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理论基本概念

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母婴护理;实践;基本理论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人、环境、健康、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婴护理有其独特性,结合实践来理解护理学当中的这些基本概念:

1人

人是一个整体,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任何一部分不适或失调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以至整体);人与环境密不可分;人有群体属性,有独特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习惯、信仰、价值观,人有独特的情绪和情感。

人是开放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其基本目标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

妇女在医院待产至产后机体基本恢复出院的这段时间,对女人而言是生理心理的一个重要阶段,首先在接待方面要做到态度应认真、热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合作,要使产妇感觉如家人,并对医护人员感觉专业并产生信任感,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病人全面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满足病人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

产妇在生产前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未曾经历,缺乏信心,尤其是有反复流产经历的病人,较易感到紧张,失去信心,甚至可能换上产前忧郁症,产生消极态度,对即将来临的分娩产生畏惧情绪;另外一个就是过分关心,促成懒惰,对产妇来说,家属的过分关心照顾,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反而促成沉溺于“病人角色”中,表现为不应有的懒惰,产生消极作用。

2环境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是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条件、劳动条件、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社会安全、宗教文化、健康保健条件等。

对于产妇住院待产和产后的康复,医院提供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这里的环境包括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温暖信任的心理环境。

护理人员首先对产妇进行基础护理,包括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干预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对于新生儿,要注意尿布、衣物、毛巾、奶瓶等用品用具消毒、清洗及整理。

盲目追求奢华环境,盲目扩大化,都是环境建设中的误区。母婴病房应有适当空间,既有利于产妇与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活动,也有利于新生儿感知空间,感知小环境里的物理环境。因此其空间大小应适宜,色调应柔和,光线充足,应有温馨的家庭氛围。

3健康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绝对分界线,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健康是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稳定,协调,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平衡,和谐,适应良好。

分娩前后是一个特殊的护理时期,它不同于患病,却更要求精心细致,并且女性特别的生理构造在这一特殊时期要求不同的护理和安全。它要求专科护理,结合临床妇产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妇产病人的监护,密切注意体温变化、体表特征和行为变化,观察产妇身体情况(主要是、恶露、大小便),清洗、消毒产妇衣物,尤其是要保持母婴室内卫生。

4护理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整体的人,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基本方法。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

对于产妇的护理包括: (1)身体护理――在产妇不能自理时帮助产妇擦洗身体;(2)护理――帮助产妇清洗、热敷、按摩,减轻胀痛,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3)指导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做好产后恢复操,指导恰当运动,避免身体不动或过量造成身体伤害。

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方法;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导论》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入门课程、必修专业基础课,对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职业理解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 。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初中起点、对学习缺乏耐心,分析问题能力较差,需依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及在内心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升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分析护士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对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护理理论、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要重点学习,医疗卫生体系一章内容在护理技术中讲述更细致,这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在《健康教育学》中学习,本课程只做实践演绎,护士素质与礼仪规范的内容与护理礼仪重复,留到护理礼仪中专门学习。

2 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 本课程的难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不同的护理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联系临床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理解。教学上应用多种教学法、深入讲解,并利用多渠道多层面的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以教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教学反馈不佳。为此,笔者充分运用校院合作平台,对临床护理专家、省内外护理老师展开调研,依据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南丁格尔的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侧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笔者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从而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3. 1 PPT教学法

本课程教师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理论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致、声像齐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对于扩大课堂信息量、帮助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

3. 2 小组讨论法

适用于护理相关理论的教学。课前老师将教学内容编成学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自学、查询资料,针对提纲准备讨论内容,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表达本组对提纲中的某问题的认识,本组成员可以作补充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最后老师总结,对认识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正确的给予纠正。

3. 3 临床见习法

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调查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的应用,体验医院的工作环境、指导学生以案例为基础,模拟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即收集资料,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每人写一份见习报告,作为对学生部分测评依据。于见习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见习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见习内容及方式、见习收获与效果。

3.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特定时间的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护理理论、批判性思维、护士与法的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后调研显示,92%的学生反馈能加深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帮助,心得体会还显示希望在其他课程多开设类似活动。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从病人立场上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点,也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符合护理发展要求。

4体会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及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五年制《护理学导论》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我们每一个护理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生;情景;教学;素质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自然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学已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性应用性学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深化,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对本课程的学习在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施,模拟医疗护理服务活动各个环节,将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融于教学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间的互动、与患者及家属的直接交往等系列影响使护生不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顺利适应社会和护理工作,又能充分体现护生个人价值和创造力。

