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

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问题 辩证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果能把握矛盾双方的关系,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并解决,将会更好地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新知,运用已知,突破已知并进行创新。

一、扶与放

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这就要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先要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问题产生的过程中坚持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由于中学生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志向,需要适当引导和激励,这就需要为问题的产生做好铺垫和引导工作。即问题的产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趣向,精选出可以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的求知欲、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建立问题“超市”,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引导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然后逐步扩大选题的范围。如:中学生的饮食问题,早恋问题,本地的风俗习惯问题,地方特色(饮食、民居…)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自主选择课题。这样可以启迪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二、分工与合作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各小组、各组员之间既强调分工,即每个成员要主动参与,谁拟定研究计划,谁负责收集资料,谁搞问卷调查,谁撰写研究报告,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又强调各小组、各组员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协作关系,在调查、研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举办讲座或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碰撞、对接、融合”,共享信息和成果,不断促进课题的研究。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放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三、定性与定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获得大量丰富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然而这些资料不仅是零碎的,而且是杂乱无章的。要把这些丰富的资料上升为理论,就必须整理、汇总、分类、分析、评价等。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对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的原因、变化过程的分析。定性分析的一般思考方式主要体现在:概念或定义是什么?问题和事实是什么?研究结论是什么?定量分析就是把研究的问题数量化,采用数学的方法处理资料,分析结果,推出结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研究性学习中指导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课内与课外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来源和母体,没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也就没有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成了研究性学习的重大问题。而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重视校内各种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学校图书馆、校园网络等,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同时又要面向社会重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即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自然风情,充分利用当地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情报文献以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这样把课内资源和课外各种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一方面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又引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有形与无形

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文2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电子信息专业课创新性

1引言

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与国内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大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新知识,并且具备相当的终生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式的教学与这些要求是有距离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中到课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经过低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且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不再满足于学习内容在师生之间的机械移位。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技术创新更是产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电子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学校毕竟不能等同于科研机构,没有必要的研究设施和科研经费,只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能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国近10年来进行的主体性教育实验证明了学生发展的核心是他们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调查并得出研究结论,体现出他们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使人类主体的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认识世界,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学习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不能很好地将人类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研究性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实践方式看,传统教学主要是演练式、实验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认知、主动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验证—体验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主动、愉快、积极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感情;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这三种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治学之道、知晓做人之理。治学之道与做人之理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们治学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

3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的弊端在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创造力;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在进行重复性劳动,教学强度非常大。这样教师就无法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脱身来进行研究工作。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及取得创新性成果,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加速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是必由之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光靠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能实现的。而且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这是高校教学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在模拟“问题情景”中通过研究和探索去获取新知识,产生创造性成果。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强调系统性的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发挥自主性潜力,因而满足了形成创新精神和产生创新成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性学习对创新的形成起催化促进作用,大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现实舞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中还包含有课题组研究的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的合作和配合,这种协作精神的锻炼对后续的科学创新有积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到知识,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的锻炼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弥补大学生的先天不足,可以给他们一方容量极大的“用武之地”,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发掘学生科学研究的潜质。通过参与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被动思维发展到主动思维;从单一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封闭思维发展到开放思维。因此,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为进行科学创新奠定基础。

研究型教学使得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考核和创造性的考核是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平的办法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在解决了认识问题以后势必有更多的学校、老师会去作进一步实践。在打破一校一课的局限以后,如何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摸索出合适的形式,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工作量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可以相信研究型教学将会对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起示范作用。

4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电子信息专业所涵盖的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学的互补,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电子信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2)学习内容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电子信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它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这符合电子信息专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方向,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策略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研究或调查对象;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或其他程序规则的限制,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信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上的变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为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总是呈现出种种阶段性结果,它们既是总结果的分支,同时又是学生在学习中预测总结果的反馈体。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即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在课题设定阶段,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阶段,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制作成果检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性、创造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

5结语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正在面对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在专业课中通过设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处理教室以外的实际问题,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2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文3

