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课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课的内涵范文1
一、指导思想的科学化
1.指导思想科学化概述
就“科学”内涵而言,并不局限于知识体系的某个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更不能局限于学科建设的某一方面,而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灵活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方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必须实现指导思想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这就需要党正确解读,准确把握方针、路线等。
2.注重“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指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方向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当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注重从细节中培育人的修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要把尊重、关爱等内容融入相关的目标体系中,不断丰富目标体系内容,以量求质,为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做好铺垫,社会大众也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等。
二、基本理论的科学化
1.基本理论科学化概述
如果相关的理论可以说服人,便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但理论必须彻底。对于科学化的理论体系来说,总会根据一些概念,构建相关的原理,进而,使构建的科学理论系统具有其说服力、解释力。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存在分歧,需要凝练重要的概念,优化基本原理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必须具备鲜明的层次性,要有不同的对象、内容、要求。
2.借助“中国梦”理论研究,推动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从某种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源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并指导、推动实践工作。就“中国梦”而言,其包含丰富的内涵、历史的经验总结,还包含时展的时间要求。为此,需要借助“中国梦”理论研究,各技工院校要注重“中国梦”的学术研究,多鼓励教师参与市级、省级等和“中国梦”相关的课题申请中,立项校级课题,动态关注学术前沿发展,利用科研促进教学发展。此外,还要把“中国梦”理论研究融入技工院校学生生活中,解决他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利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可以接受的社会实践形式传递给他们,推动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三、实施方法的科学化
1.实施方法科学化概述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不利于把理论成果向实践方面转化,影响相关理论的推广应用,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就思想政治教育史来说,革命导师创立了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科学性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新时代下,这些方法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关键方法,必须结合当下发展情况,优化利用这些方法,更好地指导实践。
2.借助“中国梦”宣传教学科学化,推动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思政课的内涵范文2
网络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从积极影响角度而言,网络激活学生热情,能够帮助其树立主体价值。网络时代开放平等成为主流思潮,主体的话语权不受其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借助网络丰富知识并改变思维方式。很多大学生借助于网络参与到公共事务,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此外,在网络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速度,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培养他们应用信息以及技术的意识,提高他们获取科学信息并加以传播的能力,最终拓宽了大学生信息来源以及渠道,丰富他们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通过不断地创新网络语言,可以在虚拟空间真实表达自身思想情感,并且通过富有创意并且新奇的网络语言,来体现大学生的鲜明创造性。大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我意识通过网络得到表达,从而灵活使用课内外的知识,来体现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网络文化弱化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思维以及交往方式,并且超越时空界限。网络上话语主体日益多元化,并且激活其欲望以及想象力。网络的工具化以及利益性导致其内在价值缺失,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异化。在网络上,话语暴力层出不穷,话语权也被滥用,各种不良信息以及话语冲击主流价值观,从而导致大学生形成浮躁心态,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精神浮躁,尤其是那些价值判断力以及抗诱惑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人生方向迷失以及价值选择判断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大学生理想以及信念,导致主流价值的边缘化。
2高校思政课提高语言艺术性的措施
第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文学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应当是一板一眼的,同样能够富有激情。例如在讲解哲学原理的主客体统一这一问题中,就能够引用坡琴诗来说明在演奏优美音乐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琴这一客体,同时需要人这一主体的动作,只有两者实现相辅相成,才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加入文学元素,同泛泛而谈比较而言,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思政课理论的意境以及学生想象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教学语言的文学色彩需要适可而止,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语言美学意味并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人情味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空泛以及说教的感觉,因此对于思政课的教师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而让学生高度认同并加以接受。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形象环节,思政课的教师要避免沦为僵化道德标本,其身上需要体现出人性的丰富内涵,兼具厚重的德性以及丰富的人性,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更加具有魅力以及说服力。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尽量将宏观东西微观化,并将空洞东西生活化,从而让思政课教学回归生活。最后是在教学语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格意识较为独立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表述的过程当中需要提高教学语言的人情味色彩,要展现出平等包容的心态以及人性关怀态度。
第三,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时尚味色彩。网络时代社会思潮飞速发展,并且大学生思维高度活跃,这就决定高校思政课的理论素材以及教学语言都应当紧贴时代的脉搏。很多高校思政课的教师不关注目前社会当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语言、新词汇以及新语体,同时也很少主动去留意学生感兴趣的那些话题,上课的时候总是陈词滥调,从而同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障碍,这样一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姿态,在网络时代以及学生面前不能落伍,需要主动掌握了解目前网络以及社会当中流行的那些热门词汇以及新鲜语言表达的方式,同时有意识地并且灵巧地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不过在提高思政课教学语言时尚色彩的过程当中需要避免哗众取宠,要不然可能让思政课变得低俗。
思政课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政课教学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19