1教学方法

1.1结合绪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护理学基础》是护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和偏见的影响,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黄戈冰、许乐[2]研究表明:51.6%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6.8%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数以上护生不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而《护理学基础》“论”是引导护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第一课,“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开篇课,以帮助护生对专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护理本科在大三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经过两年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护生往往对专业课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做到仪表文雅大方,待人热情诚恳,授课内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护生感受到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美,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讲授“绪论-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时,突出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南丁格尔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授,向护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如何冲破世俗禁锢而从事身心付出巨大的护理工作,以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使护生了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呕心沥血和才智倾尽;并介绍了“国际护士节”和“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的相关内容,促使护生内心深处产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讲授“中国现代护理”时,展示了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前辈的照片,详细介绍其感人事迹,以及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现状和前景,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发展道路的艰辛,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榜样。通过学习“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使护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特征,树立新型的健康观,进一步认识护理专业,从而增强专业信心,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1.2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广大护理人员在2003年“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表现出的临危不惧、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奋力抢救的精神以及2008年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持久奋战、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对在校护生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一课。根据护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即有一次见习机会,使护生能眼见为实,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慎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现,都给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特定情境,让护生自编、自导、自演,变理论教学为具体活动过程。如讲授“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时,创设病室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愤怒患者、抑郁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责任护士角色,通过情景表演来探讨相应的沟通技巧;在讲到“临终护理”内容时,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设计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使其能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变化中掌握理论授课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引导护生去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规范日常言行举止,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不但要帮助其行其貌给人美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促进健康。这种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需要护生下意识地去塑造,并使其成为习惯。为此我们将技能练习室模拟治疗室和病室环境,使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技能练习课和临床见习课时,要求护生进入练习室和病室必须穿统一的护士服,戴护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入练习室就如进入病室,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技能练习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反复强化各种技能操作练习,最终做到操作娴熟、手法轻巧、胆大心细,以培养护生的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4]。

1.4贯穿临床案例教学,塑造整体专业素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桥梁课,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加之本课程约有1/4内容属护理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生动具体的临床案例,则不利于护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时我们要求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情景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述“医疗事故及处理”内容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问题护生畅所欲言,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所学理论,同时又提高了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再如讲授“给药原则”时,以身边有血有肉的惨痛教训为例,加深护生对“三查七对”原则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一丝不苟、忠于职守、诚实严谨的慎独修养。

1.5鼓励评判性思维,挖掘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复杂临床现象合理质疑,独立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改变护理工作过分强调程序和规则、盲目服从的传统做法,在教师规范示教后护生展开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护生视自己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操作情景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能够有所创新和改造,并给出科研新信息,引导查阅相关文献期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如护生能够了解头尾床单打结铺床法,血压计零点位置、着衣测量和测量部位对血压值的不同影响;简化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以及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觉的青霉素过敏试验部位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标准、教师示教相比较,激发护生产生科研兴趣。在讲授“鼻导管给氧法”内容时,设疑“鼻饲及胃肠减压伴吸氧的患者,采用何种氧疗方法最好?”,护生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采用胃管对侧鼻导管吸氧法,氧疗效果不受影响。但是患者双侧鼻腔同时插入导管,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不适和不便呢?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之下,参阅其他资料,护生自己设计了一套鼻饲及胃肠减压吸氧装置--吸氧套管,并书写成文有待发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注重创设情景,引发护生去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后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超级秘书网

2教学反馈及体会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情景教学,不仅拓宽了护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注重培养专业素质,使护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审美观点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为临床实习、考研、就业打下坚实的铺垫。近几年来,我校80%护生能在省内、外找到理想的实习、就业单位,在工作中体现出完美的职业风貌,有的护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即承担了领导职务,考取研究生的护生也得到深造学校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收到了良好的信息反馈。

我们体会到,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传授给护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而符合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把“授业”和“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教学情景,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2]黄戈冰,许乐.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1.