关键词:创新人才;本科教育;研究性学习;校社企联合;产学研一体

一、研究背景

国外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学生成才重要因素不一定在于学校教师所教,而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年龄相近的年轻人自己结队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去批判性地学知识和创造知识([瑞士]M.L.古茨克米德,未来大学应有新的教育模式,2000;杨颉,我看日本大学的教学制度和教育方法,2000),这是国外学者的一般共识。一方面,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和研究人员与学生共同规划开发,可以在那些朝气蓬勃、富于想象、热情洋溢的本科生的交流中获取新的刺激和新的创造力(史朝,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八、九十年代本科生教育的经验及启示,2000)。

国外研究成果还集中于研究性学习引导的规范即制度的作用方面。美国等国家的教育学者强调要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应保证在大学一年级有实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客观地评估自己适应未来就业市场所需能力和水平,找出不足,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丁彦华,加拿大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2009;顾维勇,英、法、德、美教师教育中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及启示,2007)。另外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没有直接以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为内容的研究成果。许多西方国家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实践基地大体类似于我国大学生实践基地,不同的是除了直接以职业为目标的大学教育如师范教育等极少数外,西方国家的职业实践教育主要针对职教生而非以研究为目的本科生(罗朝猛,立法: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基石,2007;曹丽萍,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2009;高月春,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教育实习模式的特点及启示,2007)国内教育界对“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成果不少,研究成果呈现出如下特点:

1.1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性成果较少,但有了一定的学理深度(李雯,教育的四根支柱,1998;方静雨,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007;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200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究,2001;庞维国:论研究性学习,2002)。

1.2研究性学习及其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应用性成果丰富,既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也涉及到实践基地建设的组织、原则、目的等方面(王中琪等,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2004;陈爱民,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载体―以梧州学院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2009;徐礼超,基于制的高校专业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工学院为例,2009)。

1.3不足的是从学理角度探讨校社企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的成果较少,张楚文等,对项目实践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互动的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2004);张中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进行探索研究(2009);姜生元等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2007)。根据我们的检索,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专门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目标下校社企共建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的文献和著作,运用研究性学习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尽早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也不多。 而产学研一体化目标下校社(政)企共建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在象我国当前创新型国家和教育改革战略背景下,其意义十分深远。

二、优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通过尽早使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和互动式教学的主体,充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避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割裂现象。高校普遍按国家统一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割裂,最终培养的人才创新素质不高,协调沟通能力不足,不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许多学生在毕业时都修过了所要求的一系列课程,但仍然缺乏一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或者是对一类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联系一知半解。他们直至毕业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逻辑地思考、清楚地写作、严谨地演讲和高效地合作。大学能给他们超出一个文凭之上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太少了。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手中有了和他们一样的文凭,文凭本身也在贬值,直接他们面临的就是失业的困窘和就业的不适应。而在社区信息化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社区、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规划研发,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社区、企业、教师、学生的知识能力融合并得以提升。

2.2解决大学生特别是商科院校学生较强的研究性学习的欲望与研究性学习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之间的矛盾,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第一,高校特别是商科院校专业复合性的居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边缘性、综合性更强,按教育部专业目录,跨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困惑有:⑴专业学科范围宽泛,我所学各门专业课程知识如何融合?⑵就业面宽泛,我毕业后从事什么岗位工作?学生既可从事IT技术开发,又可从事技术管理;既可继续深造,又可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或作为经营者从事商业活动。本科教育普遍采用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职业技能相脱离的传统模式,没有将实践教学尽早地和理论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即学生首先在大学里学量的理论课程,在毕业前才有机会接触实际,即所谓“实习”。第二,广大社区可为入校后的大学生提供大型研究性学习实习基地。企业能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基地有限,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

2.3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形成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合力机制,解决校政企合作共赢问题。到广大进行社区信息化实践及服务型社区建设,既可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形成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合力机制,使学生通过实践整合所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资源“聚焦”,提高学生的社会商、德育商,又能帮助社区打造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公众的幸福指数。