1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各个高职院校为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实践课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探究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仅仅围绕思政课展开,职业性不够突出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大体上包括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学生课堂讲演、课堂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课外实践教学包括学习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学习参观考察大都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使他们在了解社情、民情、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理解。社会实践大都是结合团委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建立教学基地就是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教学基地使学生亲自置身于社会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治理论课的积极性。这些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起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这种实践模式,不管是课内实践还是课外实践,仅仅是围绕着思政课展开的,没有和学生的专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职业性教育不够突出。
1.2 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得还不够密切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这几年,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践课教学模式。但是这种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比如有些高职院校把思政部分为两个教研室,一为思政理论课教研室,一为思政实践课调研室。思政课理论教研室专门负责理论教学,思政课实践教研室专门负责实践课教学。但两个教研室很少沟通,很少交流,这就形成了思政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两张皮的现状。即使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分开,但所进行的实践课教学内容也没有很好地与理论有机结合。
1.3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和其他部门的学生管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
各高职院校为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都制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思政课实践课实施方案,也安排了实践课课时,但是要实施这些措施,必须各部门密切配合,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各系部的支持。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落实起来非常困难。比如要带学生出去参观,在各系部调课非常困难,联系车辆也很困难。因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落空了。再者,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和学院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组织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系部组织的班团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没有和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创新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就得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完善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如何创新?笔者以为在创新时必须得遵循以下原则:
思政课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以外,实践教学也已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一些院校已开始主动探索创新思政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路径与方法,然而整体依然没有清晰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定义,在教学的过程设计方面缺乏规范性,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这些导致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直到现在都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想要充分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积极探索出更为可行的实践方式,以此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1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1.1思政课实践教学被泛化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都在坚持广义范畴上的实践教学理念,即除了日常课堂上教师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讲解,其余与实践教学环节有关的方式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对于实践教学的内涵没有清晰地界定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非常普遍现象,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方面也相对比较随意,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时分配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也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概念界定无法与其可行性保持高度统一,实践教学往往是纸上谈兵。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突出技能教学的优势,注重学生在毕业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基本都在应用“2+1”或者“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学校就读学习的时间被缩短,加上重视技能提升的教育理念,思政课的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不够合理,很多人文素养提升类的课程没有充分的课时保障,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规划不周,反而把学生会以及校园团体组织等各项活动等同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现[1]。
1.2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经费难以保障
实践教学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理论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容知识,而实践教学是通过活动项目来实现,比如一些校外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实践教学并非教师一人能够完成,必须经过统筹设计,并且需要团队的通力协作。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师资力量方面普遍比较薄弱,因为高职院校育人理念重视技能培养,所以在思政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方面的配备非常欠缺,通常都是以合班制开设课程,也就是所谓的大班教学,一个教室容纳近百位大学生一起参与思政课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课堂上开展有效的理论教学互动,学生能够以主体身份参与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便经过改革调整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统筹规划到高职课程教学计划范围内,其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的重压也难以分出精力组建实践教学项目团队,很难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指导帮助。
1.3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难,考核评价难
关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际做法,他们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重要板块,既包括课堂实践教学,也包含校园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教学场地非常宽广,环境也并未完全固定化,活动项目设计比较多样。这种组织地域宽泛以及多项目考核的方式,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相较于思政课理论教学要更复杂[2]。站在组织的角度来看,大班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如果要组织一项集体性的思政课校外实践活动,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这一百多位学生的安全以及出行交通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个人难以担负的。因此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院校通常都是象征性的组织开展。站在教学考核的角度来看,教学活动项目种类多元,参与面也有着很强的不确定特征,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难以保障公平性。
2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的化解策略
2.1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大思政、大德育的理念