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

跨文化护理;临床护理;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ver-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nursing areas, transcultural nurs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clinical nursing.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nursing of transcultural nursing and necessities to carry out transcultural nursing in Chinese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transcultural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development

文化无处不在,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语言交流,到民族性格、价值取向、世界观等都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1]。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常会出现低效率沟通、相互误解,以及交际障碍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心理障碍、甚至灾难和战争。随着中国护理界与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我国文化与她国文化的碰撞已无可避免。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频繁交流也促使我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由于文化的多样性随之而来的是护理文化的多样性。

1 跨文化护理基本概念

跨文化护理是美国护理学家Leininger上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迄今为止该理论已得到了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普遍认同, 西方国家已广泛地应用于护理实践、开展跨文化护理教学与研究。Leininger理论首次将焦点集中于文化在影响护士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动态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护理工作重视尊重个人差异,充分考虑个人的价值信仰、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2]。跨文化护理理论主要研究与分析护理与照顾、健康与疾病、信仰与价值有关的文化,并根据不同文化信仰准则、健康与疾病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与文化相一致的、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 从而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该理论主要是以人类文化与照顾为核心,着重探讨影响人类照顾的文化因素及各种文化的照顾差异与共性,制定与实施一系列符合服务对象价值观、信念信仰及生活方式的专业决策与行动,以支持提供有益的、有意义的和令人满意的健康护理[3]。“文化照顾”是主要思想,即针对每位患者自身的文化特点,采取符合相应文化习俗传统的护理措施。

2 跨文化护理的发展

跨文化护理在近几十年己成为国外护理关注的重要领域,护理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而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临床等实践方面也逐渐增多,也为理论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内容与新鲜元素。它的研究重心在于发展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有关健康疾病的信念、价值观、行为方式的知识主体,以利更好提供适应病人文化背景的护理服务。1974年美国成立国家跨文化护理协会,1992年美国护理协会提出文化护理的概念。西方国家医务人员在为不同文化背景、语言各异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时,对跨文化护理能力要求很高。我国在1995年召开首届“多元文化护理透视”国际研讨会,正式将“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引入我国,此理论在我国护理界已得到一定程度重视。

3 文化与护理

世界的文化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都迥然不同。受文化影响,各民族对健康保健、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等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态度。例如疼痛虽然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护患双方对疼痛的理解、认知、处理方式也不一致,疼痛在不同文化中蕴涵着不同的意义。阿联酋人和菲律宾人相信疼痛是前世注定,是神的旨意,生理疼痛让人们有机会为以前所犯的错误赎罪。斯里兰卡的护士主观地认为他们有足够经验和能力观察患者的疼痛,因此不相信患者疼痛的主诉,而在德国,他们认为应该相信患者一切疼痛的主诉, 不能以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患者疼痛的感觉[4]。

4 我国开展跨文化护理的原因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我国护理教育者如何应对多元文化给涉外护理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护理人才。重视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主要是因为:第一,护理工作者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人,是生物-社会-心理的复杂统一体,因此,护理服务对象和护理人员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精神活动等。护理工作本质上即是护士与患者两者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理解、相互交融和相互尊重的过程。第二,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人们对健康、疾病、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这要求护理人员在维持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时,除了注重生物因素外,不能忽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应该全面地考虑及重视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专业的护理保健服务必须同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价值、价值观等的要求。第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空间距离缩短,各民族的交流得以增进。护理人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民族的患者,如对他们的宗教风俗、饮食禁忌、交流方式等不了解,则易在护理中无意冒犯患者。第四,外资医院和医疗单位在中国地陆续出现,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5 结语

文化间的差异有时会带来不解与困惑,但更多的会是思索、汲取、改进和发扬。当代护理人员必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跨文化护理能力,以适应现代护理角色,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磨擦、碰撞甚至冲突,才能达到与患者更好地交流沟通、获取信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自己与理解他人对于护理人员都显得异常重要。在我国,开展跨文化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方向,是社会多元发展的指向,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形势所迫,是全世界各民族人民对健康更高要求所需。现代护理者应树立跨文化护理意识、汲取优秀文化精髓、博采众长、扬长避短,才能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Jones ME, Cason CL, Bond ML. Cultural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 Health Workforce. 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Nursing, 2004(15):283-290.

[2]Narayan MC. Six Steps towards Cultural Competence:A Clinicians Guide Home Health Care. Management Practice, 2002(14):378-386.

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文5

备。相同内容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巩固和加深核心知识,做到多练习,核心技能多训练,以提高护理操作能力。

1讲好总论的核心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总论是临床护理学的开篇,对学生认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授课时,要将目前护理科学发展与临床护理学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科学、整体的认识。护理工作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社区保健[2],其理论知识和有关的护理学说有待于研究和探讨。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护理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产生内在学习动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重要转变。同时向学生介绍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同等重要,救死扶伤,缺一不可。疾病的康复需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是病人的哨兵,是疾病变化的第一发现人,通过讲授,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护理观,能正确评价所学专业,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3],认识到人类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要。