三、产学研一体的校社企联合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建设目标和实践形式

3.1通过产学研结合经济和高效地建立研究性学习平台,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项目组与政府及社区信息化承建商合作共建“‘两型’社区信息化建设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基地”,解决学生尽早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基地缺乏问题。学生通过基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途径如下。第一,校政企合作研发和推广社区信息化项目。项目组通过参与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根据一至四年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实践不同层次需要,组织学生对此平台进行维护,并深入广大社区帮助各社区利用此平台提供的网站创建系统,便捷地申请二级域名,进行即建、即见、即得式的网站部署、架构调整、栏目管理、内容、文件管理、状态监测等,选配自行建设相应模块并入整个体系等,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社区信息资源的调研挖掘,为社区管理、服务及商务提供支持信息;培训社区工作人员使用和管理社区信息系统后台;为社区辖区内商家作宣传推广、开发社区商家网上黄页及其实体电子商务运作等。第二,进行社区服务人员的双向培训。企业和政府、社区先对学生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网格管理理念、社区服务等系列内容培训,学生再深入广大社区对每个社区信息员、社区网格管理员及其他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社区网格管理,以及“服务型”社区创新等培训。第三,直接参与社区信息化服务或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

3.2产学研相结合、校社企联合创新共建研究性学习平台,实现校社企多赢,建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如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大多是采取的“政府主导、社区主体、企业运作”市场运作模式,特别是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先导区、全国社区信息化试点区的长沙市岳麓区,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监督,基层社区居委会、省市民政、计生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保证了资料取得和社区信息化建设资金到位。社区信息化主要由企业投资进行商业化运作,而企业缺乏大量人力资源,高校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所需的大量人力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此平台并进行维护,因此企业政府与我项目组拥有长期合作动机。

3.3利用研究性学习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即通过组织大学生挖掘社区潜在差异需求,为其寻找创业商机。如我国“两型社区”先导实验区长株潭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与推广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并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社区服务市场巨大,例如据我们调查,长株潭地区约有1000多家社区,1300万人口,岳麓区就有10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共104个社区(村),社区服务项目需求可分为16大类100小类286项具体业务,包括社区居民、商户、服务商及服务和管理者等,其中居民就有243项服务需求,还有大量的差异服务需求还潜在社区内部,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实现。

四、产学研一体的校社企联合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建设与实践的要点

产学研一体的校社企联合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应注意如下几点。

4.1将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机制建立。运用“超循环”等自组织理论,形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共同提高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34-1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趋势。提倡研究性学习方法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要对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启蒙教育。下面,笔者仅就农村小学中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启蒙教育的几个问题谈谈初浅的体会。

一、在农村小学(中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启蒙教育的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这就难免让一些人产生疑惑:这门全新的课程在高中开设尚有很大难度,何况是农村小学了,能行吗?这就提出了在农村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可行性问题。

经过几年来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启蒙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是可行的。首先,可行性的前提是其必要性。时代迫使世界各国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改革的焦点就在于使青少年一代具备采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索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就必须在改革学科教学和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课程形态和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适应这种需求的新型课程、新型学习方式。其次,其可行性的基础是小学生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潜能。儿童进入小学,逐步掌握读、写、算基本知识技能,增加间接的知识经验,学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书面言语和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发展,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和品质也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些都为小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第三,其可行性的把握是其课程目标的层次化。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这些目标必然因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能力、阅历诸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层次性。对于小学中年级,也就只是启蒙性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心存疑虑。

二、重视科学选题

承认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并不排除这门课程实施的难度。小学中年级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了解甚少;好奇心强,想像力强,但意志脆弱;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依赖性仍然很大。这是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困难的一面。

根据农村小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潜能与困难,笔者在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视选题工作。选题,对于开展这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其理由有二:其一,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问题选得好不好,往往决定着一个研究项目的成败;其二,选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的起点。笔者就是要在选题阶段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艰难的一步,但笔者相信这是正确的, 我的探索是有益的。