当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普遍的教学做法,即根据课程内容具体规划一些对应的项目活动,看似实践教学是以课程主题为核心,然而依然有赖于思政课教学的基础资源和能力,无法打破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导致实践教学一直都是小范围内开展,难以有效进行全面普及和实践。既然面对如此束缚困难,就需要通过思维方面的有效创新,来发挥大思政与大德育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重大作用,积极开拓思路,解决当前的问题。在大思政与大德育的理念认知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并不是唯一的途径。高职院校在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候,不应当片面的将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的课时、学分统一归属到思政课教学部门来进行完全把控,而是应当立足于高校思政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完整体系中进行运用,避免受到原本课程计划的束缚。事实上,思政与德育理念并非意味着实践教学的课时能够被随意占用或者泛泛了事,高职院校关于思政实践教学应当与校园德育活动项目一并纳入学分计划之中,交由思政课教学部门来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以及指导规划。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规划方面,应当主动联合其他有关部门一起参与方案制定以及活动指导工作,全面发挥思政教学部门的主导作用,逐步打造品牌与经典。通过多方面的通力协作与配合,共同努力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充分组织到位,并落实到位。
2.2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养成教育活动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其教学活动和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并未充分融合,因为思政课的教学部门通常主要负责理论与实践教学,然而学生养成教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一般都归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责范畴,所以具体活动组织及结果评估等并未实行统一管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涉及面比较有限,而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往往处于被忽略的状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思想及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对于学生的社会道德以及法制观念教育,综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实践思政课所学的直接体现。所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生活养成之间是不能分割来对待的,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思政教学单位和学生教育服务管理部门之间应当积极沟通,可以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记录结果也统一纳入最终考核评价的标准之中,以此带动学生增强理论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养成实践活动,充分将理论和实践实现一体化融合,打造常态化一体育人体系。学生养成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而言至关重要,归为考核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的实际现况进行全面了解,减轻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压力。通常学生日常养成教育是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和场所完成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实践教学的课时可以被泛化对待,更不能予以否定,学生养成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仅仅代表思政实践教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考核评估中其占比情况也只能参与部分权重考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当充分结合教师的教授,学生学习与实践,要保证突出侧重点,然而不是完全被取代。
2.3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分类实施,统一计分
实践教学的学分应当统一归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完整体系之中加以有效运用,可以通过模块化来划分不同的活动项目及活动内容,然后进行分类化实践。以往有一些高职院校通过时间与地域划分出了三大实践教学的板块,具体包括课堂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学校暑假期间组织的社会调查与三下乡活动,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设置,依然存在组织方式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模块不论如何划分都是依赖于思政课教学部门以及任课教师来亲自负责,想要实现全面指导以及合理把控难度,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模块划分下的分类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主导部门教学部与其他党政部门一同努力,协同管理,实施任务拆分,且将责任划分到具体细节,以有效扩大涉及面,保障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另一方面对于人财物资源利用也更加集中且高效。大思政大教育体系中,党政工团以及学管部门内部都有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之前的工作分工比较分散,专项经费没有集中利用,所以在统一集中利用下可以有效团结力量,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此外对于各个方面力量的调动和主动性带动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通过有效的引导,完善对于学生思想表现及考核评估机制,规避以前存在的因为评估体系并未合理构建,导致缺乏激励作用,而实施学时学分和实践教学评估统一关联,与学生毕业进行挂钩,则会对各主导部门以及学生都起到重要的掌控和引导作用。实施统一化的计分考评,是针对实践模块给予对应的学时分配,以及不同的考核权重占比,针对不同模块的考核评估情况,结合教师综合考评,得出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终学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思政课教学部门充分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实的主导权力,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避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被泛化或者取代。分类实施以及统一计分管理,思政课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要能够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能够积极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化解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局和问题,提升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4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联网实践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学习平台,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思路。其中,基于教师、模式、资源三位一体的“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线上”的教育资源与“线下”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能够使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利用这一模式进行创新。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资源,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网上展厅、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等,开发设计实践教育主题,然后借助智慧课堂系统,通过标准化的学习流程、结构化的学习内容、互动化的学习过程,对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外统一管理,力求打通“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师生能够在互动过程中找寻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情感的共鸣点,并且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强化实践育人,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渠道,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互动、践行的过程中认识社会、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因此,要通过制度赋能、技术赋能、人才赋能,整合数字资源、搭建学习平台、开展混合教学,积极探索高效可行的实践方式,以此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飞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农家谋,2018(15):179.