2重点讲授各章节双核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

教师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网络及文献资源,组织合作学习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内心产生兴趣。采用各种教学法调动学生情感、思维和注意力,保证课堂秩序。每章都有核心知识测试,并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巩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严格训练专业实践能力,并将历年考题汇总,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双核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基础教程的内容构架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专业课程体现“整体观念”理念,并时刻浸透人文关怀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使授课内容贴近社会、岗位、学生,与临床岗位“零距离”对接。课堂上,要创设有趣、真实的学习情景。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灵活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室环境,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其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自由、宽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师生情感愉悦、思维顺畅、民主平等地交流,实现师生、生生间有价值的交流和对话。护士队伍是科技队伍,若护理工作总是被动执行医嘱,则很难适应当今工作和社会需求。如各种注射技术,需要具备解剖、消毒等知识;指导病人服药,需要应用药理学知识;为病人倒便盆和洗脚也需要专业知识,看到病人黑便时,要意识到病人是否上消化道出血,马上通知医生处理;为糖尿病病人洗脚时,要做好足部护理,不可弄破,以免感染而难以治疗等。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各种护理理论已充分运用于护理实践和管理工作中,如运用奥瑞姆的自理模式观点,要求护理工作根据病人自理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补偿,而不是简单将护士每周必须为病人洗几次脚、剪几次指甲作为评价其工作的指标之一;运用马斯洛理论,分析病人不同阶段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病人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获得身心康复。

4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核心技能

护理理论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业务训练

TotalQualityManagementOfNursingServices/JiangQixia//ChineseHospitalManagement.—1997,17(10):52—53

Theoreticalandpracticalnursingtrainings,bothsystematicandovera11,werecarriedoutfornursesoftheauthor’sdepartmentinsmallgruopsandbytwostages,i.e.,theprimarystageandtheadvancedstage;satisfactorilyimprovedthenurses’abilitytonursingdiagnosisandtakeeffectivemeasures;andtherebychangedthenursingmodeofmedicalorderplusroutineintobetterutilizationofthenursingstaff’sinitiatives.

Author’saddressNanjingGeneralHospitalofNanjingAreaCommand,Nanjing,210002,PRC.

KeywordsOveraIlnursingQualitymanagementProfessionaltraining

本科自1995年5月始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8个月中我们对本科护士进行了分阶段业务训练,对护理业务质量进行分阶段管理,并对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科护士12人,学历:大专以上2人,中专10人;职称:护师6人,护士6人;从事护理工作年限:<5年7人,5~10年2人,>10年3人。

1.2 业务训练方法

1.2.1 初始阶段训练:1995年6~9月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初始阶段,采用每周一次小讲课、每月一次业务课的形式组织护士学习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框架、特点、与责任制护理的异同点)和实践(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及出院计划的应用、护理记录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一日评估方法)。同时采用每周两次早会后提问方式,复习上述理论概念,配合讲课内容进行一日评估演示。

1.2.2 改进阶段训练:1995年10月至1996年1月为改进阶段。针对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概念模糊、一日评估不熟练、不规范、护理诊断不规范、不完整、不准确及护理记录内容繁琐费时多和不能体现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等,组织了为期6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学习班,以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编译的《最新护理诊断手册》和国家卫生部护理中心出版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为教材,采用与初始阶段相同的小讲课、业务课、提问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复习了有关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表格组成、记录要求,有重点地学习了护理诊断定义、美型、表述方式和本科常见的护理诊断规范提法、诊断依据及相关因素,同时组织护士进行一日评估的规范训练,具体做法是:先抽高学历层次的护师2人(大专以上)演示一日评估的过程及步骤,集体讨论,护士长综合分析后确定“一日评估的规范操作(肺部听诊、意识、语言、皮肤痛温觉、肌力和握力检查)、步骤(从头至脚)和时间要求(5分钟)。然后从护师到护士每人轮流演示一次。学习班结束前组织一次讨论会,讨论制订本专科需作护理评估的病人范围、病区护理哲理,修订专科病人住院评估单。

1.3 业务管理模式与方法

我们采用临床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三级管理模式。具体做法为:临床护士每日对照病区护理哲理按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每季对照专业护士职责条文(1)检查自己的护理行为是否符合整体护理质量要求,找出问题,制订改进措施。护理组长每日对本组、本班护士所作的一日评估、护理诊断、记录质量进行审修,每周作出综合评价,对质量问题向本人反馈,并向护士长提供资料。护士长在每周护理查房中检查评价每个护士为病人所作出的扩理诊断的准确、规范性,并按自制的评估标准对每一份入院估计、住院估计、护理诊断、记录质量进行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监控,评出优良中差,找出存在问题,作为制订改进计划的依据。每月抽查每个护士的一日评估质量一次,并按专业护士职责条文评价护士的行为,找出问题与护理组长共同修订下一个月的训练计划。如此周而复始估计、计划、实施、评价的管理程序。

