就是掌握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是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本质的过程[7]。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尽量缩短认知过程、减少思维坡度、加快教学进度,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练习,达到应试的目的。很多学生在教师讲完科学概念后,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教师在教授科学概念时,不讲科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和相关概念,使学生孤立地学习一个概念,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特别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注重概念教学的连续性,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自主探究,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个科学概念。

三、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教师;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35-01

小学教育是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无论是身体,还是知识,都是成长最旺盛的时期,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阶段,打好小学的基础,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接受完整优秀的小学教育,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学生今后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另外,从我们国家来说,普及小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会更有利于小学生顺利进行中、高等教育,对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对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小学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都要较强而且全面。其中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象或者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也是一种教育哲学观点。韩延明曾在文章中指出,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逐渐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而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指的就是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教育思维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小学教育应然”的一种理性认识以及主观要求。虽然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并不具有工具性价值,对教学效果也并不会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它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基础,是小学老师教学生涯的灵魂,它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视野、教育行为方式起着制约的作用。

一、小学教师应该持有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小学生是“人”的观念,有着作为人的尊严以及合理需要,对此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尊重。小学教师并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学业的提升,而是应该赋予学生“人”的内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人”,是有着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在品质和修养的,而这些内在品质和修养的塑造也正是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使命,这正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素质教育的固有要求。另外,小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人,具有发展性,所以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足,对此小学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应该充满爱心,也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时,小学老师应该正确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小学生作为人,也是有独特个性的,具有独特性,所以,小学教师应该树立面向全体小学生的观念,注重因材施教。

二、小学教师应该持有新的教育活动观

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是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自身能力,最终学会学习与创新。所以老师要围绕这个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可能、提供应有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与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权威观

教师权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教师权威分为“外在依附”的教师权威以及“内在生成”的感召、专业权威,前者带有“契约”或“法定”的性质,对学生具有强制性,必须服从和遵守,这是一定社会赋予老师的,所以教师在行使这种权威时往往会让学生心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而后者和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由教师所具有的“德、才、学、识”而形成,与前者相比,教师“内在生成”的权威并不具有强制性,反而学生对老师这种发自内心的信服往往会让学生更好地驱动自己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

四、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当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终身学习也就成了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就曾强调了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常青。现代教育观念也提倡教师要经常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逐渐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可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将学习养成一种习惯,从而成为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并充实自己,争取早日能够持有并掌握这些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学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改革

一、设置引读性的疑问,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想要不断激发中年级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参与积极性,就应该改变传统阅读的模式,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爱上阅读。所以,在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够全神贯注于阅读课堂之上,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布置问题,这时候学生一定会感觉非常疑惑,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带领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究,然后再发表言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这其中,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不但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情境中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小学生阅读的范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为今后高年级阅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阅读课程中,教师应该先认真研究阅读的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够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阅读学习的思路和规律性。在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明白文章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详细地讲述这篇文章,可以为学生分段落讲解,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章内容,然后再分析作者的心理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文章的情感变化,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接触一些比较新鲜的事物,对着这样不熟悉的事物都非常好奇,想要接触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选择一个比较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三、科学地选择阅读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为了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大小以及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科学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一些通话故事或者是具有趣味性的寓言故事。这样的文章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文章。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会对语文阅读非常感兴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学会辅导学生,对于一些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同时,使学生能够明白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得到启发,为自己今后的行为提供借鉴。除此之外,童话故事比较富有魔幻的想象力,是非常典型的创造作品,通过学习童话故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给予学生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遨游,在思想上获得新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大胆的创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展示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四、积极开展合作阅读的学习方式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要保证每一个小组的语文实力上下相当。在分组完成后,要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上进生。随后教师应该在小组内选择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答案。随后教师应该以小组为单位以比赛的形式开展阅读,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参与热情,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阅读课堂。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教学改革方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探究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快乐。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体验性;拓展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16-01

阅读教学是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更能培养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来说,阅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随着教育形势以及国家对于人才要求的改变,加强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因此,要想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就要以《新课改》为前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作者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并结合自身的一些执教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富于创意的体验性朗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穿插朗读环节,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境,对于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丰富情感体验,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

所谓拓展性阅读观,就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仅仅禁锢于课本知识,而应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注重阅读教学方面的实践。为此,教师要善于开展各类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提出这样的问题:被司马光砸破的缸应该怎么办呢?这口水缸是谁家的呢?如果这口水缸不是司马光家的,那么他该不该向人家赔偿这口缸?如果这是他们自己家的缸,他又该如何向父母解释这件事呢?父母又会如何对待这件事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随着学生们的讨论,他们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又上了一个层次。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从事情的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新课改下,学生就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式学习法’,激发学生把要学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由过去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使课堂阅读教学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摒弃了旧的阅读教学模式,又巧妙地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比如:在教学课文《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树立创新性阅读教学观

所谓语文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语文为基点,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由教师进行合理地点拨、引导,各小组分别进行互、自学探究性的学习,最终实现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作性。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要瓶子里有水,再往瓶子里放石子,就一定能喝到水吗?然后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瓶子,在瓶子里少放一些水,然后往瓶子里放石子,结果最后瓶子里的水都被石子压住了,水并没有上升至可以喝到的位置。作为教师,这时候就可以试探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找一个瓶子放入比较多的水,再重新做这个实验,然后让学生讨论乌鸦能喝到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一步。再比如说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我们还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桥?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开阔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法,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同时,阅读教学法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