思政课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课程;大学生;高校
一、“中国梦”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党的十会议报告明确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继承和补充、创新和发展,将其与思政课程结合,不仅能够端正大学生认知,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扫清多元化思想冲击的负面影响;还能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与“中国梦”相联系,融会贯通,促使其在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2.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全球化思维融合,形形的外来思想扑面而来,各种观点广泛散布,真假莫辨,极易造成大学生信仰迷失,对周围事物产生怀疑、抗拒态度,以非主流自居。“中国梦”与思政课的有效衔接,则能及时、正确地指导大学生把握国情,准确地理解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而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感,加深对执政党的认知、信任和理解。
3.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进国家民族认同感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一代,站在历史与未来、理想与现实的交叉点上,只有具有战略思维和眼光,立足中国看世界,透过世界看中国,才能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才能自觉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因而将“中国梦”与思政课交叉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认同国家的改革转型,还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中国梦”指引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施路径
1.将“中国梦”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高等教育基础工作之一的思政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长期以来,深受我党及政府的重视,并在历年教育改革实践中,反复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素质,为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中国梦”理念渗入思政课教育,对实现这一目标助益良多。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标准要求大学生,将“中国梦”思想教育与课程教育统一起来:第一,在思政课教材中填充“中国梦”的内容,加入“中国梦”战略思想的专门章节,将其融入思政课各个方面。例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中解析“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和重大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中加入“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阐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中引入“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内容发展概述;在“基本原理概论”一课中论述“中国梦”的基本原理等,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梦”的理念内涵。第二,要积极响应国家“终身教育”理念,坚持继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比如,建立健全教师学习制度,促其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以加强教师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强化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梦”理念思想的拓展做好外延储备。
2.发挥党团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为中国梦汇聚青春力量
高校党委和团委应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将“中国梦”思想融入校园思政宣传工作中,设计和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认同“中国梦”。首先,要汇聚高校各种资源,组织和编写资料,让“中国梦”教育在学校广泛生根,为“中国梦”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协调和发动党支部、工会、团委、社团等各方力量,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具体活动的实效性促使学生体会“中国梦”内涵的重要性。比如,可联合党支部、团支部共同组织开展“我的大学与我的中国梦”活动,向大学生宣传“中国梦”的精神与内涵;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组织“我的梦・中国梦”校级宣讲团,按照年级、班级、专业的不同划分不同宣讲主题,在院系、班级中开展宣讲活动。
三、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各大高校要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并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蘸屠史使命来完成,进行科学化、体系化的“中国梦”教育实践和实践教育,促其对中国梦的实践由被动变成主动。
参考文献:
[1]陈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6):126-128.
思政课的内涵范文6
(一)加强实践教学对思政教学的重要作用
思政课教学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因为,思政课教学不仅是依赖于课堂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思政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道德的人才。特别是处在这个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们获取信息更多的来自社会。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思政课教学还用传统的观念,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实践教学,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会脱离社会,对于未来感觉非常茫然,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减小与社会差距的较好途径。因为,与本科生相比,部分高职学生可能由于缺乏学习自主性等原因,对于学习缺乏兴趣,突出表现在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不强。所以,必须要采用新的模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中来。由于高职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有较强的职业意识,突出表现在动手意识和实践能力上,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高了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思政课教育目的就是思想道德和情感,这个过程是离不开实践这个大平台。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非常适合高职学生。
二、如何更好地在工学结合视角下落实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一)两种实践探索模式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不同的实践形式最终的结果也不一样。一般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等模式。
校内实践,主要分为虚拟实践和校园实践以及课堂内的专业实践。它具有以下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主题活动多,学生广泛参与以及能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或者课堂模拟讲课活动等。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以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延伸思政课的教育空间,运用社会实践,把高职学生从象牙塔中拉回到现实社会中,让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从而体现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也可以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社会素材和一些热点话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
校外实践,主要是以周末或者是学生寒暑假的时间,通过委托一些就业协会,做一些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并采用团队协作的形式,加强知识引导,更加好的落实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并且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创新
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和其他的专业一样,思政课的实践也是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付诸于实践,但是实践也须要创新,古老的社会实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才能适应眼下快节奏的生活。在思政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及对于学生社会协调能力的需求,提供切合实际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每个人的能力,将知识转换为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1、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要注重培养专业技术更要注重学生素质、道德以及法制的培养。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工学结合在不但思政教育中提供丰富的内容,而且还能推动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工学结合下的思政教育,真正将思想素质作为专业技术培训的根本,技术知识作为高职生的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工学结合就更好的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更好的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理念。
2、 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
多元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是工学结合视角下教学创新的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新时代下的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本文对最为普遍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总结,共如下五条:
(1)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践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4)以活动赏析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第一种教学思路的最为普遍。这种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最为低下。在工学结合后,学生能够在实训单位的具体岗位中,通过感知、实践、赏析以及探究的方式更加生动的学习和领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多关于人际关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3、 设计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在工学结合的视角下,科学的设计好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思政教学内容,是思政教学创新的关键。在高职的发展道路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主角之争一直没有断过。如何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长期探寻的。而思政教学,向来是理论为主,比较枯燥,学生较为排斥。新的视角能够更好的发现具体的环境和真正的素材信息,并加以应用到思政教学中去。工学结合,可以借助产品生产工艺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穿插思政教学内容。如岗位意识培训、社会道德讲解以及职业道德的内涵等等。这样的学习扩大了以往单纯的学校小天地式的学习,丰富了高职生的学习内涵。
(三)建立健全完整的思政实践的考核体系
完整的实践考核体系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思政实践考核目标体系,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相结合,加大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考察,例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考察,有意识的把企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的考核外化为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每个实践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激励并鼓励高职学生重视过程,从而让实践结果达到最优。综上所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以就业为向导的实用型人才,为高职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