三、注重实践过程中的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它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初步学会研究方法,在实践中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重在学生亲历实践过程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这里的“实践”是就整个过程而言, 即对这种学习方式而言。既然重在亲历实践过程,就须做好指导工作。鉴于农村中年级小学生知识欠缺、能力薄弱、阅历不多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指导上坚持“力所能及、方法简易、就近取材”三条原则。所谓“力所能及”就是课题小而具体,没有太大难度,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做得来。所谓“方法简易”就是把一些研究方法化简,让学生粗知,做中感受。例如:指导调查,主要掌握访谈法;指导实验,主要让学生亲身去做一件事;指导观察:主要掌握观察对象和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并要求作好记录;指导查阅资料,主要掌握资料来源和记录资料的要求。所谓“就近取材”, 就是一般只在校内、家庭内、有组织的特定环境内开展研究活动。不过,在实施“走进金仓湖”课题研究时,出于需要,笔者也有组织地让学生亲临金仓湖,并采访相关人士。

重在实践就要让学生切实投入课题研究全过程。开展试验以来,笔者发动学生全员参与;选择课题,全员动脑;课题实施,全员行动;展示成果,全员讲述。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同学们都认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自己解决问题。例如: 三年级学生研究“怎样吃才健康?”课题,学生查阅了《儿童食谱》、《食品与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等资料。四年级学生研究“家乡的英雄”课题,采用了在家咨询家长,在社区咨询老者,在学校咨询老师和同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等研究方法,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的家乡英雄事迹。

四、成果展示鼓励多样化

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文5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重要特性

2.1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题,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所选择的学习目标、方式、内容都是自主的。

2.2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和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由于受到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限制,对于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与广度,对于研究性学习缺少持久性。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日常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做好前期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方法培养工作在平时日常教学中常给学生讲科学家研究方法和我们要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相似,同时告诉学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有哪些。通过教师的点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兴趣,知道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将班上同学进行合理分组(考虑男女、经验、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等),因为有的课题需要独立完成,有的课题需要合作完成。

3.2做好课题的选择工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兴趣还决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持久度。如果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做了一段时间,却发现问题多多、无从入手,没有结果,肯定很沮丧,肯定找不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完成4-6个课题。该课题的优点是:学生兴趣高、简单、素材好找,体现了从化学到生活的课改理念。第二种课题为结合课本知识型。如《结合课本知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并对如何防止铁生锈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以下要求准备三组实验,并完成下列内容(试管可用透明瓶子代,无蒸馏水用热开水代,将试管放在火焰上加热片刻即得干燥的空气)。对于这两个课题的选取即方便了教学,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素材有学习的方向。由于课堂上要提问、表达、交流、展示,学生参与的积极高。本课题学生参与率达96.2%.班上53人有2人没做。第三种课题为:结合生活、科技、热点型。我安排的课题为:《什么是低碳,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1)什么是“低碳”;(2)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3)根据你对“低碳”的了解请对家人、朋友提些建议。因为是热点课题,电视、媒体、广告都在宣传,素材非常丰富,查阅资料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成效好。第四种课题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父母工作单位、家庭环境)提出,教师进行审核、指导。指导方面主要考虑:调查研究的素材、资料是否容易查找,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有个家住在三农轻质碳酸钙厂的学生申请了这样课题《石灰石的变化,及产品价值的提高》考虑其父母都是这单位职工,调查方便,数据、报表来源准确,我同意这课题,并让家长配合,效果很好。

3.3做好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必须抓好过程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醒学生时间性,所有的课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学生间的交流、展示、相应课程的学习和教师评价,平时多督促,也能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②做好抽查工作,抽查学生完成表格、调查资料的情况,有利于调控研究性学习进度,同时进行阶段表扬,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如《xx家庭柴改沼气的调查报告》时间长要认真做好抽查工作,当然在抽查中也容易发现存在问题,教师根据存在问题做好导向工作。如有的资料与课题无关,就无需深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更容易获取素材、资料。如有次抽查也发现学生5天的生活垃圾都一样,我就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