2 结果

2.1 初始阶段和改进阶段分别抽查了8名和10名护上的一日评估,以动作规范、步骤准确,收集资料有重点、符合病人状况,应用技巧得当、时间符合要求力评价标准,评出优良中差,比较两个阶段的一日评估质量,结果见表1。

2.2 初始阶段于1995年7~9月抽查了8名护士的每周1次护理环节质量,计112人次和45例终末质量。改进阶段抽查1995年12月~1996年1月10名护士的护理环节质量,计16O人次和61例终末质量。现以优良中差为质量标准,比较两个阶段的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见表2、表3。

3 讨论

3.1 我国护理管理现状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业务管理要求及本研究的目的

自从1980年我国引进护理程序以来,与之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方法已有不少报道(2-4)。但是由于历史及主观认识的原因和我国护理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人员不足、管理水平偏低等,致使护理管理发展缓慢,至今尚未形成完整而合理的护理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1),本科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护理已有多年,在业务管理中虽然摸索了一些方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 先进管理水平比还存在差距,最为突出的是管理缺乏系统化,如没有融护理程序于护理管理中,护理诊断不规范、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标准评价护理计划的实施及效果等。而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论、系统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解决问题学说为理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1),此模式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每日都要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问题,要求护士长每天根据病人的情况分配合适的护士去护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强调护士8小时在班8小时对病人负责,比责任制护理强调的1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1个护士负责,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的组织分工更为科学合理(5)。此模式还要求护士长对病区的护理服务状况不断实行质量监督和改良。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基于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业务管理要求,期望通过对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不断监督,找出问题,给予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以保证病人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

3.2 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应用结果分析

1995年7月,我们按照护理部对危重、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质量的全程管理要求(2),参照专业护士职责条文(1),将护理估计、诊断、记录等条目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每项条目的系统完整、准确有效为质量标准,以其难易程度力得分标准,制定了护理业务质量评价标准,使质量监督有量化指标,便于综合分析比较,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改进阶段的环节质量较初始阶段均有提高,以护理估计和诊断质量的提高最为显著(P<0.001~0.01),此结果与业务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有关,终末质量改进阶段较初始阶段提高了11.8%,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此结果与环节质量提高幅度不显著有关(护理记录P>0.05),因为终末质量是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体体现。本组改进阶段的终末质量较环节质量稍有提高,主要与我们在监督环节质量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有关,但改进力度还不够。据此我们认为,采用护理业务质量评价标准对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实行不断监督和改良,是业务质量管理系统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需加大改进力度。三级管理模式使各级护理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改变了以医嘱加常规的被动护理局面,自觉运用程序为实现目标而工作,从而保证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成为业务质量管理系统化的支持基础,既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又密切了护患关系。

在以往责任制护理的实施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制定和记录护理计划上,文字书写量大,但忽略了护理评估,造成了写和做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责任制护理的质量,阻碍了责任制护理的开展和深化。在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中,我们把护理评估作为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开始,重点抓了一日评估规范训练,本组结果显示,训练后护士一日评估质量较训练前提高了27.5%,虽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明显提高了护理估计的环节质量(p<0.001)。为此,我们建议将一日评估列为护理业务考核项目,不断加强训练,使每个护士能熟练掌握。

3.3 存在问题

尽管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和业务各质量评价标准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业务质量管理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因少数护士(约10%)未掌握一日评估方法及内容导致收集资料不全面、下准确、费时多,记录内容与病人状况不符合。(2)因个人理解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和知识陈旧、知识可狭窄,导致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时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科学性不强,护理记录内容繁琐,不能体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或过于简单似流水账,结果评价不具体无连续性。(3)因护士对护理诊断知识及分析判断力缺乏,而致不会分析资料作出诊断或诊断不准确,此为本组12.5%的护理诊断未达优良的主要原因。(4)少数人对系统化整体护理概念仍然模糊,认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否定了责任制护理,没有理解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的发展和推进,因此把系统化整体护理作为一种额外的负担,影响了整体护理质量。对上述问题我们准备在今后的管理中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金乔主编,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1995,208—214

2 杜益平、王伟智,特别护理和一级护理质量的全程管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29(3):165

3 蒋琪霞,神经内科护理资料收集范围的临床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