3.4做好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研究性学习学习课程应有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应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已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他是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常利用2-3节课让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许多同学对自己在活动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都有反思性评价。常听到学生说:查阅资料阶段很认真,细致。形成结论完成报告阶段没有认真写。当然教师对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同学都应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与反思

4.1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我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方法更加得当,知识面更广,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2更可喜的是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放2个纸箱专门来回收废纸、塑料瓶了,还向学校要求将垃圾箱分成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同时有几位同学还联系收废品的每天将学校收的废品卖出,并将钱捐给学校家中困难的同学。

4.3初三面临中考时间紧,开展课题数量不够,质量上还需提高。

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范文6

关键词:研究学习 实验活动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03-01

研究性学习,是人们对于有意义及发现式学习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所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1]。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中学的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热潮。实施研究性学习,给发展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必要性及要求

1.1 地理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在地理学科中,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从社会和学习生活中,将研究的专题进行选择并确定,通过对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式进行模拟,去获取地理的信息,运用地理的知识及技能,分析地理信息间的因果关系,并将解决地理问题的建议和方法提出来。它要求学生广泛地与社会进行接触,在社会的课堂中,进行全面地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它虽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它强调和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研究性学习对于创新实践及主动探究的精神比较重视,强调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和知识。

1.2 地理学科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地理的理念是,既要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进行学习,还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最高的境界就是学以致用。研究性学习,是从社会和学习生活中,进行选择且确定的研究专题,然后,将对地理问题进行解决的建议和方法提出来,适应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地理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注重培养,课程的灵活性比较大,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以及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局限在获取知识上,在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上,使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性主动学习[2]。研究性学习不但重视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高低,还重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还要学会对反馈信息的处理,并且对于研究的过程更要重视。在整个的高中阶段,地理研究性的学习课程,无论对于学生地理学科素质的完善,还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中地理的教育改革,也是必然的趋势。

1.3 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3.1 对教师的要求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不但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新世纪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不断地深入,无论对于地理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突破,还是自身角色定位的偏差,都是一个推动,教师不断地对知识领域进行拓宽,将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大胆地改革,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地建立起来。

(1)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强调地理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体系的封闭性打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多元化和开放式的知识体,将自身素质的局限进行突破,将社会对地理教师要求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3]。学习内容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主要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传统和新兴学科,还有科自然和人文科学,以及单科性和多学科的综合,同时,还有偏重于社会实践和文献研究及思辨等。

(2)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和实践性,以及社会性,强调地理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不但要将单纯的知识传授及结论教学定势进行改变,还要将教学只是了服务考试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变,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调查研究能力,要重视和培养。

1.3.2 ρ生和家长的要求

学生需要对传统的学习观念进行转变,在多元化学习环境中,相信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还会提升综合的能力。

对于教师的工作,家长要进行配合,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空间。学生在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参与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认为没有用,甚至有些家将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代劳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这不是学习,是学生在放松自己等。这些情况对于研究学习的的进展都是一个阻碍。家长不应该干涉学生,应该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

2 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2.1 取得的可行性成果

在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进行缩短的方面,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成效十分显著,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新理念,帮助学生进行了深刻地理解,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以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相对活跃了,一些创新观点也逐步地提了出来。

2.2 存在的问题

2.2.1 耗费时间太长

对于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每次需要的时间很长,因为条件有限,每个学期都不能太多地利用这种方式。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在消耗的时间上,与应试教育体制的课程表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2.2.2 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建立

地理教师的课时比较多,若全员都去参与,不仅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很难达到。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评价,与应试教学教育评价存在一定的矛盾。

2.2.3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难度大

很多学生在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时,都不够深入细致,只是通过图书资料和网络,来进行拼凑,还有的学生热情虽然比较高,但是,无论从资料的选题、收集和分析,还是最后论文的形成,都没有将自己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还有的学生全部过程都是家长代劳,将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削弱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创新,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洁.结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